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TM发布了怀旧消费方面的调查,8/10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更有可能信任长期以来消费的品牌。虽然传统品牌与行业创新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数据表明,传统品牌至少在这个至关重要领域处于优势位置。
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购买和推荐他们信任的公司的产品,还有许多消费者拒绝从他们不信任的公司购买产品。
怀旧并不一定和时间有关。调查发现,成立只有一年的品牌如果在广告中使用怀旧图像或故事情节,消费者也会因为怀旧情结更信任这些品牌(6/10)。差不多比例的消费者表示曾因为品牌的怀旧感而购买这个品牌的商品。
AYTM还调查了哪些商品更容易受到怀旧感的影响。
7/10的美国成年消费者曾购买过怀旧商品,即那些曾经流行过、现在又开始流行的商品。
在过去的一年里,57%的受访者购买过怀旧商品,还有56%的消费者表示未来一年可能会购买怀旧商品。
但是,这些消费者可能不会派对购买GameBoy。在那些曾经进行过怀旧消费的受访者中,28%表示会购买怀旧的科技产品,相比之下,家居用品(56%)、娱乐(54%)和食物(50%)是最可能扣动心弦和钱包的商品,其次是时尚商品(45%)。
199IT.com原创编译自:AYTM 非授权请勿转载
那营销从业人员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消费者生活中寻找一个“万金油”的洞察呢?
当我们的受众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交网络的粘度也与日俱增,而有一种情怀也逐渐弥漫在所有人群的周围(不是雾霾)。
所以答案是回到过去!
如果观察一下当前社交网络内容,会发现“怀旧”主题的内容有着稳定的回应和人群,激进的民粹主义在缅怀着以前的世风;成为中坚力量的80后在回忆着儿时的房价;甚至年轻的90后也在呼喊着“幸好童年不是‘喜羊羊’”对怀旧内容做着积极的回应……99%的消费者都会认为自己的生活不是完美的,在自我认知平衡的作用下,我们都会通过“美化回忆”的方式来平衡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因此,在消费者的回忆中去洞察,用怀旧手段达成品牌和消费者的互动,已经成为了不少品牌的选择。下面分享几个在不同平台各有侧重怀旧营销案例,与大家一同探讨。
1、 大众汽车基于怀旧的整合营销“FANWAGEN”
整个Campaign以怀旧为切入点,从线上的话题讨论、粉丝的定制化参与到线下执行创造热点,最终回到网络以新闻热点形式再次传播,贯穿全程。
2、诺基亚宣传片——关于摄影的回忆
我们知道,在智能手机战场失利后,诺基亚一直试图在手机摄影人群中找到它的突破口。在对诺基亚手机摄影优势的抽象和剥离后,“摄影→照片→怀旧”就成了一个不错的传播决策。
3、 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唤醒80后的记忆
从微博平台上#回忆的味道#互动讨论,到微信平台挖掘品牌自身历史的StoryTelling,再到豆瓣小站号召粉丝回忆产生UGC,可口可乐中国成功地在社交网络中形成了品牌与消费者间的情感回路。
豆瓣晒老照片活动
4、六神花露水——短期的回忆
结语
如果你有两个消费者,你也许能洞察到很多方向去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果有三个,方向也许会少一点;如果有几千几万个消费者,找到“众口易调”的洞察便显得难上加难。
当你的决策原则是 “传播范围优先于深度”时,沿着消费者的记忆,去上游洞察便是一个高效便捷的营销策略。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并没有绝对的冲突,从上文分享的几个案例来看,整合多种营销手段(tactics)、分阶段传播或是多平台传播的方式,也同样可以达到品牌所需要的传播深度。怀旧营销也许不会达到轰动全网的效果,但可以为这一目标尽一份力。由于它高效和普遍性,将其作为在一个阶段、一个平台、一个群体中的营销手段,整合在你的Campaign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胡铉九_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