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网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11 Dec 2016 15:35:1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GWI:60%的印度尼西亚年轻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545225.html Sun, 11 Dec 2016 16:01:26 +0000 //www.otias-ub.com/?p=545225 199IT原创编译

全球有15%的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更普遍。从整体来看,国家互联网普及率越低,年轻网民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越高。

在印度尼西亚,互联网普及率不到25%,6/10的年轻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16到24岁)。相反,在一些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和日本,只使用手机上网的年轻人比例也是最低的。

mobileonly

199IT.com原创编译自:GWI 非授权请勿转载

]]>
GWI:全球15%的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543607.html Wed, 07 Dec 2016 16:23:33 +0000 //www.otias-ub.com/?p=543607 199IT原创编译

GWI调查了全球40个国家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包括手机、PC、手提电脑和平板。

调查发现,大部分成年网民是多设备用户。这一趋势在成熟市场更普遍,例如,在英国多设备用户占92%;西班牙、美国、德国和瑞典多设备用户比例也非常高。在这些发达国家,PC和手提电脑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这也是多设备用户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从全球来看,15%的成年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这些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更可能来自快速发展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手机在这些国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那些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

img

199IT.com原创编译自:GWI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美国手机用户常用手机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152833.html Thu, 19 Sep 2013 15:29:57 +0000 //www.otias-ub.com/?p=152833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63%)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经常用手机上网。

据称,和2009年相比,手机用户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翻了一番。许多用户用手机浏览网页、查询电子邮件、登录社交网络。

皮尤:三分之二美国手机用户常用手机上网

调查还显示,21%的成年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电脑上网时间。

皮尤指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拥有智能手机,移动设备在普通美国人获取信息和在线服务上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

皮尤估计,目前91%的美国人拥有手机。而在去年,手机用户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55%,而在2009年仅为31%。

调查显示,喜欢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口包括年轻人(18岁到29岁,比例为85%),非洲裔美国人(74%),大学学历者(74%),富有阶层(79%)和市区居民(66%)。

另外老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较低,但是现在也开始出现增长。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用智能手机上网比例大幅上升 //www.otias-ub.com/archives/99570.html Wed, 13 Mar 2013 14:54:51 +0000 //www.otias-ub.com/?p=99570 美国青少年用智能手机上网比例大幅上升

2013年3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三公布的皮尤(Pew)2012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仅1年时间美国青少年(12-17岁)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例就大幅增长至37%左右。

这份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项目》的调查显示,23%的青少年主要通过手机上网而不是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而成年人的比例为15%。78%的青少年有手机,其中47%的人有智能手机,37%的青少年有智能手机,而2011年的比例还只有23%。

皮尤的研究人员玛丽-麦登(Mary Madden)表示,如同在社交媒体和短信领域一样,由于青少年通常代表着互联网使用的趋势,这些智能手机的数字非常重要。她对路透社称:“我们认为这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指示剂。”智能手机有内置的应用程序和互联网连接。

麦登称,在14-17岁的青少年中,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上升到44%,与成年人45%的比例相当。约3/4的青少年或74%的人表示,他们在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上访问互联网。调查显示,93%的青少年有电脑或家里有电脑。

低收入家庭和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比例更低,无论是无线还是有线。但年收入在3万美元以下家庭里的青少年,30%主要使用手机上网。这个比例超过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家庭的青少年。

皮尤是在2012年7月26日至9月30日调查了802对父母和他们的802个子女。调查的误差率在4.5%。

]]>
BuzzCity:85%受访者更喜欢使用手机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69563.html Tue, 18 Sep 2012 17:31:00 +0000 //www.otias-ub.com/?p=69563 移动广告网站BuzzCity最近季度报告指出,85%受访者更喜欢使用手机上网,有11%受访者在家使用手机而非PC上网。更喜欢使用PC或笔记本上网的这一比例为20%,使用平板电脑的比例为5%(注:BuzzCity调查样本为71个国家/地区的1.08万用户)。

有27%用户打算在未来12个月中购买一台PC,有11%受访者打算购买平板电脑。

BuzzCity首席执行官Dr KF Lai指出,手机成为人们上网的常用设备,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人们随身携带并且可以随时连网的设备,它与PC和平板电脑设备形成互补。

]]>
O2:英国智能手机用户时间分布,上网高于通话 //www.otias-ub.com/archives/56035.html Wed, 11 Jul 2012 01:00:56 +0000 //www.otias-ub.com/?p=56035 一份来自英国电信运营商O2的研究显示英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设备上网的时间远远多于用来打电话。
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平均花费24.8分钟的时间用来浏览网页,17.5分钟用来使用社交网络APP,14.4分钟用来玩游戏,相比之下,人们每天花在电话上的时间只有12.1分钟

不同功能的使用率

]]>
Pew Internet:17%的美国手机用户主要用手机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53961.html Thu, 28 Jun 2012 01:41:26 +0000 //www.otias-ub.com/?p=53961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手机是用户上网的便捷工具,但仅有17%美国成人手机用户(包括功能性手机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频率高于用台式电脑、笔记本或平板电脑。

cell_phone_internet_access(from pew research)

cell_phone_internet_access(from pew research)

而在那些已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55%)中,有31%受访者表示自己多数时候是用手机上网;18-29岁群体的这一表现尤其明显,有45%受访者多数时候使用移动设备浏览网页。非洲籍和拉美籍美国人也属于这种典型,这两者更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分别为55%和52%,而白人美国人的这一比例仅为24%。从学历和家庭收入来看,家庭收入低于5万美元以及未获得大学文凭的群体,更经常使用手机上网。

cell_phone_internet_access(from pew research)

cell_phone_internet_access(from pew research)

64%用户表示用手机上网更方便,有18%称这种上网方式更符合自己的习惯,有7%表示手机已经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网络活动需求,还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更简单的上网方式。

但也有10%用户称自己除了手机没有其他上网途径,其中有6%称自己没有电脑,有4%称移动网络就是自己唯一的上网渠道。

]]>
OnDevice:2011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约38%的中国网民只用手机上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28046.html Fri, 16 Mar 2012 01:00:31 +0000 //www.otias-ub.com/?p=28046 移动调查研究网OnDevice的调查显示,2011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约38%的中国网民只用手机上网;而平均每年增长的8%手机上网用户来自中国农村。由于在农村电脑远不如城市普及,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住在农村的人更倾向于用手机上网。

该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村手机上网比例约占45%,同比之下,城市手机上网比例只有大概23%。

作为随身必带的物品,手机自然是外出时最佳的上网工具,而手机上网也比网吧等其他固定的上网途径更加快捷便利。

以下为该调查数据表:

调查还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网民平均每天要花一个多小时用手机上网;这就意味着25%的网民(包括在约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机用户内)已经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但该调查没有显示具体是哪种应用程序或者网上服务,这也许预示着中国的网上银行服务巨大的发展潜力。

暂且抛开苹果不提,在以功能手机为主导的中国市场,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拥有智能手机。但由于中国手机市场已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被引进,使得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人数开始不断增长。

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的手机上网率在全球排中间位置,像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较落后国家手机上网率较高,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更低。

这些调查结果都非常耐人寻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的选择程度适中;在超过1000名的受访者中,OnDevice采用了较有代表性的网民的回复并得出以上各结论,这也增加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从调查中也不难看出,在亚洲地区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使用智能手机,比如Android系统的应用率在2011年翻了三番。百度近期一个调查报告也指出,中国iPhone用户数量是其他手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iPhone,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将为用户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手机上网体验,这也会刺激中国手机市场的再度发展。

来源:雷锋网

]]>
Nielsen:2011年Q3全球移动互联网媒体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039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0397.html#comments Sat, 17 Dec 2011 02:00:32 +0000 //www.otias-ub.com/?p=20397 Nielsen:2011年q3全球移动互联网媒体报告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日前发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传媒现状:移动传媒报告》。报告显示,目前44%的美国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而且自2010年以来,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增长了45%。

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移动用户总是保持上网,并且更多地通过手机上网。根据尼尔森每月对2.5万名移动用户(相当于每年30万)进行的调查显示,44%的美国手机用户拥有智能手机,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8%,而且这些先进的设备正在改变他们与手机的互动方式。
*自2010年以来,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增长了45%。
*今年第三季度,2630万手机用户浏览了移动视频。
*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62%)通过手机下载过应用程序,其中游戏是过去30天里使用最多的应用类别。
*目前,87%的应用下载者使用过团购服务,包括Groupon和Living Social,另外54%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购物时频繁使用智能手机。
尼尔森的这份《传媒现状:移动传媒报告》介绍了当前移动传媒领域和美国传媒受众的情况,着重指出了移动商务在不久的将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发现:
*在25到34岁人群,以及18到24岁人群当中,大多数人拥有智能手机(比例分别为64%和53%),自2009年以来,这些群体在智能手机普及率方面一直领先于年龄更大的人群。
*苹果是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占据28.6%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而Android则是最受手机厂商欢迎的操作系统,其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最高,达到了44%。
*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下载者当中,有83%使用Android或苹果iOS智能手机,他们主要通过在主要应用商店进行搜索和接受推荐来选择应用下载。
*在Android平台,年龄不同,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年龄稍大的群体喜欢《愤怒的小鸟》等游戏类应用,并通过手机进行办公活动(例如使用谷歌的服务);而年轻的群体则更多地使用具备社交功能的手机娱乐应用,例如Pandora、Youtube和Words with Friends。
*年轻人群发送的短信数量最多,不过年龄稍大的群体则孕育着最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第三季度,13到17岁人群发送和接收的短信数量最多(平均每月3417条),不过55岁以上人群发送的短信数量比2009年增长了一倍多。
*商家可以直接深入消费者:49%的移动用户表示在购物时频繁使用智能手机。
*社交网络在移动设备领域越来越受欢迎:Android智能手机和iPhone用户在Facebook应用程序上所花的时间超过了其它任何一款移动应用。

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两年间翻倍

两年前,只有18%的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用户主要是男性。

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手机用户当中82%为功能手机,仅18%为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用户当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当时最受欢迎的手机是摩托罗拉Razr V3。

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当中,13到17岁占16%,18到24岁占23%,25到34岁占28%,35到54岁占19%,55岁以上占10%。25到34岁的人群总是智能手机的领跑者。

现在,美国将近一半手机用户拥有智能手机,其中51%为女性。

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手机用户当中56%为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占据44%的比例,在智能手机用户当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最受欢迎的手机是苹果iPhone 4。

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当中,13到17岁占40%,18到24岁占53%,25到34岁占64%,35到54岁占47%,55岁以上占25%。

智能手机使用户参与了丰富多样的媒体活动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还带来了移动视频的迅速发展。2010年,用手机观看移动视频的用户数量为2300万,如果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3100万,增长了35%。

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移动视频浏览用户为2300万,其中智能手机用户1600万,功能手机用户700万,移动视频用户在手机用户中所占的比例为10%;到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移动视频浏览用户达到3100万,其中智能手机用户2600万,功能手机用户500万,移动视频用户在手机用户中所占的比例为14%。

参与丰富媒体活动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也有大幅增长。83%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下载功能,比去年增长了83%;95%的智能手机用户玩游戏,比去年增长了95%。流媒体音乐和广播服务是智能手机用户当中增长第三快速的活动。

2010年第三季度,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为3900万,到今年第三季度增长到5700万,同比增长45%;去年使用应用下载的用户为3200万,今年增长到4900万,同比增长53%;去年游戏下载用户数量为1900万,今年增长到3500万,同比增长83%;去年使用流媒体音乐和广播服务的用户为1800万,今年增长到2900万,同比增长66%;去年使用音乐下载服务的用户为1100万,今年增长到了1800万,同比增长65%;去年玩在线游戏的用户约为800万,今年增长到1600万,同比增长95%。

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争夺深入到移动生态系统

2009年,RIM黑莓智能手机是最受欢迎的移动设备。今天,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争夺在Android和苹果iOS之间展开。Android系统受到多家手机生产商的青睐,它也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领先者(份额为44.2%)。

苹果则是唯一一家使用i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但显然也是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市场份额为28.6%。

其它主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包括宏达电。宏达电Android手机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的15.8%,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7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4.2%。摩托罗拉Android手机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的10.7%。

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情况为:Android占据44.2%,其中宏达电占15.8%,三星占10.4%,摩托罗拉占10.7%,其它厂商占7.3%;苹果iOS占据28.6%;黑莓占据17.0%;Windows Mobile占5.3%;塞班占1.6%;Palm/惠普Web OS占2.0%;Windows Phone 7占1.3%。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智能手机平台选择不同

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在各个年龄段都非常受欢迎。Android和iOS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在18到24岁和25到34岁的年龄段受欢迎程度略高,不过在各个年龄段当中,Android都是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

2011年第三季度,在18到24岁和25到34岁的年龄段,Android渗透率均为47%,其余年龄段Android渗透率也在40%左右;在18到24岁、25到34岁和35到44岁的年龄段,iOS渗透率均为29%,65岁以上人群iOS渗透率达32%;黑莓在45到54岁年龄段的渗透率为24%,Windows Mobile在65岁以上人群的渗透率为7%。

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是Android和iPhone智能手机用户钟爱的网站

在Android和iPhone领域,谷歌和Facebook同为移动使用方面的领先者。为了对最活跃的移动网站进行排名,也就是根据Android或iOS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30天内使用最多的移动网站来排名,尼尔森在获取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分析了智能手机用户的大量数据。

苹果iOS用户登录最多的十大网站:谷歌、Facebook、Twitter、雅虎、亚马逊、维基百科、AOL、YouTube、MSN、PayPal。Android用户登录最多的十大网站:谷歌、Facebook、雅虎、维基百科、YouTube、亚马逊、Sprint、ESPN、MSN、eBay。

智能手机应用下载主要由Android和iOS智能手机主导

智能手机应用下载报告显示,平均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手机上有33款应用,比2010年增长了22%。苹果iPhone应用下载者平均下载44款应用,Android用户平均下载32款应用。

71%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Android或iPhone手机,因为它们在应用程序和媒体方面更加友好;在下载应用的智能手机用户当中,83%的用户使用的是Android或iPhone手机;有孩子并且下载应用的受访者表示,27%的应用是由孩子下载的,13%是由配偶下载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开始通过手机下载应用的平均年龄为10.1岁。

2009年,下载应用的Android手机用户比例为4%,2011年增长到49%;下载应用的iOS用户比例从37%下降到34%,下载应用的黑莓用户比例从32%大幅下降到11%,Windows Mobile用户比例从18%下滑到3%,Palm OS比例从5%下滑到不足1%,塞班用户比例维持在1%左右。

Facebook和谷歌服务在各年龄段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的应用使用方面占主导地位

在18到24岁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当中,使用率最高的三款应用为Android Market、Facebook、谷歌搜索;在25到34岁的用户当中,使用率最高的三款应用为Android Market、Facebook、Gmail;在35到44岁用户当中,使用率最高的三款应用同样为Android Market、Facebook、Gmail。

用户通过搜索主要应用商店和接受推荐来发现新应用

在Android和iOS用户当中,通过应用商店搜索发现新应用的用户比例均为63%,通过亲朋好友推荐发现应用的比例分别为53%和61%,其它方式包括第三方网站、应用内推广、报纸/杂志/广播等。

2011年9月,Android用户花费在应用程序和网站上的时间分别为69%和31%,其中最受欢迎的十款应用占据了Android用户所花费时间的44%。

社交+本地+移动:

移动市场的前景在于它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接触到正确的消费者,包括在消费者购物的一瞬间。如果考虑到智能手机用户将大量的时间用于Facebook等社交服务,那么移动的潜力将更加巨大。社交+本地+移动就代表了这种机遇。

87%的受访者在过去30天里使用了团购服务,仅有13%的用户没有使用。

其中79%的用户使用的是Groupon团购服务,48%的用户使用的是Living Social团购服务,9%的用户使用Yelp团购。

用户与智能手机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

根据尼尔森对后付费手机用户进行的季度调查报告,81%的手机用户曾在过去30天里发送短信,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为75%。在语音通话和短消息服务方面,女性比男性的使用量更大,而且这种情况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2009年的30天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语音通话平均时间为861分钟,男性为679分钟,到2011年,这一数据分别为771分钟、605分钟;2009年的30天调查显示,女性收发的短信数量为593条,男性为420条,到2011年第三季度,这一数据分别为802条、604条。

年轻用户发短信最多,不过年长用户增长幅度最大

24岁及24岁以下的手机用户收发的短信数量最多,而且这一趋势一直保持不变。不过年长用户的增速最快,而且保持了连续增长的势头。与2009年相比,55岁以上人群的短信收发数量增长了一倍多。

根据同期30天的调查数据,13到17岁人群2009年的收发短信数量为3211条,2011年为3417条,增长了6%;18到34岁人群2009年的收发短信数量为1848条,2011年为2842条,增长了54%;35到55岁人群2009年的收发短信数量为647条,2011年为1143条,增长了77%;55岁以上人群2009年的收发短信数量为99条,2011年为231条,增长了134%。

全球纵览

美国:49%的智能手机用户经常在购物时使用手机;

英国:智能手机渗透率为38%,平均每位用户下载23.7款应用;

德国:在16岁以上的手机用户当中,30%使用智能手机,其中85%是触摸屏;

波兰: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应用为日程服务,90%的用户使用这项功能;

俄罗斯:40%的手机用户通过文本消息接收广告;

中国:35%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这使得中国网民用户总数达到3.18亿人;

泰国:在智能手机用户当中,56%为女性,44%为男性;

阿根廷:智能手机和多媒体手机占据市场份额60%;

巴西:2011年智能手机销售增长了165%,占手机销量的5.8%;

埃及:33%的16到19岁手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用于社交网络,而45%以上人群的这一比例仅为5%;

南非:超过半数的45到54岁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广告采取行动;

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功能为视频录制,这项功能在16到24岁用户中的使用率为85%,25到44岁用户中的使用率为75%,45岁以上用户中的使用率为61%;

科威特:41%的智能手机用户年龄为24到34岁,26%的用户年龄为16到24岁,23%的用户年龄为35到44岁;

印度:平均每位用户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为2.5小时,而用在打电话和发短信方面的时间不足15分钟,另外40%的印度智能手机用户连接移动互联网;

印度尼西亚:96%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预付费方式。

via: qq.com

]]>
//www.otias-ub.com/archives/20397.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