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3 Jan 2025 11:43:5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欧洲心脏杂志:研究显示早晨饮咖啡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3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684.html Mon, 13 Jan 2025 11:43:51 +0000 //www.otias-ub.com/?p=1736684 据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综合研究显示,与整天喝咖啡相比,早上喝咖啡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总体死亡率有关。研究跟踪了4万多名成年人的咖啡消费习惯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摄入咖啡的时间可能对咖啡的健康益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1月8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与全天喝咖啡的人相比,早上喝咖啡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小,总体死亡风险也较低。

这项研究由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教授、HCA Regents Distinguished Chair Lu Qi博士领导,探讨了饮用咖啡的时间与心脏健康之间的潜在联系。 齐博士解释说:”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喝咖啡不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似乎还能降低罹患某些慢性疾病(如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鉴于咖啡因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我们想看看一天中喝咖啡的时间是否会对心脏健康产生影响。”

这项研究包括 40725 名参加 1999 年至 2018 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成年人。 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参与者被问及他们至少有一天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包括是否喝咖啡、喝了多少以及何时喝。 该研究还包括一个由 1463 人组成的子小组,他们被要求填写整整一周的详细饮食日记。

研究人员能够将这些信息与九到十年间的死亡记录和死因联系起来。

研究中约有 36% 的人早上喝咖啡(他们主要在中午之前喝咖啡),16% 的人全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喝咖啡,48% 的人不喝咖啡。

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早上喝咖啡的人死于任何原因的可能性降低了1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31%。 不过,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全天喝咖啡的人的风险并没有降低。

无论是中度饮用者(两到三杯)还是重度饮用者(三杯以上),晨间饮用咖啡者都能从较低的风险中获益。 轻度晨饮者(一杯或一杯以下)的风险下降幅度较小。

研究员 Lu Qi 博士的肖像。 图片来源:Lu Qi / 欧洲心脏杂志

Qi博士说:”这是第一项测试喝咖啡时间模式和健康结果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要的不仅是您是否喝咖啡或喝多少,而是您每天喝咖啡的时间。 我们通常不会在膳食指导中给出喝咖啡时间的建议,但也许我们今后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这项研究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早上喝咖啡能降低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会扰乱昼夜节律和褪黑激素等荷尔蒙的水平。 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炎症和血压等心血管风险因素发生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我们在其他人群中的发现,我们还需要临床试验来检验改变人们每天喝咖啡的时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英国伦敦皇家布朗普顿和哈菲尔德医院的托马斯-F-吕舍尔(Thomas F. Lüscher)教授在随刊社论中说:”Wang et al在本期《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40725名NHANES成人和1463名男女生活方式验证研究成人一天中饮用咖啡的时间。

“在近十年的中位随访中,在对咖啡因和无咖啡因咖啡的摄入量、每天的咖啡杯数、睡眠时间和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整后,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早上喝咖啡而不是全天喝咖啡的模式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危险比为 0.84)和较低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危险比甚至为 0.69)显著相关。”

“为什么一天中的时间很重要? 早晨起床后,交感神经活动通常会明显增加,这种影响在白天会逐渐消失,并在睡眠中达到最低水平。 因此,正如作者所指出的,下午或晚上喝咖啡有可能会扰乱交感神经活动的昼夜节律。 事实上,许多整天喝咖啡的人都有睡眠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令人感兴趣的是,咖啡似乎会抑制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睡眠诱导介质。总之,我们必须接受现在的大量证据,即喝咖啡,尤其是在早晨喝咖啡,可能是有益健康的。 因此,喝咖啡吧,但要在早晨喝!”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2023年咖啡晴雨表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5893.html Thu, 28 Nov 2024 21:30:31 +0000 //www.otias-ub.com/?p=1725893 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支持、发布了“2023年咖啡晴雨表”。在农场层面,确保长期生存能力和同等重视短期经济收益,都是促进咖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咖啡行业拥有丰富的知识、智慧、热情和经济资源,有可能解决它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咖啡贸易

咖啡行业追求价格实惠的绿咖啡,往往忽视了可持续生产和贸易惯例等重要方面。

在过去的二十年,全球对咖啡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导致生产和出口不断扩大。根据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2021-2022年期间,全球咖啡消费量超过1.685亿袋。欧洲、日本和北美的成熟市场占全球咖啡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在这些市场,人均咖啡消费量为7公斤,与全球仅2公斤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有弹性的生计

咖啡农不断分析他们的选择,管理风险,做出决定,优先考虑改善福祉,促进稳定,创造更好的未来前景。

在世界各地,咖啡生产传统上为生活在热带高地地区的数百万人提供了农业支柱。全世界大约有1250万个农场种植咖啡,主要由小农经营,他们只在几公顷的土地上工作。事实上,95%的咖啡农场面积不超过5公顷,84%的农场面积不到2公顷。

咖啡冲泡指数

有效解决社会和环境影响需要明确的企业战略,将透明度、可追溯性、供应商参与和采购实践等要素结合在一起。

从历史上看,咖啡零售市场一直被少数几家主要位于欧洲和美国的大型烘焙商所主导。凭借全球影响力和多元化的品牌,他们在所有主要咖啡市场都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走向强制合规

贸易商、烘焙商和零售商有责任尽职调查和遵守规定,但是咖啡生产国的小农户可能要承担进入欧洲市场的成本。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Luigi Lavazza SpA:越南罗布斯塔咖啡豆产量短缺期货价格已上涨约6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7258.html Wed, 10 Jul 2024 12:44:12 +0000 //www.otias-ub.com/?p=1707258

咖啡市场正面临一场由供应短缺引发的价格上涨风暴,预计这波涨势将延续至2025年中期。欧洲消费者特别将感受到这一变化,随着新的森林砍伐法规的实施,他们为咖啡因支付的成本将变得更高。

Luigi Lavazza SpA的董事长Giuseppe Lavazza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越南的罗布斯塔咖啡豆——一种广泛用于混合咖啡和浓缩咖啡的原料——预计将再次面临产量短缺,导致其价格急剧攀升。他指出,由于今年咖啡豆产量不佳,烘焙商购买越南咖啡豆的价格已经异常高于期货价格,相差高达1,000美元。

Lavazza强调:“在我们这个行业的历史上,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而且它的影响非常持久。”实际上,今年罗布斯塔咖啡豆的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约60%,并在近期创下了每吨4,667美元的纪录。越南的咖啡树因年初的炎热干燥天气受损,引发了市场对下一季收成的担忧。

同时,巴西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另一种主要的咖啡豆品种——也因恶劣天气而价格飞涨。周二,其期货交易价格达到了两年来的新高。2023年末的干旱对作物生长造成了影响,导致一些农民收获的咖啡豆尺寸小于往年,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Lavazza还提到,咖啡豆价格上涨、苏伊士运河中断引发的运输成本上升以及美元的强势,已经使这家意大利咖啡烘焙商的成本在两年内增加了超过8亿欧元(约合8.65亿美元)。

随着《欧盟森林砍伐条例》(EUDR)即将在今年年底生效,预计许多市场参与者将提前购买咖啡,以规避证明其供应链与2020年后被砍伐土地无关的要求。Lavazza预测:“毫无疑问,欧洲咖啡烘焙商购买的咖啡价格将显著提高,咖啡行业的公司正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

当前,咖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价格上涨的压力预计将持续,影响烘焙商的利润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自 智通财经网

]]>
欧盟统计局:2024年3月欧盟咖啡价格通胀率为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6437.html Mon, 20 May 2024 18:00:07 +0000 //www.otias-ub.com/?p=1696437 2024年3月,欧盟咖啡消费价格年变化率为+1.0%,而2023年3月为+13.5%,接近2021年7月的水平(+0.8%)。

自2022年10月以来,咖啡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下降,当时它达到了最高水平(+17.4%),之后从2021年10月开始急剧上升(+2.0%)。

尽管咖啡价格的上涨在欧盟整体上有所放缓,但在国家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15个欧盟国家中,2024年3月咖啡的通货膨胀率高于2023年3月。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是克罗地亚(+7.4%)、罗马尼亚(+6.8%)和保加利亚(+6.6%)。

2024年3月,其余12个欧盟国家的咖啡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负通货膨胀率最高的是芬兰(-15.5%)和立陶宛(-15.4%),其次是丹麦(-7.5%)、捷克(-6.5%)和瑞典(-6.0%)。

]]>
摸鱼有益添新证!新研究发现工作期间听音乐+咖啡或能提升记忆力,让大脑更聪明!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4355.html Sat, 18 Nov 2023 07:54:32 +0000 //www.otias-ub.com/?p=1644355 大家可能都经历过卖力回忆和朋友几天前的谈话,谈话内容却从记忆中消失一般想不起来,或者一本小说读完了一半,前面的情节已经记不清。这个时候一定也幻想过拥有电视剧快乐星球中的记忆面包吧,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记忆面包,但科学家也在琢磨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

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Regulation of brain cognitive states through auditory,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stimulation with wearable monitoring论文,发现音乐可以有效增强人脑的认知能力,并且充满活力的节奏音乐提升效果更好

 

图源:Regulation of brain cognitive states through auditory,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stimulation with wearable monitoring

该团队招募受试者完成n-back任务的工作记忆实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受试者会感受到认知负荷或者认知压力,通过给受试者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喝咖啡和闻香水作为一些安全的驱动,使用可穿戴技术对受试者的数据进行采集,研究者发现,以上行为提高了人的认知唤醒水平,能够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

根据心理学中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个人的认知表现水平会随着其认知唤醒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呈”U”型反比关系。通过将内部唤醒状态保持在最佳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认知能力。为了研究认知表现与内部唤醒状态之间的关系,该团队分析认知负荷下认知唤醒状态的变化。在本研究中,使用 Empatica E4 腕带和 muse 头带收集受试者的数据,Empatica E4 腕带收集多种生理信号(即心率(HR)、血容量脉冲(BVP)、皮肤电活动(EDA)和光电血压计 (PPG)和三轴加速度计数据),muse头带通过无创脑电图方法直接记录脑电活动。

在先前的多项研究中也提出音乐对人的积极影响,包括Lehmann等人发现背景音乐对提高工作记忆能力有积极作用;Du等人利用从记录的脑电图数据中提取的眨眼数据分析了高唤醒度和低唤醒度音乐对神经反应的影响。除了听音乐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安全驱动会影响人类的认知行为。摄入咖啡碱和嗅觉刺激物就是可以有效调节大脑状态的安全行为。Porcherot等人研究闻香水后的情绪变化;Saeki 等人研究了吸入喜爱的香料对缓解刺痛有积极影响,还有研究称薄荷具有增强认知情绪的巨大潜力。

在本研究中,受试者都被要求完成工作记忆的 “n-back “任务。

实验1听音乐:在实验1中分析了受试者在执行认知任务和认知负荷时聆听不同类型音乐的影响,受试者经历无音乐、放松音乐、兴奋音乐和新产生的放松音乐4个过程。每个环节结束后,参与者被要求坐下来放松三分钟。实验1的参与者被要求在执行记忆任务时听不同类型的音乐,观察到他们在听音乐时的认知表现状态有所增强。听音乐可以提高表现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记忆任务。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将3-back任务的平均表现水平提高了34%;受试者在听节奏较强等激动人心的音乐时表现出更高的进步,使表现状态的平均水平从0.55和0.38提高到0.63和0.56,分别为1回和3回任务,听令人兴奋的音乐的反应时间分别快了5.9%和16.5%;受试者在听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产生的放松音乐,参与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表现状态。

实验2喝咖啡和闻香水:在实验2中,探索喝咖啡和闻香水作为闭环的安全驱动的影响。在实验2中,受试者经历无驱动、闻香水和喝咖啡三个阶段。当参与者被要求闻香水和喝咖啡作为安全驱动时,观察到他们的平均表现状态水平有所提高。闻香水使表现状态的平均水平从0.55和0.39提高到0.61和0.47,分别为1回和3回任务;喝咖啡还能将1回和3回任务中的平均表现水平分别从0.55和0.39提高到0.62和0.52。因此闻到香水或喝咖啡后,受试者在进行记忆相关任务时的认知表现状态会得到改善

 

图源:Regulation of brain cognitive states through auditory,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stimulation with wearable monitoring

研究者还发现,脑电信号的β波段功率与预估的运动水平呈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在性能状态下达到最大水平需要在一个适中的范围内调制β波段功率。

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体实现可穿戴设备接口架构。该团队研究了听觉、味觉和嗅觉驱动对大脑内部状态的调节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来系统地评估安全驱动在调节大脑状态中的作用,使用可穿戴设备收集人体生理数据,同时要求他们执行与记忆相关的认知任务。

分析各种生理数据并探索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该研究报告了安全驱动在提高所有参与者的平均认知表现状态水平方面的总体积极影响,但在实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在不同人身上不同类型的生理反应。

具体到个人,听音乐能不能提高认知水平,还是要看个人的感受。如果你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听点喜欢的音乐,来杯咖啡,点上香薰,说不定你的认知能力已经提高了。

参考文献 :Regulation of brain cognitive states through auditory,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stimulation with wearable monitoring

来自: 生物谷

]]>
喝水少,更易傻?上海六院最新研究:饮用茶、咖啡、牛奶,均可降低患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0816.html Mon, 21 Aug 2023 08:29:16 +0000 //www.otias-ub.com/?p=1620816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60-70%由水分组成,水在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类在不喝水的情况下仅能生存3天左右,喝水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团队的先前结果显示,“充足饮水”能够带来诸多健康好处——寿命更长,减缓衰老,患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大大降低,包括心力衰竭、痴呆症、中风、糖尿病、慢性肺病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多喝水还真是“包治百病”!

仅饮用白水多少有些“寡淡”,人们的日常水摄入还来源于其他饮品,最常见且健康的莫过于咖啡牛奶等等。

这些饮品同样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比如:茶内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够帮助清除自由基,预防多种慢性病;咖啡含有咖啡因,也是抗氧化剂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丰富来源;而牛奶的健康益处更是显而易见,可谓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食品,能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当然,无论是饮用白水还是上述健康饮品,在保证足量的情况下,均会带来一定的健康好处,例如保护人类的认知功能。

近日,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饮用茶、咖啡和纯牛奶均是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但这种关联与性别有关;相反,饮水量不足1500mL会显著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使得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风险至少升高1倍及以上!

doi: 10.3390/nu15102309

全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数目的痴呆症患者,约占世界痴呆症病例的25%,而每年新增痴呆症病例超过36万!事实上,痴呆症并非不可以预防,可改变因素之一便是饮食习惯。为探究饮水量对认知状态的影响,找到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研究团队在中国人群中开展了如下研究。

首先,研究者评估了892名50岁以上的成年人的认知状况,并依据认知障碍的程度将人群分为四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NC)185人、主观认知能力下降组(SCD)227人、轻度认知障碍组(MCI)296人和阿尔茨海默症组(AD)184人。

其中,NC组和SCD组属于客观认知正常,而MCI组和AD组则属于客观认知受损

总体来看,对比客观认知正常的两组发现,SCD组比NC组饮用更少的咖啡;而在客观认知受损的两组中,与MCI组相比,AD组的每日饮水量明显更少,茶和牛奶的饮用量也同样较少。

基于认知状态的饮水量分析

总饮水量:

与每天饮水量>1500mL的相比,饮水量在1000-1500mL、500-1000mL和<500mL的MCI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分别升高了99.8%128.3%379.1%。可见,饮水不足诱发的AD风险相当之高!

咖啡:

多变量分析模型显示,与不经常饮用咖啡的相比,经常喝咖啡的女性出现主观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降低了50%。即使在对多变量进行调整后,该关联在统计学上依然显著。

咖啡消费的多变量分析

茶:

与不经常喝茶的相比,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女性在经常喝茶的情况下,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了67.8%。

而在男性中,与不经常饮茶的相比,健康男性出现客观认知受损的风险将降低68.6%。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多变量调整模型中依然显著。

具体来说,与每天几乎不饮用茶水的男性相比,每天饮用<1杯、1-2杯或≥3杯茶的情况下,发生客观认知受损的风险分别降低66.9%、58.1%和63.3%。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重点讨论的是绿茶而非红茶

牛奶:

同样,与不经常喝纯牛奶的相比,经常喝纯牛奶的MCI女性罹患AD的风险明显下降了60.8%。(注意!这里提到的是纯牛奶,而非牛奶饮料)

每日饮水、茶以及牛奶量的多变量分析

为什么这些饮品会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息息相关呢?

 

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水,不仅是携带营养物质的溶剂,也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和产物,还是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饮用足量的水来保持最佳水合作用,对维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一系列正常生理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先前的研究显示,水摄入量或水合状态与认知能力之间呈U型关系,脱水或过度水合状态均会损害认知能力;即饮水过少或过量都会导致更差的认知测试结果。正如本研究强调的那样,每日饮水量不足1500mL(尤其是<500mL)是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受损的风险因素之一。

区别于纯水,绿茶中富含多种酚类物质,茶多酚(EGCG)、咖啡因、左旋茶氨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综合作用,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聚集,以及抑制tau的聚集和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表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绿茶比红茶含有更多的多酚,因此也有着更高的抗氧化能力,推荐饮用绿茶。

咖啡能够保护神经且益脑早已不是新闻。先前的人群研究显示,在认知能力正常的老年人中,咖啡的摄入能够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症和相关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而进一步的MRI数据分析体现出背后的可能机制——适度饮用咖啡(每日2杯)与更好的大脑白质留存以及脑血流有关。

那么牛奶呢?研究者分析,纯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可以改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降低体重以及代谢性疾病,来改善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不过,牛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并不明确,超过推荐量乳制品摄入反而会损害认知。所以,饮用牛奶还是“适可而止”。

最后,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上述研究中仅提到了纯水和三种健康饮品——茶、咖啡和牛奶。

有些“大聪明”要说,白水喝着没劲儿,喝点含糖饮料或代糖饮料“代替”水应该也行?可别“聪明反别聪明误”,这些甜饮料真的是“大脑杀手”!

参考文献:

[1]Jiang X, Cui L, Huang L, Guo Y, Huang G, Guo Q.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verages Consump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Nutrients. 2023 May 15;15(10):2309. doi: 10.3390/nu15102309. PMID: 37242194; PMCID: PMC10223023.

来自: 生物谷 

]]>
早晨一杯咖啡只是个心理安慰?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5869.html Tue, 18 Jul 2023 08:20:46 +0000 //www.otias-ub.com/?p=1625869 咖啡,活跃在一二线城市写字楼里,每三个人会有两个血液咖啡因含量超标。

上海,在这个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拿永康路来说,这一带遍布的精品咖啡馆,都已经不能用“内卷”去形容,更像是一种炫技和对竞争力的炫耀。普通顾客已经无法想像咖啡师们为了让“特调”显得更特殊疯狂到了什么程度,聊到自己用的咖啡豆,都是“我独有的配方,做的有一些特殊的酒香和雪松的醇香。”

放眼全国,咖啡,已经变成了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同时也成了餐饮业创意脑洞大开最呼过瘾的素材:姜葱鸡美式、苦瓜手冲、牛肉丸拿铁……“特调咖啡”层出不穷。

南昌的皮蛋咖啡,货真价实、满满半杯皮蛋和拿铁混合,让爱吃皮蛋和爱喝咖啡的人同时沉默了。

到了厦门,章鱼拿铁欢迎你,拿铁里混入一整个小章鱼本鱼,章鱼哥看了也只能尊重和祝福。

风靡一时的浓缩咖啡+汤圆,不知是开启了全新的汤圆吃法,还是咖啡遇到一种新的打开方式。同理,肠粉、生蚝也都能用浓缩咖啡作浇头。抑或是近期热议的《消失的她》伏笔之一、陈麦搅和的柠檬&咖啡组合。以及比折耳根咖啡还上头的,网友们嚯跃欲试的藿香正气冰美式,一杯 get 草本+酒精+咖啡因的三重暴击。

用咖啡打底,然后啥都可以往里装,比如水果、蔬菜、果味气泡水、乳酸菌饮料…… 整个菜市场和超市能吃的东西,都可以为你撑腰。似乎,万物皆可咖啡,拿捏了咖啡,便妥妥掌握了流量密码。

等等,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单纯摄入咖啡因只能部分复刻喝咖啡的效果。虽然咖啡因可以激活大脑中让你感到更加清醒的区域,但却无法影响涉及工作记忆和目标导向行为的脑区。

发表于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的一篇最新研究,科学家对咖啡与纯咖啡因进行测试发现,纯咖啡因只能部分重现喝一杯咖啡的效果,激活大脑中让你感觉更警觉的区域,但不会激活大脑中影响工作记忆和目标导向行为的区域。 

对于许多早 C 晚 A 人来说,直到他们的咖啡杯空了,一天才将将开始。咖啡对许多人来说,是一天的必备开胃良药,是续命剂也是醒脑补。人们常常认为喝咖啡可以提神醒脑,让自己更加敏捷高效。但一项葡萄牙科学家的研究探究了:这种提神效果到底是因为咖啡因的特性,还是仅仅源于喝咖啡的体验?

“人们普遍期望咖啡能提高警觉性和精神运动功能,”University of Minho 的 Nuno Sousa 教授说,他是此研究的通讯作者,也是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的期刊主编。“当你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背后的机制时,你就为探索可能调节它的因素甚至该机制的潜在益处开辟了途径。”

科学家招募了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的人,并要求他们在研究前至少三个小时内不进食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访谈,收集社会人口学数据,并进行了两次简短的功能性 MRI 扫描:一次是在摄入咖啡因或喝一杯标准咖啡后 30 分钟之前,另一次是之后。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放松,并让思绪游离。

由于已知喝咖啡对神经化学效应,科学家们预计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将显示,喝咖啡的人与前额叶皮层(与执行记忆相关)和默认模式网络(参与内省和自我反省过程)相连的网络具有更高的整合度。他们发现,喝咖啡和服用咖啡因后,默认模式网络的连接性都会下降,这表明摄入咖啡因或咖啡会让人们更容易从休息转向工作状态。

然而,喝咖啡还增加了高级视觉网络和右侧执行控制网络的连接性——这些脑区涉及工作记忆、认知控制和目标导向行为。而参与者仅仅摄入咖啡因时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不仅仅感到清醒,还想做好准备开始工作,那么单靠咖啡因是行不通的——你需要体验那一杯咖啡带来的感觉。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Jaume I University 的 Maria Picó-Pérez 博士说:“急性咖啡摄入会降低默认模式网络大脑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该网络与参与者休息时的自我参照过程相关。” “同时在喝咖啡后,体感/运动网络和前额叶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也减少了,而更高级的视觉网络右侧执行控制网络的连接增加了。简而言之,受试者在喝完咖啡后更容易采取行动,并对外部刺激更加警觉。”

饮用咖啡后功能连接(FC)降低的网络。图片来源:本论文

“考虑到我们发现的一些效果是由咖啡因重现的,我们可以预期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会产生一些效果,”Picó-Pérez 补充道。“然而,其他人则因饮料的特殊气味和味道,或与饮用该饮料相关的心理预期等因素而特定于喝咖啡。”

作者指出,喝不含咖啡因咖啡的体验可能会带来这些好处:这项研究无法区分单独的体验和与结合咖啡因的体验的影响。还有一种假设认为,咖啡爱好者所声称的好处可能是由于缓解戒断症状所致,而这项研究并未进行测试。

研究的主要作者 Nuno Sousa 教授提醒道:“连接性的变化是在静息状态序列中研究的。任何与心理和认知过程的关联都是根据所发现的区域和网络的共同功能来解释的,但它没有经过直接测试,” Sousa 警告说。“此外,参与者之间的咖啡因代谢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这在未来值得探索。”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eh.2023.1176382/full?utm_source=fnbeh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来自: 生物谷

]]>
难怪喝咖啡能瘦!Nutrients:贝勒医学院最新研究每天喝两杯以上咖啡,可有效改善肠道有益菌丰度!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1870.html Sat, 10 Jun 2023 08:18:57 +0000 //www.otias-ub.com/?p=1601870 听说,打工人的一天是靠咖啡“熬”过来的。在无数个起不来床的清晨、睁不开眼的午后、困到眼皮打架的夜晚,都少不了咖啡的陪伴。“来一杯”的常用场景,已经从父辈口中的酒扩展到打工人手中的咖啡。

咖啡,这款微苦却又醇香的饮品,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提神醒脑利器。除此之外,咖啡对健康也十分有益。

3月26日,我们发布了一篇《多喝咖啡或茶,竟能减肥!BMJ子刊:血液中咖啡因含量越高,抑制体脂,肥胖风险大大降低》的推文,反响热烈。这篇发表在BMJ Medicine的研究论文[1],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发现体内咖啡因的代谢速度越慢,血浆中的咖啡因含量也会越高,BMI和全身脂肪质量越低,同时也降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绝了!小小咖啡竟有如此功效,这样的大好事,必须不能错过。在兴奋的同时,也有不少伙伴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科研精神,心里泛起小小疑惑,这背后机制是什么呢?

近日,营养学知名期刊Nutrients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ffeine Intake and the Colonic Mucosa-Associated Gut Microbiota in Human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的研究论文[2],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探究了咖啡因和咖啡摄入量与结肠微生物群组成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或许,这项横断面小样本量研究,恰恰揭示了咖啡与健康背后的秘密。

https://doi.org/10.3390/nu15071747

研究人员在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Michael E. DeBakey VA医疗中心(MEDVAMC)的内窥镜检查室招募了612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其中,在174名确认无息肉的受试者中,134名同意提供结肠粘膜活检。

研究者使用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FFQ)评估了受试者过去12个月的咖啡因摄入量和咖啡杯数。具体来说,受试者回答了“过去一年中您多久喝一次咖啡,普通咖啡或无咖啡因咖啡”、“过去一年中您每天喝多少杯?”等问题,由Nutritionquest得出咖啡因总摄入量。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摄入量(毫克/天)来自咖啡、热茶、冰茶和其他40种食物,并使用2015年健康饮食指数(HEI)对膳食质量进行评分。

受试者在手术前13日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消炎药、血液稀释剂、铁或含铁维生素,并在手术前3天停止服用糖尿病药物。在手术过程中,内镜医生尽可能从每个结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进行活检。并进一步对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微生物DNA测序,最终纳入了34名受试者的97份粘膜样本进行分析。

图:受试者及样本筛选流程图(来源:文献[2])

研究者根据34名受试者每天82.9毫克的中位数,咖啡因摄入量被分为高摄入量和低摄入量两类。根据“5盎司咖啡中咖啡因的标准含量为85毫克”,将咖啡摄入量分为“<2杯(16盎司)”、“2杯”和“≥3杯(24盎司)”。

结果发现,咖啡因摄入量“较低”的组别平均摄入量为39.2毫克,“较高”的组别平均摄入量为138.9毫克。不同组别间受试者特征、生活方式因素、HEI评分、宏量营养素摄入量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咖啡因摄入量较高的受试者每日维生素B2(核黄素)和维生素B6摄入量显著较高,而咖啡摄入量较高的参与者每日维生素B2摄入量显著较高。

图:不同咖啡因摄入量受试者的基本特征(来源:[2])

接下来,研究者使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细菌α多样性,即个体内菌群的丰富度、数量及分布匀度。结果发现,咖啡因摄入量较高的受试者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Shannon指数)。细菌β多样性,即细菌群落组成,也因咖啡因和咖啡的摄入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图:摄入咖啡因和咖啡导致细菌属相对丰富(来源:[2])

在多变量负二项回归模型中,与咖啡因摄入量较低的人群相比,咖啡因摄入量较高的人群肠道Faecalibacterium菌和Alistipes菌的相对丰度较高,而丹毒杆菌的相对丰度较低。较高的咖啡摄入量(超过2杯)人群肠道菌落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多元分析调整维生素B2后,丹毒梭菌数与咖啡因摄入量仍然呈显著负相关。另外研究者指出,该初步研究无法评估咖啡中的其他益生元。

Faecalibacterium菌是一种产生丁酸盐的细菌,已被证明对人体能量代谢有积极影响[3],有着良好的抗炎特性。Alistipes菌属于拟杆菌门,更耐胆汁,能够分解蛋白质,有研究表明,Alistipes菌与肥胖[4]、溃疡性结肠炎[5]的发生之间存在负相关。丹毒杆菌属厚壁菌门,研究表明,其在脂质代谢[6]、糖耐量调节[7]、代谢相关性脂肪肝[8]等反应中起不良作用。

由此看来,咖啡还真有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进而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来有益地调节人体代谢健康。

还等什么,快来一杯惬意的咖啡吧~最后需要提醒一点,喝咖啡也有注意适度原则,咖啡虽好,不能贪杯哦!

参考文献:

[1] Larsson,SC.; Woolf,B.; Gill,D. Appraisal of the causal effect of plasma caffeine on adipo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 BMJ Med. 2023 Jan 31;2(1):1-8.

[2] Dai, A.; Hoffman, K.; Xu, A.A.;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ffeine Intake and the Colonic Mucosa-Associated Gut Microbiota in Human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Nutrients 2023, 15, 1747.

[3] Koh, A.; De Vadder, F.; Kovatcheva-Datchary, P.; et al. From Dietary Fiber to Host Physiology: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s Key Bacterial Metabolites. Cell 2016, 165, 1332–1345.

[4] Palleja, A.; Kashani, A.; Allin, K.H.; et al. 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 of morbidly obese patients induces swift and persistent changes of the individual gut microbiota. Genome Med. 2016, 8, 67.

[5] Alipour, M.; Zaidi, D.; Valcheva, R.; et al. Mucosal Barrier Depletion and Loss of Bacterial Diversity are Primary Abnormalities in Paediatric Ulcerative Colitis. J. Crohn’s Colitis 2016, 10, 462–471.

[6] Liu, J.; Wang, J.; Zhou, Y.; et al. Integrated omics analysis reveals 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iota and gut-host metabolite profiles between obese and lean chickens. Poult. Sci. 2022, 101, 102165

[7] Wang, Y.; Luo, X.; Mao, X.; et al. Gut microbiome analysi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from the Chinese minority ethnic groups the Uygurs and Kazaks. PLoS ONE 2017, 12, e0172774.

[8] Kang, K.; Sun, Y.; Pan, D.; et al. Distinctive gut microbial dysbiosis between chronic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Exp. Ther. Med. 2021, 21, 418.

来自: 生物谷

]]>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发现每日适量喝咖啡和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4213.html Wed, 26 Apr 2023 12:33:51 +0000 //www.otias-ub.com/?p=1594213 据健康时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既喜欢喝茶,也爱上喝咖啡,新研究发现每日适量喝咖啡和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适量饮用红茶、绿茶或乌龙茶可以降低的2型糖尿病风险,在平均10年的时间内,研究发现每天饮用≥4杯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17%。

而爱喝咖啡的人获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202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2-3杯咖啡,与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并且适用于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

那么咖啡与茶一起喝会有怎样的效果?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呢?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他们发现每日适量喝咖啡和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与既不喝咖啡也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2~4杯茶和<1~2杯咖啡的参与者具有更低的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使用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近50万人群的纵向队列数据,分析了咖啡和茶单独或组合饮用与总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

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独喝茶和咖啡,还是将茶和咖啡一起饮用,都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有相关性,每天喝<1~2杯咖啡+2~4杯茶可以使人们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31%!

总之,浓醇的咖啡与清香的茶叶中西搭配,更有益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要注意饮用量,适度为佳。

自 快科技

]]>
NEJM:全球首个咖啡对心脏急性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出炉!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2229.html Tue, 11 Apr 2023 08:30:08 +0000 //www.otias-ub.com/?p=1582229 咖啡续命,可是有些人在喝完咖啡后除了获得了人间清醒,还会立刻获得一些附加效果。比如对于咱来说,咖啡更是种排便神器。而对于咱另一位朋友来说,是一边儿天天把喝完咖啡感觉我要心悸得人没了,我再也不喝啦挂在嘴边,一边儿嘿,我想要一杯生耶拿铁,加冰

喝咖啡后感到心慌慌,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甚至有研究告诫人们,避免喝咖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心律失常[1,2]。可也有38万人、随访4.5年的队列研究确切表明,每天喝咖啡与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上升无关[3]。到目前为止,咖啡没有被定罪但也非清白,辩论双方各有说辞,而且相关研究都把眼睛盯在喝咖啡的慢性长期效应上,缺乏关于咖啡对心脏健康的急性影响的随机试验

近日,NEJM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补充上了这块证词的空白,再度为咖啡发声。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Gregory M. Marcus和他的同事们在一项采用随机交叉设计的前瞻性试验中,通过佩戴式传感器记录了两周内100名参与者饮用咖啡当天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喝不喝咖啡对当天房性早搏次数没有影响。不过与不喝咖啡相比,喝咖啡会导致室性早搏次数增加,且睡眠时间更短,但走的步数更多[4]

论文首页截图

在这项CRAVECoffee and Real-time Atrial and Ventricular Ectopy)试验中,Gregory M. Marcus等人共纳入100名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健康参与者,平均年龄39岁,女性占51%,没有房颤或心力衰竭病史。这些参与者在平时有不同程度的咖啡饮用习惯,从每月1份到每天4-5份,大多数人为每天饮用一份咖啡(18盎司咖啡或21盎司浓缩咖啡)。

CRAVE试验长达14天。在这两周内,为避免累积效应给结果造成影响,研究者们以2天为单位分别设置了咖啡日→无咖啡日和无咖啡日→咖啡日,并通过短信形式在前一天晚上随机给参与者发送通知,以保证参与者最多也就连续2天都在喝咖啡,而且还与自身形成对照。通过使用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者们获取每位参与者每天的心脏异位搏动(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步数、睡眠时间、血糖水平等健康状况。

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有没有喝咖啡,房性早搏次数相近,而室性早搏有显著差异。

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参与者的平均每日房性早搏次数分别为58次和53(率比,1.0995%CI0.98-1.20P=0.10),每日室性早搏次数分别为154次和102(率比,1.5195%CI1.18-1.94)。

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参与者的每日非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次数、室性心动过速次数也无差异,分别为0.17 vs 0.2次、0.01 vs 0.01

参与者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的心脏健康状况

与不喝咖啡相比,喝咖啡的人当天得多走1000步,少睡半小时。

喝咖啡时平均每天能走10646步、睡觉时长397分分钟,而不喝咖啡时平均每天走9665步、睡觉时长432分钟。(平均差,105895%CI441-1675)(平均差,3695%CI25-47)。

 

每位参与者的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的平均睡眠时间

未观察到喝咖啡与不喝咖啡的人血糖水平有什么区别,平均每日血糖水平分别为95mg/dL96mg/dL(平均差,-0.4195% CI-5.424.60)。

另外,咖啡多喝或少喝,与房性早搏次数增加、血糖水平提升都无关,但喝得越多与室性早搏次数增加相关,且与每天走路步数增加、睡眠时间减少相关。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考虑到了遗传因素对这些结果的影响。

人体代谢咖啡因的能力由相关基因所决定,已有研究表明,咖啡因代谢慢的基因型与喝咖啡导致肾损伤、心肌梗塞等相关[5]。在这里,研究者们发现,参与者的咖啡饮用量与这些基因异质性无关,不过,具有咖啡因快代谢基因型的参与者在喝咖啡时会出现更多次数的室性早搏,而具有咖啡因慢代谢基因型的参与者在喝咖啡后睡眠时长缩减得更多

总而言之,如今咖啡或茶已经作为健康饮品被推广,长期饮用与多种疾病风险降低相关,而且很多研究也开始关注遗传因素在其中的影响。但是大家在喝咖啡时,还是不免会担心咖啡丢出暗器——导致心律失常。这项研究可以减轻我们这方面担忧,喝咖啡后的短暂一天内,只有室性早搏次数显著增加,房性早搏、心动过速次数都是没有问题的,就是确实喝完当天会少睡点儿觉,但能多走好几步路

当然,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时间较短,再加上这些参与者在平时也大多有喝咖啡的习惯,他们的心脏是否已经适应了也不好说。还有就是,再次强调,这项研究专注于咖啡对心脏健康的急性影响,并填补了这部分研究的空白,而没有讨论其慢性长期效应

管它喝咖啡后心慌不慌呢,总比迷迷糊糊工作学习没完成,给心脏痛苦一击好吧!

参考文献:

[1]van Dam RM, Hu FB, Willett WC. Coffee, caffeine, and health. N Engl J Med 2020;383:369-78.

[2]Blomström-Lundqvist C, Scheinman MM, Aliot EM, et al. ACC/AHA/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SPE-Heart Rhythm Society. J Am Coll Cardiol 2003;42:1493-

531.

[3]Kim E-J, Hoffmann T J, Nah G, et al. Coffee Consumption and Incident Tachyarrhythmias: Reported Behavio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1.

[4]Marcus, G. M., Rosenthal, D. G., Nah, G., Vittinghoff, E., Fang, C., Ogomori, K., Joyce, S., Yilmaz, D., Yang, V., Kessedjian, T., Wilson, E., Yang, M., Chang, K., Wall, G., & Olgin, J. E. (2023). Acute Effects of Coffee Consumption on Health among Ambulatory Adul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8(12), 1092–1100.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204737

[5]Mahdavi S, Palatini P, El-Sohemy A. CYP1A2 Genetic Variation, Coffee Intake, and Kidney Dysfunction. JAMA Netw Open. 2023;6(1):e224786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47868

来自: 奇点网

]]>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 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4551.html Sun, 09 Apr 2023 13:17:25 +0000 //www.otias-ub.com/?p=1584551 提起寺庙咖啡,你是否有所耳闻?

实际上,这并非一个新连锁品牌或者是新式新品,就是字面意思,在寺庙里卖的喝的咖啡。

关于寺庙咖啡开始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甚至寺庙景区被90后、00后蜂拥前往打卡,一些媒体也做了调查和解读。

在线票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以寺庙咖啡为例,中国经营报援引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的话,随着咖啡消费人群的持续扩容,其消费场景也进入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阶段,寺庙只是其中的一个流量场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场景出现。

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北京潭柘寺的“加福咖啡”、法喜寺的沐欢喜咖啡、德寿宫的德寿宫咖啡等更是成为网红单品,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盛况屡见不鲜。

另外,寺庙景区外的咖啡店、餐厅等同样人气不减,南普陀寺工作人员介绍,其咖啡馆是在结合当下年轻人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单日客单量在500单以上,仅一间咖啡馆就需要六七名咖啡师轮流换班。

还有的店计算后发现,日售三百杯以上,一年就能回本。

除了寺庙咖啡,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的素面、雍和宫的“香灰手串”等也成为年轻人潮流打卡项目。中新经纬援引从业者的观点,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在寺庙附近喝咖啡是一种心灵寄托。这点对于员工也是一样,在寺庙旁边工作久了,我们的心境也会变得更平静,没有那么浮躁。随着寺庙游客越来越年轻化,放松、享受慢生活的需求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流量经济往往来的快,去的也快,比如去年风靡一时的露营热,所以从咖啡本身出发,礼佛、合十、禅意等拉花的确丰富了咖啡形态,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品质、价格等层面的比拼,才是经营生意的长久之计。

自 快科技

]]>
咖啡有益新视角!《柳叶刀》子刊:咖啡或是预防痴呆、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利武器,这类人风险减低4-8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9356.html Sun, 22 Jan 2023 09:39:27 +0000 //www.otias-ub.com/?p=1649356 “当美酒奇遇咖啡,风味于舌尖上,交织一场奇妙之旅。“”香,大而化之,酱香典范,回味悠长;柔,酱香白酒融入丝滑厚奶,香醇浓郁“

听着有没有很熟悉,没错,这介绍的就是近来大火的瑞X咖啡与茅x酒联名的酱香拿铁,单日超过一亿元的销售额使其成为了一款现象级的产品,或许此刻屏幕前的你正手捧一杯咖啡看着我们今天最新的推文,如果是的话,坐好慢慢看,今天的主题就和你手中的咖啡息息相关。

咖啡的功效自不必多说,打工人最清楚它能干点啥,不然怎么能叫“续命水“。不过严谨一点说,由咖啡豆磨制的咖啡中含有大约100种不同的物质,包括咖啡因、单宁酸、油和氮化合物等。作为一种兴奋剂,它能对人体会产生很多影响,包括有利尿、刺激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扩大血管、使心跳加速、增强横纹肌的力量以及缓解大脑和肌肉疲劳等作用。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咖啡具有哪些功效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百年来,关于咖啡利弊的争论也时有发生,不过近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咖啡的功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2023年7月19日,国际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刊登了一篇名为:Espresso Coffee Mitigates the Aggreg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Alzheimer′s Associated Tau Protein的研究文章,这项研究表明咖啡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研究首先浓缩咖啡制备了咖啡样品,并使用核磁共振谱(NMR)进行了检测,其主要代谢物包括有三甲基嘧啶(trigonelline)、咖啡因、乳酸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s,CGAs)等,咖啡提取物的分析表明其中包含了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中的化合物,我们熟知的瑞幸、星巴克就会使用其作为制作咖啡的原材料。

图一:Tau蛋白构象改变的时间过程1

为了评估tau蛋白在咖啡提取物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聚集动力学,研究者进行了ThT荧光测定,在低浓度的咖啡提取物存在下(50 μg/mL),神经细胞中tau蛋白的聚集动力学呈典型的S形趋势,形状与对照组相似,然而,它表现出明显延长的滞后阶段和减少的纤维生长速率。有趣的是,在400 μg/mL咖啡提取物存在下,ThT荧光几乎没有增加,典型的S形形状也不明显。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咖啡提取物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tau蛋白的纤维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为了了解在咖啡提取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存在下,tau蛋白在聚集过程中的结构是如何改变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圆二色光谱(CD)来研究tau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咖啡提取物和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存在下,tau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当咖啡因和异黄酮等化合物存在时,tau蛋白的二级结构保持相对无序的状态,而不形成典型的β-折叠结构,以上结果如图一所示。这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能够抑制tau蛋白的β-折叠结构的形成,从而可能有助于减缓tau蛋白的聚集,这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然而,咖啡提取物的影响可能更加复杂,因为其复杂的组成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结构和聚集体的存在,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全理解。

进一步的,作者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tau蛋白在存在或不存在咖啡提取物或单一化合物的情况下的聚集形态。三甲基嘧啶和茶碱的存在对tau蛋白纤维组装的影响较小,能够观察到长直纤维和扭曲纤维。咖啡因和异黄酮在较低浓度下对tau蛋白的纤维化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形成了短丝状结构,如图二所示。在更高的浓度下,几乎所有可见的结构都是短丝状,与仅含tau蛋白的情况相似。基本上说,咖啡提取物和某些生物活性化合物,如咖啡因和异黄酮,能够抑制tau蛋白的纤维化,并导致形成短丝状结构,这可能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二:tau蛋白聚集体的透射电镜图1

无独有偶,2023年9月6日,国际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也刊登了一篇研究咖啡与帕金森疾病的相关研究:Caffeine intake interacts with Asian gene varian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tudy in 4488 subjects

在这项大型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指出在三种不同的帕金森致病基因LRRK2风险变异中,存在一致且显著的基因-咖啡因摄入相互作用。在携带LRRK2风险变异但不喝咖啡的无症状个体相比于野生型LRRK2基因且喝咖啡的人,其帕金森病风险可能增加了四到八倍,结果如图三所示。这强调了基因和咖啡因摄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帕金森病风险的影响,研究还提到咖啡因通过阻止腺苷A2A受体(ADORA2A)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是基于在神经毒素和动物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实验结果。这一发现暗示了咖啡因可能通过这种机制来影响帕金森病风险。

图三:将帕金森病(PD)的相对危险度(OR,Odds Ratio)按照LRRK2风险位点的遗传携带状态和咖啡因消费进行分层比较2

总的来说,这两项研究认为适量的浓缩咖啡摄入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浓缩咖啡提取物及其某些成分可以改善退行性疾病病理的有益特性。这些发现可能为进一步研究在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设计铺平了道路。

但是,咖啡虽好,也不要贪杯哦,根据《中国预防心血管疾病指南》的建议:喝咖啡每天2杯左右为宜,不建议吃饭的时候喝咖啡,喝咖啡最好与进餐时间相隔半小时以上,以免影响食物中的钙、铁、维生素 B6 的吸收。同时不建议孕妇和儿童喝咖啡,咖啡的添加成分,比如奶油、糖、咖啡伴侣等,不宜过多以免不利于健康。现在,是时候享用您手中的咖啡了!

参考文献:

1. Tira R, Viola G, Barracchia CG, et al. Espresso Coffee Mitigates the Aggreg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Alzheimer’s Associated Tau Protein. J Agric Food Chem. 2023;71(30):11429-11441. doi:10.1021/acs.jafc.3c01072

2. Yi-Linong Xiao Deng Kumar M.Prakash, et al. Caffeine intake interacts with Asian gene varian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tudy in 4488 subjects.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2023;40: 100877. doi:10.1016/j.lanwpc..2023.100877

来自: 生物谷

]]>
咖啡续命是真的,速溶加糖都行!45万人12年追踪调查:每天2-3杯,全因死亡率降低27%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4794.html Thu, 03 Nov 2022 12:10:30 +0000 //www.otias-ub.com/?p=1514794

如今的打工人,不再是靠梦想续命,而是靠咖啡续命。

咖啡,作为当代生活必需品,广受学生党和职场人的青睐,是每个打工人面对生活压力的动力源泉。

据《科学》杂志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消耗22.5亿杯咖啡。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咖啡的好。快别喝咖啡了,小心猝死!老一辈儿诸如此类突然的关心总会冷不丁的给人当头一棒。

众所周知,咖啡中的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刺激心脏收缩,造成心跳加速、心慌等表现。因此每当过度劳累或熬夜出现这种状态时,人们总会理所应当的先甩锅给咖啡。

但真相是这样吗?

近期,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impact of coffee subtypes on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arrhythmiasand mortalitylong-term outcomes from the UK Biobank “的研究论文,为盛得恩宠的咖啡平反了!他们发现,与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适量咖啡竟能护心,这与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无论你喝的咖啡是否含有咖啡因,无论它是研磨咖啡还是速溶咖啡,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好处!

(图片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研究人员调查了449,563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平均年龄58岁,其中55.3%为女性。参与者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记录了每天喝多少杯咖啡,通常喝速溶咖啡、研磨咖啡(如卡布奇诺或过滤咖啡),还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

调查结果显示,44.1%的人经常喝速溶咖啡,18.4%为研磨咖啡,15.2%喝无咖啡因的咖啡,还有22.4%的人不喝咖啡;随后依据每日摄入咖啡量,参与者被分成6个小组类别,分别是不喝、少于1杯、1杯、23杯、45杯和超过5杯咖啡。基于以上分组,研究人员随访12.5年,将饮用咖啡者与不饮用咖啡者的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发生率进行了比较。

*小编谷歌得知,澳大利亚1 cup=250 mL

令人惊讶的是,咖啡摄入量与心律问题、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每天喝两到三杯咖啡的人获益最大,而多喝或少喝咖啡的人获益较少——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饮用2-3杯咖啡的人出现心律失常、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咖啡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图片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太好了!想必小伙伴们端着咖啡杯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身为一名资深的咖星人,必须对任何种类咖啡雨露均沾,方能品鉴出适合自己的口感。上至研磨精选,下至办公速溶,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种咖啡具有更高的护心价值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有趣的比较。

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发现,现磨咖啡和速溶咖啡与降低心律失常风险有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饮用4-5杯现磨咖啡,2-3杯速溶咖啡的人心律失常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17%12%。但在饮用不含咖啡因咖啡的人中没有发现类似益处。

咖啡亚型摄入量与发生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图片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对心血管疾病的分析发现,饮用上述三种类型的咖啡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降低有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饮用研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咖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分别降低了20%9%6%

咖啡亚型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图片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对死亡风险的分析发现,所有类型的咖啡都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饮用研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咖啡的人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7%11%14%

咖啡亚型摄入量和死亡风险。(图片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Interesting,由此看来,每天2~3杯精心萃取的现磨咖啡无疑是能够将其对身体的益处发挥到极致。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咖啡在香醇的同时往往也充斥着苦与酸,好多人都习惯加入糖进行调和,使杯中的咖啡更加美味。这是否会影响咖啡的健体功能呢?

无独有偶,近期南方医科大学的学者们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题为” Association of Sugar-SweetenedArtificially Sweetenedand Unsweetene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的研究论文。他们发现,无糖咖啡和有糖咖啡的饮用量与全因死亡率呈U型相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5-3.5杯咖啡,无论无糖或加糖,都可以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8-31%

饮用咖啡与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图片来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对咖啡的饮用量与死亡风险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0-1.5杯、1.5-2.5杯、2.5-3.5杯、3.5-4.5杯、>4.5杯无糖咖啡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1%16%29%29%23%;每天喝0-1.5杯、1.5-2.5杯、2.5-3.5杯、3.5-4.5杯加糖咖啡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9%31%28%21%

广大咖友们看到这儿一定开心极了,真的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甜蜜的喝咖啡了吗?

并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项研究中,饮用含糖咖啡的人群平均每日饮用的咖啡中仅添加了1.1茶匙的糖(约等于5g)。以日均2~3杯咖啡来计算,平均每杯咖啡的含糖量不到半勺,远低于市面上售卖的特调咖啡的含糖量。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发现,当参与者每天喝>4.5杯加糖咖啡时,死亡风险反而比不喝咖啡的人增高5%

看来呀,凡事过犹不及。研磨咖啡虽好,一天2~3杯最有益;加糖口味更佳,但若贪甜反倒会适得其反哦~

参考文献

[1] David Chieng, Rodrigo Canovas, Louise Segan, Hariharan Sugumar, Aleksandr Voskoboinik, Sandeep Prabhu, Liang Han Ling, Geoffrey Lee, Joseph B Morton, David M Kaye, Jonathan M Kalman, Peter M Kistler, The impact of coffee subtypes on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rhythmias, and mortality: long-term outcomes from the UK Biobank,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2;, zwac189, https://doi.org/10.1093/eurjpc/zwac189.

[2] Liu D, Li ZH, Shen D, Zhang PD, Song WQ, Zhang WT, Huang QM, Chen PL, Zhang XR, Mao C. Association of Sugar-Sweetene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and Unsweetene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2 May 31. doi: 10.7326/M21-297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635846.

来自: 生物谷

]]>
佛罗里达大学:烘焙咖啡豆中的化合物可能有助于减少早晨尼古丁渴望的影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6931.html Thu, 22 Sep 2022 14:05:43 +0000 //www.otias-ub.com/?p=1496931

一些吸烟者发现,如果不喝杯咖啡,他们一天中的第一支烟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不过,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早晨的习惯。根据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的说法,烘焙咖啡豆中的化合物可能有助于减少早晨尼古丁渴望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一项基于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咖啡中的两种化合物可以直接影响大脑中某些高敏感性的尼古丁受体。吸烟者的这些大脑受体在经过一夜的尼古丁戒断后会变得过度敏感。

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Roger L. Papke博士说,尽管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尚未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但它们代表了我们对大脑中的尼古丁受体如何受到咖啡和香烟影响的理解的重大进展。对大多数人来说,咖啡中的感觉良好的成分是咖啡因,尽管吸烟者可能会得到另一种刺激。

Papke说:“许多人在早晨喜欢咖啡因,但咖啡中还有其他分子,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吸烟者想要喝咖啡。”

研究人员将深色烘焙的咖啡溶液应用于表达特定人类尼古丁受体的细胞。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咖啡中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恢复尼古丁受体的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导致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渴望。

这些发现使Papke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假设。煮沸的咖啡中的一种化合物,称为n-MP,可能有助于减轻早晨对尼古丁的渴望。

Papke表示,他对尼古丁依赖的吸烟者将烟草使用与早晨的咖啡和晚上的酒精联系起来的想法很感兴趣。虽然酒精对大脑中尼古丁受体的影响已被彻底研究,但受体与咖啡的相互作用却被研究得较少。

“许多人在早晨寻找咖啡,因为有咖啡因。但咖啡是否对吸烟者有其他作用?我们想知道咖啡中是否有其他东西在影响大脑的尼古丁受体,”Papke说。

他说,这些发现为行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们可以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研究尼古丁戒断。

自 cnBeta.COM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喝咖啡可使肾脏受伤的风险降低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1890.html Sun, 31 Jul 2022 13:26:54 +0000 //www.otias-ub.com/?p=1471890

如果你需要更多理由以一杯咖啡开始你的一天,那么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部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跟那些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可能降低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

最近发表在《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咖啡跟急性肾损伤风险降低15%有关,其中喝两到三杯的人降幅最大(风险降低22%到23%)。

这项研究报告的论文通讯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肾脏科主任兼医学教授Chirag Parikh博士表示:“我们已经知道,定期喝咖啡跟预防慢性和退行性疾病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病。我们现在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咖啡因健康益处清单上加上可能减少AKI风险。”

美国肾脏基金会将AKI定义为在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发生的肾脏衰竭或肾脏损害。由于血液中积累的废物,肾脏努力维持体内液体的适当平衡。

AKI的迹象和症状可能因潜在的原因而有所不同,可能包括:尿量不足;腿部、脚踝和眼睛部位肿胀;疲倦;呼吸急促;精神错乱;恶心;胸痛;在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抽搐或昏迷。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住院的人身上,他们的肾脏因医疗和手术程序及并发症而受到压力。

研究人员对1987年至1989年在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中招募的14207人进行了检查,该研究是对美国四个社区心血管疾病的持续调查。在24年的时间里,参与者被问了七次关于他们每天喝多少杯8盎司的咖啡。在整个研究期间,有1694例急性肾脏损伤的报告。

当考虑到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的影响和饮食因素时,饮用任何数量的咖啡的参与者与不饮用咖啡的参与者相比,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要低15%。当调整了额外的合并症–如血压、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状况、降压药的使用和肾功能–喝咖啡的人跟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患AKI的风险仍然低11%。

Parikh说道:“我们怀疑,咖啡对AKI风险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是,跟咖啡因结合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只是咖啡因本身改善了肾脏内的灌注和氧气利用。良好的肾脏功能和对AKI的耐受性–取决于稳定的血液供应和氧气。”

Parikh称,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饮用咖啡对肾脏的可能保护机制,特别是在细胞水平上。

他解释道:“据推测,咖啡因可以抑制导致化学失衡和肾脏中使用过多氧气的分子的产生。也许咖啡因有助于肾脏维持一个更稳定的系统。”

Parikh和他的同事指出,咖啡添加剂如牛奶、半脂奶粉、奶精、糖或甜味剂也可能影响AKI风险,这值得进一步调查。此外,研究人员们称,饮用其他类型的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或苏打水应被视为一个可能的混杂因素。

自 cnBeta.COM

]]>
研究发现咖啡不仅能“提神续命” 还能降低痛风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3540.html Thu, 23 Jun 2022 14:19:55 +0000 //www.otias-ub.com/?p=1453540

近日,又有一个好消息:喝咖啡能降低痛风风险。来自日本研究团队的这一研究结论,会让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乐开花。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痛风相关知识。高尿酸血症,因为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以血尿酸水平增高为特点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痛风,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它在血液或组织中的饱和度、或者溶解极限,有可能在关节腔等部位发生尿酸盐沉积,形成痛风石。

痛风发作的时候,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关节严重疼痛,同时伴随红肿、皮温升高,关节表面皮肤红紫、紧张、发亮等表现。

相关研究显示每天喝咖啡

痛风风险有所降低

有过体验的朋友们肯定很懂,痛风发作的时候非常痛,虽说高尿酸血症并不一定会发展为痛风,但一旦发作,还是很痛苦的。有高尿酸血症问题的朋友,或者已经经历过痛风发作的朋友,均会被告诫要远离一些食物,以免血尿酸值飙升。比如贝壳类海鲜、啤酒、动物内脏等等。甚至果汁和其他含有添加糖的小甜水也会被限制。感觉人生已经毫无快乐可言……如果有什么食物或饮品,既美好又能降低痛风风险,那该多治愈!咖啡,就是续命快乐水界的清流。

其实,在日本团队这次的研究之前,已经有欧美学者提出咖啡可降低痛风风险。这一结论提供了统计学支持,坐实了二者之间的友好关系。日本团队的这项研究,使用了来自15万日本人的全基因组关联的统计数据,对这三件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每周饮用咖啡的天数、痛风发病的风险、血尿酸水平。

结论是,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3杯咖啡(237ml/杯),痛风风险降低22%;每天喝四杯及以上,痛风风险降低57%;一周内,每多喝一天咖啡,痛风风险降低25%。

咖啡为何能降低痛风风险呢?原理就是:咖啡所含的咖啡因是一种甲基黄嘌呤,能抑制尿酸产生所需的酶(即: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

咖啡虽好不能贪量

成年人咖啡因摄入量

不要大于400毫克

除了这次研究显示的咖啡有助于降低痛风风险,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咖啡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咖啡这种神奇的小果子,还真是值得大家的迷恋与热爱。在提神醒脑驱逐不良情绪之外,它还有诸多的健康益处。已经被证实的包括:在适量饮用的前提下,有助于控制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预防肝的纤维化和硬化、降低胆结石肾结石风险、降低帕金森病风险,甚至有助于减肥(当然,前提是喝的不是加了不少奶油和糖的高热量咖啡),此外,咖啡还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除此之外,许多上班族和经常有开车需要的人们都通过喝咖啡来提神醒脑,昏昏欲睡的时候来一杯能感觉清爽不少。

那么,如此双向奔赴的快乐,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凡事都要有度,虽然日本的这项研究没有强调咖啡摄入量与痛风风险之间的剂量关系,但既往很多研究都警告过咖啡爱好者们:咖啡因摄入过多容易增加失眠、焦虑、血压升高的发生。咖啡因的摄入量≥1.2克的时候(等同于8杯355毫升的咖啡店美式)时,还会导致焦虑、躁动、紧张、烦躁、神经质、失眠、过度兴奋、精神运动性躁动以及思维或语言混乱/表达不畅……等不良反应。

所以,不论有无痛风的风险,成年人的咖啡因摄入量都不要大于400毫克。根据《新英格兰》杂志官微的数据,大家可以对照了解自己爱喝的咖啡大概含有多少咖啡因:

咖啡店的美式咖啡(约355ml):咖啡因含量为150毫克;

Espresso特浓咖啡(约30ml):咖啡因含量为63毫克;

速溶咖啡(约237ml):咖啡因含量为63毫克;

现泡绿茶(约237ml):咖啡因含量为28毫克。

在这四种情况下

喝咖啡会产生健康隐患

1.添加糖的摄入会增加血尿酸值和痛风发生风险。很多甜味咖啡里,都添加了大量的糖浆,哪怕是半糖口味的,糖浆含量都不低。所以如果你喝的是有添加糖的咖啡,就不要太期盼可以有效降低痛风发生风险了。

2.咖啡因摄入太多,除了前面说过的不良反应,还容易增加尿钙的流失。当然,你可以选择喝加奶咖啡,这样就可以把流失的钙补回来。

3.加糖加奶油加椰子肉的咖啡,都是液体热量炸弹,没事儿来两三杯的话,妥妥的长肉神器。毕竟长胖这件事对痛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4.有入睡困难或睡眠障碍困扰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不巧是个咖啡因代谢慢的体质,再次敲黑板提醒:咖啡摄入太多会影响你的睡眠!如果为了降低痛风风险而使劲喝咖啡,有可能得不偿失!毕竟睡得太差会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会增加痛风风险。

]]>
Ann Int Med:含糖或不含糖的咖啡都能降低人群的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6230.html Tue, 07 Jun 2022 16:12:59 +0000 //www.otias-ub.com/?p=1446230 此前的观察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咖啡摄入与人群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但这些研究并未区分摄入含糖或人工甜味剂的咖啡和不含糖的咖啡。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上题为 “Association of Sugar-Sweetene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and Unsweetene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暨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一项队列研究发现,相比不喝咖啡的人群而言,摄入适量无糖或含糖咖啡(每天 1.5-3.5 杯)的成年人在 7 年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生死亡的可能性会减少,然而那些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咖啡的人群的研究结果或许并不明确。

图片来源: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21-2977

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研究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来评估摄入含糖咖啡、含有人工甜味剂和不加糖的咖啡与人群的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来自英国并未患已知心脏病或癌症的 17.1 万名参与者被问及多种饮食和健康行为的问题,旨在确定其咖啡摄入习惯。

研究者发现,在为期 7 年的跟踪调查期间,摄入任何数量不含糖的咖啡的人群相比不喝咖啡的人群发生死亡的可能性会低 16%-21%。相比不喝咖啡的人群而言,每天摄入 1.5-3.5 杯含糖咖啡的参与者发生死亡的可能性会低 39%-31%。喝含糖咖啡的成年人平均会在咖啡中添加 1 茶匙的糖。对于摄入含人工甜味剂的咖啡的参与者的研究结果并不确定。

在随后的一篇社论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尽管咖啡的品质或许对机体健康有益,但混杂的变量包括更难以测定的社会经济地位、饮食和其它生活方式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研究结果。研究者补充道,参与者的数据至少是 10 年前的,而且是从一个茶叶是类似流行饮料的国家收集的,他们提醒道,这项分析中所记录的每杯咖啡每天平均的糖分添加量要比流行的咖啡连锁店的特色饮料低得多,而且许多咖啡消费者都可能会用其来代替其它饮料,这或许就使得与非饮酒者的比较变得更加困难。基于这些数据,临床医生或许就会告诉其病人,大多数喝咖啡的人群没有必要从其饮食中消除这种饮料,但要对高热量的特种咖啡保持谨慎态度。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摄入无糖和加糖咖啡或与人群死亡风险降低直接相关。

来自: 生物谷

]]>
咖啡+茶,效果更佳!每天喝2-3杯,中风风险下降32%,痴呆风险下降28%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2672.html Mon, 30 May 2022 17:36:09 +0000 //www.otias-ub.com/?p=1442672

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针对1990-2017年中国居民死亡原因的分析研究,发现死亡率第一的竟是中风。同样,《中国卒中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我国就有157万人死于中风,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

咖啡和茶是全世界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二,上午咖啡下午茶,构成很多打工人的一天。咖啡含咖啡因,是抗氧化剂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丰富来源。而含有咖啡因、儿茶素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如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抗凋亡等。此前很多研究单一性地针对咖啡或者茶,探究两者单独的健康效应,却鲜有研究讨论两者的联合作用。事实上,咖啡与茶叶的消费密切相关,大约有70%的人同时引用咖啡和茶。但没想到的是,咖啡与茶一起饮用,竟有预防中风的作用!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团队就“咖啡+茶”的联合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咖啡和茶不管是单独饮用还是一起饮用都具有降低中风、痴呆风险的作用,每日饮用2-3杯咖啡+2-3杯茶可以降低32%的中风风险和28%的痴呆风险。该研究发表在PLOS Medicine上。
图源:PLOS Medicine

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365,682名参与者,研究学者对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0-14年的随访。在36.5万名参与者中,男性占45.7%,年龄涵盖5074岁,平均60.4±5.1岁。

在中位时间为11.35年的随访过程中,有10,051(2.8%)的参与者发生了中风,5,079(1.4%)得了痴呆症。

在全部参与者中,16.29%报告每天喝0.5-1杯咖啡和≥4杯茶,占比最大;其次有13.68%参与者报告他们每天喝0杯咖啡和≥4杯茶。此外,44868(12.27%)参与者报告说,他们每天喝2-3杯咖啡和2-3杯茶。

同时数据分析显示,咖啡摄入量(杯/天)与茶摄入量有关(r = +0.337P <0.001)。

图源:PLOS Medicine

基线特征显示,与不喝咖啡也不喝茶的参与者相比,同时饮用这两种饮料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是老年人、男性、白人、前吸烟者、现有饮酒者、拥有大学学位,并且收入很高。

图源:PLOS Medicine

研究学者发现,饮用咖啡、茶、咖啡+茶与中风、痴呆和中风后痴呆症均有关。

在多调整模型中,咖啡和茶与中风、痴呆症的关联是U型的(非线性P<0.001)。数据显示,咖啡摄入量为2-3/天,或茶摄入量为3-5/天,或咖啡和茶摄入量为4-6/天,与中风和痴呆症的最低危险比率(HR)有关,多喝或少喝都有益而无害。

图源:PLOS Medicine

此外,研究学者还发现,咖啡和茶组合饮用比只喝其中一种降低疾病风险的效果更好。

降低中风风险:每天喝2-4杯咖啡可使中风风险降低8-12%,喝2-4杯茶可使中风风险降低16%,而每天2-3杯咖啡+2-3杯茶可以使中风风险显著降低32%

图源:PLOS Medicine

降低痴呆症风险:研究学者发现,每天喝0.5-1杯咖啡和≥4杯茶可降低30%痴呆症风险,每天喝2-3杯咖啡和2-3杯茶与痴呆症风险降低28%有关。不过,虽然咖啡和茶摄入量的组合与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低有关,但与阿尔兹海默症引起的痴呆无关。

降低中风后痴呆症风险:咖啡和茶共同饮用还与中风后痴呆症的风险较低有关。与不喝咖啡和茶的人相比,每天喝0.5-1杯咖啡和2-3杯茶的人患中风后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一半(50%)

图源:PLOS Medicine

校正混淆因素后,同时饮用咖啡和茶的参与者与只喝咖啡或茶的相比,中风、缺血性中风、痴呆症、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分别降低11%11%8%18%。也证明咖啡和茶共同饮用比单一饮用咖啡或茶的预防疾病效果更强。

即爱喝咖啡又爱喝茶的人,要双厨狂喜了。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而言,咖啡的种类也有很多。像速溶咖啡、现磨咖啡、低因咖啡,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疾病的发生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在喝咖啡的受调查者中,有44.0%习惯饮用速溶咖啡,17.3%饮用研磨咖啡,而15.7%饮用低因咖啡。数据分析显示,速溶咖啡和低因咖啡降低中风风险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研磨咖啡与较低的中风和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10%相关。

对于痴呆风险而言,与速溶咖啡相比,研磨咖啡可以分别降低痴呆、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的风险17%23%18%。与低因咖啡相比,速溶咖啡也可以分别降低痴呆、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的风险15%19%16%,研磨咖啡可降低痴呆、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的风险26%33%26%

所以,在选择咖啡的时:研磨咖啡>速溶咖啡>低因咖啡。

综上,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

1. 茶和咖啡无论是单独饮用还是组合饮用,均与中风、缺血性中风、痴呆症、血管性痴呆的风险降低有关;

2. 咖啡和茶共同饮用,比只喝咖啡或茶,中风、痴呆的风险更低;

3. 每天喝2-3杯咖啡和2-3杯茶的参与者,患中风、痴呆的风险降低约30%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和茶,无论是单独饮用还是两者结合,与较低的中风和痴呆风险有关。平时想喝饮料的话,可以将咖啡和茶作为优选,有一定的护脑效果哟~

*注:文中的剂量单位为cup1cup=150mL

来自: 生物谷

]]>
PLOS Medicine:咖啡、茶、咖啡+茶,都能降低中风和痴呆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7242.html Mon, 22 Nov 2021 17:10:31 +0000 //www.otias-ub.com/?p=134724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2019 年,全球有超过 5000 万人患有痴呆症。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 1.52 亿。鉴于目前用于治疗痴呆症的药物的治疗价值有限,确定痴呆症的可预防危险因素是重中之重。

中风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10%,是所有残疾调整寿命年数的主因。虽然过去 20 年全球中风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风病例和死亡绝对数却增加了。中风和痴呆症相互带来风险,并共享一些相同、可改变的风险和保护因素。

一项基于人群的纵向研究发现,中风和痴呆症共同承担着约 60% 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原则上,90% 的中风和 35% 的痴呆症估计是可以预防的。

咖啡和茶是全世界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咖啡含咖啡因,是抗氧化剂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丰富来源 。据报道,含有咖啡因、儿茶素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如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抑制淀粉样蛋白贝塔聚合和抗凋亡。咖啡消费与茶叶消费密切相关。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大约 70% 的参与者同时饮用咖啡和茶。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咖啡和茶分别对预防痴呆症有益,然而对于咖啡和茶的结合与痴呆症风险之间的关联,人们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咖啡和茶的结合,这可能是乘法或加法作用,与中风和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

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 365682 名参与者(50 74 岁)。参与者从 2006 年到 2010 年参加了这项研究,并一直跟踪到 2020 年。在 365682 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为 60.4±5.1 岁,167060 人(45.7%)为男性。在 365682 名参与者中,59558 人(16.29%)报告每天喝 0.5 1 杯咖啡和≥4 杯茶,占最大比例;其次是 50015 人(13.68%),报告每天喝 0 杯咖啡和≥4 杯茶。此外,44868 人(12.27%)的参与者报告说,他们每天喝 2 3 杯咖啡和 2 3 杯茶。表 1 为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与不喝咖啡的参与者相比,喝咖啡的人更有可能是男性、白人、前吸烟者、现有饮酒者、拥有大学学位和高收入者。同样,与非茶类饮用者相比,喝茶的人更有可能是男性,从不吸烟,以及目前饮酒者,具有大学学位,并且身体活动频繁。此外,与不喝咖啡也不喝茶的参与者相比,同时饮用这两种饮料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是老年人、男性、白人、前吸烟者、现有饮酒者,拥有大学学位,并且收入很高。

咖啡摄入量(杯 / 天)与茶摄入量有关(r = +0.337P <0.001)。喝咖啡和喝茶都与性别、年龄、种族、资格、收入、体重指数、身体活动、酒精状况、吸烟状况、含糖饮料的消费、低密度脂蛋白、癌症、糖尿病和 CAD 有关,但与 HDL 无关。在新发病的中位随访中位数为 11.35 年, 10053 名参与者(2.8%)患中风(5630 次缺血性中风和 1815 次出血性中风),5079 名参与者(1.4%)患痴呆症(2128 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和 1223 人血管性痴呆)。

在未经调整的和多调整模型(图 1)中,咖啡和茶的组合与中风、痴呆和中风后痴呆症有关。在多调整模型中,咖啡和茶与中风和痴呆症的关联是非线性的(非线性 P<0.001),咖啡摄入量为 2 3 / 天或茶摄入量为 3 5 / 天,或咖啡和茶摄入量为 4 6 / 天与中风和痴呆症的最低危险比率(HR)有关。此外,茶和咖啡联合与中风后痴呆的风险较低有关:每天消费 3 6 杯咖啡和茶,中风后痴呆症的风险最低(HR0.5295%CI0.32 0.83P = 0.007)。

为了分析咖啡和茶摄入量与新发病结果之间的关联,我们将咖啡和茶的摄入量定义为以下类别:00.5 12 3 ≥4 / 天。我们调查了每种咖啡和茶的摄入量与中风及其亚型的关联(图 2)。在未经调整的考克斯模型中,咖啡和茶的摄入量与较低的中风风险相关。经过多变量调整后,咖啡摄入量与中风风险降低有关。与非咖啡饮用者相比,咖啡摄入量为 0.5 12 3 ≥4 / 天的 HR 分别为 0.9095%CI0.85-0.95P< 0.001), 0.88 95% CI 0.84 -0.94P< 0.001  0.92 95% CI 0.86 – 0.98P= 0.009)。同样,对混淆因素进行校正后,茶摄入量与中风风险降低有关。0.5 12 3 ≥4 / 天的 HR 分别为 0.97 95% CI0.89 -1.04P= 0.386),0.84 95% CI 0.79 -0.90;P< 0.001 0.84 95% CI 0.79- 0.90P< 0.001)。此外,咖啡和茶都与缺血性中风的低风险有关,但与出血性中风无关(P>0.05)。

此外,我们检查了咖啡和茶摄入量与中风及其亚型的联合关联(图 2)。在未经调整的和多调整模型中,咖啡和茶的结合与中风及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较低有关。在多调整模型中,与不喝茶和咖啡的组别相比,每天喝 2 3 杯咖啡和 2 3 杯茶的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HR 分别为 0.6895%CI0.59-0.79P < 0.001 0.62 95% CI 0.51 -0.75P < 0.001 。然而,没有发现咖啡和茶与出血性中风有关。中风时茶和咖啡摄入量之间有统计学上的相互作用(P <0.001)。

随后本研究评估了每种咖啡和茶与痴呆症及其亚型的关联(图 3)。在未经调整的考克斯模型中,咖啡、茶的摄入及其组合与降低痴呆症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有关,但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无关。经过校正混合因素后,咖啡摄入量与降低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有关,但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无关。同样,茶摄入量与降低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有关,但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无关。

接下来评估了咖啡和茶摄入量与痴呆症及其亚型的联合关联。我们发现,每天饮用 0.5 1 杯咖啡和≥4 杯茶的痴呆症风险最低。与不喝咖啡和茶的人相比,每天喝 0.5 1 杯咖啡和≥4 杯茶的 HR 0.7095%CI0.58-0.86P < 0.001), 每天喝 2 3 杯咖啡和 2 3 杯茶的 HR 0.72 95% CI 0.59 – 0.89P = 0.002)。茶和咖啡摄入量与痴呆症和血管性痴呆症(P = 0.0127)之间有统计学上的相互作用。此外,咖啡和茶摄入量的组合与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低有关,但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无关。

此外,我们评估那些同时喝咖啡和茶的参与者与那些只喝咖啡或茶的参与者的 HR。校正混淆因素后,与只喝咖啡或茶的参与者相比,同时饮用咖啡和茶的参与者中风(HR 0.8995%CI0.86 0.93P < 0.001),缺血性中风 HR 0.8995% CI 0.84 0.94P < 0.001), 痴呆症 HR 0.9295% CI 0.87 0.98P = 0.001 和血管性痴呆 HR 0.82; 95% CI 0.72 0.92;P < 0.001)的风险都较低。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咖啡和茶与痴呆症及其亚型在中风参与者中的关联。在 13352 名中风患者中,在 7.07 年的中位随访期间,646 名参与者(4.8%)患上了痴呆症(119 名阿尔茨海默氏症和 315 名血管性痴呆)。在未经调整的考克斯模型中,咖啡以及咖啡和茶的结合与降低痴呆风险相关。经过多变量调整后,与非咖啡饮用者相比,每日饮用 2 3 杯咖啡的参与者与较低患痴呆症风险相关(HR0.8095%CI0.64 0.99P = 0.044)。

接下来,我们评估了痴呆症的咖啡和茶摄入量及其亚型在中风参与者中的组合。我们发现咖啡和茶的结合与中风后痴呆症的风险较低有关。与不喝咖啡和茶的人相比,每天喝 0.5 1 杯咖啡和 2 3 杯茶的人患中风后痴呆症的 HR 0.5095%CI0.31 0.82P = 0.006 。然而,没有发现咖啡和茶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血管性痴呆症之间有联系。茶和咖啡摄入量与痴呆症和血管性痴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P >0.05)。

我们还评估了咖啡类型与中风和痴呆的相关性。在喝咖啡的人群中,160741 (44.0%)63363 (17.3%) 57397 (15.7%) 分别饮用速溶咖啡、研磨咖啡和脱咖啡因咖啡。在多调整 Cox 回归模型中,与速溶咖啡相比,磨碎咖啡与中风及其亚型无关 (HR, 0.98;95% CI, 0.93 ~ 1.04;P = 0.619)。与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相比,速溶咖啡与中风及其亚型无关(HR, 0.95;95% CI, 0.90 ~ 1.01;P = 0.074),而研磨咖啡与较低的中风(HR, 0.90, 95% CI, 0.84 ~ 0.97;P = 0.006) 和缺血性卒中 (HR, 0.90, 95% CI, 0.82 – 1.00;P = 0.045) 风险相关。

对于痴呆,在多调整 Cox 回归模型中,与速溶咖啡相比,研磨咖啡与更低的痴呆风险 (HR, 0.83;95% CI, 0.77 – 0.89;P < 0.001),阿尔茨海默病(HR, 0.77;95% CI, 0.69 ~ 0.87;P< 0.001),血管性痴呆(HR, 0.82;95% CI, 0.70 ~ 0.96;P = 0.012) 风险相关。与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相比,速溶咖啡与较低的痴呆 (HR 0.85;95% CI, 0.79 ~ 0.92;P < 0.001),阿尔茨海默病(HR, 0.81;95% CI, 0.72 ~ 0.91;P<0.001),血管性痴呆(HR, 0.84;95% CI, 0.72 ~ 0.99;P = 0.036) 风险相关; 咖啡粉与较低的痴呆症风险有关(HR, 0.74;95% CI, 0.66 ~ 0.82;P <0.001),阿尔茨海默病(HR, 0.67;95% CI, 0.57 ~ 0.78;P<0.001),血管性痴呆(HR, 0.74;95% CI, 0.59 ~ 0.92;P = 0.008)

综上,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

1 茶和咖啡的单独摄入和组合摄入与中风、缺血性中风、痴呆症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低有关;

2 报告每天喝 2 3 杯咖啡和 2 3 杯茶的参与者患中风和痴呆的风险降低约 30%

3 咖啡和茶的组合似乎与分别只喝咖啡或茶相比,中风和痴呆的风险较低;

4 单独或与茶结合摄入咖啡与中风后痴呆的风险较低有关。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和茶,无论是单独饮用还是两者结合,与较低的中风和痴呆风险有关。 

参考资料:

Yuan Zhang et al.Consumption of coffee and tea and risk of developing stroke, dementia, and poststroke dementia: A cohort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PLOS Medicine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830 November 16, 2021

Official Account

]]>
BMJ子刊:绿茶和咖啡或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6041.html Tue, 03 Nov 2020 08:44:24 +0000 //www.otias-ub.com/?p=1146041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上题为“Additive effects of green tea and coffee on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he Fukuoka Diabetes Registr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大量绿茶和咖啡或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直接相关。

研究者表示,每天喝4杯或更多绿茶,外加2杯或更多咖啡或与2型糖尿病在5年时间范围内死亡风险降低63%直接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患上循环系统疾病、痴呆症、癌症和骨折等,然而目前尽管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多,但诸如锻炼和饮食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根本。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有规律地喝绿茶和咖啡对于机体健康有益,而这与绿茶和咖啡中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密不可分;但相关的研究并未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因此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决定深入分析绿茶和咖啡的单独摄入和联合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效应。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来自日本4923名平均年龄为66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参与者包括2790名男性和2133名女性;这是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研究人员旨在观察药物疗法和生活方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影响。所有参与者都填写了一份58项的食物和饮料调查问卷,其中包含了其每天摄入多少绿茶和咖啡等问题,同时参与者还提供了关于其生活方式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有规律地锻炼、吸烟、饮酒以及每晚的睡眠时间等。此外,研究人员还测定了参与者的身高、体重和血压,并对其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来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

研究者表示,有607名参与者并不喝绿茶,1143名参与者每天最多喝一杯绿茶,1384名参与者每天喝2-3杯绿茶,1784名参与者则每天喝至少4杯绿茶;有994名参与者并不喝咖啡,1306名参与者每天最多喝1杯咖啡,963名参与者每天喝1杯咖啡,而1600名参与者则每天至少喝2杯咖啡。在跟踪调查期间,有309名参与者(218名男性和91名女性)发生了死亡,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症(114)和心血管疾病(76)。

研究者表示,与不喝饮料的人相比,喝一杯或两杯的个体的全因死亡风险会降低,而摄入较多绿茶和咖啡的个体的全因死亡风险最低;每天喝1杯绿茶会让死亡风险下降15%,而喝2-3杯绿茶则会降低27%的死亡风险,而且每天至少喝4杯绿茶则与个体死亡风险降低40%直接相关。在喝咖啡的参与者中,每天最多喝1杯的个体死亡风险会降低12%,而每天喝1杯咖啡的个体的死亡风险则会降低19%,每天至少喝2杯咖啡的个体死亡风险则会降低41%

此外,每天同时喝绿茶和咖啡的人群的死亡风险或许更低;每天喝2-3杯绿茶和至少2杯咖啡的个体死亡风险会降低51%,每天至少喝4杯绿茶和1杯咖啡的个体死亡风险会降低58%,每天至少喝4杯绿茶和2杯咖啡的个体死亡风险会降低63%

研究者表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目前他们无法确定引发个体死亡风险降低的具体原因,此外研究者提出了几个注意事项,包括参与者对绿茶和咖啡摄入量依赖性的主观评估。同时研究者也并未收集到关于其它潜在影响因素的信息,比如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而且来自日本的绿茶或许也与其它地方的绿茶不太一样。

研究者表示,目前他们并不清楚这些观察性结果背后的原因,绿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和抗炎性化合物,包括酚类和茶氨酸,咖啡亦是如此,咖啡中则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等,由于咖啡对机体循环系统会产生潜在的有害影响,其还被认为会改变机体的胰岛素产生和敏感性。最后研究者表示,这项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喝绿茶和咖啡或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直接相关,而且这种影响或许是喝咖啡和绿茶相互叠加的。

来自:生物谷 

]]>
TalkingData:从瑞幸咖啡“崩盘”事件 探究咖啡消费人群特征差异 //www.otias-ub.com/archives/1053973.html Fri, 22 May 2020 00:46:48 +0000 //www.otias-ub.com/?p=1053973

在“瑞幸风波”的背景下,不由得让我们想用数据一探咖啡市场的究竟,“各品牌消费者是否存在一定差异?”,“期间各城市、各咖啡品牌门店流量如何?”,“期间各咖啡品牌APP安装与活跃趋势?”,“消费者是否会有一定的品牌迁移?”等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喝杯“数据拿铁”,聊聊关于咖啡的那些事。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4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5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6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7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8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9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0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1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2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3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4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5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6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7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8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19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0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1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2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3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4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5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6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7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8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29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0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1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2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3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4 coffeereport_1589955390684-35

]]>
英国诺丁汉大学:咖啡可成为减肥好帮手 //www.otias-ub.com/archives/903187.html Mon, 08 Jul 2019 02:34:47 +0000 //www.otias-ub.com/?p=903187 英国诺丁汉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咖啡可以增强人体内棕色脂肪的活跃度,这有助于人们控制体重。

人体内的脂肪分为白色和棕色两种。白色脂肪主要用于储存能量,与肥胖有关;棕色脂肪可以促进机体消耗糖和白色脂肪而产生热量,以应对寒冷等情况,增强棕色脂肪的活跃度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也有助于减肥。

诺丁汉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在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在相关的干细胞研究中发现咖啡因能对棕色脂肪产生刺激作用,然后想到可以分析受试者喝过咖啡后体内的棕色脂肪变化。

据介绍,人体颈部有较多的棕色脂肪。研究人员请受试者先喝一杯咖啡,然后利用热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颈部,结果发现棕色脂肪区域确实变得更热,活跃度增强。

研究负责人、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迈克尔·西蒙兹说,这是首次通过人体试验证明,喝一杯咖啡会对人体棕色脂肪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他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咖啡中哪些成分对棕色脂肪有影响,除了咖啡因外是否还有其他有效成分。由于肥胖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日趋严重的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体重管理和血糖调控,帮助人们对抗肥胖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
一杯咖啡究竟贵在哪里? //www.otias-ub.com/archives/898610.html Thu, 27 Jun 2019 09:31:27 +0000 //www.otias-ub.com/?p=898610 核心导读: 

  • 新零售咖啡创业项目大爆发,咖农们为何却在退出?
  • 咖啡价格持续走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 为什么咖啡烘焙商能拿走咖啡批发的主要利润?

对于那些经常去星巴克、costa或者精品咖啡馆的人来说,一杯好喝的现磨咖啡并不便宜,30元几乎是行业“起步价”。不过,能长期为此买单的只占少数。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Sullivan)全球消费行业资深专家蔡世杰曾表示,“据调查,在中国只有大约26%的消费者愿意以30元以上的价格购买一杯现磨咖啡”,高昂的价格限制着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的发展。

如果拆开来看,租金、装修成本似乎是主要原因,大约要占到4成左右。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此前在谈到自家模式时也提到,传统咖啡馆的一杯咖啡成本当中,门店装修成本要占到10~12元,而瑞幸单杯成本在13元。这与前述比重大致相符。

瑞幸快速成长背后,是中国市场席卷而来的新一波咖啡创业热潮。除了连咖啡、友饮咖啡、莱杯咖啡等咖啡老兵外,便利店咖啡、外卖咖啡,以及跨界做咖啡的喜茶、奈雪等新业态和品牌也纷纷杀入进来。

得益于行业竞争新环境,一杯现磨咖啡的价格,逐渐下探至9元甚至更低。

不过即便如此,新零售咖啡的成本仍不便宜,而且在更低价格背后,新品牌的口味评价也良莠不齐。现磨咖啡价格下探,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并且眼下的价格浮动空间,似乎还是在围绕租金成本层面做文章。根据咨询公司Allegra Strategies测算,日常所喝的一杯20元左右的咖啡当中,咖啡粉本身的成本仅占到4%。换言之,从咖啡豆到制成一杯咖啡,中间有着长长的价值链值得深入挖掘。

1、咖啡产量连年供大于求  “国产咖啡”仍任重道远

不管怎么说,这一波咖啡零售商新选手正处于咖啡豆“丰收年”。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在2018/19咖啡年度,全球咖啡产量为1.745亿袋(每袋60公斤),比去年增加1560万袋。而从国际咖啡组织(ICO)的数据可以发现,过去三年全球咖啡产量连年增长。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过去十多年全球咖啡产量起伏不断

图中数据综合自ICO、USDA

全球咖啡消费方面,美国农业部预计2018年消费咖啡总量将增加330万袋,达到创纪录的1.636亿袋。这意味着,2018/19咖啡年度市场将面临1090万袋的过剩,并且预计期末库存将大幅反弹710万袋至3710万袋。

事实上,这已是连续第二年咖啡供大于求。咖啡主要生产国咖啡产量增长以及过剩的行情,也对咖啡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据统计,占全球咖啡消费市场份额60%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在纽约商业交易所价格一度跌至每磅88美分,创下近13年来新低。

一些咖啡种植者损失惨重。当然,这中间不止是供求失衡的原因,也包括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综合成本明显上升。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些咖啡产地品种良莠不齐,加工标准化程度低,咖农普遍缺少交易定价权,只能将咖啡树砍掉转型谋求生计。

咖啡主要分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种,作为阿拉比卡最重要两大主干品种:铁比卡与波旁从发源地埃塞俄比亚扩散到也门,之后再到亚洲以及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中南美地区,并经过不断改良和改进后,如今已经衍生出味谱宽广庞杂的混血新品种版图。

此外,不同产区的区域海拔、气候差异,对于咖啡豆口味也有很大影响。

埃塞俄比亚产区地图(第一版)

图据荷兰阿姆斯特丹咖啡进口商 Trabocca

有交易商认为,价格问题的根源在于低品级阿拉比卡咖啡豆产量增加,扰乱并拖累整个市场价格走低。这也即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咖啡产地正面临着类似问题。云南省是中国咖啡种植大省,产量占全国90%以上,为星巴克、雀巢、卡夫等国际品牌供货,不过由于云南咖啡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标准化及深加工程度低,长期处于“小、乱、散”尴尬局面,咖农利润微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自2015年起云南省咖啡产量更是连续3年呈现负增长。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李晓波曾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中国咖啡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现象,国内许多咖啡企业、商家喜欢舍近求远,以高于云南咖啡1~2倍的价格进口国外咖啡。云南咖啡常被以低价出口海外,被国外咖啡企业包装贴牌后再卖回中国。

此外,尽管近10年来,云南咖啡在品种选育、种植管护、咖啡加工技术、分级处理、咖啡可追溯体系建设、咖啡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本质上的突破,但以云南咖啡为代表,中国本土咖啡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创立埃塞俄比亚商品交易所(Ehtiopia Commodity Exchange,简称ECX),便是为了保证咖农权益而生,ECX确定此后埃塞俄比亚咖啡必须重新分级,通过ECX公开透明机制才得买卖。

这在咖啡全球贸易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埃塞俄比亚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将精品咖啡纳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咖啡产国。而无论是销售阿拉比卡大宗商用豆的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还是销售罗巴斯塔的伦敦商品期货交易所,两交易所并无能力辨识与销售精品咖啡。

那么,ECX究竟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为了辨识精品与一般商用豆,埃塞俄比亚在九大产区增设二十座大型集货中心。各区咖啡运抵辖区集货中心后,由Q Grader鉴定品质,并标示出1~9等级和低级品,共10等级,再送往ECX。ECX的Q再把各产区初步评为1~3等级的优质豆进一步评鉴,并采用SCAA生豆分级与杯测标准,再以Q1和Q2分别标示经官方认证的一、二等级精品咖啡。此两类精品皆能查明来自哪一区的合作社或栽种的村庄。

至于80分以下的咖啡,则分属3~9级,为一般大宗商用咖啡,ECX将只混合后标售,来源较不易追踪。

02、咖啡零售商vs烘焙商  中间链条水很深?

与云南咖农艰难转型不同,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近些年正在快速崛起。一项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咖啡生豆消费量、咖啡店数量和交易量绝对数值来看,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国。但中国咖啡生豆的消耗量7年CAGR达到21.74%,远超全球2.53%的一般水平,中国人年平均咖啡消费杯数为6.2杯,五年翻了一番。

对于立志从中分一杯羹的创业者来说,这个市场的诱惑力几乎是看得见的。但只看到潜在市场远远不够,更务实的选择是,也要投身咖啡上游产业链中,平衡成本和咖啡品质的问题。

通常来说,咖啡生豆采摘之后,可以选择性通过日晒法、水洗法、半水洗法或密处理法等处理,而后烘干打包,再经由出口商、贸易商以及进口商到达烘焙商手中,烘焙商再进行浅、中、深烘处理,为最终咖啡制作做准备。

而根据ITC的《咖啡出口商指南》援引2012年测试案例作为基准,烘焙商拿走了批发咖啡价格的近80%,种植者仅拿走10%左右。因此单纯从利润额占比的角度来说,咖啡店和零售商拿走了一杯咖啡大部分利润,烘焙商拿走了咖啡批发的主要利润。

不过烘焙商为此承担不小的风险,不仅要投入咖啡豆加工,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研发成本,寻找符合用户口味需要的咖啡,“并非是上游就一定利润大”,咖啡服务提供商立普世联合创始人李鹏告诉《零售老板内参》,咖啡生豆贸易商、咖啡机工厂等上游各个环节各有优劣,并且投入有时不一定和回报成正比,市场还有多纬度的竞争。

咖啡生豆是一杯咖啡品质最主要的因素,在各类咖啡新零售品牌均对外标榜精品咖啡豆。但为何制作出来的咖啡口味相差如此之大呢?在咖啡品种差异之外,也跟咖啡豆瑕疵率有关。

咖啡产业链服务商好咖网创始人李加敏表示,从烘焙的角度来说,咖啡生豆成色好坏、瑕疵率很容易辨别,好的咖啡豆瑕疵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但从咖啡熟豆中辨别出瑕疵豆就比较困难。据其观察,中国咖啡市场不乏存在只看价格高低来拿货的现象。

事实上,在雀巢、星巴克等大型零售商赚取烘焙利润之外,一些小的咖啡连锁馆也正开始着手布局烘焙环节来建立自己新的竞争壁垒。以上海网红咖啡品牌manner咖啡为例,其模式的一个关键在于,通过自己烘焙咖啡豆来稳定品质,以及降低单杯咖啡成本,并逐渐因此小有名气。

而自建咖啡烘焙厂的FISHEYE鱼眼咖啡创始人孙瑜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不同产区和品种咖啡豆所需要的烘焙工艺并不相同,“自建烘焙厂相当于在技术层面掌控了产品的风格和风味”。

因此,如何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平衡咖啡豆品质,可能是这一波咖啡创业者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来源:零售老板内参

作者:杨亚飞

]]>
2017中国咖啡行业生存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34066.html Wed, 07 Jun 2017 08:22:52 +0000 //www.otias-ub.com/?p=734066 根据《咖门》与《美团点评研究院》推出第一期饮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在2016年,中国的咖啡馆数量突破了10万家。

在体验消费时代,在客群年轻化迭代的今天,从未有一个新的品类,如此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它是一个符号,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兴行业。其消费市场年增长率高达16%,数倍于世界平均水准。

但同时,咖啡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倒挂,新客群的画像特殊性,以及新技术的迭代和冲击……在这片广袤的、消费习惯复杂的土地上,作为一种泊来品,咖啡从未遇到过出如此失衡多变、迭代迅速的市场生态。

竞争激烈、洗牌速度加剧、开店容易赚钱难,成为咖啡馆主们的普遍感受。

在行业风起云涌诡谲多变之际,我们希望能为行业提供一些值得信赖的工具。

一、咖啡馆大爆发:

数量突破10万,行业洗牌加剧

咖啡馆“大爆发”

全国咖啡馆突破10W数量,2016年全年负增长,下半年行业出现新一轮洗牌。

▲年中小幅增长,下半年出现行业洗牌

结论

2016年咖啡馆数量,年中略涨,但全年净闭店率较高,达到13.5%。

咖啡馆数量变化呈抛物线形,年中小幅增长,下半年行业进行新一轮洗牌。

原因分析

1)咖啡市场基础薄弱

2)非商业驱动的个体创业者,忽视商业基本功

3)细分市场供需不匹配

咖啡馆城市排名

上海咖啡馆数量最多,闭店率最低,运营水平最高

▲16个城市咖啡馆数量变化

▲16个城市咖啡馆数量排名

数据分析

1、数据提取的16个城市均为负增长,平均闭店率高达14.1%;

2、跌幅最低的是上海3.0%,最高为成都25.4%,北京为14.7%;

3、北上广深4个超一线城市咖啡馆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5.7%。

二、产品热力图:

30块是标准价,最受欢迎的是“经典款”

▲咖啡产品排名及价格

▲16个城市最受欢迎产品排名

数据分析

1、拿铁是绝对的“大众情人”

16个数据提取城市中,15个第一名是拿铁。只有厦门是例外,那里的年轻人最喜欢的是一种叫“红茶玛奇朵”的饮品。

2、消费者依然对糖、奶充满热爱

无奶无糖的美式咖啡,几乎要跌出榜单。牛奶+咖啡+糖的组合,大众接受度最高。

3、星巴克客单最高

4、烘焙类最受欢迎的是提拉米苏和松饼

在16个主要城市数据中,松饼出现在8个城市的最热品类榜上。

5、明信片仍然受欢迎

在16个城市中,明信片出现在天津、武汉、大连三地最受欢迎的产品之列。

三、用户画像:

“拯救”咖啡馆的,是年轻的女人

▲咖啡馆消费客群的年龄及性别占比

结论:

1、只有女人才能拯救咖啡馆

在用户画像统计中,咖啡馆的女性消费者占7成;

2、年轻人是主力军,贡献了75%的消费

20-35岁的人群,贡献了75.3%的咖啡消费。

2016年,80后和90后突破4亿人大关,成为咖啡消费的主力军;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中产阶层人数超过1亿,到2030年将会超过2.5亿。

这一现象的出现,将给中国消费结构带来历史性的变化。在商业上讨好年轻人是正确的选择。

四、品牌榜单:

巨头制霸榜单,精品咖啡仍有机会

▲咖啡品牌全国线上销售排名

结论:

1、传统巨头品牌,依然制霸流量

以星巴克、漫咖啡为代表的传统连锁品牌,在门店流量上依然领先于其他门店。

2、精品咖啡出现逆袭机会

做精品咖啡的质馆,单店平均流量排名第一,逆袭传统巨头星巴克;

3、部分巨头品牌疲软

无论从品牌流量,还是单店平均流量来看,来自英国的Costa与麦当劳旗下的麦咖啡,都意外垫底。

▲各城市咖啡馆品牌销售排名TOP5

▲各城市咖啡馆环境排名TOP5品牌

▲各城市咖啡馆服务排名TOP5品牌

结论:

“环境友好型”、“服务nice型”咖啡馆,连锁品牌不上榜,独立咖啡馆占鳌头。

16个城市,咖啡馆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指数排名中,服务质量上榜者均为独立咖啡馆,环境质量除雕刻时光咖啡馆在一个城市上榜,其余都是独立咖啡馆。

▲我国咖啡地域消费指数排名

数据采样说明:数据提取自美团点评上收录的2016年1月15日、2016年6月15日、2016年12月15日3个时间节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和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大连12个重点城市的咖啡数据。

部分宏观数据采用了国际咖啡组织、国家统计局等公开发布数据。

来源:咖门

]]>
研究显示手机蓝光和咖啡一样提神醒脑 //www.otias-ub.com/archives/543177.html Sun, 04 Dec 2016 14:53:49 +0000 //www.otias-ub.com/?p=543177
1480863182-3770-kkXr-fxyiayt5683586

随着智能设备流行,一种新的病症“屏幕依赖症”悄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你抱着不撒手的这些设备,正是造成你失眠的真正原因呢?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表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运行时,会发射一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的蓝光。你玩的时间越久,就越难入睡。睡眠不佳,就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熬夜、失眠,还会引起抑郁、肥胖、心血管疾病或者是中风。

蓝色光谱中的光,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褪黑激素是一种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它能缩短睡前的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延长深度睡眠,让人不会容易惊醒,还有较强的调整时差功能。

褪黑激素降低,就会让人减少困倦感,难以开始睡眠。此外,智能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刺激,这会使人更加难以入睡。

当然了,也有研究者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既然蓝光会扰乱睡眠,那么它能不能代替咖啡或者茶来起到提神作用呢?瑞典中部大学的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实验,比较了咖啡因和蓝光对大脑的影响,发现它们在振奋精神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所以说,让你总也睡不着的蓝光,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成为提神醒脑的利器。

]]>
研究表明咖啡可降低黑色素瘤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114.html Tue, 27 Jan 2015 15:49:47 +0000 //www.otias-ub.com/?p=325114 Roasted-coffee-beans

对咖啡爱好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四杯或以上咖啡——以大多数人的标准来看,都是相当大的饮用量——可以降低最致命的皮肤癌——黑色素瘤的风险。

黑色素瘤是目前美国第五大最常见癌症,也是与皮肤癌相关的死亡病因中排在前几位的癌症。每年约有7.7万人被诊断患有黑色素瘤,9,500人每年死于该疾病。尽管紫外线(UV)——特别是中波紫外线(UVB)——是影响最大的可控风险因素,不过也有其他因素能导致患病风险的升高或降低。实验室研究表明,咖啡中含有的化合物能够降低罹患皮肤癌的风险,不过,在人类身上进行的试验则结果更为多样化,且两者的关联也并不那么明晰。

为了用大样本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了44.7万名受试者的数据。这些受试者的年龄在50至71岁,在研究开始的时候均未患有癌症。在长达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有2900多名受试者患上了恶性黑色素瘤,1900多名受试者患上了另一种皮肤癌:原位黑色素瘤。研究人员试图寻找饮食和皮肤癌之间的关联。

他们发现,最忠实的咖啡爱好者中——每天四杯咖啡——患上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降低了20%。这种关联仅适用于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和黑色素瘤之间,而与脱咖啡因的咖啡或研究所涉及的其他皮肤癌(原位黑色素瘤)没有关联。

咖啡之所以能降低皮肤癌风险,颇有些充分的理由。在老鼠和皮肤细胞培养皿中,咖啡中的各种成分被证实能影响相当数量的分子路径,而这些路径能够降低与紫外线相关的皮肤癌的风险。其中,咖啡中的化合物被证实能够抑制癌变、抑制炎症,并减少细胞的氧化压力和DNA受损。

尽管这一研究的样本相当之大,但研究论文作者指出,此前的研究结果则没有这样确定——有一项研究发现,喝咖啡能降低女性罹患皮肤癌的风险,但不适用于男性。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喝咖啡和黑色素瘤之间并无关联,但和基础细胞癌相关。另有其他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错杂不一的结果。

不过,鉴于咖啡众所周知的对生物路径的影响,它能降低黑色素瘤的风险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在确定两者相关性的作用机制之前,我们还需要更多研究。咖啡能在多个方面对健康产生积极的效用:从降低死亡风险,到降低某些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再到降低抑郁和帕金森病风险等等。不过,有其他研究发现,年轻人群如果饮用大量咖啡,则会增加死亡风险;正因为有这些研究,研究人员才不肯轻易向消费者给出“尽情饮用咖啡”的暗示。

“为降低黑色素瘤的风险,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上述研究论文的作者艾丽卡·洛夫特菲尔德(Erikka Loftfield)告诉我说,“就是减少和太阳和紫外线的接触。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其他近期研究的一些结果可能鼓励人们多喝咖啡,但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就此改变自己摄入咖啡因的习惯。”

关于咖啡的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确定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不过,大部分研究似乎都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咖啡的好处大过坏处。如果你不喝咖啡,那么或许你不应该开始培养这个习惯,不过,如果你已经有一天喝几杯咖啡的习惯,那就不会有什么坏处,而且从许多方面来说,它可能是有益的。

至于皮肤癌风险,记得出门要擦防晒霜。至少这一点是我们确切知道的。

via:福布斯中文

]]>
韩国“消费者市民团体”:调查显示韩国星巴克美式咖啡比美国贵七成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013.html Mon, 12 Jan 2015 14:30:54 +0000 //www.otias-ub.com/?p=321013 20150112194012_bodyfile

韩国“消费者市民团体”去年6月和10月在全球主要13个城市调查农畜产品、加工食品等25类42个产品的价格,并于12日公布了结果。调查显示,韩国的物价非常昂贵,42个产品中有35个产品售价排在前五。

此次调查城市有韩国首尔、美国纽约、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德国柏林、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马德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台湾台北。

调查显示,星巴克的美式咖啡在韩国首尔的售价最贵,中杯(355毫升)价格为4100韩元(约合人民币23.47元),北京为3679元,东京为3633韩元,纽约为2477韩元。首尔的售价比纽约高65%。

智利葡萄酒在首尔售价也最高,为4.3万韩元,其后依次为台北(3.9410万韩元)、北京(2.7507万韩元)、东京(2.3525万韩元)。

韩国的肉类(包括国产和进口)售价也很昂贵,国产牛里脊(10.6万韩元/公斤)和猪五花肉(2.6万韩元/公斤)售价在13个城市中最高,进口牛里脊售价排在第三。

韩国两个矿泉水产品售价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二,牛奶、橙汁、可乐等饮料售价排名第三。进口水果中9个受调查品目在首尔的售价排在前5名。

值得关注的是,韩美自由贸易协定2012年生效后,美国樱桃进口价格下降19%,但国内零售价上涨42.4%。“消费者市民团体”分析认为,韩国消费者曾期待自贸协定能拉低国内消费者价格,但消费者实际上没有享受到关税减免的优惠。

via:韩联社

]]>
新奥尔良市心脏科:研究显示1天喝4杯以上咖啡易早逝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010.html Mon, 26 Aug 2013 16:38:32 +0000 //www.otias-ub.com/?p=145010

美国权威医学杂志《马约诊所学报》日前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称,1周喝28杯以上咖啡(平均1日4杯以上)的55岁以下人群易早逝。

据报道,该研究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心脏科专家卡尔拉比博士负责进行。研究以20至87岁的约4万名男女为对象,进行了为期16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较之于不喝咖啡的人群,在1周喝28杯以上咖啡(平均1日4杯以上)的55岁以下人群中,男性死亡率为56%,而女性死亡率则高达男性的2倍。按1杯咖啡约240毫升来计算,在饮用适量以及55岁以上年龄层的情况下,男女双方的结果则并无明显的差异。

对此,拉比博士的研究团队指出:“在最近的研究中,咖啡作为具有致酸化作用的食品之一,对治疗炎症和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咖啡中的咖啡因相反也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功能、造成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们须注意咖啡在这些方面的不良效果。”同时,科研团队也警示道:“尤其是年轻人更须注意不要多喝咖啡。”

另一方面,研究中也有许多地方仍存在疑问,例如减少咖啡因含量是否能对咖啡致死结果产生影响等。

]]>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显示喝咖啡对大脑有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493.html Fri, 21 Jun 2013 12:14:27 +0000 //www.otias-ub.com/?p=126493

成百上千年来,咖啡一直是地球上最流行的两三种饮料中的一种。但直至近期,科学家才渐渐发现这种饮料拥有引人注目的健康效益。在一项去年发表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中,主要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分析了40多万名年龄在50-71岁的志愿者的健康信息,在研究起始的1995年,这些志愿者都没有患大病。到了2008年,其中有5万多人去世。但自称每天喝两三杯咖啡的男性,相比完全不喝咖啡的男性,死亡风险低了10%,而喝同样份量咖啡的女性在研究期间死亡的风险低了13%。研究者无法确切得知咖啡对被访者的长寿产生了何种作用,但这种关联确实是惊人的。

还有些近期的研究则发现,适量饮用咖啡——每天喝三四杯咖啡,每杯为5盎司(约140克),也即是一杯星巴克的特大杯(venti)咖啡——可带来更加明确的益处:减少患II型糖尿病、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的皮肤癌)、前列腺癌、口腔癌和乳腺癌复发风险。

而最重要的发现是:动物试验显示咖啡因或许可以改造我们大脑中的生化环境,防止痴呆症的发生。2012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进行了一项试验,试验小鼠暂时处于缺氧环境中,因此丧失了形成记忆的能力。其中半数小鼠随后服用了一剂相当于几杯咖啡量的咖啡因。在重新吸到氧气后,服用了咖啡因的小鼠恢复形成新记忆的速度比没有服用的小鼠快了33%。检查小鼠的脑组织可以发现,咖啡因破坏了腺苷的活动,这种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通常可以供给能量,但细胞受损或应激时释放出来时,则可带来破坏性的后果。逃逸的腺苷能启动一组生化剧变,引发炎症,而这会破坏神经元功能,因此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即是痴呆症。

在2012年的一项人体试验中,来自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和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的研究人员对长者血液中的咖啡因浓度进行检测,这些老年人要么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要么开始初现严重健忘症状,而这通常是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征兆。在2-4年后,研究者对他们再次进行检测。血液中含极少或完全不含咖啡因的人阿尔茨海默症严重恶化的可能性,要远甚于血检结果显示每天喝三杯咖啡的受试者。

对于咖啡的效果,现在人们仍然知之甚少。格里高利·G·弗伦德(Gregory G. Freund)博士是伊利诺伊大学病理学教授,也是2012年那项小鼠试验的组织者,他说,“我们尚不明确,阻滞腺苷的活动是否足以”防止或减弱其对痴呆症的影响。目前也不能确切得知,喝咖啡带来的益处主要在于它含有的咖啡因,还是其中的其他有益成份。比方说,在2011年由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同一组研究人员还做了一项试验,经过基因改造而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小鼠要接受记忆力测试,结果服用咖啡因的小鼠表现不如喝真正的咖啡的小鼠好。此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将咖啡因混合大量糖——这就是功能饮料——有健康益处。但是,弗伦德博士说,每天喝三两杯咖啡“已经时兴了很长很长时间,而且这么做也许是有很好的理由的。”

 via:cn.ny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