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3 Aug 2024 13:46:5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2024上半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座舱芯片交付量TOP10》榜单 华为海思进入前十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3435.html Tue, 13 Aug 2024 13:46:51 +0000 //www.otias-ub.com/?p=1713435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上半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座舱芯片交付量TOP10》榜单。华为海思作为本土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成功跻身前十,交付量达到225898辆,市场份额为1.42%。

根据榜单显示,位居前十的企业分别为:

1、恩智浦:交付量为4554494辆,市场份额为28.73%;

2、高通:交付量为3760144辆,市场份额为23.72%;

3、瑞萨:交付量为1895355辆,市场份额为11.96%;

4、TI:交付量为1523949辆,市场份额为9.61%;

5、联发科:交付量为529574辆,市场份额为3.34%;

6、英伟达:交付量为525679辆,市场份额为3.32%;

7、英特尔:交付量为524733辆,市场份额为3.31%;

8、芯驰科技:交付量为342858辆,市场份额为2.16%;

9、AMD:交付量为280468辆,市场份额为1.77%;

10、海思:交付量为225898辆,市场份额为1.42%。

其中,芯驰科技交付量位居本土品牌第一,其X9系列座舱芯片累计出货量超400万片,瑞、长安、上汽、广汽、北汽、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车企旗下搭载X9系列芯片的近40款车型均已量产上车。

自 快科技

]]>
Omdia:2022年全球芯片产业营收5957亿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2858.html Wed, 22 Mar 2023 12:20:15 +0000 //www.otias-ub.com/?p=1572858 半导体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大家都在忙着请库存,这点从去年厂商的营收就能看出来了。

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尽管第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18%,但2022年全球芯片产业营收5957亿美元,依然再创历史新高。

三星电子以670.55亿美元再度夺得榜首,Intel营收同比下降20.6%,营收608.10亿美元位居第2。

AMD营收增幅最快,达到47.2%,远远领先其他同行,2022年营收为237.77亿美元,升至第7位。

前十名中,增速为正的厂商不多,高通、博通、联发科、NV等这些都做到了,而最遗憾的当属华为海思了。

由于种种原因,海思的营收从2020年的82亿美元降至2021年的15亿美元,收入大减了67亿美元,而Omdia预测去年这个营收可能进一步降低了。

自 快科技

]]>
2022年Q1联发科手机处理器出货份额达到了38% 超高通8%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8405.html Mon, 13 Jun 2022 11:44:23 +0000 //www.otias-ub.com/?p=1448405

上半年,手机销量在国内外均有些疲软。为此,不少整机品牌包括元器件厂商甚至削减了下半年的订单。在有些混乱的局面下,联发科悄然成为赢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联发科手机处理器的出货份额达到了38%,超出高通8个百分点。报告指出,联发科好成绩的实现得益于天玑700、天玑900等入门级芯片。

当然这只是一季度,就口碑来看,天玑8000/8100/9000等,在今年有望为联发科进一步站稳市场龙头地位。

出货量来看,苹果排在第三位,为15%,紫光展锐11%排第四,接下来还有三星5%和华为海思1%。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通芯片均价更高,且骁龙7、骁龙8系列机型更多,所以换算成营收的话,高通反超联发科,份额达到44%之多,联发科则以19%排在第三位,苹果居第二。

对于联发科来说,高端之路依然艰巨。

自  快科技

]]>
《电子时报》:2022年Q1中国大陆客户订单收入占台积电晶圆总营收的比例攀升至11% 高于2021年同期的6%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7665.html Tue, 03 May 2022 13:04:28 +0000 //www.otias-ub.com/?p=1427665

业内人士透露,小米、OPPO、比特大陆和人工智能处理器初创企业地平线机器人都在考虑与台积电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特别是5nm制程以下工艺的需求。据《电子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有能力自行开发先进芯片的中国大陆企业打算以低调的方式与台积电密切合作,台积电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将3nm制程制造转为量产,并在按计划开展2nm的研发。

该人士称,华为海思曾是台积电采用先进节点制造技术的主要客户之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已经切断了海思获得领先芯片技术的渠道。与此同时,其他中国大陆客户正加快对台积电28nm、7nm、6nm和4nm工艺下单的步伐,将逐渐填补失去的海思订单。

该人士透露,除了汇顶科技和豪威等长期合作伙伴外,台积电还与紫光展锐签订了生产6nm和12nm移动芯片的合同,还获得了中兴通讯5G基站5nm和7nm芯片的订单。

据其透露,加密挖矿ASIC设计公司比特大陆已经是台积电7nm和5nm工艺制造的客户。OPPO的MariSilicon X成像NPU采用台积电的6nm工艺制造,芯片订单累计超过1000万台。小米也热衷于自行开发芯片,是另一家要求台积电采用先进工艺制造的潜在中国大陆客户。

该人士补充称,为智能汽车开发人工智能芯片的地平线机器人正与台积电合作,生产其16nm和28nm车规级解决方案。双方预计将在2023年将合作扩展到台积电的7nm工艺技术,用于制造地平线机器人的Journey 6系列芯片。

寒武纪和阿里巴巴的半导体子公司平头哥据称也是与台积电合作的中国大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平头哥已经与台积电签订了5nm、7nm和28nm芯片订单,寒武纪也与台积电签订了生产7nm解决方案的合同。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客户订单收入占台积电晶圆总营收的比例攀升至11%,高于2021年同期的6%。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22%,当时海思仍是台积电的主要客户之一。

消息人士表示,台积电预计2022年在中国大陆的收入将接近2020年的水平,2023年收入将继续增长至超过2500亿新台币(85亿美元)。

其指出,对台积电而言,扩大中国大陆客户组合绝对是捍卫其代工市场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从中国大陆获得主要的低于5nm芯片订单,也将有助于扩大该公司在先进工艺领域的客户基础。

自 爱集微

]]>
Gartner:2021年的全球半导体研究报告 华为海思营收大降81%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1103.html Sun, 17 Apr 2022 08:48:24 +0000 //www.otias-ub.com/?p=1421103

根据 Gartner 发布的 2021 年的全球半导体研究报告显示,由于美国贸易制裁,影响了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整体份额,华为海思已跌出全球 25 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Gartner 研究副总裁安德鲁·诺伍德( Andrew Norwood)在报告中表示:

“海思的收入下降了 81%,从 2020 年的 82 亿美元降至 2021 年的 15 亿美元,收入大减了67亿美元。 这是美国制裁该公司及其母公司华为的直接结果。”

根据Gartner 报告,2021 年半导体行业前十名分别是:三星电子、英特尔、SK 海力士、美光科技、高通、博通、联发科、德州仪器、英伟达、AMD。

三星电子自 2018 年以来首次从英特尔手中夺回半导体供应商排行榜的榜首,2021 年三星的芯片收入总计 7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2.3%,而英特尔公布的销售额为 725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2.2%。

对比来看,三星这次超越英特尔的幅度并不大,仅仅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

第三名SK海力士在2021年营业收入仅有约英特尔的一半左右,市场占有率也只有英特尔的一半。

从增长率来看,海思的竞争对手高通、联发科都获得了大幅上涨,其增长率分别为53.4%和60.2%。

但AMD增长率是最高的,达到了68.6%,其次才是联发科、高通、SK海力士。

Gartner数据还显示,2021 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为 5950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了 26.3%。

安德鲁·诺伍德说:“目前芯片短缺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但 5G 智能手机的放量以及强劲的需求和物流/原材料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了半导体平均销售价格(ASP)的提高,促使 2021 年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韩国去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增幅最大,因为内存市场的强劲增长,推动该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总体份额达到 19.3%。

根据诺伍德的说法,海思被制裁份额大跌,也对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了影响,中国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6.7% 下降到去年的 6.5%。

海思半导体负责华为使用的麒麟、千兆网、鲲鹏、巴龙和升腾芯片,将其设计的生产外包给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但在美国收紧制裁下,海思无法再与台积电等多家主要芯片代工厂开展业务,因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核心技术来制造晶圆。

据外媒报道,尽管华为尚未宣布海思有任何重大裁员,但其员工受到大陆其他 IC 设计公司的高度追捧。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员工已经跳槽到智能手机巨头 OPPO 位于上海的芯片设计部门 Zeku 工作。

今年,海思在华为内部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芯片产业受到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也倒逼国产芯片供应链谋求自强。

这其中,海思更是被寄予厚望。从华为近期的动作来看,华为不仅没有放弃海思,且释放了华为加码芯片领域的积极信号。

2022 年 3 月29 日,华为在年报中列出了最新的业务架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海思从2012实验室下的二级部门独立出来,升级成为华为的一级部门,与华为云计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运营商BG、企业BG、终端BG、数字能源、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列同级。

此外,2021 年华为除了将海思单独摘出来,还把原有的消费者 BG 去掉,由终端 BG、华为云计算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并对职能平台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华为研发体系的主要载体为华为 2012 实验室,下设中央研究院、中央软件院、中央硬件院、海思半导体等二级部门。不过,海思虽然在名义上是二级部门,但是在内部地位非常高。

华为内部人士曾透露,海思地位超然,实际上就是一级部门,2012 基本管不了它。何庭波不仅是海思的总裁,也是 2012 的总裁,同时她也是华为董事会成员之一,比有些一级部门老大的地位还高。

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海思在华为是芯片设计部门,不是盈利的公司,对它没有盈利的诉求。现在是养着这支队伍,继续向前,只要我们养得起。这支队伍可以不断研究、开发,为未来做准备。

自 雷锋网

]]>
2021年中国半导体企业100强 华为海思排名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3911.html Wed, 22 Dec 2021 12:21:48 +0000 //www.otias-ub.com/?p=1363911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年会暨中国IC风云榜颁奖典礼上,《中国半导体企业1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榜单显示,华为海思、韦尔半导体、智芯微、闻泰科技、紫光展锐、中兴微、长江存储、兆易创新、士兰微和长鑫存储位居TOP10 。

据了解,《中国半导体企业100强》进入门槛需要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其中,TOP企业营收达到70亿水平,已经具有稳定市场和持续发展能力。

TOP50的营收门槛已经超过10亿元,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半导体企业的估值,基本上也对应了百亿市值的门槛。

资料显示,国内有超过3000家半导体公司,其中处于激活状态(1-2年内有获得主流半导体投资机构投资)的也有数百家

科创板开板两年多,国内半导体公司上市企业已经近百家。

]]>
IC insights:2021年Q1全球半导体排名 华为海思跌出前十五名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2287.html Wed, 26 May 2021 13:27:47 +0000 //www.otias-ub.com/?p=1252287

昨日,知名分析机构 ICinsights 发布了全球前 15 大半导体公司在 2021 年第一季度的表现状况。 根据报告,全球排名前 15 的半导体 (IC 和 OSD 光电,传感器和分立器件)厂商在一季度营收同比实现了 21% 的增长。如果按地区划分,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强,有八家总部位于当地的厂商入围这个榜单。除此之外,韩国,中国台湾和欧洲都分别有两家入榜。

图 1

如果按照厂商类型统计,根据 ICinsights 报告,入围前十五的厂商中,有高通,博通,英伟达,联发科 ,AMD 和苹果这六家无晶圆厂。纯晶圆代工厂则是台积电。除了这几家厂商以外,其他厂商则都是 IDM。 报告进一步强调,如果把纯晶圆厂台积电排除在外,那么总部位于荷兰的 NXP 将会入围这个榜单。根据报告,在 2021 年 Q1,NXP 营收为 25.03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1 年 Q1 的榜单中,只有排名榜首的英特尔营收同比下降。此外,在去年同期排名第十的华为海思,因为美国的四轮制裁,跌出了这个榜单。

图 2

被迫出局的华为海思

根据 ICinsights 的统计报告,在 2018 年的半导体 TOP15 榜单中,仍然是上述欧美日韩台的厂商入局。但到了 2019 年 Q1, 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为海思首次跃居全球半导体 15 强(如图 3)。 据 ICinsgihts 的报告,华为海思在 2019 年 Q1 的营收从 2018 年同期的 12.5 亿美元,提升到 17.55 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 41%。 公司全球半导体排名也从 2018 年同期的 25 位,跃升到 11 位。

图 3

从当时的报道可以看到,海思营业额的大增,与当时华为在公司的产品中加大自研芯片采用有关。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理。而在 2019 年五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进一步加大了华为对自研产品的采用,这也帮助华为海思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地位。

图 4

如上图所示,根据 ICinsgihts 的统计,华为海思在 1H20 的同比销售额增长了 49%, 这也使其成为第一家在全球排名前 10 位的中国半导体供应商。

与此同时 ,ICisights 也在其报告中预言,进入前十名的时间可能是短暂的。因为在美国发动第二轮制裁之后,就禁止半导体供应商使用美国制造的设备为华为/海思生产芯片,奶以为这该公司的芯片制造商(例如,台积电)仅能接受华为直到 5 月 15 日的订单,而芯片的生产也将于 9 月 15 日结束。华为消费者部门总裁余承东在去年也表示 ,Kirin 9000 可能是华为高端麒麟芯片的最后一代,因为再也没有厂商可以给华为生产高端芯片了。

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华为海思在短暂位居全球第十之后,迅速跌出了这个榜单。市场上也对海思监控和电视芯片的短缺,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的一落千丈也印证了这一点。

腾飞的联发科和高通

从榜单中可以看到,在华为海思落难的同时,有两家芯片厂却业绩狂飙,那就是排名第六的高通和排名第十的联发科。据 ICinsgihts 的报告,两者在 2021 年 Q1 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 55% 和 90%。 这样幅度的营收增长一方面固然与中国控制疫情后的市场需求增长有关。另一方面,华为海思受制,华为和从华为拆分出来的荣耀转向这两家供应商有重要的关系。

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高通技术合作峰会上,荣耀 CEO 赵明亮相并表示,公司将与高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指出,自荣耀于 2020 年 11 月 17 日独立以来,高通是第一批快速完成对荣耀的供应认证,并签署全面供货协议的厂商。他同时还透露,荣耀从 6 月开始芯片供应将全面恢复,目前市场份额已恢复至 8%。

高通披露的财务数据也显示,公司 2021 年第二财季调整后的营收为 79.3 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暴增 52%。 其中,高通技术授权业务贡献了 16.1 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51%; 智能芯片业务销售额 4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 另外,高通射频芯片业务营收为 9.03 亿美元,汽车业务营收为 2.40 亿美元,物联网业务营收为 10.73 亿美元。

按照高通 CEOSteve Mollenkopf 的说法,之所以公司业绩增长迅猛,这与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持续增长,以及高通的非手机业务收入能力增强有关,高通未来也将处于持续增长的有利地位。

再看联发科方面,财务数据显示,联发科 2021 年第一季度营收为 1080.33 亿元新台币,环比增长 12.1%, 同比增长 77.5%。 净利润为 257.77 亿元新台币,环比增长 72.3%, 同比增长 344.1%。 联发科表示,公司在一季度业绩大涨主要是受益于 5G 智能手机及 Wi-Fi 6 市场占有率增加,其他还有 Chromebook、 消费电子产品带来的增长。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更是在公司的 2020 年年报中强调 ,2020 年联发科技术就已驱动了全球 20 亿个设备,并位居全球第四大芯片设计公司,在全球各类电子产品需求提升但产能有限的环境下,电源管理芯片成为另一个关键零组件。

他进一步指出,在市场拓展上,透过推动各类产品进入新领域,全球主要Android智能手机品牌皆已采用 5G 天玑系列芯片,而公司的 5G 独立基带芯片与英特尔 (Intel) 及国际运营商合作,拓展至笔记本电脑、网络用户端设等应用,今年进入量产。

此外,联发科更获选为 WiFi 6E 的测试平台,并已开始积极投入下一世代 WiFi 7 投资, 为未来技术升级做准备。

市场技术升级的同时也提高对电源管理的要求,联发科拥有完整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在全球各类电子产品需求提升但产能有限的环境下,电源管理芯片成为另一个关键零组件,并稳健成长。

另外,联发科陆续布局企业级市场,透过高速传输 SerDes 与数据运算技术与客户共同开发企业与资料中心等级客制化芯片,并购英特尔旗下 Enpirion 企业等级电源管理产品线,这将使策略性产品组合更完整,并为未来高端企业级产品生意奠下基础。

图五

市场调研机构 Omdia 在早前发布的报告中表示 ,2020 年,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的出货量达到了 3.518 亿,较 2019 年提升了 47.8%, 市场份额从去年的 17.2% 跃升至 27.2%。 这也帮助他们超越高通,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公司全球排名也跃居前十。

雄起的英伟达和 AMD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在 2021 年 Q1 的榜单中,只有 Intel 一家厂商的营收同比下跌,这在强势复苏的当下,有点显得匪夷所思。但考虑到公司在制程、芯片和服务器芯片碰到的问题,这也可以理解。

此外,这也与 AMD 和 Nvidia 的来势汹汹有关。

首先看 AMD 方面,据财报统计 ,2021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AMD 营收为 34.45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17.86 亿美元相比增长 93%, 与上一季度的 32.44 亿美元相比增长 6%; 净利润为 5.55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1.62 亿美元相比增长 243%。 公司在 2021 年 Q1 的全球排名也从之前的 18 跃升到 11 名。

从具体业务上看 ,AMD 的 CPU 和 GPU 业务销售额增长 46% 到 21 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疫情下,台式机和笔记本需求的增加。据介绍,在 CPU 方面,公司新推出的 Zen 3 架构的 Ryzen 5000 CPU 营收增长速度比上一代快两倍,预计今年该系列销售量将较上一代成长 50%。 至于 GPU 方面 ,AMD CEO 苏姿丰称,新款 GPU 需求将非常强劲。

而涵盖数据中心和游戏机芯片的企业嵌入式和半订制芯片部门销售额几乎增长三倍,达到 13.5 亿美元。作为对比,而上年同期为 3.48 亿美元。苏姿丰在财报会上表示:”公司在又一个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服务器处理器收入,因为 Epyc 服务器处理器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一倍多,并实现了连续两位数增长。”

在苏姿丰看来,在云计算、企业和 HPC( 高性能计算)业务推动下 ,AMD 数据中心产品业务在今年将迎来收入的大幅增长。

从 Mercury Research 的数据可以看到,经过长达六年的重返数据中心的争夺战,到 2021 年第一季度 ,AMD 的 X86 处理器在数据中心的销售份额达到了 11.5%, 并且制定了可靠而可靠的路线图,以应对不断壮大但正在复苏的竞争对手英特尔。

公司一旦完成了对 Xilinx 的收购,他们将会在与 intel 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筹码。

图六

再看英伟达方面,因为人工智能的火热,他们在过去几年来走上了巅峰。但 GPU 巨头的眼界不限于此、在完成了对 Mellanox 的收购后,他们发布的 DPU、Grace 处理器,以及正在进行的 Arm 收购,暴露了他们对数据中心的野心。

在外媒看来,虽然现在很多人想在 GPU 领域挑战英伟达,但他们基于 CUDA 推广而拥有的 220 万开发人员是他们的宝库。

报道指出 ,NVIDIA 于 2006 年推出 CUDA, 恰逢 NVIDIA 开始在市场份额上领先于 AMD 的时期 。CUDA 为 NVIDIA 将 GPU 技术应用到对高性能计算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敞开了大门,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与 AI 相关的应用程序。

NVIDIA 在全球拥有超过 220 万使用 CUDA 的开发人员的庞大网络。由于 NVIDIA 已经拥有使用其软件和硬件的广泛的专业客户群,因此在推出新的芯片产品时为 NVIDIA 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游戏方面 ,NVIDIA 声称已安装 1.4 亿个 GeForce 游戏 GPU。

至于在 Arm 收购方面,考虑到 Arm 近年来在高性能计算和 Arm 服务器芯片等多个领域的发力,英伟达想借此补强自己的 CPU 短板,绕开 Intel 的限制。这种初心能够理解,但考虑到包括高通在内的多家厂商对这单收购的反对,还有各大监管机构的重视。对于 GPU 巨头来说,这会是一个挑战性的过程。

海外分析师也表示,类似Google和亚马逊等厂商都用了英伟达的 GPU, 但因为这些产品有周期性,也许英伟达未来在数据中心的增速会放缓。英特尔 Q1 在数据中心业务的大跌就是当中一个反映。

写在最后

其实在这个榜单中,其实我们还看到了 ST、TI 和英飞凌的双位数增长。这一方面与他们押宝工业与企业这些毛利率较高的市场有关。另一方面,最近一年各大终端厂的加紧备货和近来被高度关注的缺货,也是他们增长的动力之一。

但总而言之,从榜单可以看到,围绕着智能手机芯片的竞争,在未来将会越来越白热化,数据中心的较劲也会有增无减,而存储方面的博弈也会继续持续。

对于中国半导体来说,何时迎来下一个进入全球前十的半导体企业,这又是大家的关注点之一。

自 半导体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