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就业
健康和就业状况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但千禧一代和Z世代仍然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深感关切。超过4/10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同意“在环境方面我们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现在修复损失已经太晚了”。但是,大多数人乐观地认为,人们采取个人行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承诺将在大流行后更普遍。超过1/4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表示,某些企业对环境的态度影响了他们的购买决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挑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工作场所。大约1/3的受访者(千禧一代31%,Z 世代35%)表示,他们因新冠大流行导致的压力和焦虑而请假。在没有请假的2/3的受访者中有4/10认为:自己一直都很紧张,但选择了努力解决。大约40%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认为,在这段时期他们的雇主在支持心理健康方面做得很差。
压力情况
压力已经恢复到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超过41%的千禧一代和46%的Z世代在所有或大部分时间感到有压力。这场新冠大流行给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财务状况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和压力。大约2/3的受访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意他们经常担心或因个人财务状况而感到压力。他们的家庭福利也是千禧一代的压力源泉;Z世代的就业/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则是最重要的压力源。
2020年的调查揭示了美国人已经深深地受到了新冠大流行的影响,而且前几年列出的重要压力来源的外部因素仍然存在。这些复合的压力对美国人的思想和身体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正是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上这场危机的持续,导致美国心理协会发出警报:美国正面临一场全国性的心理健康危机,这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给健康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毫无疑问,新冠大流行已经对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扰乱了工作、教育、医疗、经济和人际关系,一些群体受到的负面影响比其他群体更大。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在美国,新冠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15000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116516人死亡)、越南战争(582092人死亡)和朝鲜战争(365163人死亡)中死亡的美国人的总和还要多。
在这场毁灭性的生命损失给死难者的朋友和家人、受感染者、面临长期康复的人以及所有生活陷入无数混乱的美国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创伤,包括失业、经济困难以及他们自己和国家前途未卜。
这场流行病造成的持续压力和创伤的潜在长期后果对最年轻的Z世代来说尤其严重。2020年的调查显示,Z世代青少年(年龄13-17岁)和Z世代成年人(年龄18-23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正经历着更大的压力,并且已经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
根据大西洋月刊文章,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做了一项研究,在美国商店经常会打看到鸡蛋、菜肉、馅饼、煎蛋价格为尾部为“9”价格,换一句话说,11.67美元与12.00美元有不同。尽管59.99美元与60美元仅仅差了0.01美元,但是,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前者价格,而不是后者。消费者更愿意接受12.75美元的午餐而不是13美元。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零售商业中,心理定价策略是指针对顾客心理而采用的一类定价策略。商家在定价时可能会利用消费者心理因素,有意识地将产品价格定得高些或定得低些为满足消费者心理。
其中一种心理定价策略就是尾数定价策略,根据数据研究,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尤其购买一般日用消费品时,更乐于接受尾数定价策,如0.99元,9.98元等。第一,消费者会觉得这样的价格经过了精确计算,更容易产生信任感。第二,尾数定价给消费者的感觉是虽然差了几分,但是似乎看起来更划算一些,符合消费者心理。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在同一个商场内,商品价格会每隔一段时间上下浮动,上调价格或下调价格,这其中也有趣。举个例子,商品原价7.15元,下调价格到5.98元元,消费者一看,感觉好像七块多减到五块多,减价了两块钱,而仔细计算发现只下调了一块多钱。但是,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减价了两块多。
再举个例子,一件商品原价5.18元,过了几天,再来表明优惠价,好嘛,消费者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仔细一看,价格下调至4.98元,感觉好像是五块多优惠至四块多,仔细一计算,实际上只下调了两毛钱。
为了增加销售量,仔细观察会发现,商家会经常对部分商品进行调价,并有针对地对某块商品价格优惠促销,不一定总是降价调价,也有上调价格的时候。除了尾数定价策略,还有整数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习惯定价策略,分档定价策略等。
心理定价策略是商家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定价策略,为了持续经营与吸引顾客购买,可能会在商品定价时利用消费者心理,调动商品价格高些或低些,以满足消费者心理,增加整个商场销售而获得最大效益。
via:译言
作者:(美国)戴维·迈尔斯
自从获得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戴维·迈尔斯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学院工作,成为那里的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学教授,并且开设了多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霍普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并评选他为“最杰出的教授”。
迈尔斯曾在30多种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科学》、《美国科学家》、《心理科学》和《美国心理学家》等。除了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同时他还致力于把心理科学介绍给广大民众。他在许多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学美国人》。
他撰写的《心理学》(本书由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组织翻译并审校,将于2006年出版,敬请期待)是当今最畅销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600多万学生在用它来学习心理学。同样,这本《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10年中占了将近30%的市场份额(社会心理学类书籍)。
第二编 社会影响
第5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
第6章 从众
第7章 说服
第8章 群体影响
第三编 社会关系
第9章 偏见:不喜欢他人
第10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第11章 吸引和亲密:喜欢他人和爱他人
第12章 利他:帮助他人
第13章 冲突与和解
第四编 应用社会心理学
第14章 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第15章 社会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
第16章 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购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