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数据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28 Apr 2019 05:45:3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电信:2018-2019年全网通手机大数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68360.html Sun, 28 Apr 2019 05:45:35 +0000 //www.otias-ub.com/?p=868360

]]>
手机上的大数据:手机大数据的挑战 //www.otias-ub.com/archives/76012.html Wed, 31 Oct 2012 17:05:15 +0000 //www.otias-ub.com/?p=76012 本文由百分点信息无线业务部高级总监李晓东、Talking Data COO徐懿以及成都电子科大的龚亮联合撰写。

通过手机阅读、手机音乐上的用户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大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上的威力,但同时,手机上的大数据也不是万能的,它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的稀疏性

智能手机端的App应用数以十万计,但是每个应用中两个用户之间选择的重叠非常少,如果用用户和商品之间已有的选择关系占所有可能存在的选择关系的比例来衡量系统的稀疏性,在我们研究的几个App数据中,稀疏度均不超过4%,其实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密的数据。想想一个具有千万级用户,百万级歌手的App,平均而言一个用户能听100首歌吗,估计不能,所以稀疏度应该在万分之一或以下的量级。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无法完全克服的,但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比如扩散方法、随机缺省值方法、随机选择等

冷启动问题

在我们前面讨论的音乐APP中,我们发现歌曲的覆盖只有2%左右,这个是由于大量歌曲出于冷启动状态造成的。这是因为新商品由于被选择次数很少或没有,难以找到合适的办法推荐给用户结论。

最近一个有趣的研究显示,新用户更容易选择特别流行的商品—这无论如何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使用热歌榜也能获得不错的结果。

大数据处理与增量计算问题

尽管数据很稀疏,大部分数据都包含百千万计的用户,与此同时新用户不停进入系统。数据量不仅大,而且数据本身还时时动态变化,如何快速高效处理这些数据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个大前提下,算法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尤其是前者,获得了空前重视。一般而言,一个高效的算法,要么自身复杂性很低,要么能够很好并行化,要么两者兼具。

随着加入的信息量的增多,最终每过一段时间还是需要利用全局数据重新进行计算。更先进但也更苦难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算法,能够保证其误差不会累积,也就是说其结果与利用全部数据重新计算的结果之间的差异不会单调上升。

用户行为模式的挖掘和利用

深入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能更准确的抓住用户喜好,从而有希望做出更好的用户体验。譬如说在音乐APP中,新用户和老用户具有很不一样的选择模式:一般而言,新用户倾向于选择热门的歌曲,而老用户对歌曲的多样性关注更多。

用户行为的时空统计特性也可以用于提高者设计针对特定场景的应用。举个例子,在进行手机个性化阅读推荐的时候,如果曾经的数据显示某个用户只在7点到8点之间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手机阅读行为(可能是上班时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那么9点钟发送一个电子书阅读的短信广告就是很不明智的选择。从含时数据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用户选择的长期和短期的兴趣,通过将这两种效应分离出来,可以明显提高推荐的精确度。

多维数据的交叉利用

目前手机端的APP还出于孤立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的完成数据打通及数据共享的地步。想象如果能够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特别是知道每个节点身份的对应关系(不需要知道你真实身份,只需要知道不同APP中存在的若干节点是同一个人),可以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举个例子,你可能已经在新浪微博上关注了很多数据挖掘达人的微博,并且分享了很多算法学习的心得和问题,当你第一次上当当网购书的时候,如果主页向你推荐数据挖掘的最新专著并附有折扣,你会心动吗?所以多维数据挖掘是真正有望解决系统内部冷启动问题的法宝——只要用户在系统外部的其他系统有过活动。

目前有很多技术方法可以实现这种多维数据挖掘,比如统计物理学的物质扩散、热传导方法,机器学习的迁移学习方法都有望解决这种多维数据挖掘。

结论与展望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让互联网大数据变得更为多样、丰富。它不但可以作为互联网大数据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且还可以作为移动互联网新业务本身的行动指导。

在市场营销领域,数据可以用来洞察客户,例如衡量他们的生命周期价值或者预测可能的购买行为。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对于进行正确的决策并最终取得更好的业绩是至关重要的。

真正实现“精准营销”需要底层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做支撑,网络营销追求的都不应是曝光率,而是用户转化率。而对用户转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可实现效果的优化。效果可从三个层面分解:目标是否清晰、向过程要效果,最终目标达成率就是效果。利用数据工具控制和优化营销过程,可不断提升ROI效率。

这需要具体了解客户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推广需求,可以考虑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作有关于网络营销策略的效果评估。以制定出或调整有关于网络营销策略。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营销平台会有不同的广告形式投放,从而产生的效果也多种多样,各家说各家的好。网络营销中,品牌认知、提升偏好、主动寻找、购买转化、分享/再购各阶段,分别对应广告管理、口碑、网站、电商、客户管理的营销策略。以“大数据”贯穿网络营销全过程,就可将有价值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数据,让广告从效果监测变为效果预测、让传播更有效率、用户体验更佳,用户转化更清晰、可控。

让我们一起随着手机上的大数据一起“爆发”吧。

via:雷锋网

]]>
Talkdata:手机上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www.otias-ub.com/archives/7471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74717.html#comments Wed, 24 Oct 2012 14:19:13 +0000 //www.otias-ub.com/?p=747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的发展,一些在传统互联网上已经被解析无数次的“观念”也在移动互联网上出现。例如,互联网的入口,在目前,移动互联网并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似乎也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那么,是否大家都有机会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

近来,一部业内热炒的书—《爆发》,就在人们对大数据的热度将要冷却的时候,就在人们对大数据走向茫然彷徨的时候,再次点燃了公众对大数据的热情。《爆发》的作者巴拉巴西教授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从未见有过的窗户,让人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和谐、有序、美丽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之前从未想过,也从不敢想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掩藏在表象之下,被数据所揭示的世界!

手机大数据市场—加速

在苹果亚洲大会上,令人印象最深的主题就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虽然发展较晚,但其速度要远比互联网当年的发展要快很多。

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

年初的各种报告就显示,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 而北美用户的互联网访问时间已经跟移动互联网访问时间接近持平;在印度,互联网的流量已经跟移动互联网持平!

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达到整体互联网流量的10%

印度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流量变化

Facebook,Twitters等主要应用相继证明了这点。Facebook还因此导致广告收入的下滑,因为他们没有准备好在移动互联网上如何承载品牌广告。

手机大数据的产生—移动互联网入口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可以产生手机大数据的却不只是移动互联网入口,比如社会化媒体,但显然它不适合做入口)。那么什么才能算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呢?

借用DCCI的定义,所谓“移动互联网入口”就是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一站,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第一接触点。

在传统的商业领域,只要控制了渠道,也就离成功不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入口者得天下的观点也同样适用。

这也是众多互联网巨头斥巨资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根源。他们希望保持自己在互联网搜索、浏览器等方向上取得的入口优势,延续自身的垄断。

一般而言,目前大家一般公认的可能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有:搜索、移动浏览器、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广告等。(有的还包括操作系统,但个人认为这种方法不合理,操作系统距离应用太远,无法通过其影响到具体应用或者跟应用发生关联。)

移动互联网入口

搜索

作为互联网中很主要的一个入口,搜索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用户还没有形成搜索的习惯。

形成这种局面的问题主要有几个:

1、 市场不成熟,用户还没养成在移动互联网做很多事情的习惯;

2、 应用的碎片化,用户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有专用的APP,只需点击,无需搜索;

3、 输入困难,使用的场景、时间、网速慢以及手机键盘本身的局限,导致了在手机上人们不愿意或者尽可能地少输入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个人倒是更看好“基于位置LBS搜索”的未来。手机之于PC,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GPS,或者说是位置信息。当搜索又增加一个条件时,使用者得到的便利将会非线性地增加。

例如:“我的车没油了,搜索加油站,可能有很多对我毫无意义的信息;而如果搜索离我最近的加油站,那就非常有用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于位置的搜索,也是一种个性化的推荐。”

基于位置的搜索

对于普通搜索市场,并不是没有价值和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普及,深入,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应用的多样化,势必会造成信息的过载,也就有了搜索的客观需求。

DCCI调研发现,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移动搜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而且,移动搜索是在拥有移动互联网WAP流量大占比的情况下仍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随着WAP的逐渐淡出,手机WEB、APP的进一步成熟,这一市场将会进入加速期。

另外,移动电商的崛起,为搜索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商品信息的移动搜索,线上比价搭配线下购物都将促进商品信息移动搜索的发展。

手机浏览器

由于移动应用的“碎片化”表征,导致了手机浏览器并不像互联网浏览器那样风光。每个应用都在做自己独立的APP,而无需像互联网那样通过浏览器才能访问网站。

即便如此,手机浏览器随着市场的成熟,智能机的普及,移动网民的增加,还是在逐渐增多。根据91助手提供的数据显示,手机浏览器的周下载量很长一段时间在下降,直到今年3月才出现明显回升,并超过去年10月初的水平,周下载量接近100万,颓势逆转。随着HTML5技术的引入,手机浏览器的用户体验将有很大的提升。

移动手机浏览器下载量

自带浏览器方面,与WebKit的逐步扩张相反,MTK自带浏览器和诺基亚自带浏览器都呈下滑趋势,MTK自带浏览器从上季度的12.5%下降至8.9%,诺基亚自带浏览器从上季度的5.7%下降至5.2%。第三方浏览器方面,UC浏览器仍以30.3%的市场份额雄踞首位。QQ浏览器增幅明显,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7%。

2012Q2百度移动互联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UC浏览器继续以30.3%的市场份额领跑众手机浏览器,其次WebKit自带浏览器、QQ浏览器旗鼓相当,市场份额分别为19.7%、19%。其它浏览器份额分布如下图所示:

2012年Q2手机浏览器市场占比

手机浏览器占比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

  1. 手机浏览器市场又恢复了上升势头
  2. 手机浏览器市场TOP3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虽然,手机浏览器的未来还是不错的,但短期内显然也无法充当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角色;而且即便将来市场发展,手机浏览器的占比增大,但由于前面提到的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特点,还是难以达到其在互联网PC市场中的高度。

应用商店

人们最初认为,应用商店是最可能演变成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节点。因为所有的APP应用都需要通过应用商店的发布才能送达最终用户的手机上。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准入的门槛低,鱼龙混杂。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应用商店市场要有成百上千家。现在还处于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比较有规模的如:91助手,机锋,安致开发市场等。

但即便是这几家有些规模的应用商店市场,由于早期缺乏广告主,而应用商店市场又呈“碎片化”,让本来就僧多粥少的应用商店市场无法靠外来的广告去维持运营,只能靠帮助店内的APP做一些推广来维持运营。

让我想起葛爷的一部电影《气喘吁吁》,折腾了半天,原来是两个穷人在算计对方,都指着挣对方的钱,而无法帮对方赚钱。

开发者不得不自谋出路,自己去寻找外部无线广告投放者,从而也造就了另一个层级的机会—无线广告平台。

无线广告平台

既然地主家没有余粮,那就只能自力更生。开发者有需求,就会有“好事者”来满足需求,无线广告平台就这样诞生了。

架势、哇棒、百分通联、有米、多盟、力美,一个个前仆后继。如果说对无线广告市场贡献最大的是谁?那一定是投资方。因为对于这样一个早期市场,用户的成熟行为习惯还没有转移到手机上来,市场需要培育,需要等待。

现在的无线广告市场,表面上看是品牌广告上迟迟不进入,或者干脆不认可手机承载品牌广告的价值;但实质上,个人认为是整个市场的不成熟,网民们并没有将“变现”的行为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尽管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在日益下降,他们的受众人群在老龄化,广告主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但这一市场的成长还有待时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上去承载品牌广告,还需要时间和机遇。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现在无线广告平台的经营策略,那么我想是“活着”。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催熟,但也仅是某种程度。放下身段,面对现实,真正深入到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去,去寻找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必然和现今的变现方式,开源节流,等待曙光的到来,是这个细分市场中每一个玩家比较现实的做法。

对于现在的无线广告市场,各家都有自己的广告主资源,但这显然会造成本就不多的资源分散的问题,狼多肉少。开发者跟无线广告平台的合作是松散的,没有忠诚度可言,来这里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最终造就了另一个层级的产生—无线广告聚合平台。

无线广告聚合平台

对于纯朴的开发者们而言,赚钱才是硬道理。集成一个广告平台一天赚100块钱,集成多个广告平台一天赚150,那他一定选择后者。这就是赚钱效应。

而这个集成多个广告平台的角色,就是无线广告聚合平台。它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把移动互联网早期本就微薄的资源聚敛起来,形成一定得规模再重新分配。

赚钱效应,也直接导致了流量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一个实际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已经悄然形成。不能说它一定是未来成熟之后的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唯一“入口”,但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的角色,甚至可以与互联网中谷歌、百度的地位相媲美。

想想,无论任何一个领域,有那家公司可以做到日PV过亿?每天仅文本格式保存的数据就超过几百个G?这是否算大数据呢?

从数据的种类上,它囊括了几乎早期至现在几乎所有类型应用,游戏、阅读、有声读物、音乐、SNS、工具等等;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依稀看到了掩藏在如“杂草堆”一般海量移动大数据下的真实的早期移动互联网世界。在那里,很多移动互联网市场上早期的人的行为,他们的真实想法等等。

移动广告产业链示意图

via:雷锋网

]]>
//www.otias-ub.com/archives/74717.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