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7 Jun 2025 14:14:5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研究表明乐观个体冠心病发病率降低3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66060.html Tue, 17 Jun 2025 14:14:58 +0000 //www.otias-ub.com/?p=1766060 近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一名34岁女子长期压抑情绪,最终查出冠心病,一根血管竟堵塞90%。

医生指出,正面情绪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儿茶酚胺释放,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有研究表明,乐观程度高的个体冠心病发病率降低35%,且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更低,即使在进一步调整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和抑郁诊断等潜在混杂因素后,这种关联依然显著。

不止于此,正面情绪还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肽(如内啡肽)释放,抑制脊髓后角痛觉信号传递,是管理疼痛的天然镇痛剂。

反之,长期压抑情绪可能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而且长期压抑情绪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情绪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消极的情绪可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面对长期压抑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应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运动、放松技巧、艺术创作等方式释放压力,培养乐观的心态,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韧性。

同时寻求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困扰,也是缓解压抑情绪的有效途径。

自 快科技
]]>
研究显示夜间运动对特殊人群有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62009.html Thu, 05 Jun 2025 12:05:35 +0000 //www.otias-ub.com/?p=1762009 运动锻炼对健康有巨大的好处,包括降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延长健康寿命等,所以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就是坚持规律有效的运动。

夜间健身是很多人的选择,但也有人顾虑,晚上运动到底好不好?尤其是熬夜后还坚持锻炼打卡到底是自律还是在“作死”?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人体体内神奇的“生物钟”。

 规律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节律

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研究“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昼夜节律”的科学家。人类身体里有属于自己的“生物钟”,是一种关键的稳态调节因子,通过光刺激和非光刺激(食物摄入、温度和体力活动)进行同步,会影响和控制几乎所有的生理反应。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运动锻炼会对“生物钟”产生影响。

运动是预防和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其中运动带来的促进新陈代谢的效应是通过改变肝脏、脂肪组织和胰腺等组织器官的生理调节而发挥的。

“生物钟”会控制不同时间点各个器官组织的工作效率,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锻炼会对身体起到“加速”或“减速”的效果。因此,规律的运动锻炼对于保持良好的身体节律很重要。

熬夜后千万别做这件事!

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运动对底物代谢的影响可能不同[1]

特殊人群运动时间不同,夜间健身通常是可以的

因为“生物钟”,不同人群或者基于不同目的而进行运动,选择的时间点会有所不同。比如,早上运动会降低一型糖尿病患者迟发性低血糖风险,早饭前运动能增加脂质氧化代谢效率;而晚上锻炼能给帮助合并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帮助健美爱好者更好的增肌,改善血脂等。

此外,性别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运动效果,比如健康女性推荐晨练减脂,而健康男性晚上锻炼减脂效果更佳。

熬夜后千万别做这件事!

早晨运动和夜间运动对代谢健康的影响[1]

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运动时间点的选择就更需谨慎。一项纳入 86657 名被调查者的研究发现,无论总身体活动量如何,早晨进行体力活动发生心血管疾病(中风、冠心病、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低,这凸显了运动时间点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重要性。

熬夜后千万别做这件事!

早晨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2]

并且,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也会对不同时间点的运动风险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对于肥胖患者以及合并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来说,选择晚上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

熬夜后千万别做这件事!

肥胖人群与合并糖尿病人群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对比[3]

由此可见,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夜间健身是可以的,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夜间健身还有更多益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就能熬夜后健身呢?

熬夜后健身危害多,不是自律而是“作死”

众所周知,熬夜的危害很大。例如,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郁;即使是急性睡眠不足(acute sleep loss)也会造成注意力下降、最大摄氧量下降、血压升高、促炎因子分泌增加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强度健身运动,可想而知是非常危险的。

1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在晚上睡觉时候,人体会释放重要激素,如对肌肉生长和脂肪代谢至关重要的生长激素。而熬夜会妨碍肌肉生长,这就会容易导致受伤。

此外,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疲惫,影响交感神经功能,使人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可能让人产生幻觉。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不仅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也会增加运动损伤或意外受伤的风险。

2易引发猝死

我们的身体有自身的生理节律,熬夜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转,心跳节律也会失常。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无疑是让正处于加班状态的心脏背上了一层更重的负担,这会进一步加剧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情况。心脏和血管的超负荷运转容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就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3降低身体免疫力

《体育科学杂志》(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适度运动(实线)30~45 分钟,免疫反应会持续增加;但持续高强度运动(虚线)超过 3 小时,免疫反应在短暂增强后,会开始走下坡路,超过 3.5 小时,则会诱发免疫抑制,也就是免疫系统此时可能会进入“开窗期”。

熬夜后千万别做这件事!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

通常情况下,即使免疫系统处于“开窗期”,也不足以导致人生病。然而,如果在熬夜后进行高强度运动,这无疑就是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免疫系统雪上加霜,此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就更容易趁虚而入了。

所以,如果白天的忙碌已经让你筋疲力尽了,就不要勉强自己熬夜去健身房“打卡”了,这不是自律,而是“作死”!

好好休息,吃好睡好调整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文献

[1] Kim H K, Radak Z, Takahashi M, et al. Chrono-exercise: Time-of-day-dependent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exercise[J].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3, 5(1): 50-58.

[2] Albalak G, Stijntjes M, van Bodegom D, et al. Setting your clock: associations between timing of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3, 30(3): 232-240.

[3] Sabag A, Ahmadi M N, Francois M E, et al. Timing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icr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With Obesity[J]. Diabetes Care, 2024: dc232448.

[4] Stutz J, Eiholzer R, Spengler C M. Effects of evening exercise on sleep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icine, 2019, 49(2): 269-287.

[5] Daghlas I, Dashti H S, Lane J, 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74(10): 1304-1314.

[6] Han W J. How our longitudinal employment patterns might shape our health as we approach middle adulthood—US NLSY79 cohort[J]. PLoS one, 2024, 19(4): e0300245.

[7] Huang B H, Duncan M J, Cistulli P A, et al. Sleep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mortality risk[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2, 56(13): 718-724.

[8] Craven J, McCartney D, Desbrow B, et al. Effects of acute sleep loss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 systematic and meta-analytical review[J]. Sports Medicine, 2022, 52(11): 2669-2690.

[9] Chennaoui M, Arnal P J, Sauvet F, et al. Sleep and exercise: a reciprocal issue?[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5, 20: 59-72.

[10]Nieman D C, Bishop N C. Nutritional strategies to counter stress to the immune system in athlet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ootball[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6, 24(07): 763-772.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杨一卓 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讲师

审核丨马勇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

董霄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 主任医师

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钟艳平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自 科普中国
]]>
研究显示:每天1个鸡蛋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499.html Mon, 12 May 2025 13:25:22 +0000 //www.otias-ub.com/?p=1755499 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爱吃鸡蛋的人每天都会吃一两个,但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会不会升高胆固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怎么吃最健康?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限量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

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参考文献

[1] Mott MM, Zhou X, Bradlee ML, Singer MR, Yiannakou I, Moore LL. Egg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s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in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 Adults. Nutrients. 2023; 15(3):507.

[2] Pan L, Chen L, Lv J, Pang Y, Guo Y, Pei P, Du H, Yang L, Millwood IY, Walters RG, Chen Y, Gong W, Chen J, Yu C, Chen Z, Li L;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Group. Association of egg consumption, metabolic mark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Elife. 2022 May 24;11:e72909.

[3] DiMarco, D. M., Norris, G. H., Millar, C. L., Blesso, C. N., & Fernandez, M. L. (2017). Intake of up to 3 Eggs per Day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HDL Function and Increased Plasma Antioxidant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47(3), 323–329. 

[4]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北京,2023.

[5]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北京,2023.

Liu L, Huang X, Wang B, Song Y, Lin T, Zhou Z, Guo H, Chen P, Yang Y, Ling W, Qin X, Tang G, Liu C, Li J, Zhang Y, Spence JD, Huo Y, Zhang H, Xu X. Egg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rural China: a 14-year follow-up study. Eur J Public Health. 2021 Jul 13;31(3):613-618.

自 科普中国
]]>
《成瘾》:研究发现大麻使用与心脏病发作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1976.html Tue, 03 Oct 2023 07:25:58 +0000 //www.otias-ub.com/?p=1651976

新的研究显示,与没有大麻使用障碍的人相比,患有大麻使用障碍的加拿大成年人首次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 60%。这项研究基于近 60000 名参与者的数据,强调了自认为健康的大麻使用者的风险尤其高。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患有大麻使用障碍的加拿大成年人首次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他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似乎比没有大麻使用障碍的人高出约 60%。

这项研究于 9 月 27 日发表在《成瘾》(Addiction)杂志上,研究测量了问题大麻使用与首次发生不良心血管疾病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律失常和外周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利用加拿大的五个健康数据库建立了一个由近 6 万名参与者组成的队列,其中一半人被诊断出患有大麻使用障碍,另一半人未被诊断出患有大麻使用障碍,他们的性别、出生年份和就诊时间均与健康系统相匹配。之前发生过不良心血管疾病事件的人被排除在外。对参与者的追踪时间为 2012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患有大麻使用障碍的人群中,有2.4%(721人)经历过首次心血管疾病事件,相比之下,未接触大麻的人群中只有1.5%(458人)经历过首次心血管疾病事件。

在大麻使用障碍人群中,无并发症、无处方药、过去六个月内就医次数少于五次的人群首次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约为大麻使用障碍人群中其他人群的 1.4 倍。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认为自己很健康,可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甚至没有注意到心脏病、中风或其他重大心血管事件即将发生的警示信号。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Anees Bahji 博士强调了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我们的研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说明大麻使用障碍会导致不良的心血管疾病事件,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患有大麻使用障碍的加拿大人似乎比没有这种障碍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得多”。

这项研究有助于围绕大麻使用障碍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与心血管健康的潜在联系展开持续不断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