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市场产值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3 Jul 2024 09:39:5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TrendForce:预估2025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达357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5375.html Wed, 10 Jul 2024 06:28:10 +0000 //www.otias-ub.com/?p=1705375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报告《卫星产业发展关键推手–低轨卫星大厂供应链策略与挑战分析》内容,随着低轨卫星服务全球用户渗透率持续上升,驱动全球卫星零组件供应商陆续切入星链(Starlink)与一网(OneWeb)两家主要卫星大厂供应体系,预估2021~2025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从2830亿提升至357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CAGR)2.6%。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星链(Starlink)现阶段采取供应链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策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Washington)自有工厂内,进行卫星本体关键零组件生产与组装作业,生产卫星关键零组件包含酬载通道元件、Ka频段天线元件、滤波器以及分离器等,星链(Starlink)透过In-House模式生产卫星关键零组件,能有效掌握零组件生产状况,同时摆脱繁复供应链管理作业。

相较之下,一网(OneWeb)则采取高度供应链委外作法,将卫星本体关键零组件交付各区域Tier 2零件厂进行生产后,由次系统(Subsystem)工厂进行局部零组件组装,再送回一网(OneWeb)自有工厂–OneWeb Satellite进行卫星本体组装作业,透过高度开放供应链体系,让多数零组件厂与一网(OneWeb)合作,顺势切入低轨卫星市场。

]]>
TrendForce:预估2022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将有望达2,950亿美元 年成长3.3%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8520.html Tue, 07 Sep 2021 15:38:48 +0000 //www.otias-ub.com/?p=1308520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全球卫星市场目前以低轨卫星(LEO)最具发展优势,由于低轨卫星距离地面较近,相较于高轨卫星(HEO)与中轨卫星(MEO),更具备「低延迟、低辐射、低成本」等特性,且低轨卫星毋须架设基站,可于艰困与偏远地区接收讯号,讯号覆盖不受山区、海上、沙漠等地形限制,故可与移动通讯5G作互补,弥补5G与地面行动通讯未能传输地区。在低轨道卫星自SpaceX引领话题后,亦带动更多卫星营运商相继递件发射卫星,预估至2022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将有望达2,950亿美元,年成长3.3%。

欧美、中日韩布局低轨卫星与5G,然成本与长期发展将是挑战

观察主要国家布局低轨道卫星情形,亚洲地区如中国低轨卫星部署与主要国家采商用角度相异,更注重「国防」方向部署,主导厂商为中国航天科工之「虹云工程」与中国航天科技之「鸿雁星座」,且该两项规划皆于2022年完成阶段性任务。中国卫星产业由中国工信部制定相关政策,且受中国无线电协会监管;而日本NTT DoCoMo发布6G发展,尤重非地面波(NTN)技术,可与低轨卫星相辅相成;韩国则发布「6G研究开发实行计划」,其中包含规划于2031年前发射14颗低轨卫星。

欧美地区包含美国对于低轨卫星与5G通讯间的配置,先以5G地面通讯为优先,完成释出5G毫米波,故于24.75~25.25GHz频段范围内之地面站与人口数量皆受限制,低轨卫星厂须担起防干扰保护责任。而欧洲于欧洲航天局与欧盟执委会等机构统筹下成立SaT5G(Satellit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 for 5G)联盟,以推动卫星与5G通讯结合与应用。

大型卫星运营商于初期布局逾千颗小型低轨道卫星,为考量小型低轨道卫星生命周期小于5年,故势必着重低成本制造与发射方案,以有效控制资本支出,如加速普及化以降低整体成本,而SpaceX与Amazon个别采垂直整合与集团整合,且皆可与企业、政府、消费者串连,故可有效降低与它厂合作成本。

卫星回收、太空材料为低轨卫星产业周边商机的两大看点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近期首度发布,将于2022年Release 17(Rel-17版本)完成,并首度纳入非地面波(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通讯。过往行动通讯与卫星通讯为两个独立发展的产业,故同时跨足两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厂商皆不同。自3GPP纳入NTN后,两大产业未来可望有更多合作机会。目前尤以美国特斯拉(Tesla)旗下太空企业SpaceX申请发射数量为最大宗,其他主要卫星运营商包含美国Amazon、英国OneWeb、加拿大Telesat等,而全球卫星发射数量以美国地区运营商持有数逾1,000颗为最多,占全球逾50%。

卫星对于地面站接收与发射时间有限,故卫星星系间的防撞、管理、通讯、地面与卫星接收等四大技术为厂商可切入的四大层面。然而,在各卫星运营商角逐下,预期未来低轨道卫星达到全球组网时恐将面对卫星可能产生光害的议题,进而影响其它星球与星体研究。鉴于上述,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能提供降低卫星反射材料的业者可望因此受惠;此外,因小型低轨卫星生命周期小于五年,亦有航空垃圾问题,如何有效回收至地球也是欲攻进太空产业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