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4 Jan 2025 11:38:4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4年奥迪全年销量167万辆 同比降12% 首次被特斯拉超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847.html Tue, 14 Jan 2025 11:38:42 +0000 //www.otias-ub.com/?p=1736847

特斯拉去年 汽车销量虽然低于预期,但史上首次超越了德国最受追捧的高端汽车品牌之一奥迪。大众汽车旗下的奥迪2024年的销量为167万辆,较之前一年下降12%。

奥迪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加剧,对其电动汽车的需求疲软,导致该品牌的销售表现不及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后者去年交付了179万辆汽车。

奥迪周一表示,其在德国、中国和北美等市场的销量下滑。纯电动车型的交付量下降8%,至16.4万辆左右。

而特斯拉这一年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年度交付量十多年来首次下降,仅险胜比亚迪,保住了全球全电动汽车的销售王冠。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消费者报告》:2024年最值得信赖的汽车品牌 日系占据前六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635.html Tue, 10 Dec 2024 14:06:00 +0000 //www.otias-ub.com/?p=1731635 在选择新车或二手车时,可靠性应是消费者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帮助购车者做出明智决策,外媒《消费者报告》根据其可靠性调查结果,发布了2024年最可靠汽车品牌排行榜。其中,斯巴鲁意外地击败了丰田和雷克萨斯,荣登榜首。

《消费者报告》通过向订阅会员发放问卷调查,收集车主对其车辆的使用反馈及故障情况。

这些反馈数据被用来计算每个品牌的可靠性分数,从而形成排行榜。此次榜单的前十名品牌中,大多是人们熟悉的日系和德系品牌,如丰田、本田、宝马和奥迪。其中前六名均为日系品牌。然而,美国品牌无一进入前十。

排名第一的品牌是斯巴鲁,其可靠性评分为68分(满分100  )。斯巴鲁的夺冠让人颇感意外。通常情况下,丰田或其豪华子品牌雷克萨斯会占据榜首。

然而,今年斯巴鲁凭借其标志性的对称全轮驱动和水平对置发动机,赢得了可靠性冠军。

《消费者报告》指出,斯巴鲁的森林人和翼豹表现尤为突出,评分高于平均水平,其余车型评分均为中等或以上。唯一拖后腿的是斯巴鲁的纯电动车Solterra,这款车实际上是丰田代工的车型。

往年的冠军雷克萨斯此次掉到了第二名,其可靠性评分为65分。

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长期以其极高的可靠性闻名。此次排名仅次于斯巴鲁,位列第二。

《消费者报告》表示,在雷克萨斯的7款车型中,有4款评分高于平均水平,其余3款评分也达到了平均水平。这一成绩再次印证了雷克萨斯在可靠性方面的强劲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用户驾驶一辆行驶了近29万英里的雷克萨斯GX,从纽约到阿拉斯加往返,车辆仅需更换机油,展现了非凡的耐用性。

丰田位居第三,可靠性评分为62。丰田以可靠性著称,通常会占据榜单前列。但2024年的排名却退至第三名。

这主要是由于部分车型如坦途和纯电动车bZ4X的可靠性评分低于平均水平。今年早些时候,丰田因约10万辆卡车和SUV的发动机问题发布了召回,这也拉低了整体评分。

不过,《消费者报告》指出,丰田仍有11款车型的可靠性评分远高于或高于平均水平,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完整版排名

此次榜单前十名主要由日系品牌和德系品牌占据,如本田、马自达、宝马和奥迪等。

其中,日系品牌仍然表现强劲,斯巴鲁、雷克萨斯和丰田包揽前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品牌未能进入前十,这反映了其在可靠性方面的持续挑战。

自 手机中国

]]>
2024年Q3 BBA净利润大幅下滑 奔驰降54% 宝马降83.8% 奥迪营业利润降9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7371.html Mon, 18 Nov 2024 11:54:38 +0000 //www.otias-ub.com/?p=1727371 这段时间, BBA 陆陆续续公布了三季度财报。业绩一出,大伙儿突然发现,你们这德系豪华三强,怎么搁这比惨来了。其实看营收还可以,市场行情不好大家也听说了,哥仨虽然都在下滑,但最多也就是宝马营收降了 15.7% ,奔驰和奥迪都是个位数降幅。

但一看利润就拉胯咯,三季度奔驰净利润同比下降 54% ,宝马净利润下降 83.8% ,奥迪公布的是营业利润,下降了 91% ,真是一个比一个惨。当然,对于这个不好看的业绩,三家都给出了各自的理由。

宝马就说,我们是因为供应商闹出了集成制动系统( IBS )问题,导致大规模召回,影响了交付量,然后明年不是还要出下一代纯电平台的电车么,现在得抓紧研制,正是花钱的时候,大伙儿理解理解。

奥迪也说了,利润下降是因为我们布鲁塞尔工厂要关闭重组,关厂得花不少钱,大家担待担待。

奔驰倒是比较实诚,直接说是因为售价走低,然后产品和市场不够匹配。

虽说各有各的理,但除了上面这些说法, BBA 都提到了中国市场的下滑。毕竟中国市场对 BBA 的销量贡献可都超过了三成,这卖不好,财报肯定受影响。脖子哥再一细研究,发现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它们越贵的车,下滑反而越严重。

这是咋搞的嘞?来,咱一个一个看。

先从宝马说起。

宝马是三家里车子卖得最多的,它的 IBS 召回事件,导致全球各个地区交付都受到了影响。三季度,它在欧洲销量下降 1% ,在美国下降 9.2% ,但只有中国的数据是格外辣眼,直接跌了 29.8% 。

这明显不只是因为召回这么简单,还和它在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有很大关系。

翻一下国内销量可以发现,宝马下滑最明显的两个车型是 5 系和 X5 。

去年整个下半年, 5 系每个月销量都能破万;而到了今年,基本都是 6-8 千台的水平,中间因为换代衔接的关系,在 3 月份甚至只卖了 3874 台。

算下来,今年目前为止, 5 系销量同比下降了 36% 。

5 系可是宝马一大钱袋子,上一代车型光在中国就卖了超过 100 万台。今年宝马把 5 系更新到了第八代产品,并且在宣传上猛推和油车同价、外观也几乎一样的电动 i5 。

脖子哥之前参加了 5 系的试驾活动,去了才发现,宝马给当天所有媒体都安排的是 i5 。

但这个销量来看,这一代 5 系市场似乎并不买单。

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新 5 系的外观有点太年轻跳脱了,刚出来的时候就有很多网友难以接受。

特别是车屁股这一块,我是真欣赏不来……个人观点,这套设计应该给 3 系的, 5 系还是稳重一点好。

另一款车 X5 的下滑,几乎可以确定和问界 M9 有关。

要知道 X5 之前可是 50 万以上卖得最好的车型,月销能有 8 千 -1 万台,但今年的销量降到了 5-6 千台。

而问界 M9 已经连着几个月销量超过 1.5 万辆,李想给 MEGA 吹过的牛,要成为 50 万以上最畅销的车型,如今被余大嘴给实现了……

宝马过后,再来看下奔驰。

有点意外的是,奔驰的核心车型销量其实是在增加的,同比上升了 4% 。

像 GLC 这个季度在全球一共卖了 10.9 万,去年同期是 8.4 万辆。还有奔驰 C 级,这次是 8.88 万辆,去年同期 8.2 万辆。

问题出在了高端品类上,三季度销量降幅是 12% ,前三季度降幅更是达到了 19% 。

尤其是 S 级、 GLS 这条线,去年三季度卖了 3.61 万辆,今年只有 2.6 万辆,同比下降近三成。国内市场上,今年 1-9 月,奔驰 S 级卖了 1.28 万辆,同比下降 27% 。

大伙儿也知道,在国内市场 S 级一直是一款相当有信仰加成的豪车,也是很多婚车市场的首选。2023 年,奔驰 S 级(还不包括迈巴赫 )在国内一共卖了 2.3 万辆,几乎相当于它的两位老对手宝马 7 系、奥迪 A8 加起来的量。

而在 S 级没卖好的同时,低一档的 E 级,也是卖得不如去年。今年三季度是 7.25 万辆,去年同期是 8.42 万辆。

显然,奔驰难受就难受在这几个高端车了。

那和奔驰、宝马两位比,奥迪不管是终端售价还是体量,都要差一档。

今年它更是不好搞,无论大车、小车,销量全在下滑。而从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也是最贵的 D 级车销量降幅最严重,达到了 23.4% ,最便宜的 A0/A 级车降幅最小。

总的来说, BBA 的财报更反映出,在这轮厮杀里,他们的高端车型受损更加严重。

其中原因可以分为几方面来看。

首先,在全球经济都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豪华车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比如 78S 在的豪华大型轿车整个盘子都在降,去年的榜一单月还能卖到 1900 辆,今年榜一掉到 1300 辆了。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曾经 78S 不仅是豪华的代名词,也是技术的代名词。

奔驰 S 是全球第一款引入 ABS 防抱死系统的车型,也是第一款配有主驾安全气囊的车型。还有 ESP 、自适应巡航这些我们已经熟知的技术,当年也都是在这几个旗舰车首推的。

但现在这些车已经越来越难见到让人惊艳的技术了。

这两年大伙儿讨论最多的技术,比如比如智能驾驶、原地掉头啥的,都是在国产车上先看到。

而因为 BBA 新能源转型较慢,也正在被向上的国产车们一顿围堵。问界 M9 、理想 L9 以及刚上市的腾势 D9 GT 这些车,都在从 BBA 嘴里抢肉。

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才是 BBA 的基本盘?是最多人购买的 34C ,还是豪华车的代表 56E 甚至 78S ?

诚然,如果从销量和利润贡献来看, BBA 中间走量的这些车型是肯定占大头,宝马 3 系的销量赶得上 7 系的十倍了。

但我觉得,如果从影响力上看, BBA 50 万元以上的高端豪华车才是他们的基本盘。

正是他们在这个区间推出了标杆车型,奔驰 S 、奥迪 A8 这些面子车在老百姓那立住了,品牌的走量车型才会有大批消费者拥护。

如果 78S 都没人认的话,想必 BBA 的品牌溢价能力多半会下降一大截。

最近几年,在新能源的浪潮下,这几个豪华品牌都忙着搞自己的纯电平台,在油车上难免顾此失彼。然而他们搞的高端电车,比如 EQS 、 i7 等,目前也很难说有多成功。这就导致他们高端产品线的影响力逐渐弱化。

所以对于 BBA 而言,当下的关键是如何保住这块 “ 基本盘 ” 。

而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新玩家的好机会。曾经长期被 BBA 牢牢占据的这块市场,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就看哪些人敢有勇气去抢一抢了。

图片、资料来源

BBA官网、懂车帝芝能汽车,宝马 2024年第三季度:生产不利,净利剧降83.8%

自 差评

]]>
奥迪财报:2024年Q3奥迪营收153.22亿欧元 同比下降5.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5404.html Thu, 07 Nov 2024 12:10:34 +0000 //www.otias-ub.com/?p=1725404 近日消息,奥迪集团在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揭示了其面临的市场挑战和供应链问题。

第三季度奥迪集团汽车交付量为407390辆,同比下降16%,营收下降5.5%至153.22亿欧元,营业利润暴跌91%,仅为1.06亿欧元。

今年前三季度,奥迪、宾利和兰博基尼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0.9%。

在美国市场,奥迪品牌销量下降16.8%,而在欧洲和中国市场分别下降了9.8%和8.5%。

宾利品牌前三季度销量下降26.6%,兰博基尼销量却增长了8.6%,运营利润增长了9.8%。

前三季度,奥迪集团共交付了125万辆汽车,收入从504亿欧元降至463亿欧元,运营利润从46亿欧元降至20.9亿欧元。

尽管挑战重重,奥迪集团正在更新其产品线,并计划在2024年推出15款新车型,包括A5和Q5,预计这将显著提升销量。

同时,奥迪也将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更加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并生产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

自 快科技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4年1至9月中国进口汽车累计销售48.19万辆 同比下滑13.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5025.html Tue, 05 Nov 2024 13:12:14 +0000 //www.otias-ub.com/?p=1725025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9月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1至9月进口汽车累计销售48.19万辆,同比下滑13.5%。据报道,今年1-9月份的乘用车进口量Top10榜单中,雷克萨斯累计进口量132932量,同比增长9.1%,位居国内进口车第一。

丰田前九月累计进口量为25757量,同比增长12.3%,位居榜单第七,是榜单中唯二增长的品牌。

至于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等传统进口车大户,今年的进口量都出现了不小的下滑。

其中保时捷前九月累计进口量只有40400辆,同比大跌33.4%;而大众汽车进口量只剩下4488辆,同比大跌53%。

报道称,由于国内9月进口车销量进一步下探,经销商库存深度上升至7.5个月,创历史新高,意味着按照当前的月销量,需要7.5个月才能消化完当前库存。

对于进口经销商而言,过高的库存代表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在面临汽车贬值风险同时,利润空间也将被进一步压缩。

此外,行业数据显示,国内进口车的销量巅峰,已经由2014年的142.3万辆,下滑至2023年的79.9万辆。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大概率会创出2012年以来的新低。

自 快科技

]]>
2024年4月奔驰销量6.09万辆 同比下滑8.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8594.html Mon, 27 May 2024 11:51:42 +0000 //www.otias-ub.com/?p=1698594 近日消息,相较于理想和蔚来,很多人并不认为问界是豪华品牌,但实际上问界的成交均价已经仅次于路虎和奔驰,超过了宝马和奥迪,这样都不算豪华品牌的话,那么不如它的更加算不上了。

近日有博主公布了2024年4月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TOP 10的榜单(数据来源:上险量),其中国产车表现优秀,四个品牌跻身前10名,已经实现了对德系的反超。

第一名为奔驰,4月均价为43.4万元,当月销量6.09万辆,同比下滑8.6%,今年1-4月累计销量23万,同比下滑9.9%。

第二名为宝马,4月均价35.1万元,当月销量5.4万辆,同比下滑13.3%,今年1-4月累计销量23万。同比下滑7.4%。

第三名为奥迪,4月均价30.1万元,当月销量4.9万辆,同比下滑9.3%,今年1-4月累计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20.1%。

第四名为理想,4月均价35.5万元,当月销量2.6万辆,同比增长2.4%,今年1-4月累计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38.6%。

第五名为问界,得益于M9的畅销,4月均价达到了39.8万元,是新势力中均价最高的存在,当月销量2.4万辆,同比暴涨461.1%,今年1-4月累计销量11万辆,同比暴涨668.4%。

第六至第十名则分别为蔚来(4月均价30.9万元)、雷克萨斯(4月均价34.7万元)、沃尔沃(4月均价30.6万元)、腾势(4月均价36.5万元)和路虎(4月均价74.6万元),4月销量从数千辆到1.5万辆不等。

自 快科技

]]>
奥迪:2023年奥迪在中国市场共计交付超过72.9万辆车 同比增长13.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1606.html Fri, 12 Jan 2024 11:34:22 +0000 //www.otias-ub.com/?p=1671606 近日消息,从奥迪公布的2023年度销量数据来看,在中国市场,2023年,奥迪共计交付超过72.9万辆车,同比增长13.5%,超过豪华汽车市场整体增幅。

其中,奥迪共计交付本土生产汽车664607辆,同比增长11.2%。

而奥迪A6L、Q5L两款热门车型年销量刷新记录,分别为14.2148万辆和13.94万辆。

新能源车型方面,在加速电动化转型的推动下,奥迪纯电动e-tron系列车型2023年在华交付量实现稳步增长,奥迪纯电动e-tron系列车型交付量为3.1025万辆。

奥迪Q4 e-tron和奥迪”Q5 e-tron成为推动销量增长的主力车型。

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表示:2023年,奥迪在华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交付量再度增长。

从奥迪此前公布的规划来看,2024年至2025年,奥迪将通过推出多款新车型,强化并丰富产品阵容。

未来几年,奥迪还将同步推出全新一代内燃机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强化品牌定位。

自 快科技

]]>
理想汽车:2023年11月理想汽车交付41,030辆 同比增长172.9%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4978.html Tue, 05 Dec 2023 12:07:12 +0000 //www.otias-ub.com/?p=1664978 理想汽车公布了2023年第49周销量排行榜,理想汽车周销量达0.96万辆,蝉联新势力销冠,本月向5万月销目标冲击。具体来看,新势力销量周榜中,理想汽车销量为0.96万辆,大幅领先问界的0.56万辆,小鹏汽车以0.48万辆紧随其后。

而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周榜中,宝马汽车排名第一,奔驰、奥迪、特斯拉分列第二至第四名,理想汽车位列第五名,但为榜单中排名最高的中国品牌。

并且,理想周销量已全面超越二线豪华品牌,大幅领先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品牌。

在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榜中,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占据前三位置,理想汽车位列第四名,但其与五菱的差距,已不足3000辆,同时也已超过埃安、大众等品牌。

此外,理想汽车11月交付41,030辆,同比增长172.9%,全年累计交付325,677辆,已提前达成2023年30万辆销量目标。

自 快科技

]]>
Recurrent:调查发现电动汽车冬季平均续航缩水3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2486.html Fri, 24 Nov 2023 14:31:48 +0000 //www.otias-ub.com/?p=1662486 美国电池数据专业初创企业Recurrent在2022-23年冬季期间收集了18款1万辆电动汽车的行驶数据,分析零下温度对电动车行驶里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气候、地形、行驶模式等实际变量差异后,冬季平均行驶里程占正常行驶里程的70.3%,这也意味着,冬季实际续航里程较官方宣称续航缩水了30%。

虽然寒冷天气会导致车辆续航下降,但不同品牌的车型,下降幅度也有差异,调查显示,美国18款电动车品牌中,特斯拉、奥迪和日产电动汽车的冬季续航衰减最低。

据其介绍,电动车冬季续航下降,除了与电池自身的化学反应减缓有关,还有就是电动车冬季空调制暖需求。

不过,现在许多车型都安装了热泵空调,能够利用电池和马达产生的热量来为座舱供暖,大大提升了空调制热效率也减少续航里程损失。

自 快科技

]]>
J.D. Power:2023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 保时捷以137个PP100位列第一名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5911.html Mon, 30 Oct 2023 13:32:27 +0000 //www.otias-ub.com/?p=1655911

近日,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发布了2023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分别涵盖了豪华品牌、主流品牌和自主品牌等多个阵营。豪华品牌可靠性排名:保时捷以137个PP100(注:每百辆车问题数)位列榜单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宝马(140个PP100)和路虎(140个PP100),沃尔沃和梅赛德斯-奔驰则分别位于第四、第五,均高于豪华品牌平均水平。

而凯迪拉克、奥迪、雷克萨斯、林肯和附件奔驰则低于豪华品牌平均值,具体成绩可参考下图。

配图来自“ JDPower君迪”

主流品牌可靠性排名:

一汽丰田已以142个PP100稳居第一,第二和第三则是长安福特、广汽丰田,此外,上汽大众、别克、雪佛兰、广汽本田、北京现代、WEY、领克、奇瑞、一汽红旗、斯柯达、一汽-大众、起亚、荣威均高于平均水平。

至于低于平均水平的品牌比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各位可看图了解。

自主品牌可靠性排名:

WEY魏牌夺得第一,领克占据第二名,二者成绩非常接近,同时也都是自主高端品牌,奇瑞和一汽红旗并列第三名,同样表现亮眼,荣威、广汽传祺、吉利、捷途、宝骏等也在平均水平之上。

整体来说,自主品牌的可靠性和进口、合资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比如WEY虽然位列自主品牌排第一,但在主流品牌排名中仅位居第九,如果加上豪华品牌,那名次无疑还要更靠后。

总之,正视差距,多做研发,注重质量,提高服务,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足够的实力。

自 快科技

]]>
乘联会:《2023年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涨至51%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0430.html Wed, 15 Mar 2023 11:41:41 +0000 //www.otias-ub.com/?p=1570430 乘联会公布了《2023年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深度分析报告》。统计显示,尽管国产车近两年火速崛起,但抢占的都是主流合资的市场,而豪华品牌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市场份额仍在稳步上涨

具体数据上,从2020年到2023年2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35.8%涨至51%。主流合资恰好相反,从51.1%跌倒35.7%。

豪华汽车品牌的份额非常稳定,从13.1%稳步上涨到14.3%。

乘联会所统计的豪华品牌,指奔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捷豹、路虎、沃尔沃、英菲尼迪、讴歌、特斯拉。

从销量排行榜单来看,2022年的高端豪华轿车市场依然是BBA的天下,年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车型全部被BBA包揽,它们霸占了榜单前六名。

自 快科技

]]>
一汽-大众: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新车约182.36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1033.html Wed, 11 Jan 2023 12:24:01 +0000 //www.otias-ub.com/?p=1551033 近日消息,一汽-大众 2022 全年销量数据显示,一汽-大众 2022 年累计终端销售新车 1,823,577 辆(含奥迪进口车)。

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 1,041,077 辆,奥迪品牌终端销售 635,588 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终端销售 146,912 辆。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在 2023 年新年贺词中表示,一汽-大众在面向未来的产品阵容中新增多款新能源及混动产品,在智能网联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新部署。

据介绍,一汽-大众新的一年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项目,在股东双方的战略指引下,加速实现高效益转型增长。

此外,乘联会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2054.3 万辆,同比增长 1.9%。其中,比亚迪汽车以 180.5 万辆的零售销量夺冠,市场份额为 8.8%;一汽-大众以 177.9 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 8.7%

自 IT之家

]]>
益博睿:2022年Q1美国纯电汽车销量特斯拉占比高71.8%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5218.html Sun, 15 May 2022 11:49:18 +0000 //www.otias-ub.com/?p=1435218

尽管零件供应受到限制,但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纯电汽车销量仍大幅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约有158689辆纯电注册,比一年前同比增长60%。据了解,各个品牌的电动车型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特斯拉和现代汽车集团一共七款车型被评入十大畅销电动汽车。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系列车型全部入选。

所以,在整体市场同比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市场的纯电汽车依旧很受欢迎,并有望继续增长,而且市场对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接受度也很高。

一、纯电全美占比上升至4.6% 特斯拉占71.8%

益博睿汽车分析部门的调查显示,纯电的市场份额在全国范围内创下4.6%的新纪录。

其中,在前10名全电动车型中,有四辆是特斯拉汽车(Model 3/Model Y、Model S/Model X),三辆来自现代汽车集团(现代艾尼氪5、起亚6和起亚极睿)。另外四款车型分别是福特野马Mach-E、日产LEAF和大众ID.4。

可以说,特斯拉在美国纯电细分市场占主导地位。特斯拉第一季度有113882辆车注册(同比增长59%),占纯电市场的71.8%。

另一个值得强调的是,现代汽车集团也进展迅猛,现代已卖出15414辆纯电,包括8450辆起亚和6964辆现代。总体来看,现代的总销量要比福特的7407辆多两倍。

二、现代增长率排名第一 ID. 4暴增656%

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注册数据显示,本季度除了销售出113882辆(同比增长59%)特斯拉电动汽车,还销售出44807辆其他品牌的纯电。

其中,排名第二的是起亚,销量为8450辆,同比增长735%,增长率在全美纯电品牌中排名第一。

福特纯电也售出了7407辆,同比增长91%。其中,野马Mach-E售出6957辆,同比增长80%。而F-150闪电也预售出了54辆。

现代品牌的纯电销量也暴增236%,达到了6964辆。其中,现代艾尼氪5占大头,销量达6265辆。

另外,ID. 4也暴增了656%,销量达2926辆。日产旗下车型销量也上升了23%,销量为4401辆。同时,在美刚上市没多久的极星2的销量也达到了2384辆。

唯一下降的是雪佛兰纯电的销量,下降了95%,只有479辆。

kia-ev6.webp

以下是2022年第一季度在美国销售的电动车型号前10名:

特斯拉Model Y

特斯拉Model 3

福特野马Mach-E

特斯拉Model X

现代Ioniq 5

起亚EV6

特斯拉Model S

日产聆风

起亚Niro

奥迪e-Tron

结语:现代等车企在美纯电市场发力

本次的全美纯电销量排行榜除了有熟悉的特斯拉,还出现了现代汽车。而且现代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或有望和特斯拉在以后的美国市场中竞争。

当然,纯电市场绝大部分还是被特斯拉占据的。但是这些新的品牌实力也不容小觑。另外,大众在美销量增幅很明显,看来迪斯真的看上了美国纯电市场这块肥肉。除了榜上有名的极星,榜单上还有很多成长中的车企,看来,留给马斯克的时间也不多了。

自 车东西

]]>
奥迪财报:2021年Q1销售收入为141亿欧元 同比增长12.9%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3731.html Mon, 10 May 2021 13:36:12 +0000 //www.otias-ub.com/?p=1243731

5月8日,奥迪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奥迪集团销售收入为141亿欧元,同比增长12.9%;经营销售利润为14亿欧元,经营销售利润率为10.0%,税前利润为17亿欧元。销量方面,全球第一季度销量达462,828辆,同比大涨31.1%,不过涨幅提升明显,是受去年全球疫情防控的影响,而今随着疫情影响的减缓,销量数据大增也在情理之中。

分市场来看,奥迪在欧洲的销量共计155,325辆,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市场,销量为47,523辆,不过同比暴减24.5%;英国为29,422辆,同比减少4.1%。

在美国市场,奥迪的销量为54,840辆,同比大增32.6%,与奥迪全球市场的增幅基本保持一致。最为显眼的则要为中国市场,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共计销售207,386辆,同比大增83%,也成为奥迪全球市场中销量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占全球总销量45%。

根据乘联会数据,一季度奥迪品牌销量最高的奥迪A6L,同比增长59.0%至46,245辆。其次是奥迪A4L,同比增长77.4%至43,636辆。排名第三的是奥迪Q5L,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9.1%至43,352辆。

不过,近日,全球车企都遭受了“缺芯”危机,而奥迪也受到了影响。在今年1月份,奥迪CEO就表示,由于汽车芯片短缺,已经有超过1万名员工休假。

另外,此前媒体报道,一汽-大众奥迪因芯片短4月拟减产30%,涉及A4L、A6L、Q5L等主力车型。参考其3月份的销量,预计4月份减产将超过2万台。

自 快科技

]]>
新纪录10000+ 中国汽车单月投诉创10年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6749.html Tue, 04 Aug 2020 16:00:03 +0000 //www.otias-ub.com/?p=1096749

      本文来源:车质网  作者:车质网研究院

      导读:单月投诉量10,693宗!环比上涨22.9%,同比上涨51.6%!这组数据使得2020年7月成为车质网上线10年来的里程碑,宣告国内汽车消费者月度实名客诉量首次进入万宗时代。

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统计,2020年7月车质网共收到车主有效投诉信息10,693宗,环比上涨22.9%,同比上涨51.6%,年内再次刷新车质网上线十年来的月投诉量历史记录,宣告国内汽车消费者月度实名客诉量首次进入万宗时代。

数据显示,本月车质网接到的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701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154款。此外,本月车质网共接到车企针对投诉的回复14,042条(含部分之前月份投诉的回复)。在去除投诉人因为车企解决得当而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20年7月投诉量前30的车系(车型)排名如下:

7月,受部分自主/合资品牌车型某些共性问题影响和推动,国内汽车消费者投诉量的历史记录在年内被再次刷新,首次突破一万宗,开启了车质网受理处置服务汽车消费者投诉事业的新里程碑。去除撤诉信息后的TOP30榜单中过半数车型的投诉量环比均出现较大涨幅,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众本月继续遭遇质量口碑危机,旗下大众和奥迪品牌共有7款车型入围榜单,较6月份增加1款,且有5款车型排名榜单前十,其中一汽-大众速腾依旧排名榜单前列,投诉量持续保持在百宗左右。此外,上汽大众的多款车型也榜上有名。

  本月国内汽车投诉数据看点:

7月,自主品牌、进口品牌的投诉量双双突破5000宗,其中自主品牌投诉量环比上涨46.2%,创造了近十年来月投诉量历史最高记录,投诉占比时隔两年再次超越合资品牌。

本月,除日系品牌外,其余各国别品牌的投诉量环比均出现一定涨幅。德系品牌本月投诉量持续攀升,连续第五个月投诉量突破千宗,与一汽-大众多款车型投诉量持续高企有关。

从车型属性来看,受部分自主和日系SUV车型投诉量短期持续异常增多影响,SUV车型投诉量创纪录地突破了5000宗,环比上涨54.5%。此外,本月中大型车投诉量同样出现明显增长,环比上涨45%,与部分德系豪华品牌车型投诉量增高有关。

7月,2019款车型一枝独秀,投诉量突破4000宗,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涨幅超六成。2020款车型本月投诉量持续保持在过千宗体量,稳居第二名。随着新款车型陆续投放市场,2021款车型的投诉量也达到两位数,投诉多来自于美系品牌车型。

车质网接到的投诉主要分为质量问题、服务问题、综合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四大类。7月份服务问题的投诉量和占比大幅提升,其中投诉量环比上涨近一倍,投诉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从投诉来源来看,服务问题投诉增长大部分来自于自主品牌车型。此外,单纯质量问题的投诉再次突破6000宗,但占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

在7月份车质网接到的质量投诉中,各系统的投诉故障数环比均出现增长,其中制动系统投诉故障数涨幅最高,环比上涨35.7%,投诉增量多来自于部分自主品牌车型。此外,车身附件及电器投诉故障数再次实现突破,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环比上涨4.4%,与部分自主和日系SUV车型投诉量持续增多有关。

本月,服务问题(包含综合问题)投诉中,“销售欺诈”问题投诉数再次出现激增,较6月份暴涨1.4倍,成为投诉占比最高的服务问题,具体问题表现为“与宣传不符”,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自主品牌热销SUV车型。本月“服务流程不完善”问题投诉数环比同样出现大幅增长,较6月份暴涨1.2倍,与某自主品牌车型“系统升级问题”投诉持续增多有关。

从创立伊始,车质网一直致力于成为车主与车企之间协调解决消费纠纷的优选第三方,终极目标是推动企业重视产品缺陷,积极解决更多车主的合理诉求。据车质网统计,2020年7月份共有3,841宗投诉因厂家解决得当,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这一数据也创了历史新高,较6月份增加1,114宗。数据显示,7月份投诉回复率达100%的车企共43家,与上月持平,另有21家车企回复率达到90%及以上。总体来看,车企对于消费者通过车质网提出的维权诉求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充分凸显了车质网在调解处理汽车售后服务纠纷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
奥迪:自动驾驶的脉搏 //www.otias-ub.com/archives/946732.html Thu, 17 Oct 2019 21:11:02 +0000 //www.otias-ub.com/?p=946732 奥迪发布了新报告“自动驾驶的脉搏”,研究了理性的论点、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塑造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共有来自三大洲九个国家(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2.1万人接受了采访。情感、人类就绪指数和用户类型三者结合决定了人们的态度。

自动驾驶具有大幅提高安全性的潜力,超过95%的事故是由人类造成的。

情感景观

所有国家的受访者都对自动驾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82%)和很高的好奇心(62%)。他们在新技术中看到了个人和社会的潜力:从更容易移动(76%)到更方便(72%)和更安全(59%)。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自动驾驶。放弃控制的最大意愿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停车和交通拥堵中驾驶。尽管如此,也存在一些担忧,首先是关于失去控制(70%)和技术上无法避免的风险(66%)。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以解释自动驾驶。

人类就绪指数(HRI

HRI提供了关于自动驾驶的态度与人口统计的相关性:受访者越年轻,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就越积极。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中国人对此欣喜若狂;韩国人也对这项技术持积极看法;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是欧洲的先驱;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和英国人保持谨慎。

用户类型

用户类型考察了在生活背景下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态度,这种方法引申出五种用户类型:

“可疑的自动驾驶”希望保持现状,只有当它完全成熟时,才会使用自动驾驶。

“以安全为导向的不情愿”也对自动驾驶持谨慎态度,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应该首先经过多年的测试才能获得批准。

“思想开放的副驾驶”看到了技术的优势,希望工业、科学和政府采取措施,让汽车安全上路。

“以地位为导向的潮流引领者”也对自动驾驶汽车充满热情,因为这能够展示他们进步的生活方式。

“精通技术的乘客”信任这项技术,并希望其全面引入。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为避免驾驶分心,MIT研究人类开车的方式和逻辑 //www.otias-ub.com/archives/610439.html Sun, 09 Jul 2017 15:19:17 +0000 //www.otias-ub.com/?p=610439
考虑到当今如此巨大的汽车数量,或许,令人担忧的是,科学家仍不太确定人类大脑是怎样应对注意力分散的。这并不是他们的错:精密的相机设备和眼神分析工具在过去的10年左右才出现,而娱乐活动也是新出现的。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娱乐活动——对着你的孩子大喊大叫,调整收音机,吃下三明治。后来,产生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趣事游乐园:在车载导航系统下,发短信给妈妈,“给你的车发个短信”。

去年有将近4万人死于美国的公路上,专家们认为,分心造成的伤害有所增多。如果你车里的娱乐活动能够配合你,如果他们准确知道什么时候你需要在路上两眼向前看,而不是分散你的注意力,那么你就安全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年龄实验室与标准评估公司是一家位于密歇根的人类基因工程公司,这里研究人员的目标即是达到此目的。

这些研究人员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日本电装、本田、捷豹路虎、谷歌和松下等大型汽车和科技公司。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精确地模拟人类在汽车内的行为方式,并模拟他们的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我怎么能做到,让司机在娱乐听歌时还能高度保持注意力呢?”Linda Angell说到。她是前通用汽车工程师,现任公司的最高领导。“我应该怎样完成这个构架,使司机向前看关注路况,同时让他们经常得到的休息,并提醒他们时不时地关注路况呢?”

上周,该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试图用数学术语来捕捉人类的“注意力意识”——用一种算法来实现。有一天,他们希望汽车供应商和设计师能利用这一知识制造出对司机有帮助的产品,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司机分心”的话题经常被注意力意识的FTW议员和家长们谈论,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对于司机来说,司机的注意力并没有开关。就像很多东西一样,注意力是一个光谱,它结合了许多元素。“过去的大多数研究都是视觉、听觉或触觉的,它们都没有被整合到一起,”工程师Douglas Patton说到。

2012年,政府资助的研究人员在6个州的2600个常规汽车内安装了摄像头和传感器,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实验。其结果是一个庞大的、客观的、详细的实际驾驶行为数据库,如果你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车祸,这类信息非常有用。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同事们使用了这个数据库,并添加了另一个转折。当许多科学家想要破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可能要看事故发生前五、六秒。而这些研究人员坚持认为,应研究这之前20秒内发生的状况。“在上游,即事件发生更早之前,我们开始看到在注意力分配方面的缺失。这表明在事故发生的驾驶环境中,人们的注意力水平达到最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司机行为的Bryan Reimer这样说到。换句话说,导致灾祸出现的问题在碰撞之前就出现了。而这一切都归结于眼神所在之处。

当然,你越不关注路况,出现灾祸的可能性就越大。你关注路况的时间的多少也很重要。比如说,如果你的目光停留在短信上的时间比你前面高速公路上的时间要长,你就会逐渐对自己所在的位置有所迷失。通常情况下,司机都很擅长控制注意力和状况感知,同时判断什么时候低头看电台比较合适。但智能手机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司机并没有真正判断应什么时候该使用娱乐产品。

Reimer说:“如果手机响了,你就会受社交或情感冲动所驱使,从而作出回应。”问题在于,提示到达时并没有考虑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研究人员在这篇论文中采用的测试算法——一种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AttenD算法,基于司机在20秒前的驾驶情况可以很好地预测了车祸发生的时间。这意味着,或许有一天,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种数学方法来制造或测试能够在车中安全使用的产品。在需要更多注意力的情况下,新的、更人性化的技术可能需要对汽车的仪表盘进行整理。

准备在一个大十字路口左转?也许它使让你对那种情况望而却步。大雨中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也许它不会让你通过菜单来排队等待播客,这一研究还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制定出一些非常需要的标准,比如半自动驾驶汽车监管标准,或者是促使汽车制造商自行设计。

“我们希望能想出某种数字评级系统,”Patton说,他是Denso的工程技术负责人。有一天,能够适应司机个人状况的五星级的防干扰产品可能产生(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个老年人或者一个有心脏病的人)。

像这样的产品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大时代。“让我对此感到紧张的是,人们开始使用数字,而我认为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数字是什么概念,”Charlie Klauer说。她是一名工程师,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交通研究所研究新手司机分心驾驶。

她强调说,人类的注意力不能指望设计师——司机们需要接受教育,了解在开车时摆弄东西的危险,而警察则需要执行现行相关法律。所以,在早期,这种研究只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有自动功能的车辆在路上行驶得越来越多。

特斯拉、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和通用汽车等汽车制造商已经或将很快推出带有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能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即便在这些汽车中,人类驾驶员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知道何时应该重新控制机器人。这意味着要集中注意力。

选自 Wired来自:网易智能

]]>
Added Value:2013年全球最具文化活力品牌排行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036.html Mon, 25 Mar 2013 15:53:05 +0000 //www.otias-ub.com/?p=102036

2013年3月22日美国咨询公司Added Value周四发布一份“最具文化活力”品牌排名,谷歌、苹果和三星位居前三。

该报告对15个行业部门160个品牌的“文化活力”进行了分析,共有10个国家的6.2万多人对其调查作出了回应。报告显示,被认为最“有梦想、鼓舞人心、大胆和令人激动的”前十品牌是谷歌、苹果、三星、宜家、微软、索尼、宝马、奥迪、可口可乐和eBay。

报告称,在美国,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中的竞争对手三星“鼓舞人心”的力量已与前者持平。分析师担心,在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2011年10月逝世后,苹果可能已迷失。

Added Value指出,虽然整体上苹果品牌仍获得了更高的评分,但三星在全球市场上更受欢迎,尤其是在东亚地区。

业界人士指出,这份报告将增强股东的担忧情绪。自2012年9月以来,苹果市值已蒸发约2300亿美元。iPhone 5被视为此前设计的迭代而非创新产品,导致苹果创新名声受损。此外,苹果iPad mini是对市场上小尺寸平板电脑的回击,却让更多的人感到苹果沦为了追随者,而非创新者。

去年9月,苹果股价突破7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值超过6550亿美元。但随后苹果股价一路下跌,目前市值已蒸发约2300亿美元。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此前的报告显示,苹果和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之和为52%。去年第四季度,三星智能手机销量为6450万部,多于苹果的4350万部。

2001年以来,苹果和三星一直都在全球展开专利争讼。苹果首先在美国指控三星专利侵权,随后双方在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展开大战。(唐风)

  附:

全球“最具文化活力品牌排行榜”

1.谷歌 (Google)

2.苹果 (Apple)

3.三星 (Samsung)

4.宜家家居 (IKEA)

5.微软 (Microsoft)

6.索尼 (Sony)

7.宝马 (BMW)

8.奥迪 (Audi)

9.可口可乐 (Coca-Cola)

10.eBay

 

  中国“最具文化活力品牌排行榜”

1.苹果

2.微软

3.淘宝

4.香奈儿

5.宝马

6.奥迪

7.奔驰

8.阿迪达斯

9.三星

10.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