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9 Aug 2023 16:17:1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贾艳丽: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出行要素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6642.html Wed, 16 Aug 2023 06:45:36 +0000 //www.otias-ub.com/?p=1636642

因公出差消费者

1、不同性质企业因公出差客群出差交通工具选择差异

总体而言,在0-350公里区间内,自驾车相比飞机有相对优势,而高铁则占有绝对优势;高铁和动车在1,000公里出行距离内优势较为显著。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在出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时,飞机则逐渐发挥其作为长途交通工具的优势。

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是因公出差乘坐高铁/动车和飞机的旅客最关注的前三大因素。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因公出差客群在不同距离下交通工具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

政府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因公出差群体在距离为1,200公里以内时,选乘高铁更多;而当旅程距离超过1,200公里时,选择飞机作为出行工具的比例超过高铁出行的比例。

地方国企和央企的出行客群通常在距离小于650公里时优先选择高铁,当距离超过1,300公里时,选择飞机比例逐渐增多。对于该客群,600-1,300公里范围内是高铁和飞机的主要竞争区间。

外资企业客群在600-1,400公里范围内的旅程中,选乘高铁和飞机的人数占比相当,两种交通工具的选择竞争异常激烈。

民营企业的员工在900-1,100公里范围内的旅程中,选乘高铁和飞机的人数占比相当,竞争较为激烈,随后飞机占据市场绝对优势。

2、出行时间3-5小时内有6成消费者愿意“空转铁”

在全部因公出差客群中,在适当时间内可接受用高铁替代飞机出行的潜在客群占比约92.7%,不愿用高铁替代飞机出行的无法转化客群占比约7.3%;其中,当乘坐高铁出行时间在3小时和5小时以内,分别有31.4%和32.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考虑用高铁替代飞机出行,占总人数比例的6成以上。

而在全体潜在客群之中,有3到5成可能愿意用高铁替代飞机的客群占比最高,可达40.8%。用高铁替代飞机出行可能性在50%以上客群占比约为27.9%。

图1 高铁替代飞机意愿占比及强度分布(单位:%)

3、消费者“空转铁”转化关注要素

在潜在客群中,根据意愿强度,进一步将其分为低意愿转化客群(28.4%)、中意愿转化客群(38.4%)、高意愿转化客群(22%)。

对于低意愿转化客群,便捷性,安全性与舒适性是低意愿转化客群最为关注的出行要素,单位要求则具有最佳的促进转化效果。建议高铁以单位政策、安全性、便捷性的顺序依次进行该客群的宣导、服务优化等推动工作,产生的转化效果会相对较为明显。

不同于低意愿转化客群,单位政策、便捷性与出发地/目的地情况对中意愿转化客群带来的转化效果比安全性更明显。中意愿转化客群对特殊时刻能够乘坐高铁一等座或商务座最看重,“乘坐高铁可获得补贴”的支持度人数占比(87.9%)高于其他如实施出差包干制,可自由选择出行方式等政策。

与低意愿、中意愿转化客群均不相同,安全性对高意愿转化客群带来的转化效果最高,贡献了超过4成的转化人数。建议高铁以安全性、便捷性、出发地/目的地情况的顺序依次进行该客群的转化推动工作,产生的转化效果较为明显。

综合对比不同性质工作单位,国企和央企的员工受到单位政策影响被转化的比例最高,且单位政策对国企和央企员工每人年均跨城出行距离和出行次数在单位整体中影响最大,因此,转化该群体对环保的个人贡献要高于其他客群。与之相反,转化民营企业员工对环保的个人贡献要低于其他客群。

因私出行消费者

1、因私出行客群不同距离下交通工具选择差异

因私出行客群旅程的距离主要集中在800-1,200公里范围内,这部分消费者愿意使用高铁代替飞机出行的理想时间范围大约在3-5小时,该时间段覆盖了近6成可接受转化的客群。 

在大约0-400公里范围内,自驾车的选择多于飞机却少于高铁;在大约800-1,350公里范围内,高铁、动车与飞机彼此竞争非常激烈;当出行距离在1,350-1,850公里范围时,飞机的优势明显;而距离达到1,850公里以上时,高铁优势再次凸显,再次成为最主流的交通工具。

相比因公出差,因私出行客群在长距离旅途的交通工具选择上没有出现向飞机“一边倒”的趋势,高铁反而在后期实现了逆转,表明因私出行客群对出行效率的追求不如因公出差强烈,更多人选择“乐在途中”。

图2 因私出行不同距离下使用交通工具占比 (单位:%)

2、影响因私出行最常乘坐飞机群体的转化影响因素

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是最常乘坐飞机出行客群最为关注的出行要素,同时,此三类要素的体验提升对刺激该群体转乘高铁相对更有效。能够促进最常乘坐飞机出行的客群转化的因素有以下三类:

  • 核心转化因素:客群行李安全、期待高铁提速、改善车厢内环境(如更卫生、减小噪音等);
  • 重要转化因素:票价会根据不同时期产生浮动(如旺季更贵、淡季更便宜等);
  • 次要转化因素:出发地/目的地到达高铁站交通更加便捷、妥善安排无障碍出行(准备好出行辅助工具等)。

结语

当因公出差距离在1,000公里,高铁可成为替代航空的出行选择,其中在350-1,000公里的区间内,高铁与航空的竞争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因私出行相对于因公出差则有着更长的高铁替代航空距离,此距离为1,350公里以内。

企业出差政策的调整可以带来23.5%的替代潜力,意味着在因公出差总出行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年均每人可增加1.7次高铁出行。在因公出差总出行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年均每人增加1,539.8公里的高铁出行。

在出行要素方面,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其中对因公出差选择交通工具影响较大的前三因素是单位政策要求,出发地/目的地情况与便捷性。对因私出差交通工具选择影响较大前三甲因素是安全性、舒适性与便捷性。若高铁可以在安全性(如行李安全)、舒适性(如车厢环节)、便捷性(如高铁提速)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体验,将进一步提升高铁的竞争力。

来自: 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
YouGov:52%的中国人优先考虑应用的安全性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7652.html Thu, 01 Jul 2021 18:00:31 +0000 //www.otias-ub.com/?p=1267652 中国正走在隐私保护的道路上,最近一次是起草了一部类似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隐私法。尽管这对企业的影响仍不明朗,但很明显中国决心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速度解决隐私保护这一问题。

自去年秋天以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公布了两份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草案。最新的草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使用户更容易撤销共享数据。如果获得通过,这项法律还将提高起诉滥用个人数据的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它为第三方(包括海外合作伙伴)的处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要求在线平台建立外部独立实体,监督其数据实践,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这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最近的研究消除了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对保护个人数据漠不关心的看法。去年6月,思科调查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成年人,了解他们对隐私立法的感受。在了解2017年《网络安全法》(Cybersecurity Law)的中国受访者中有80%对该法的影响持肯定态度。这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

此外,YouGov  4月份的民意调查发现,超过半数(52%)的中国成年人优先考虑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而不是其功能和便利性。这比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鉴于中国以手机为中心,这一发现尤其引人注目。

]]>
奥迪:自动驾驶的脉搏 //www.otias-ub.com/archives/946732.html Thu, 17 Oct 2019 21:11:02 +0000 //www.otias-ub.com/?p=946732 奥迪发布了新报告“自动驾驶的脉搏”,研究了理性的论点、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塑造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共有来自三大洲九个国家(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2.1万人接受了采访。情感、人类就绪指数和用户类型三者结合决定了人们的态度。

自动驾驶具有大幅提高安全性的潜力,超过95%的事故是由人类造成的。

情感景观

所有国家的受访者都对自动驾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82%)和很高的好奇心(62%)。他们在新技术中看到了个人和社会的潜力:从更容易移动(76%)到更方便(72%)和更安全(59%)。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自动驾驶。放弃控制的最大意愿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停车和交通拥堵中驾驶。尽管如此,也存在一些担忧,首先是关于失去控制(70%)和技术上无法避免的风险(66%)。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以解释自动驾驶。

人类就绪指数(HRI

HRI提供了关于自动驾驶的态度与人口统计的相关性:受访者越年轻,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就越积极。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中国人对此欣喜若狂;韩国人也对这项技术持积极看法;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是欧洲的先驱;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和英国人保持谨慎。

用户类型

用户类型考察了在生活背景下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态度,这种方法引申出五种用户类型:

“可疑的自动驾驶”希望保持现状,只有当它完全成熟时,才会使用自动驾驶。

“以安全为导向的不情愿”也对自动驾驶持谨慎态度,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应该首先经过多年的测试才能获得批准。

“思想开放的副驾驶”看到了技术的优势,希望工业、科学和政府采取措施,让汽车安全上路。

“以地位为导向的潮流引领者”也对自动驾驶汽车充满热情,因为这能够展示他们进步的生活方式。

“精通技术的乘客”信任这项技术,并希望其全面引入。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CEVE:2019年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29672.html Tue, 27 Aug 2019 13:30:22 +0000 //www.otias-ub.com/?p=929672

 

]]>
ForbrukerRadet:2017年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49272.html Mon, 04 Dec 2017 16:59:58 +0000 //www.otias-ub.com/?p=649272 199IT原创编译

挪威消费者协会调查了四款儿童智能手表Gator 2、Tinitell、Viksfjord和Xplora,并发布了调查报告。

关键安全漏洞

Mnemonic进行的测试发现了三个关键安全漏洞,包括应用和设备。两款儿童智能手表允许潜在攻击者控制应用、访问儿童实时和历史位置,以及其他个人隐私,甚至可以在父母不知道的前提下直接联系儿童。而且,有些设备还将儿童个人数据传输到北美和东亚的服务器,而没有任何加密。还有一款手表可以用作监听装置。

安全错觉

调查还发现,SOS按钮等广告宣传的安全强化功能并不可靠。这意味着,这些儿童智能手表可能提供一种安全错觉。这对那些出于安全考虑购买儿童智能手表的父母来说尤其令人不安。

缺乏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

不足和不清楚的用户条款否认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隐私权。调查发现,只有一个服务在收集数据时征求同意,没有儿童智能手表承诺更改条款时予以告知,而且也无法从服务中删除用户帐户。Xplora上至少有一个应用允许将儿童个人数据用于营销目的。其他三个手表在如何使用儿童信息方面没有明确说明。

混乱的市场

针对儿童的智能手表产品在国际上有许多,廉价的中国产品被本地零售商进口并重新包装。从整体来看,儿童智能手表市场鱼龙混杂,有许多严重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需要三思。

挪威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联网世界面临着新的问题,产品安全规范需要应用到每一个电子零部件。

 

PDF版本将同步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Crowd Research:2017年云计算安全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87920.html Tue, 31 Oct 2017 16:59:11 +0000 //www.otias-ub.com/?p=587920 199IT原创编译

虽然云计算已经成为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主流交付选择,人们仍然对云计算安全性忧心忡忡。最需要解决的云计算安全问题包括,数据丢失(57%)、数据隐私威胁(49%)和违反保密(47%)。

云计算安全挑战需要新技术。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53%的企业希望对内部IT人员进行培训和认证;30%的企业选择与管理服务提供商合作;其次是利用软件解决方案(27%)或聘用专业人才(26%)。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工作转移到云端,企业意识到传统安全工具并不适用于云计算(78%)。相反,我们需要并快速采用专门为云计算设计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解决方案。

37%的受访者表示,云基础设施的透明度是安全管理的最大问题。这一点从2016年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

1/3的企业预计将在未来12个月增加云计算安全方面的预算。33%的企业计划将IT安全领域预算的大部分用于提高云计算安全。

 

PDF版本将同步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Pew Internet:2012年美国42%的手机用户担心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www.otias-ub.com/archives/60952.html Fri, 03 Aug 2012 15:06:23 +0000 //www.otias-ub.com/?p=60952 iResearch艾瑞咨询根据Pew Internet发布的调研报告发现,2012年美国42%的用户担心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另外,认为移动支付没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和认为移动支付比较繁琐的人群分别占37%和36%。

艾瑞咨询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美国的移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手机等移动平台上会保留更多的私人信息,因此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会更加慎重;第二,美国银行卡、信用卡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在支付过程中,用户更倾向于刷卡、现金等传统的方式,这导致用户对移动支付的要求更高,更个性化。

]]>
趋势科技:四款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安全性横向评测 //www.otias-ub.com/archives/4637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46373.html#comments Wed, 30 May 2012 05:55:23 +0000 //www.otias-ub.com/?p=46373 从企业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的角度评估,当今四大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的排名依次是:黑莓、iOS5、WP7.5和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安全性

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将企业网络和数据向员工的移动设备开放。这种趋势被称为企业移动计算的消费电子化(BYOD)。如果BYOD无可回避,那么对于CIO来说,哪一种移动操作系统最合适企业?

消费技术的特点是方便、简单易学、用起来有趣。但消费技术一般也不会拥有企业级技术的高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当员工被允许在工作中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时,将带来破坏性的变化。

消费技术的价值在于它所带来的生产率和业务灵活性。然而,缺乏全盘规划的IT消费化,则会带来安全风险、财务风险跟管理上的噩梦。(编者按:即使是IBM这样的IT管理专家,在自身实施BYOD时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其去抗拒它,公司应该接受BYOD,并释放它的商业潜力。但CIO也有必要评估一下各种移动平台的安全性和管理能力。

Altimeter Group,Bloor Research和趋势科技内部专家最近比较了几种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研究其是否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结果BlackBerry 7.0得到了最高分,其他依序是Apple iOS5,Windows Phone 7.5和Google的Android 2.3。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全评测

每个平台都有好几个评分要点,包括内建安全、应用安全、身份认证、设备数据消除、设备防火墙、虚拟化还有其他许多项目。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全评测-平台功能

以下是报告对四大移动操作系统的点评:

    • ● RIM – BlackBerry OS是企业移动OS的首选,也是最严格的行动OS。然而,许多功能或防护都是经由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BES)来统一启动或是强制执行,所以如果是使用BlackBerry Internet Services(BIS)的设备就没有提供。
    • ● Apple – iOS应用程序架构本身为用户提供多项的保护,因为所有应用程序都在一个共同内存环境的沙盒内运行。iOS的安全性同时还延伸到iPhone 和 iPad 的物理属性上。
    • ● Microsoft – 一个合理可靠和安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使用最小所需权限和隔离技术来建立个别的独立进程空间。应用程序只有预先由微软核准,或签章过的程序代码才可以执行。
    • ● Google –虽然现在Android已经有了新版本(4.x版),版本2.x仍是现存和新发布的手机里最常被使用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安全问题,没有好的作法去全面更新操作系统,这意味许多用户会面临长时间没有防护关键漏洞的问题。

此外,报告还给出了一个企业移动角色(岗位)安全策略对照表,可供CIO制定企业移动安全管理策略时参考:

企业移动角色与安全策略对照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46373.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