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9 Apr 2021 12:30:2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商业周刊&星期零:2021年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9016.html Thu, 29 Apr 2021 20:54:16 +0000 //www.otias-ub.com/?p=1239016 白皮书指出,中国对植物性肉类的需求将在未来5年内增加200%,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

白皮书提及,预计在未来5~20年间,植物肉市场份额将逐渐增长至全球肉类市场的10%-25%。

去年,光速中国完成了对星期零的A+轮投资,公司正在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快速跟进市场需求,不断推出“中国口味”健康产品。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商业周刊:老去的“婴儿潮”一代,对跑车的热爱不复当初 //www.otias-ub.com/archives/531177.html Sun, 30 Oct 2016 12:04:38 +0000 //www.otias-ub.com/?p=531177 1477829003-2379-5dd044d69903cd0a9a6212301-th

撰文:David Welch

  买家偏爱新的轿跑型SUV,野马和保时捷则显出颓势

  雪佛兰向年轻消费者推销不那么贵的科迈罗车型

婴儿潮世代开始走出中年危机的年龄,这对于想卖给他们跑车的汽车厂商是个坏消息。

2016年10月,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的野马工厂停工一周,因为2016年的销量下滑了9%,这显示出情况正在发生转变。其他跑车也呈现了类似的颓势,甚至一些中坚力量也萎靡不振,包括雪佛兰科尔维特(Chevrolet Corvette)和保时捷(Porsche)的大多数车型。

尽管仍有很多热爱快车道的买家,但汽车厂商们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恼人的现实:即跑车的主要购买群体、那些生于1946-1964年间的男性开始走下他们的消费巅峰。在即将迈入70岁的阶段,还像一只手风琴一样弯腰钻进跑车的前座,似乎对腰酸背疼的身板没什么好处。有些人甚至已经转向了大马力的豪华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1477829003-1219-03aa14f09b8892f94166ed17e-th

2016年,美国轿跑型SUV销量猛增,跑车销量下滑

“婴儿潮世代已经过了开跑车的年龄。”加州奥兰治市咨询公司CarLab的总裁埃里克?诺布尔(Eric Noble)表示。“人进入60岁以后,舒适度就变得更加重要。跑车不会消失,但市场会变小。”

跑车销量普遍下降

诺布尔表示,世代的轮替对于跑车的销售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为X世代(即35-50年龄段)的人数较少。而婴儿潮一代的孩子们,即千禧世代,尚未挣到能买得起野马的钱,该车的起售价为24915美元,更不要说动辄上10万美元的科尔维特Z06了。

福特在2016年大概能卖出逾10万辆野马,但据追踪机动车登记数据的市场咨询公司IHS Markit介绍,截至7月底,大约25%的野马都卖给了租车机构或其他的企业车队。而即便有如此多的车队买家,整体销量依然在下滑。

在2016年野马的买家中,婴儿潮世代的占比约为40%,2013年时则为50%。野马的营销经理马克?沙勒(Mark Schaller)说,好消息是,二三十岁的顾客占到野马买家的22%,而3年前只有15%。但整个买家群体依然在萎缩。

“我们看到有些较年长的婴儿潮世代已经不再光顾,”沙勒说,“野马人生中某一阶段的座驾。”

1477829003-5949-bd50b4d4694180dfb0946234c-th

许多知名跑车不得不面临销量下降的局面

福特并非唯一一家销量下滑的厂商,2016年,科迈罗(Camaro)和科尔维特的销量分别下滑了11%和14%。科迈罗销量下滑的部分原因在于,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卖给车队买家的科迈罗变少了。零售销量只下滑了1%。

“关于为什么下滑,我没有明确的理由,”科迈罗和科尔维特的营销经理托德?克里斯滕森(Todd Christensen)表示,“可以确定的是,婴儿潮世代仍然在购买这些车。”

克里斯滕森表示,雪佛兰希望通过科尔维特新的Grand Sport车款来刺激该品牌的销量,该车搭载了一些基本款中没有的运动型配置,比如高性能的悬架、制动系统以及轮胎。价格也很诱人,起售价为6.5万美元,比高性能的Z06便宜约1.4万美元。

生活方式转变

据汽车电商埃德蒙兹(Edmunds.com)的分析师杰西卡?考德威尔(Jessica Caldwell)介绍,保时捷可能也遇到了类似的转变。她表示,人们不再认为Coupe系列要比四门轿车或SUV更酷。而随着保时捷和奔驰等豪车品牌纷纷推出轿跑型SUV,有钱人可以做出更实际的购买选择,并依然能享受某些驾驶的乐趣。

她表示,相比真正的跑车,一辆既能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又具备运动性能的车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1477829003-3760-8777e44bb89b2a42c71688143-th

SUV显然能更好地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

从保时捷就能看出这一点。2016以及2015年,该品牌的乘用车销量下滑了8%。与此同时, Macan SUV的销量在2016年则增长了30%,成了保时捷如今的销量冠军。公司发言人克里斯琴? 凯尼格(Christian Koenig)表示,销量下滑是因为911和Boxster跑车的更新换代导致了库存短缺,以及公司宣布将于2017年1月推出新款Panamera。保时捷相信,新款跑车将会再次激发销量。“我们并未看到真正的下滑,”凯尼格表示,“在美国,跑车的销售情况一直坚如磐石。”

据CarLab的诺布尔介绍,研究显示买家(特别是20多岁的年轻人)依然喜爱跑车。他们尤其钟爱上世纪70年代(肌肉车的黄金年代)的经典车型。他们只是暂时还买不起。婴儿潮世代们则想要比较舒适的车款,但也要具备运动感。克里斯滕森表示,雪佛兰也在试图向年轻买家推销科迈罗车型,其更小、更便宜的2升涡轮增压引擎搭配了高性能的组件,车门扶手跟豪车差不多。

“生机勃勃的驾驶体验”

1477829004-8810-ee80d4414bd1432f88926ced9-th

高性能SUV车辆内部

他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宝马(BMW)M系列和奔驰AMG系列的销量上升了。两者均为现有车款的大马力版本。2016年,宝马M系列的销量提升了2%。AMG系列的销量在已有车款中有所下滑。但据奔驰美国的AMG经理布兰登?科特(Branden Cote)介绍,加上新的SUV,今年高性能系列车的销量提升了约60%,共卖出了近1.6万辆。

一辆高性能的SUV长什么样呢?AMG GLS63可乘坐7人,重3吨,配备577马力的引擎,起售价为12.4万美元。它还配备了空气悬架系统,当司机要急转弯时,可拉低悬架的高度。科特表示,这就是正在驱动奔驰AMG系列增长的那类“跑车”。

“婴儿潮世代正在远离纯粹的跑车,但他们并不愿意牺牲纯粹的驾驶体验。”科特表示。“轿跑型SUV的理念在10年前还是不可思议的。它们并未放弃生机勃勃的驾驶体验,而是选择了不一样的运动驾驶感觉。”

]]>
商业周刊:BAT完全霸占互联网江湖 //www.otias-ub.com/archives/406473.html Wed, 18 Nov 2015 13:04:49 +0000 //www.otias-ub.com/?p=406473 导读: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简称BAT)如何通过对外投资,控制了整个中国互联网江湖?《商业周刊/中文版》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并归纳了三家公司超过200桩投资交易,试图用一张图表,展示投资信息和投资版图,并邀请互联网分析师尹生撰文,分析这一轮轮由BAT主导或参与的密集投资,会对中国互联网行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0 - 副本

BAT终极之争:连接权与护城河

过去中国创业者们最担心的是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简称BAT)是否会复制它们。现在,这个话题已经演变为,BAT是否会投资甚至收购它们。在过去那种“被复制”的情况下,创业者们还有成为下一个BAT级存在的机会——前提是克服BAT的关注;而在当前的境况下,中国的创业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则是:如果不能入局BAT(被投资或收购),往往就意味着衰落甚至死亡。

这种变化的影响在最近已经集中爆发:几个月前还怀着“成就千亿美元市值”梦的美团创始人王兴,以及梦想将大众点评打造为本地生活入口级公司的张涛,突然之间宣布两家公司将合并;此前一直打得不可开交、都希望做中国的Priceline的去哪儿和携程,也闪电宣布结合;各自承载着中国版Uber梦、相互刺刀见红的滴滴和快的,已然携手入梦。

所有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整合背后,都离不开BAT的排兵布阵。

在一日千里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大战中,表面上的主角是这些陷入剧烈竞争的创业公司,但实际上,它们不过是BAT的代理人——尽管有时这些公司自己对此也可能不自知。道理简单而直接:对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以及用户流量等方面的支持,而BAT有这些资源。

根据最近一期季报,截至9月底,百度手握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110亿美元,阿里巴巴为166亿美元,而腾讯的现金净额和股权与金融资产价值合计也超过100亿美元。这还没有计算这些公司利用杠杆的融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年不到的时间里,BAT用于外部投资和收购的资金,累计可能超过了人民币上千亿元。规模最大的一起,是今年10月中旬阿里巴巴斥资45亿美元对优酷土豆发起的全资购案(截至发稿,该交易尚未最终完成)。

不仅对外出手阔绰,在对内投资上,这些公司也毫不手软,比如百度几个月前就高调宣布要在自己看重的本地生活O2O领域投入30亿美元,有分析指出,正是这笔投资直接迫使美团和大众点评走向合并。

对BAT而言,资本市场的战争只是业务市场竞争的延续。

几年前,BAT主要的战略还是内部增长,复制、阻击有潜在竞争关系的创业项目,为其通用的反应模式。自奇虎360与腾讯在互联网安全领域叫板并公开冲突(著名的“3Q大战”)之后,在外界希望这些公司采取开放态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压力下,这些公司开始转向平台化和开放生态模式,于是,对外投资和收购取代了内部投资。

这只是BAT转变的很小一部分动机,最大的动力来自其自身的转变需要。3Q大战前,三家公司各自的人员规模比现在少得多,营收规模也刚刚接近或超过百亿元规模,而过去十年来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变量——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BAT各自所处行业的增长基本都还在50%甚至100%以上。

当时,内部的增长足够支撑公司的高成长,而且内部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可能要超过外部创业公司,因为外部创业公司虽然在灵活性上有优势,但由于在核心的市场很难突破,因此成功概率很低。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移动互联网、规模增长带来的内部效率下降、外部开放呼声增大,以及投资砍价能力增强,共同推动了BAT的战略大变轨。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在各个细分领域催生了新的力量,比如米聊之于QQ、O2O之于过去的纯线上模式;另一方面,外部创业者更少被惯性拖累,因而容易适应新的业务发展相应的商业模式。

换句话说,投资比亲自参与更能让BAT避免错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机会,从而避免将自己置于潜在颠覆者的威胁中。无论是滴滴快的、小米、陌陌、猎豹移动,还是携程去哪儿,这些后起的小巨头都直接或间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无论它们加入哪一个阵营,都会对未来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BAT很快就发现,当它们和独立的纯粹的投资机构去竞争一个项目时,往往能更掌握议价主动权,因为创业者会更看重它们的资源可能带来的协同效应,这会产生协同溢价,而BAT往往能获得这种溢价的绝大部分——它们只需用很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个项目的投资机会,而这也会激励BAT更多地去投资新项目。

上述这种BAT出于防御或增长需要进行的资本战争,统称为“护城河战争”,即在一个变化了的时代,避免潜在颠覆者的威胁,增加外部增长动力,强化核心业务。

但在所有的动力中,还有一种影响更为深刻,即围绕“连接权”展开的战争——它才是BAT的终极战争,是资本大战的真正导演,也是互联网不同于传统商战的主要地方。

从长远看,BAT做的是同样的生意——连接。尽管目前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分别是搜索(连接人与信息及服务)、电商(连接人与商品)和社交(连接人与人)。

对于一种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而言,入口、连接支撑、连接效率和连接广度(即可连接性),缺一不可。成为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入口已经是一件极有挑战性的事情,但即便做到了这点,如果支付、物流等运营支撑能力跟不上,没有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要,也可能使用户远离自己,从而错失第一入口的地位。

因此,BAT在资本市场的首要行动目标,就是捍卫这种可连接性和连接能力——可以把它们统称为“连接权”。

当我们讨论腾讯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和百度之间的相互屏蔽时,当谈到京东放弃支持支付宝时,我们实际上触及的是连接权。如果未来某一天,菜鸟物流占据中国物流能力的半壁江山,理论上它可以不向百度和腾讯阵营开放其物流能力的连接权。

当我们谈到大数据时,我们依然是在谈论连接权问题。目前的现实是,BAT分别掌握着一般型数据、交易型数据和关系型数据领域的话语权,但彼此间并不开放。于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大数据,它们只好自己进入其他两个领域——比如阿里巴巴通过微博、陌陌试图掌握关系型数据,腾讯和百度则正努力进入交易型数据领域。

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容领域的资本竞赛,以及三家公司在O2O领域的角逐,同样是为了连接权:积累足够多的内容和服务可连接性,这样就能掌握用户的时间,获得更多用户的钱包份额,从而巩固其入口地位。

归根结底,由于缺乏一个市场广泛接受的、有法律约束力的连接权开放和公平使用规则,任何公司(包括BAT)要想做通连接的生意,要么自己控制这些能力和资源,要么加入某一阵营以享受不完全的连接权。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全社会的重复投资,但对于三家公司的战略安全却是必需的。

这种现实和战略选择,将对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试图颠覆BAT将变得更难,它们已经控制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江湖。而从长远看,三家公司将重构中国的经济版图,可能谁也无法完全“消灭”对方,但各自的连接效率和整个生态的生产率,将决定其能在未来中国经济中占据的比例。

文章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
商业周刊: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于消除游戏? //www.otias-ub.com/archives/393707.html Tue, 13 Oct 2015 01:37:08 +0000 //www.otias-ub.com/?p=393707 7c52fcd5398206c2c967da03310b5f32

看似简单的消除类游戏更需要深度分析玩家的心理需求

最完美的关卡难度是让玩家“差一点就过了”

在银行工作的郑逸菲发现周围许多人都在玩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开心消消乐》。这个游戏需要将三个或以上的相同图标移动到一起来进行消除以实现不同的任务目标。她起初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简单的游戏会火,等到她开始玩之后,《开心消消乐》就占据了她的工作空隙以及睡觉之前的时间。根据全球移动应用行业调查机构App Annie的报告,今年6月乐元素旗下的这款游戏在全球下载榜排在第二名。

自1984年《俄罗斯方块》上市以来,消除类游戏一直在休闲游戏中保持长盛不衰的地位。App Annie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来自瑞典的游戏公司King于2012年推出的消除类游戏《糖果传奇》(Candy CrushSaga)全球iOS游戏的下载量排名第一,收入排名第二。而国内市场表现强劲的是两款消除类游戏——腾讯平台上线的《天天爱消除》以及乐元素旗下的《开心消消乐》。根据摩根大通今年4月发布的腾讯游戏的报告显示,《天天爱消除》的月收入为人民币1亿元,已经排到了腾讯平台所有游戏中的第五名。

尽管游戏玩起来简单,但游戏的制作团队需要用更多的细节以及设置来让玩家不断地挑战“简单”。在制作这款游戏的过程中,《开心消消乐》的制作人甘玉磊将市面上类似的游戏都玩了一遍。他同时也是乐元素Social Casual事业部副总裁,之前曾经担任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游戏制作人。在甘玉磊看来这类休闲游戏想要抓住用户,制作团队需要深度分析玩家的心理需求。

1dcddd756e9c19db3d08251b848a4e26
消除类手游《开心消消乐》在全球下载榜排在第二名

如何保证游戏在难度上的平衡是游戏团队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能够尽量拉长游戏周期,《开心消消乐》的制作团队在编制新关卡的时候,需要通过反复验证,保证每一关能够在5到6次过关的范围内。但是“有可能编的时候太高估玩家了,有的关卡玩了20次也没过”,甘玉磊说道。在他看来,最完美的关卡难度是让玩家“差一点就过了”,这样能够提供一种能力边缘的挑战,引起玩家的兴趣。尽管难度太高会让一部分玩家失去耐心,甘玉磊同时也表示,“难度较高的关卡更能引起玩家的付费冲动。”游戏的收入来自于游戏内销售的小道具,这些道具可以帮助玩家降低一些关卡的难度。《糖果传奇》的关卡设计师达米·布科(Damir Buco)表示,这可以让玩家不至于陷入沮丧的情绪而放弃。

《糖果传奇》每组制作团队每两周必须产出15个关卡,“因为狂热的玩家可以一天内破15关”,布科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快,但是品质会打折扣。”甘玉磊表示这类游戏需要控制好更新的节奏,每15关就要给玩家一个全新的障碍、不同的目标任务等,让玩家觉得像电视剧一样,剧情在一直发展,体验在不断变化。而不同障碍的组合是让游戏提供新鲜感觉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将不同的障碍挨个儿匹配,来分析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甘玉磊说。

3416dbe1bedb9e0f17193103b94c0602
《糖果传奇》每组制作团队每两周必须产出15个关卡

除了游戏设计,后续的用户体验也是支撑游戏持续热度的重点。《天天爱消除》借助腾讯平台,重点打造社交属性,“玩家可以通过微信、手机QQ等晒出自己的游戏成绩、互相送‘心’等等。”《天天爱消除》制作人吴凡凡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这样有利于保持玩家的黏性和活跃度。”而年龄偏高的大量玩家习惯打电话来解决问题,乐元素专门打造了电话客服队伍,24小时为《开心消消乐》的玩家服务。

在后期的宣传上,《天天爱消除》与浦发银行定制信用卡、与智能硬件公司大Q科技合作智能手表、与上门美甲服务公司河狸家共同定制指甲,打造了许多线下的宣传途径。与此同时,10月将在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小王子》也与该游戏合作推出了以电影为主题的定制版游戏,“我们希望做出更丰富的游戏内容。”吴凡凡说。虽然风靡全球,但《糖果传奇》上线一年之后,King公司财报显示自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用户为其付费的意愿出现下滑。根据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King公司的销售收入为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8%,利润为1.65亿美元,同比下滑28%。King公司在报告中将收入的下降主要归咎于《糖果传奇》收入的减少,这款作品由于“进入到成熟期”,因而收入表现出现了下降。King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里卡尔多·扎科尼(Riccardo Zacconi)却对这些财报数字做出了乐观的解释:“《糖果传奇》仍然在美国地区苹果应用商店与谷歌Play商店总排行榜的前十名。”

c348fc5cad2922d25b8b2713da8b406b

“三消类游戏是移动游戏里非常重要的类型,这个游戏类型不会过时,并且受众面比较广。”易观国际分析师陈旭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但是休闲类手机游戏的平均生命周期在1到2年左右,有的甚至只有6个月。”在她看来,《开心消消乐》目前还处于上升期,但是未来同样会面临像《糖果传奇》那样用户与收入下滑的现象,开发新游戏比延长游戏周期更为重要。

乐元素Social Casual事业部副总裁蒋赛骅认为,没有一款游戏可以长盛不衰。不仅仅有《开心消消乐》,乐元素旗下还有不少其他游戏,包括社交养鱼类游戏《开心水族箱》、卡牌养成游戏《梅露可物语》等等。据市场研究公司Newzoo和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共同发布的6月份中国手游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乐元素是安卓平台排名第九的发行商,但这家公司只有《开心消消乐》这款手游进入了当月收入榜Top100。

 

]]>
商业周刊独家专访扎克伯格: Facebook创立10周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92546.html Sat, 08 Feb 2014 05:42:54 +0000 //www.otias-ub.com/?p=192546 商业周刊独家专访扎克伯格: Facebook创立10周年
马克·扎克伯格一般不喜欢热闹煽情的周年庆活动。今年,他有三个周年庆。2月4日,他在哈佛大学宿舍里创办的公司Facebook将满10岁。5月,他自己满30岁。今年还是他跟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Chan)恋爱十周年,他们是在哈佛一个联谊会上排队上厕所时认识的。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因此从去年秋天开始,扎克伯格写下几十页的想法,经常都是在手机上写的。他将这些想法分为3年、5年和10年计划。他还给自己制定了2014年的具体目标。他喜欢每年制定一项挑战,以前的挑战包括发誓学中文(2010年)、只吃自己屠宰的动物(2011年)、每天认识一个新的人(2013年)。今年,他计划每天通过电子邮件或手写信件写至少一封经过认真思考的感谢信。

“这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是一个很挑剔的人,”他在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庞大的Facebook办公园区说,“我总是想怎么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一般情况下我对现状总是不满意,无论是我们为人们提供的服务水平,或者是我们建立的团队的质量。但如果你客观地看待这些东西,我们其实在很多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我想,对此感恩很重要。”他仍像个大男孩,这有点违背自然规律,穿着他习惯穿的制服:连帽衫、灰色T恤和牛仔裤。但脚上没有穿阿迪达斯的拖鞋,而是穿了一双黑色的耐克球鞋,这可以解释为他悄悄变成熟的一个迹象。

这位Faceboo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有很多理由感恩。他的社交网络在全球有12.3亿用户。公司市值1350亿美元,可能成为史上最快达到1500亿美元的公司。Facebook最近的财务业绩令华尔街刮目相看,部分是由于公司转向手机业务的成功。公司在1月29日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首次披露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告销售超过来自传统电脑的收入。向手机的转变“还应该更快,”扎克伯格说,但“我们公司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的意志坚强。”

Facebook的挑战就是公司在不断增长。现在全球几乎一半网民使用Facebook,公司正面临大数定律,不可能像以前那么快速地增加新用户。同时,面对几个威胁趋势,Facebook必须捍卫其高利润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用户——特别是年轻人——渴望不同的在线体验和与人连通的新方式。很多互联网用户自始至终都没有Facebook帐户。Twitter和Snapchat等竞争对手接受非实名制以及公开和私下分享的不同方式,这些对手已经在曾经Facebook一家独大的生态系统以外成长壮大。硅谷最有才华的产品开发工程师过去热衷于开发依靠Facebook平台的游戏和其它软件,现在却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用来开发与Facebook竞争的应用。“现在还没有人能取代Facebook,”硅谷风投公司Khosla Ventures合伙人基思·拉博伊斯(Keith Rabois)说,“但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另一个社交平台作为他们的主要中心,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可能失去一部分市场。”

扎克伯格说,很多公司在重大转型中往往迷失方向。他说,Facebook还没有迷失方向,因此“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可以后退一步,思考我们下一步想做的大动作。”

2012年初,扎克伯格召开全体员工会议,高调宣布公司要“以移动为先”。然后他进一步强调这个重点,在任何会议上,如果员工的报告首先讲的是电脑,而不是智能手机,他就会粗暴地立即结束会议。他的三年计划仍是如何加强Facebook在手机上的渗透。“马克过去两年来不得不学会如何经营一个以移动为先的公司,这意味着在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开发产品以及需要哪些工程技术方面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说,“他很快完成了这个转变。”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Facebook曾考虑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但最后决定放弃。去年,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Facebook Home”的软件,可对使用谷歌(Google)安卓系统的设备进行定制,但这款产品以失败告终。现在,公司正在集中火力准备第三次出击:独立应用,很多独立应用。1月30日,Facebook计划发布一系列移动应用中的首款应用,作为“Facebook创意实验室”计划的一部分。

很多这些应用将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独特的分享方式。首款应用名为“Paper”,它看起来一点不像Facebook的产品。如果说Facebook是互联网的社交报纸,那么Paper则致力于成为互联网的社交杂志:用户可以浏览照片、朋友状态更新以及分享的文章,显示页面以图片为主,设计简洁。文章的挑选和排序主要根据它们被分享以及在Facebook上被点“赞”的次数,由真人编辑来确保这些内容来自真实的来源。这款应用包含一些巧妙的互动手法,比如全景模式,用户可以将手机或平板电脑向不同方向倾斜,来浏览一张照片的不同部分。“我们只是想,人们想要有那么多不同的分享方式,把它们都压缩到一个蓝色的Facebook应用里并不是未来正确的形式,”扎克伯格说。换句话说,Facebook的未来可能并不完全依靠Facebook自身。

Facebook朝多元化应用巨头迈出的重大一步就是收购Instagram。2012年4月,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了这个照片分享应用,两家公司的联姻看来很美满。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的一项调查,57%的Instagram用户每天使用这个应用。Instagram在所有社交网络中参与率位居第二,仅次于Facebook。

去年,Facebook出价30亿美元收购Snapchat,这是一个流行的社交网络应用,用户分享的照片在几秒钟后会彻底消失。但Snapchat的联合创始人、23岁的斯坦福大学退学生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似乎对Facebook的看法就像扎克伯格当年看待谷歌以及谷歌创始人曾经看待微软(Microsoft)一样:一个将面对挑战、有时还将被嘲弄的业内巨头。斯皮格尔拒绝了Facebook的恳求,还将他与扎克伯格的电子邮件截屏照片发在了Twitter上。

在被问到对他的私人信件被公之于众有何看法时,扎克伯格似乎有一丝忧思,但并不生气。“哦,我不知道,我可能不会这么做,”他说,然后表示,斯皮格尔的举动是一个可以原谅的判断失误,“我在跟创业者们交谈时,他们总是问我,他们应该避免犯哪些错误。我实际上认为,你肯定会犯很多错误,我们也犯了很多错误。”

尽管Snapchat没有透露它有多少用户,但有报道称,最受青少年用户青睐的社交网络是Snapchat,而不是Facebook;Snapchat每天处理的照片数量已经超过Facebook。社交媒体咨询公司IStrategy Labs最近报告称,Facebook的青少年用户自2011年以来下降了25%。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Facebook高管对这些报告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并指出,大部分青少年仍每天使用Facebook,其使用频率是任何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这并不表示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对竞争对手不屑一顾。“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产品非常成功,我们就会花很多时间讨论它为什么成功,”前Facebook首席技术官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说,他2012年离开Facebook自己创业,开发手机文字处理工具,“马克非常愿意认识到其它产品的优势以及Facebook的缺点。”

Facebook越成功,发现缺点并改善自身就变得越困难。当全世界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你的产品时,要改变它就不是一件小事。去年春天,Facebook推出升级版的“最新动态”(News Feed),这是用户发布状态更新、新闻文章和照片的功能,是Facebook最重要的信息发布工具。尽管手机应用首先更新了升级版,但Facebook从来没有在电脑网页上全部推出新的功能,因为用户测试后不喜欢升级版。数年来,公司还推出一些新功能,如问答服务,用户可向朋友播报所在位置的工具,以及“Facebook Credits”数字货币。这些功能都被加装到Facebook上,然后大部分却被用户忽略不见。

Facebook自己开发的一个独立应用最近获得了成功:Facebook Messenger,去年这个应用进行了升级,极大地增加了用户对这个Facebook聊天服务的使用。现在该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最多的免费应用排名中位居第12名,超过了Facebook自己的应用。有一段时间,Facebook本身带有短信功能,但只不过是一个掩埋在庞大的社交网络中的另一个功能罢了。过去的短信功能“每次你想使用时必须点击两个按钮,”Facebook负责产品的副总裁、扎克伯格的长期心腹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说,“这给用户增加了很大很大的不便。”去年12月,公司召集工程师召开头脑风暴和编程会议,启动“Facebook创意实验室”。这种“编程马拉松”大多持续一天;而这一次持续了三天,参与者被提前一个半月通知做准备。负责工程的副总裁迈克·韦纳尔(MikeVernal)称,这次是他在公司看到的最有活力的一次编程马拉松。扎克伯格说,编程会上产生了大约40个想法。他拒绝透露这些想法,但他说,今年“创意实验室”可能推出几个新产品,其中一个可能专为“Facebook Groups”量身定制,这是一个让用户可以在群里私下交流的功能,但经常被忽视。

有些新的应用会令熟悉Facebook的人大吃一惊:用户将能够匿名登录。这对扎克伯格来说是一个重大改变,他曾经对《Facebook效应》(The Facebook Effect)一书的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说,“一个人拥有两个身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Facebook创立时,互联网上还没有实名制这种东西。Facebook成为第一个人们在网上以真实身份见面的地方,公司坚持用户必须使用真实姓名注册并分享信息。一个Facebook帐户成为通往整个互联网社区的一种护照,其成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青少年不愿与一群朋友分享疯狂的派对照片,因为这群朋友里可能有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在某些地区,发表自由言论的异议人士可能使自己受到牵连,因此他们不愿意使用Facebook,而喜欢Twitter等可以选择匿名的社交网络。

一些前Facebook员工说,实名制一直是公司里激烈辩论的话题。现在扎克伯格似乎急切地希望放松他原来的条条框框。“我不知道这个摆动是否幅度太大,但我确实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我们不需要继续只做实名制的时刻,”他说,“如果你总是处于实名制的压力之下,我想这就是一种负担。”Paper仍需要用Facebook帐户登录,但扎克伯格说,有些新的应用可能像Instagram,不需要用户用Facebook帐户登录,或者与Facebook上的朋友分享照片。“我想,十年后的现在我们肯定更平衡一点了,”他说,“我认为这是好事。”

Facebook公司的高管们似乎希望控制对Paper等新应用的预期,他们称,这些应用是专为较小规模的用户开发的,近期内不会达到十亿用户那样的巨大成功。这种谨慎态度可能源自以前的失败,比如大力宣传的Facebook Home以及“最新动态”改版,还有Poke,这是Facebook几年前推出的一个类似Snapchat的应用,最后也以失败告终。扎克伯格说,Poke“更多是一个玩笑,几个人作为编程马拉松项目搞出来的一个产品,我们发布了一次,然后就放弃了,再也没碰过它。”Facebook这些新的应用也不需要复制它的巨大成功。它已经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在最近一个季度中,公司净收益7.8亿美元,不包括某些会计项目的运营利润率高达56%。公司拥有114.5亿美元现金。有这么多钱,你可以进行很多实验,犯很多错误。

未来五年内,扎克伯格希望Facebook能够更有直觉,能够在用户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有问题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在Facebook上5%到10%的发帖是用户向朋友提出的问题,比如推荐附近的好牙医,或是最好的印度餐厅。他说,Facebook应该更好地利用所有这些数据来为用户提供答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扎克伯格正在引领他的公司进入谷歌的领域,谷歌就是对互联网上大部分问题提供可靠的答案,并且是少数几个拥有强大资源和意愿的公司之一,能够并且愿意比任何公司投资更多资金来试图推进搜索的技术界限。例如,谷歌最近击败Facebook,收购了DeepMind Technologies,这家英国人工智能公司正在寻求理解并回答复杂问题的办法。

去年,Facebook推出了一个类似谷歌的工具,称为“Graph Search”,但结果令人失望。当记者称Graph Search在一半的时间还算有效时,扎克伯格说,这么说都是言过其实。工程副总裁韦纳尔说,Graph Search是主要为台式电脑设计的最后一款主要产品。现在公司在为手机重新设计。他说,机会在于可以使用用户所在地点提供有关附近的搜索结果。例如,如果一个用户正在新西兰旅游,Facebook就可以提取出以前去过奥克兰的其它用户的更新和发帖。韦纳尔说,在Facebook历史上发布的数以兆计的状态更新中挖掘所有这些数据是“一个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扎克伯格还有一些雄心勃勃的个人目标。他在加快他的慈善事业,现在已远远超过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等技术巨头在他的年纪所达到的财富。根据彭博富豪指数,扎克伯格的净资产超过240亿美元,名列全球富豪榜第26位。他还是最富有的150名富豪中最年轻的一位。扎克伯格夫妇最近向硅谷社区基金会捐赠了10亿美元,这个当地慈善组织资助教育、医疗和环境领域的非营利组织。今年1月,扎克伯格夫妇分别承诺向硅谷欠发达的东帕洛阿尔托社区的一个家庭保健中心捐赠500万美元。提到自己的家庭何时添丁时,扎克伯格说,他太太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他还没有。“我只是想确保,当我有了孩子,我可以陪他们,”他说,“这是重点。”

在被问到他在假期沉思期间得出了什么结论时,扎克伯格很认真地说,“我只是非常幸运,我真的感觉到这种深深的责任感,我想去帮助人们感受到我们处在一个多么特殊的位置,我们需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扎克伯格谈到他的十年计划时显得更富有激情。他认为,Facebook不会开始提供基础计算服务,像亚马逊(Amazon.com)的云计划,或者像谷歌或苹果(Apple)的操作系统和可穿戴电脑那样。他的使命是让数十亿还没有用过互联网的人可以上网。Facebook去年夏天与包括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高通(Qualcomm)和爱立信(Ericsson)在内的六家科技公司成立了一个简化服务的组织,从而可以通过初级无线网络和使用廉价手机提供更低成本的服务。扎克伯格说,初步的测试大有希望。欠发达国家的更多用户将会获得移动服务,有机会使用Facebook,这又有助于移动运营商降低成本,从而改善其无线网络,以支持在线教育和网上银行等宽带服务。

这种远见令人钦佩,但风险很高。Facebook可能帮助整个国家的人能够上网,但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投向一个本土社交网络,就像中国和韩国的用户那样。Facebook董事会成员曾问扎克伯格,这个计划是否能赚钱,他承认,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基于假设。“如果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它们就可能发展成为我们能够开展目前业务的市场,”他说,桑德伯格还说,这种结果不会很快发生。“我们永远不可能对这个产品收费,[这些低收入国家]也不会有真正的广告市场,”她说,“马克是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他总是说,Facebook的创立不仅仅是成为一个公司,而是实现一个连通世界的梦想。”

文BradStone、SarahFrier 编辑吴以四译贾慧娟

]]>
商业周刊:社交网络让新闻飞起来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19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198.html#comments Sun, 12 May 2013 14:15:01 +0000 //www.otias-ub.com/?p=114198
  • 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竟然收购了一个新闻阅读应用,它想干什么?
  • “对LinkedIn来说,一方面是内容为王,另一方面是圈子为王”

来LinkedIn吧,多泡上一会儿。4月11日,这家职业社交网站以9000万美元买下成立3年的新闻阅读应用Pulse,想表达的就是这么一层意思。

Pulse拥有来自750家合作媒体的内容,LinkedIn希望把它整合到服务中,并让找工作的人在网站上多待一会,而不是偶尔浏览一下。Wunderlich证券的分析师布雷克·哈珀(Blake Harper)说,“LinkedIn的关键是要成为人们每天都上的网站。他们想成为职场人士的公共平台。”

Pulse其实并不是第一个让互联网巨头产生兴趣的新闻阅读应用。CNN在2011年买下了Zite,而雅虎在今年3月花3000万美元买了Summly。

Pulse和其他应用一样,会从成百上千的新闻和媒体内容源中挑选推荐文章。它将文章放在基于图片的方格里,很适合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看,此外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源和主题来定制自己的新闻源。美银美林分析师贾斯汀·珀斯特(Justin Post)在收购消息公布后第二天写的一份报告里写道,“我们相信Pulse可以给LinkedIn带来新鲜的内容,促进平台向职场知识中心转型。”

提供更多的内容可以让人们更频繁地光顾这个网站,花更多时间泡在上面。这对LinkedIn的营收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它让LinkedIn可以把广告费标准定得更高,可以产生能出售的内容。目前,LinkedIn的收入来源是高级会员的会费,这种会员账户有更好的工作搜索功能;还有向招聘企业销售搜索工具、提供求助分类广告等。

后面两种业务占据LinkedIn上一季度3.04亿美元收入的将近80%,这部分业务能够从Pulse收购案中受益。“人、流量和参与度的提升会增加页面浏览量,从而推动广告费增长。”哈珀说。这些浏览活动会产生新的数据,对它们加以分析可以产生对雇主有用的信息。“这些数据可以让雇主们更全面地了解平台上的信息,”他说,“它可以让雇主找到更适合的人选,而这些人说不定在此之前一直都是被忽视的。”

Pulse收购案是LinkedIn一系列转型举措的最新一步,他们希望将自己从简历数据库变成向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用信息的地方。公司吸收的创业公司包括个人通讯录扩展工具Rapportive,还有让公司和个人可以通过PowerPoint幻灯片向网民做陈述的SlideShare。

加入Pulse的定制新闻源会有助于LinkedIn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目前,LinkedIn网站大约有250多个商界领袖经常发布自己的所思所感。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ngton)就是撰稿人之一,LinkedIn的影响力网络有点像专为职场人士准备的《赫芬顿邮报》博客群。用户登录后,能看到“LinkedIn Today”,是LinkedIn用算法基于用户所在网络和个人资料做出的推荐内容。

投资人和分析师对LinkedIn在山景城的总部做出的决策普遍是满意的,它的办公园区距Google的园区骑自行车只要五分钟。公司在2011年上市时股票首发价格是45美元,第一天交易就涨了一倍以上,并一直涨到现在的175美元。自IPO以来,LinkedIn的营收数据每一季度都比分析师的预测要高。

要想做成又一个让人们倾注大量时间和注意力的社交网站绝非易事。看看谷歌旗下的社交网站Google Plus就知道了。不过,LinkedIn正在不断推进,它希望建起这样的用户群:其中既有希望找到好工作的人,也有希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的人。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和Facebook、Twitter区分开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LinkedIn拒绝就收购Pulse一事置评。“社交正在分裂成一些更小众的服务,”技术和策略咨询公司Activate的创始人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说,“你可能不想在Facebook上把自己的个人和职场朋友混到一起。”对LinkedIn来说,一方面是内容为王,另一方面是圈子为王。撰文/Sam Grobart 翻译/经雷

总之 LinkedIn斥资9000万美元收购新闻阅读器Pulse,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眼球,促进广告收入和企业招聘业务。

 

]]>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198.html/feed 615
商业周刊:数据解读社交媒体看美国大选 //www.otias-ub.com/archives/77522.html Wed, 07 Nov 2012 16:11:10 +0000 //www.otias-ub.com/?p=77522 2012年11月7日据《商业周刊》报道,可以说社交媒体在2012年美国大选中发挥了异常大的作用,网民参与度屡屡刷新。丹佛竞选辩论Twitter共产生1030万条信息,成为美国政治史上讨论最多的事件,超过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时的950万条和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400万条。

图1 10月4日丹佛辩论Tweet数量
图1 10月4日丹佛辩论Tweet数量

在今天这个选举日,社交媒体更是热火朝天。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30%的登记选民其朋友或家人通过社交媒体鼓动他们投票支持奥巴马或罗姆尼;与此同时20%的登记选民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发文鼓动他人投票。

图2 不同年龄段利用社交媒体发布选举信息对比
图2 不同年龄段利用社交媒体发布选举信息对比

实时搜索和分析平台公司Topsy数据称,Twitter用户每小时发布的election2012标签推文将近3万条。为鼓动朋友投票,很多人在Facebook旗下的图片共享网站Instagram嗮选票。Instagram在选举日前一周桑迪飓风期间悬挂了页面广告,当时以sandy标签的照片超过80万张,平均每秒新增10张。迄今为止用户以vote为标签的照片上传了51.5万张,不过选民须知:根据相关法律,佛罗里达、佐治亚、肯塔基、内华达和德克萨斯州禁止在投票地点拍照。

图3 奥巴马、拜登、罗姆尼、莱恩分别被提及次数
图3 奥巴马、拜登、罗姆尼、莱恩分别被提及次数

在2012年大选期间,CNN和Facebook合作跟踪社交网络上的选民心态。自从投票开始以来,提到奥巴马、拜登、罗姆尼、莱恩的次数从11月初的平均每小时10万次升至目前的40万次。自周一以来提到奥巴马的次数增长125%,提到罗姆尼的增长72%,提到莱恩的则增长了289%。

图4 奥巴马、罗姆尼被搜索次数
图4 奥巴马、罗姆尼被搜索次数

随着选民在投票前对竞选人作最后的了解,总统候选人的搜索量大增。Google Insights数据显示,对奥巴马的搜索量目前超过对罗姆尼的搜索。

这些线上活动对实体政治有何影响?皮尤研究中心在9月份的《社交媒体政治》报告表示,在线阅读政治话题的社交媒体用户25%积极性增强,16%在阅读后改变了看法。

]]>
《商业周刊》:数据显示手机应用盗版下载近三成:开发者转向免费模式 //www.otias-ub.com/archives/77131.html Mon, 05 Nov 2012 17:42:04 +0000 //www.otias-ub.com/?p=77131 《商业周刊》上周发表高级记者奥尔加•卡利夫(Olga Kharif)的评论文章称,盗版正在侵蚀100亿美元规模的移动应用业务。相比电影、音乐和视 频游戏行业巨头的重拳出击,移动应用开发者大多势单力薄,无力起诉盗版者。受形势所逼,许多开发者开始将付费应用转向免费增值模式。以下为原文摘要:

 

//www.otias-ub.com/wp-content/uploads/2012/11/2055520166911160.jpg

今年五月,詹姆斯•沃恩(James Vaughan)0.99美元的“Plague Inc.”游戏刚在苹果App Store上架没几天,黑客就将它破解并放在网上免费下载。他说,该游戏多达35%的下载量是非法的。沃恩称:“盗版是伴随成功而来的问题。我对此深恶痛绝。”尽管这样,该游戏还获得了160万次付费下载,如果所有的盗版下载也能付费,这位25岁的伦敦小伙本应该赚到50多万美元。

在遭遇电影、音乐和视频游戏行业的痛击后,盗版者将注意力转向了应用程序,这使移动应用商店的销售额大打折扣。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Yankee Group预计,移动应用今年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1亿美元。盗取应用程序的方式有很多种,通常包括复制其代码并发布到论坛或合法的应用商店。Yankee副总裁卡尔•豪(Carl Howe)说,如果不是由于盗版,销售额会高20%至50%,“每名开发者的损失高达数万美元至数十万美元不等”。

美国软件与信息行业协会总法律顾问基思•库普费施密德(Keith Kupferschmid)称,应用程序的盗版形式不同于娱乐盗版。他说:“许多应用是学生开发的,很多只是很小的公司,这种盗版伤害到的是普通人。个人或小公司没有资源起诉盗版者。”

美国司法部八月份没收了applanet.net、appbucket.net、snappzmarket.com这三个网站的域名,称它们传播Android盗版应用。Android设备上的盗版问题尤其突出。豪说,谷歌的工具效果相对较差,因为Android商店有很多家,谷歌可能无法控制所有非该公司的商店。谷歌拒绝对此置评。

谷歌、苹果及其他合法应用商店已经开始着手提高安全性。六月份,谷歌开始为付费应用提供加密密钥,用于验证应用是否在购买它的设备上使用并防止复制。一些初创企业也开始帮助开发者防御盗版。许多游戏发布商购买Arxan Technologies公司的反篡改工具。该公司称,如果黑客试图修改应用来盗版,这款软件可以提醒开发者。2亿台设备使用了该软件。Arxan副总裁朱克•阿拉内恩(Jukka Alanen)称:“你的应用程序内部基本拥有了自己的保护机制。”1000多名开发者使用波士顿公司Mtiks的免费工具,它可告知下载量中有多少是盗版的。这些工具还可以阻止盗版应用运行或重定向到苹果App Store。Mtiks分析的一千万应用下载量中约30%为盗版。

除应用商店的基本工具外,大多数开发者未使用另外的反盗版工具。移动应用开发教程作者艾丽卡•萨顿(Erica Sadun)说:“用心良苦的反盗版措施很容易适得其反,如果它们有冷落合法用户的风险,我想开发者会认为不值。”一些工具强迫用户经过额外的验证步骤,使应用难以下载和使用。许多开发者开始从付费应用专项免费增值模式,除了其他优点外,它还可以向付费用户和非法下载的用户显示广告。Glu Mobile创始人迈克•德拉特(Mike DeLaet):“无论是付费用户还是未付费用户,我们都能从它们身上获利。”

沃恩希望通过新特性和更新将盗版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他还在Twitter上联系自称盗版者的人:“我认为,盗版者以为自己在与大公司打交道,以此标榜自己的合理性。当他们发现我只是单独一个人时,许多盗版者应该道歉。”

]]>
商业周刊:2011年获利最丰十大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www.otias-ub.com/archives/20442.html Fri, 16 Dec 2011 16:42:03 +0000 //www.otias-ub.com/?p=20442 虽然全球经济普遍下滑,但硅谷却并非如此。LinkedIn和Groupon的上市为NEA、红杉资本和Grelock Partners等风险投资公司带来了巨额收益,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以下简称“KPCB”)也将借助Zynga 12月16日的IPO获得巨额收益。

对于那些错过这些交易的风险投资公司而言,依旧借助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交易获得了可观的利益。而由于Accel Partners曾在2005年对Facebook进行了投资,因此该公司有望利用后者明年的IPO获利逾100亿美元。

  以下则是今年获利最丰的十大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1、NEA

IPO数:5

投资额:1.35亿美元

获利:25.7亿美元

IPO企业:Groupon、Fusion-io、Clovis Oncology、Boingo、BCD Semiconductor

  2、红杉资本

IPO数:4

投资额:8300万美元

获利:15.3亿美元

IPO企业:Jive Software、LinkedIn、奇虎360、网秦

  3、Greylock

IPO数:5

投资额:1.15亿美元

获利:13.6亿美元

IPO企业:LinkedIn、Pandora、Zipcar、Imperva、Groupon

  4、Accel

IPO数:4

投资额:5250万美元

获利:9.172亿美元

IPO企业:Fusion-io、Imperva、Responsys、Groupon

  5、KPCB

IPO数:4

投资额:1.549亿美元

获利:8.751亿美元

IPO企业:RPX、Zynga、Groupon、Jive

  6、Khosla

IPO数:2

投资额:8750万美元

获利:6.143亿美元

IPO企业:KiOR、Gevo

 7、红点创投

IPO数:4

投资额:8700万美元

获利:4.668亿美元

IPO企业:HomeAway、奇虎360、Responsys、Intermolecular

  8、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

IPO数:3

投资额:3.5亿美元

获利:4.464亿美元

IPO企业:HomeAway、Zillow、Groupon

  9、Bessemer

IPO数:2

投资额:2600万美元

获利:4.34亿美元

IPO企业:LinkedIn,Cornerstone OnDemand

  10、Battery

IPO数:2

投资额:9300万美元

获利:4.109亿美元

IPO企业:Groupon、Angie’s List

以上收益均按照12月12日收盘价计算,其中Jive按照每股12美元,Zynga按照每股10美元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