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25 Sep 2024 13:15: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扎克伯格净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 仅位居马斯克和贝索斯之后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9194.html Wed, 25 Sep 2024 13:15:38 +0000 //www.otias-ub.com/?p=1719194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刚刚又加入到了一个比1000亿美元俱乐部更排他性的俱乐部。数据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以及Meta CEO扎克伯格是地球上唯一净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的人。

今年,扎克伯格的财富史无前例地增加了720亿美元,如今已达到2000亿美元。自1月初以来,Meta股价飙升了近60%,达到每股560美元以上的前所未有高点,从而推动扎克伯格实现这一里程碑。

贝索斯是今年重新加入到了这个超级俱乐部,这要归功于其净资产激增了390亿美元,如今达到2160亿美元。今年,亚马逊股价上涨了约28%,达到190多美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年初,马斯克的财富为2290亿美元。截至周一收盘,其财富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内激增了360亿美元,达到2650亿美元,高居全球榜首。

今年年初,路威酩轩(LVMH)CEO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的净资产也达到了2000亿美元。但由于公司股价今年下跌了近16%,使阿诺特的财富减少约300亿美元,如今为1770亿美元。

阿诺特一度排名该富豪榜首位,但如今已降至第五位。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目前排名第四,今年净资产增加了570亿美元,目前总资产为1780亿美元。

埃里森和阿诺特的身价距离2000亿美元还差2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二人短期内还无法加入到该俱乐部。

马斯克、贝索斯、扎克伯格和埃里森都从 AI热潮中受益匪浅。投资者押注特斯拉可以利用AI为其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亚马逊可以利用AI来提升其云服务和电子商务利润,Meta可以将社交媒体和数字通信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甲骨文可以通过出租其AI数据中心的容量而致富。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Meta:扎克伯格个人财富今年减少了近400亿美元 跌出富豪榜前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8553.html Mon, 14 Feb 2022 06:30:30 +0000 //www.otias-ub.com/?p=1388553

超级富豪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发展计划遇到挫折。由于元宇宙开发部门蒙受百亿美元亏损,而主营广告业务也出现增长疲态,这使得Meta公司股价重挫,而扎克伯格本人也跌出了全球富豪榜前十。

部分投资者寄希望于该公司能在上周实现逆转,不过,这一期望落空,截至上周五,扎克伯格依然停留在彭博亿万富翁榜单的第12位,今年开年至今,他的财富减少了近400亿美元,缩水幅度超过30%。

作为科技巨头之一,Meta一直是美国股票市场信心的基石之一。市场在这次恐慌性抛售Meta后,需要弄清的是,问题是出在了元宇宙业务上,还是科技巨头的整体性问题。

根据日前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Meta元宇宙业务“现实实验室”部门在2021年营业亏损超100亿美元(约636亿元人民币)。

而另一位超级富豪孙正义的个人财富在过去一年也持续走低。目前,由他掌管的软银股价与去年三月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约一半。随着软银将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安谋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英伟达的计划失败,孙正义进一步陷入“缺钱”危机。

近些年软银一直大力押注科技创业公司,但自从软银投资的Uber、WeWORK等科技公司失利以来,孙正义的投资组合表现就一直难有起色。

自 快科技

]]>
Paysa:调查显示扎克伯格被评为全球IT业最不谨慎CEO //www.otias-ub.com/archives/682616.html Fri, 26 Jan 2018 14:14:51 +0000 //www.otias-ub.com/?p=682616 最近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球IT企业CEO中,性格最为谨慎的是特斯拉及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相反,获评最不谨慎CEO的是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美国CNBC 29日(当地时间)报道称,上述排名是由职业咨询公司Paysa利用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计算得出。通过对全球IT业11位CEO的演讲、论文、书籍、采访及其他各种交流方式进行整理,在收集超过2500个行业领导者的词汇后,Paysa通过沃森个性洞察API(应用程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来运行这些数据,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CNBC表示,在分析硅谷CEO们的特点时,谨慎虽然并非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但也被科技大佬们所看重。Paysa称,IBM沃森的个性洞察API将CEO的谨慎程度按照0-1分进行打分。最低分0分为最不谨慎,最高分1分为最谨慎。

结果显示,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该榜单中排名榜首,得分为0.96分。思科首席执行官罗卓克(Chuck Robbins)紧随其后,以0.95分的得分排名第二。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Satya Nadella)位居第三,得分为0.91分。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得分是0.73,排名靠后。

Paysa表示,基于一个人的书写习惯,可以提取和了解他的人格特征。CNBC同时表示,鉴于马斯克的SpaceX项目及他的大胆计划,他能推选为最谨慎的CEO实在令人意外。

]]>
扎克伯格:人工智能未来10年内将超越人类 //www.otias-ub.com/archives/468505.html Mon, 02 May 2016 11:38:48 +0000 //www.otias-ub.com/?p=468505 1462189099-7266-c8fa532dc70f0d0

扎克伯格

在扎克伯格眼里,计算机系统可以比人更好地实现听、说、读、写等感知能力,也能比人类自己更了解人类的语言。

在昨天举行的投资人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被问到如何看待聊天机器人背后的计算机学习技术。他表示:“我们想要建立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服务,将比人类有更好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人类基本的听、说、读、写等核心感知力,我认为在未来5-10年,计算机一定能做得比人类自己更好。”

扎克伯格这个表态让人震惊:首先他认为计算机系统将来所具备的多种能力都是人类最核心的生物性特征。这些技能都是依靠人类的理解力以及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反应。其次,他认为目前人类所从事的大多数工作未来都将有可能被机器人代替,因为机器人会比人类做得更好。

但是扎克伯格也划了一道边界线,他明确表示:“我的意思不是说计算机就能够思考了,或者整体上超越人类。”他所指的“整体上的超越”是一种基于行为的经验,广泛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比理解力更深一步的能力,比如如何让一段对话继续下去,如何对于不可预测的事件做出反应;如何在没有人指导的环境下自行执行一项新任务等等。

扎克伯格以围棋高手AlphaGo为例,他说:“我们已经可以造出能够在棋类游戏中打败人类的机器人,但是这个机器人显然不能中途停下来,写一首诗,来描述它的棋风。它也不会自己就会下其它种类更简单的棋。”

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燕乐存(Yann LeCun)表示,如果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再需要任何新的突破性的创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以蛋糕做比喻,如果说“智能”是“一个蛋糕”,那么“无人指导下的学习”就是泛指“所有的蛋糕”;“有人指导下的学习”就是“在蛋糕上加点冰淇淋”;“强化学习”就是“在蛋糕上加点樱桃”。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在蛋糕上“加冰或者加樱桃”,也能做出“一个蛋糕”,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所有的蛋糕”。所以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我们必须去解决“无人指导下的学习”障碍,这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做的。

Facebook在本月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聊天机器人,这是一个基于Messenger App的交互式体验功能所开发的平台。个人能直接通过Messenger的App平台与服务商取得联系,未来机器人也能通过用户的消费行为定向推送个性化的服务和功能。扎克伯格在发布会上称:“Messenger推送服务的精准度取决于用户使用该平台的频率。用得越多,推送约精准。”他还现场演示了CNN电视台如何通过Messenger平台的实时聊天功能,向用户推送直播新闻消息,以及用户如何与1-800花店的聊天机器人对话预订鲜花。

看好人工智能前景并将其纳入重点发展战略的还有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包括人工智能多个项目在内的谷歌moonshots计划今年一季度盈利大幅超过分析师预期。谷歌的战略也从“移动制胜”转向“AI制胜”。皮查伊表示:“谷歌未来将更加依靠人工智能,而不是智能手机。”谷歌开发者大会将于5月中旬召开,届时将有望发布更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技术。

]]>
从AI 到VR:探秘扎克伯格眼中Facebook的“十年计划” //www.otias-ub.com/archives/408356.html Sun, 22 Nov 2015 02:56:15 +0000 //www.otias-ub.com/?p=408356

 mp42930017_1447957364338_1_th

创立十一年、上市三年,Facebook已经从一个校园图片分享社区成长为一个市值超过两千亿美元的硅谷科技巨头。然而对扎克伯格来说,过去十一年的业绩最重要的是成为下一个十年的跳板。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兴技术在市场已经重重涟漪之际,扎克伯格同样瞄准其为Facebook的未来。那么,一起随着Fast Company的访问,来看看扎克伯格是如何带领Facebook步步为营的吧:

直到2012年,扎克伯格还定下了每天写代码的目标,也许对于Facebook网站上的某些问题,他会亲自重新编写代码来进行修正。不过,日前在接受外媒专访的时候,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正努力于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搜索产品、通讯工具、社交网络,甚至包括人工智能开发、无人机和虚拟现实,那这样的话,我肯定没办法每一行代码都参与编写了。”

和2012年正式上市时相比,今天和未来的Facebook业务和市场已经获得大幅扩张。在2012年2月提交IPO前夕,Facebook还只是一家拥有一个社交网站和通讯app(Whatsapp)的互联网公司,分析师们甚至不确定这些产品能否盈利。而3年多以后,Facebook全球用户达到15亿人,而且还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此外,通讯软件Whatsapp用户9亿,Instagram用户则有4亿,Messen­ger和Groups的用户均为7亿。

扎克伯格表示,在这些Facebook原有的或是通过并购而来的业务中,其将公司的前途押注在三个主要的技术领域。一是先进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它能够帮助Facebook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二是虚拟现实,扎克伯格曾多次表示,虚拟现实是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重心;第三个便是借助无人机进行全球互联网普及。在接受访问过程中,扎克伯格带领Facebook高管团队对该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计划作了深度的剖析。

在科技行业,一家公司为自己设立一个如此崇高远大的目标并没有奇怪,比如谷歌——从无人驾驶汽车到隐形智能眼镜。而相比之下,Facebook则显得比较有的放矢。“你可以酝酿各种各样的计划,但不一定要全部保证实现,就像播种种子是为了观察究竟哪一株能够成长起来。”扎克伯格说道,“而且,这真的不是我们说如何努力就一定能做成的,而是需要经过试验才能找准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东西,并且深入地去研究。”扎克伯格透露,为了完成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入互联网的愿景,他如今有三分一的时间精力都集中于第三个项目上。

当Facebook从当年的校园项目变身成为硅谷创业公司时,扎克伯格不仅没有运营过一家公司,甚至没有在公司工作的经验。作为扎克伯格的亲密朋友,Facebook董事会成员之一、网景联合创始人、风险投资人Marc Andreessen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扎克伯格尽可能地学习一切他所能目及的商业知识,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CEO。

无论是因为扎克伯格如今才31岁,还是因为他T-shirt牛仔裤的青春行头,一直以来他和Facebook一起都不被看好。这些看轻Facebook的言论包括:离开哈佛它什么都不是、它不能离开名校而独立生存、它不可能在普通民众中推行、它不可能推翻前社交网站MySpace的地位、它无法赚取足够的利润来维持市值、其移动端的表现不可能会令华尔街满意……

不过如今扎克伯格和Facebook团队的表现已经让这些言论不攻自破。15.5亿用户中,有九分之一是至少在某个时段通过移动设备登录Facebook,而Facebook在2015年第三季度获得的43亿美元广告收入中国,超过四分之三来自移动端。

“Facebook希望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中心”

席间,Facebook研发人员Fergus展示了一款能够对视频中的人脸进行识别的软件。该软件系统通过PC与摄像头连接来运作,然而正确率还不是很高。这个产品并不是表明Facebook已经准备好推出人工智能产品,而是他们正在研发这一领域的技术。

如果你曾觉得Facebook的News Feed充斥着那些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人或者一些你不希望听到的言论,那么这正是Facebook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目前,Facebook的这些识别技术仍然处于收集数据建立分析的阶段。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Facebook识别出什么才是真正和用户个体相关,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延长使用时间,并作为广告投放的依据。“Facebook希望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中心,因为这项技术能影响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也会对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等一切社交工具带来变革。”

Facebook涉足AI亦有几个年头。比如2010年,Facebook推出了人脸识别功能。2013年末,扎克伯格表示,坚信AI技术对Facebook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AI实验室,亲任纽约大学终身教授、深度学习领域专家Yann LeCun为实验室负责人。和Facebook年轻的团队相比,LeCun显得颇有权威。在加盟Facebook之前,LeCun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超过20年,那里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计算机研究实验室,诞生过许多伟大的产品。LeCun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开发了一套能够识别手写数字的系统,并把它命名为LeNet。

扎克伯格为了能让LeCun加入Facebook,选择在远离硅谷的曼哈顿建立AI实验室,因为LeCun不愿离开纽约。此外,扎克伯格还允许LeCun保留其教授职位。

由于无法每天都能与LeCun进行交流,而出于学习提升的考虑,扎克伯格还把留在Facebook主要园区办公的AI研发人员坐在他附近。“我们搬到新的办公楼时,座位最后的安排是我们大约距离他只有十码,”LeCun轻笑着说,“他都觉得远了,他对我们说‘不,这太远了,再挨近一些’。”

这个50人的AI团队同样受到扎克伯格关注:目标奇高,更关注团队的长期发展。扎克伯格表示:“我们接下来5到10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人工智能所有的感官水平略高于人类基本水平:视觉、听觉、语言、认知、味觉和嗅觉。”

某种程度上说,Facebook所有在AI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通往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做准备——到那时,腕表会和汽车相连接,手机会和家居连接等等,那么Facebook数据中心需要处理的数据将呈现指数级上升。Facebook工程学副总裁Jay Parikh表示:“届时,有关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数据将会大量增加,10倍、20倍甚至50倍,而我们目前拥有的传统型模式及系统无法支撑。这就需要真正的人工智能来协助处理。”

不过,Fergus和其研发团队目前可以自由研发小方面的问题,而不至于立即应对海量的数据处理问题。从法国移民至纽约加入这个人工智能团队的Antoine Bordes正致力于训练计算机识别某些概念,比如根据图像认出“约翰在操场上”、“约翰把球捡起来了”等,其目的是在于让计算机的AI系统能够完成与人的语音交互,回答类似“约翰去哪了”等问题。

“这不是大数据,这是超精细数据。”

LeCun给Facebook的实验室带来一股浓烈的学院风。这里的研发人员无需跟进Facebook的产品线条,他们仍然可以尽情挥洒对学术的热情。“不告诉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他们才能给你带来有趣的东西。”

在这样的研发环境下,LeCun培育的团队已经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比如Facebook Moments,一款能够从合照相片中寻找好友并一键分享给照片主角的app。“虽然学术上,一个研发人员最大的成果是一纸论文,而事实上,AI实验室的大多数研发人员确实会关心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有信心让Oculus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

对于虚拟现实,扎克伯格表现出其巨大的热情,在还没向他提问之前,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

如果说Oculus的诞生只为了游戏体验,那么它明显与Facebook未来的愿景不符。扎克伯格表示,他对VR的兴趣源于早年创业经历过的所有东西,包括手机。当现代型的智能手机诞生之时——2007年的苹果iPhone和2008年谷歌的安卓手机——而这个时候正是Facebook创业如火如荼的时候,然而他们却没有资源来创建自己的移动平台。

到了2013年,Facebook有了更大的影响力,该公司在加州发布了第一款Facebook定制手机。Facebook为Andorid手机提供新的体验是通过Facebook Home程序实现的。该新软件不仅仅是一款Facebook应用,它能够改变Android主屏,好比是覆盖在Android系统上面的一层“皮肤”。Home会替代智能手机的传统覆盖屏幕,推广Facebook内容,如图片、信息和状态更新。Home仍然会提供访问手机其它应用的入口,但其体验是以Facebook为中心的。

不过即便如此,把Facebook基于他家的平台上进行创建更加加强了限制。“我最大的遗憾是,Facebook没有一个自己的移动操作平台来完善应用生态系统。”

Oculus,也许将成为手机的下一个移动设备替代品,像当年手机取代台式计算机一样——但人类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观察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平台的,包括手机和电脑,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有40%的时间用于聊天或多媒体等娱乐消遣。”扎克伯格说,“因此经过长期的发展,当Oculus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平台之后,我有理由相信人们同样会像前者那样花费40%的娱乐时间在体验虚拟现实。”

而关于扎克伯格和Facebook将如何带领Oculus走向光明,我们在文章下节继续探讨。

via:Fast Comany

 

]]>
专访扎克伯格:他眼中的现在与未来 //www.otias-ub.com/archives/218537.html Sat, 03 May 2014 16:31:18 +0000 //www.otias-ub.com/?p=218537 专访扎克伯格:他眼中的现在与未来

从来都没人指责说,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是个喜欢按兵不动的人。
Facebook社交网络的全球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12亿人,而且这家公司已经成功地将其主应用带到了智能手机上。怀疑人士可能想要知道,Facebook是否能留住用户;但在扎克伯格看来,这根本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他所关注的也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将他创建的这个社交网络嵌入其他所有移动应用。他正在预想未来,他的计划是让Facebook朝着计算的新世界过渡,这个新世界是由急速发布的信息、可穿戴计算设备甚至是虚拟现实构成的。
扎克伯格近日接受了《连线》杂志的专访,阐述了他的开发者理念,称其认为所有应用都应该具有社交性。他还说道,希望Facebook能成为知识的领导者,听起来很像是想要从事搜索业务。
 
以下是专访内容摘要:
《连线》:在此前的F8开发者大会上,你们曾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重大产品,但在这一次,你们却把重点放在了开发者工具上,其原因何在?
扎克伯格:这实际上与我们平台的成长有关。大多数拥有大型平台的公司都会召开盛大的社区大会,这种大会与它们推出重大产品时的发布会是分开的。在以前,我们利用F8大会来发布重大的新产品,或是宣布平台本身的重大方向性改变。但在今天,我们想要每年一次把整个社区聚拢在一起,对我们所提供的各种工具进行回顾。我们必须利用这些工具来帮助人们开发和改进应用,并通过这些应用赚钱。而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回顾以前所做的每件事情,并获得来自于开发者的反馈信息。
在未来作出重大变动或发布重大的新产品时,我们会在另外的时间召开发布会,但F8大会将不再与此有关,而是与我们正在成长中的稳定平台有关。
《连线》:过去几年时间里,Facebook开发者的性质已经有所演变,是这样吗?
扎克伯格:随着我们所使用的技术平台的演变,开发者的性质当然也会演变。现在,移动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高,而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大多数开发者都在利用Facebook平台开发应用。在最早的时候,Facebook开发者会编写一个在Facebook网站上运行的应用;但时至今日,我们正在为开发者建设基础设施,使其能够开发跨平台的移动应用。
实际上,只有在最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或者更确切的说,是18个月时间里——我们的大多数平台才与开发Facebook网站内部的应用有关。在那时,我们产品的活跃用户人数大概只有2400万或2500人的样子。如果把当时那么小的一种产品看作是整个网络的身份识别或社交层,又或是想要提供人们愿意使用的所有应用,那无疑是个愚蠢的想法。
因此,我们一开始只是让人们在Facebook网站内部开发应用;但在一两年以后,我们的用户人数达到了1亿人以上,然后我们就迅速改变了方向,尝试着成为一个中间层,能让人们通过我们的平台来登录其他网站或应用,从而使其得以随身“携带”自己的社交关系。
这种策略取得了极大成功,现在100个应用中就有85个在使用Facebook的平台,其中有很多会利用Facebook平台来让人们进行安装。我们正在变成一种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能让人们为各种跨平台服务开发应用,如身份共享、推送通知、应用安装和商业化等。
《连线》:你们已经宣布对Facebook Connect作出改进,允许用户抵制开发者对过多信息的要求。与保护用户免受来自于开发者的风险相比,这对开发者的帮助没那么大。
扎克伯格:我们的理念是,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用户。就登录而言,我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可能会令用户体验多那么一点摩擦,因为我们向用户提供了不必与应用分享某些事情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开发者必须作出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信任登录Facebook网站的蓝色按钮,而这最终也将有利于开发者。
《连线》:看起来此举同时也对一种想法作出了回应,即人们普遍对需在Facebook网站上提供多少信息感到担心,而且需要与开发者共享信息也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扎克伯格:在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时,Facebook登录功能就已被广泛使用,随后其增长速度一直都很快。但是,为了自我提升至更高的水平并变得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人们更信任这种功能。现在我们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人们会有更多的问题要问。我们需要向人们提供更大的信息控制权,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对使用这些产品感到安心。
《连线》:你们现在还允许用户匿名使用Facebook Connect?
扎克伯格:没错。但我不认为这会让Facebook变得匿名化。我们是允许用户在登录时无需披露自己的身份,但在用户匿名登录以后,如果想要透露自己的信息,那么也能很轻松地做到。用户可以保持一种无缝的体验,而不需要在应用内容建立新的身份,因为这一切都是连续性的。
《连线》:你们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应用家族,对此我们应该作何观感呢?这些应用将成为Facebook家族的一部分,抑或仅仅只是恰好被Facebook拥有了而已?你们会从同一个“大后方”来运营所有这些应用吗?就像一间厨房为多家餐厅提供服务那样,只是对用餐者而言看上去有所不同?
扎克伯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合;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更关注的问题是让每个应用都成为自身领域中的佼佼者,这与我们的整体平台战略是相契合的。我们一直都认为,内容共享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并认为我们永远都无法单靠自身力量来建立起所有方式,而是正在尝试建立起最重要的方式。但在此基础之上,你们将会看到其他数十个应用,这些应用都是开发商利用Facebook平台开发的,并通过Facebook平台进行共享,比如说移动“点赞”按钮、来自于Parse的推送通知、通过Facebook平台进行的应用安装、以及Facebook商业化工具等,目的是将他们的应用变成实实在在的业务。这将成为一个伟大的社区,让人们能够与任何人共享任何内容。
《连线》:你认为,所有应用都应该变成Facebook应用?
扎克伯格:我不知道,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个平衡。有人曾在最近问我,我对不使用实名登录有何看法。当Facebook刚刚上线时,没人会使用实名,一切都是匿名的或是假名。我原来觉得,实名应该比以前占据更高的地位,但我不认为有一天会达到一切都使用实名的地步,因为总是会有那么一个地方,能让各种不同的服务使用各种不同的社交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我们也会做更多类似的事情。
即便今天你们认为Facebook是实名的,但未来你们将会看到,我们也会做些不同的事情。Instagram和WhatsApp就都不是实名服务,而是以匿名的标识符为基础。因此,当你询问是否所有应用都应变成Facebook应用时,我认为实际上整个问题应该改成:“是否所有应用都应拥有社交成分?”对于这样的问题,答案则很可能是肯定的。
《连线》:既然Facebook几乎已经跟“社交应用”同义,我会把这个答案视为我所提出的问题也会得到肯定的答案。
扎克伯格: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F8大会的最大主题之一是开发跨平台应用。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存在多个移动应用平台——iOS、Android和Windows等。但当人们购买手机时,他们不会想要受限于这部手机上的应用和用户体验。同时,开发者也不希望陷入任何特定的平台而无法自拔。
因此,如果你要问是否所有应用都应具有社交性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含义在于,是否每个应用都应拥有跨平台的成分,比如说身份识别、共享、推送通知或应用安装等,这些都是人们想要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开发者想要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我要说,是的,每个应用都应该具有社交性,都应该拥有可以跨平台的工具。现在没人在做这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将重点致力于此的原因所在。
《连线》:你最近将Facebook的使命划分为三个部分:把所有人都联系在一起、了解整个世界和建设知识经济。第二部分令我感到好奇:让Facebook去了解整个世界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
扎克伯格: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应用,以及帮助人们共享和沟通的体验。但在未来五年时间里,人们将开始不仅把社交网络视为通信工具,而且还当成知识工具。人们会共享各种知识,无论是以私信的方式,还是以Facebook帖子或通过Open Graph发布的结构化数据的方式。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从搜索角度还是从发现角度来说,我们都还没能为用户提供这种体验。在公司内部,我们正努力致力于尝试帮助人们获得任何有用的知识。
在Facebook网站上发布的帖子中,有5%到10%是人们向其好友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如“这段旅程中下一步我该去哪儿”或者“谁该做我乐队的鼓手”,诸如此类。而在传统的搜索引擎中,你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的,但存在于我们的体系中的知识很可能将给你带来指路明灯。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能改变人们对社交网络的看法,也就是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与通信有关而已,还能带来知识和解答问题。
为此我们正在做一段事情,比如说Graph Search、Open Graph、各种发现工具以及我们刚刚推出的Nearby Friends功能等。应用平台也在做这件事情,因为应用平台可以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很多知识和内容,而这些知识和内容是单靠我们自己所无法获取的。
《连线》:你们在一年前推出了Graph Search,但反响不是很好。
扎克伯格:Graph Search还处在初期阶段,甚至都还没推出移动版,而大多数用户都会通过移动端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不会说这种服务还在测试,因为似乎我们不会说任何东西正处在测试阶段;但事实是,这项服务是一项正在进展中的工作。还有很多内容是我们仍旧未能结构化的,因此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做好所有事情。
当然,这是一种巨大的努力,我们正在为庞大的信息建立索引,其规模比你能找到的任何网络搜索引擎都要大。我们只是必须按部就班的来进行而已。我们正在尝试让这项服务变得有用,但这需要花费几年时间。
《连线》: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关收购Oculus交易的。你说过,之所以收购这家公司,是因为你认为几年以后虚拟现实可能会变成占据主导地位的计算平台。是什么触发了你的这种想法的呢?
扎克伯格:我认为,最大的触动来自于我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
《连线》:你在几年前说过,Facebook应该以“移动为先”,那么是什么让你觉得,到最后Facebook应该变成以“虚拟现实为先”呢?
扎克伯格:当你戴上虚拟现实头盔试用时,短短几秒钟就会让你有这种感觉。然后你会意识到,提供这种体验的系统正在使用跟手机显示屏一样的商品硬件,而且其制造成本只有区区的几百美元,因此可以普及到很多人的手中。很久以前就有人讨论过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事情,但我认为从经济性和性能表现方面来说,现在终于到了行得通的时候。
当你考虑需要什么东西才能建设起一个主流的计算平台时,通信很可能会是最重要的使用案例,而我们已经在这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用户体验。在最初的时候,游戏将是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腾飞的领域,而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中做了很多事情,而且Oculus的团队也极其强大。我觉得,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因素都组合起来,那么就能做出某种真正特别的东西来。
]]>
《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 科技业排名最高Bill Gates //www.otias-ub.com/archives/83999.html Thu, 06 Dec 2012 16:34:07 +0000 //www.otias-ub.com/?p=83999 《福布斯》今天公布了201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全球有近71亿人口,《福布斯》列出了71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其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居榜首,德国总理默克尔排第二。科技行业排名最高的是微软创始人盖茨(Bill Gates),他现年57岁,排在第四位。Facebook CEO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排在第25位,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只有29岁。

去年,扎克伯格进入前10位,但由于IPO失利,他的排名今年下降。

苹果CEO库克排在第35位,大有提升。在苹果创始人、前CEO乔布斯去世之后,库克成为苹果CEO,他已经上任一年多,苹果现在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9月,苹果股价曾创历史新高,达700美元以上。

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成为新晋者,排在71位。PayPal和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幕后支持者艾龙·马斯科(Elon Musk)排在66位。马斯科创办的SpaceX公司是私人太空产业的领导者。

另外,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该榜中排名第64位。Google两位联合创始人排在第20位。亚马逊CEO贝佐斯(Jeff Bezos)排在27位。李嘉诚排在第31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排在第46位。软银CEO孙正义排在55位。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排在55位。

以下为这份名单上和科技相关的人物排名:

4、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57岁

11、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及其家族(Carlos Slim Helu & family) 72岁

15、股神沃伦·巴菲特 82岁

20、谷歌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 39岁

25、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28岁

26、新闻集团主席兼CEO鲁伯特·默多克 81岁

27、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48岁

31、香港李嘉诚 84岁

34、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 56岁

35、苹果CEO蒂姆·库克 52岁

46、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56岁

53、软银孙正义 55岁

55、鸿海CEO 郭台铭 62岁

64、百度创始人兼CEO 李彦宏 44岁

71、LinkedIn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 (Jeff Weiner) 45岁

]]>
胡润研究院:201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单 扎克伯格成最年轻富豪 //www.otias-ub.com/archives/26123.html Tue, 06 Mar 2012 17:30:16 +0000 //www.otias-ub.com/?p=26123 2012年3月6日胡润研究院6日发布了201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单,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以550亿美元财富成为2012年胡润全球首富。五位登榜的中国富豪中,大陆企业家宗庆后位列第78位。

据介绍,这也是胡润首次发布“全球富豪榜”,上榜门槛为100亿美元。上榜富豪上市公司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24日,共有83位全球百亿美金富豪上榜。比尔·盖茨以财富500亿美元位列第二,沃伦·巴菲特则以财富480亿美元位列第三。据介绍,在这83位成员中,共有56位是白手起家的,占了三分之二。

该榜单中,28岁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260亿美元位列第八,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富豪。39岁来自谷歌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吉,各自以175亿美元的财富并列排名第35位。

该榜单显示,中国共有5位富豪上榜,其中4位来自香港。84岁的李嘉诚以240亿美元成为2012年中国首富。67岁的宗庆后以105亿美元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

上榜富豪来自金融与投资行业的最多,占18%;其次是IT行业,占13%;零售和自然能源行业排名第三,分别占12%。

胡润研究院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中国企业家已经开始竞争全球市场,进入全球“财富奥运会”,他们将在世界平台上通过创造和经验来获得财富。

自1999年创立并连续发布对中国富豪排名的“胡润百富榜”,英国人胡润在14年间走访调研了数千位企业家。“胡润百富榜”以及相继发布的“胡润慈善榜”、“胡润艺术榜”以及“胡润财富报告”等,都成为见证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快照”。

]]>
BusinessInsider:美国富豪排行榜Top10:盖茨第一扎克伯格第六 //www.otias-ub.com/archives/23647.html Wed, 08 Feb 2012 01:08:43 +0000 //www.otias-ub.com/?p=23647 在年龄普遍超过60岁的顶级富豪圈里,扎克伯格无疑是青春偶像派

在年龄普遍超过60岁的顶级富豪圈里,扎克伯格无疑是青春偶像派

  2012年2月7日在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推出的美国十大富豪榜中,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247亿美元的身价高居第六。

Facebook招股书显示,扎克伯格持有28.4%的股权。市场对Facebook的估值一般在75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假设Facebook的市值为目前估值的平均数,也就是875亿美元。换算一下,扎克伯格的身价将是247亿美元,这将使他轻松跻身全美十大富人之列。

具体榜单如下:

1、比尔•盖茨(Bill Gates),微软创始人,56岁,身价590亿美元。

2、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著名投资人,81岁,身价390亿美元。

3、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甲骨文CEO,67岁,身价330亿美元。

4、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科氏工业集团董事长,76岁,身价250亿美元。

5、大卫•科赫(David Koch),科氏工业集团执行副总裁,71岁,身价250亿美元。

6、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27岁,身价247亿美元。

7、克里斯蒂•沃顿(Christy Walton),沃尔玛继承人约翰•沃尔顿(John Walton)的遗孀,56岁,身价245亿美元。

8、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投资人,81岁,身价220亿美元。

9、谢尔登•阿德尔森(Sheldon Adelson),赌博业大亨,78岁,身价215亿美元。

10、吉姆•沃顿(Jim Walton),阿维斯特银行董事长,63岁,身价211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