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世界需要养活的人口数量将增长20亿人,这些情况必将进一步恶化。更多的粮食需求意味着加速粮食生产、土地利用变化和相关排放,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反过来,全球变暖将影响未来的农业产量和粮食安全。为了补偿,粮食生产者将进一步加强活动,造成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恶性循环。
世界上大多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都没有针对农业粮食系统,但这必须改变,以实现净零排放并限制全球变暖。到目前为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其他行业,如能源、交通和制造业,一些关键技术的推广已经对减排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任务的范围和复杂性,世界尽可能长时间地避免面对农业粮食系统的排放,而是专注于帮助人们和企业适应这个问题。但是,根据科学家的说法,“我们无法适应气候危机”,现在是时候把农业和粮食放在缓解议程的首位了。否则,世界将无法确保子孙后代拥有一个宜居的星球。
报告是首个旨在减轻农业粮食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综合性全球战略框架。它确定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将农业粮食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净零排放,同时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建立气候适应能力,并确保弱势群体的公正过渡。
它确定了世界银行每个国家收入类别(高、中、低收入)在减少农业粮食系统排放方面具有最大潜力的减缓领域。其逻辑是,通过关注最大的排放源和最具成本效益的缓解方案,各国将能够以最快和最便宜的方式减少或防止农业粮食温室气体进入大气。这并不是说这些解决办法是相互排斥的:理想情况下,所有国家都应立即并同时采用所有具有成本效益的缓解办法。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2023年,更多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加入了GSMA气候行动特别工作组。
移动运营商是主动承诺实现自愿气候目标的领导者。在过去的一年里,8家运营商向科学目标倡议组织提交了新的近期目标,使总数达到70家运营商,占全球移动连接的近一半。53家运营商也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2023年向CDP披露的70家移动网络运营商占全球移动连接数的一半以上,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67家。此外,从9家大型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收集数据显示,披露的总覆盖率达到80%。
披露的质量也有所提高:2023年创纪录的19家运营商获得了A分。超过1/4向CDP披露的运营商获得了A级;2023年,这一比例仅为1.5%。
移动行业3/4的碳排放来自其价值链,突出了参与供应链和客户的重要性。
2019年至2022年期间,大多数地区的运营排放量都有所下降,其中欧洲的排放量下降了50%。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东北非地区,运营商的排放量减少了20-30%。
尽管对数据和连接的需求激增,但由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进步,运营排放量有所下降。2019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了一倍多,移动连接增长了7%。
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显示,2019年至2022年期间,数据传输的能源强度平均每年下降10%-20%。
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减少移动运营商的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占2021年至2022年减少排放量的1/3。向CDP披露的运营商在2022年购买了50太瓦的可再生电力,占其购买电力的1/3,高于2019年的14%。如果没有这些可再生能源,2022年的运营碳排放量估计将增加1500万吨。
气候专家称,碳捕获与封存对于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气候紧急状态是未来十年全球面临的五大最严重风险的驱动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警告称,仅靠减排并不能使我们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加速碳捕获与封存对于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要应对气候紧急状态,就必须将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零。但科学家们质疑我们是否能迅速停止排放。因此,人们正在竞相寻找新方法,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并安全储存起来。
2023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奥古特雷斯敦促富裕国家集中资源,利用“可靠且实惠的技术”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古特雷斯提到的技术之一就是碳捕获与封存(CCS),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称其是实现净零排放一项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
“至少要以某种手段转移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目前尚无研究表明仅靠大幅减排就能实现绝对零排放,甚至零二氧化碳排放。”
CCS项目目前每年储存近4500万吨二氧化碳,约等于1000万辆乘用车的排放。
以下是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碳捕获与封存?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气候门户网站所述,碳封存与捕获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手段,其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实现。该技术可以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之前捕获该气体,并将其压缩成类似液态的物质,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地点。目前,大部分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都被注入到地下深处。
据麻省理工学院表示,这一技术过程形成了一个“闭环”,碳以化石燃料形式从地下开采,然后以二氧化碳形式重新回归地下。
其他碳捕捉方式
并非所有的碳固定都直接从工业废气中提取二氧化碳。
植物能源:植物可自然地吸收和贮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质(植物材料)燃烧于电厂,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和贮存,这种过程被科学家称为“负排放”。
在爱尔兰,Carbon Kapture公司正在使用海藻肥料来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输送到地面。
该企业的目标是在2024年底实施一项海藻绳栽培计划,计划种植长度达到100万米。这些海藻将在转移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继而,通过类似木炭生产的方法对海藻进行加热,最终生产出生物炭肥料。
Carbon Kapture的共同创始人Howard Gunstock在新领导者年会上接受论坛采访时表达了他们的愿景:“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循环生态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帮助修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平衡。”
Gunstock指出,海藻是“自然界最有效的二氧化碳吸收方式之一”,因为海藻的碳捕获速度比树木快30倍。当将海藻转化为肥料时,捕获的碳就能被安全地封存在土壤中。
英国、新加坡、纽芬兰和塞舌尔与伙伴研究展开类似方案。
我们需要多少碳储量?
最近,英国公布了一个耗资2千万美元的计划,旨在开发碳捕捉系统。该计划的目标是从能源密集型工业中捕捉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船只或管道将其输送到海底干枯的油气田中进行离岸储存。
据官方数据显示,为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仅英国每年需要捕捉和储存500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该项目的第一阶段仅预计每年储存500万吨二氧化碳。
为了在本世纪剩余的时间内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IPCC指出需要捕捉和储存数量在1亿到10亿吨之间的二氧化碳。
批评家怎么说?
然而,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净零排放还存在争议。许多评论者指出,与仅仅转用可再生能源相比,该技术的成本更高。一份2022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失败的碳捕捉项目多于成功的项目。
大部分碳捕集与储存(CCS)项目事实上旨在促进更多化石燃料的开采。这些项目采用将二氧化碳注入油田的方式来提高油气产量,这一点被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所指出。
如何扩大碳捕捉规模?
为了实现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目标,需要新建70至100座工业碳捕捉工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Tony Blair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的估计,这些工厂的建设预计每年将耗资6650亿至1.28万亿美元。
尽管大型工业公司有资金能力支持一系列工厂的碳捕捉项目,但该研究指出,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此还需创新融资工具,如绿色债券等,加以支持。
全球碳捕获与封存研究院(Global CCS Institute)是一家倡导应用碳捕获技术的智囊机构。该机构指出,目前全球已有30个运营中的碳捕获项目,另外还有11个正在建设中,并且还有153个处于开发阶段。
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arad Daniels指出:“若无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共同的气候目标几乎无法实现。近年来,各国和公司皆表现出更加雄心勃勃的态势,然而若要保持地球适居的气候条件,则必须将这种雄心转变为紧迫、广泛且大规模的行动。”
先行者联盟(FMC)也非常赞同此观点。FMC是一个全球性的企业联盟,致力于协助那些难以削减碳排放的行业(如航运、卡车运输、航空、钢铁、水泥和混凝土等)减少排放量。
FMC成员已保证投资逾150亿美元购入清洁技术,例如CCS技术。通过此类购买,甚至高价购买,FMC成员向制造商传达了明确的信号,希望在这些领域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同时也消除了转向更环保方法时制造商面临的某些风险。
达到1.5°C的路径已经缩小,但清洁能源的增长使之保持开放
根据1.5°C的目标改变全球能源系统的理由从未如此强烈。
2022年,全球能源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70亿吨(Gt),比大流行前的水平高出1%,但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
我们有必要用工具来加快速度
扩大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甲烷排放和利用现有技术提高电气化,可实现到2030年所需减排的80%以上。
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是推动化石燃料需求下降的关键
在净零排放(NZE)情景中,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11000千兆瓦,是2030年最大的减排目标。
加速电气化和减少甲烷也是必不可少的
电动汽车和热泵等蓬勃发展的技术推动了整个能源系统的电气化,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这些技术将提供近1/5的减排。
到2030年将能源部门的甲烷排放量减少75%,是短期内限制全球变暖的成本最低的机会之一。
创新已经带来了新的工具并降低了成本,但我们仍需要做得更多,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
如今,发展势头主要集中在小型、模块化的清洁能源技术上,比如太阳能光伏和电池,但仅靠这些技术还不足以实现净零排放。
到2030年,输配电电网每年需要扩大约200万公里,以满足NZE情景的需求。
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至关重要
到2023年,全球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将达到1.8万亿美元的纪录:到本世纪30年代初,这一数字需要攀升至每年4.5万亿美元左右,才能与我们的目标保持一致。
在NZE情景中,随着清洁能源的扩张和化石燃料需求的下降,没有必要投资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在NZE情景中,严格和有效的政策刺激了清洁能源的部署,到2030年将化石燃料需求减少25%以上,到2050年减少80%。
净零排放转型必须是安全且负担得起的
没有将升温限制在1.5°C的低国际合作路线,也没有缓慢的路线
到2035年,发达经济体的排放量需要在2022年的基础上下降8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排放量需要下降60%。
现在是非常紧急的时刻
能源行业的变化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快,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时间很短。
报告还发现,加速实现净零需要“碳智能”的能力,这使企业能够通过将碳和更广泛的ESG智能嵌入其核心业务和整个价值链来控制、改进和推动价值创造。这包括将碳、能源和其他可持续性数据和见解整合到财务和运营业务信息中,以帮助企业高层进行日常决策。
但是,尽管做出了承诺,只有7%的公司能够按照观测到的变化率实现范围1和范围2的净零排放目标。将目标推移到2050年,这一比例仅略微提高到8%。即使企业在2030年前将减排速度加快至目前的两倍,在之后再加快三倍的情况下,到2050年将有59%的企业减排率是失败的;最后期限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变化最灾难性和不可逆转的影响所必需的。
净零转型必须包括企业的每一个部分,如果没有数字和物理技术的结合,就无法实现脱碳,也无法理解碳数据并充满信心地采取行动。
人们对采取气候行动的必要性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认识。但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亚洲企业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但也获得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重要机会之一。
亚洲代表着全球气候行动的最大机遇。除了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引擎,亚洲也产生了当代全球排放量的最大份额(51%)。但是,目前亚洲的政策和企业反应与该地区构成的风险不成比例。
实现这一机遇需要应对独特的挑战。亚洲巨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意味着气候变化不可能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该地区包含一些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导致对更多、更低成本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亚洲比大多数国家损失更大。除了对人们生活的可怕潜在影响之外,亚洲在经济上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气温上升3.2°C,预计亚洲GDP的26%将面临风险。正如最近的气候事件所显示的那样,应对灾害能力最差的国家面临的风险最大。
适应和减缓必须以同等的力度和紧迫性进行。通过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全球气温的目标仍然至关重要。但各国领导人也必须承认,全球变暖是不可避免的,并适应其需求。对适应的关注不应减少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或投资,而应补充其目标。
该报告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指南。亚洲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采取行动的基本责任,必须适应新的现实,同时为更广泛的净零排放转型做出贡献。本报告以一些亚洲领先企业为例,提供了一个指导企业采取近期、中期和转型步骤的框架。
采取气候行动的商业理由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忽视或规避策略的组织将会拿自己的道德、收入和竞争优势冒险。现在是领导人为了他们的企业和世界的利益做出大胆改变的时候了。
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创纪录的达到了30%,正在推动能源转型。但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需要增加一倍以上以及基于可再生的热能和燃料需要更快增长,以确保公平的能源供应和供应安全。
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在电力部门(发电)最为明显,而关键的能源载体,如可再生热能和可再生燃料仍然被忽视。
太阳能光伏发电(PV)在增长,新增装机容量增长37%。
相对于2021 年,由于政策许可的延迟、供应链的中断以及材料和运输成本的上升,并网风力发电的增量下降了17%。
44%的可再生能源部署在中国,占可再生能源总投资的55%。欧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达到11%,美国达到10%,而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份额最低,只有1.6%。
能源载体包括电力和热能,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目前,全球能源供应主要分为热能(49%),其次是燃料(29%),电力份额最少(22%)。2022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部门的份额达到30%,主要是因为该部门得到了长期的政策关注,使市场和技术发展得以实现,并推动成本下降。但是,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只占整个能源系统的12.7%,这在整体的能源系统中占比是相当低的。
同时,其他能源载体提供大部分能源的燃料和热能,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分别为3.6%和9.2%。这表明,发展的焦点仅仅集中在电力方面。这种有限的关注最终延缓了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系统的转变,推迟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努力,并加剧了目前能源不安全的现状。
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热能和可再生能源燃料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多样化。虽然电力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国际能源署(IEA)的净零排放情景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 1.5 摄氏度情景明确指出,电力将只提供总最终能源的一半。
随着增长而来的是转型
2003年,印尼从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GDP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10%下降到2021的2.5%左右,同时该行业的政府收入份额下降了四倍。印尼不再是石油出口国,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煤炭和天然气出口占净货物出口的近20%。
增长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从2000年到2021,印尼的总能源供应增长了近60%。每消耗一单位能源,其能源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0年多1/3。能源行业的总排放量增长速度快于能源需求,在过去二十年增长了一倍多。2021,能源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亿吨,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第九大排放国。但是,人均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2吨,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实现净零排放是印尼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关键部分
印尼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到206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这是其到2045年成为发达经济体的总体发展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和高度资源依赖性。爪哇岛和巴厘岛拥有该国60%的人口和75%的制造业GDP。其他地区则专门从事自然资源开采。
根据当前政策,估计本世纪末气温上升2.7°C。虽然自2020年9月评估以来,这一温度预测有所下降,但主要的新政策发展不是驱动因素。在这十年,我们需要在所有行业进行深入的努力,以使世界脱碳达到1.5°C。
2030年的目标仍然完全不够:目前的2030年目标(没有长期承诺)使我们有望在本世纪末实现2.4℃的升温。
去年提交的国家数据中心改进方案仅将2030年的排放差距缩小了15-17%。
与《巴黎协定》要求每次国家数据中心更新都是上一次更新之后的进步相反,一些国家的政府只重新提交了与2015年相同的目标,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新加坡、瑞士、泰国、越南,或者提交了一个更不雄心勃勃的目标,如巴西、墨西哥。一些国家(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根本没有提出新的意见,伊朗尚未批准巴黎协定。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约90%的排放量被净零排放目标覆盖。如果所有宣布的净零排放承诺或讨论中的目标都得到实施,那么到2100年,全球升温估计将降至1.8℃,峰值升温1.9℃。
还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世纪末约1.8°C的中位变暖的“乐观”评估不符合巴黎协定,不能排除变暖2.4°C或更高的可能性。
2030行动和目标往往与净零目标不一致,因此当前政策和净零目标之间的差距现在是0.9°C。报告认为,这是格拉斯哥需要解决的可信度差距。
近2/3的移动行业制定了基于科学的碳减排目标,十年内将快速完成减排。
联合国支持的全球运动“零碳排竞赛”(Race To Zero)的目标是在第26届缔约国大会(COP26)之前,实现至少10个行业的“突破性目标”。
GSMA对移动行业如何向2050年移动行业零排放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