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4 Apr 2023 13:22:4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电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6.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0606.html Tue, 04 Apr 2023 13:22:40 +0000 //www.otias-ub.com/?p=1580606 近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今天通报 2022 年电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检验 258 家企业生产的 358 批次电子产品,涉及彩色电视机、行车记录仪、有源音箱、服务器、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打印机等 8 种电子产品,发现 23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6.4%。对 8 种产品的 96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有 50 个,占检验项目总数的 52.1%。在抽查发现的 23 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 17 批次产品安全项目不合格,占比为 73.9%。

本次抽查中,广东泰途科技有限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监督抽查。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有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对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严禁企业生产销售。对不合格企业,尤其是拒检企业和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进一步明确整改要求,严格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及时组织复查;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依法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

附《2022 年电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全文:

2022 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电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现将抽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抽查概况。本次抽查检验 258 家企业生产的 358 批次电子产品,涉及彩色电视机、行车记录仪、有源音箱、服务器、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打印机等 8 种电子产品,发现 23 批次产品不合格(详见附件 1),抽查不合格率为 6.4%。对 8 种产品的 96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有 50 个,占检验项目总数的 52.1%。在抽查发现的 23 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 17 批次产品安全项目不合格,占比为 73.9%。

(二)跟踪抽查情况。本次跟踪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 11 家,其中有 2 家企业产品仍不合格(详见附件 2),另 9 家企业产品合格。

(三)拒检情况。本次抽查中,广东泰途科技有限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监督抽查(详见附件 3)。

二、抽查结果分析

(一)彩色电视机抽查不合格率为 16.2%。本次抽查 11 个省(区、市)44 家企业生产的 68 批次产品,发现 11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16.2%,较上次抽查上升 7.7 个百分点。该产品近 3 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21.6%、8.5%、16.2%。

图 1 彩色电视机产品近 3 年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彩色电视机的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发热、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击危险、绝缘要求等 19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7 个,占比 36.8%。发现不合格项目涉及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绝缘要求、端子、能源效率、电源端骚扰电压、辐射骚扰场强。其中,安全项目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有 8 批次产品不合格,安全项目端子有 5 批次产品不合格。经技术机构分析,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内部走线工艺控制不严格;端子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保护接地导体绝缘颜色不符合要求。

以上抽查涉及产业集聚区广东省企业生产的产品,抽查检验 36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为 27.8%。

(二)行车记录仪抽查不合格率为 4.5%。本次抽查 6 个省(市)44 家企业生产的 44 批次产品,发现 2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4.5%,较上次抽查下降 4.4 个百分点。该产品近 3 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28.6%、8.9%、4.5%。

图 2 行车记录仪产品近 3 次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行车记录仪的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发热、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击危险、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骚扰功率 / 1GHz 以下辐射发射等 6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4 个,占比 66.7%。发现 2 批次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目都是骚扰功率。经技术机构分析,骚扰功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产品未按要求施加电磁干扰抑制器件,或加入电磁兼容防护电路。

以上抽查涉及产业集聚区广东省企业生产的产品,抽查检验 37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为 5.4%。

(三)有源音箱抽查不合格率为 3.1%。本次在流通领域抽查检验 4 个省(市)32 家企业生产的 32 批次产品,发现 1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3.1%,较上次抽查下降 9.7 个百分点。该产品近 3 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17.9%、12.8%、3.1%。

图 3 有源音箱产品近 3 年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有源音箱的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发热、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击危险、噪声声级、骚扰功率 / 1GHz 以下辐射发射等 12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7 个,占比为 58.3%。不合格项目为骚扰功率。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主板端口滤波设计不到位,进而导致骚扰沿线缆的辐射超标。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产业集聚区广东省企业生产的产品,抽查检验 19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为 5.3%。

(四)服务器抽查不合格率为 7.1%。本次抽查 6 个省(市)20 家企业生产的 28 批次产品,发现 2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7.1%,较上次抽查下降 12.9 个百分点。

本次抽查重点对服务器的接地导体及其连接的电阻,电气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导体的端接,发热要求等 13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7 个,占比 53.8%。不合格项目为产品的关键安全项目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存在问题,爬电距离小于标准规定的距离。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别抽查检验 11 批次、7 批次、7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9.1%、0%、0%。

(五)微型计算机抽查不合格率为 6.3%。本次在流通领域抽查 6 个省(市)11 家企业生产的 32 批次产品,共发现 2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6.3%。该产品近 3 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7.1%、0%、6.3%。

图 4 微型计算机产品近 3 次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微型计算机的接地导体及其连接的电阻、电气绝缘、导体的端接、发热要求、抗电强度等 14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7 个,占比 50.0%。不合格项目为辐射骚扰(1GHz 以下),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时未充分考虑相关频点的辐射要求,没有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

本次重点抽查北京市、广东省、湖北省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别抽查检验 9 批次、8 批次和 6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0%、25%、0%。

(六)笔记本电脑抽查不合格率为 2.5%。本次在流通领域抽查 9 个省(市)32 家企业生产的 79 批次产品,发现 2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2.5%,较上次抽查上升 2.5 个百分点。该产品近 3 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0%、0%、2.5%。

图 5 笔记本电脑产品近 3 次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笔记本电脑的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抗电强度,接地导体及其连接的电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等 14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7 个,占比 50.0%。不合格项目均为产品关键安全项目,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导致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未能满足加强绝缘的相关要求。

本次重点抽查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别抽查检验 29 批次、17 批次、10 批次、4 批次,仅发现湖北省的 2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50%。

(七)路由器抽查不合格率为 2.1%。本次在流通领域抽查 10 个省(市)48 家企业生产的 48 批次产品,发现 1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2.1%,较上次抽查下降 0.6 个百分点。该产品近 3 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7.4%、2.7%、2.1%。

图 6 路由器产品近 3 次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路由器的电气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发热要求,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抗电强度等 8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5 个,占比 62.5%。不合格项目为产品关键安全项目,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其初级电路与次级电路之间所需的安全距离。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产业集聚区广东省、上海市、四川省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别抽查检验 23 批次、6 批次、6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0%、16.7%、0%。

(八)打印机抽查不合格率为 7.4%。本次抽查 8 个省(市)27 家企业生产的 27 批次产品,发现 2 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 7.4%,较上次抽查下降 5.8 个百分点。该产品近 3 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16.7%、13.2%、7.4%。

图 7 打印机产品近 3 次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本次抽查重点对打印机的电击和能量危险的防护,接地导体及其连接的电阻,电气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抗电强度等 10 个项目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项目 6 个,占比 60.0%。发现不合格项目涉及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辐射骚扰(1GHz 以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经技术机构分析,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产品所配置的电源适配器在设计时,初次级电路之间由于开槽长度和挡板的尺寸未能有效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导致安全距离不足。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产业集聚区广东省企业生产的产品,抽查检验 14 批次,抽查不合格率为 14.3%。

三、工作要求

针对本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各有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强化抽查结果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做好监督抽查结果处理工作。对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严禁企业生产销售。对不合格企业,尤其是拒检企业和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进一步明确整改要求,严格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及时组织复查;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依法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结果处理情况要及时录入 e-CQS 系统。总局将强化跟踪督办,视情通报各地处理结果情况。

(二)开展质量专项治理。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要针对电子产品开展产业集聚区质量专项整治,加大辖区内重点企业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质量监管高压态势,严肃处理违法行为,着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三)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将本次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情况通报不合格相关地方政府及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不合格产品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标准依法组织生产销售,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质量技术帮扶。组织有关行业组织和技术机构,帮助企业深入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促进行业质量水平提高。

自 IT之家

]]>
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 涉及车辆448.8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8327.html Fri, 10 Mar 2023 13:17:35 +0000 //www.otias-ub.com/?p=1568327 近日消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2022 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2022 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 204 次,涉及车辆 448.8 万辆,分别比上年降低 12.4% 和 48.6%。受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 26 次,涉及车辆 175.9 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 39.2%。

▲ 2004—2022 年汽车产品召回的次数与数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 47 次,涉及车辆 121.2 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 27.0%,同比增长 31.5%。远程升级 (OTA) 逐渐成为车辆安全改进的重要方式,实施 OTA 召回 17 次,涉及车辆 88.7 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 19.8%。

截至 2022 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 2628 次,涉及车辆 9578.7 万辆。

从缺陷线索看,2022 年市场监管总局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缺陷线索报告 35896 例,涉及发动机总成 (占 30.7%) 、电气设备 (占 23.3%) 、车身 (占 18.1%) 、传动系 (占 12.5%) 等。其中,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 4300 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的 41.9%

从缺陷涉及的总成看,电子电器和传动系统是主要缺陷产生部件,占总召回数量的 67.1%。涉及发动机问题的召回明显偏少,占比较上年减少 33.8%。因电子电器缺陷实施召回 54 次,涉及车辆 219.1 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 48.8%;因传动系统缺陷实施召回 15 次,涉及车辆 82.2 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 18.3%;因制动系缺陷实施召回 16 次,涉及车辆 48.5 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 10.8%。

▲ 2022 年汽车缺陷涉及总成召回数量分布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2023 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深化召回工作:

一是深化产品安全监管创新。稳步推进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确保创新制度安全、适度、可控。深化智能汽车 OTA 安全评估,推动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制造,降低产品安全风险,结合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产品安全新问题,探索物联网产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二是加强汽车产品召回监管。围绕大中型客货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加大缺陷调查力度,督促生产企业切实履行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守住产品安全底线。强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事故报告制度落实,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事故调查力度。会同生态环境部加强机动车排放召回案件调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完善消费品召回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全国消费品召回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提升召回管理能力,加大各地消费品召回管理协同力度。加强消费品召回重点监控,实施重点管理。加强网上销售消费品召回管理,深入推进电商平台安全与召回共治合作

四是加强召回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体系建设,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加强产品伤害统计分析和安全评估。提高汽车、消费品危害识别和实验验证能力,强化产品缺陷与失效分析。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安全分析方法研究。建立机动车排放召回信息系统,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

五是优化召回与质量提升联动机制。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开展“实施一个召回、提升一个产业”工程,推动相关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改进和提升。针对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提升缺陷分析和识别能力,加强产品安全测试,促进汽车、消费品产业链质量升级。

自 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