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2 Nov 2024 13:22: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世界自然基金会:2024年地球生命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2902.html Tue, 12 Nov 2024 22:00:20 +0000 //www.otias-ub.com/?p=1722902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2024年地球生命指数”。在过去50年(1970-2020年),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的平均规模缩小了73%。这是基于5495种两栖动物、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据得出的。淡水种群数量下降最为严重,下降了85%,其次是陆地种群(69%)和海洋种群(56%)。

在区域一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下降速度最快,下降了95%,其次是非洲(76%)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60%)。欧洲和中亚(35%)以及北美(39%)的下降幅度较小,但这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1970年之前,这些地区对自然的大规模影响已经很明显:由于保护努力和物种重新引入,一些种群已经稳定或增加。

通过监测物种种群规模随时间的变化,LPI是灭绝风险的早期预警指标,并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当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时,该物种可能无法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其通常的作用。长期稳定的种群提供了抵御疾病和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如全球LPI所示,种群数量的减少会降低复原力,并威胁到生态系统。

在仅仅50年(1970-2020年)的时间里,监测到的野生动物种群的平均规模已经灾难性地下降了73%。

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95%)、非洲(76%)和亚太(60%)以及淡水生态系统(85%)。我们的粮食系统驱动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是世界各地野生动物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其他原因是过度开发、入侵物种和疾病。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中科院:2020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1824.html Sat, 10 Oct 2020 21:28:19 +0000 //www.otias-ub.com/?p=1131824 报告展现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为各国加强2030年议程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

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进展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保护对策、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全球中高分辨率森林覆盖监测……这一报告汇集了26个典型案例,提出24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9个决策支持。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发挥地球大数据多源、多时相、宏观快速和高度集成等优势,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全球、区域、国家、典型地区4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深入研究。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郭华东介绍,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指标体系作为联合国会员国自愿采用的非约束性评估指标,仍在不断完善中。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已逐步形成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理论体系,搭建了科技创新支撑2030年议程实施的创新平台。希望本系列报告的推出,能够为2030年议程全球落实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说,“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自立项伊始便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在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的框架下,探究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系列报告已成为中国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代表性成果,为2030年议程有效实施提供解决方案和科技支撑。

2019年,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曾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研究显示地球15亿年后会像金星一样炎热 //www.otias-ub.com/archives/137741.html Sat, 03 Aug 2013 14:31:22 +0000 //www.otias-ub.com/?p=137741 温暖的气候会使地球像金星一样变成一颗地狱般的炎热星球吗?不会很快发生,但是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的大气可能变得非常炎热,以至于我们的地球将会出现被 科学家所谓的“失控温室”效应现象。当一颗星球吸收的太阳能超过它所能散发的能力时就会发生这一现象。为了进行研究,一个天文学家团队使用计算机模拟计算 了“失控温室”效应的热辐射强度。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3/08/01375488641.jpg

最新的测量结果表明,这种现象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更容易发生。这对于生存在太阳系第三颗行星上的我们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未来呢?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研究的合著者Colin Goldblatt博士告诉《国家地理》道:“我们曾经认为,以地球现在的光照量来说,失控温室效应理论上不可能出现在地球上。但是我们已经获得了相反的结论,这种现象理论上是可能发生的。那并不意味着它将要发生,而是理论上可能发生。”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担忧。这项研究表明,地球在15亿年左右的时间里不会进入失控温室效应阶段。之前的研究认为,地球失控温室效应发生的时间大约在20亿年后。目前这项研究可能影响一颗恒星宜居带的测量,这些区域表明了哪里的星球可能拥有适宜存活生命的大气。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博士后研究生Tyler Robinson也是研究的合著者,他声称:“这项研究的发现,使宜居带也变得更加狭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不能再认为宜居带尽可能的接近一颗恒星,那会让你进入一个失控温室效应的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