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分析,2019年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移动支付使用持续活跃,平均使用频次与消费金额双增长;二是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伴随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获得县乡居民,小微业主青睐;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与安全,生物识别等新型身份认证技术与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共同守护安全;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发生损失人群占比下降。
日均使用逾3次 便民支付场景建设惠及日常生活
调查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使用频次继续上升,日均使用逾3次。从人群看,自主创业者、私营业主、个体户、网店店主等小微业主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他人,近三成日均使用超过5次。同时,移动支付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退休人员、家庭主妇、农民、工人等群体,在公共缴费、超商便利、菜场生鲜等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消费占比过半。从场景看,交通出行成为2019年移动支付最活跃的场景,全国32城地铁、逾1600城公交受理银联移动支付,全国200多城的逾10000家停车场开通银联无感支付,移动支付与我们“行”影不离。
金融科技成就支付安全新体验 与密码验证共同守护安全
支付产品中身份验证、风险提示、账户安全管控功能、转账信息核验、赔付保证等安全措施持续优化,获得消费者的感知与认可。受访消费者普遍认为,生物识别验证、转账账户信息核验等措施使支付安全更有保障。 60、70后等群体希望在支付及交易过程中多一些安全提示。
传统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率下降 受损人群占比下降
随着金融知识普及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的深入推进,与2018年相比受访者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2019年网络诈骗情况出现好转迹象,数据显示51%的消费者曾经遇到过网络诈骗,相比2018年下降了16%,发生损失的人群占比为23%,较2018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在非法平台泄露个人信息致损概率高 参与网络博彩损失金额大
受访消费者存在不良使用习惯的比例与2018年持平。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大使用不良习惯仍然为:更换新手机时,不解绑银行卡或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4%);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不解除银行卡绑定(23%);带有优惠信息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描(20%)。同时,在非法的贷款、外汇、期货等平台泄露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也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损失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存在不良行为的受访人群的损失比较习惯良好的受访人群损失比高出了2.7倍之多。在所有不良行为习惯中,有参与网络赌博行为的消费者受诈骗的比例最高。同时,遭受大额损失的比例也最高,为所有不良习惯中受损人群比例、受损金额之首。此外,在未婚男性、大专及以下、工人、学生、私营业主/个体户等群体中有参与网络赌博行为的人群占比也相对较高。
移动支付安全意识普遍提升 重点人群仍需关注
2019年,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普遍提升,损失化解渠道更为多元。主动向银行挂失、拨打110已是主要挽损方式,同时保险赔偿也成为弥补欺诈损失的重要来源。值得关注的是,女性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达到近1/4,较男性高出5个百分点。家庭主妇、退休人员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本次调查由中国银联与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8家支付机构联合开展,筛选有效问卷约6.2万份,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5岁至45岁。样本覆盖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高度还原移动支付人群现状,力求准确、真实反映中国移动支付人群的支付行为及安全意识,为持卡人与相关产业各方带来支付安全领域的趋势指引。
Online shopping with credit card and keyboard
中国银联发布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备受业界关注的年度安全调查报告,结合过去一年中移动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持卡人日常消费习惯及安全偏好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同时也成为全社会观察移动互联网领域安全趋势发展和社会消费模式转型的重要窗口。
“随着互联网、手机支付等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持卡人在体验支付便捷的同时,对安全用卡及风险防范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介绍,“从去年起,我们依托由95家成员机构共同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推出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期待这份有‘温度’的安全报告,唤醒和增强全社会的支付安全意识,呼吁产业各方共建更安全的支付生态环境。”
别再说女人爱网购 男人网上大额消费不手软
报告显示,54%的受访者每月网上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并在逐年稳步增长。其中5000元以上大额消费,男性比例高于女性6个百分点。女性网上消费则集中在1000元以下。所以,别再说女人“买买买”了,男人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
地区分布方面,上海近40%的受访者月均网上支出超过2000元,居于全国首位。
手机支付加速普及 半数人一半以上消费使用手机完成
如果您还没用过手机支付,那就OUT了!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
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2014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射手座网上消费最会“败” 摩羯座最常用手机支付
十二星座中,随性自由、不爱被约束的射手座当选网上消费最会“败”的星座,41%的射手座受访者月均网上消费超过2000元。
而大家印象中属于稳健踏实型的摩羯座出乎意料成为最爱尝新的星座。根据报告,摩羯座对手机支付的接受度最高,8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金额占比最高则当属水瓶座,近20%的人手机支付占个人网上消费比例超过80%。
1/8人群遭遇过网络欺诈 社交账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为欺诈主要手段
风险形势更加严峻,1/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2014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近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账号被骗,其他诈骗手段还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短信(仿冒10086等名义)。星座维度上,天生敏锐的天蝎座受骗比例最低,狮子座则相反,今后在财富收支和管理上需更加小心谨慎。
整体上看,网络欺诈发生损失的金额相对较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损失低于500元,但也有20%的人损失超过2000元。
多数人使用短信动态安全验证 不同交易场景下安全需求差异化
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支付必须具备一定的支付验证环节,表明安全性在绝大多数持卡人看来是手机支付的第一因素。76%的受访者习惯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较2014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中,近七成人每笔网上交易都使用动态验证码来保护支付安全,这一比例近两年有所下降,同时两成人对短信验证方式个性化设置了支付限额,体现出持卡人在不同交易场景下的安全支付需求呈现差异。值得关注的是,遭遇过欺诈的人群对创新支付的使用意愿比未遭欺诈的人群低4个百分点。
“放心用卡 安全支付”是中国银联自2007年开始推出的年度支付安全调查,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应持卡人支付习惯的变化而新增,今年为第二年开展。本次调查从2015年9月至11月,通过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各成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收集有效问卷超过10万份。参与调查的持卡人中,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六地持卡人合计占比达53%,以20岁至40岁人群为主。
附: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小贴士
根据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银联风险专家建议,持卡人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特别是在岁末年初消费高峰到来之际,更要注意加强支付风险防范。在此为您整理了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小贴士,如下:
1、专卡专用。建议您的网上支付账户绑定独立的银行卡,且尽量为小额,金额/额度较大或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尽量不与网上支付账户进行绑定。
2、设置网上支付账户限额。一旦信息泄露发生欺诈,损失能控制在一定额度内。
3、安装手机安全防控软件。您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提前预检病毒。若发现手机中毒后,请不要重启手机,应到手机专业售后维修部门,让专业人员重装系统,根除手机病毒。
4、通过保险化解损失。建议您选择有配套资金保险的支付渠道或考虑购买资金保障险等相关类型保险,发生损失后可以通过保险渠道挽回。
5、若已发生欺诈,请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银行主动申报,同时关注资金变动,发现资金变动及时与银行联系,请勿轻信陌生短信、电话或点击不明链接。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四的网购用户(76%)对网络零售商的银行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有所疑虑。而72%的被调查者指出,自己更愿意相信银行,并向银行提供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隐私。
根据调研结果,Bizarate列出了网购用户对不同机构的信任程度:
除此之外,调研还得出了一些有趣的数据:
1. 男人比女人相信谷歌和eBay;
2. 超过50%的80后愿意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供给银行、PayPal和亚马逊;
3. 超过一半的60后对银行和PayPal更信任;
4. 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认为银行是唯一可信任的机构;
5.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相信美国运通;
6. 苹果、eBay和谷歌更为年轻人所信任。
via:eb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