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3 May 2025 13:26: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Omdia: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6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676.html Tue, 13 May 2025 13:26:38 +0000 //www.otias-ub.com/?p=1755676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报告,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68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了2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相关芯片的强劲需求,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大幅增长,这一需求的激增弥补了汽车、消费和工业市场领域芯片销售下滑的影响。

其中NVIDIA在2024年的全球芯片公司营收排名中跃居首位,相比之下,英飞凌(Infineon)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均跌出了前十名。

Omdia的数据显示,与AI和内存相关的公司排名上升,而那些主要销售模拟和功率芯片、更易受市场萎缩影响的公司则排名下滑。

内存需求的激增也使得制造商受益,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在2024年均跻身前七大公司之列。

Omdia分析师Cliff Leimbach指出,工业半导体市场在2021年和2022年经历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但在2024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此外,汽车市场在2024年也出现了收缩,而在2020年至2023年间,该市场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图片描述
自 快科技
]]>
马来西亚:2025年前四月GPU进口64.5亿美元,超去年全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232.html Sun, 11 May 2025 14:56:49 +0000 //www.otias-ub.com/?p=1755232 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的带动下,AI芯片的需求持续激增。据报道,今年4月,马来西亚GPU进口金额突破27.4亿美元,创下单月新高。有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今年前四月共进口价值64.5亿美元的GPU,远高于2024年全年48.77亿美元的水平。增长幅度惊人,显示该国在全球AI芯片供应链中的角色正在迅速升温。

具体到每个月来看:

1月:11.2亿美元(同比增长700%)

2月:6.27亿美元(同比未知)

3 月:19.6 亿美元(相较2023年增3400%)

4月:27.4亿美元(较2023年增3400%)

据了解,马来西亚进口的GPU多来自NVIDIA。 该公司预估2025财年第一季(2月至4月)营收为430亿美元,而马来西亚单季进口金额就高达53.3亿美元,相当于NVIDIA营收的13%。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若单一市场贡献超过10%营收,应于财报中揭露具体来源国。

但NVIDIA未必会公开马来西亚的实际出货量,因为该公司已启用新的“基于客户账单地址的地理区域收入((Geographic Revenue Based Upon Customer Billing Location))”的报告方式,只需揭露帐单所在地,而不需提及实际货物流向。

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这些GPU最终流向何处。

自 快科技
]]>
联发科:2025年4月营业额487.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218.html Sat, 10 May 2025 15:29:00 +0000 //www.otias-ub.com/?p=1755218 今日,联发科公布了2025年4月份的营业额数据。数据显示,4月联发科营业额达到487.5亿元新台币,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116.9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20.3亿元新台币相比,实现了16%的同比增长

然而,相较于3月份的营业额,4月环比下降了12.93%。

回顾今年前四个月,联发科的营收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1月,联发科营业额为511.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22.68亿元,同比增长14.94%;2月,营业额为461.7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0.76亿元,同比增长19.98%;3月表现强劲,营业额攀升至55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1.94亿元,同比增长10.93%。

尽管4月出现了环比下滑,但同比16%的增长幅度,依然彰显了联发科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

图片描述

 

自 快科技
]]>
中芯国际:2025年Q1营收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4887.html Thu, 08 May 2025 14:59:42 +0000 //www.otias-ub.com/?p=1754887 近日消息,今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基本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增长183.33%。

据公告,净利润变动主要是由于晶圆销量上升、产品组合变化使营业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一季度,中芯国际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1.8%;毛利率为22.5%,环比大致持平;产能利用率上升至89.6%,环比增长4.1个百分点。

二季度,公司给出的收入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核业绩报后,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今天中芯国际公布的数据,符合此前的预期,市场反应也是普遍看好。

据了解,中芯国际的产能结构呈现”金字塔”形态:成熟制程(45nm及以上)占据总产能75%以上,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民生领域。

而先进制程(28nm及以下)占比虽小,但却也代表着技术突破的方向。公司目前已掌握14nm FinFET工艺及等效7nm的N+1技术,但受制于制裁,先进制程产能较小,更多的还是聚焦在成熟工艺。

目前中芯国际已建成7座晶圆厂,形成覆盖8英寸12英寸产线的制造网络,2024年中芯国际晶圆销售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为802.1万片,月均67万片。

另有3座12英寸厂在建,规划总产能超过100万片/月(等效8英寸)。

自 快科技
]]>
AMD:2025年Q2因对华出口管制损失超100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015.html Thu, 08 May 2025 14:56:06 +0000 //www.otias-ub.com/?p=1755015 近日消息,美国进一步收紧AI芯片的对华出口,不但禁售了流行的AMD H20,就连一直异常低调的AMD MI308也没能逃脱。

AMD一季度取得了创纪录的收入、利润,但在对第二季度的展望中明确提到:

由于新的出口管制,AMD将会出现大约8亿美元的库存及相关准备金费用,而首次影响,毛利率将从约54%大幅降至约43%。

之前就有说法称,AMD会因为此番管制损失大约8亿美元,如今终于得到了官方证实。

不过实际上,AMD的损失远不止库存相关费用,再加上研发等各个方面,二季度内的损失预计最多会有1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超过100亿元!

对于这款AMD MI308,我们至今仍然不了解详情,但无非也就是阉割算力和带宽。

自 快科技
]]>
AMD财报:2025年Q1营收74.38亿美元 同比增36% 净利润同比飙升47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4789.html Thu, 08 May 2025 12:06:01 +0000 //www.otias-ub.com/?p=1754789 AMD近日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创造史上最高光的时刻!当季,AMD取得收入74.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7.4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下降3%。毛利润37.36亿美元,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4%;毛利率50%,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营业利润8.06亿美元,同比狂飙2139%,环比基本持平。

净利润7.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2亿元),同比飙升476%,环比下降47%,创下历史新高。

事实上,这比AMD 2019年全年赚的钱都要多!

按照部分划分,AMD客户端与游戏业务收入2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8%,营业利润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锐龙处理器为主的客户端业务收入23亿美元,同比大涨68%,主要是锐龙AI 300系列、锐龙9000X3D的推动。

Radeon显卡为主的游戏业务收入6.47亿美元,同比下降30%,主要是Xbox/PS定制芯片收入减少,不过AMD依然对RX 9000系列显卡信息十足。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6.74亿美元,同比增长57%,营业利润9.32亿美元,同比增长72%,一方面来自EPYC 9005系列,另一方面Instinct AI加速器也不错,甲骨文、西门子、Core42都有大量部署。

嵌入式业务收入8.23亿美元,同比下降3%,营业利润3.28亿美元,同比下降4%,是唯一走低的,但幅度也很小。

展望未来,AMD依然极其乐观,预计第二季度收入74±3亿美元,毛利率54%左右(排除8亿美元库存计提)。

自 快科技
]]>
AMD财报:2025年Q1营收74.4亿美元超预期 数据中心销售额增长5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4196.html Wed, 07 May 2025 12:11:53 +0000 //www.otias-ub.com/?p=1754196 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AMD)近日公布的第一财季收益超出预期,并对本季度收入给出了强劲的指引。该公司的数据中心部门,包括人工智能(AI)图形芯片和中央处理器的销售额,超出了预期,增长了 57%。

AMD 的预测还包括 8 亿美元的成本,该公司表示,这是由于本季度美国限制了该公司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而产生的。

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

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周二公布的第一财季收益超出预期,并对本季度的收入给出了强劲的预测。

AMD 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超过 4%。

 

以下是这家芯片制造商在截至 3 月 29 日的季度中,与市场预期的对比情况:

调整后每股收益:96 美分,高于预期的 94 美分;

营收:74.4 亿美元,高于预期的 71.3 亿美元。

对于本季度,AMD 预计销售额约为 74 亿美元,毛利率为 43%,而华尔街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为 86 美分,销售额为 72.5 亿美元。

AMD 的预测还包括 8 亿美元的成本,该公司称这是由于本季度美国限制了该公司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而产生的。

该公司公布的净利润为 7.09 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 44 美分,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 1.23 亿美元,每股收益为 7 美分。营收同比增长了 36%。

AMD 是服务器中央处理器的第二大供应商,仅次于英特尔公司,但近年来其霄龙(Epyc)系列处理器一直在抢占市场份额。

该公司也是英伟达公司在 “大型 GPU”(即图形处理器)领域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芯片被数千个部署在数据中心,用于构建和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在 AMD 2024 财年,其人工智能 GPU 的销售额达到了 50 亿美元。

这两部分业务都归在该公司的数据中心部门,该部门的销售额达到了 37 亿美元,超过了 StreetAccount 的估计。数据中心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57%,该公司将其归因于对霄龙处理器以及其 Instinct GPU 的需求。

该公司的另一个主要部门,客户端和游戏部门,包括面向笔记本 电脑、游戏电脑和游戏机等消费设备的芯片。该部门整体营收同比增长 28%,达到 29 亿美元。AMD 表示,其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芯片(即客户端营收)的销售额同比飙升 68%,这是因为去年夏天该公司推出的 Zen 5 芯片需求强劲。

然而,游戏业务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30%,该公司将其归因于游戏机芯片收入的减少。

AMD 的嵌入式部门,主要是来自该公司 2022 年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业务,营收同比下降 3%,至 8.23 亿美元。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2024年美国半导体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0856.html Mon, 28 Apr 2025 21:30:38 +0000 //www.otias-ub.com/?p=1750856 半导体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性的发明之一。得益于过去65年间半导体研究、设计和制造行业的突破性进展,现代芯片能在微小硅片上集成多达数百亿个晶体管。

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创新让世界变得更智能、更健康、更环保、更互联。芯片正在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先进无线网络等未来变革性技术提供核心动力。

2023下半年,全球销售额强势反弹,最终达到5270亿美元。全年半导体全球销量接近1万亿颗,相当于为地球上的每个人生产了超过100颗芯片。随着低迷期结束和半导体需求高涨,行业分析师预测2024年将实现两位数年度增长。

需求激增也促使行业加大芯片生产投资。得益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推动,预计美国将在半导体制造行业获得更大份额的私人投资。截至2024年8月,自该法案在国会提出以来,半导体生态企业已宣布在美国启动90多个新制造项目,覆盖28个州的总投资额近4500亿美元。这些投资预计将直接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全美经济数十万相关岗位。该行业同时也在全球多国进行投资,以构建弹性供应链。

根据2024年5月SIA与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联合报告,在“芯片法案”实施后的十年间(2022-2032),美国半导体制造产能预计将增长两倍以上。报告还预测到2032年,美国先进制程(10纳米以下)芯片产能将占全球28%,并在2024-2032年间吸引全球28%的半导体资本支出。相比之下,若无该法案,美国到2032年预计仅能获得9%的全球投资份额。

在美国本土强化芯片供应链既带来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2023年SIA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预测,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将面临6.7万名技术员、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缺口,整个经济体相关人才缺口更达140万人。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Counterpoint:2025年Q1 SK海力士首超三星成为全球最大DRAM供应商 占市场份额3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2049.html Wed, 23 Apr 2025 12:17:16 +0000 //www.otias-ub.com/?p=1752049 得益于人工智能(AI)的需求,SK海力士很可能首次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供应商。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作为英伟达(NVDA.US)高带宽存储器(HBM)的主要供应商,SK海力士在3月份季度占据了DRAM市场36%的份额,而三星为34%。此前,三星电子在DRAM领域占据了30多年的霸主地位,但在去年12月季度,其营业利润首次低于SK海力士。

Counterpoint Research首尔研究主管MS Hwang表示:“这对三星来说是又一个警钟。”他表示,SK海力士在用于人工智能的HBM芯片方面的领先地位,可能为该公司同期的营业利润贡献了更大的份额。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是一种最常用于处理计算机和服务器数据的存储器。HBM芯片由相互堆叠的DRAM芯片组成,这增加了芯片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对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至关重要。

SK海力士预计将于周四公布最近季度财报。分析师预计,在截至3月份的三个月里,该公司季度销售额将增长38%,营业利润将增长129%。

2025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在DRAM市场的份额超过三星

 

Hwang表示,这家总部位于韩国利川的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其在HBM领域的领先地位,第一季度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研究公司TrendForce预测,以千兆级出货量计算,2025年SK海力士将占据HBM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三星的份额将降至略低于30%,而美光科技的份额将上升至近20%。

然而,存储器市场面临着来自美国关税、对华出口限制以及日益加剧的经济衰退担忧的挑战。

以Shawn Kim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在更大的影响因素下,财报季将不再重要。关税对存储器的真正影响就像一座冰山,大多数危险都隐藏在表面之下,但仍在逼近。”

分析师们表示,由于HBM面临芯片封装产能增长放缓的更大风险,三星是他们的首选。“它能够更好地抵御宏观经济放缓,市盈率处于谷底,拥有通过HBM实现未来增长的选择权,而且每天都在回购股票。”

本月早些时候,三星公布初步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合46亿美元),营收为79万亿韩元。该公司将于4月30日提供完整财报。

自 智通财经
]]>
台积电:2024年台积电全球产能将近1,7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1569.html Tue, 22 Apr 2025 12:33:18 +0000 //www.otias-ub.com/?p=1751569 近日消息,晶圆代工龙头大厂台积电在最新的出炉的股东会年报当中透露了其海外晶圆厂2024年的经营状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认列亏损近新台币143亿元(约合人民币32.1亿元),可谓的亏损最大的海外厂区;相比之下,台积电位于中国大陆的晶圆厂则赚了近新台币260亿元(约合人民币58.4亿元)。

全球产能近1,7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技术、特殊制程技术,以及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上,是全球集成电路制造服务领域的领导公司之一。2024年,台积电占据了“晶圆代工2.0”(台积电定义“晶圆代工2.0”为所有逻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光罩制造及其他)集成电路制造市场产值的34%,较2023年增长28%。

在2024年,台积电就以288种制程技术,为全球522个客户生产了11,878种不同的产品,覆盖高性能计算、智能手机、物联网、车用电子与消费性电子等领域。

台积电2024年营业收入净额以地区划分(主要依据客户营运总部所在地),北美市场占比70%;中国大陆市场占比11%;亚太市场(不含中国大陆与日本)占比10%;日本市场占比5%;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占比4%。依据产品平台来区分,高性能运算占51%、智能手机占35%、物联网占6%、车用电子占5%。此外,消费性电子产品占1%,其他产品则为剩余的2%。

财报显示,2024年台积电及其子公司所拥有及管理的年全球产能将近1,7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晶圆出货量达1,29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高于2023年的1,2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其中,7nm及以下先进制程销售金额占总体晶圆销售额约69%,高于2023年的58%。

台积电全球产能布局

台积电目前在中国台湾、北美、欧洲、日本、中国大陆、韩国等地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提供全球客户即时的业务与技术服务。截至2024年底,台积电及其子公司员工总数已经超过83,000人。

在产能布局方面,台积电目前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日本均设有晶圆厂。

在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设有4座12英寸超大晶圆厂(GIGAFAB? Facilities),包括Fab12、Fab14、Fab15和Fab18。

2024年,这四座超大晶圆厂的总产能已超过1,274万片12英寸晶圆。目前提供0.13微米、90nm、65nm、40nm、28nm、16nm、7nm、5nm和3nm全世代以及其半世代设计的制程技术。

此外,还有4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6英寸晶圆厂。2024年,台积电还在中国台湾新竹与高雄建立2nm先进生产基地,并在嘉义与台南扩大先进封装产能,协助客户加速创新,以因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并满足AI高速成长带来的需求。

在中国大陆,台积电全资子公司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拥有一座8英寸晶圆厂;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在南京也拥有一座12英寸晶圆厂,主要生产28/16/12nm制程;

在日本熊本,台积电的控股子公司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Inc.)总投资200亿美元,目前已经拥有一座量产的12英寸晶圆厂;2025年JASM将在日本熊本开始兴建第二座晶圆厂。通过这两座晶圆厂,台积电将为汽车、工业、消费性电子和高性能运算(HPC)相关应用提供40nm、22/28nm、12/16nm和6/7nm的制程技术。

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在近期的一季度法说会上透露,台积电在日本熊本的第一座特殊制程技术晶圆厂,已于去年底以非常好的良率开始量产,第二座特殊制程晶圆厂的营造工程则计划于今年稍晚展开,进度取决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安排情形。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台积电全资子公司TSMC Arizona Corporation旗下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已经于2024年四季度量产4nm制程;第二座晶圆厂的厂房兴建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厂务系统设施安装工程,预计此晶圆厂将采用3nm制程;第三座晶圆厂预计采用2nm或更先进的制程技术进行芯片生产。

在近期的一季度法说会上,魏哲家指出,此前宣布的对美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使得对美总投资额达到了1650亿美元,主要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未来在相关计划建设完成后,其2nm及更先进制程产能将有约30%来自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使得台积电在美国形成一个独立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聚落。

在德国德累斯顿,台积电与博世、英飞凌、恩智浦合资的控股子公司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SMC)正在兴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预计生产28/22nm平面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及16/12nm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技术。

美国晶圆厂四年亏损88.5亿元,南京厂近三年盈利153.2亿元

台积电在启动“美国制造”之后,在2021年、2022年与2023年股东会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亚利桑那州子公司这三年分别亏损了新台币48.1亿元、94.3亿元与109.24亿元,2024年则亏损了新台币142.98亿元,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子公司成立来的最大亏损。

这也意味着,台积电亚历桑那州晶圆厂自开建至2024年底,过去四年间台积电已累计亏损超新台币394亿元(约合人民币88.5亿元)。

在日本布局方面,台积电股东会年报显示,旗下日本子公司JASM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达新台币5.93亿元、29.65亿元和43.75亿元,合计过去3年累计亏损达新台币79.33亿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

在欧洲合资厂ESMC方面,由于2024年才开始建设,因此当年亏损仅新台币5亿多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相比之下,台积电位于中国大陆的南京厂及相关子公司由于早就完成了前期建厂投资及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摊销,这也使得其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分别获利新台币204.86亿元、217.55亿元和259.54亿元,合计三年获利新台币682亿元(约合人民币15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台积电从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累计获得了160.43亿新台币的补贴。2024年四季度,台积电还确认,已经收到了美国政府提供的15亿美元的补贴款。这些政府补贴款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台积电美国厂及日本厂的亏损,并助力了南京厂的利润的提升。

自 芯智讯
]]>
台积电:2024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的工厂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1381.html Mon, 21 Apr 2025 12:09:22 +0000 //www.otias-ub.com/?p=1751381 近日消息,台积电一直积极赴美投资建厂,总额高达1650亿美元,计划建设六座晶圆厂、两座封装厂、一座研发中心,未来甚至落地2nm、1.6nm级别先进工艺,而因为种种原因,在内地只能部署一些成熟工艺。

根据台积电最新公布的股东会年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的工厂,2024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成为最烧钱的海外厂区。

在此前三年,台积电美国工厂因为一直处于前期投资建设阶段,也是亏损连连,而且持续扩大,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达48.1亿元新台币、94.3亿元新台币、109.24亿元新台币,四年合计亏损几乎达到400亿元新台币。

今年将是台积电在美的第一个完整量产年度,预计亏损幅度会有所收窄,但盈利仍需时日。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日前表示,建设亚利桑那州工厂完全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未来全部完工后,将贡献台积电2nm及更先进工艺产能的大约30%,并在美国形成独立的半导体制造集群。

同时,台积电在日本、欧洲的布局投资,也分别导致超过43亿元新台币、5亿元新台币的亏损。

在大陆,台积电南京相关子公司去年获利259.54亿元新台币,相比2021年的122.83亿元新台币、2022年的204.86亿元新台币、2023年的217.55亿元新台币,一直在攀升。

四年合计,台积电南京厂盈利超过800亿元新台币。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5年Q1 SK海力士的DRAM营收市占率达到36% 首次超越三星电子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0016.html Thu, 10 Apr 2025 12:29:52 +0000 //www.otias-ub.com/?p=1750016 近日消息,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2025年第一季度内存追踪报告,SK海力士首次超越三星电子,以36%的市占率成为全球DRAM营收的领导者。

在2025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的DRAM营收市占率达到36%,而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市占率为34%,美光则以25%的市占率位列第三,其他厂商合计占据剩余的5%。

SK海力士预期,营收与市占率的增长至少会持续到下一季度,其还表示,公司在关键的HBM市场占有率高达70%。

Counterpoint Research资深分析师Jeongku Choi表示,这一成就对SK海力士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证明了其能够成功供应DRAM给对HBM内存需求持续强劲的市场,HBM是一种技术门槛极高的产品,能够在早期就做对的公司如今已经开始收获成果。

研究总监MS Hwang指出,目前全球焦点集中在关税冲击上,但短期内HBM领域不太可能受到贸易冲击的影响,因为AI需求依然强劲。

更重要的是,HBM的最终产品是AI服务器,而这类产品本质上是无国界的。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2025年第二季DRAM市场在各产品类别与厂商市占方面,将与前一季变化不大,长期来看,HBM市场的增长仍面临来自贸易冲击的结构性挑战,这可能会引发经济衰退甚至萧条。

自 快科技
]]>
SIA: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6276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41.html Mon, 07 Apr 2025 18:00:16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41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6276亿美元,较2023年的5268亿美元增长19.1%。此外,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1709亿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增长17.1%,较2024年第三季度增长3.0%。2024年12月全球销售额为570亿美元,较11月下降1.2%。月度销售数据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编制,采用三个月移动平均值。SIA会员企业占美国半导体行业总收入的99%,以及近2/3的非美国芯片企业。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创下历史最高年度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预计2025年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半导体支撑着几乎所有现代技术——包括医疗设备、通信、国防应用、人工智能、先进交通等无数领域——长期行业前景极其强劲。”

从地区来看,年度销售额在美洲(44.8%)、中国(18.3%)和亚太/其他地区(12.5%)实现增长,但在日本(-0.4%)和欧洲(-8.1%)出现下滑。12月环比销售额在美洲增长3.2%,但在亚太/其他地区(-1.4%)、中国(-3.8%)、日本(-4.7%)和欧洲(-6.4%)均出现下降。

John补充说:”随着全球半导体销售增长,预计到2032年美国国内芯片制造能力将增长两倍,这将使美国在加强供应链和满足全球需求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为保持美国在芯片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华盛顿的决策者应推进促进半导体生产和创新的政策,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恢复美国在贸易领域的领导地位。”

2024年多个半导体产品类别表现突出。逻辑产品销售额达2126亿美元,成为销售额最大的产品类别。存储器产品销售额排名第二,2024年增长78.9%,达到1651亿美元。其中DRAM产品销售额增长82.6%,是2024年所有产品类别中增幅最大的。

]]>
SIA:2025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6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31.html Sun, 06 Apr 2025 18:00:42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31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5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65亿美元,较2024年1月的479亿美元增长17.9%,但比2024年12月(575亿美元)下降1.7%。月度销售数据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编制,采用三个月平均值。SIA会员企业占美国半导体行业总收入的99%,以及近2/3的非美国芯片企业。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继2024年创下历史最高年度销售额后,全球半导体市场在1月份保持增长势头,尽管较12月略有下降,但仍创下1月份历史最高销售额纪录,得益于美洲市场50.7%的同比增长,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第九个月实现超过17%的同比增长。”

从地区来看,同比销售额在美洲(50.7%)、亚太/其他地区(9.0%)、中国(6.5%)和日本(5.7%)实现增长,但在欧洲(-6.4%)出现下滑。环比销售额在亚太/其他地区(1.6%)有所增长,但在欧洲(-1.3%)、中国(-2.0%)、日本(-3.1%)和美洲(-3.5%)均出现下降。

]]>
SIA: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49亿美元 同比增长17.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899.html Sun, 06 Apr 2025 13:26:40 +0000 //www.otias-ub.com/?p=1748899 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近日宣布,2025 年 2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549 亿美元,较 2024 年 2 月的 469 亿美元增长 17.1%,比 2025 年 1 月的 565 亿美元下降 2.9%。月度销售额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编制 ,代表三个月的移动平均值。按收入计算,SIA 代表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 99%,以及近三分之二的非美国芯片公司。

 

 

S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Neuffer 表示:“尽管月度销售额略有下降,但 2 月份全球半导体行业月度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推动了强劲的同比增长。连续 10 个月同比增长超过 17% ,其中美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近 50%。”

从地区来看,美洲(48.4%)、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0.8%)、中国(5.6%)和日本(5.1%)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但欧洲(-8.1%)的销售额下降。2 月份,亚太/所有其他地区(-0.1%)、欧洲(-2.4%)、中国(-3.1%)、日本(-3.1%)和美洲(-4.6%)的销售额环比下降。

根据此前数据,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具体来说,AI学习和推理所需的GPU等高性能半导体产品预计将实现增长,运算用半导体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7%,高于今年6月份预测的10%。此外,由于AI数据中心主要集中的美洲市场,其销售额预计将增长15%。

然而,WSTS同时指出,当前纯电动汽车、智能 手机和个人 电脑的销售增长势头疲软,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影响2025年的市场表现。特别是在模拟半导体领域,用于温度和摄像头影像数据处理的增长率预计将降至5%,低于之前7%的增长预期。

以下是2025年半导体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5年AI 加速器所需搭配的 HBM3、HBM3e 等高端产品渗透率持续上升,以及新一代 HBM4 预计于 2025 年下半年推出所产生的带动作用。非存储领域则有望增长 13%,主要得益于采用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旺盛,如 AI 服务器、高端手机芯片等,此外,成熟制程芯片市场也将在消费电子市场回温的激励下呈现积极表现。

IC设计方面,亚太地区的 IC 设计企业产品线丰富多样,应用领域遍布全球,涵盖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电视系统级芯片(SoC)、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驱动芯片(OLED DDIC)、液晶显示器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LCD TDDI)、无线芯片(WiFi)、电源管理芯片(PMIC)、微控制器(MCU)、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必备芯片。随着库存水平基本得到控制、个人设备需求回暖,以及 AI 运算需求延伸至各类应用从而带动整体需求,预计 2025 年亚太地区 IC 设计整体市场将持续增长,年增长率达 15%。

在传统晶圆代工 1.0 的定义下,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59% 稳步上升,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64%,2025 年更是将扩大至 66%,远远超过三星、中芯国际、联电等竞争对手。而在晶圆代工 2.0 定义中(包括晶圆代工、非内存的集成器件制造商制造、封装测试、光罩制作),2023 年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为 28%,但在 AI 驱动先进制程需求大幅提升的形势下,预计其市场份额将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快速攀升,彰显在新旧产业结构下的全方位竞争优势。

2025 年晶圆制造产能将年增 7%,其中先进制程产能将年增 12%,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在 90% 以上的高位,由 AI 需求驱动引发的半导体繁荣景象持续推进。

2025 年,预计在消费电子的带动下,以及汽车与工业控制领域可能出现的零星库存回补动力支持下,整体需求将持续回暖。8 英寸晶圆厂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望从 2024 年的 70% 攀升至 75%,12 英寸成熟制程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将提升至 76% 以上,预计 2025 年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平均提升 5 个百分点。

2025 年,中国大陆封测市场份额将持续上升,台湾地区厂商则巩固在 AI 图形处理器(GPU)等高端芯片的封装优势。预计 2025 年整个封测产业将增长 9%。

在扇出型面板级封装方面,从 2025 年起将快速发展,目前以玻璃Base制程为主,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等小型芯片,预计经过数年技术积累后有望进军对封装面积要求更大的 AI 芯片市场,并导入技术门槛更高的玻璃基底产品。

自 半导体产业纵横
]]>
中芯国际财报:2024财年中芯国际营收达577.96亿元 创历史新高增长27.7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825.html Sun, 30 Mar 2025 13:43:09 +0000 //www.otias-ub.com/?p=1747825 “芯片一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近日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1%。

“芯片一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3月27日晚间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1%。

这是中芯国际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受到半导体行业库存高企、宏观经济低迷等影响,公司净利润跌幅超60%,2024年跌幅有所收窄。

晶圆量增价减是中芯国际当下的核心矛盾。2024年,中芯国际晶圆销量增长近37%,突破800万片,但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6967元下滑至6639元,跌了328元。

年报发布后,3月28日,中芯国际A股、H股早盘分别下跌1.43%、3.38%。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近一年来,中芯国际H股表现强劲,累计涨幅超220%,仅今年年内涨幅已超52%,目前港股总市值3883亿港元。A股近一年股价累计涨幅约110%,不过自去年9月下旬开启近一个多月的强势行情之后,便持续震荡回调,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3.67%,目前总市值7275亿元。

营收刷新纪录

中芯国际主营业务为晶圆代工业务,收入来自五大业务方向(智能 手机、 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2024年,除电脑与平板外,其余行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Wind数据显示,消费电子是营收增幅最大的板块,当期实现收入203.38亿元,同比增长99.51%;其次是智能手机板块实现收入149.53亿元,同比增长36.92%;智能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增幅较小,分别同比增长9.05%、8.08%;电脑与平板收入则同比下滑17.77%。

 

图源:Wind

半导体行业整体回暖,是中芯国际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显现复苏迹象,产业链回暖趋势基本确立。”公司在财报中介绍。

但产业链内各细分市场情况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在全球的先导产业领域,对智能化和高速运算性能的需求推动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半导体整体市场规模增量的主要驱动力。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穿戴类设备、消费电子等产品的换机潮,令终端需求已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而在汽车电子领域,“伴随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用芯片的库存消化逐渐出现减缓,该领域的半导体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

作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龙头,中芯国际收入增长也受益于本土客户。

2024年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中国区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4.6%,2021年-2023年这一占比分别为69.9%、74.2%、80.1%。

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升,2023年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约75%,2024年全年产能利用率到达了85.6%,同比提升约11个百分点。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分析指出,当前,IC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本土客户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增加了对中芯国际的订单需求。地缘政治因素促使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公司12英寸产能紧俏,且新扩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产品组合得到优化。

晶圆量增价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芯国际营收刷新纪录的同时,净利润却承压,陷入“增收不增利”难题。

一方面,资金收益下降是导致中芯国际利润下滑的一大因素。年报显示,公司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51.99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38.84亿元,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收益。2023年其利息收入较高,主要由于美元存款利率上升。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2024年,中芯国际营业成本为470.51亿元,同比增长33.12%,超过营收27.7%的增幅。据中芯国际解释,营业成本增加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和折旧增加所致”。

相应地,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18.59%,同比下滑3.3个百分点,跌至近8年最低,而2021年至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9.30%、38.30%、21.89%。

“当前,半导体价格战尚未完全成为过去式。虽然行业在复苏,但成熟制程仍面临价格竞争压力。”郭涛向时代财经分析表示。中芯国际代工的晶圆以8英寸、12英寸为主。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晶圆销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由上年的586.7万片增加至本年的802.1万片,同比增长36.7%;但晶圆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6967元下滑至6639元,同比下滑328元。

在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谈及2025年展望时表示,在地化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但同质化竞争使得结构性过剩的产能即使在市场回暖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激烈竞争。

他指出,公司通过打造领先技术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绑定客户,通过增加新产品来对抗价格压力。公司保持一贯的定价策略,随行就市,不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也会和战略客户一起直面价格竞争,以保持住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对于2025年的经营计划,中芯国际在财报中介绍,“年初,根据与产业链伙伴的广泛沟通,大家普遍认为除了人工智能继续高速成长外,市场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外部环境给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给出的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即约为73.3亿美元)。

同日中芯国际公告,鉴于2025年仍将维持较大规模的资本支出,为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需要,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该方案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审议。自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该公司尚未进行过分红。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注册股东户数26.34万户。

自 时代在线
]]>
中芯国际财报:2024年中芯国际营收创新高达577.96亿元 同比增长27.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389.html Fri, 28 Mar 2025 12:26:35 +0000 //www.otias-ub.com/?p=1747389 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约人民币3534亿元,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达到94.8万片。

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周年大会审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和产能优势。同时,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运营风险等。

中芯国际董事长刘训峰表示,2024年是中芯国际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攻坚之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宏观经济形势和深刻变化的行业发展格局,积极践行“做强做优做大中芯国际,代表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初心使命,以“一个中芯、全球运营”的发展蓝图为引领,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自 快科技
]]>
台积电2nm试产良率已达60% 预计2025年底月产能可达50000片晶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6790.html Mon, 24 Mar 2025 12:26:38 +0000 //www.otias-ub.com/?p=1746790 台积电计划迅速向利润丰厚的客户交付首批 2nm 晶圆,但这一计划仍面临不确定性,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这家半导体巨头能以多快的速度提高产能。根据上一份提到这一具体数字的报告,该公司在尖端光刻技术上的试生产已达到 60%,这对这家代工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扩大了其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

现在,一位分析师认为,自几周前提到这些产量数字以来,试生产阶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已经可以进行全面生产。

虽然没有透露确切的产量,但分析师表示,台积电 2nm 试产产量达到 60% 的数据是在三个月前报道的。

台积电 2nm 批次的首批客户很可能是苹果,这就是为什么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 X 的帖子中提到,苹果计划于 2026 年下半年推出的 iPhone 18 系列将采用上述光刻技术的芯片组升级 。此前,广发证券分析师 Jeff Pu 预测,同一款芯片(按时间顺序称为 A20)将在台积电的 3nm“N3P”节点上量产,他修改了自己的说法,现在他的观点与郭的观点一致。

此前有消息称,由于成本原因,并非所有 iPhone 18 机型都将采用苹果的 2nm A 系列 SoC ,但可以假设这一预测是基于台积电此前在尖端技术上的进展而做出的。由于 2nm 试产的良率在三个月左右就达到了 60%,郭有理由相信这家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将这些良率提高到足以实现生产水平的程度。据透露,按照目前的速度,台积电到 2025 年底将有能力生产出 50000 片 2nm 晶圆。

随着宝山和高雄工厂全面投入运营,产量可能达到 80000 片,这足以满足 2nm 工艺的需求。台积电还探索了降低每片晶圆成本的方法,这可能会鼓励苹果以外的公司开始下订单。据说该公司将于 4 月推出“CyberShuttle”服务,允许客户在同一测试晶圆上评估他们的芯片并降低成本。希望这一举措能鼓励更多客户加入 2nm 潮流,增强台积电对代工业务的控制力。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三星财报:2024年三星在华销售额达64.9万亿韩元 同比增长5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207.html Thu, 13 Mar 2025 12:13:07 +0000 //www.otias-ub.com/?p=1745207 近日消息,数据显示,韩国两大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根据三星电子的年度财务报告,该公司去年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总价值达到64.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1亿元),同比增长53.9%,略高于其对美国的出口额(61.3533万亿韩元)。

尽管报告未详细说明出口项目,但在公司对华出口额中,芯片销售占绝大部分。

其位于西安的NAND闪存制造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1.2万亿韩元,而一年前为8.7万亿韩元。

其销售子公司上海三星半导体2024年的销售额为30.1万亿韩元,比前一年的15.6万亿韩元增长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SK海力士在中国的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该公司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6万亿韩元,较前年有所增加。

其无锡DRAM工厂去年不仅成功扭亏为盈,营业利润达到5985亿韩元,销售额也同比增长64.3%,净利润同比大增65.4%。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604.html Sun, 23 Feb 2025 18: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1604 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收入,包括内存,预计2024年全年将同比增长19%,达到6210亿美元。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凸显了该行业在经历了2023年的疲软之后的复苏,这主要是由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飙升,即使在更广泛的逻辑半导体市场温和复苏的情况下。

内存市场和GPU的持续强劲继续支撑着全球半导体收入。2024年,由于需求复苏导致的持续减产,全球内存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64%。此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提振了该行业。另一方面,由于GPU在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预计2024年全球逻辑收入也将同比增长11%。尽管汽车和工业行业表现低迷,但全球半导体收入仍有温和复苏。

在最新的分析中,三星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9%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11.8%。

2024年,SK海力士保持了全球半导体收入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大幅增长至7.7%。

美光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3.2%增长到2024年的4.8%。

高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三位,2024年设备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市场份额为5.6%。

博通也有望取得成功,在人工智能收入不断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其2024年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将同比增长8%。

英伟达的全年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了50%,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4%提高到2024年的4.3%。

相比之下,英特尔正面临着持续的挑战,其2024年的收入同比下降24%,导致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7.7%下降至4.9%。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通信等行业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激增,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显著增长。像英伟达、三星和高通这样的知名公司已经巩固了他们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在市值和收入方面都表现出色。与此同时,尽管英特尔面临着威胁其竞争地位的重大挑战,但美国仍处于半导体竞赛的前沿,特别是其高价值半导体公司。

]]>
应用材料: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记录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387.html Sat, 15 Feb 2025 05:32:43 +0000 //www.otias-ub.com/?p=1741387
2025 年第一季度收益电话会议 2025 年 2 月 13 日下午 4:30(美国东部时间)
加里·迪克森
谢谢,Liz。在 2025 财年第一季度,应用材料公司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超过了上个季度创下的最高纪录。塑造全球经济的主要技术趋势得益于先进的半导体,它为行业(尤其是应用材料)的长期增长提供了支撑。
我们为客户提供独特且互联的解决方案组合,以加速技术路线图,使我们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并取得优异表现。在我的准备发言中,我将分享我们最新的市场洞察,描述我们的创新如何实现对推进节能 AI 至关重要的主要设备架构变革,并讨论为什么高速联合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行业竞相以更快、更低成本将下一代技术带给消费者。
从市场开始,人工智能仍然是我们展望的核心。人工智能几乎有无限的用途,是我们一生中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变革,也是整个技术领域创新和增长的主要催化剂。人工智能的早期部署支持了 2024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约 20%,到 2030 年,该市场仍有望超过 1 万亿美元的年收入。
我们才刚刚开始探索一切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计颠覆性创新将显著提高人工智能的能源效率和成本,开辟新的应用并扩大整体市场机会。要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整个技术堆栈的创新,从模型和软件(如我们最近几周在 DeepSeek 中看到的)到数据中心架构、芯片设计和这些芯片的制造方式。
基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将对 AI 数据中心的系统级能源和成本降低产生巨大影响。我之前曾描述过业界目前关注的四个关键领域:前沿逻辑、高性能 DRAM、DRAM 堆叠(称为高带宽内存或 HBM)以及将逻辑和内存芯片连接在一个集成封装中的先进封装。
随着电力电子领域出现重大创新,第五个主题也应运而生。这些创新可以解决数据中心内数据传输能耗问题,并显著降低电网到数据中心的电力损耗。应用材料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未来设备架构的转变方面处于最佳位置,包括下一代全栅晶体管、背面供电、4F 平方和 3D DRAM、先进封装、电力电子复合半导体和硅光子学。
这些逻辑、计算、内存、封装和电源设备中的设备架构变化推动了晶圆厂设备市场的增长,增加了材料工程技术的相对组合,并为应用材料公司赢得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以前沿代工逻辑为例,从最先进的 FinFET 一代过渡到集成全栅和背面供电的第一个节点,使我们的总可用市场增长了 15% 以上,每月每生产 10 万片晶圆,其市场规模达到约 140 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应用材料公司的相关收入将在同等晶圆厂产能的基础上增长 30% 左右。虽然这些变化的大部分支出还在我们眼前,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对我们业务的积极影响。到 2024 年,我们相信我们在领先的代工逻辑、DRAM、先进封装和中国以外的 ICAPS 市场总体上将超越市场。
美国公司服务中国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而 12 月和 1 月宣布的最新贸易规则进一步限制了这些能力。我们估计,这些新规则将对 2025 财年的收入产生约 4 亿美元的增量影响,其中约一半是服务收入。我们还认为,到 2025 年,中国在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将较小。
在应用材料公司,我们的战略是开发和商业化行业最有利的技术,涵盖前沿逻辑、内存、先进封装和 ICAPS。我们将投资重点放在这些高增长领域,以便我们创造和获取更多价值。我们实施战略的方式之一是利用我们广泛的技术、能力和合作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独特且互联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联合优化和集成解决方案解决了客户面临的更高价值的设备挑战,竞争对手难以复制。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我们的集成混合键合互连解决方案,它将六种技术(包括来自合作伙伴的一个模块)整合到一个集成系统中。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我们成功完成了重要的资格认证里程碑,并收到了来自多个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我们的集成混合键合系统是我们的下一代解决方案之一,它使我们能够扩大在先进封装领域的领导地位。到 2024 年,我们的封装业务将占据我们所服务市场的一半以上,我们仍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收入翻番。
我们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是高速共同创新。我们认为,这是应用材料公司和我们的客户以更快、更低成本将下一代技术推向市场的关键。通过更紧密的生态系统合作加快学习周期,我们正在加速新芯片架构的开发,提高共同成功率并优化研发效率。
上个季度,我们取得了诸多成就,其中包括在新加坡举办的技术峰会上推出了 EPIC 先进封装战略,此次峰会汇聚了来自 20 多家全球公司的研发领导者。我们曾是两支获得 CHIPS 法案资助的团队的一员,这些团队致力于开发用于 3D 集成的先进封装基板。我们领导着硅基板团队,并与获得玻璃芯封装资助的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了投资。
我们在硅谷 EPIC 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中心预计将于 2026 年上线,并将成为我们全球 EPIC 协作平台的核心,我们与 TPG 合作,将 Applied 的薄膜电池业务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
我们还在改进我们的协作模式和服务,帮助客户在将下一代技术推向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管理日益复杂的业务。我们正在部署我们的高级服务产品,包括我们的可操作洞察加速器数据平台或 AIx,以帮助加速客户的研发项目,缩短技术转移时间,并优化设备性能、产量和工厂成本。
通过这些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的服务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多年期协议形式的订阅。虽然我们的短期服务增长受到贸易限制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仍然有信心,从长远来看,我们仍将以较低的两位数年增长率实现 AGS 增长。
在将发言权交给 Brice 之前,我先简单总结一下。随着主要技术趋势重塑全球经济和半导体行业,应用材料公司在短期内继续保持强劲的财务业绩。我们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领域处于主要设备架构变革的最佳位置,这些领域对节能 AI 至关重要,我们专注于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高速共同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突破性技术推向市场。
布莱斯?
布莱斯·希尔
谢谢 Gary,也感谢参加今天电话会议的各位。本财年开局强劲,收入健康增长,利润率大幅提升,推动非 GAAP 每股收益同比增长 12%。此外,我们向股东派发了 16 亿美元,其中包括 13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 3.26 亿美元的股息。第一财季的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总净销售额约为 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7%,半导体系统和应用全球服务均实现增长。
非 GAAP 毛利率为 48.9%,比去年同期增长 100 个基点,创下 2000 财年以来季度毛利率最高纪录。第一季度利润率表现强劲,这得益于非常有利的产品组合以及我们不断采用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的集成系统。此外,我们在基于价值的定价计划和成本削减方面取得了进展。非 GAAP 运营费用为 13.1 亿美元,我们增加了研发投资以支持我们的技术增长领域。非 GAAP 每股收益创下 2.38 美元的纪录,由于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提高和股票回购,同比增长 12%。
再来看各部门,半导体系统第一季度销售额为 5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9%,主要得益于代工逻辑增长 20%,但部分抵消了 DRAM 销售额的预期下滑,因为去年对中国客户的销售额没有重演。非 GAAP 营业利润率为 37.3%,同比增长 160 个基点。为物联网、通信、汽车、电力和传感器市场客户提供服务的 ICAPS 节点销售额同比略有下降,环比持平。
谈到应用全球服务,AGS 第一季度的收入为 1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8%,服务业务健康增长,但 200 毫米设备销售额下降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非 GAAP 营业利润率为 28%,同比下降 30 个基点。最后,我们的显示器业务实现了 1.83 亿美元的收入。
再来看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本季度结束时,我们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 63 亿美元,债务为 63 亿美元。本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 9.25 亿美元,资本支出为 3.81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 5.44 亿美元。本季度我们向股东派发了 16 亿美元,其中包括 13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 3.26 亿美元的股息。截至本季度末,根据我们的股票回购授权,仍有大约 76 亿美元可用。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领先的代工逻辑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我们的客户将采用环栅晶体管的最先进技术节点投入大批量生产,因此我们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
继 2023 年和 2024 年的强劲支出之后,ICAPS 节点的投资水平将更加稳健,从而抵消领先优势。在 DRAM 方面,我们看到了健康的需求,但考虑到 2024 年中国客户的购买量今年不会重复,因此面临着严峻的同比对比。
我们也看到 NAND 的增长,尽管处于历史低位。正如 Gary 提到的,由于 12 月和 1 月宣布扩大出口管制,我们预计 2025 财年的收入将受到约 4 亿美元的不利影响。其中近一半的影响将发生在第二季度。由于我们不再能够为某些客户提供服务,本财年下半年的影响将更多地集中在 AGS 身上。随着第二季度收入的下降,我们预计 AGS 将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
根据这些贸易限制以及我们对第二季度业务的看法,我们预计中国占总收入的比例将比第一季度低约 5 个百分点。这低于约 30% 的正常水平。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我们预计第二财季总收入为 71 亿美元,上下浮动 4 亿美元,同比增长 7%,非 GAAP 每股收益为 2.3 美元,上下浮动 0.18 美元,同比增长 10%。
我们预计半导体系统收入约为 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8%,AGS 收入约为 1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显示器收入约为 2.5 亿美元。我们预计非 GAAP 毛利率约为 48.4%,非 GAAP 运营费用约为 13 亿美元。我们预计税率约为 13%。
最后,我们的业务表现强劲,我们对所有业务部门的增长机会充满信心。我们正在对研发进行大量投资,以扩大我们在前沿领域的份额,并增加资本投资,以成为与客户高速共同创新的领导者。这是我们对业务增长轨迹充满信心的重要指标,凭借我们差异化的技术、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行业关系,我们将从未来几年预期的技术转型和半导体增长中受益。
莉兹,我们现在准备开始问答环节。
利兹莫拉利
谢谢 Brice。为了帮助我们在今天的电话会议上联系到尽可能多的人,请将问题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重新排队,我们会尽力在稍后的会议中回复您。
问答环节
操作员
[操作员指示]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来自高盛的 Toshiya Hari。请问您的问题。
张俊也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您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你们没有或从未给出具体的 WFE 数字,但从高层来看,Gary 和/或 Brice,我希望你们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你们对今年的看法的背景信息。我知道您给出了一些评论,但从应用和地理位置来看,您认为 2025 年可能会如何发展?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市场而言,你们的出色表现,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关键驱动因素?如果您能谈谈相对于 2024 年取得的出色表现,那会很有帮助吗?谢谢。
布莱斯·希尔
好的,谢谢 Toshiya,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我们的 Q2 指南很好地表明了我们认为市场正在如何发展。因此,前沿技术,以及您在 AI 中看到的所有优势以及 DRAM、高级逻辑和 HBM 的推动,都是我们今天在市场上看到的因素。因此,前沿技术正在增长。我们一直认为它将在今年加速发展,我们确实看到它在第二季度强劲增长。
我们强调,我们也一直在关注 ICAPS 市场,因为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发展迅速,而第二季度的市场规模较低。因此,这些因素相互抵消,但总体而言,我们仍然保持着整体市场的逐年增长。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从内存方面来看,我们的内存季度环比增长基本持平。我们确实看到 NAND 方面有所增加,但 DRAM 略有减少。NAND 正在增长,但当然增长幅度较小。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说到先进封装,去年我们在 HBM 方面增加了大量产能,这是产能的首次爆发。我们仍在向 HBM 销售产品,仍在向该市场添加设备,但速度较慢,所以这也是前景的一部分。
因此,关键在于,我们都在等待 Advanced Logic 能否强劲增长以抵消 ICAPS 投资放缓的影响,而这正是我们在第二季度看到的情况,也是我们最好的预测。我们试图分享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目前对今年的看法的最佳指示。
加里·迪克森
是的,Tashiya,关于超越性问题,在过去四年中,包括去年,我们在领先的代工逻辑、DRAM、高带宽内存、先进封装和 ICAPS 市场(中国以外)的总体表现优于其他市场,我们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我们专注于对 AI 节能计算至关重要的主要设备架构变化。
当我们与所有客户会面时,他们都关注这一点。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望在栅极环绕和背面电源以及代工逻辑领域占据我们所服务市场的 50% 以上的份额。我们的 DRAM 份额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随着 4F 平方和 3D DRAM 架构的采用,我们有望赢得股东。
2024 年包装业务的销售额约为 17 亿美元,四年内增长了 3 倍。正如我们多次说过的那样,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这项业务翻一番。自六年前成立集团以来,我们在 ICAPS 的市场份额已增长了数个百分点。我们向市场推出了几款新产品。我们拥有强大的新产品线,这些产品将扩大我们的可用市场并让我们在这一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应用材料在材料工程领域具有明显领先优势,而材料工程领域在下一代芯片架构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展望未来,我喜欢我们能够赢得这些重大转折点的定位。同样,在过去四年中,我们在所有这些领域都表现出色,并且我们有能力继续在未来表现出色。
操作员
谢谢。下一个问题来自花旗银行的 Atif Malik。请问您的问题。
阿蒂夫·马利克
嗨。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Brice,我很欣赏 4 月季度的业绩表现。硅片系统略有下降,这可以解释为中国的影响,您说的是 AGS 恢复增长。您能否对硅片系统发表评论?它们是否会在 7 月季度恢复连续增长,还是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布莱斯·希尔
是的,谢谢 Atif。我认为我们必须拭目以待半导体系统。但我们分享的是,我们一直期待前沿技术加速发展。当您考虑市场上的全栅极和背面电源节点以及这些节点对前沿架构的优势时,我们预计这些节点将投入大量产能,这就是您在第二季度看到的情况,我们预计这是市场走向的一个很好的迹象。
然后,在抵消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了 ICAP,我们一直在关注它,但我只能说市场在不断发展。我们对 ICAPS 和 ICAPS 中国的预测似乎每个季度都在变化,因此我们将观察今年剩余时间的演变情况。
然后是服务业务,是的,这将与 2022 年新贸易规则出台时的情况类似。正如您在我们第二季度的指南中所看到的,我们将有所退步,但我们预计从那时起将以两位数的低速增长,因为我们将继续增加客户,增加新类型的服务,而新客户和新地点将使服务业务更有可能被客户利用。
阿蒂夫·马利克
谢谢。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Bernstein Research 的 Stacy Rasgon。请问您的问题。
史黛西·拉斯冈
大家好,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您说下半年中国的影响将加重 AGS 的负担,但您也说 AGS 将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那么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什么可以抵消下半年中国的影响?总的来说,如果我加上 AGS 因中国制裁而受到的 2 亿美元左右的损失,如果您再加回这 2 亿美元,今年它还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吗?
布莱斯·希尔
是的,这是个好问题。谢谢 Stacy 的提问。因此,在 AGS 方面,可以这样想,大约一半的影响将在第二季度产生,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继续产生影响。但我们不希望这是一个连续的对账项目。换句话说,无论我们在第二季度无法支持什么业务,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这都是相同或更少的业务。因此,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确实有影响,但我们认为从建模的角度来看,您不应该担心它。
我们将从那里开始增加,并将以我们所描述的速度增长,低两位数,因为我们继续增加安装基数和支持工具。然后没有进行计算。我想说的是,从核心 AGS 的角度来看,如果去掉 200 毫米,我们的增长率绝对会达到低两位数或更高。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Cantor Fitzgerald 的 CJ Muse。请问您的问题。
CJ缪斯
是的,感谢您回答这个问题。我希望您能谈谈毛利率。您谈到价值定价从 1 月份开始生效。我很想听听您如何看待这一定价在整个 2025 年的模型中的作用。
我想,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考虑不断变化的组合,以对上半年、下半年或 2025 年的退出率进行建模,这将非常有帮助。谢谢。
布莱斯·希尔
好的,谢谢 CJ。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因此,就毛利率而言,我们第二季度的指导值为 48.9 和 48.4,两个季度的混合都非常强劲。显然,由于第二季度受到中国市场的影响,混合实力略有减弱。我们仍将重申 48% 的基本利率。因此,我们认为,当我们没有那些具有超强混合的季度时,这仍然是我们标准化利率的大致范围。
因此,在下半年,除非我们保持完全相同的销售组合(我们可能不期望如此),否则今年的毛利率要么接近 48%,要么就无法达到这一水平。抱歉,我们没有给出今年的指导价,但这是我们的基本基准利率,您可以根据它来考虑业务的正常情况。
然后,如果你考虑定价,我认为定价有两个动态因素:一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解决方案,Gary 指出公司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些解决方案对客户来说越来越有价值。因此,设备本身的价值主张也在不断增加。
然后,我们的定价机制是确保我们在定价时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还有一个规范的基础设施来与客户进行这些讨论。因此,当我们分配研发时,我们当然会将其分配给我们认为市场上最有价值的领域。我们认为,你知道,这是一个执行问题,以实现市场上的价值,这正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
所以我在上个季度的第三局谈到了这些——关于定价的过程,我认为这仍然是准确的。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美国银行证券的 Vivek Arya。请问您的问题。
维韦克·阿里亚
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实际上,我有一个长期的概念性问题要问 Gary,与光刻与蚀刻和深度强度有关。您知道,假设整体 WFE 强度保持在 15% 左右。这意味着 WFE 将在未来几年内与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同步增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Gary,您认为光刻占据更多份额,还是蚀刻或深度占据更多份额,因此增长速度比整体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更快或更慢?我听过双方的争论,但很想听听您的观点。
加里·迪克森
哦,嗨,Vivek,谢谢你的提问。所以,如果我看看我们未来关注的主要变化,如果你看看前沿技术、代工逻辑、背面电源的全栅极,我们的客户已经谈到能够在背面电源中实现 30% 的面积缩小优势,超越功率和性能优势,而特征尺寸实际上没有变化。所以这基本上就是我们在代工逻辑中看到的,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
在 DRAM 中,如果您看看我们的客户在 4F 平方中谈到的情况,他们还谈到在实施新架构时可以节省大量面积。当然,对于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然后,当你谈到 3D DRAM 时,3D DRAM 更加相似,不是相同的材料,而是类似的影响,材料工程的相对支出与光刻技术相比大幅增加。当然,我们和整个行业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先进封装。当我们展望三四年后的 AI 服务器时,架构将大不相同。而数据在这些架构中的连接方式,材料创新将再次带来巨大的创新。
因此,当我审视这些不同的市场时,当然 ICAPS 确实都是通过材料创新来推动的。我们之前在大师班上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看到,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架构变化中,材料工程相对于支出的比例将不断增加。
维韦克·阿里亚
谢谢。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瑞银证券的 Timothy Arcuri。请问您的问题。
蒂莫西·阿库里
非常感谢。Brice,您认为,我知道您不会给我们去年的 WFE 数字,但您认为您的 WFE 份额增加了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然后您如何评价这些公司在中国的逆风?因为我知道他们推迟了 revrec,因此很难逐年衡量,但他们现在的 WFE 约为 5%。在过去四到五年里,它上涨了 400 个基点,这就是深度和蚀刻。您知道,您在保持份额和增加份额方面做得很好,但您如何看待来自中国的逆风,因为大部分增量支出都来自那里?谢谢。
布莱斯·希尔
好的,蒂姆,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谢谢。关于 2024 年的份额,当然,我们还不知道最终的衡量标准,但您在加里谈到的脚本中听到过,我们认为我们在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市场都获得了份额。因此,我们只需要看看所有份额数字公布后读数是多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在中国,我们也对我们的竞争方式感到满意。是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在已经实施的贸易规则方面具有一些优势。然后,关于中国的不利因素,我认为我们的知名度确实较低,但我们继续增加客户,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我们最大的 ICAPS 市场。而 ICAPS 是应用材料最大的市场。我们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层面的增长率将达到中高个位数。
如您所知,过去几年的设备投资一直领先于市场。因此,我们预计它会在一段时间内放缓。因此,我们将拭目以待。但对我们来说,这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加里·迪克森
是的,Tim,我只是想再补充一下,我之前谈过这一点。在前沿代工逻辑方面,我们为这些转折做好了充分准备。DRAM,我们的份额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而且在 4F2 和 3D DRAM(高带宽内存)方面也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您知道,这是我们占据非常强大领先地位的另一个领域。先进封装是另一个在四年内增长了 3 倍的领域,我们预计该业务将翻一番,并且未来将继续保持这种势头。
再次重申,我们确实为所有这些转折做好了充分准备,在 ICAPS,我们在 PDC 和蚀刻方面有增长空间,我们在这些领域有发展势头。我之前谈到了 ICAPS 创新渠道。同样,我们六年前成立了这个团队。我们向市场推出了 20 种新产品,我们还有新产品正在筹备中,这将扩大我们的总可用市场。我们有用于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应用的新产品,我们有创新来支持我们正在与领先客户共同创新的新 ICAPS 设备架构。因此,正如 Brice 所说,在我们可以竞争的领域,我对我们的地位和未来的渠道感到非常满意。
蒂莫西·阿库里
非常感谢,加里。
操作员
谢谢。下一个问题来自摩根大通的 Harlan Sur。请问您的问题。
哈兰苏尔
大家下午好。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我们跟踪了半导体行业的许多终端客户,包括无晶圆厂和 IDM,我们正在跟踪他们的设计启动,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2 纳米设计启动似乎正在加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加速、计算移动等领域。团队是否正在与您的客户交谈,团队是否了解即将到来的 2 纳米节点过渡以及更重要的是相对于 3 纳米的批量生产潜力有多大?
布莱斯·希尔
嗨,Harlan。Gary 可能也会补充这一点。根据 2 纳米的性能优势,我见过各种对 2 纳米的估计。我认为我们预计这将是一个大节点。如果你看看一些第三方的估计,那应该是设计的一个很好的着陆点,就像过去的 7 纳米是设计的一个很好的着陆点一样。所以从节点的角度来看,我们预计它会很大。
加里·迪克森
是的,哈兰,我只想补充一点,每个人都关注人工智能的节能计算,如果你看看我们的客户是怎么说的,他们对 2 纳米节点的尺寸非常看好。
哈兰苏尔
谢谢。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TD Cowen 的 Krish Sankar。请问您的问题。
克里什·桑卡尔
是的。嗨,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Gary,我有一个关于环绕栅极的问题。您曾谈到获得超过 50% 的增量 TAM 份额,但 EPI 堆栈似乎是其中更关键的一个,而您的外延竞争对手似乎正在取得一些进展。所以我有点好奇,您能否谈谈您的 EPI 市场份额,以及您是否仍然对整体环绕栅极机会获得 50% 以上的份额增长充满信心?谢谢。
加里·迪克森
是的,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与所有客户都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高速共同创新这一理念。我们正在与未来十年的每一位客户在多个技术节点上开展合作。对于环绕栅极技术,我们仍在按计划进行我们之前谈到的工作,即获得环绕栅极技术 50% 以上的增量支出,而 Epi 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我认为 85% 的 Epi 步骤都是选择性 Epi,我们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我们在 Epi 方面有新的创新,我们正在将 Epi 推向市场,因此我们仍然对未来的出色表现充满信心。
克里什·桑卡尔
谢谢,加里。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Raymond James 的 Srini Pajjuri。请问您的问题。
斯里尼·帕朱里
谢谢。我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的。Brice,您在第二季度展望中提到,中国在风险敞口百分比方面将低于正常水平。我认为出口限制是永久性的。所以我很好奇,当您说低于正常水平时,您是否预计中国会恢复到您之前所说的 30% 的水平?那么您认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然后也许是 Gary,过去 90 天,不包括出口限制,您能谈谈中国的需求状况吗?谢谢。
布莱斯·希尔
好的,谢谢 Srini。首先,我们仍然认为 30%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长期利率,或者说对中国市场份额的一个不错的长期估计。当你考虑市场时,当然对我们来说,现在这是一个 ICAPS 市场,我们无法服务于前沿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这些设备将以中高个位数增长,甚至更多,到 2030 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1.3 万亿美元,甚至 1 万亿美元至 1.3 万亿美元。因此,该市场将继续增长。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稍微少一点停顿,我们的投资率可能会稍微低一点。这会调整吗?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因此,第二季度的 26% 和 30% 对公司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估计。当然,这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业务,AGS 和显示器。
然后加里 (Gary) 谈谈我们对需求的看法。
加里·迪克森
是的,我想我会对此发表一些评论。它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市场,因此你会看到前沿技术正在加速发展,但 ICAPS 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市场,而中国是该市场中最大的国家。因此,当你考虑它并考虑我们所描述的投资率倒退时,你仍然应该认为这只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和未来的增长机会。
因此,我们认为在两年的巨额投资之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但我们预计该市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我们的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我们正在跟踪大量正在进行的项目。我们预计产能每年都会增加。这就是我们预期的基础。
布莱斯·希尔
是的,我想补充的是,我们相信 ICAPS 市场从长远来看将以中高个位数增长。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正在筹备新产品,以扩大我们的总可用市场。新产品面向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并有机会在大型细分市场中实现增长,而这些细分市场是我们发展势头强劲的领域。因此,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我们对市场持乐观态度,对我们的市场地位持乐观态度。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Stifel 的 Brian Chin。请问您的问题。
布莱恩·秦
大家好。下午好。感谢您让我们问几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也许是给 Brice 的。我记得您之前在一份文件中披露了本财年的备份减少了 5.49 亿美元。而您量化了今年 4 亿美元的影响。您是否修改了实际影响,或者是否有一些 1.49 亿美元的剩余金额超出了 12 个月的范围?
布莱斯·希尔
布莱恩,你说得完全正确。所以变化不大。549 美元是我们的积压订单,它涵盖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分享了 12 个月的情况。如果你算一下,我认为大约是 380 美元。所以,就我们对全年影响的估计而言,我们仍然非常接近。
布莱恩·秦
谢谢。
操作员
谢谢。下一个问题来自富国银行的 Joe Quatrochi。请问您的问题。
乔·夸特罗奇
感谢您的提问。我想知道您是否可以再谈谈您对 DRAM 增长的预期。如果我们在一年前的比较中排除中国 DRAM 支出带来的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今年您的业务增长?
布莱斯·希尔
是的。谢谢,乔。我先从这个开始。我认为我们已经看到了 DRAM 创纪录的两年,当然,2024 年受到我们看到的中国额外需求的推动。我不能在这里预测今年,但我们看到世界其他地区对 DRAM 的投资率仍在继续。因此,HBM 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高级计算性能系统中的 DRAM 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预计 DRAM 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这也包括在我们第二季度的展望中。
加里·迪克森
是的,Joe,我只想说,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对计算内存的信心比对存储内存的信心要大。我们的客户说,生产相同数量的 HBM 需要 3 倍的晶圆数量。因此,从长远来看,这肯定会有助于提高增长率。
乔·夸特罗奇
谢谢。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Needham & Company 的 Charles Shi。请问您的问题。
施建祥
大家好。是的,大家下午好。我有一个关于收入的问题,即环绕栅极节点的预期收入。您之前说过,到 2024 年,财政年度的收入将超过 25 亿美元,您预计会翻一番,那么 2025 年的数字是上升还是下降,或者这个数字有什么变化吗?也许问题的另一部分是,我认为您之前说过,去年的 8 美元收入加上今年的收入,意味着到今年年底,全球 2 纳米产能将达到 10 万。您是否认为环绕栅极支出可能会在 2026 年进一步加速?因为我们试图考虑最终产能,可能是在 2026 年,但如果可能的话,您想谈谈您对 2026 年的初步想法吗?谢谢。
布莱斯·希尔
好的,Charles。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是的,我们没有改变对 2025 年环栅相关设备增长的预期,所以 2024 年为 25 亿美元,然后有机会在 2025 年翻一番。如果把这些加在一起,那就是 70 多亿美元。当我们用环栅背面功率描述 SAM 时,是的,你可以回过头来说,这意味着大约有 100,000 个晶圆启动试点和 HBM – HVM,对不起,大批量制造能力正在开始到位。然后,当然,你必须自己做研究,看看你认为节点的大小。我只是建议节点通常比这更大。所以我们预计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并且增长肯定会持续到 2025 年以后。
加里·迪克森
是的,我想说的是,随着你不断前进,你会逐渐增加背面电源,这也在扩大我们的可用市场,我们在这方面占有很大的份额。因此,一旦你将环绕栅极和背面电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操作员
下一个问题来自 Wolfe Research 的 Chris Caso。请问您的问题。
克里斯·卡索
是的,谢谢。晚上好。我想问题是关于您现在对客户预测的信心程度如何?我知道您显然没有给我们全年的指导,但我知道客户通常对预测给出很好的预测。也许您可以谈谈不同的细分市场,您对今年的代工逻辑支出的看法听起来相当有建设性。您的评论表明 ICAP 的预测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认为那里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也许您可以就不同的细分市场谈谈这些。
布莱斯·希尔
当然。谢谢你的提问,克里斯。所以,我认为我会把对大客户的信心水平定得相当高。尤其是自从我们看到 COVID 和通货膨胀事件以来,我们要求所有客户都有更长远的眼光。因此,我们对大客户有更高的可见性。所以如果你考虑领先的逻辑,更高的可见性,当然是针对 DRAM,当然是针对 NAND。然后我会拆分 ICAPS,对于 ICAP 领域更成熟、历史更悠久的公司来说,这将是同样的观察结果,良好的可见性,相同的做法。
然后对于 ICAPS 的长尾,包括很多中国客户,双方在这方面的经验都比较少。因此,可见性会降低,这就是我们的预测出现很大波动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提高对中国的预测。因此,可见性会降低,计划也会随着未来的发展而改变。
最后再说一句,关于代工厂逻辑,因为关于各种代工厂有很多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我们不仅拥有来自客户的信息,而且我们还试图与我们的终端市场预期进行三角测量。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对数据中心、个人电脑、智能手机驱动的领先逻辑的预测相当满意,并了解这些市场的最终需求。
克里斯·卡索
谢谢。
操作员
谢谢。[操作员指示] 下一个问题来自瑞穗的 Vijay Rakesh。请提出您的问题。
维贾伊·拉凯什
是的,你好。我只是想问一下封装方面的问题。我知道封装在内存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只是想知道,如果要看 2025 年,是否有办法查看封装占总 WFE 的比例,以及随着封装在内存和逻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您如何看待 WFE 的比例增长?谢谢。
布莱斯·希尔
我会尽力的,Vijay。我们去年说过,到 2024 年,我们在先进封装领域的封装相关收入将达到 17 亿美元,因此我们在该领域占有优势。所以你可能需要做一些反向计算才能知道封装是什么。它正在以强劲的速度增长。我认为只要想想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都知道,Gary 称之为这些前沿系统上性能的竞赛,最大限度地利用 GPU、CPU、加速器等。这才是推动这些封装技术需求增长的真正原因,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需求将大幅增长。
加里·迪克森
是的,Vijay,我们还谈到了在未来几年内将我们的封装收入再翻一番。这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创新。我们谈到了芯片补助金,用于硅和玻璃的新基板技术,如何连接人工智能服务器,以及三到四年后的架构将与今天大不相同。所以我相信这对应用材料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是晶圆正面、晶圆背面和先进封装领域的领导者。这个领域将实现显着的复合年增长率,因为它对节能计算非常重要。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Susquehanna 的 Mehdi Hosseini。请问您的问题。
梅赫迪·胡赛尼
是的。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一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根据上一份 10-K 报告,SSE [ph] 积压订单为 8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3%,而 AGS 积压订单为 68 亿美元,增长 32%,您预计 SSE [ph] 的积压订单何时会出现拐点并出现增长?至于 AGS,由于中国的限制,将有 2 亿美元流出,这只是 AGS 积压订单的很小一部分。这是 AGS 多年积压订单的反映吗?或者您在这里可以使用任何颜色?
布莱斯·希尔
是的,Mehdi,谢谢你的提问。你对 AGS 的回答很正确。我们与 AGS 签订了多年期合同,这往往会使积压订单看起来更大,当我们签订这些合同时,你的订单出货比看起来会更大。所以我认为平均合同期限在 2.9 年左右,我们签订的一些合同期限更长。所以这确实扭曲了 AGS 的积压订单或使其变得更大。
然后,在设备方面,由于供应链和与 COVID 相关的问题,我们在设备方面一直在正常化。因此,我们停止按季度报告,因为这不能很好地反映潜在的业务变化。我们正在努力与客户建立更长时间的可见性,我们正在努力获得更长的构建承诺。因此,这方面有很多进展。所以,除了您在我们的 10-K 中看到的内容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梅赫迪·胡赛尼
明白了。谢谢。
操作员
谢谢。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来自 Redburn Atlantic 的 Timm Schulze-Melander。请问您的问题。
蒂姆·舒尔茨·梅兰德
是的。你好。非常感谢您回答我的问题。也许请问 Gary 和 Brice 一个问题。Gary,您提到了 Advanced Packaging,并提到了来自多个前沿客户的批量订单。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它们是什么类型的设备应用?您预计什么时候开始批量生产?然后是 Brice,关于税务资产重估的一个建模问题。您能否对此提供更多详细信息?资产负债表上剩余的 24 亿美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有任何实际影响或影响?谢谢。
加里·迪克森
是的,Tim,相对于封装收入,它实际上来自所有不同的封装架构,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地位,广泛而独特的连接产品组合。因此,我不会再说,对于我们来说,包括去年收入达 7 亿美元的 HBM,我们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架构类型中都具有实力。我真的不想发表评论,我会让客户评论他们正在采用哪些架构。我想说,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个领域将会出现巨大的创新,其架构与当今市场上的架构截然不同。这对于节能计算非常重要。Applied 一直在投资,以赢得这些架构的转变。
布莱斯·希尔
好的。然后 Tim,谢谢你的税务问题。是的,很高兴指出,在我们的 GAAP 净收入中,你会看到我们的非 GAAP 收入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那里发生了什么?这是好消息就是坏消息的情况之一。所以我们刚刚更新了新加坡的激励税率。因此,我们在新加坡拥有的税收资产是多年前我们将资产转移到新加坡时创建的。这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较低的资产,因为它可以保护我们免受较低的税收,如果这有意义的话。
因此我们的税率下降了,这是个好消息。然后,你需要保护的免征税资产的价值会比高税率时期略低一些。所以那 6.74 亿美元,我认为这个数字是对该税收资产的重新评估。而且我认为我们不会在未来几年摊销这项税收举措带来的收益。这始终在我们的和解中,但我们正在谈论的这个特定事件,我认为对此有所期待。
蒂姆·舒尔茨-梅兰德
太好了,谢谢。
布莱斯·希尔
是的。
操作员
谢谢。[操作员指示] 今天节目的问答环节到此结束。我想将节目交还给 Brice,以便他发表进一步的评论。
布莱斯·希尔
谢谢。总而言之,我们相信我们在短期和长期都处于有利地位,因为我们在尖端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加上我们为加速行业合作所做的努力,使我们在未来几年内能够从半导体增长中获益。感谢您今天的出席。Liz,请结束通话。
利兹莫拉利
谢谢您,Brice,也感谢大家今天参加电话会议。今天电话会议的重播将于今天太平洋时间下午 5:00 在投资者关系网站上提供。感谢您对应用材料的持续关注。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705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9818.html Sun, 09 Feb 2025 18: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39818 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结果,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计6260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18.1%。预计2025年,总收入将达到7050亿美元。

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George Brocklehurst表示:“数据中心应用中使用的图形处理单元(GPU)和人工智能处理器是2024年芯片行业的关键动力。对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作负载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数据中心在2024年成为仅次于智能手机的第二大半导体市场。2024年数据中心半导体收入总计1120亿美元,高于2023年的648亿美元。”

整体市场的积极表现影响了几家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11家供应商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前25家半导体供应商中只有8家在2024年出现收入下降。

三星电子在2024年重新夺回了第一名的位置

由于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中有9家在2024年实现了收入增长,因此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逐年变化。

在存储设备价格强劲反弹的推动下,三星电子在2024年从英特尔手中夺回了第一的位置,并扩大了对英特尔的领先优势。三星电子2024年的总收入为665亿美元。

英特尔跃居第二。英特尔的半导体收入在2024年持平,仅增长0.1%。

英伟达继续表现异常出色,2024年半导体收入增长84%,达到460亿美元。由于人工智能业务的实力,三星电子上升了两位,位居第三。

HBM将占2025年DRAM收入的19.2%,高于2024年的13.6%

2024年内存收入增长了71.8%。2024年,存储器在半导体总销售额中的份额增加到25.2%。2024年DRAM收入同比增长75.4%,NAND收入同比增长75.7%。高带宽存储器(HBM)的生产对DRAM供应商的收入贡献很大。2024年HBM收入占DRAM总收入的13.6%。

2024年非内存收入增长了6.9%。2024年,非存储器占半导体总收入的74.8%。

]]>
Counterpoint: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714.html Tue, 21 Jan 2025 18:00:23 +0000 //www.otias-ub.com/?p=1736714 2024年第三季度,三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保持了第一的地位。其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13%降至12.4%,主要原因是库存估值增长低于预期。受HBM3e延迟上市以及低端内存出货量和定价持续疲软的影响,三星对2024年第四季度的前景似乎好坏参半。

SK海力士稳居第二,报告收入同比增长94%,这是由于对HBM的强劲需求,特别是来自NVIDIA等数据中心客户的强劲需求。

高通(Qualcomm)位居第三,其半导体收入受到汽车行业强劲增长的提振。该公司对其智能手机业务持乐观态度,上调了25财年第一季度的指导,同时观察到物联网部门的温和复苏。

由于其新兴的先进芯片制造销售,英特尔在2024年第三季度继续表现疲软。它的先进封装业务现在支持代工收入,并促进了UCIe等联盟的发展,UCIe推动了小芯片的信号互连标准。

美光被公认为人工智能增长的受益者之一,排名第五。

博通和英伟达利用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分别获得了第六和第七的位置。博通的人工智能收入在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20%,到年底增长了两倍多。对于NVIDIA来说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112%。

2024年第三季度,由于N5和N3节点的高利用率,以及强劲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需求和强劲的季节性智能手机销售,台积电以64%的市场份额超出了预期。三星代工凭借其4nm和5nm平台的增量增长,以12%的市场份额保持了第二的位置,尽管它面临着安卓智能手机需求疲软的阻力。中芯国际利用了中国国内需求的复苏和28纳米等成熟节点的强劲势头,以6%的份额排名第三。联华电子(UMC)和GlobalFoundries紧随其后,各占5%,这两家公司都受益于物联网和通信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稳定,尽管更广泛的非人工智能需求复苏仍然缓慢。

联发科在2024年第三季度以35%的份额主导了智能手机SoC市场。虽然5G出货量持平,但LTE芯片组出货量有所增加。由于Dimensity 9400的推出,联发科的高端出货量预计将会上升。受高端市场增长的推动,高通在本季度占据了智能手机AP/SoC市场25%的份额。苹果本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7%。

]]>
WSTS: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769.html Mon, 20 Jan 2025 18:00:20 +0000 //www.otias-ub.com/?p=1737769 全球半导体市场有望在2024年和2025年实现强劲增长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公布了对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最新预测,强调了2024年和2025年的强劲增长预期。

2024年:强劲反弹之年

在最新的秋季预测中,WSTS上调了对2024年的预测,预计半导体市场将同比增长19%。2024年的全球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6270亿美元,这反映了202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业绩改善,尤其是在计算领域。

2024年的增长将主要由两个集成电路部分推动:内存,预计增长81%;逻辑,预计增长16.9%。与此同时,其他类别如分立、光电、传感器和模拟半导体预计将出现下降。

从地区来看,美洲和亚太地区将引领复苏,预计增长率分别为38.9%和17.5%。相比之下,日本预计将实现1.4%的温和增长,而欧洲可能面临6.7%的下滑。

2025年:势头将继续

展望未来,WSTS预测2025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2%,使全球市场估值达到6970亿美元。这一增长将主要由逻辑和存储部门推动,预计其总价值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逻辑和内存的年增长率分别超过17%和13%。其他半导体类别预计将以更温和的个位数增长,这表明该行业的整体扩张将保持稳定。

预计2025年,所有地区都将继续扩张。美洲和亚太地区预计将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4年韩国全年出口额创6838亿美元历史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049.html Thu, 02 Jan 2025 12:27:15 +0000 //www.otias-ub.com/?p=1735049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半导体出口的强劲增长,韩国2024年出口同比增长8.2%,达到683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2022年6836亿美元的前纪录。从行业来看,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43.9%,达到14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超过了2022年创下的1292亿美元的前纪录。

尽管全球半导体价格整体下降,但对包括高带宽存储 芯片在内的高端产品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出口的强劲表现。

汽车出口微跌0.1%至708亿美元,因下半年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罢工造成生产中断。

此外,生物保健产业的出口也因生物仿制药的强劲表现,比去年同期增长13.1%,达到151亿美元。

从目的地来看,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6.6%,达到1330亿美元,主要受芯片、石化产品和移动设备的出口带动。

对美国出口增长10.5%,达到1278亿美元,连续第七年创下年度新高。

对东南亚出口增长4.5%,至1,140亿美元。

2024年12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6.6%,达到613.8亿美元,连续第15个月同比增长。

其中,芯片出口跃升41.5%,至145亿美元,创下单月新高。汽车出口下降5.3%至60亿美元,石化产品出口增长1.8%至39亿美元。

按目的地划分,12月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6%至118亿美元,对美国出口增长5.5%至119亿美元。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Counterpoint: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增长1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541.html Tue, 17 Dec 2024 18:00:32 +0000 //www.otias-ub.com/?p=1732541 全球半导体行业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1582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需求和内存行业的复苏。英伟达和AMD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赢家,它们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部门增长显著。

Counterpoint的半导体收入跟踪显示,大多数公司在2024年第三季度都取得了强劲的季度业绩。汽车行业继续面临挑战,由于持续的去库存过程,观察中的公司报告的同比收入有所下降。此外,排名前22位的全球半导体供应商占73.1%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些数据反映了半导体公司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的整体弹性和适应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在半导体收入排行榜上重新夺回了领导者的位置,同比增长18%。SK海力士和美光的营收同比分别增长了94%和93%。三星的存储芯片部门受益于人工智能和传统服务器的强劲需求。

英伟达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94%,帮助该品牌获得了第七名的位置。展望未来,预计英伟达将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色,因为其Blackwell生产出货量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预计将增加到2026财年。

英特尔由于重大的重组费用和重大的成本削减计划,其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益同比下降了6%。此外,该公司还面临大量减值费用,主要与英特尔7制程节点制造资产的加速折旧和Mobileye部门的商誉减值有关,这严重损害了其利润率。

汽车行业一直在努力应对重大挑战,由于持续的去库存过程和销售疲软,这些挑战导致了广泛的收入下降。

展望未来,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预计仍将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存储行业有望从与人工智能进步相关的存储解决方案需求的增长中受益。由于现有的库存调整和市场挑战,汽车行业的复苏可能仍然缓慢。

]]>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达到63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4577.html Thu, 31 Oct 2024 18:00:52 +0000 //www.otias-ub.com/?p=1724577 根据Gartner公司的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增长14%,达到7170亿美元。2024年,该市场预计将增长19%,达到6300亿美元。

在2023年下滑之后,半导体收入正在反弹,预计2024年和2025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Rajeev Rajput表示:“这一增长是由人工智能相关半导体需求的持续激增和电子生产的复苏推动的,而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需求仍然疲软。”

在短期内,内存市场和图形处理单元(GPU)将增加全球半导体收入。

预计2025年,全球内存收入市场将增长20.5%,达到1963亿美元。2024年持续的供应不足将推动NAND价格在2024年上涨60%,但到2025年将下降3%。随着2025年供应量的减少和价格格局的走软,预计2025年NAND闪存的总收入将达到755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12%。

由于供应不足的改善,前所未有的高带宽存储器(HBM)生产和需求的增加,以及双数据速率5 (DDR5)价格的上涨,DRAM供需将出现反弹。总体而言,DRAM收入预计将从2024年的90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156亿美元。

人工智能对半导体的影响

自2023年以来,GPU主导了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开发。它们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10亿美元,2025年将增长27%。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George Brocklehurst表示:“市场现在正在转向投资回报(ROI)阶段,推理收入需要增长到培训投资的数倍”。

其中之一是高性能AI服务器内存解决方案HBM的需求急剧增加。Brocklehurst补充说:“供应商正在大力投资HBM的生产和封装,以满足下一代GPU/AI加速器内存的要求。

HBM收入预计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增长284%和70%,分别达到123亿美元和210亿美元。Gartner预测,2026年超过40%的HBM芯片将促进人工智能推理工作负载,而目前这一比例不到30%。

]]>
TechanaLye: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不断进步 仅落后于台积电三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5490.html Mon, 26 Aug 2024 14:32:43 +0000 //www.otias-ub.com/?p=1715490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专业半导体分析机构TechanaLye的社长清水洋治表示,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不断进步,仅落后于行业领导者台积电三年。他还表示,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仅稍微拖慢中国的技术革新,但却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生产脚步。

TechanaLye在对华为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分析中发现,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设计的麒麟9010处理器采用国产7nm工艺。

与台积电5nm工艺代工的Kirin 9000在芯片面积和性能上差距不大,显示出中国半导体逻辑制程的制造实力已经逼近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还指出,华为Pura 70 Pro手机中86%的半导体器件为中国制造,包括由海思半导体设计的14个主要半导体器件,以及其他中国厂商负责的18个。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

清水洋治认为,美国管制主要针对AI等用途的服务器用先进半导体,而对于不构成军事威胁的产品,美国可能会放宽限制。

自 快科技

]]>
德勤: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5816.html Wed, 21 Aug 2024 21:00:40 +0000 //www.otias-ub.com/?p=1675816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带动下,芯片销售有望在2024年反弹,但地缘政治可能会使情况变得复杂

众所周知的周期性导致半导体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充满挑战的一年,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第七次衰退,预计全年销售额将下降9.4%(达到5200亿美元)。但这并不像春天预期的那么糟糕,此前的预测是5150亿美元。目前预计2024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5880亿美元。这不仅比2023年高出13%,而且比2022年创纪录的5740亿美元的行业收入高出2.5%。

股票市场通常是行业表现的领先指标:截至2023年12月中旬,全球十大芯片公司的总市值为3.4万亿美元,比2022年11月(1.9万亿美元)增长了74%,比2021年11月(2.9万亿美元)增长了17%。

与往常一样,内存芯片市场是最大的影响因素。2022年,内存销售额接近1300亿美元,占整个芯片市场的比例略低于23%。但到2023年,内存销售额下降了31%(约400亿美元)。

在终端市场方面,PC和智能手机的销量预计将在2024年增长4%,而2023年的销量分别下降14%和3.5%。

衡量该行业健康状况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是库存和晶圆厂利用率。截至2023年秋季,库存保持在600多亿美元的高位,与去年大致相同。而削减这些成本的过程将对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此外,在最近的短缺期间,利用率很高(在90%左右),预计到2023年第四季度将降至70%以下。

从一些有趣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热潮将影响整个芯片行业。预计到2024年,该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500亿美元,预计将占该行业销售额的8.5%左右。

虽然通用人工智能芯片预计将成为2024年芯片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在单位产量和制造能力中所占的比例仍相对较小。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美国半导体协会:2024年芯片行业概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0565.html Tue, 13 Aug 2024 21:00:45 +0000 //www.otias-ub.com/?p=1710565 2024年SIA概况中包含的数据有助于展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实力和前景,以及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制定促进增长和促进创新的措施至关重要。

美国半导体产业是美国经济实力、国家安全、全球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的关键驱动力。半导体使我们使用的系统和产品能够工作、交流、旅行、娱乐、利用能源、治疗疾病和做出新的科学发现。半导体是在美国发明的,美国公司仍然领导着全球市场,占世界芯片销售额的近一半。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2001年的1390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52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 2023年秋季半导体行业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预计将在2024年增加到5884亿美元,到2025年增加到6547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美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上遭受了重大损失。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制造商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50%以上。由于来自日本公司的激烈竞争,非法“倾销”的影响,以及1985年至1986年的严重工业衰退,美国市场份额损失19个百分点,并且已经将全球工业市场的领导地位让给了日本半导体工业。

美国工业在接下来的10年里反弹,到1997年,它以50%的全球市场份额重新获得了领导地位,这个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美国半导体公司在微处理器和其他尖端设备方面保持了竞争优势,并在其他一系列产品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此外,美国半导体公司在研发、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现在,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占50.2%。其他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至15%。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Omdia:研究发现半导体市场因需求疲软而出现季度下滑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4597.html Mon, 08 Jul 2024 06:43:16 +0000 //www.otias-ub.com/?p=1704597

根据Omdia的最新的半导体总体竞争工具(Competitive Landscaping Tool)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市场经历了大约2%的下滑,降至1515亿美元。通常情况下,每年第一季度都会出现下滑,市场收入下降4.4%,这主要归因于第四季度的季节性需求旺盛推动了市场。然而,在本季度,半导体市场内的大多数细分市场都面临下滑趋势。消费类产品受到的打击最大,相较于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0.4%,而工业领域则由于库存调整下降了8.5%。即便是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的汽车领域,也在2024年第一季度出现了5.1%的负增长。

然而,这些细分市场的下降被数据中心强劲需求带来的半导体相关器件增长相抵消,整个数据中心相关的半导体细分领域增长了3.7%。增长主要是以英伟达GPU为代表的相关AI产品高需求,高单价所推动。

来源:Omdia

英伟达保持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份额提升了2%,占整个半导体市场收入的14.5%。并超过了传统半导体领头羊三星和英特尔(三星+Intel合计为18.6%)并且,英伟达的市占率还在不断攀升。此外,随着存储器增长的复苏,SK海力士和美光在市场份额排名中上升。

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以及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的整合,在前些年触发了车载半导体的高增长,但是由于整体增长趋势放缓,车载领域最终也未能幸免于下滑。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车载领域连续13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但在2023年第四季度出现了0.6%的轻微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的下降幅度更大,比上一季度下降了5.1%。这一下降趋势反映了对车载需求的广泛减速。最近几个季度,电动车的增长率有所放缓,导致了半导体需求的重新调整。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车载半导体市场仍是一个有望在未来五年内保持长期增长的领域。

《Omdia的全球半导体制造市场跟踪报告》(GMMT)和《专业化晶圆厂跟踪报告-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综合工厂利用率(IDM + 晶圆厂)反映了半导体行业的总体趋势。在2022年新冠疫情初期,半导体需求达到顶峰,但在该年的下半年,这一需求显著放缓,与此同时,创纪录的高库存水平也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导致其利用率急剧下降。尽管半导体收入在2023年持续增长,但制造工厂的利用率仍然维持在80%左右的较低水平。

Omdia半导体研究首席分析师 Craig Stice 表示:“2023年下半年,利用率开始略有回升,市场开始寻求平衡。但是传统的应用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恢,预计2024年下半年需求将有明显的逐步改善。这应该会导致库存调整,从而再次推动工厂利用率上升。”

来自:Omdia

 

]]>
索尼:未来三年半导体业务同比减少30%投资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0174.html Sun, 02 Jun 2024 13:11:11 +0000 //www.otias-ub.com/?p=1700174

索尼集团半导体部门近日宣布,截至2027年3月的三年内计划投入约6500亿日元(41.4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比前三年减少约30%。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生产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由于盈利能力下降,包括一条采用尖端技术的新量产线遭遇挫折,该公司正在削减投资。

总裁兼CEO清水照士(Terushi Shimizu)在5月31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截至今年3月的三年里,“投资效率下降,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他说:“我们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并打算在未来三年内仔细评估我们的投资机会。”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2023财年的营业利润下降9%至1935亿日元。其营业利润率下降3个百分点至12%。

该公司5月31日还表示,今年4月开始在日本熊本县一个占地37万平方米的场地上建造新工厂。该公司将根据图像传感器的需求决定安装芯片制造设备的时间表,灵活应对未来市场的任何扩张。

该工厂靠近索尼集团的另一家工厂,以及台积电正在建设的新芯片制造厂。

自 集微网

]]>
韩国关税厅:2024年4月份前20天韩国半导体出口额达到58.5亿美元 同比大增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8943.html Mon, 22 Apr 2024 11:58:57 +0000 //www.otias-ub.com/?p=1688943 据外媒报道,在前10天的出口额同比大增45.5%后,韩国半导体的出口额在4月中旬同比仍在大增,全月大增也已基本成定局。外媒援引韩国关税厅的数据报道称,4月1日至20日,韩国半导体的出口额同比大增43%,达到了58.5亿美元。

而在去年5月中旬,外媒曾援引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数据报道称,4月份韩国半导体的出口额为64.8亿美元。今年4月份前20天就已有58.5亿美元,与去年4月全月的差距只有6.3亿美元。按前20天日均2.925亿美元计算,4月份就将达到87.75亿美元,同比增长35%。

除了半导体,4月份前20天韩国还有多类产品的出口额同比增加,其中汽车出口39.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石化产品出口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虽然4月份前20天韩国钢铁和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同比略有下滑,但在半导体、汽车、石化等主要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的推动下,韩国整体的出口额还是同比增长11.1%,达到了358.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22.5亿美元。

自  TechWeb

]]>
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布 半导体领域中国占比8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4889.html Sat, 13 Apr 2024 04:22:48 +0000 //www.otias-ub.com/?p=1684889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全球总计1453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比2023年增加7%,即92家。在数量上,中美两国领跑,美国以703家独角兽领跑,增加37家,占全球总数的48%;中国以340家位居第二,增加24家。

据悉,1453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3个国家和291个城市。430家独角兽企业的价值比去年上升,其中171家新面孔。170家企业的价值比去年下降,其中42家因估值低于10亿美元而“降级”退出榜单。另有37家“升级”退出榜单,其中29家上市,8家被并购。895家企业价值没有变化。全球独角兽总价值4.6万亿美元。

胡润研究院自2017年以来追踪记录独角兽企业,这是第六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过去一年,全球每两天就有一家新独角兽诞生,使全球已知独角兽总数达到了接近1500家的新纪录。虽然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但中国过去一年每周都仍有一家以上新独角兽诞生。”

根据排行榜,世界现在可以分为三部分: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美国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已知独角兽,主要来自软件服务、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行业。中国拥有四分之一,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新能源。世界其他地区拥有另外四分之一,主要来自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

全球十大独角兽

前十名的独角兽公司中,中国和美国各有四家进入前十,澳大利亚和马耳他各有一家。前十名的独角兽公司排名有升有降,也有保持不变的。前十名门槛235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提高500亿元。前十名价值占全球独角兽总价值的18%。

前十名增长价值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榜单增长价值的45%。其中,三家新面孔:总部旧金山的OpenAI、总部澳大利亚的Canva和总部马耳他的币安。去年位居前十的Telegram和Revolut跌至前30名,菜鸟网络跌至前50名。

其中,总部北京的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以1.56万亿元人民币的价值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2023年,字节跳动营收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腾讯,凸显了其电商能力。

总部洛杉矶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价值飙升近3100亿元,以1.28万亿元位居第二。过去一年,SpaceX持续扩大其卫星全球覆盖范围,减少通信死区。SpaceX已经完成第三次星舰试飞。

过去一年全球表现最好的独角兽是OpenAI,价值增长近5700亿元,达到7100亿元,跻身全球前三。它成功推出了ChatGPT,并发布了文生视频模型Sora,预示着一个新的AI时代的到来。

全球独角兽所在国家和城市

全球独角兽企业来自53个国家291个城市,比去年的48个国家271个城市有所增加。美国以703家独角兽领先,中国以340家位居第二。印度以67家保持第三。泰国、塞舌尔、意大利和希腊跻身前30名。

从城市来看,旧金山拥有190家独角兽,保持了“全球独角兽之都”的称号,并且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增加了9家。

在美国和中国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是伦敦和班加罗尔,其次是巴黎、柏林、新加坡和特拉维夫。

在中国,从独角兽所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成都、武汉、合肥、青岛位列前10。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是合肥,其次是广州、杭州、苏州和南京。

主要所在行业分布

根据最新榜单显示,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AI独角兽占全球独角兽的三分之一。AI今年超过电子商务,位居第三。表现最好的板块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和新能源。其他值得关注的包括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半导体和生物科技。

具体行业分布如下:

新能源:新能源相关独角兽中,中国占全球一半以上。总部瑞典的锂电池制造商Northvolt价值增长570亿元,至1430亿元人民币。总部杭州的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制造商正泰安能价值增长280亿元,至600亿元人民币。总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智己汽车首次上榜,该公司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品牌,价值300亿元人民币。总部厦门的储能电池制造商海辰储能以25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总部常州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公司天合富家以22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

半导体:中国占据了全球半导体相关独角兽的80%以上,此外只有美国、以色列和英国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总部北京的汽车芯片公司地平线机器人价值增长370亿元,达到62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半导体独角兽。总部深圳的嘉立创价值增长220亿元,至600亿元人民币。总部合肥的存储芯片开发商长鑫新桥以40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

航天:SpaceX是航天领域独角兽的明显领导者,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首次上榜,价值1430亿元人民币,Sierra Space价值380亿元人民币,Relativity Space价值300亿元人民币。超过三分之一的航天领域独角兽来自中国,主要从事卫星发射,包括总部北京的星河动力,总部长春的长光卫星和总部武汉的航天科工火箭。

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加密货币交易所价值领先。币安以240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领跑,韩国加密货币交易所Dunamu价值增长了360亿元,达到780亿元人民币。

社交媒体:字节跳动是绝对的领导者,其次是总部迪拜的价值2100亿元人民币的Telegram。埃隆·马斯克的X以88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进入榜单,远低于马斯克在2022年10月为其支付的价格。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的小红书,总部美国米尔堡的价值780亿元人民币的Red Ventures,以及价值710亿元人民币的Reddit。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以21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首次上榜。

在线游戏:总部上海的网络游戏公司米哈游价值增长了1100多亿,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另一家游戏公司,总部韩国的Haegin价值增长500亿元,至570亿元人民币。

过去一年,被独角兽改变最多的行业是金融服务、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医疗健康和零售。

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在AI、半导体和新能源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AI、半导体和新能源三个行业。即中国半导体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为10%,而新能源领域达到9%,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11%。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半导体独角兽企业数量在整个榜单半导体行业占比达到80%,上榜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包括地平线机器人、嘉立创、积塔半导体等多家知名企业。

《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地平线机器人、嘉立创、积塔半导体、歌尔微电子、摩尔线程、中欣晶圆、英诺赛科、芯迈、屹唐半导体、天科合达、兆芯集成、粤芯半导体、荣芯半导体、壁仞科技、芯驰科技、盛合晶微、同光晶体、超硅、比亚迪半导体、沐曦集成、瀚博半导体、芯擎、微容科技、昂瑞微、思朗科技、云英谷、芯旺微电子、飞骧科技、鑫华半导体、长飞先进半导体等上榜。

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在AI、新能源和半导体三个行业中各有侧重,涵盖了从基础技术研发到应用服务的广泛领域。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各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创新,也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自 电子工程专辑

]]>
Counterpoint: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下降8.8%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5217.html Wed, 28 Feb 2024 18:00:06 +0000 //www.otias-ub.com/?p=1675217 由于企业和消费者支出放缓,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收入下降了8.8%。与2022年相比,2023年半导体整体收入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英特尔从三星手中夺回了第一名的位置,因为三星在内存行业的下滑趋势和智能手机业务的低迷中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人工智能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积极的消息,成为关键的收入动力,尤其是在下半年。英伟达似乎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AMD。未来几年,这两家公司都将发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

2023年是半导体公司微调战略/前景和管理库存调整的一年,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热潮做好准备。根据Counterpoint的半导体收入跟踪,全球前20大半导体供应商中只有6家报告收入同比增长。尤其是内存行业,经历了强劲的逆风,2023年的收入同比下降了43%。全球前20大半导体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为71%,低于2022年的76%,收入同比下降14%。

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公司收入占全球收入的55%

英特尔在2023年重新夺回了半导体收入排名第一的位置,尽管其收入同比下降了16%,主要原因是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部门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两位数。三星也受到DRAM和NAND内存市场放缓的严重影响,收入同比下降38%。内存市场另外两家主要厂商SK海力士和美光的营收也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同比下降33%和36%。

由于人工智能部署的加速,英伟达在2023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公司将继续引领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因为它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中使用的通用GPU的市场份额很高。英伟达在2023年的收入同比增长了86%,排名第三,这是该公司首次进入前五名。

 

]]>
Gartner: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533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3405.html Wed, 24 Jan 2024 18:00:21 +0000 //www.otias-ub.com/?p=1673405 根据Gartner的初步研究结果,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为5330亿美元,比2022年减少11.1%。

全球前25家半导体厂商的总收入在2023年下降了14.1%,占市场总额的74.4%,低于2022年(77.2%)的份额。

英特尔在2023年重新夺回了第一名的位置

继2023年内存厂商表现不佳之后,前十大半导体厂商的排名逐年变化。

英特尔从三星手中夺回了第一名的位置,此前两年该公司一直位居第二。英特尔2023年的收入总额为487亿美元,而三星的收入为399亿美元。

英伟达2023年半导体收入增长56.4%,达到240亿美元,有史以来首次跻身前五。这是因为它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意法半导体上升三位,排名第八,与2019年的位置相同。其收入在2023年增长了7.7%,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汽车行业的强势地位。

2023年内存收入下降37%

存储器产品的收入在2023年下降了37%,是半导体市场所有分支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2023年,DRAM收入下降38.5%,达到484亿美元;NAND闪存收入下降37.5%,达到362亿美元。

2023年非内存收入下降3%

非内存收入表现较好,2023年下降了3%。市场需求疲软,渠道库存过剩,全年对该分支产生负面影响。

]]>
SEMI:全球70%的半导体产能位于韩国和中国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6163.html Wed, 20 Dec 2023 18:00:43 +0000 //www.otias-ub.com/?p=1666163  

几十年来,半导体一直是汽车和计算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争夺人工智能主导地位的竞争,以及越来越多的数字基础设施向云端转移,极大地加剧了英特尔、三星或台积电等公司对大容量数据中心和芯片生产的需求。但是,即使美国公司在全球收入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美国也缺乏生产能力。

根据SEMI的数据,大约70%的总制造能力位于韩国、中国,美洲排在日本之后,排名第五,日本在2022年的份额为13%。就在几十年前,情况完全不同。1990年,美国占全球制造能力的37%,欧洲占44%,日本以19%位居第三。后者在80年代被认为是半导体巨头,1988年占全球芯片销售额的51%。这个岛国的经济泡沫在上世纪90年代破裂,导致它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被西方经济体所取代。

到2026年,SEMI预计300毫米晶圆的月产量为960万片,而200毫米晶圆的产量将达到每月770万片。从后者来看,中国大陆的制造能力领先,日本和中国台湾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
TrendForce:预计2027年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可达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6836.html Fri, 15 Dec 2023 12:51:22 +0000 //www.otias-ub.com/?p=1666836 近日消息,市调机构 TrendForce 在报告中指出,预计 2027 年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可达 39%。

由于美国等对先进设备出口管制,这导致中国大陆转而扩大投入成熟制程(28nm 及更成熟的制程),预计 2027 年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可达 39%。

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合肥晶合集成扩产最积极,扩产将聚焦于驱动芯片、CIS/ISP 与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特殊工艺。

在先进制程(含 16/14nm 及更先进的制程)方面,中国大陆产能只有 8%。

对于目前的半导体行业,除了手机等少数场景下,其余大部分芯片 28nm 制程已经足够所以,这对于国内半导体厂商而言,扩大产能保证需求使用相当重要。

自 快科技

]]>
Tech Insights:ADAS半导体市场转型期间的赢家和输家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9411.html Wed, 20 Sep 2023 07:26:45 +0000 //www.otias-ub.com/?p=1649411

TechInsights近期发布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半导体需求预测的季度更新[1],新汽车架构对半导体需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处理器(包括MCU、SoC和数字ASIC,如FPGA)需求方面,TechInsights指出,2022年,90%的需求来自分立ADAS应用,即嵌入到特定系统ECU或与其相关的传感器中的处理器。

TechInsights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来自分立系统的ADAS处理器需求比例将低于50%。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种变化速度很快,典型的例子包括Aptiv向宝马(BMW)提供的ADCAM器件(TechInsights已经进行了拆解分析[2]),以及德赛最近为小鹏[3]和蔚来Adam超级计算平台[4](NIO Adam Supercomputer)生产的英伟达驱动的器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新的独立控制器都消失了。例如,使用Mobileye和英飞凌驱动的ADCAM单元来实现某些驾驶辅助功能的宝马,仍然可以使用瑞萨驱动的独立单元来控制停车。

在通过ADAS域控制器处理器之前,在首选基于边缘的预处理的应用中,也有可能使用独立处理器。这有助于降低处理器工作负载以及功耗和成本。

因此,活跃在这一领域的半导体供应商似乎需要一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使他们能够同时瞄准本地和集中控制机会。

可以说,Mobileye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供应商,它成功地将其早期的EyeQ嵌入到摄像头模块中,并赢得了ADAS域控制器中的一席之地。

高通和英伟达等公司只真正瞄准了集中控制单元,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恩智浦、瑞萨和TI等厂商在分立ADAS控制单元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未能因此获利。

]]>
Gartner:2023年AI半导体市场将达到534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5139.html Sun, 03 Sep 2023 18:00:39 +0000 //www.otias-ub.com/?p=1645139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用于执行人工智能(AI)工作负载的半导体将在2023年为半导体行业带来534亿美元的收入,比2022年增长20.9%。

在预测期内,人工智能半导体收入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24年将增长25.6%,达到671亿美元。到2027年,人工智能芯片收入预计将是2023年市场规模的两倍以上,达到1194亿美元。

随着在企业中使用基于AI的工作负载的成熟,更多的行业和IT组织将部署包含AI芯片的系统。在消费电子市场,Gartner分析师估计,到2023年底,支持AI的应用处理器的价值将达到12亿美元,高于2022年的5.58亿美元。

对高效和优化设计的需求,以支持基于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经济高效执行,将推动定制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部署的增加。

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推动了对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开发和部署需求,许多供应商提供基于GPU的高性能系统和网络设备,并看到了显著的近期效益。从长远来看,随着超大规模企业寻找高效、经济的方式来部署这些应用程序,Gartner预计它们对定制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的使用将会增加。

]]>
预计2023年全球主要十大半导体厂的投资额同比减少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2081.html Tue, 22 Aug 2023 12:09:15 +0000 //www.otias-ub.com/?p=1642081

半导体的寒冬还在继续,2023年全球主要十大半导体厂的投资额或将同比减少16%,降至1220亿美元,为4年来首次下滑,且跌幅将创10年来最大。半导体的“寒冬”比市场所想的还要漫长。市场原本预期今年第二季度将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底部,但现实再一次让市场失望。

直到现在,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仍未有明显改善,甚至多家机构进一步下调全年出货量预期;从代工、设计、存储、功率器件,乃至终端需求都“寒气逼人”。

8月22日,日经新闻报道,在汇总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全球主要十大半导体厂的设备投资计划后,预计2023年这10家半导体企业的投资额将同比减少16%,降至1220亿美元,4年来首次下滑,且跌幅将创过去10年来最大,目前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其中,用于智能手机的存储芯片投资同比减少44%,下滑幅度明显。用于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所使用的运算用芯片的投资也减少14%。

日经新闻称,本次数据统计对象包括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电子、UMC (联华电子)、格罗方德、美光科技、SK海力士、英飞凌科技公司、意法半导体、铠侠控股、西部数据。其中,铠侠控股和西部数据共同投资,按1家企业计算。

截至2023年6月底,(披露信息的9家企业合计)存货为889亿美元,同比增加1成。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七成。出于对库存过剩的警惕,美光科技计划在截至2024年8月的财年减产30%,设备投资也将减少40%。韩国的SK海力士也将减产幅度扩大5%~10%,投资同比减少50%以上。

7月10日,台积电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利润双双下滑,营收较去年同期减少10.0%,环比减少5.5%;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23.3%,环比减少12.2%。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今年的销售额可能下降10%,计划中的亚利桑那州工厂将无法实现明年开始量产的目标。

今年台积电在资本支出上也较为谨慎,财务长黄仁昭表示,为应对短期不确定因素,台积电适度紧缩资本支出规划,已经将其2023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从去年的363亿美元削减至了320亿至360亿美元。

半导体销量:全年跌幅再次扩大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近日宣布,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总计1245亿美元,环比增长4.7%,但同比下降17.3%,6月全球销售额415.1亿美元,环比增长1.7% 。

即便第二季度半导体销售额环比略有改善,但从产业需求来看,仍未出现明显回暖迹象。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SEMI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估874亿美元,下降18.6%,从原本预计下降12%进一步下调:

此外,预计包括晶圆厂设备及后段封测设备销售额将同步下滑,其中,晶圆厂设备销售额将减少18.8%;封装和测试设备销售额分别减少20.5%及15%。

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晶圆代工及逻辑用设备销售额将减少6%。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设备销售额将减少28%,闪存存储器(NAND Flash)设备销售额将减少51%。

8月14日,高盛发布半导体行业的调研报告,下调四大IC芯片厂商盈利预测,包括SG Micro、Novosense、Awinic和ASR Micro,高盛指出,行业仍旧处于高库存,且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应用需求疲软,电源管理IC等模拟芯片的需求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终端需求比预期更晚复苏

终端需求未如期复苏成了半导体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据TechInsights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继续收缩至11.6亿部,比2022年的12亿部同比下滑2.8%,与3月的预期相比,从11.881亿部,进一步下调出货量。

根据IDC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降3.2%,全年总计11.7亿部,较2月份预期的下降1.1%进一步向下修正。IDC指出因经济前景疲软和持续的通货膨胀他们进行了调整。尽管对2023年的预测较低,但IDC仍预计2024年市场将复苏,同比增长6%。

DC移动和消费者设备追踪部门研究主管NabilaPopal表示:

”我们与渠道、供应链合作伙伴和主要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对话都表明,复苏将进一步推迟,下半年将更加疲软。”

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总计5970万台,同比下降16.6%,在连续七个季度同比下降之后,PC市场显示出初步企稳的迹象。

半导体的寒气传遍了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的代工、设计、到中游的功率器件、再到终端消费产品,无一例外。市场所期待的第三季度的转折点并没有如期到来。

]]>
半导体:趋势、周期和供应链安全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1977.html Fri, 18 Aug 2023 07:31:13 +0000 //www.otias-ub.com/?p=1631977

半导体是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

半导体是现代经济的基石。它无处不在,必不可少。从计算机、手机、消费电子、家电,到汽车、金融、能源、医疗,乃至工业设备、航空航天、军事武器,都是由半导体提供动力和连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世界建立在半导体之上。

半导体是整机设备的心脏,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单元。没有芯片,就没有数字化(欧盟委员会,2022)。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半导体在产品中的价值含量不断提升。以汽车为例,2022年平均每辆汽车中的半导体价值是712美元,预计2025年增加到931美元(来源:Gartner)。半导体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产业链和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减产了1056万辆汽车,2022年减产438万辆(来源:AutoForecast Solutions)。如果芯片供应无法保障,某些国家的坦克和导弹将成为废铁。

半导体是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纷纷开展技术竞赛,把半导体芯片作为国家战略。美国签署《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和25%的投资税收抵免。欧盟发布《欧洲芯片法案》,计划到2030年投资430亿欧元,将尖端和可持续半导体的产量提升至全球的20%以上。日本试图重拾昔日辉煌,努力实现半导体复兴,发布了《半导体和数字产业发展战略》,八大巨头联合设立高端芯片公司Rapidus,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2nm芯片量产。韩国发布《K—半导体战略》,拟10年投资45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注册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

摩尔定律:半导体技术

以指数级速度进步

摩尔定律是在1965年《电子学》杂志上一篇不经意之作中提出的,只是几行漫不经心的文字。现在的表述简洁有力——集成电路上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或24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描绘了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是指数方式,而非线性。但多数人难以理解这种持续不断的指数增长,尤其是会严重低估最后数据的规模,低估即将到来的一切。在古印度棋盘与麦粒的故事中,在一个小小棋盘上按指数规则摆放麦粒,所需数量之巨是国王无法想象的,也是难以承担的。

经过五十多年的技术进步,半导体行业已非常先进。1971年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Intel 4004问世,它采用10微米制程工艺,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如今工艺制程达到2纳米,拇指盖大小的芯片上可包含500亿个晶体管。四十年间,工艺制程缩小5000倍,晶体管数量增加2000万倍。目前,半导体发展日益迫近物理极限、功耗极限、工艺极限和经济极限(魏少军,2020),器件缩放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人质疑摩尔定律是否有效,像之前的那些人一样。

我们需要注意,摩尔定律不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学定律,而是经验法则,是人们付出努力所获得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人们对未来可实现的预期。其长期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创造力,没有持续的创造,就不会有摩尔定律,也就不会有持续的技术进步。

半导体周期:

一个兴衰交替的行业

摩尔定律揭示了半导体技术指数进步的大趋势。在商业上,半导体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繁荣和萧条交替出现。半导体的需求是连续的,供给是阶跃的,这是造成半导体周期的主要原因。

和摩尔定律一样,半导体周期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人类行为导致的带有周期性质的波动现象,不可能用一个公式或一个具体数字进行表达。对于周期长度和周期次数,人们有着不同看法。这首先取决于如何定义。德意志银行(2022)认为,如果当月半导体销售额高于上个月或高于过去12个月的平均值,则一个周期将持续。更直观的方式是把销售额增长率作为评判标准。通过下图中的红线——月度销售额的同比变化率,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周期性变化。中金公司(2022)认为,自1978年以来全球半导体经历了7轮大周期,目前处于第8轮大周期。近20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每隔4-5年经历一轮小周期。

图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增长率

当前半导体正处于萧条周期。如下图所示。按销售额同比增长率的正负判断,本轮周期从2020年一季度进入上行周期,经过2021年的极度繁荣后,于2022年三季度进入下行周期。迄今整个周期已持续3.5年,其中上行10个季度,下行4个季度。按销售额同比增长率的曲线判断,本轮周期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上行,2021年二季度达到波峰;之后进入下行周期。迄今整个周期已持续4年多,其中上行9个季度,下行8个季度。有专家预测,当前或已达下行周期底部附近,有望回升。

图 全球半导体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速

来源:根据WSTS数据整理

半导体在国际贸易中的

价值丝毫不亚于石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石油、铁矿石和粮食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但其进口额远不及集成电路。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下同)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原油,成为最大进口商品,并持续至今;2018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万亿元,并持续至今;2022年进口额高达2.77万亿元,占进口总额的15.3%。如下图所示。

图 我国集成电路和原油的进口额占进口总值的比例

来源: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可以用“三个最大”来表示我国半导体的进出口情况。半导体是我国进口额最大的商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进口国,2021年进口额占世界的37.2%;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出口国,2021年出口额达2076亿美元,占世界的20.1%(来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2)。

半导体是韩国的经济命脉,是韩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2022年出口额达1308亿美元(来源: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占出口总额的19.1%。在美国,半导体是第五大出口商品,2022年出口额611亿美元,仅次于成品油、原油、天然气和飞机(来源:SIA)。

半导体市场高度集中

半导体是一个快速迭代、风险极高的行业,制造芯片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为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将巨额资金投入到研发投资、设备采购和新工厂建设。根据SIA数据(2023),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半导体行业研发和资本支出额占销售额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去年为35%;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在15%以上,2022年为18.75%,仅次于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是第二高的行业。不只是美国,所有玩家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都必须保持较高水平,欧洲为15%,中国台湾11%,韩国9.1%,日本8.3%,中国大陆7.6%。高额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投资对半导体行业必不可少。

芯片的生产发生在一个全球性的、复杂的供应链中,并且在一些重要环节呈过于集中趋势,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甚至只有一家)能参与其中。例如,只有中国台湾和韩国能够制造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逻辑芯片,各占92%和8%的产能(来源:SIA,2021);只有荷兰ASML一家公司可以生产7nm先进制程的EUV光刻机;在设计环节,Cadence、Synopsys、Ansys和西门子EDA四家美国企业占据EDA软件90%以上的份额(来源:Griffin Securities,2023);自1997年至今,美国一直占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去年占48%(来源:SIA,2023)。

人才也呈集中化趋势,华人对芯片行业举足轻重。英伟达黄仁勋、台积电张忠谋、AMD苏姿丰、联发科蔡力行,是半导体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华裔企业家。在TRI公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厂商中,有八家掌舵人是华人。

“世界秩序由硅决定,芯片力量令人恐惧。”(日经中文网,2022)。近年受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缺“芯”日益严重,进一步暴露出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半导体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领域,是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来自: 腾讯研究院

闫德利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
半导体短缺不再是汽车行业的重大瓶颈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7482.html Fri, 11 Aug 2023 06:00:05 +0000 //www.otias-ub.com/?p=1637482

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余波,以及随后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是目前影响汽车产量的主要因素。TechInsights指出,2023年汽车半导体需求预计将增长19.0%;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供需平衡趋于正常化,我们开始看到汽车半导体短缺开始结束。在2022年至2027年的五年期间,市场将以16.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TechInsights预测,到2030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442亿美元。

汽车行业半导体短缺更新

如前所述,已经有迹象表明,汽车半导体行业收入与实际半导体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正在缩小——2022年,汽车生产的半导体需求同比增长21.3%,市场规模达到533亿美元。TechInsights估计,2022年汽车半导体厂商收益同比增长27.4%,从2021年的466亿美元增长到594亿美元。虽然目前的季度业绩仍在发布中,但对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和罗姆等主要汽车半导体公司的交货期和库存的分析似乎继续证实了供需动态趋于正常。

供应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汽车专用半导体技术的供应压力正在减轻,特别是那些基于旧工艺节点的半导体技术,如28nm、40nm等。新的汽车平台的战略要求现在也得到了更充分的理解,特别是在电力电子和工艺需求方面。市场现在对现有的瓶颈以及需要采取哪些缓解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最重要的是,这些剩余的瓶颈不再对汽车生产计划构成威胁。

缓解供应压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OEM厂商需与半导体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满足汽车生产所需的材料。对半导体供应商的好处是,他们现在对即将到来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对现有生产进行适当调整,并与未来的资本支出投资挂钩,同时向投资者保证,他们不会成为产能过剩的牺牲品。下面的图表显示了主要的和新兴的汽车OEM厂商是如何环绕半导体供应商的: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Stellantis宣布,通过各种供应协议,该公司已获得超过100亿欧元的半导体供应至2030年。该战略的核心是能够为公司以纯电动汽车(BEV)为重点的STLA平台采购战略元器件,该平台是Stellantis Dare Forward 2030愿景的一部分,包括面向服务的E/E架构(读取区域控制器和集中式计算),支撑“STLA Brain, STLA SmartCockpit和STLA AutoDrive人工智能驱动平台”。

供应协议涵盖多种重要的微芯片,包括:

SiC MOSFETS,这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子设备的基础。

MCUs将构成STLA Brain电架构的计算区域的一部分。

SoCs将支持高性能计算(HPC)单元,提供车载信息娱乐和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Stellantis列出的公司包括英飞凌、恩智浦、安森美和高通。Stellantis还在与aiMotive和SiliconAuto合作,为未来开发自有的差异化半导体。

电气化的推动以及围绕ADAS/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系统、互联、域和区域/集中式架构的需求依然强劲,这将继续维持汽车半导体公司的收入增长,即使其他市场(如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个人电脑、移动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在下降。战略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供应网络管理需求,并有望避免近期的错误——有些OEM厂商似乎认为半导体供应可以随心所欲地关闭或打开。

短期内风险仍然存在,可能会抵消这种不断增长的半导体需求。这与俄乌冲突、中国房地产行业危机、欧洲能源价格以及持续的全球通胀压力等宏观经济形势有关。随着可支配收入枯竭,消费者信心减弱,这将在短期内影响汽车需求。

TechInsights认为,虽然这可能会导致汽车生产的短期波动,但推动电池电动汽车以及相关趋势(围绕ADAS/自动驾驶、信息娱乐、车联网和连接的潜在趋势)将继续推动汽车半导体发展。拥有处理器、电源、模拟、内存和其他半导体产品最佳组合的半导体供应商将会更机会促成与OEM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推动其2023年及以后的增长机遇。

TechInsights 动力总成、车身、安全与底盘(PBCS)服务的订户可以阅读完整的2021年 – 2030年汽车半导体需求预测以及完整的数据表格。我们还将在未来几周分析汽车半导体公司的财务状况,看看我们最新预测的前景是否与TechInsights季度汽车半导体指数中观察到的趋势一致。请持续关注。

]]>
Omdia:工业用途半导体市场概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9568.html Thu, 08 Jun 2023 04:08:50 +0000 //www.otias-ub.com/?p=1609568
要点

工业用途半导体多年来稳定增长,不像其他一些细分市场上下波动。工业用途半导体市场营收预计到 2023 年将增长 2.6%,而全球半导体市场(不包括内存)将增长 1.2%。如果全球经济状况没有改善,则预计未来几年增长都将会放缓。

工业用途半导体市场中没有一家独大的公司。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拥有 12% 的市场份额,前 10 名半导体供应商仅占 55% 的市场份额。Omdia 追踪了“其他”细分市场的 100 多家公司(45% 的份额)。

工业用途半导体市场的特点

每个半导体市场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手机市场由几大供应商主导,这些供应商每隔几年就会更新一次产品。客户往往会等到下一个新型号出现再进行购买。

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工业用途半导体市场的客户群非常多样化,而且工业客户的采购量相对较小:量级仅有数千,而不是数百万。小采购量意味着工业客户主要依赖于多数不同客户所采用的具有标准功能的现成组件,而不是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客户所青睐的定制 ASIC。较低的采购量还意味着较少的直接销售额和更多的分销渠道销售额。

工业项目的生命周期十分漫长。工业用途细分市场包括军事和航空航天、工厂自动化和发电:这些项目可以持续数十年。工业应用还会使用各种类型的元件,包括数字元件、模拟元件、动力元件、分立元件。因此,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IDM) 是工业渠道的主要半导体供应商,因为他们生产多种标准部件并且持续生产了多年。

长期项目加上恶劣的工业环境意味着工业客户往往是技术的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他们认为保障商品部件的多个来源十分重要,因此许多陈旧的技术仍在投入使用。

工业用途市场趋势

以下是推动几个工业用途细分市场增长的趋势:

生产工艺自动化

–        工业物联网 (IIoT) 的持续部署

–        电机驱动器和电源的能效提升

测试与测量

–         5G 基础设施的推出(更高频率的操作,更大的功率)

–        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和基础设施:车对车通信 (V2V) 和车路协同 (V2I)

建筑和家居控制

–        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增长

–        商业暖通空调 (HVAC) 为主要应用

照明

–         用 LED 灯具取代白炽灯泡

–         为 LED 灯具添加“智能”特性,例如联网、用户感应、Wi-Fi 扩展器

医疗电子

–         长期驱动因素:人工智能、人口老龄化、远程医疗、电池供电设备(便携式和可穿戴设备)

–         远程患者监控和虚拟护理 — 可穿戴传感器和支持 5G 的设备

电力和能源

–        再生能源:光伏电池、光伏逆变器和电网规模储能

–       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家用和商用电动汽车 (EV) 充电站、智能配电、V2I 和 V2V

]]>
Gartner: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下降11.2%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8032.html Wed, 17 May 2023 18:00:51 +0000 //www.otias-ub.com/?p=1598032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下降11.2%。2022年,市场总额为5996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0.2%。

半导体市场的短期前景进一步恶化。预计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5320亿美元

Gartner业务副总裁Richard Gordon表示:“由于经济逆风持续,终端市场电子产品需求疲软正从消费者蔓延到企业,创造了一个不确定的投资环境。此外,芯片供过于求正在推高库存并降低芯片价格,这加速了今年半导体市场的下滑”。

内存收入将在2023年下降35.5%,但在2024年将恢复

内存行业正在应对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剩的问题,这将继续对2023年的平均销售价格(asp)构成巨大压力。存储器市场预计总额为923亿美元,2023年将下降35.5%。但是,它有望在2024年反弹,增幅为70%。

尽管DRAM供应商的比特产量持平,但由于终端设备需求疲软和库存水平高,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RAM市场都将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Gartner分析师预计,2023年DRAM收入将下降39.4%,达到476亿美元。市场将在2024年转向供应不足,随着价格反弹,DRAM收入将增长86.8%。

Gartner预计,未来6个月NAND市场的动态将与DRAM市场类似。需求疲软和大量供应商库存将造成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因此,到2023年,NAND收入预计将下降32.9%,达到389亿美元。到2024年,由于供应严重短缺,NAND收入预计将增长60.7%。

半导体需求碎片化

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半导体市场停滞不前。到2023年,市场将占半导体收入的31%,总额将达到1676亿美元。

与此同时,汽车和工业、军事/民用航空航天半导体市场都将实现增长。汽车半导体市场预计将增长13.8%,到2023年将达到769亿美元。

]]>
半导体库存趋势:最糟的阶段结束了吗?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8375.html Mon, 24 Apr 2023 05:11:57 +0000 //www.otias-ub.com/?p=1588375 TechInsights手机元件技术服务指出,半导体库存在2022Q4环比达到两位数增长。由于需求减少,所有主要半导体公司的收入都出现了下降,但库存却出现了增长。不过,逻辑芯片库存的增长速度低于内存库存。一些逻辑芯片公司甚至超过了库存金额的峰值。内存市场的库存情况更糟。美光、SK海力士和南亚都以高库存结束了2022Q4

半导体库存再次呈现上升趋势。无晶圆厂供应商累计库存环比增长6%,而累计收入下降10%。库存增长连续第六个季度超过收入增长。然而,一些公司,如NVIDIA,储存了最新的游戏和数据中心产品,增加了库存成本。

进入2023年,该行业库存居高不下,影响了近期前景。然而,20235G、模拟、游戏、AI、汽车、工业和数据中心的收入仍将增长。此外,PC和智能手机市场可能会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大量库存消耗。因此,2023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连续增长。

顶级无晶圆厂公司的库存天数继续增加。到目前为止,博通在不可取消的积压任务方面做得很好。联发科的库存金额在22Q2达到峰值,在之后有所下降。

Source: TechInsights’ Handset Component Technologies Service

IDM和无晶圆厂库存均达到历史高位。IDM晶圆厂利用率在最近几个季度显著下降。英特尔预计,由于利用率不足,毛利率将下降4个百分点。美光将晶圆起始价降低了25%

由于持续的库存调整,所有主要半导体公司3月份的收入将再次出现环比下降。甚至半导体代工厂的利用率也将在2023Q1下降。例如,台积电和联华电子的利用率在2023Q1降至70%。即使是安森美、NXP、英特尔和三星等IDM在晶圆厂利用率也将下降。以英特尔为例,由于利用率不足,毛利率将下降4个百分点。

尽管短期内疲软,但随着库存状况的改善,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连续增长。

来源: StrategyAnalytics

 

]]>
韩国:2023年3月韩国半导体出口额回升至85亿美元 同比下滑4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9825.html Mon, 03 Apr 2023 12:19:37 +0000 //www.otias-ub.com/?p=1579825 近日消息,韩国方面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需求下滑影响,2 月份他们半导体产品的出口额降到了 59.6 亿美元,远不及去年同期的 103.7 亿美元,同比下滑 42.5%。

而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韩国半导体产品的出口额在 3 月份有好转,但同比下滑的势头仍未扭转,远不及去年同期。

外媒援引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及关税厅的数据报道称,半导体在 3 月份的出口额为 86 亿美元,高于上一个月的 59.6 亿美元,环比增长 44.3%。

虽然环比有大增,但 3 月份韩国半导体产品的出口额,仍远不及去年同期的 131.2 亿美元,同比下滑 34.5%,连续 8 个月同比下滑。

半导体是韩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在韩国整体的出口中长期占有约 20% 的比例,半导体的出口额下滑,势必也就会影响到韩国整体的出口状况。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及关税厅的数据也显示,在今年 3 月份,韩国整体的出口额为 551.3 亿美元,同比下滑 13.6%,进口 597.5 亿美元,同比下滑 6.4%,出现了 49.2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自 TechWeb

]]>
SIA:2023年1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413亿美元 同比下降18.5%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7828.html Wed, 08 Mar 2023 15:38:10 +0000 //www.otias-ub.com/?p=1567828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近日公布的数据,全球半导体行业在 2023 年 1 月的销售额为 413 亿美元,这个数字比 2022 年 12 月的 436 亿美元减少了 5.2%,比 2022 年 1 月的 507 亿美元减少了 18.5%。

图源 Pexels

SIA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Neuffer 表示,“虽然 2022 年全年的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新高,但是下半年开始全球半导体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种情况在 2023 年第一个月还在持续。目前半导体市场正经历一个短暂的周期性低迷,但是由于芯片在各种关键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半导体市场长期来看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从各个地区来看,欧洲在 1 月份实现了微弱的环比增长(0.6%),而日本(-2.1%)、亚太 / 所有其他地区(-2.7%)、美洲(-7.9%)和中国(-8.0%)则都出现了环比下降。同比来看,欧洲(0.9%)和日本(0.7%)也有所增长,而美洲(-12.4%)、亚太 / 所有其他地区(-19.5%)和中国(-31.6%)则都有所减少。

自 IT之家

]]>
Gartner:2022年排名前十半导体买家芯片支出减少7.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8439.html Fri, 10 Feb 2023 12:28:31 +0000 //www.otias-ub.com/?p=1558439 近日消息,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十大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的芯片支出减少了7.4%,占总市场的37.4%。2022年全球通胀和经济衰退的压力急剧削弱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需求,影响了全球OEM的生产。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Masatsune Yamaji表示,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客户中大多数是主要的PC和智能手机OEM,“因此,PC和智能手机消费端需求的急剧下降使排名靠前的OEM的单位产量和出货量停止了增长。”

2022年排名前十的公司与2021年完全相同,苹果和三星电子继续排在前两位。只有三星电子和索尼在2022年增加了芯片支出(见表一)。

 

苹果连续第四年位居半导体支出客户排名的第一位。由于该公司正在向自主研发应用处理器过渡,因此其在计算微处理单元(MPU)上的支出减少了11.7%。但苹果在非存储器芯片上的支出增加了2.8%。

三星电子的芯片支出增加了2.2%,继续排在第二位。凭借在折叠式手机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且受益于中国疫情清零政策对其竞争对手的影响,该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提高,因而增加了2022年的半导体支出。

由于PlayStation 5游戏主机在全球消费者中的热度依旧,索尼在2022年的芯片支出增速最快。但由于全年持续不断的严重芯片短缺和物流网络中断,该公司无法将产量提高至满足需求的水平。

存储器占到2022年半导体销售额的约25%。由于在2022年下半年需求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出现价格暴跌,存储器市场的收入下降了10%,是表现最差的设备类别。Yamaji表示:“排名前十的OEM占到存储器支出的49.2%,由此可见存储器的支出出现了大幅下降。”

自 TechWeb

]]>
埃森哲:2022年半导体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0938.html Thu, 09 Feb 2023 21: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550938 埃森哲发布了最新的“半导体行业报告”,76%的半导体高管预计该行业的供应链挑战将在 2024 年之前缓解,但公司需要做好准备,通过专注有助于推动未来增长的投资来承受其他市场压力。

高管们列举了可能影响他们创新能力的挑战,即使大流行对供应链的挥之不去的影响也在提升。其他最常见的挑战是地缘政治(48%的受访者提到)、网络安全威胁(42%)、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39%) 和人才短缺(35%) 等。面对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65%的高管相信摩尔定律的速度到 2024 年将放缓。 此外,56% 的受访者认为,促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是增强该行业向前发展的弹性的最佳方式之一。

报告确定了将推动未来半导体增长的投资领域,包括:

元宇宙——67%的高管认为半导体是元宇宙发展的最关键技术,44% 的高管预计到 2024 年将超过 20% 的半导体生产预算分配给元宇宙。

数字健康——健身追踪器和智能手表代表了该行业最大的增长机会,因为这些流行的设备将从半导体支持的连接性改善中获益最多。

移动性——长期的芯片短缺和成本问题被认为是未来移动性的最大障碍,导致 93% 的高管认为汽车制造商应该与半导体和技术企业合作开发下一代移动技术。

可持续性——93%的高管认为可持续性举措对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并创造更具可持续性的消费品。可持续性也被认为是未来五年内最有可能在半导体价值链中发挥最大作用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