人工智能全指望人工?而且是印度人工?
近日有报道称,亚马逊无人生鲜连锁商店,号称使用AI“黑科技”实现“即拿即走、无需扫码”的全自动化超市,背后其实有一个多达1000人的印度团队,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用肉眼识别顾客购买的商品。
消息曝光后,亚马逊就遭到了全网群嘲,有人戏称:AI=Anonymous Indians(姓名不详的印度人)。
但在笑声背后,这则看似调侃的新闻却折射出印度计算机服务业的强大实力。高盛认为,作为全球软件外包服务的重要枢纽,印度正悄然崛起为数字时代的“世界服务工厂”。
高盛亚洲经济分析师Santanu Sengupta及其团队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伴随全球贸易重心向计算机和咨询等服务领域加速转移,印度服务出口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高盛指出,自2005年以来,印度服务出口以接近1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远超全球增速,特别是在计算机和专业咨询服务方面。到2023年,印度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份额从不足2%增至4.6%。
其中,全球能力中心(GCC)的崛起为印度专业咨询出口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GCC的收入在13年间增长了4倍。
高盛指出,依托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开放的营商环境等优势,印度正在跻身全球服务贸易版图的核心地带,成为新的“世界服务工厂”。其基准情景预计,到2030年,印度的服务出口将达到GDP的11%,较2023年增加1.3个百分点。
全球计算机服务出口迅猛增长,印度是主力之一
随着科技进步和跨境交流成本降低,全球服务贸易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速已连续多年领先于传统商品贸易。
自2005年以来,全球服务出口增长了约3倍,至2023年达到全球GDP的7%,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商品出口。
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和咨询服务增长最为迅猛。
2005年至2023年,计算机服务和咨询服务的出口分别增长了7倍和4.7倍,到2023年分别占全球服务出口的12%和10%,而在2005年时这一比例分别为4.4%和5.7%。
尽管美国和德国维持了它们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份额,但英国、日本和法国等其他大型发达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印度、中国、阿联酋等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在服务出口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不断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印度、中国、阿联酋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份额从2005年到2023年分别提高了2.7、1.5和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球各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印度服务出口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GCC收入十三年激增4倍
高盛研究报告显示,服务出口已成为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05至2023年间,印度服务出口以11%的年均复合增速飞速发展,规模接近3400亿美元,几乎以两倍于全球水平的速度高歌猛进。2023年,服务出口额占印度GDP的比重攀升至9.7%,较200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计算机服务是印度服务出口的主要驱动力。凭借雄厚的 IT 人才储备和成本优势,印度已发展成为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重要载体。2023年,计算机服务出口额占印度服务出口总额的近50%,稳居各细分领域之首。
从增速来看,最为亮眼的当属专业咨询服务出口。商业咨询、管理咨询、财务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额,占比从2005年的7.2%跃升至2023年的18.3%,十八年间以17%的年均复合增速猛增。
这主要得益于众多跨国企业在印度设立全球能力中心(GCC),将研发、设计等核心业务外包至印度。
高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财年,印度GCC总收入较十三年前激增4倍,达到460亿美元,提供了170万个就业岗位。
高盛表示,随着更多领先企业加码在印投资布局,GCC有望成为印度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桥头堡”,为相关领域出口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未来:服务出口有望达到印度GDP的11%
高盛报告指出,印度服务出口的持续繁荣,全球服务需求的稳定增长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力。随着各国经济重心加速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印度服务”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印度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日益升级的基础设施以及丰沛的人才储备,也将继续支撑服务出口强劲增长。
因此,高盛预测,印度的服务出口到2030年将达到GDP的11%(2023年为9.7%)。
高盛指出,近年来,服务出口已经成为缓冲印度外部平衡受到外部商品/供应侧冲击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出口的增长将使印度的外部部门在中期内相对较为抗冲击,并降低印度卢比的波动性。
高盛预计,高价值服务出口的趋势将继续下去,这将推动国内高端可选消费和房地产需求的增长。服务出口的增长也有助于稳定印度的外部平衡,提高印度经济的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假设从2024年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和商品贸易余额不发生重大变化,那么从2024年到2030年,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可能平均维持在GDP的1%左右的低位。
2014年,P2P借贷行业的资产拓展、产品演进、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在快速成长之中,P2P借贷行业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层出不穷的倒闭、跑路乃至诈骗事件给行业留下沉重阴影;另一方面,关于风险控制、刚性兑付、业务创新、监管原则的争论不绝于耳。速度与风险的矛盾似乎揭示出我国的P2P借贷行已经走到重要十字路口。
针对这一状况,零壹财经、零壹研究院在《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国内P2P借贷行业的研究,《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5)》尝试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的P2P借贷业务已经形成了哪些模式,这些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国外P2P借贷行业2014年的发展与监管状况如何,这些状况对我国的P2P借贷有什么启发和借鉴;
3)P2P借贷的资产端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资产进入P2P借贷行业,资产演化的逻辑是什么;
4)P2P借贷的资金端有什么变化,其产品体验如何,影响产品体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未来可能怎么演化;
5)P2P借贷的风控技术有什么变化,有哪些新科技被应用于P2P借贷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
6)P2P借贷生态圈主要由哪些机构组成,分别涉及什么业务,生态圈组成机构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如何;
7)P2P借贷在我国若干重点地域的发展情况如何,这些地域的P2P借贷有何特点,监管和自律状况如何;
8)倒闭、停业、跑路等问题平台为行业带来多大的风险,具有何种特征,其出问题的原因何在;
9)针对P2P借贷行业的民事、刑事案例,有哪些司法实践,这些实践可以给从业者和投资人带来什么警示和启发;
10)2015年我国P2P借贷的市场前景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5)》精华版
纺织服装、零售、白酒、酒店等细分领域在2012年成为投资者热捧的焦点,而追捧的背后服装企业库存倍增、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白酒企业塑化剂风波等负面事件的发生,将会使VC/PE机构调整投资策略,预计在2013年服务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本青睐。
消费及服务业融资创近3年最低
2012年国内经济增速整体下行,VC/PE机构普遍采取较为谨慎的投资策略,消费品及服务行业的投资规模和案例数量明显下降。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7年至2011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行业VC/PE融资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融资规模由17.65亿美元增至30.95亿美元,增幅达75%,融资案例数量由119起增至182起,增幅达53%。而2012年融资规模及案例数量纷纷下降,其规模降至21.36亿美元,环比下降31%;案例数量降至82起,降幅达55%(见图1) 。
图1 2007年至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VC/PE融资趋势图
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2012年纺织服装、零售业、食品饮料、酒店行业融资规模居前,分别以4.85亿美元、4.28亿美元、3.18亿美元、3.15亿美元融资规模占比23%、20%、15%、15%,累计占比达73%;从融资案例数量来看,食品饮料、零售、餐饮、酒店业融资案例居前,累计占比达58%(见图2,表1)。
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融资规模较高,1月,TPG联合GIC 10.34亿元投资国内休闲运动服饰品牌李宁;2月,L Capital联合中信产业基金2亿美元投资国内领先时尚女装品牌欧时力,这两笔交易成为纺织服装行业融资规模最高的两笔。去年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李宁等等频发的库存危机使得服装行业整体陷入低谷,库存周转率急剧下降、企业营收出现连续负增长,预计行业在未来一年将步入调整期,投资机构在该领域将会投资趋紧。
零售领域融资规模较高主要源于弘毅投资12亿元参与苏宁电器定向增发的交易,该笔交易融资规模占整个零售行业融资规模近半,成为零售领域融资规模最高的一笔。传统家电面临线下线上业务结合转型的关键时期,是VC/PE机构下注的主要原因。
另外,本年度受到投资者热捧的便是白酒和酒店两个领域,白酒行业更是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的持续投资热,2011年初至今累计获得VC/PE融资规模达5.95亿美元,披露案例数量达20起,其中联想控股入股蜀光酒业、武陵酒的案例成为2012年白酒行业融资规模较高的两起,去年末爆发的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事件以来,二级市场白酒企业普遍业绩大幅下滑,行业同样面临深度调整,预计白酒将会在2013年大幅降温(见表1)。
图2 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细分领域VC/PE融资分布
表1 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细分领域VC/PE融资情况
表2 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VC/PE融资案例TOP10
在一级市场投资趋紧、IPO企业排队数量骤增的环境下,更有不少PE机构直接参与上市企业投资,除去上文提到的弘毅参与苏宁定增、TPG入股李宁的交易外,鼎晖投资谢瑞麟、霸菱亚洲投资美即控股等交易都成为本年度消费品行业PIPE投资的典型案例(见表3)。
表3 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典型PIPE融资案例
消费服务业2012年账面退出回报跌至近4年最低点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 2007年至2011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行业IPO账面退出回报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2009年达到最高值10.4倍,白酒企业洋河股份上市为江苏高科带来176倍的超高账面退出回报,是拉高当年回报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消费品及服务行业年平均账面回报率均低于全部行业账面退出回报率,2012年退出回报更是跌至1.75倍,创近6年较低水平。6年中消费品及服务行业累计涉及157笔VC/PE退出,其中2012年有17笔退出(见图3)。
图3 2007年至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VC/PE机构IPO账面退出回报趋势图
2012年纺织企业同大股份的上市,为实地资本带来7.85倍账面退出回报成为年度国内消费服务业账面回报率最高的案例,另外,卤制品企业煌上煌、皮鞋制造企业奥康国际的上市使投资者分获3.24、2.11倍退出回报(见表4)。
表4 2012年国内消费品及服务业VC/PE机构IPO退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