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4 Aug 2023 18:48:4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Expedia:2023年第二季度游客洞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7639.html Thu, 24 Aug 2023 21:00:27 +0000 //www.otias-ub.com/?p=1607639 游客信心持续增长

游客在搜索、计划和预订旅行方面的行为继续受到季节性趋势、情绪变化、边境开放和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波动。每个季度,Expedia都会分享不断变化的游客意图和需求,这些数据来自访问其旅游网站的全球数亿游客的第一方数据。

在2022年第四季度,我们看到了有希望的信号,游客的乐观情绪和适应能力有所增强。展望2023年第一季度,研究和数据显示,游客的热情将继续增长。

全球搜索量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Expedia网站上的游客搜索量环比增长了25%,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的搜索量增长了30%,这表明游客的意愿在2023年依然强劲。

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全球搜索量增长了10%,亚太地区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65%。

考虑到人们对亚太地区旅游的兴趣,我们对其进行了细分。在中国解除疫情限制后,1月9日的一周内,全球对中国的国际搜索需求环比增长近10%,其中亚太地区(周环比增长15%)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周环比增长10%)的搜索需求增幅最大。

游客继续提前计划

最近几个季度,随着游客计划到更远的地方旅行,搜索窗口继续延长。180天以上的搜索窗口环比增长了30%,其中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LATAM)增长了75%。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国内和国际搜索量在180多天内也出现了强劲增长,环比增幅分别超过100%和近40%。

在全球范围内,91天至180天的搜索窗口期增长最为强劲,环比增长60%,其中以EMEA和北美(NORAM)为首,环比分别增长90%和45%。EMEA在91天至180天的搜索窗口期内,无论是国内搜索还是国际搜索,都出现了最大的增长,环比分别增长了100%以上和近70%。


]]>
Semrush:2023年搜索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4017.html Thu, 15 Jun 2023 18:01:09 +0000 //www.otias-ub.com/?p=1614017 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完全集成并带来新的麻烦之前,搜索仍然是网站流量的关键驱动因素,至少目前如此。那么,谷歌的搜索结果有多重要呢?Semrush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排名靠前的自然搜索结果仍然能获得很高的点击率,尽管它与第二名结果之间的差距因设备而异。

分析表明,去年有超过1/5的搜索导致了顶部结果的点击,该位置的平均点击率(CTR)在PC(22.2%)和移动(22.4%)端几乎相同。

但是,随后的游戏在移动端的表现却比PC端好。移动端第二名的点击率是第一名的一半多,为13%,远高于PC端(9.3%)。同样地,移动端的点击率在前十名中也高于PC端,包括第三名(10% vs. 8.1%)、第四名(7.2% vs. 5.8%)和第五名(5.6% vs. 4.3%)。这表明在PC端上获得最佳结果比在移动端更重要。

有趣的是,Semrush在分析从第三方获得的点击流数据时发现,零点击搜索在PC端(25.6%)比移动端(17.3%)更为普遍。

与此同时,搜索结果在PC(45.1%)和移动(43.1%)端上的自然点击比例相似。谷歌关键字在移动设备上的点击率(29.3%)远高于PC设备(17.9%)。付费点击在PC端占1.8%的份额,但在移动端只占0.02%。

在按搜索意图检查关键词时,信息结果占2022年搜索结果的56.5%,低于2021年的60%。交易性质的搜索结果所占比例从19.3%上升到22.4%,而商业性质的搜索结果也从10.6%上升到12.6%。

其他研究亮点:

Semrush分析了美国排名前10万的域名发现,从2021年4月到2022年11月,搜索占其总流量的18%左右。

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美国电子网站的搜索流量增长了16%,媒体网站的搜索流量增长了12%,但时尚和服装网站的搜索流量下降了14%。

]]>
Nosto:2023年电子商务搜索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3548.html Wed, 05 Apr 2023 22:00:25 +0000 //www.otias-ub.com/?p=1573548 长期以来,网站搜索对电子商务购物者来说一直很重要。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几乎7/10的人在访问在线商店时会直接进入搜索栏,这种情况在年轻消费者中比在年长消费者中更为常见。在改善数字客户体验成为关键的时代,76%的消费者同意良好、快速和准确的网站搜索使在线购物更加轻松。

尽管网站搜索很重要,但品牌显然未能达到预期,因为在北美和英国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8/10因搜索效果不佳而离开了网站。

除了简单地显示零搜索结果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如果建议替代产品,大多数的受访者(56%)可能会继续在网上商店购物。

83%的消费者认为在线商店至少可以在一个方面改进其网站搜索功能。 网站搜索最令人沮丧的是显示了太多不相关的结果(41%),这在历史上是最主要的抱怨。尽管产品缺货(32%),但许多人也对显示的产品感到沮丧,接近7/10的人同意他们希望搜索结果只显示有货的产品。

电子商务专业人士承认他们的搜索功能存在局限性。大约76% 的搜索没有容错,近2/3的人不提供个性化结果(66%),当搜索结果返回零结果时不推荐替代产品(65 %),并且无法将他们的搜索结果商品化(64%)。

因此,大多数人看到了升级的机会。超过4/5的人表示,提高搜索结果的加载速度(83%)、提供替代产品(82%)、提供更相关的结果(82%) 以及在结果中提供内容(81%)会改善体验。

因此,大约 84% 的人计划投资以持续改进他们的网站搜索。

最后,似乎需要更好地测量站点搜索的性能指标。超过4/5的人不测量导致零结果(81%)的最流行的搜索关键词或每个查询的点击率(81%)。


]]>
报告:挑战授权买家的神话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3176.html Sun, 19 Feb 2023 21:30:12 +0000 //www.otias-ub.com/?p=1493176 2022年2月和3月,CMI研究团队进行了第四次内容营销需求生成调查,以了解营销人员如何使用内容营销来生成需求。

CMI 向一部分订阅者发送了电子邮件邀请。共有219个响应(代表19个国家)符合分析条件。合格的受访者是那些表示他们的公司使用内容营销在购买漏斗的顶部、中间和/或底部产生买家需求(创建和/或培养潜在客户或潜在客户)的人。

合格的受访者代表了一系列行业和规模的公司。大多数是美国的B2B营销人员。

许多企业认为他们的公司和潜在客户之间存在不对称的关系。人们的看法是,买家“处于控制之中”,拥有比以往更多、更高质量的信息。企业看到流行的研究表明:

71%的商业买家从通用Google搜索开始他们的研究。

68%的B2B客户更喜欢在线独立研究。

47%的B2B买家在与销售人员互动之前会消费3-5条内容。

90%的买家不会接电话。

企业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授权购买者”及其对自助服务知识的偏好应该成为对话的中心。

需求生成团队将思想领导力和产品/服务信息倾注到网站和资源中心。这些团队发誓要实现“以买家旅程为中心”。他们倾尽所有精力进行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信息,成为“我们为什么要改变”的第一个可用答案。他们寻求实现他们的使命:产生需求。

发现

营销人员中有93%表示,他们使用内容营销来产生需求的首要原因是创造品牌知名度。

我们不再像2020年那样减少对渠道中间潜在客户培育的关注。2022年,使用内容营销培育潜在客户的营销人员比例从2020年的69%增加到 78%。


]]>
Think with Google:2020年新加坡搜索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77265.html Thu, 24 Dec 2020 22: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177265 Think with Google发布了“2020年新加坡搜索报告”,随着初创企业和知名品牌都在争相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产品、服务和体验,结果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不断上升的期望周期,反映在2019年的搜索模式中。

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按需满足需求,激发了新加坡的按需思维。在过去的十年,从流式娱乐到乘车共享再到按需交付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高了可负担得起的便利性的期望,这种期望已遍及多个类别和环境。

随着按需个性化服务成为主流,新加坡人将生活的更多方面外包给借助技术实现的外部组织。

按需的心态意味着速度和便利性超过品牌忠诚度。即使在像新加坡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提供了距任何给定位置都只有几分钟路程的最现代化的便利设施,但是“靠近我”的搜索量也在增长。随着速度和便利性成为人们的基本期望,对“即日送达”的搜索开始多样化,而不仅仅是蛋糕和鲜花。

当接近度优先于品牌偏好时,具有实体店面的品牌可以利用本地库存广告或通过使用“靠近我”搜索来吸引潜在客户,从而获得优势。

品牌在差异化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提供消费者追求的速度和便利性,或者提供引人入胜的体验,这值得消费者多走几步路或等待更长的时间。例如,大华银行通过移动银行应用程序的一项新功能Mighty Insights找到了一种实现这两种方式的方法。它通过分析用户习惯并及时提供信息来巧妙地预测客户的需求和担忧:潜在重复收费警报,主动确认退款和定期付款提醒,这些在缓解日常烦恼的同时又提供便利。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Alphabet:3Q20营收恢复增长至462亿美元 利润改善明显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4584.html Sun, 01 Nov 2020 13:25:18 +0000 //www.otias-ub.com/?p=1144584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发布的3Q20财报显示,公司的营收已经从2季度的疫情导致的浅坑中爬了出来,3季度营收增速从2季度的同比负增长变成同比增长14%至461.7亿美元。

同时运营费用的增速放缓或减少有效改善了运营利润水平,运营利润同比增长22%,净利润同比增长59%。受此财报刺激,Alphabet股价盘前涨了不少,但因受美国选举和整体资本市场环境影响,股价并没有涨太多。目前Alphabet市值为1.1万亿美元,PE TTM为31倍左右。

分业务来看,Alphabet的营收主要来自谷歌业务,其中谷歌广告业务贡献80%的营收,Google云和谷歌其他收入(Play和视频会员)分别贡献7%和12%。传统的搜索广告业务增长已经放缓至个位数,YouTube,云计算,其他业务营收增长则较快,是决定Google市值中长期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传统搜索业务方面,Google主要通过持续地投入技术进行优化,免费帮助电商将商品搬到Google的购物功能中,以及投入真金白银跟新闻机构合作来增强内容价值等,旨在持续打造业务对用户的帮助性。

云计算可以说是Google全村人的下一个希望。针对疫情带来的移动办公的需求,谷歌云将G Suite品牌改名为Google Workspace,这是谷歌针对企业办公的全家桶服务,除了类似微软的Office功能外,还有广受欢迎的视频会议Meet等功能。这是Google直接和微软、ZOOM等竞争的拳头产品。目前Google Meet日参会人数峰值达到2.35亿人,日视频会议时长超过超过75亿分钟。

Youtube付费业务方面,目前拥有3000万音乐和付费会员,含付费体验在内超过3500万,YouTube TV现在拥有超过300万付费订阅用户。

]]>
Episerver:2020年第一季度B2C零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5170.html Tue, 19 May 2020 21:00:12 +0000 //www.otias-ub.com/?p=1005170 根据Episerver的一份报告,在2018年和2019年,自然搜索一直是最大的流量来源,占每月流量的19%到27%,而付费搜索带来了14%到18%的访问者。

尽管搜索为零售网站带来了大量流量,但近两年,电子邮件似乎已经输给了社交网站。电子邮件推荐流量有所下降,但是,到去年10月社交网站在推荐流量份额已经是2018年1月的两倍。尤其是D2C品牌似乎从他们的社交媒体努力中产生了大量的客户。

设备:平板电脑步履蹒跚,移动设备继续崛起

Comcore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移动设备占在线零售网站会话的59%,高于2017年1月的42%。

台式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地位,占2019年11月总会话的1/3以上(37%)。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平板电脑的会话份额下降了近3/4,从16%降至4.2%。

转化:台式机和平板电脑保持强劲

2019年,台式机和平板电脑分别以3.2%和3.1%的转化率领跑,移动设备的转化率为2.1%。

尽管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使用他们的移动设备购物,其转换率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增长,从2017年的1.7%增长到2018年的2.0%。

与此同时,平板电脑的年均转化率低于2017年(3.4%)和2018年(3.3%),而台式机的转化率也历了一些波动(2017年:3.5%,2018年:2.9%)。

推荐流量转化效果最佳

在按渠道划分的转换率方面,推荐流量2018年的2.4%上升到2019年的3%。付费和自然搜索的表现一直很强劲,尽管这两个渠道的转换率在2019年都下降到了2.6%。另一方面,电子邮件的转化率略有上升,达到2.5%。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Yext:COVID-19期间全球搜索和参与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9179.html Mon, 18 May 2020 21:40:31 +0000 //www.otias-ub.com/?p=1049179 Yext发布了新报告“COVID-19期间全球搜索和参与报告”。一些重要见解包括:

  • 北美,在家工作会带来一种不同的流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暂时关闭办公室,并指示员工远程工作,人们开始寻找家庭办公设备。3月份,办公用品商店的搜索量比预期水平高出206%,电子产品零售商高出76%,宠物商店高出56%。
  • 北美,医院的点击量在3月份比预期水平降低70%。患者寻求医疗建议和冠状病毒检测,呼叫急诊室和紧急护理的点击次数分别比预期水平高出57%和54%。
  • 北美,随着限制和禁令的实施,围绕旅行的消费行动大幅下降。3月份,酒店搜索量比预期水平降低54%。
  • 北美,抵押贷款和投资服务的搜索量在3月份达到峰值,分别比预期水平高出71%和52%。人们正在打电话给他们的顾问,寻求抵押贷款和投资方面的指导。
  • 德国,由于非必需品零售商关门,奢侈品供应商的搜索量在3月份比预期水平降低95%。所有的消费者行为也都暴跌至该行业预期水平的95%以下。
  • 意大利,邮寄服务的需求很高。不仅本地搜索量在3月底达到峰值,比预期水平高出114%,呼叫这些企业的点击量比预期高出198%。
  • 法国和英国,本地餐厅搜索量在3月份暴跌至比预期水平低95%。在这些国家,餐馆的点击量同样急剧下降,比预期水平低95%。
  • 日本,人们争先恐后地囤积货物。致电当地超市的点击率特别高,比预期水平高出78%。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Yext:COVID-19改变了全球各国的搜索行为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8449.html Tue, 12 May 2020 18:59:59 +0000 //www.otias-ub.com/?p=1038449 搜索体验公司Yext进行了一项新调查,以阐明COVID-19疫情对全球各行业消费者搜索行为的影响。

重要见解包括:

  • 北美地区:在家工作会带来一种不同的流量。3月份,办公用品商店的搜索量比预期水平高出206%,电子产品零售商高出76%,宠物商店高出56%。
  • 北美地区:远程医疗开始腾飞。患者寻求医疗建议和COVID-19测试,呼叫急诊室和紧急护理的点击次数分别比预期水平高出57%和54%。
  • 北美地区:逗留新常态。3月份,酒店搜索量暴跌54%。
  • 北美地区:市场下跌,但点击量飙升。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市场经历创纪录的下跌,抵押贷款和投资服务的搜索量在3月份达到峰值,分别比预期水平高出71%和52%。
  • 德国:奢侈品被搁置。奢侈品供应商的搜索量在3月份降至比预期低95%的水平。所有消费者行为,包括点击打电话、点击问路和点击网站,都暴跌至比该行业预期水平低95%。
  • 意大利:本地搜索量在3月底达到峰值,比预期高出114%,呼叫本地企业的点击量比预期高出198%。
  • 法国和英国:人们选择在家用餐。本地餐厅搜索量在3月份暴跌,比预期低95%。在这些国家,餐馆的点击量急剧下降,比预期水平低95%。
  • 日本:人们争先恐后地囤积货品。接近2月底时达到比预期高出307%的水平。致电当地超市的点击率特别高,比预期水平高出78%。

199IT.com原创编译自:Yext 非授权请勿转载

]]>
Alphabet:疫情使得谷歌母公司用户增量广告不增收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2782.html Thu, 30 Apr 2020 00:56:54 +0000 //www.otias-ub.com/?p=1042782

新冠疫情对产品使用的影响

  • 新冠疫情爆发后,Google play 3月份的下载量比2月份增长30%;
  • Youtube的使用时间也显著增加,尤其是直播内容;
  • 1亿的师生使用Google Classroom,比3月初翻倍;
  • Chromebooks的需求猛增,分析报告称3月21号当周年比年增长4倍。
  • 上周Meet每天新增300万用户,自1月份以来使用增长超过30倍,现在有超过1亿的Meet会议参与者

新冠疫情对广告营收的影响

整体上公司3月份广告收入受到疫情影响,非广告业务不受影响。

1Q广告业务前两个月增长很强劲,3月份有明显的回落。受疫情的影响,公司延迟了广告产品功能上线,优先支持客户和商家,上周宣布商家可以免费使用谷歌购物展示商品。

公司对收入恢复有信心:因为搜索是ROI最好的方式,暂停和启动容易;公司收入日益多元化了,如相对不受疫情影响的云计算。G suite客户超过600万。全球有25亿月度活跃Play设备。

财务业绩:

公司整体层面上,总营收为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去除汇率影响后同比增长15%,增长驱动为搜索,Youtube,云计算。广告营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

含TAC在内的总成本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他成本为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主要受谷歌公司成本增长的影响,包括数据中心和其他运营支出以及内容费用摊销等。

运营费用为142亿美元,人员增长是研发和市场营销费用增长的最大驱动。

运营利润为80亿美元,同比下降4%,扣除欧盟罚款的影响,运营利润率为19%。

净利润为68亿美元,每股盈利为9.87美元。

资本支出为60亿美元,运营现金流为11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54亿美元,现金和可交易证券为1170亿美元。

Google业务方面,营收为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Google搜索和其他收入为245亿美元,同比增长9%,这反映了前面两个月增长强劲,3月份出现同比十几个百分点的下降。尽管用户搜索量增加,但商业搜索兴趣下降,进而影响了搜索广告收入。

YouTube的广告营收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前两个月品牌和效果广告收入增长均强劲,3月中旬品牌广告开始受到压力,效果广告整个季度保持强劲。

联盟广告营收为52亿美元,同比增长4%,前两个月同比增长健康,3月份为低两位数的减少。

Google云营收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GCP显著增长,G Suite保持强劲,坐席数和人均收入贡献保持增长。

谷歌其他营收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主要来自Youtube非广告营收(会员增长)和Play。

TAC为75亿美元,占整体广告营收的22%,同比增长9%。TAC在广告营收的占比年比年略有下降,体现了谷歌站内广告的增长。

谷歌业务运营利润为93亿美元,同比增长1%,运营利润率为23%。

Other Bets 业务,营收为1.35亿美元,主要来自Fiber和verily,运营亏损为11亿美元。

]]>
eMarketer:2019年超过90%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在其设备上进行搜索 //www.otias-ub.com/archives/997803.html Mon, 17 Feb 2020 18:00:04 +0000 //www.otias-ub.com/?p=997803 智能手机的崛起改变了搜索行为,预计今年近2/3的美国人将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搜索,这一现象改变了搜索结果的外观,并允许用户使用语音或图像进行搜索。

根据eMarketer的调查,在数字活动中,搜索的普及率仅次于电子邮件。eMarketer估计,2019年每月有85.4%的美国网民进行搜索,达到2.425亿人。到今年年底,这些数字将分别小幅上升至85.6%(2.464亿人)。

绝大多数搜索都是在智能手机上进行的。2019年美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搜索,总计2.115亿人,占总人口的64.0%。

营销技术提供商Kenshoo报告称,2019年第三季度,70%的美国搜索广告展现量是移动设备提供的。但是,2019年第二季度,由于与PC广告相比,移动搜索广告的价格创下历史新低,移动广告在广告支出中的份额突破50%大关。

另一家专注于搜索、社交和电商渠道广告性能的机构Merkle也报告称,2019年第三季度,其客户69%的美国搜索广告点击量来自移动设备,几乎全部来自手机(64%)。

移动广告在搜索广告支出中的份额落后于展现量份额。2019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运行的付费搜索广告仅占搜索广告支出的41%,因为与PC相比,手机上的表现仍然落后。例如,对于非品牌付费搜索,移动设备的每次点击收入仅为PC的34%,而每次点击成本则高出47%。

]]>
SeekingAlpha:2019年百度小程序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1342.html Sat, 08 Feb 2020 17:22:15 +0000 //www.otias-ub.com/?p=1001342 搜索份额稳定

百度最近的业绩显示出百度生态系统在中国的优势和参与度,日活跃用户达到近1.9亿,同比增长25%,其中小程序月度活跃用户达到近3亿人,同比增长超过150%。

百度的搜索份额相对稳定地保持在70%左右。但是,市场份额在10月份跌至61%,2019年年底略低于68%。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应该会改善近期的广告收入

百度的广告收入在201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下降,该公司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9%。

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和基于语音搜索的投资

麦肯锡估计,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未来20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万亿美元。百度的Apollo平台在这里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获得了150张自动驾驶执照,占中国发放的自动驾驶执照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样,百度在企业云计算市场占有4.5%的市场份额。虽然这项业务远远落后于市场领头羊阿里巴巴,但这是一个价值110亿美元的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将以近44%的速度增长。

百度正在采取初步措施对抗ByteDance的势头

ByteDance在2019年成为中国第二大广告公司,将百度推至第三位。2019年ByteDance的广告收入为71亿美元,首次超过百度(53亿美元)。ByteDance的短视频应用TikTok和新闻应用“头条”已经成功地赢得了年轻的Z世代的浓厚兴趣。

对百度来说,遏制ByteDance的势头并不一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百度在过去两个月里升值了近50%,但价值仍然被低估。预计中国广告市场在未来6到12个月内保持稳定。

199IT.com原创编译自:SeekingAlpha 非授权请勿转载

]]>
Merkle: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营销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64086.html Thu, 26 Dec 2019 22:54:04 +0000 //www.otias-ub.com/?p=964086 Merkle发布了最新的“网络营销报告”。大多数美国人现在不仅拥有智能手机,而且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的目的之一就是搜索。2019年第二季度美国付费搜索广告支出同比增长14%。英国搜索广告支出同比增长18%,购物再次成为动力,占72%。

2019年第三季度,移动设备(手机和平板电脑)占有机搜索访问量的60%。在同一季度的付费搜索点击量中有69%是移动设备贡献的。

搜索引擎DuckDuckGo似乎受益于移动流量的增加。事实上,在DuckDuckGo的有机搜索访问量中,移动设备占了65%的份额,略高于谷歌的数字(64%),也是分析的4个搜索引擎中最高的。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一年多前,益普索(Ipsos)的一项研究发现,北美近3/5的互联网用户认为搜索引擎的力量太大。同样的研究发现,搜索引擎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影响。而最近的研究则表明,营销人员认为数据保护、隐私和监管将成为未来一年搜索的最大趋势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关注隐私问题,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转向DuckDuckGo,后者不允许跟踪或分享用户搜索信息。

DuckDuckGo在美国移动有机搜索访问量中的份额似乎也在增加。第三季度,其占手机有机搜索访问量的0.8%,高于第二季度的0.4%。虽然这一份额与谷歌的95%相比微不足道,但值得注意的是,DuckDuckGo的份额现在已经是Bing的一半。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Google:2019年热门搜索榜 //www.otias-ub.com/archives/986533.html Thu, 26 Dec 2019 18:00:33 +0000 //www.otias-ub.com/?p=986533

Google 2019年最热门搜索排行榜显示,全球板球、足球和最新的iPhone是2019年最热门的话题。而在美国,新推出的流媒体服务迪士尼+成为热门话题。

与过去几年不同的是,有两场板球比赛进入了热门搜索的前五名,其中印度对南非的比赛位居榜首,孟加拉国对印度的比赛位居第四。对ICC板球世界杯的搜索量排名第10。

迪士尼明星卡梅隆·博伊斯(Cameron Boyce)的去世成为全球热门搜索的第二名。

同样跻身全球前5名的还有美洲杯(第3名)和iPhone11(第5名)。

在美国,迪士尼+是最热门的搜索,紧随其后的是卡梅隆·博伊斯(Cameron Boyce)和尼普西·胡斯(Nipsey Hussle)这两位名人的死讯。就像过去几年一样,飓风多里安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名第四,紧随其后的是NFL足球运动员安东尼奥·布朗(排名第五)。

以下是美国其他十大热门搜索:

  • 卢克·佩里(Luke Perry)
  • 《复仇者联盟:终局》
  • 《权力的游戏》
  • iPhone 11。
  • Jussie Smollett。

美国十大搜索中有四个也出现在全球最热门的榜单上。

与此同时,就新闻而言,美洲杯是全球最热门的搜索,紧随其后的是巴黎圣母院、ICC板球世界杯、飓风多里安和橄榄球世界杯。

以下是来自世界各地和美国的前五大热门搜索精选。

  • 人名:全球
  1. 安东尼奥·布朗(Antonio Brown)
  2. 内马尔
  3. 詹姆斯·查尔斯(James Charles)
  4. 尤西·斯莫列特(Jussie Smollett)
  5. 凯文·哈特(Kevin Hart)
  • 人名:美国
  1. 安东尼娅·布朗(Antonia Brown)
  2. 尤西·斯莫列特(Jussie Smollett)
  3. 詹姆斯·查尔斯(James Charles)
  4. 凯文·哈特(Kevin Hart)
  5. R·凯利(R.Kelly)
  • 时尚风格:美国
  1. 露营风格
  2. Egirl风格
  3. Eboy风格
  4. 蒸汽朋克风格
  5. 原宿风格
  • 什么是…?:美国
  1. 什么是第51区?
  2. 什么是VSCO女孩?
  3. 什么是陌陌?
  4. 什么是婴儿潮一代?
  5. 什么是交换条件?
  • 电视节目:美国
  1. 《权力的游戏》
  2. 《奇怪的事情》
  3. 《当他们看到我们时》
  4. 《切尔诺贝利》
  5. 《曼达洛人》(The Mandalorian)
  • 电影:美国
  1. 《复仇者联盟:终局》
  2. 《漫威船长》
  3. 《小丑》(Joker)
  4. 《玩具总动员4》
  5. 《狮子王》(The Lion King)

199IT.com原创编译自:Google 非授权请勿转载

]]>
Synergy Research:2019年Q3超大规模运营商资本支出突破31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976720.html Tue, 10 Dec 2019 17:35:58 +0000 //www.otias-ub.com/?p=976720 来自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超大规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在第三季度突破了31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8%。与去年相比,2019年前两个季度的资本支出略有下降,因此第三季度代表着恢复增长。总体而言,前三个季度的资本支出领先于2018年的创纪录水平。第三季度超大规模支出的前五名是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Facebook和苹果(Apple)。它们的资本支出远远超过其他超大规模运营商。其中四家公司第三季度的资本支出同比大幅增长,苹果是个例外。

超大规模资本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建设、扩展和装备大型数据中心,现在这些数据中心的数量已经增加到504个。超大规模运营商资本支出数据基于对全球20家主要的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的资本支出和数据中心足迹的分析,其中包括IaaS、PaaS、SaaS、搜索、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领域的最大运营商。在前五名之外,其他领先的超大规模运营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IBM、京东、百度和甲骨文。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不出所料,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相对疲软之后,第三季度的资本支出出现了显著增长。超大规模运营商仍处于增长模式,收入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4%。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Facebook和阿里巴巴的增长速度都比这快得多。这些不断扩大的公司高度依赖更大更好的数据中心运营,这将推动资本支出水平的持续增长。”

199IT.com原创编译自:Synergy Research 非授权请勿转载

]]>
Think with Google:印度搜索洞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81306.html Mon, 27 May 2019 16:59:21 +0000 //www.otias-ub.com/?p=881306 2018年印度互联网加快普及,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平均每年新增4000万用户。低成本的智能手机,再加上负担得起的数据包,推动了其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印度消费者中有4亿人上网。

Think with Google发布的新报告“印度搜索洞察”,旨在为品牌提供所需的知识和见解。报告涵盖了10个垂直领域,并深入研究了印度消费者的行为,以揭示是什么让印度网民参与进来的,以及这些趋势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机会。

1.Bharat(非城市)搜索业务的发展

生活在大城市以外的消费者正在利用互联网作为他们实现愿望的桥梁。

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对人寿保险、车辆、美容、旅游和交通等方面的搜索更多。

2.使用视频作为搜索工具

估计到2020年印度将有5亿在线视频用户。在汽车类别中,80%的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会先观看YouTube视频,搜寻答案和评论。其他用户收看视频是为了教育,因为观看科学和业余爱好视频的时间同比增长了3倍。

3 印度语和语音搜索盛行

预计到2021年,印度语网民将占印度网民总数的近75%。事实上KPMG和谷歌的研究显示,到2021年印度9/10的新增网民能使用印地安语。

4.全渠道的兴起

印度消费者已经适应在网上研究和购买。2020年50%的零售销售额可能会受网络化影响。2018年“近我”搜索量(75%)有了显著增长。

5.企业使用AI和ML

2018年,谷歌助理(GoogleAssistant)在印度的活跃用户数量增长了7倍。同事,更多的企业采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来提高效率和改善客户体验。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百度:跳进高投入换增长战壕,“发红包”致公司亏损 //www.otias-ub.com/archives/877709.html Sat, 18 May 2019 09:26:54 +0000 //www.otias-ub.com/?p=877709 利润由盈转亏,百度春节发红包是认真的,宏观经济和广告行业监管让收入雪上加霜
大洋彼岸搜索巨头谷歌因为财报不及预期,股票陷入低迷,这厢百度因为收入增长低迷,流量成本攀升,春节营销红包过大导致14年来利润首度出现亏损,一夜之间,股票回到多年前。
根据百度披露的财报,1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至241亿元,扣除业务拆分的影响,营收同比增长21%;但因受1季度成本上升较快,营销费用投入较大的拖累,利润从去18年同期的66.9亿元转为亏损3.3亿元。
占百度营收大头的网络营销收入同比增长仅3%,公司称主要因为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部分广告行业加强监管的结果,比如医疗,在线游戏和金融服务。
PC搜索好日早已终结,百度被对手拖入以“高投入换增长”的战壕
百度躺在PC搜索金矿上赚钱的日子早已终结,面对移动互联网,百度仍在艰难转型期。昔日BAT三巨头中,腾讯凭借微信拿到社交的头等舱,阿里巴巴的电商也仍然傲视群雄,唯独百度未能在移动端建立牢固的护城河,一方面仍在跟头条死磕内容信息流产品,另一方面则在积极铺垫更长远的AI布局。
从18年以来,可以在财报数据中看到百度明显加大了营销的投入力度。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头条,趣头条等后起之秀的启发,这些企业往往靠高投入,广撒钱以换取增长和时间,在互联网下沉的局势中,屡试不爽。在产品策略上,也可以看到百度的信息流产品布局颇有头条的产品矩阵影子。那就是百度APP对垒今日头条APP,好看视频对垒西瓜视频,全民视频对垒火山视频。
概而言之,在信息流战壕中,百度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上,都在向今日头条靠拢,以高投入换取增长,短期内利润承压无疑是大概率的事情。
高投入=高增长?净增一个活跃用户需要花119块红包?
根据百度披露的数据,百度旗舰APP日活用户达到1.74亿,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8%,净增1300万人;好看视频日活从去年同期的250万人,去年4季度的1900万增至2200万人,环比净增300万人。
公司并未披露其他产品的日活增长趋势,但两款信息流主力产品合计DAU环比净增在1600万人,按百度号称发了19亿红包来看,获取一个日活用户约119块钱。这个价格一看吓死,但对于老产品而言,在市场上买买个真正的活跃用户就得这么贵。
百度App和短视频信息流总用户时长同比增长83%。百家号内容创作者达到210万;智能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达到1.81亿,环比增长23%。
硬件和人工智能继续取得进展,只是暂时未转化成可观利润
小度助手继续在中国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3月,搭载小度助手的智能设备达到2.75亿,同比增长279%,仅Q1一个季度,小度智能音箱的出货量就超越了2018全年的销量。3月份语音交互次数达到23.7亿次,同比增长817%。
目前,百度大脑已开放171项领先的AI技术能力,并有超过110万开发者接入百度AI开放平台,使用百度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企业和开发者可通过百度智能云,轻松地将AI应用到新开发和已开发的应用程序中。
自动驾驶方面,百度Apollo在北京的道路测试里程超出行业第二10倍以上,公司和长沙合作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很快也将跑上街头。
爱奇艺付费会员增至9680万人,内容成本环比下降,但仍然保持亏损
2019年一季度爱奇艺营收70亿元,同比增43%。截至3月31日,爱奇艺的总订阅会员人数为9680万人,相比上年同期的6130万增长58%,其中98.6%为付费订阅会员。
爱奇艺的的会员服务、在线广告、内容分发以及其他应收构成,分别在收入中占比51.3%、31.6%、0.7%和1.5%。其中,在线广告虽然同比增速持平,但因经济环境及部分内容延迟播出,在线广告业务环比继续下滑。
2019年伊始,由于2018年的明星限薪政策以及自制内容的增加,本季度爱奇艺内容成本环比下降近20%。
但爱奇艺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为20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11亿元。爱奇艺第一季度运营亏损率为29%,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率为22%。净亏损为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4亿元,亏损有所扩大。
]]>
Google:母公司Alphabet财报1Q19营收363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873941.html Sat, 11 May 2019 10:15:27 +0000 //www.otias-ub.com/?p=873941 营收增长放缓,利润受欧盟罚款影响雪上加霜

Alphabet(谷歌母公司)今天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Alphabet第一季度总营收为363.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1.46亿美元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第一季度净利润(其中包含罚款带来的影响)为66.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4.01亿美元下滑29%。不计入罚款的影响,Alphabet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3.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1%。

营收构成:Google业务和其他Bets业务

Alphabet第一季度总营收为363.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1.46亿美元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

Alphabet旗下谷歌部门第一季度营收(由广告营收和其他营收组成)为361.6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09.96亿美元。

Alphabet第一季度“Other Bets”业务营收为1.7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50亿美元。

如果汇率同去年同期持平(不计入外汇风险管理计划的相关得益),Alphabet第一季度营收的同比增长率为19%。

营收分地区

按照地区划分,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收为117.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5%。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按2018年第一季度的汇率计算,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EMEA地区的营收为124.30亿美元,同比增长16%;按2018年第四季度的汇率计算,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EMEA地区的营收为117.08亿美元,环比下降4%。

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收为6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按2018年第一季度的汇率计算,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收为6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按2018年第四季度的汇率计算,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收为60.30亿美元,环比持平。

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美国的营收为16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11%。

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美洲其他地区的营收为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1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按2018年第一季度的汇率计算,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美洲其他地区的营收为20.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按2018年第四季度的汇率计算,Alphabet第一季度来自于美洲其他地区的营收为19.05亿美元,环比下降13%。

Google业务营收构成:硬件、商店等营收贡献仍然较低

Alphabet第一季度广告营收(由网站营收和网络营收组成)为307.2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66.42亿美元。其中:

  • Alphabet第一季度网站营收,也就是谷歌自己的网站所产生的营收为256.8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9.98亿美元。
  • Alphabet第一季度网络营收,也就是谷歌合作伙伴网站通过AdSense计划所产生的营收为50.3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6.44亿美元。

Alphabet第一季度其他营收为54.4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3.54亿美元。

 

 

广告营收指标:点击量环比下降9%

Alphabet旗下谷歌部门的第一季度网站付费点击(包括与Alphabet在各个地区自有及运营的网站上广告相关的点击,以及来自于包括搜索、TrueView等YouTube参与广告以及谷歌地图和谷歌财经等其他自有及运营网站的点击)次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9%。

Alphabet旗下谷歌部门的第一季度网站每点击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9%,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5%。

Alphabet旗下谷歌部门的第一季度网络曝光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5%。Alphabet旗下谷歌部门的第一季度网络每曝光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14%。

流量成本占比略有下降

Alphabet第一季度流量获取支出(TAC),也就是同合作伙伴共享的营收为68.6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2.88亿美元。Alphabet第一季度流量获取支出在广告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2%,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4%。

在Alphabet第一季度的流量获取支出中,将有34.77亿美元最终支付给网络合作伙伴,在流量获取支出总额中所占比例为69%;去年同期最终支付给网络合作伙伴的流量获取支出为33.86亿美元,在流量获取支出总额中所占比例为703。

另外,Alphabet第一季度流量获取支出中还有33.83亿美元最终将支付给特定经销合作伙伴及其他向Alphabet网站导入流量者,在流量获取支出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3%;去年同期支付给特定经销合作伙伴及其他向Alphabet网站导入流量者的流量获取支出为29.02亿美元,在流量获取支出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3%。

成本和支出:1季度总成本297.31亿美元

Alphabet第一季度总成本和支出为297.3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35.13亿美元。

其中,Alphabet第一季度营收成本为160.1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34.67亿美元;研发支出为60.2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0.39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39.0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6.04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0.8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4.03亿美元;欧盟委员会罚款所带来的支出为16.97亿美元,去年同期并无这项支出。Alphabet第一季度其他收入(净值)为15.38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9.10亿美元。

运营利润下降至76.33亿美元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第一季度运营利润(其中包含罚款带来的影响)为66.08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8%。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76.33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5%。不计入罚款的影响,Alphabet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83.0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3%。

Alphabet第一季度有效税率为18%,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1%。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第一季度净利润(其中包含罚款带来的影响)为66.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4.01亿美元下滑29%。不计入罚款的影响,Alphabet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3.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1%。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第一季度每股摊薄收益(其中包含罚款带来的影响)为9.50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3.33美元。不计入罚款的影响,Alphabet第一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为11.90美元。

Alphabet第一季度在外流通摊薄股票总量为7.01亿股,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7.05亿股。

截至2019年3月31日,不计入被分类为持有待售的现金,Alphabet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可变现有价证券总值为1134.88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为1091.40亿美元。

截至2019年3月31日,Alphabet在全球范围内共雇佣了103459名全职员工,相比之下截至2018年3月31日为85050名。

]]>
RichRelevance:语音搜索等创新还没有成为购物搜索的主流 //www.otias-ub.com/archives/745723.html Wed, 11 Jul 2018 16:48:31 +0000 //www.otias-ub.com/?p=745723         RichRelevance调查了美国消费者如何在线搜索和查找产品,并发布了最新的数据。调查显示,在网购时搜索对消费者仍然非常重要,但零售商很难提供卓越的跨渠道和设备搜索体验。而且,购物者对诸如个性化、图像搜索和语音搜索等创新感兴趣,但这些还远没有成为主流。

        通过对1000多名美国消费者的研究发现,86%的受访者在零售商网站(包括移动网站)上购物时,搜索栏很重要。80%的消费者在网购时总是或经常使用搜索。如果搜索体验不好,大多数受访者(72%)可能会离开零售网站,而且不会再访问。

        谷歌领先于亚马逊,但有很多质疑

        70%的美国人没用过语音助手查找产品信息或购买产品。

        在使用语音搜索购物的消费者中,Google智能助理领先于亚马逊Alexa(14% vs. 9%)。

        但是在正确处理语音搜索方面,Google(13%)和亚马逊(12%)之间的差距不大。

        亚马逊面在吸引年轻消费者方面仍需努力

        谈到语音辅助购物,亚马逊对年轻消费者(18至29岁)的吸引力不大。

        虽然,年轻购物者比其他几代人更有可能使用语音搜索(43% vs总体平均水平:30%)。

        人们更喜欢使用苹果 Siri(20%)和谷歌助手(17%)购物,亚马逊语音助手仅排在第三位(11%)。

        年轻消费者认为谷歌和苹果最终有机会获得语音购物领袖地位(18%和15%),只有13%的消费者这么认为亚马逊。

        全渠道改进的空间

        由于语音搜索的普及率较低,零售商可以通过在所有设备上提供更具相关的个性化搜索体验来获得优势。

        32%的美国消费者不满意移动搜索结果。

        3/10的消费者:在购物时移动搜索结果比PC差

        不相关的产品结果(28%)是困扰消费者产品搜索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无法找到正在搜索的产品(24%),以及搜索功能无法识别使用的词语(18%)。

        28%的消费者希望看到基于此前购物行为的个性化搜索结果,52%的受访者希望零售商在他们拍下商品时展示类似或互补的产品。

        199IT.com原创编译自:RichRelevance 非授权请勿转载

]]>
Roast:语音搜索能回答的问题不足一半 //www.otias-ub.com/archives/726852.html Sun, 27 May 2018 16:40:29 +0000 //www.otias-ub.com/?p=726852         199IT原创编译

        Roast的一份新报告研究22个垂直行业的语音搜索情况,包括饮品、慈善机构、 教育、娱乐、时尚、金融(银行)、博彩、健康、汽车、家居用品、酒店、保险、音乐、新闻、物业、商业、餐饮、体育、技术、运输、旅行、实用程序。

        对今年4月份运行的10,051个关键词的调查结果显示,Google智能助理无法回答的有5,572个,仅提供了4,479个答案。即使是能回答的问题,答案的类型也是千差万别。

        最有趣的是,调查发现Google智能助理的结果不总是与在网络搜索精选摘要(featured snippet)答案中找到的结果相匹配。助理经常无法读出结果,即使存在精选摘要。有时,助理从不同的网站读取结果,而不是featured snippet中列出的结果。

        按照行业细分,Google智能助理能提供最多回答的行业是餐饮,几乎无法回答运输行业的搜索。

        199IT.com原创编译自: Roast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百度:1Q17营收同比增长31%,日活用户数达到1.37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717277.html Fri, 27 Apr 2018 15:53:48 +0000 //www.otias-ub.com/?p=717277 百度披露了1Q18的业绩,营收表现抢眼,同比增长31%至209亿元;运营利润增长128%至46亿元;搜索+信息流业务双引擎推动用户快速增长,百度APP日活跃用户达到1.37亿,同比增长18%,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30%。

营收同比增长31%,网络营销收入增长23%至172亿元

百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1%至209亿元,其中网络营销收入同比增长23%至172亿元。

该季度百度一共拥有网络营销客户47.5万家,同比增长5%,平均每个客户贡献营收3.61万元,同比增长19%。

分业务看,百度核心业务营收为161亿元,同比增长26%,爱奇艺营收为49亿元,同比增长57%。

百度内容成本42亿元,同比增长59%,增长主要是因为爱奇艺内容成本的增加。从增速上看,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有快于营收增长的趋势。

流量获取成本23亿元,同比增长3%,随着百度在过一年中的时间内加大了对自有APP的推广力度,对外部流量的依赖有所减少。

带宽成本为15亿元,同比增长10%。

销售市场和管理费用支出为31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是渠道和市场投入的增长,部分被O2O业务和外卖业务的取消所抵消。

研发费用为33亿元,同比增长16%,主要是人员相关费用的增长。

运营利润为46亿元,同比增长128%,Non GAAP运营利润为53亿元,同比增长103%,百度核心业务的运营利润为56亿元,同比增长9%,运营利润率为35%,持续好转。

爱奇艺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运营亏损为10亿元,运营亏损率为-22%。

百度净利润为67亿元,同比增长277%,稀释后每ADS盈利为19元,Non GAAP净利润为57亿元,同比增长139%,Non GAAP稀释后每ADS盈利为16元。

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共人民币1105亿元,净运营现金流入为85亿元,资本性支出为20亿元。

其他运营业务数据方面:

  • 来自百度熊掌号的内容已经覆盖30%的百度搜索结果
  • 3月份,DuerOS处理的语音命令超过2亿次,是12月的一倍以上
  • Feed中视频内容的覆盖已经达到48%,去年同期只有19%
  • 百度DAU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37亿人,同比增长18%,日使用时长增长30%
]]>
谷歌:大象起舞,谷歌1Q18营收同比增长26%至311.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716153.html Wed, 25 Apr 2018 15:33:27 +0000 //www.otias-ub.com/?p=716153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1Q18营收同比增长26%,按不变汇率计算同比增长23%至311.5亿美元。

其中谷歌业务部分为310亿元,其他创新业务为1.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6%和14%。

  • 受益于移动搜索广告,谷歌站内广告营收继续表现强劲,同比增长26%至220亿美元
  • 联盟网站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6%至46.4亿美元,主要是程序化购买业务的推动
  • 来自云,硬件,应用商店的收入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同比增长41%至43.54亿美元

Alphabet的营收在全球各个市场保持积极的增长势头,美国营收达到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EMEA市场营收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9%;APAC市场营收达到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他美洲地区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营业成本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7%。成长上升主要三块:第一块主要是流量获取成本(TAC),数据中心,其他营业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的口径转移;第二块主要是YouTube内容获取成本的增加;第三块则来自硬件相关成本的增长。

营业费用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长最快的是研发费用,主要是人才投入的持续增长。市场费用的增加主要受云,硬件和语音助手营销投入的影响;管理费用的变化主要受确认股本收益的绩效费用的影响,部分被管理费用部分项目的重新分配至其他项目所抵消,与uber的诉讼和解也为管理费用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谷歌的员工数量达到85,050人,较上季度增长4940人,包括来自HTC业务的2000多人。跟上季度一样,新招聘的员工主要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产品方面,增长最快的是来自HTC收购进来的员工,然后是云计算方面的技术和销售人才。

运营利润达到70亿美元,同比增长7%,运营利润率为22%。其他收益为35.4亿美元,其中又30亿美元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以体现投资的Uber,Magic Leap等公司带来的股权证券收益。

净利润为94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有24亿美元的利润主要受未实现的股权投资权益变化的影响,每股盈利为13.33美元,其中3.4美元受未实现的股权投资权益变化的影响。

资本性支出为73亿美元,主要用于大楼,产品设备,数据中心建设,大楼的支出主要是因为购买Chelsea Market而支付24亿美金。

运营现金流入为11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43亿美元。

Waymo,城市街道行驶旅程达到500万英里,最近100万英里仅用3个月。

]]>
百度:4Q17营收同比增长29%,运营利润翻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693354.html Sun, 25 Feb 2018 07:17:44 +0000 //www.otias-ub.com/?p=693354 根据百度4Q17的财报,营收同比增长29%至235.6亿元,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09%至47.74亿元。营收增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百度信息流广告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电商类客户对流量对强劲需求。

得益于营收增长恢复,以及O2O业务剥离后,成本费用的控制,公司的运营利润率提升至20.3%,达到47.74亿元,为近两年的最好水平。

成本中,内容成本增长仍然较快,4季度,公司的内容成本达到3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15.9%,去年同期则为14.1%。内容成本的攀升主要是爱奇艺内容摊销的影响,百度对信息流内容业务的投入虽然也增长较快,但相对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摊销则是小巫见大巫。

公司流量获取成本占比从去年的14.5%下降至今年的10.7%。随着公司加强对百度自有APP用户获取的投入,公司对外部流量的依赖程度在逐渐减缓。

公司的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达到3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9%,主要是公司对旗下业务如百度APP市场推广的投入。

研发费用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对AI相关的人员投入仍然保持比较激进的节奏。

4季度公司净利润为42亿元,同比增长1%,环比下降是因为3季度因为剥离百度外卖而获得一次性的收益。

目前百度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业务方向,那就是以AI为先的移动业务,以及投入新的AI业务。AI为先的移动业务包括搜索+信息流(FEEDS)双引擎的业务,以及爱奇艺;AI业务则主要包括自动汽车驾驶业务和对话式AI业务。2018年公司仍然在这些业务上面保持投入。

]]>
谷歌:4Q17营收增长止不住利润下滑,新业务营收贡献仍微不足道 //www.otias-ub.com/archives/688371.html Tue, 06 Feb 2018 14:47:29 +0000 //www.otias-ub.com/?p=688371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2017年4季度的财报显示,营收达到32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创下最近几年的最高增速,然而成本费用增长快于营收增长,不免让市场担忧。

营收增速创下近年新高

根据财报,2017年4季度谷歌营收同比增长24%达到323亿美元,再次创下较高的同比增速。

业务仍然单一,创新业务占比极低

目前Alphabet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谷歌部分营收(包括传统的搜索业务,谷歌云,youtube,应用商店等),而包括自动驾驶汽车,Nest等创新业务在内的营收单季度刚刚突破4.1亿,在营收中的占比仅为1.3%。

4季度Alphabet公司的广告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仍然高达84%,而包括应用商店分成,谷歌云等业务的营收占比为15%,创新业务则只有1%。

成本费用上升过快,运营利润率下降

尽管Alphabet营收增速加快,但同时成本和费用增长更快,拖累了整体运营利润率。4季度谷歌运营利润率为24%,环比上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同比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

成本占收入比重则从去年同期的41%上升至44%,主要原因是移动流量获取成本增长较快。由于移动端流量成本相较PC更高,移动流量占比的扩大将继续推高成本。同时为了售卖旗下的语音等硬件产品,谷歌市场费用也增长较快。

表:谷歌各项成本费用占比

由于将110亿美元(约合693.2亿元人民币)用于税收,谷歌亏损达30亿美元(约合189亿元人民币)。

其他数据方面:

  • 快速增长的谷歌云已成为“单季度10亿美元的业务”,G Suite的付费用户规模超过400万
  •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业务Waymo在道路上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400万英里,最后100万英里只用了不到6个月,而最初的100万英里则耗时18个月
  • 每月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用户超过15亿人,YouTube跟学习有关视频日播放量超过10亿
  • 谷歌助手(Google Assistant)支持的设备数量超过4亿部,包括谷歌HOME,安卓手机和平板,iPhone,耳机,电视,手表,安卓Auto等。安卓Auto支持的汽车型号超过400部。
  • 谷歌的业务让全球合作伙伴受益,合作伙伴包括新闻媒体,app开发商,YouTube发布者。在过去的4年中,谷歌为这些合作伙伴带去的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

展望未来,谷歌将以AI为先,赋能像谷歌助手一样的下一代产品,并将持续在云,YouTube和硬件上保持投入。

]]>
皮尤:人们更喜欢通过搜索获取科技新闻 //www.otias-ub.com/archives/645798.html Thu, 02 Nov 2017 16:30:58 +0000 //www.otias-ub.com/?p=645798         199IT原创编译

        皮尤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人们更喜欢通过搜索获取科技新闻。61%的读者通过搜索发现技术类文章;而其他类文章,只有35%通过搜索获取。

        根据调查,86%的美国人对当地社区新闻感兴趣,这方面的新闻参与度排在第二位。人们平均花1分钟左右阅读每篇政治新闻,是最高的。皮尤的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对政治新闻感兴趣。

        超过半数美国人对科技新闻感兴趣,17%的受访者对科技新闻非常感兴趣。人们平均花53秒阅读一篇科技新闻,参与度排在第三位。

        而且,人们获取科技新闻的方式也与其他题材不同。读者最常用谷歌搜索发现科技新闻(61%),远高于其他题材。

        199IT.com原创编译自:MediaShift 非授权请勿转载

]]>
eMarketer:2017年60%美国手机用户经常使用手机搜索 //www.otias-ub.com/archives/639873.html Sat, 07 Oct 2017 16:50:23 +0000 //www.otias-ub.com/?p=639873         199IT原创编译

        搜索引擎使用情况让营销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意图,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广告。现在,随着媒体和设备使用习惯的改变,例如语音和视觉搜索,品牌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美国搜索广告支出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手机增长强劲。尽管基于PC的搜索广告支出有所下降,但整体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率。

        Google仍然主宰搜索广告市场,并且其美国搜索广告市场份额也在增长,包括移动和PC。

        eMarketer预计,2017年,71.5%的美国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搜索查询,占美国网民的85.0%。近年来智能手机搜索也成为消费者的常态,近3/5用户经常使用手机搜索,而这个指数在2015年还不到一半。

        尽管搜索广告已经成熟,但是,在美国,搜索广告支出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且近几年都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这一切都归功于移动设备,即使在基于PC的搜索广告支出下降的情况下,今年,搜索广告支出仍然增长近25%。

        去年,近2/3的美国搜索广告收入来自移动设备。今年,移动的份额将达到70.0%,预计到2021年这个指数将达到80%。

        199IT.com原创编译自: 非授权请勿转载

]]>
数据:百度距离谷歌还差几个百度 //www.otias-ub.com/archives/588954.html Tue, 02 May 2017 13:45:18 +0000 //www.otias-ub.com/?p=588954 虽然谷歌离开中国已久,但人人都喜欢拿它说事,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下,离开中国的谷歌的情况,顺便跟中国搜索市场的一哥来做个比较。

2016年谷歌的营收是百度的8.5倍

2016年谷歌总营收为903亿美元,而同年百度为106亿美元,谷歌的营收是百度的8.5倍,百度跟谷歌的营收比曾经在2015年缩小至7倍,但因为2016年百度受到监管的影响,各种积弊的爆发,与谷歌的差距有所扩大。

过去10年,百度在更低的基数上保持着快于谷歌的营收增速

虽然谷歌的营收是百度的8.5倍,但过去10多年间里面,百度的营收增速确是比谷歌要高出不少。以2015年为例,百度的营收增速为33%,而谷歌当年只有14%。然而2016年,谷歌则仍然维持了20%的增速,百度则同比出现下降。

谷歌成功的产品有一大筐,百度除了搜索,只剩爱奇艺可以聊以自慰

谷歌的产品矩阵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搜索是中国市场之外的全球霸主,YoTube是10亿级用户的全球应用,Android操作系统统治全球70%以上的市场,占据应用分发的主导地位,Chrome浏览器一统天下。其他创新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尽管还没有大成。在提升全球价值的公益项目上面,谷歌也是颇有建树。

相比之下,百度除了搜索还可以外,只剩下爱奇艺可以聊以自慰了,曾一度三分天下的应用分发也已经逐渐丧失领地。

显然谷歌是家全球化的搜索公司,而百度偏安国内

谷歌营收保持稳健的原因一方面的原因是他是全球化的公司,未来几年保持稳健的增长并没有多少悬念。另一方面,谷歌对商业化的挖掘能力并没有百度高,所以能够有更持续的增长。相较百度,过去10年间受益于中国人口红利,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同时商业化程度也比较高,所以在过去10年创下了好于谷歌的增速,但其未来的增长却充满不确定性。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加上在百度的搜索广告数量甚至要被法律限制的现状下,百度未来面临的增长挑战无疑更大。

伟大的公司并非仅靠技术驱动,还需要产品和人文情怀,相较之下,谷歌无论在产品,人文情怀,开放程度上都远远优于百度。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谷歌的优秀产品总是带给世界惊喜,而负面缠身不断的百度更值得我们深思,为何两家起步阶段差不多的搜索公司,差异如此之大。

或许痛定思痛之下,百度一系列自救举措的出台,刮骨疗伤反腐,并主动去承担更多责任的行为也许可以挽回百度的声誉,市场,让更多优秀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并得以重整旗鼓。

]]>
百度1Q17财报:广告还没完全恢复,给员工发钱没少 //www.otias-ub.com/archives/587415.html Fri, 28 Apr 2017 08:50:14 +0000 //www.otias-ub.com/?p=587415 广告整治的元气仍未恢复,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3%

根据百度的发布的2017年1季度财报,百度营收同比增长6.8%至168.91亿元,其中网络营收收入同比下降1.3%至147.4亿元,广告收入的下降说明百度并没有从广告整治中完全恢复过来。来自爱奇艺等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2%至21.5亿元,拉动百度整体营收上升6个百分点。

公司赚的比去年同期少,净利润同比下降11%

受制于广告营收未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公司对AI,信息流等新业务的投入,百度1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1%至17.8亿元。

公司勒紧腰带,但在研发费用上的支出却没有少

因为广告增长乏力,而要投入AI,以及要给员工涨工资,百度可谓是放弃了糯米等O2O业务的投入,来补贴爱奇艺,信息流等内容成本的增长,以及研发费用的增长。1季度,百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35%,而这里主要是人工费用的增长。百度在勒紧腰带的情况下还给你发高工资,真是良心企业的好公司呀,百度的员工们,你们好意思不努力吗?

努力转向人工智能,核心业务以搜索+信息流双驱动

由于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失意,百度试图通过在人工智能上的提早布局,抢到船票,然而挑战也大。陆奇过来后,动作频频,无人车团队进行了调整并打算开源,Dueros广泛加强了家电和硬件厂商的合作,以人工智能驱动的云计算服务业务也在推进中,百度在努力加快着AI商业化的步伐,试图重整旗鼓。当然未来成效如何需要观察,市场只相信结果。

除了AI,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现在是搜索+信息流双驱动,信息流内容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8300万人,比早先有所提升,百度能否凭借信息流的建设,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壁垒仍然路较长远。

]]>
FR:Siri成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移动搜索引擎 //www.otias-ub.com/archives/580219.html Fri, 07 Apr 2017 08:11:13 +0000 //www.otias-ub.com/?p=580219 4月7日消息,据Searchengineland报道,科技市场研究公司Fivesight Research今天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用户搜索偏好报告》,发现苹果Siri成为仅次于谷歌之后的第二大移动“搜索引擎”。

Fivesight Research对美国800名成年人进行调查,这些人中iOS和Android用户数量基本相当。研究显示,谷歌在移动搜索引擎领域依然处于遥遥领先地位,84%的受访者承认使用谷歌进行搜索。在Android用户中,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人达90%。而在iPhone用户中,谷歌也抢占了78%的份额。

图:智能手机上优先使用的搜索引擎

可是在谷歌之后,苹果Siri被大多数受访者作为“优先使用的搜索引擎”,超过必应和雅虎。在iPhone用户中,13%的人将Siri作为优先使用的搜索引擎。这个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语音和虚拟助理正对传统“查询框”造成长期和潜在的破坏性影响。
图:受访者使用虚拟助理的情况

Siri还是现在被使用最广泛的虚拟助理,与使用Google Now的Android用户相比,使用Siri的iOS用户数量更多。Google Assistant并未被列入调查之中。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虚拟助理作为更传统移动搜索的补充。只有16%的iPhone用户称不使用虚拟助理,不使用虚拟助理的Android用户不到40%。在使用虚拟助理的iPhone用户中,还有10%的人使用Google Now,4%的人使用微软小娜。在Android用户中,24%的人使用谷歌自己的虚拟助理,10%的人使用微软小娜,其余的人使用其他服务。

图:智能手机上优先使用的移动浏览器

调查还显示,Chrome依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移动浏览器,占48%市场份额,其次为Safari(37%)。大约14%的iPhone用户将Chrome作为优先使用的浏览器。然而,Android用户中使用非谷歌浏览器的情况更普遍,11%的人选择使用微软浏览器,10%使用其他浏览器。
]]>
LSA:56%的美国消费者在家用移动设备搜索商品 //www.otias-ub.com/archives/518517.html Mon, 19 Sep 2016 17:00:02 +0000 //www.otias-ub.com/?p=518517 199IT原创编译

LSA(Local Search Association)新报告“当地媒体追踪调查”发现美国消费者在家时更喜欢使用移动设备购物。调查发现56%的美国消费者在家用移动设备搜索商品,28%的消费者外出时用移动设备搜索商品,不到10%的消费者在商店里这么做过。

use

各年龄段移动设备使用量稍有不同。18到24岁消费者和65岁以上消费者更愿意在家使用移动设备搜索商品。45到64岁消费者更喜欢在车里使用移动设备购物。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并不是所有的移动消费者都会被移动设备上搜索到的商品信息所说服。53%的消费者会被移动设备上搜索到的商品信息影响,27%的消费者表示不确定,还有2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被这些信息影响。

information

调查数据显示,如果移动用户没有在某个品牌手机网站上找到商品信息就会立即去其他网站搜索(61%)。

199IT.com原创编译自:LSAInsid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L2:亚马逊消费者搜索商品而非品牌 //www.otias-ub.com/archives/483861.html Tue, 14 Jun 2016 17:58:09 +0000 //www.otias-ub.com/?p=483861         199IT原创编译

        自2010年快速消费品消费者忠诚度就在下降,纸制品和食品储藏方面商品下降尤其严重。L2网络IQ显示了一些趋势,亚马逊消费者更愿意搜索非品牌商品,而不是品牌名字。

        品牌搜索和商品搜索之间差别最大的是手纸和纸巾类。例如,纸巾类类别搜索是品牌搜索的11倍,显示了消费者没有特别偏爱的制造商。

        在棉纸和空气清新剂方面这种差异更小,这说明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制造商忠诚度更高。说到面巾纸就是Kleenex,Febreze主宰空气清新剂类。

        快速消费品营销人员倾注数十亿美元做广告,亚马逊也通过订阅广告提高品牌忠诚度,但是,调查发现家庭护理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的忠诚还需要做很多事情。1

        199IT.com原创编译自:L2 非授权请勿转载

]]>
QuestMobile:输入法、网络电话、通讯录、搜索、桌面等工具类App榜单大揭秘 //www.otias-ub.com/archives/422415.html Mon, 28 Dec 2015 01:48:52 +0000 //www.otias-ub.com/?p=422415

上周,Mr.QM给大家分享了手游行业和视频行业的最新数据,有木有觉得有点刺激啊?说心里话,上周爆款事情太多了,比如小米的雷军童鞋森森地逼视360的周鸿祎童鞋,再比如被誉为“抢了年轻人的老婆、被年轻抢走工作”的王石童鞋以及“卖白菜起家”的姚童鞋。

当然了,最牛的,还数红遍朋友圈的“赵 家 人”。按照那里面的阶级划分,Mr.QM显然是与阿Q一个级别的(真心话,Mr.QM这个名字跟阿Q真没关系,没想到这就是命啊……),不过马上就要逆袭的Mr.Zhou,还是很有可能变身成功商人,进而经过打怪练级进化吏、侯、王吧,祝福他,万一他成功了,以后Mr.QM出去吹牛逼,可以说自己认识“赵家人”,似乎有一点点欣慰。

这几天,北京再度雾霾爆表,红色预警来的比往常早了一点,预警了也没卵用,该憋死还得憋死,实在不是件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屌丝来说,有什么办法呢?你看连Mr.Zhou心情都不是太好,他翘着二郎腿拨弄着自己的玫瑰金iPhone6s PLUS,表示,“反正雾霾天也出不了门,玩玩手机吧。”玩来玩去,似乎也没啥好玩的,突然想起来,盘点一下手机里都装了啥工具:输入、网络通信、通讯录、搜索、桌面等等工具类APP,各自都有啥表现呢?

于是,Mr.QM就得加班,你说这都叫啥事儿:红色预警,企业酌情放假,说了还不如不说,你当是屁呢,都酌情了,谁还真放啊?

一、输入法App DAU、使用次数、新增下载、安装、激活榜

首先说明,下图显示的结果为“应用被用户真正调到前台使用的情况”,比如用户给输入法更换皮肤等,这里并不包括输入法被其他进程调起时的情形,所以,每隔一个月左右的“连续四天峰值”,更能体现用户规模。

再说明一点,整年数据中起起伏伏的状态,包括输入法版本更新、用户主动使用的情形,所以有明显的周期性。

再再说明一点……呃,算了,废话太多不是好事,张嘴还得吸雾霾,还是省着点吧。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目前,搜狗输入法DAU在1400万上下,峰值则在5000万到6000万之间,这一数字大概是百度的三到五倍。这一比例在总使用次数上也得到印证。

百度输入法的表现很奇怪,此前一直被讯飞输入法追着往前走,每个月有大概一半的时间卿卿我我的,最近几个月,突然甩开了,这个没良心的。触宝输入法非常不起眼,不过据说海外市场表现不错,墙内开花墙外香、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一种活法。

从2015年11月安卓端安装、卸载的转化上看,下载用户数中,搜狗为415万、百度为270万、讯飞为174万,新安装用户层面,搜狗为328万、百度为207万、讯飞为145万。最终从留存用户和留存转化率上看,搜狗为261万、79.63%,百度为132万、63.68%,讯飞为115万、79.34%。

这当中,个别输入法App的卸载率超过30%,这失败率,如果是个单身汉泡妹子,就该自杀了。好吧,Mr.QM很感慨,广告学上有句话这么说的: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打水漂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该App的渠道体系,基本上践行了这句格言,该开心还是该打屁股?

每日活跃用户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lEXHCe

每日总使用次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nFa3s8

下载、安装、激活、留存转化漏斗2015年11月,前后两图分别为Android和iOS系统)

005XIedIzy6Y4ZoX3Hq9
005XIedIzy6Y4ZpjIG23

二、网络电话App DAU、次数、新增下载、安装、激活排名

网络电话领域,在各个APP都不怎么动弹、趴着死不愣登的状态下,触宝电话相当引人注目,从4月份开始发力一路飙升,用户数一度窜到了近千万,也是醉了。

不过从QuestMobile最新的数据看,触宝电话DAU为740万左右。排在后面的有信为220万左右、微会为130万左右、Skype为120万左右。考虑到Skype是收费软件,而且牌子在那摆着,其用户忠诚度相对非常高,也就不难理解在总使用次数上,Skype超过了有信、微会。

从2015年11月安卓端安装、卸载的转化上看,下载用户数中,微会247万、触宝206万、有信111万、Skype为23万,而在最终留存及留存转化率上,微会130万、65.8%,触宝117万、69%,有信67万、70.5%,Skype 为16.2万、78.17%。

iOS端,那就更不用比了,自己看吧。

每日活跃用户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r9fN0e

每日总使用次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t9ghg5

下载、安装、激活、留存转化漏斗2015年11月,前后两图分别为Android和iOS系统)

005XIedIzy6Y4ZuExyNf
005XIedIzy6Y501nfxie

三、通讯录App DAU、次数、新增下载、安装、激活排名

通讯录领域,搜狗号码通还是很强势的,其次是360安全通讯录、微信电话本、和通讯录。

搜狗号码通起了个大早,但是一直稳稳当当,虽然力求打通O2O的环节变现,但是成效不高,未来如何值得观望。360安全通讯录,冲这名字,不说也罢。

微信电话本只是个过渡性、补充性、防卫性产品,虽然挺牛的,但放在腾讯这艘航母舰队中,也就一艘小护卫舰。

和通讯录,在运营商的产品中,还算挺牛,也算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毕竟,无论用户怎么换手机,最终联系人不还得跟着电话号码走嘛,这对运营商来说,相比其他应用类型,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切入点。

其他的数据,各位不妨自己看。

每日活跃用户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xanGCc

每日总使用次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yOVA28

下载、安装、激活、留存转化漏斗2015年11月,前后两图分别为Android和iOS系统)

005XIedIzy6Y4ZAlt825
005XIedIzy6Y4ZAorZp2

四、搜索下载App DAU、次数、新增下载、安装、激活排名

好吧,这个领域也挺没劲的,近期来看,手机百度DAU大概在7600万,谷歌搜索大概为300万、搜狗搜索为170万左右。下载呢,迅雷维持在330万左右。

不得不格外指出来渠道的问题:手机百度的卸载率只有23%,搜狗搜索的卸载率高达58%(安卓、iOS均超过这一数字)。

Mr.QM想重重地问一句(注意,Mr.QM有把字体加重、加粗哦),搜狗这种铺渠道的方式,是在打土豪、分田地、替老板养小三吗?到底原因出在哪儿,难道不该反省一下吗?

具体的,各位不妨自己看。

每日活跃用户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Dh4oy4

每日总使用次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EUUWZ4

下载、安装、激活、留存转化漏斗2015年11月,前后两图分别为Android和iOS系统)

005XIedIzy6Y4ZGuZoqe
005XIedIzy6Y4ZGw5U3a

五、手机桌面App DAU、次数、新增下载、安装、激活排名

桌面此前挺火爆,后来因为变现问题,不再继续活跃在舞台中央,但是作为一个小工具类别,Mr.QM还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此前比较火爆的91桌面、魔秀桌面,目前已经跌下去了,按这个趋势、资本市场的态度、变现的能力,基本上也不太可能有甚么进展了。联想的乐桌面居然一路涨到了第一,也是醉了。GO桌面、点心桌面,一直不温不火地,非常平稳,未来何去何从,同样是个难题。

其他的,各位不妨自己看看。

每日活跃用户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Ipdw34

每日总使用次数(2014.12.15—2015.12.15)

005XIedIzy6Y4ZJIsnme

下载、安装、激活、留存转化漏斗2015年11月,前后两图分别为Android和iOS系统)

005XIedIzy6Y4ZKPRS49
005XIedIzy6Y4ZKS7Lh1
本文由questmobile供稿。
]]>
58同城:2015年8月二手车搜索数据调研 //www.otias-ub.com/archives/381529.html Sun, 06 Sep 2015 16:50:42 +0000 //www.otias-ub.com/?p=381529 在过去的10余年里,中国的汽车市场历经了飞速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品牌市场的细分,这里说的品牌市场除了新车市场外,还包括近几年发展步伐不断提速的二手车市场。新车增速的逐步放缓为二手车市场带来了契机,加上交易市场日渐完善,二手车赢来了需求的高峰期,尽管目前已经进入淡季,但二手车交易依旧比往年显示出增长得态势。近日,58同城汽车研究中心基于消费者层面,发布了一项8月份二手车市场交易的数据调研,希望能对各位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价值。

●大众依旧居搜索榜首 日韩品牌占比近一半

无论是新车市场还是二手车市场,大众品牌的“榜首”地位基本无法被撼动。根据58同城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在二手车关注度排名前十品牌中,大众以18%继续高居榜首。日系“老大哥”丰田也毫无意外的位居第二。宝马、奥迪两个豪华品牌在占比上有所提升,同时位居第三。此外,从呈现的数据来看,二手车市场用户对于品牌的关注度基本与新车保持一致,其中,日韩品牌占比已经达到了45%。

11878821535145736546

  ●轿车依旧为首选 SUV持续保持原有热度

  从产品布局来看,轿车一直是产品线最丰富的一个类别,这也意味着它能涵盖较为广泛的消费者需求。轿车不仅在新车市场为人追捧,在二手车市场的占比也和其他类别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从58同城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轿车类别的消费者关注度占比达到了44%,位居榜首,并与第二名SUV类别22%的占比拉开了两倍的距离,此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运输业发达的国家,货车的需求也是十分大,其以13%的占比位居关注度第三。

12896093919892253761

  ●城市鲜明“个性”造就车型选择差异化

  细分到车系,消费者对车型的选择基本都入围关注度排名前十的品牌范围内,但具体到城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呈现了一定的差异化。据58同城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是忠诚的“大众”帮,排名一三为均被大众车型占据,上海除了首位是帕萨特外,其余品牌车型都分布的比较均匀,可以看得出上海是一个敢于尝试的城市。广州、深圳是典型的日系粉,丰田及本田的热销车型占比较重。成都的车型分布也比较均匀,但热销品牌的紧凑及小型车较受欢迎。

13029414044885589890

  ●“古董”二手车关注度提升

  在二手车购买方面,消费者对车龄的选择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受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影响,二手车市场会不断出现使用时间不到一年的二手车,这类“准新车”车龄短,价格却远比同款新车车价便宜,因此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

12454298105196051480

  根据58同城汽车研究中心8月的数据显示,0-1年的二手车搜索指数位居第一。此外,还可以看到,二手车搜索指数高低基本与二手车车龄大小成反比,但是在本月份,10-20年的二手车打破了搜索末尾的局面。或许是因为受制于限号政策及购车预算,这个区间的车型由于车价便宜,且报废之后还能获得补贴,不失为大多数消费者的“占号”之选。

]]>
Google移动搜索之困:前有锐敌后有追兵 //www.otias-ub.com/archives/236716.html Mon, 09 Jun 2014 01:54:11 +0000 //www.otias-ub.com/?p=236716 根据彭博的报道,Google这家移动搜索领域天之骄子正面临着移动带来的成长烦恼:越来越多的用户从应用里面搜索信息而不是从浏览器的搜索条里面搜索信息。

20140607184831

移动搜索高速崛起,浏览器入口被APP分化

根据eMarketer的报告,Google美国的市场份额将会有2012年的83%下滑至2016年的64%,同期Yelp,这家帮助用户发现本地餐馆等生活服务信息的流行应用的市场份额将会有0.5%增至1.9%

173935

基于桌面搜索业务,Google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其来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收入也在高速增长中,美国移动搜索的广告市场份额有望在2018年达到86%,而2012年这个比例才只有区区13%

eMarketer的分析师指出:即便基于浏览器的搜索行为也是手机用户的共通行为,但它已经不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必需的第一站。

其他搜索替代品的崛起

其他搜索产品也发展态势良好。直接的竞争对手来自微软的Bing,以及专注更加垂直领域的搜索产品。比如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旅游搜索Kayak,职业搜索Indeed等。到2013年这些企业可能会拥有的市场份额超过30%,而目前这些产品加起来也才5.4%

Google虽然拥有自己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搜索引擎,但其大部分流量却来自用户浏览网站的主要浏览器的搜索框。Google是苹果iPhone默认搜索引擎,以及诸如三星等使用GoogleAndroid系统的合作伙伴的默认浏览器。

Google正在搜索广告中提供一个新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在搜索结果页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移动应用里面,而不像过去那样停留在移动浏览器中。

中国搜索市场局势也非常类似

跟Google一样面临着移动烦恼的中国搜索公司是百度,跟Google拥有成功的移动操作系统所不同的是,百度并未在移动互联网的上游OS领域有成功的布局。与Google一样,一方面同样面临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浏览器入口地位衰减的局面。另一方面传统的领域正在受到竞争对手猛烈的攻击,包括PC搜索领域的360,以及正在崛起的O2O等生活信息搜索如大众点评,58同城等APP的分流。

与Google探索未知领域所不同的是,百度在移动领域的布局似乎非常低调,正在默默地布局一些云,以及硬件开放平台等玩意。

Via:199IT编译,数据信息来自bloomberg

]]>
eMarketer:2013年谷歌美国市场通过电脑所获搜索广告营收出现下滑 //www.otias-ub.com/archives/20200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02000.html#comments Sat, 15 Mar 2014 09:12:14 +0000 //www.otias-ub.com/?p=202000 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去年,谷歌在美国市场通过电脑所获搜索广告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而今年预计还将在下滑7%。但是,由于移动广告市场增长迅速,谷歌在美国市场的整体广告收入仍将继续增长。

eMarketer表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增长惊人,其正在重塑谷歌业务。eMarketer预计,相较于2013年的383亿美元,2014年谷歌在全球市场所获净广告收入将增长14%,至435亿美元。

谷歌PC广告营收下滑 移动搜索扛起增收大旗

桌面搜索营收和移动搜索营收此消彼长

eMarketer预计,今年美国市场台式电脑搜索营收会加速下滑,将从去年的108亿美元,降至今年的100亿美元;但是,今年的美国市场移动搜索营收,将从2013年的33亿美元,增至51亿美元。

eMarketer表示,加强型广告活动及产品目录广告等都是推动谷歌在移动搜索广告领域实现增长的因素。分析师们认为,借助加强型广告活动,谷歌迫使想要竞拍PC平台搜索结果广告的广告商,也参与平板电脑平台广告的竞拍;而在智能手机平台,将产品图片和内容囊括在内的产品目录广告比谷歌个性化文本链接广告更有效。

虽然在移动广告领域实现增长,但若要让谷歌搜索引擎也能够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相互融合,谷歌仍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移动设备用户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应用程序,而不是浏览移动互联网。为此,谷歌正在应用内构建一个内容索引,并将“深度链接”置入谷歌的移动搜索结果中,让结果指向应用内的内容。

上周,谷歌首席商务官(Chief Business Officer)尼克什·奥罗拉(Nikesh Arora)曾表示,谷歌最终将能够在移动化浪潮中拔得头筹。他表示,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捕获的用户附加数据,比如位置信息等,将能够让谷歌推出定位更好且更加赚钱的广告产品。

谷歌拒绝披露包括跨网页展示广告在内的具体广告收入数字,谷歌发言人则拒绝置评。

]]>
//www.otias-ub.com/archives/202000.html/feed 1
360:2014年搜索情人节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195695.html Mon, 17 Feb 2014 16:32:08 +0000 //www.otias-ub.com/?p=195695 2014年2月14日,由360搜索(so.com)推出的“嘿咻情人节”活动获网友热议广受好评,即在360搜索随意输入两个名字就可以测试他们之间的“嘿咻指数”。今日,360搜索官方发布了情人节当天的嘿咻指数测试数据,该数据显示,活动当天“嘿咻指数”搜索总数达到4000万次,全国网友最喜欢的女神是刘亦菲,男神则为王力宏。

 

 

360搜索情人节数据:搜索超4000万次
如果你以为网友只关心自己与身边朋友的嘿咻指数,那么你错了。据360搜索数据显示,在全国有53%的人搜索“嘿咻指数“是与明星有关。在网友搜索自己与明星的“嘿咻指数”中,刘亦菲凭借一直保持的优雅女神形象,成为全国男人最喜欢的女神,每100个用户中就有3.94人测试了自己与刘亦菲的“嘿咻指数”,第2到10名分别为范冰冰、章子怡、苍井空、林志玲、杨幂、张柏芝、高圆圆、邓紫棋、李冰冰。

在男神方面,全民偶像王力宏排名第一,汪峰、周杰伦、张杰、李敏镐、吴奇隆、谢霆锋、韩庚、金秀贤、刘德华等明星排在2到10名。

除了自己和明星的“嘿咻指数”外,明星之间的嘿咻指数也是网友关心的话题。 “汪峰与章子怡的嘿咻指数”搜索量排名第一,其次为最近大火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千颂伊与都敏俊”,排名第三竟然是好基友“李云迪与王力宏”,看来“李云迪与王力宏”这对好基友的形象在网民心中已经挥之不去。

 

 

360搜索情人节数据:搜索超4000万次
据360搜索负责人透露,活动上线后引起网民的极大热情,活动中参与测试人数最少的时间段为凌晨3点-5点,但仍达到了33万的搜索次数。上午9点-11点为网友测试的高峰时段,达到了1037万搜索次数,其次为中午12点-14:00,共有653万搜索次数。

 

 

360搜索情人节数据:搜索超4000万次
活动当天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万网友参与测试“嘿咻指数”。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杭州、广州、西安、深圳、南京、济南等十个城市参与测试“嘿咻指数”的网友最多。

 

 

360搜索情人节数据:搜索超4000万次
北京虽然测试人数最多,但是合肥网友却是测试最热情的,地区覆盖百分比中,合肥测试率达到了4.3%,也就是说每100个合肥地区360搜索用户中,有4.3人参与了这个测试。

 

 

360搜索情人节数据:搜索超4000万次
除了明星以外,网友的测试的嘿咻对象还是比较复杂的,包括凤姐、电视剧中的人物、动画卡通人物、神话人物,甚至是动物,这些热搜词让人不得不惊呼网友的节操是无下限的,智慧是无穷的。

 

 

360搜索情人节数据:搜索超4000万次
360搜索“嘿咻指数”活动的参与方式极其简单,只需在360搜索的输入框内搜索 “某某和某某的嘿咻指数”,搜索结果中就会显示两人的嘿咻指数,除此之外,还会显示两人的嘿咻运势,以及两人的详细解析,帮助网友打造了一个完美的“超级情人节”。

]]>
百度数据研究:2013年Q3化妆品行业搜索行为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186800.html Wed, 15 Jan 2014 01:05:11 +0000 //www.otias-ub.com/?p=186800
  • 化妆品行业市场概览及搜索趋势
  • 化妆品搜索指数在三季度达到363万,比Q2略有增长

    2013年三季度化妆品行业日均搜索指数达到363万,比Q2略有增长。

    随着秋季的到来,8月网民对化妆品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之后保持平稳状态。

    • 化妆品品牌等级分析

    各品牌等级化妆品关注度保持稳定,网民对高档化妆品的关注略有提升

    网民对化妆品的等级关注位次并未发生变化,大众化妆品仍是网民最关注的化妆品。2013年Q3网民对高档化妆品的关注度提升了0.6个百分点。

    • 产品大类分析

    网民对香水的关注度超越头发护理产品

    护肤品是网民最关注的化妆品产品,关注度超过50%。

    网民对香水越来越关注,本季度香水关注度为14.2%,超越头发护理产品。

    • 男士化妆品分析

    男士化妆品搜索指数进入七月份后有所下降

    男士化妆品搜索指数进入七月份后有所降低。

    网民对男士化妆品最关注的内容是品牌和产品。而和整个化妆品行业相比,网民对男士化妆品的发型造型也有较高关注。对化妆品的护肤方法并不太关注。

    • 网民人群属性

    20-29岁网民最关注化妆品

    化妆品网民年轻化特点突出,20-29岁网民占比达到50.7%,远高于这一年龄段全体网民的占比。

    ]]>
    comScore:美国搜索份额,Google继续领先 //www.otias-ub.com/archives/81314.html Tue, 27 Nov 2012 01:30:57 +0000 //www.otias-ub.com/?p=81314 comScore公司发布了截至到2012年10月份的美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月度qSearch报告,按照搜索访问次数统计,十月份,谷歌以66.9%的份额引领了美国的“明确核心搜索”市场。

    美国的“明确核心搜索”

    谷歌以66.9%的市场份额位居美国几大核心搜索引擎榜首(较上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微软和雅虎,微软必应的市场份额为16%(较上月上涨0.1个百分点),雅虎的市场份额为12.2%。Ask的市场份额为3.2%,而其后的AOL市场份额则为1.8%。

    “明确核心搜索”将那些没有反应特点用户意图与搜索结果交互的情况排除在外了。据统计,十月份,网民共搜索176亿次(较上月上涨8个百分点),谷歌的访问量居于第一,为118亿次(较上月上涨8个百分点 )。微软位居第二,为28亿次(较上月上涨9个百分点),雅虎尾随其后,为21亿次(较上月上涨8个百分点),ASK的是560万,AOL的是309万(较上月上涨8个百分点)。


    “搜索技术支持”报告

    10月,69.5%的自然搜索结果来自谷歌,较上月上涨了0.1个百分点,而微软的必应,则只有25%。

    译者微博:媒体人苏醒

    ]]>
    Hitwise:超过3/4的搜索都算是成功的 //www.otias-ub.com/archives/63784.html Sun, 19 Aug 2012 02:25:08 +0000 //www.otias-ub.com/?p=63784 来自Experian Hitwise的数据显示Bing和Yahoo在2012年7月份,拥有最高的搜索点击率,意味着两者分别由84%和86%的搜索都引发了点击

    ASK和Google则均为76%,但是值得关注的是Google已经开始在搜索中提供答案,而非网址,这可能导致了点击率的降低

    ]]>
    SEO艺术 //www.otias-ub.com/archives/58447.html Mon, 23 Jul 2012 03:05:53 +0000 //www.otias-ub.com/?p=58447 SEO艺术

    编辑推荐

    《SEO艺术》对所有SEO人员提高对SEO的认识,从技术、技巧层面进入策略层面将大有好处。局限于具体技术的SEO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对SEO的未来和前途没有把握,除了改改Title发发软文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遇到瓶颈期时对下一步怎样提高毫无头绪。不了解大局、策略,就无法回答这几个问题。

    专业书评

    “由SEO行业顶级高手所写,不容错过”
    ——Danny Sullivan,SearchEngineLand.com主编,SMX主办人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恩吉(Enge,E.) (美国)Stephan Spencer (美国)Rand Fishkin (美国)Jessie C, Stricchiola 译者:昝辉

    Eric Enge是业界领先的SEO顾问公司Stone Temple Consulting的总裁,公司在波士顿和北加利福尼亚有办公点。Eric经常在搜索行业会议上演讲,如Search Engine Strategies(SES)、Search Marketing Expo (SMX)和Webmaster World。Eric也长期SearchEngineLandSearchEngine Watch、SEOmoz和他自己的博客就SEO话题发帖。Eric最为人知的是他与搜索引擎行业几大巨头进行的深度访谈,包括与很多在搜索引擎公司工作的高层人士的访谈。Eric也是《网站》杂志、其他SEO相关博客和新闻网站的客座作者以及Search Engine Marketing Journal的高级编辑。
    Stephan Spencer是广受尊崇的SEO公司Netconcepts的创始人及总裁,其客户包括迪斯尼、HSN.美国在线、CNET和SuperPages.com等。Stephan是Netconcepts按效果付费的自动SEO技术平台GravityStream的发明人,其用户包括Cabela.S和Northern Tools等线上零售商的自然搜索渠道。Stephan是Search Engine Land、Multichannel Merchant、Practical Ecommerce、MarketingProfs等的长期作者。Stephan是备受欢迎的会议演讲人,在数百次活动中演讲,包括DMA、AMA、Shop.org、Internet Retailer、SMX、IncisiveMedia (SES)、O’Reilly/TechWeb. PubCon、ECMOD、IQPC和IIRo Stephan也是出色的博客作者。他主要在自己的博客Stephan Spencer’s Scatterings写作,但他的帖子也可Searchlight(CNET博客联盟的一部分)、Shop.org博客NaturalSearchBlogcomBusinessBlogConsulting.comMarketingProfsDailyFixChangesForGood.org和GoogleISuggest.blogspot.com看到。
    Rand Fishkin是搜索引擎优化工具、资源和社区领域领导者SEOmoz的CEO和联合创始人。2009年,他被《商业周刊》评为30岁以下30位最佳年轻科技企业家之一,也被《西雅图时报》、《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报道。Rand在悉尼、雷克雅末克(冰岛首都)、蒙特利尔、慕尼黑等地的搜索会议中做主题演讲,并且在全世界数十次会议中演讲。他尤其对每天有上万搜索专业人士阅读的SEOmoz博客充满热情。闲暇时间里,Rand享受和太太Geraldine共处的时光。
    Jessie C.Stricchiola是搜索行业的老兵,知名SEO公司Alchemist Media Inc的CEO和创始人,公司被《BtoB杂志》评为美国最好的搜索营销服务商之一。Jessie经常在全球行业会议如ad:tech、SMX、IncisiveMedia的SES、O’Reilly的Web 2.0 Summit、Webmaster World的PubCon、Shop.org、斯坦福的Web Publishing Workshop等就SEO和搜索主题演讲。她是SEMPO(Search Engine Marketing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搜索营销专业组织)最初的9名创始人之一,担任董事会董事两年,并任会员委员会主席。Jessie在2001年发现和公开第一起PPC点击欺诈事件,被广泛重视,她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的后续工作被无数新闻媒体报道,包括《华尔街日报》、Inc.杂志和NPR。Jessie作为专家顾问和证人参与了各种涉及SEO和付费搜索以及网上专利、商标和侵犯版权等与互联网和搜索有关的诉讼。
    昝辉,网名Zac。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分别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1997年移民新加坡,2003年创建中新网络科技,提供主机、服务器和网络营销顾问服务。2006年开始写中文博客《SEO每天一贴》,几个月内成为中国SEO领域被引用最多、最受欢迎的行业博客之一。
    2009年出版((网络营销实战密码》,荣获2009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最畅销图书奖、中国书刊发行协会“2010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2011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最畅销图书。2011年出版《SEO实战密码》,荣获2011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最畅销图书奖。

    目录


    前言
    第1章 搜索引擎:反映认知,连接贸易
    搜索引擎的任务
    搜索引擎市场份额
    人类搜索目标
    谁在搜索?搜索什么?
    确定搜索用户意图:营销人员和搜索引擎面临的挑战
    导航型搜索
    信息型搜索
    交易型搜索
    人们怎样搜索
    搜索引擎怎样驱动网上贸易
    视线跟踪:用户怎样浏览搜索结果页面
    点击跟踪:用户怎样点击自然搜索和付费结果
    搜索结果和流量分布
    付费和自然搜索结果列表的不同意图及效果
    自然和付费搜索结果的相互作用
    其他要考虑的因素
    结论
    第2章 搜索引擎基础
    理解搜索引擎结果
    了解搜索结果页面布局
    垂直结果怎样融入搜索结果页面
    以算法为基础的排名系统:爬行、索引和排名
    爬行和索引
    检索和排名
    评估网页内容
    搜索引擎能在页面上“看”到什么内容
    确定搜索意图及返回相关、新鲜的内容
    文件分析和语义联系
    链接分析
    问题词,消除歧义及多样化
    这些算法有时候会失败的几个原因
    分析排名因素
    负面排名因素
    其他排名因素
    使用高级搜索技术
    Google高级搜索运算符
    雅虎高级搜索运算符
    必应高级搜索运算符
    更多高级搜索指令技巧
    垂直搜索引擎
    主流搜索引擎的垂直搜索
    通用搜索/整合搜索
    各国的主流搜索引擎
    结论
    第3章 确定SEO目标,定义网站受众
    设定SEO目标
    SEO能完成的策略目标
    每一个SEO方案都是不同的
    理解搜索引擎流量和用户意图
    开发网站前制订SEO方案
    影响SEO方案的商业因素
    理解受众,寻找利基
    描绘产品和服务
    内容为王
    细分网站受众
    高级计划及评估方法
    为原始流量做SEO
    为电子商务销售做SEO
    为心理份额/品牌做SEO
    为产生引导和直接营销做SEO
    为名誉管理做SEO
    为意识形态影响力做SEO
    结论
    第4章 SEO的准备阶段
    SEO方案的主要元素
    技术选择
    市场细分
    哪儿能找到好的链接
    内容资源
    品牌考虑
    竞争
    确认网站开发过程和参与者
    定义网站信息架构
    技术决策
    结构决策
    审计已有网站,发现SEO问题
    要审计的元素
    关键词检查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我竞争
    案例:解决内部链接问题
    服务器和主机问题
    确认目前服务器分析软件并获得权限
    网站分析
    日志文件跟踪
    Google和必应网管工具
    搜索分析
    确认竞争对手
    两个垃圾信息网站的例子
    寻找最好的对手
    发现他们的秘密
    评估历史进展
    维护网站改动时间表
    可能影响SEO的网站改动类型
    以前的SEO工作
    当前索引状态基准
    当前排名基准
    当前流量来源及流量基准
    充分运用商业资产到SEO中
    你拥有或控制的其他域名
    线上线下合作伙伴
    从未放上网的内容或数据
    有正面体验的客户
    你的粉丝
    整合商业资产及历史数据,进行SEO/网站SWOT分析
    结论
    第5章 关键词研究
    关键词研究背后的原理
    理解关键词需求曲线的长尾
    传统方法:行业专长,网站内容分析
    关键词研究工具
    来自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研究数据
    使用工具研究关键词
    要记住的事
    确定关键词价值/潜在ROI
    估算价值、相关性和转化率
    测试广告及第三方搜索数据
    登录页面优化
    充分利用关键词需求的长尾
    从相关页面提取
    挖掘关键词研究工具
    辨别长尾模式
    长尾目标的内容编辑策略
    长尾目标的用户贡献内容策略
    关键词需求的趋势及季节性波动
    结论
    第6章 开发一个SEO友好的网站
    使网站可以被搜索引擎访问
    可索引的内容
    可爬行的链接结构
    XML网站地图
    创建最佳信息架构
    符合逻辑、以分类为基础的信息流动的重要性
    网站架构设计原则
    扁平还是纵深结构
    搜索友好的网站导航
    根域名、子域名和微型网站
    什么时候使用子目录
    什么时候使用子域名
    什么时候使用单独根域名
    微型网站
    什么时候使用.com之外的顶级域名
    优化域名和URL
    优化域名
    选择正确URL
    优化关键词
    标题标签(Title Tag)
    描述标签
    H标签(H1,H2,H3)
    页面文字
    图片文件名和ALT属性
    黑体文字
    避免关键词内部竞争
    CMS和自动生成内容的关键词优化
    SEO文案写作:鼓励内容创作者有效优化关键词
    长尾关键词优化
    内容优化
    内容结构
    CSS和语义标志
    内容独特性和深度
    复制内容问题
    复制内容的后果
    搜索引擎怎样辨别复制内容
    辨别和处理侵犯版权
    怎样在自己网站上避免复制内容
    通过Cookie和Session ID控制内容
    什么是Cookie
    什么是Session ID
    搜索引擎怎样理解Session ID和Cookie
    为什么要用Cookie和Session ID控制搜索引擎访问
    内容传送和搜索蜘蛛控制
    隐藏页面和内容传送
    什么时候对搜索引擎和访客显示不同内容
    怎样针对搜索引擎和访问者显示不同内容
    转向
    为什么以及何时转向
    好的和坏的转向
    URL转向和重写方法
    首页文件转向,同时避免循环
    内容管理系统(CMS)问题
    优化Flash
    Flash
    Flash代码的最佳实践
    JavaScript和AJAX
    多语言/国家定位的最佳实践
    以特定国家为目标
    使用现有域名的问题
    两个主要方法
    多语言问题
    结论

    第7章 创建值得链接的内容和链接营销
    链接怎样影响搜索引擎排名
    原始PR算法
    影响链接价值的其他因素
    搜索引擎怎样使用链接
    搜索引擎怎样评估链接的进一步探讨
    补充链接评估条件
    确定一个链接的价值
    链接的心理学
    链接为什么会被创建
    网站怎样获得链接
    链接建设的种类
    用内容吸引链接
    推广内容获得链接
    基于好处的链接请求
    直接请求链接
    在社会化媒体网站人工创建链接
    灰帽/黑帽
    选择正确的链接建设策略
    过程概述
    链接建设过程小结
    整合所有步骤
    基于内容的链接获得的更多方法
    进一步研究内容同步
    充分利用用户产生的内容
    创造链接诱饵/口碑传播内容
    基于好处的链接营销
    帮助其他网站提升他们的价值
    客户折扣/好处
    搜索引擎怎样反击链接垃圾
    通过算法反击链接垃圾
    搜索引擎采取的其他行动步骤
    参与社会化网络获得链接
    写博客获得链接
    充分利用社会新闻和标签网站
    论坛和社交网络参与
    线下关系建立
    一些使用YouTube的成功故事
    更多社会化媒体网站窍门
    社会化媒体小结
    结论
    第8章 优化垂直搜索
    垂直搜索中的机会
    通用搜索和整合搜索
    释放出来的机会
    优化本地搜索
    基础:检查你的本地列表
    本地企业简介页面
    本地代理管理
    为本地搜索引擎优化网站
    优化图片搜索
    图片优化窍门
    通过Flickr和其他图片分享网站优化
    优化产品搜索
    进入Google产品搜索
    优化新闻、博客和Feed搜索
    RSS feed优化
    RSS feed跟踪和测量
    其他RSS优化考虑
    博客优化
    新闻搜索优化
    其他:移动、视频/多媒体搜索
    移动搜索
    视频搜索优化
    结论
    第9章 跟踪结果,测量成功
    为什么测量成功指标对SEO过程必不可少
    跟踪周期:制作、发布、测量、调整
    将流量分析用于SEO业务案例
    测量搜索流量
    概述
    选择正确的分析软件
    网站分析中的有价值SEO数据
    以多个参数细分搜索流量
    来路网站
    使用分析控制台
    深入了解行为跟踪
    在分析数字中分清良莠
    将SEO与转化和ROI联系起来
    归属关系
    设置分析软件,跟踪转化
    按转化率细分SEO活动
    提高转化
    确定项目ROI
    竞争和诊断搜索指标
    搜索引擎和竞争指标
    网站索引数据
    链接建设、链接跟踪和基于链接的指标(包括锚文字分析)
    排名
    爬行错误
    跟踪博客世界
    跟踪你的博客
    搜索引擎蜘蛛流量分析
    网站流量比较
    时间性链接增长测量
    长尾SEO的KPI
    品牌-非品牌比例
    被爬行的独特URL数
    搜索贡献页面
    每个页面的关键词数
    每个关键词的搜索用户数
    索引-爬行比例
    每个被爬行页面的搜索用户数
    结论
    第10章 域名改变、SEO后的改版、问题诊断
    移动内容的基础知识
    大规模内容移动
    规划内容移动
    对内容移动的预期
    网站改版时及之后保持搜索引擎可见度
    域名改变过程中及之后保持搜索引擎可见度
    域名改变的独特挑战
    改变之前的准备
    更换服务器
    更换服务器后的监控
    与服务器更换类似的其他情况
    隐藏内容
    发现搜索引擎不能看到的内容
    找到不被爬行的原因
    可能被认为是作弊的隐藏内容
    垃圾过滤和惩罚
    识别低质量域名和垃圾网站
    竞争对手可以举报你
    复制内容
    无垃圾SEO的基本规则
    辨别搜索引擎惩罚
    重新收录/重新审查请求
    内容剽窃
    更换SEO服务商或团队成员
    潜在问题
    记录SEO行动和进程
    快速培训
    清理
    结论
    第11章 精研技艺:SEO调查和研究
    SEO调查和分析
    SEO资源
    SEO试验
    高排名网站和页面的分析
    不同搜索引擎和搜索类型的算法区别分析
    使用经验和直觉
    竞争分析
    内容分析
    内部链接结构和网站架构
    外部链接分析
    他们的SEO策略是什么
    竞争分析小结
    使用竞争链接分析工具
    有足够预算时的竞争分析
    使用搜索引擎提供的SEO工具
    搜索引擎网管工具
    Google网管工具
    必应网管工具
    Yahoo! Site Explorer,雅虎搜索引擎的Link指令
    网上SEO行业
    博客
    论坛
    社交网络社群
    参与行业会议和组织
    结论
    第12章 建设内部SEO团队,外包,还是两者兼施
    使用内部人才或外包的方式及挑战
    内部SEO的价值
    外包解决方案的价值
    利用公司内部的SEO知识
    小型机构解决方案
    内部SEO专业人员
    外包服务商/顾问/承包商
    使用有限资源/预算
    基本低预算SEO点子
    大型机构解决方案
    从承包商获得专业知识和经验
    明智应用SEO建议
    雇用SEO人才
    怎样选择正确的SEO人员
    向候选人推销职位
    职位空缺广告示例
    与外部专家合作
    怎样更好利用外部帮助
    选择SEO公司/顾问
    启动过程
    准备投标申请书(RFP)
    与候选SEO公司沟通
    做出决定
    结合使用外包和内部SEO团队
    在机构中建立SEO文化
    结论
    第13章 演变中的艺术:SEO的未来
    进行中的搜索变革
    搜索复杂性的提高
    Google的统治地位
    更多可搜索的内容和内容种类
    搜索引擎将改进爬行
    搜索引擎正在获得新内容来源
    多媒体正在变得可索引
    搜索更加个人化以及受用户影响
    确定用户意图
    用户互动
    新型搜索模式
    用户驱动搜索结果
    更加依赖云计算
    本地、移动和语音识别搜索越来越重要
    本地搜索
    移动搜索
    语音识别搜索
    市场饱和度和竞争提高
    SEO是持久的艺术形式
    结论
    索引
    关于作者
    关于译者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R模型(搜索引擎)使用模糊集合理论(Lotfi Zadeh博士于1969年创建的模糊逻辑分支)来发现两个词之间的语义关系。IR系统并非使用同义词典或字典来找出两个词之间是否有关系,而是使用自己的海量内容数据库来推测出词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原理很简单。搜索引擎需要依靠机器逻辑(对/错、是/非等)判断,机器逻辑相对人类有它的优势,但机器逻辑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对人类来说很 直观的事情,对计算机来说可能非常难以理解。例如橘子和香蕉都是水果,但橘子和香蕉并不都是圆的。对人来说这是很直观的事情。
    机器要理解这一点以及其他与此类似的概念,语义联系是关键。网上大量的人类知识可以被收录进索引库,并且从中分析出人类已经建立起来的联系。所以机器扫描索引库中“香蕉”和“橘子”这两个词出现的地方,注意到“圆形”和“香蕉”很少同时出现,而“橘子”和“圆形”经常同时出现,机器就知道橘子是圆的,而香蕉不是圆的。这就是模糊逻辑发挥作用的地方。只要分析词语以何种频率一起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一起出现,模糊集合理论就可以帮助计算机理解词语之间是怎样相关的。一个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的相关概念是潜在语义分析(LSA.Latent Semantic Analysis)。通过研究亿万网页的海量索引,搜索引擎可以“学习”哪些词之间有联系,哪些概念之间有联系。
    例如,运用LSA,搜索引擎能够分辨前往zoo(动物园)的trips(旅途)活动,经常包一括viewing wildlife(观看野生生物)和animals(动物),可能是一次tour(旅行)的一部分。现在在Google搜索一下“~zoo—trips”(波浪号是搜索指令的一种,本章后面再深入讨论), 注意,返回结果中加黑体的词与上一段中的英文单词相匹配。Google将相关词显示为黑体,并且能够辨认出哪些词在它们的索引库中经常同时出现(连在一起,在同一页或比较靠近的位置)。某些形式的LSA计算成本太高。现在的搜索引擎还不能像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型学习计算机那样聪明地学习。例如,搜索引擎无法从它们的索引库中学到,斑马和老虎都是带条纹的动物,虽然它们能意识到“条纹”和“斑马”比“条纹”和“鸭子”更有语义关系。潜在语义索引(LSI,Latent Semantic Indexing)将语义分析更进一步,可以分辨相关联的网页。例如搜索引擎可能注意到一个页面是关于doctor的,另一个页面是关于physician的,根据这两个页面上经常共同出现的其他词,搜索引擎认定这两个页面有一 定关系译注7。所以,搜索physician时,谈论doctor的页面也可能出现。搜索引擎公司在这些技术上投资已经很多年了。例如,2003年4月Google收购了Applied Semantics,这是一个以其语义文字处理技术闻名的公司。这个技术现在用于Google AdSense的广告系统中,也很有可能在核心搜索算法中使用。这些应用使我们认识到搜索引擎怎样分辨网上词汇、词组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随着语<义联系成为搜索引擎算法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可以预期,页面、网站和链接的主题将会越来越受重视。未来搜索引擎将更有能力理解概念和主题,分辨哪些内容、链接、页面与整个网站的主题不太吻合。通过链接分析,搜索引擎衡量谁链接向一个网站或网页,以及怎样评价这个网站和网页。搜索引擎也能准确地掌握谁和谁有关系(通过历史链接数据、域名注册信息以及其他信息源),谁值得被信任(哪些权威网站链接向这个网站),以及页面所在网站的前后链接数据(谁链接向这个网站,怎样评论这个网站,等等)。

    ]]>
    Jaffray:Siri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仅为62%,与谷歌相差甚远 //www.otias-ub.com/archives/54767.html Sun, 01 Jul 2012 00:10:18 +0000 //www.otias-ub.com/?p=54767

    Siri一直被视为苹果语音搜索的未来,同时也被视为谷歌搜索的潜在竞争对手。为了更好地了解Siri和谷歌搜索究竟哪个更为好用,美国投资银行Jaffray的分析师Gene Munster发布了一份有关Siri和谷歌搜索准确性的测试报告,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谷歌能理解100%的问题,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为86%

    Siri在嘈杂的环境中能理解83%的问题,在安静的环境中能理解89%的问题

    Siri在嘈杂问题中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仅为62%,安静环境中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为68%

    综合两者的不同表现,Munster给Siri ‘D’ 的评分等级,给谷歌 ‘B+’ 的评分等级。

    Munster表示,要想成为谷歌搜索的可行移动搜索替代品,Siri必须将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高,要赶上甚至超过谷歌才行。他还表现,在搜索上,Siri要比谷歌落后至少两年,不过他仍对Siri持有信心并表示:“随着iOS 6今秋的推出,Siri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对谷歌的依赖也将从目前的60%降为48%。”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降低Siri对谷歌的依赖是否是明智之举还是未知数。目前,Siri搜索的答案中有60%来自谷歌,20%来自Yelp,14%来自WolframAlpha,4%来自雅虎,2%来自维基百科。

    via:36氪
    ]]>
    搜索在网络游戏玩家中的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42893.html Fri, 18 May 2012 06:40:11 +0000 //www.otias-ub.com/?p=42893 要说游戏中的搜索其实是得益于看了一篇小短文,对我的影响和感触很深,鄙人接触过一些产品,对于搜索有着一些看法,恰巧前段时间写过的一篇文章,在末尾给大家放了一张截图,显示了搜索功能在克服长尾方面的效果。以下首先允许我贴出这篇小短文,作为一个引子,帮助大家理解和阅读下面我要说的内容。

    搜索是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关键步骤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无线网络等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互联网信息入口的搜索引擎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搜索技术在改变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也产生较大变化,日本电通于2005年提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从传统的AIDMA模式 逐渐转向AISAS模式 ,搜索与分享成为了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搜索关键词是消费者表达欲望、兴趣的主要窗口,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搜索关键词的持续研究发现,搜索逐渐开始影响购买决策的更多阶段,许多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开始逐渐转变为DSEAS模式,即Demand(需求)-Search(搜索)-Evaluation(评估)-Action(行动)-Share(分享)。与前两种模式由厂商先通过广告诱发消费者需求不同,随着信息获取更加便捷,DSEAS模式中消费者一般先有一个自发的、模糊的需求,然后通过搜索获取相应的品牌、产品方方面面的信息,在对目标品牌产品与主要竞品比较、评估后作出购买决策,在使用或享受服务过程中通过blog、人际关系网络等不同渠道分享评价与经验。

    此外,无论是AIDMA模式中Attention-Interest-Desire过程,还是AIDMA的Attention-Interest过程,其营销技术已相对成熟,创造需求、刺激需求的手段也相对模式化;而搜索、评估等阶段在营销创新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当然,由于互联网还未完全覆盖全部消费者,人们获取信息也还具有多种渠道,AIDMA、AISAS和DSEAS这三种不同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还将长期共存。”

     

    以上为原文所叙述的内容,鄙人在查看了一些MMORPG的游戏商城时发现很多都有类似模型的应用,只不过没有被抽象出来,借上文所叙述内容,简单说说这个搜索的问题。

    在电商的数据分析中,有一个指标叫做支付页面的转化率(漏斗分析的一部分),实际上在网游产品中,我们经常也会加入这个分析,并且针对重点玩家会去分析玩家去找到一件目前道具所需要的时间和路径,之所以这么做有下面的原因:

    IB的长尾效应

    随着整体IB不断的扩充增多,玩家的选择成本开始加剧,IB的丰富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灾难,因为消费喜欢简单,讨厌麻烦,降低选择成本,快速满足消费需求这是他们的终极目的,然而这个过程中,作为游戏运营者为了不断的丰富IB,刺激利润,会不断的增加道具,这样也是衍生出了长尾效应。对于IB的长尾效应和如何避免,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了,这里不再累述,今天这一块将从消费者购买决策五步说起。

    消费者购买决策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今天要说的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解析,狭义来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五个阶段,如下图:

    结合之前的消费者行为变化来看,问题认识其实分为了主动的和被动的,主动情况下多是由于用户产生了一些需求,当需求开始出现时,用户就会有一段的追随期和黏着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促使用户区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情况在当今的传统经济中依然是存在的,只是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由于流行和品牌的影响,消费者心中本身存在产品定位,因此很多时候直接进入了评价方案阶段,甚至直接进入购买决策时期。但是在互联网市场这种局面被打破,比如电商市场的产品符合幂律分布,因此尽管消费者存在一定的品牌影响,但是渠道和种类的多样化,用户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就需要帮助用户来建立对问题的认识,进而产生需求。

    网络游戏玩家购买决策中的第一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这个被动是由于我们造成的,原因在于游戏世界的IB开始出现了长尾效应,IB的品牌化建立又是一个很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想办法把这个被动的过程转化成主动,首先来看下图:

    玩家在游戏中要完成成长,竞争,交互等方面的“工作”,但是这几个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是需要辅助的道具作为支持,因为玩家希望通过钱来换取时间+精力。也就是玩家的需求是完成原本需要通过时间+ 精力完成的事,而时间+精力的辅助就是具体的道具,比如装备,经验丹等等。但是玩家需求了解层面只是要加快升级,更高的防御,更好的装备,移动速度加速。而其实作为设计者,我们更多的从游戏的设计角度定义了这些需求之下的道具,也就是说可能是经验丹,宝石等等。然而作为玩家而言,在进行付费转化初期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需求不能满足,或者信息不对称,造成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流失了,因此这第一步是整个实施购买决策过程的关键。

    这个时期有的游戏的做法是直接在第一步就帮助用户建立这样的大众化的认知,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称谓方式进行玩家的认知培养,如下图:

     

    在天龙八部中,我们看到商城是通过搜索按照玩家的认知型式,搜索道具,这其实是缩短了整个购买决策的过程,要知道购买决策过程越短,成功购买的可能性就会变大,从DSEAS的角度来看,天龙八部按照玩家的购买消费特征,更加切合实际的迎合了玩家的需求,同时把这一步直接植入到了搜索功能中,这样的设计确实是对于付费转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回头我们再看看剑侠世界的商城,我们发现,是明确了玩家的需求(基本是一种大众化的认知),但是没有做搜索功能(这一功能的实施有时候取决于IB的长尾效应而定),如下图:

    题外话:

    有些游戏尽管没有搜索和这样的需求设置,然而很多时候会根据玩家的购买习惯进行道具的推荐,其实就是关联购买,通过大量分析,找到一种群体性的行为特征,进而向用户推送,以期满足玩家的需求。而如果是这样就直接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评估-期待反馈模型。

    期待反馈模型

    从DESAS和购买决策过程来看,第三阶段的重点就是评估,在实际点来说期待与反馈的作用。为什么说这个阶段和搜索有关,因为在很多游戏中搜索功能是有限制和不完备的,因此对于玩家正确找到自己的需求道具,这个过程玩家是带着期待完成的,而且这个过程越是漫长,期待越是会增长。

     

    这个阶段如果玩家发现了通过搜索(这是成本很大的方式),去得到自己的东西,反馈的其属性和价值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玩家就会中断此次的付费行为。而这一点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竭力避免的情况。

    接下来的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了,这两点在互联网市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支付页面的体验,消费心理的把握和消费暗示,以及消费者的剩余价值的利用(比如通过购后评价,来散播道具或者商品的体验)。DESAS明确的指出这是一个行动(支付)和分享过程。而通过分享的过程,最终又回归到了搜索和追求道具信息的层面上。因为玩家或者用户的分享其实就是在创造关键词和创造对于道具或者产品的属性标签。新的用户进入后,就能够更加便利和有效的进行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或者道具。

    这文章写到现在发现有点散了,不知所云了,总是观点就是,作为游戏商城,在长尾效应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要打通设计者与玩家之间在IB理解上的鸿沟,这个鸿沟的填平就需要一句玩家的需求进行搜索,依据玩家的需求进行道具的优化设计,这一点很重要。

    P.S.

    纯粹就是一篇不能再烂的杂谈,大家不要陷入细节,或许我说的都是大家知晓的,鄙人以小白,只是有所感悟,作烂文一篇,以求日后给自己一闪灵感。

    参考:

    http://wiki.mbalib.com/wiki/%E6%B6%88%E8%B4%B9%E8%80%85%E8%B4%AD%E4%B9%B0%E5%86%B3%E7%AD%96%E8%BF%87%E7%A8%8B

    搜索是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关键步骤

    via:http://www.cnblogs.com/yuyang-DataAnalysis/archive/2012/03/01/2374890.html

    ]]>
    Scores:Google是否足够垄断 //www.otias-ub.com/archives/43067.html Wed, 16 May 2012 12:54:33 +0000 //www.otias-ub.com/?p=43067 google是美国搜索引擎的老大,那么它是否构成足够的垄断?下面这张信息视图通过各种对比告诉我们,google想要垄断互联网还真不容易

    ]]>
    品牌如何应对变身“搜索达人”的消费者? //www.otias-ub.com/archives/41236.html Fri, 11 May 2012 03:00:19 +0000 //www.otias-ub.com/?p=41236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年底,中国境内有发行杂志10000多份、报纸2000多份,电视频道2000多个,电台15000多个。这些算是能被有关部门粗略统计的媒体形式,而各类网站以及各种被标榜为“新X媒体”的新媒体,更是多到无法计数。

    中国的媒体形式多到什么程度?多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多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程度!其实说得没有情面,就是多到置消费者感受于脑后的程度!例如很多装有机顶盒的电视,调整 音量时两个硕大的广告显示在音量条的左右,甚至打开电视机,也要先看一段广告。机顶盒不 仅把电视机的操作复杂化,那些硬性植入其中的广告,更是让人嗤之以鼻。

    这么多的媒体形式,对于品牌商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其实“谁用谁知道!”媒体形式的多元化进程在不断地向品牌发起挑战,同时也在时刻改变着每一位消费者的生活。

    第一,这么多的媒体形式其实并没有降低品牌商的宣传成本,反而是增加了品牌商的宣传成本

    这里的宣传成本不仅是广告的投放费用,还有广告内容的生产及管理等成本。在这里, 供给方多了,买方成本就会降低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多元化的媒体形式分散了,品牌商如果想获得像以前那么多来自消费者的注意力,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第二,“自媒体”的诞生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社交化媒体“Social Network Media”的盛行(社会化媒体与社交化媒体截然不同,前者以信息为主体,偏向媒体属性,属于兴趣图谱,强调的是信息的交流 – 微博,后者以人为主体,偏向网络属性,属于关系图谱,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Facebook),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内容并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无论你从事哪一行,都有机会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成为其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人物,领域影响力和地位有时候不亚于大众媒体。在“自媒体”的世界,消费者的一言一行,会在特定圈子中引起很大的共鸣。品牌说一百句,不如“自媒体”说一句。

    第三,“吆喝式传播”转由“对话式传播”已是大势所趋

    品牌借助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诉求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品牌越来越倾向那些可以帮助品牌与消费者进”对话”的媒体。

    但“对话式传播”强调的是“深入人心的对话”,并非品牌和消费者有“对话”就称得上 是“深入人心的对话”,品牌有没有从“对话”中理解消费者?消费者有没有从“对话”中接 受品牌?这两点十分关键。

    不幸的是很多品牌仍旧在用“吆喝式传播”的理念与做法使用“对话式”媒体,其结果往往比“吆喝式传播”的效果还糟糕,甚至会将品牌陷于负面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将品牌拟人化,做一个善于交际、侃侃而谈且左右逢源的“人”?是摆在每个品牌面前的“进化”难题。

    我并不是说每个品牌都要学会如何使用“对话式”媒体,也不建议每个品牌都试水“对话式”媒体,但如果品牌计划使用“对话式”媒体,就要先问问自己:你是谁?你的消费者是谁?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准备好了吗?

    第四,媒体形式的多元化成就了变身“搜索达人”的消费者!

    如果说品牌有100种渠道接触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就有1000种方法了解品牌。或许稍显夸张,但对于品牌,这已是一 个“品牌裸奔”的时代!

    消费者购买产品前,会征询身边朋友的意见;通过社会化、社交化媒体了解大家的观点;逛论坛;上搜索引擎;用口碑网;上比价网;上返利网;看各种媒体的评论⋯⋯最后买还是不买?如何买?就看这个了解品牌的过程能否让消费者兴奋起来,因为营销的本质是激发非理性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会因为销售员的态度欠佳而临时放弃购买;会因为购买过程 中的体验不顺心而转投另外品牌的产品。如果购买失败,如果花钱不爽,他会跟朋友诉说,朋友再传朋友,品牌的损失可就不是失去一个产品订单那么简单的问题了。

    消费者购买产品后,会因为售后服务体验欠佳,或求助过程受苦,打电话到电台投诉、上 网发帖诉苦、写心得、晒心情、分享攻略,心里想的就是品牌让他不爽,他也不会让品牌好过。 同样,如果消费者是开心的,他也会主动与朋友分享他的快乐,而自己也愿意尝试二次购买。

    有怕麻烦的人,就有不怕麻烦的人。不怕麻烦的消费者会尝试各种方法,怕麻烦的人直接问朋友,或者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稍加了解。品牌在消费者面前其实没有什么秘密。

    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因素很多,他们要考虑产品价值、考虑成本、考虑购买体验、考虑售后服务,甚至有的还会考虑其他人的看法。但如今的消费者是幸运的,因为有万能的各种媒体可以帮他们解决各类诉求。

    那么,在一个品牌裸奔、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品牌如何应对变身“搜索达人”的消费者?

    为此,我制作了一个信息图(品牌应对“搜索达人”消费者的7个步骤)与大家分享品牌应该如何利用多元化的媒体形式,通过“内容营销”的手段,达到节约营销成本,放大营销效果,持续吸引消费者关注度的目的。

    品牌应对“搜索达人”消费者的7个步骤 powered by ACS from bizmonitor.org


    我将分别阐述确保每个步骤成功所需遵循的“基本法则“,相信品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 员、公关人员可以从这些“法则“中受到启发,找到经营自身品牌更好的方法。也欢迎大家通过邮件(business@bizmonitor.org)与我分享你的伟大想法。

    STEP 1:内容的创建 – A 目标制定阶段 B 调研阶段 C 执行阶段

    我们先用“谎话“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一个谎话说一百遍就成真话,那么一个人对你说同样的谎话一百遍,和一百个人每人对你说同一个谎话一遍共计一百遍,在哪种环境下你更容易受到左右?显然,品牌靠自己一个人”说话“是不够的,品牌需要的是有100个甚至更多的人可以不断地”帮助“它”说话“。所以,品牌要不断发展可以”帮“它”说话“的人。找到“帮助”品牌“说话”的人需要借助不同媒体的力量,但找到这些人后,让他们“帮助”品牌 “说”什么呢?这就需要品牌认真思考:你要告诉大家什么“内容”!

    这就是“内容创建”的重要性,这一步关系着品牌的存亡,因为好的内容可以精准诠释品牌,消费者可以与之产生共鸣;反之,劣质的内容传播激发不起消费者的兴趣。会毁掉品牌,

    内容创建的基本法则

    A 目标制定阶段

    1. 这次媒体“曝光的目的”是为了“销售额”还是为了“打品牌”?一个Campaign只能有一个目的,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不是一个二者皆可兼备的问题。
    2. 为目标,创造内容。而不是为已有的内容设定目标。
    3. 品牌的Position与Slogan永远不能忘,任何宣传内容都不能与之发生冲突,反而是要服务于它们。
    4. 每一次Campaign都是一次和消费者的“约会”,给他们感动、给他们梦想、给他们力量、给他们爱、给他们真情、给他们希望、给他们温暖是品牌永恒的责任,品牌和消费者不存在“结婚”的关系,仅存在“恋爱”的关系。

    B 调研阶段

    1. 做好消费者调研(生存状态、喜好、日常行为、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现在在做什么、未来趋势)、做好产品调研(消费者反馈、优劣势、产品竞争环境)、 做好竞争调研(市场环境、SWOT、市场规模与趋势、竞争对手研究)。
    2. 调研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可持续性”与“可挖掘性”。“可持续性”指这项工作必须是持续且不间断的,“可挖掘性”指结果数据必须被“结构化”以便于后期的“多次”加工。但很多品牌却忽视了这两点,单凭一次调研工作的结论就去规划一个很长远的计划,或者片面地依赖调研公司的结论,而不再对结果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因为一次调研结果只能反应特定周期内的局部现实情况, 根本无法反应真实的市场全貌,而调研公司的数据分析员对品牌所在的行业不 一定了如指掌,他们只是看数据说话,而品牌自身完全可以在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业务经验再次对数据进行二次深度挖掘。

    C 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为了目标创造什么样的内容,二是如何将创意内容完美 地呈现出来。这里的“基本法则”是:

    为了目标而创造的内容会有多种形式,有用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也有用于数字媒体的“富媒体”内容,但原则是这些内容必须具备“话题点”,意思是说内容需要具备便于消费者记忆的话题点,或便于消费者讨论的话题点,或易于触动消费者的话题点。

    如何将创意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我的建议是除了雇佣品牌所在领域内的优秀广告公司外,品牌方需要找一个“监制”,一个懂品牌自身业务、懂消费者、理解竞争环境,且懂内容制作的“监制”。

    STEP 2:内容的传播 – A 种类繁多的媒介 B 排期与投放组合

    A 种类繁多的媒介

    1.“入口媒介“意识

    传统媒体的“入口”是“媒体贩卖点”,数字媒体的“入口”则以搜索引擎为主力军,品牌商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个数字世界的“入口”?尽可能节约消费者的时间,让消费者找到他们 感兴趣的品牌信息呢?

    首先是做好基础的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之后是适当的关键词营销,以及知识类站点营销(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和问答类站点营销(百度知道、 爱问等)。

    通过上述渠道,帮助消费者用最少的时间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网站、评论、企业白皮书、行业白皮书、视频、有价值的文章。这会让他们感觉很好,让消费者觉得了解你的品牌、 找到你的品牌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相反,这个过程让人舒服且愉悦。除了有趣的“内容” 被消费者找到,节约时间所带来的好感会让消费者对你的品牌加分不少。

    有个小故事或许可以启发品牌为什么为客户节约时间,钱才能来得快些: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让消费者花最少的时间,找到有关品牌的有趣信息是品牌赢得消费者需要走好的关键一步,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每个品牌都应有“入口媒介”的意识。

    2.“FIT – Feeding in time”媒体

    有这么一类媒体,它们有时候会给品牌和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但多数时候它们给品牌带来的却是痛苦的回忆,因为它们是最难驾驭的媒体之一。它们具备无限的传播能力、随时随地的互动性以及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这类媒体要求品牌必须更加地“拟人化”、更加懂消费者、贴近消费者,就像一位可以随时调动幼儿园小朋友的教师。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品牌仍走在花钱买经验的路上。

    运用此类媒体的难点在于:品牌需要根据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永不间断地给他们喂不同的“食物”(即“内容”)。

    所以,我给此类媒体取名FIT MEDIA(Feeding in time Media),他们是:视频类媒体(优酷、土豆等)、社交类媒体(人人、开心、Facebook等)、社会类媒体(微博、博客、 轻博客等)、圈子类(豆瓣等)、游戏类(嵌入式广告等)。因为,在一个互动氛围、传播氛 围很强的环境下,消费者对于“新鲜内容”的需求如同人类对空气的需求,如果品牌无法提供互动性强、有趣且新鲜的“内容”,或者停止“内容”的更新,消费者自然就会对其失去“正面兴趣”。

    FIT MEDIA似乎可以打趣地被称为“适合媒体“,但其实它并不适合所有品牌。就连设定一个正确的FIT MEDIA营销目标这样一个基础的工作,也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做好的。就拿近一两年一直在火的微博这个FIT媒体来说,大家可以从我的另外一篇博文《微博黑洞》中窥探一般,想用好它们和消费者对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FIT 媒体的基本法则:

    品牌拟人化、“内容”Feeding in time;品牌要懂心理学、懂消费者行为、懂经济学, 媒体行业经验其实在FIT MEDIA这个领域并不是首要经验和技能。

    3.自发接受营销信息

    “内容营销”不一定只有借助FIT MEDIA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一些看似原始的方法往往 是最有效的“内容”传播方式。例如邮件营销、新闻订阅、白皮书、案例梳理等。消费者如果对品牌或产品感兴趣,他们会主动订阅品牌的“内容”,自发接受营销信息是最好的“内容” 传播方式之一。

    用好这类媒介的基本法则是:

    1. 注重“内容”的排版与设计
    2. 注重“内容”的营养性
    3. 保持“内容”的及时更新。
    4. 完善的数据监控与分析系统是必备的,目前邮件营销与新闻订阅等领域已经有很成熟的第三方供应商可以为品牌提供物美价廉的数据监测与分析服务。
    5. CIO是确保“自发接受营销信息”系统高效持续运转的核心保障!
      我相信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这个职位在中国势必将被重新定义!否则CIO只会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的负担。
      例如客户通过邮件形式主动订阅了企业“内容”,第三方系统会告诉企业一些数据:客户什么时候订阅的、客户来自哪里、客户打开邮件的频率、 在邮件中的停留时间、客户关注什么内容等等。这些信息被一条条罗列出来,而接下来品牌需要做什么呢?一个懂销售、市场、产品以及消费者的CIO就可以帮助企业安排下面的工作, CIO可以从大量信息中发现潜在的业务机会、找到潜在的业务风险,然后协调销售人员、市场部门、产品部门一起联动。该如何跟进潜在客户?如何优化市场宣传策略?如何从“内容营销” 中做出单子就靠CIO了。不过,即便企业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CIO也没关系,企业可以长期雇佣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扮演CIO的角色,为其打通销售、市场、产品、品牌等主要环节的信息通道。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在线广告领域,我可以说的是:基于用户行为和用户喜好进行推送的精 准广告营销,对于品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 排期与投放组合

    虽然现在媒体的排期与投放工作大部分已经由第三方来承担,但品牌自己不能没有思路。 关于排期与投放组合的基本法则是:

    1. 不要考虑预算范围内的最佳组合,而是考虑达成目标的最经济组合;
    2. 如何在一个媒体上引爆话题点,进而引起其他媒体的自发跟进,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做法;
    3. 媒体关系维系好,否则一些好的想法会因为关系不到位、资源不到位而无法实现。

    STEP 3:内容的互动原则

    1. 借力打力往往比单打独斗效果好很多
    2. 内容的持续更新是互动过程中最关键的
    3. 借势顺势、无势造势
    4. 合作、互帮,不惧跨界合作

    关于“借力打力”,有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借力打力”不仅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对话, 更是品牌与品牌的对话,这样的品牌给人的感觉会更加亲民、人性化。

    喜欢晚睡的新浪草根名微博“作业本”发了一条恶搞微博:“今晚一点前睡觉的人,怀孕。”杜蕾斯官方微博旋即通过关键词搜索寻迹而至,留下评论:“有我!没事!!”这条微博把包括作业本在内的人都逗笑了。随后包括作业本回复并转发的两条相关微 博共计被转发7000多次。

    “无势造势”是FMCG品牌喜欢的做法之一。很早的时候人们是用肥皂洗澡的,那是有个 知名的日化企业发明了沐浴露,但那个时候的人们跟本不知道沐浴露是什么,日化企业为了推 进产品的销售,首次提出了“体臭”的概念,宣传用沐浴露洗澡可以去除身上的“体臭”(而不是异味),并阐述“体臭”的危害,随即消费者接受了沐浴露的概念,开始使用全新的沐浴 产品。

    STEP 4:传播与互动的执行结果监测 – A 监测方法 B 供应商 C “CIO”

    A 监测方法

    理论上来说,“监测方法”应该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并说服甲方客户,但谁又能保证每个第三方机构就是比甲方聪明呢?我不是在宣扬不信任说,但双方合作的“木桶短板”如果出现在甲方,往往是最糟糕的。因为如果乙方不行,可以随时换!

    完整的监测方法应该涵盖八个基础领域,它们是:媒体范围、媒体处理方式、关键词、研判与语义识别逻辑、敏感时期策略、预警、分析能力、数据结构。

    1.媒体范围

    媒体范围很好理解:报纸、杂志、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社区、视频、电视等。媒体覆盖范围越大、垂直媒体监测深度越大,成本就越高;当然,用于分析的基础数据量也就越大, 所以报告结果的可信度与交叉对比的可行性就越好。

    2.媒体处理方式

    媒体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也因供应商的规模不同而五花八门,媒体处理方式的基本原则是 “最快达到原则”,简言之就是资讯怎么能最快入数据库就怎么操作。但是比较理想且优势明显的媒体处理方式是:“媒体版权合作”,因为版权合作的关系,法律风险就被屏蔽了,其次就是速度和质量的保证。在国外,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目前国内能做到版权媒体合作的监测供应商很少。

    3.关键词

    关键词永远是个难题,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新词新说层出不穷,即便同样的说法,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语境,结果都不同。要想规划出精准的关键词,这个只能靠经验的积累,没人能在 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做好。但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品牌需要注意什么呢?

    • 一是对媒体的研究,研究不同媒体对不同新闻的报道习惯;
    • 二是研究不同领域消费者的语言习惯;
    • 三是从长期的报告中找规律;
    • 四是制作关键词案例数据库,便于工作交接、头脑风暴;
    • 五是时刻具备突发事件意识。这也是最难的一点,做到这点需要品牌对很多潜在的以及流行的事件进行关注,去揣摩消费者的用词趋势。

    为什么关键词的设置如此重要?因为关键词的一个小修改,就能为品牌打开更远、更大的视野,进而发现更多的机会或风险。

    4.研判与语义识别逻辑

    有了完善的关键词,只能说可以将果园中的“苹果”全部装入“篮子”,但“篮子”中的“坏苹果”还是要去除的,留下“好苹果“再做进一步加工。一条资讯的去留以及归类还是需 要人工的判断来完成的,去除噪音资讯、将资讯正确归类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试问谁会喝坏苹果制作的果汁呢?

    做好“研判”的关键其实在于“沟通”,就是品牌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沟通,双方要互相理解、学习,共同进步。毕竟第三方是执行者,要让第三方机构比你还了解你的业务,那你就轻松了。

    最后就是做好上面关键词中所提到的五点,做好积累工作,善用案例数据库。

    5.敏感时期策略

    敏感时期分很多种:危机时期、产品发布时期、投融资时期、上市时期、行业地震时期等等。第三方机构有义务有责任为品牌量身定制应对不同敏感时期的资讯监测与分析汇报机制, 什么情况下启动什么机制?机制启动后,团队与服务的变化是怎样的?对于第三方机构,见功力的时候也是在敏感时期。

    6.预警

    不存在未卜先知的预警,但一个好的预警机制却可以帮助品牌逢凶化吉!好的预警机制一旦被品牌认可,会加强第三方机构与甲方的合作粘性。很多第三方机构都很害怕危机的发生, 希望这篇博文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思考。

    我在这里简单阐述两种危机预警机制:

    • 一、“天气预报”式,根据经验与历史数据对某一特定事件在某一特定周期内做预测。
    • 二、在危机发生后,用最短的时间汇报事态的发展情况与可能的发展趋势。
      做好“天气预报”式危机预警的关键有两点:
      A 历史数据的积累
      B 数据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例如,第三方监测机构为甲方(食品客户)提供过去5年关于“央视315晚会”期间权重媒体上的所有食品类资讯,研究其报道趋势、报道重点、报道规律、点名企业、后续处理情况等。然后预警甲方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前后,甲方应该注意什么。这就是“天气预报”式预警。

    危机发生后,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跟踪事态发展并做出客观的评估?三点需要注意:

    • 一、“关联事件”嗅觉!特别是在服饰、快消、基金等产品同质化严重,容易产生蝴蝶效 应的行业,要留意事态的关联性。
    • 二、危机发生后,及时监控“权重对象”(权重对象列表需甲乙双方配合在段时间内决定,含媒体、人、竞争对手等),评估事态级别是第一步!因为这牵扯到跟踪事态的意义、如何进 一步跟踪事态,以及跟踪成本。
    • 三、第二步才是依照早先制定的“敏感时期”预警方案进行监测与评估。

    7.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不在于第三方能把问题分析得多么透彻,而在于第三方的分析能力能否跟得上品牌业务的发展速度,如何应对品牌“随需应变的业务”。想品牌之所想,看品牌之所看,为品牌提供战略决策的支持才是高端资讯监测服务商的核心所在。

    8.数据结构

    何为“数据结构”设计?简言之就是分析品牌在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将有价值的数据以科学的结构进行存储,便于跟踪、分析。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哪些数据是品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数据?二是价值数据应该以何种“关联结构”被存储?

    Salesforce算是销售领域数据结构存储做得最好的公司,但在媒体情报监测领域,目前我还没看到哪个企业可以提供此类服务的。究其原因,我相信这里有成本的考虑也有需求规模的考虑,但我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某个本土企业在这个领域大展宏图。毕竟好的数据结构存储可以真实反应业务情况;可以辅助品牌科学规划业务发展方向、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读者,欢迎通过邮件(business@bizmonitor.org)交流。我认为 “数据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能推进业务良性发展的数据结构就是好的数据结构。

    B 供应商

    相信上文对品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情报监测供应商有一定的帮助,现在我们看一下在国内市场比较活跃的几个资讯监测服务商,仅供参考:

    • 综合类大型监测服务商:Wisers、慧聪、塞翁;
    • 简报类服务商:苗建、卓伦、闻信;
    • 垂直类服务商:Meltwater、铱星;
    • 领域类服务商:CTR、梅花。

    综合类大型监测服务商中,只有Wisers采用“版权媒体“的媒体处理方式,且媒体覆盖广度和深度也是三个中最大的,提供历史数据回溯服务。慧聪在垂直行业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例如汽车行业。塞翁的翻译优势明显,MNC客户居多,在收购”品智“后可提供网络口碑监测服务。

    简报类服务商在媒体范围与团队规模上都小于综合类服务商,但他们的优势是服务的灵活 性比较好。两个垂直类服务商Meltwater 与铱星以网络媒体监测为主。领域类服务商中,CTR以广播电视为主,梅花以广告监测为主。

    C “CIO式”的项目负责人

    还是那句话:“合作的木桶短板最好不要出现在甲方”。 前面提到过的关键词、研判与语义识别逻辑、敏感时期策略、预警、分析、数据结构这几个层面的操作法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甲方如果没有一位在业务和市场两方面精通的人与供应商一起协同工作,那么最终的效果将会大大缩水甚至变得没有意义。

    STEP 5:数据的分析原则与方法

    如果目标是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辅助品牌做决策,那么数据分析就不能仅停留在陈述现象, 而不解释现象原因的层面。但解释原因又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监测公司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得让品牌满意?我的建议是:对事态进行全方位评估。

    我们先来看两种不同的心理活动过程:

    1. 发生了什么?>决策
    2. 发生了什么?>评估>决策

    第一种心理活动是非常态心理活动,在“鲁莽”性格的人身上常见。遗憾的是,很多监测公司把客户设想成了“鲁莽”人,为客户提供的报告仅停留在对事态进行最全面的概述,之后就撒手了(让客户自己做决策)。但事实却是:客户拿到报告后很难根据报告的内容看出所以然(做不出任何决策),因为他们无法对报告中所描述的事情进行评估,他们要自己重新评估 报告中的内容后,才能再做决策。还记得我前面说过的“面线”故事吗?为客户节约时间,钱才能来得快些。

    举例说明: 在分析一个负面事件的时候,很多监测公司往往只停留在这一步上:xx事件在1周期内共计5篇负面报道,他们分别来自a媒体2篇,b媒体1篇,c媒体2篇,同时附上原报片。

    而评估层面的分析维度就多了很多,多出的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品牌去判断事态的严重性与可能的发展趋势:标题内有无敏感词汇、内容内有无敏感词汇、三个媒体的发行地、发行范围、发行量、销售渠道、媒体受众人群概述、三个媒体之间有无潜在关系、版面是否重要、记者背景、这份媒体对于竞争对手是否是权重媒体、是否有牵连第三方、报道时间轴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

    STEP 6:策略优化

    经过内容创建、内容传播、互动对话、执行监测、数据分析这五个阶段后,品牌商应该会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是该针对某些地方进行策略优化了,这里我只想分享一条准则:

    策略的优化不是为了更高的目标,而是为了正确的目标!

    STEP 7:危机应对的原则

    危机应对是一门艺术。艺术中的“艺”与时间、经验、意识、灵感有很大关系,急不来。 而“术”则是我希望与大家分享的。做好危机应对要把握的“术”有四点:

    1.大陆媒体环境的理解

    大陆媒体环境的错综复杂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里我通过一个事件抛砖引玉大陆媒体“多面性”中的一面。我曾阅读过一份关于“郭美美”事件的媒体舆论分析报告,我对此事件所反应出的媒体环境做如下点评:

    • 爆料多,见报少
    • 网络的开放性与新闻线索的独占性易形成冲突
    • 传统媒体新闻过滤明显
    • 易形成网络“泛道德化”;对新闻事件采取单一维度解读,于是善恶的评价标准压倒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
    • 易形成群体刻板印象
    • 黑类(别与这些“黑类”扯上关系:慈善、教育、税务、医疗、公务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新浪微博@biz_monitor私信向我索取这份“郭美美事件舆情报告”

    2.媒体立场、消费者立场界定

    当危机发生后,千万不能有见一个负面就灭一个负面的想法。要先学会界定来自媒体和消 费者的声音分别是什么“立场”,媒体和消费者声音中肯定有中立、支持、斥责等几种立场,品牌应该善用持有中立与支持立场的声音来应对危机。

    3.消费者行为习惯的了解

    对消费者行为的了解程度与品牌应对危机的成功率,两者成正比。

    4.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

    很多品牌已经找到应对危机的最好方法,但执行效果却不尽人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在与消费者和媒体的对话过程中没有把持好“平等”这个度。 在经济学理论中,“人”是任何决定的决策主体。无论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一对一对话,还是品牌与众多消费者的一对多对话,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平等对话” 氛围的制造是品牌成功应对危机的先决条件。

    托克维尔在十九世纪对新生美国做了一次实地走访后,在他的《论美国的民主》里这么写道:

    身份越是平等,人们也就越是明白这种互相支援的义务。在民主国家里,没有人会广为施 舍,但可以经常帮助别人。每个人很少有效忠精神,但大家都乐于助人。

    没有“平等氛围”环境的营造,危机永远是危机。至于那些资源优势感强烈的品牌,那只能随它去吧。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自DamnDigital)

    ]]>
    Bernstein:预测2016年过半搜索都来自移动设备 //www.otias-ub.com/archives/24001.html Sat, 11 Feb 2012 18:00:02 +0000 //www.otias-ub.com/?p=24001 分析师预测2016年过半搜索都来自移动设备

    分析师预测2016年过半搜索都来自移动设备

      2012年2月11日市场调研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的分析师卡洛斯·吉利纳尔(Carlos Kirjner)周五发布一份报告指出,到2016年,超过半数的互联网搜索都将会通过移动设备来完成。

    而该预测中最为有趣的一点是:其中将不包括平板电脑的搜索。吉利纳尔的这一预测或许在于区分使用宽带的无线网络和实用Wi-Fi进行热点接入网络的区别。

    但是如果也算上平板电脑搜索的话,那么这一目标可以提前完成,在美国的普及程度甚至会更早,因为美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远远高于了全球其他地区。

    鉴于如今苹果的iOS设备也能够使用谷歌搜索,因此谷歌在去年秋天就指出,谷歌在全球三分之二的移动搜索来自iOS,这也意味着,整个移动市场的发展对于谷歌也是有利可图的。

    然而吉利纳尔还指出,在时机成熟时,苹果有可能会放弃谷歌搜索,转而寻找新的结盟伙伴,例如微软。而这样一来势必会给拉里·佩奇(Larry Page)以及谷歌带来更多的麻烦。不过由于谷歌已经创造出Android来对抗iPhone,因此到时候谷歌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也不会那么严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