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30 Dec 2015 13:36:4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15年移动媒体关键词观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23848.html Wed, 30 Dec 2015 13:36:48 +0000 //www.otias-ub.com/?p=423848 自2014年6月,移动端覆盖量超越PC端开始。移动的浪潮便汹涌来袭。2015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移动APP经历了许多跌宕起伏。在这里,我们从中拎出了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对2015年整个移动端APP的发展布局进行一个总体的概览。

巨头

树欲静而风不止——巨头的发展同时反映出中小型APP的发展空间被严重压榨。

微信、淘宝、微博、美图秀秀等Hero APP依然在各自的领域中风生水起。同时,中小型APP的发展空间被严重压榨。一夜爆红的足记,可以美妆的美咖相机,这些风靡过一时的APP,都在这种空间的挤压下苦于求生。巨头APP的功能板块在不断完善,不断的调整方向及适应新潮流。而新兴APP普遍功能单一,当该功能已经被HeroAPP开发时,用户对该APP的需求自然会被更强势的媒体抢夺。且新兴APP的团队普遍技术能力薄弱,没有能力快速适应市场竞争和更新迭代,因此无法留住现有用户,没落也就成为了必然。而HERO APP在吸纳了众多的特点后,内容功能越来越多元化,也更加适应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201512300543215427

竞争

随着BAT在移动互联网的争夺中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创业APP获得了大量注资。

从14年开始,BAT积极在各个网络类别进行布局,其中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完全覆盖用户的互联网路径,形成一个互联网营销闭环。除此之外,互联网神话也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因此,在互联网花费上,现有的广告主结构正在重构。其中的代表,譬如近些年获得了大量注资的购物分享类平台,如美丽说、蘑菇街、穿衣助手和明星衣橱等,一年的数字广告预估的投入最低也是千万级别,最高的竟有接近五千万。这个数字如果对比一下服装品牌的数字广告花费,也是一笔不菲的金额。要知道,传统服装品牌如H&M,或美特斯邦威。一年的互联网广告投放花费也就只有一千万左右。投资与收购,导致原有的互联网APP格局更加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抢夺更加具有竞争力,而原有的部分以效果类为导向的媒体,在这种环境下,也正转向更注重品牌的推广。

201512300543422237
 *以上数据来源:艾瑞

合并

没有永远的敌人,仅有永远的利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模式逐渐演变成互利共赢模式。

滴滴和快滴的合并,宣告着拉开了整年巨头合并的序幕。紧接着,美团网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甚至携程与去哪儿,都走上了合并的道路。而巨头之间的合并无疑是为了垄断市场,同时获得行业的主导权和定价权,从而谋取利润。而另一方面,合并可以减少双方斗争所做的无谓消耗,从而实现共赢的目的。除此之外,两大巨头之间的合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市场份额被第三方蚕食,使投资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从而做高估值。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滴滴与快滴。双方在抢占份额时,推出的减免政策耗费了大量资金。而在Uber进入中国市场后,滴滴快滴都感受到了较大的威胁。这个时候,与其孤身奋战不如抱团取暖更加划算。

201512300543583234

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后,携程在第三季度的总营收创近些年新高
去哪儿网近四个月股价趋势

201512300544077379

近四个月,去哪儿网股价持续上涨。而携程也在持续上涨突破百元关闸后,在12月份完成IPO并进行第四次拆股。

原生

原生广告的崛起不是广告形式的胜利,而是用户角色在互联网主导权争夺中的胜利。

在度过了一度平静的潜伏期之后,原生广告终于在今年浪潮袭来。春节的微信信息流刷爆了朋友圈,也为今年原生广告的繁荣奠定了一个基调。随着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严苛,以及媒体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广告收入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令媒体头疼的一个难题。许多媒体平台在今年对广告类型进行了多种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原生广告无疑是近年的主旋律,在平衡用户体验和媒体利益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愈发多的媒体拒绝硬广合作的当下,原生广告终于在今年奔向主流。另外据悉,已有部分Global平台在开发智能程序化原生平台,并且计划在2016年上线。届时,搭载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原生广告将会更具针对性,也更加令我们值得期待。

201512300545032827

201512300545114945

2016关键词预测展望

跨屏

2014至2015年广告界的热词绝对是跨屏营销,然而口号喊得再响,基于数据及技术的限制。广告跨屏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或仅仅是一些偷工减料的伪跨屏。但今年,随着BAT数据与各大媒体平台的对接,基于社交账户及用户行为记录甄别的跨屏打通技术终于从理论变为实践。因此,明年将是PC+M跨屏运用丰收的一年。但同时,广告监测、投放分析和终端策略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除此之外,智能电视端在今年的异军突起也让明年的跨屏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屏互动(PC+Mobile+ipad+智能电视)与营销已经提上议程,智能电视的营销战争已经开启。在明年,互联网巨头与电视生产厂商(海信、LG等)必定会有跨界合作,互联网企业借此布局智能电视市场,而传统企业也将运用这一契机,加速企业向互联网+模式的迈进。

多极

如果说近几年,移动端的发展是以巨头垄断为导向的话,那伴随着如今消费者行为和习惯的改变,明年的移动互联网格局必然呈现多极化的奋战。单一媒体的功能扩张必将经历瓶颈,用户更碎片化的时间和更多元化的需求将会促使更多媒体的崛起。而相对于已经发展成熟的媒体类别,这种现象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比如目前电商平台,京东、一号店正在逐渐抢占阿里的市场份额,小红书也风头正旺。在新闻和视频类别上,多巨头的格局早已形成。在出行类别,滴滴与快滴合并也没能完全击败UBER,反而让其一步步根深蒂固。

巨头APP固然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通用需求。但同时,通用的代价则是个性的与特点的流失。伴随着更多具有特征化的媒体平台崛起,在有强大背景与资金做支撑的情况下,这类媒体必然会抢占具有不同需求的人群,从而逐渐做大并形成鼎立之势。

大数据

“大数据就像青少年性话题:每个人都在讨论,但没有人真正知道怎么做。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正在做,于是大家也都说,自己正在做。”——Dan Ariely

目前,我们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仍然局限在媒体平台对人群的定向。但大数据其实应该远不止于此。对于大数据,不应该仅仅是打通人与媒体,还应有人与人之间,线上与线下的打通。这些连接,可以解决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当传统品牌合作一个网络IP,如何能获得线下的商品销售的转化率?这一使我们头疼的问题,当大数据真正能够整合并且应用的时候,这些难题在那时都将迎刃而解。

而令我们值得高兴的是,随着BAT在整个行业市场的布局,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成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平民化,也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
华盛顿大学:研究显示谷歌图片搜索查询CEO关键词 女性仅11% 首位女性CEO是芭比娃娃 //www.otias-ub.com/archives/339051.html Sat, 11 Apr 2015 17:07:44 +0000 //www.otias-ub.com/?p=339051 4ffb19569924f3e

右下角为出现的首位“女性CEO”——芭比娃娃

2015年4月10日消息,据科技博客The Verge报道,华盛顿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能够影响人们对于特定职务男女性数量分布的认知。有趣的是,谷歌图片搜索“认为”最为重要的“女性CEO”是芭比娃娃。

报告称,在谷歌图片搜索中查询CEO,所显示的CEO人物中只有11%是女性。而华盛顿大学指出,美国有27%的CEO为女性。

The Verge编辑使用Chrome浏览器的隐身模式进行重新搜索,以去除历史记录等因素的干扰。结果更为惊人,谷歌图片搜索显示的是清一色西装革履的男性CEO。

在搜索结果的右下角出现了首位“女性CEO”,她居然是芭比娃娃,而且还不是真正的芭比娃娃。谷歌图片搜索中显示的芭比娃娃图片是美国《洋葱新闻》(The Onion)网站在一篇职场女性受歧视的讽刺性文章中所设置的一个角色。

如果搜索“男性CEO”,谷歌图片搜索结果会显示众多运营着公司的男性CEO。但是如果搜索“女性CEO”,谷歌图片搜索会给出一系列古怪的搜索类别建议,比如服装、眼镜、成功女商人资料等。

via:凤凰科技讯编译

]]>
2014年移动应用在App Store优化的五大谬论 //www.otias-ub.com/archives/280132.html Fri, 10 Oct 2014 00:16:05 +0000 //www.otias-ub.com/?p=280132 App是一个非常大的业务。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pp销售达到25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组成App经济一部分的其他行业产生的广大的利益。VisionMobile预计全球APP经济到2016年将高达1430亿美元。随着增长率达到甚至超过30%,APP行业成为目前最热门的领域。

随之它的增长,APP产物和购买正在上升。

1

随着全球十亿的智能手机,人们购买APP.

这就是为什么APP商店优化(ASO)对营销人员和搜索优化专家来说如此火爆。可惜的是,还有许多神话再继续,还有许多秘密需要揭开。我们正在处理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不能搞砸它。

App商店优化有多重要?

首先,ASO真的非常重要。

为什么?不仅是因为APP是一个大产业,而且因为客户在寻找这些APP。Apptentive报道有63%的苹果APP客户浏览APP商店来寻找新的APP。

2

客户寻找新的APP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媒体、网站、朋友等等。但是毫无一问,客户们在寻找APP。尼尔森的数据与Apptentive的相呼应。

3

根据Google Play、Ankin Jain搜索和发现的主管,12%的全天活跃用户每天寻找APP。有庞大的50%的每日活跃用户至少一周寻找一次APP。在一个月的过程中,Google Play处理了600万个独特的搜索短语

针对ASO,我们需要越来越好的应对,来摆脱下述谬论

谬论一:改变你的标题通常适应高级搜索

真相:选择一个标题并坚持下去

毫无疑问,标题是app 商店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单元。 作为虔诚者,Google Play’搜索的主管在Inside Mobile Apps报告中表示,标题是最重要的单元。

作为回应,一些ASO开始转换标题来更好地适应高级搜索。他们每天创造了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标题,改变关键词,增加关键词并重新命名他们的产品。然而这样做,对排名毫无作用。事实上,会伤害它。在前期的关于ASO的文章中, Robi Ganguly指出:

 “改变你的标题,常常包括不同的关键词是有害的。随着你的app开始排名靠前并获得更多的评论,关于你的app的消息也将通过口头传播起来,改变标题将让口头传播变得困难。一旦你选定一个标题,那就是它了,你最好让它是好的,以下是四个小窍门。”

1、让它不要太长——25个字符

短标题可以让用户在蛋屏幕上阅读。长标题会被切断。作为APP商店最重要的搜索数据之一,你不会希望它被砍掉。

下面的APP——Productivity Wizard在屏幕上只能看到它名字的部分。他们组好不要用这么长的名字,因为无法在app浏览屏幕上看它,就不太可能下载它。

4

2、让它有新意

为什么要有新意?搜索者要么是分类,要么是导航。用户在听到或看到的你APP后将进行导航搜索来进入它。如果标题有新意,它更可能被记住,并成功地被搜索。

导航搜索是像“愤怒的小鸟”和“印象笔记”这样,而不是查询像“鸟类游戏”或者“笔记APP”。

3、让它独特

独特和新意差不多,但是有一点不同。新意是突出在用户面前的。你不希望你的app迷失在诸如Flappy Pig, Flappy Wings, Flappy Fall, Flappy Hero, Flappy Monster, Flappy Nyan等等跟风的app的沼泽里,令人作呕。跟风app很少能像他们跟风的app那样成功。

搜索“flappy”会有2193个app产品结果。缺乏独特性的标题意味着你将迷失在人群中。

5

4、使用一个关键词,但不是关键词堆砌

关键词堆砌在ASO中和在搜索引擎优化中差不多。苹果报道“重复的或者不相干关键词在app标题的使用,描述或者促销描述将给用户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导致一款app暂停。”

1

记住,你只有25个字符,一个简洁的标题加上一个短的关键词是你的全部余地。

谬论二:关键词不重要

真相:关键词很重要

有人认为,关键词对SEO(搜索引擎优化)很重要,排名对ASO很重要。因为ASO和SEO完全不同,许多优化在标题创作和描述上无需考虑关键词的重要性。

真相是关键词非常重要。关键词在你的标题和描述中很重要,不要忽视它,使用关键词。

MobileDevHQ关于标题关键词的研究:

6

包含关键字的APP标题比不包含的排名高出10.3%,这听起来并不是高很多。但是,在标题里加入关键字很容易,为什么不做呢?

回到文章开头调查的数据,记住多少用户在搜索APP。

7

Graph from Apptamin.

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有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使用传统的搜索方法——关键字,不要忽视关键字。

谬论三:所有的一切都与等级有关

真相:等级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毫无争议的事实是等级很重要。从推送通知和app近乎乞讨来判断,你会认为等级是ASO中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作为app功能清单中最重要的特征,有影响用户进入或者下载app的可能性的作用。

8

真相是,虽然app等级很重要,但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重要到会影响app的排名。

为了揭示出评级影响背后的真相,Inside Mobile Apps进行了一个研究。他们首先检查了随机采样了简单的搜索字词(1-25个结果),中等搜索字词(25-100个结果)和复杂的的搜索字词(101+个结果)来观察每一个app如何根据等级排名。

以下是他们针对iOS得出的等级/排名比较

9

Graph from insidemobileapps.com

第八名以后的那些app的等级急剧下滑。但有趣的是前八位的等级影响似乎并没有那么大,波动都是上上下下。在简单搜索字词中,研究者发现第十位排名的app等级低至1.09,坦白的说,很烂。

以下是Google Play对app的排名。不像iSO,在排名的末端出现大幅下滑,研究者怀疑“Google Play 对app发现和可见度的搜索算法似乎采用更加精英管理的方法。让更高质量的app上升到前面。”

10

Graph from insidemobileapps.com

有更多破坏等级是一切的谬论。甚至在图表顶端的一些高竞争性的app没有被高等级支持。看下图,没有人想被评为一星或二星,但是这就是事实,甚至在排名表的最前面。

11

Graph from insidemobileapps.com

当然,等级是好的。高等级很好。对用户来说,那些四星或五星的身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但是,在排名方便,它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低。

谬论四:只要在商店,人们就会发现它

真相:需要大量的下载来获得认可。

有一些ASO人员认为一款app,只要它在Google Play或者App Store就会被发现,会被下载,并会获得渴望的收益。请看下面的统计。

  • 在2014年6月,iTunes App Store有120万app
  • 在2014年6月,Google Play store有超过100万个app

有大量的app存在。为了成功的竞争,你需要更多的差异化,而不是仅仅是在标题和描述中用一些聪明的关键词。

你需要下载,下载的影响常常被低估。

这是一个艰难的交易。因为为了得到更多的下载,你需要更多的下载。以下让数据说话。

12

下载越多的App,排名就更高,就是这样。

下载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怎样的营销观点。根据SEW报告,高排名的App的下载速度具有广泛的差异化,这依赖于它们普及的路径。

13

Image from Search Engine Watch.

为了有组织的增加App的下载量,通常最好采用传统的营销路线——社交媒体、内容营销、PPC、邮件列表等等。一旦你慢慢获得下载,你就可能增加你的排名,然后获得更多的下载,更高的排名,更多的下载,直到达到临界点。

不要走那些骗子增加垃圾下载量来简单的增加他们的排名这样的路。这种算法是被编程的来自动下载的方法。例如自动的或者无机病毒的喷发下载。此外,据报道甚至能通过电子邮件巨大的潜在客户清单,识别垃圾邮件,让下载爆升。

谬论五:描述不是非常重要

真相:描述非常重要

据说ASO达不到极好,是因为他们在描述上失败了。

下面的报道声称可以将你训练为ASO忍者:

Description doesn’t make a difference.

他们的全权委托声明说:

从纯粹的ASO角度来说,描述方面并没有影响在App Store的搜索排名,换句话说,Google Play的算法在排名上考虑进去了你的app描述的内容

描述对Google Play和 App Store来说都很重要,即使描述的质量和关键词对排名的计算方法没有任何影响,它无法论证是否存在潜在的影响让用户下载app。反过来,这些下载统计对排名有重要的影响。

Search Engine Watch报道指出在App Store中第二位的影响排名的因素是“应用描述”直接排冠军后。他们指出“描述帮助你在App Store中得到更好的排名。”排名第一的是“专注于标题和描述数据的关键字的自然结合。”

AppTweak有类似的描述:

关键词对ASO有巨大的影响。事实上,不论是iOS apps标题或是关键词方面还是Google Play apps的标题或是描述,关键词对App Store运算法则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需要明智的选择让app得到最大的可见度并获得最大被发现的机会。

结论

部分app商城成功只是简单的避开了误区,你不可能创造这个世界上下一个疯狂的小鸟或者一个十亿美元Instagram。但是伴随着充分的努力和足够的悟性,你能创造一个app被发现,被下载并让你成功。

]]>
iClick:“移动端”成2014上半年中国数字营销关键词 //www.otias-ub.com/archives/269660.html Tue, 26 Aug 2014 13:59:43 +0000 //www.otias-ub.com/?p=269660 深度解读五大转变,助力广告主与时俱进

2014年以来,迅猛发展的中国互联网迎来重大转变,移动端迅速崛起,势不可挡。多项权威数据显示,移动端正在逼近甚至超越PC端:智能手机、平板的广泛普及推动了中国用户的上网、社交、消费等习惯的快速改变;在社交和支付等平台上,移动端渐由“辅助”转变成“关键”角色。移动端的崛起,带动移动营销成为广告主触及目标受众的新契机,为广告主拓展数字营销带来重要启示。

作为亚洲领先的数字营销领导者,爱点击iClick的跨媒介广告优化平台真正整合搜索推广、展示广告、移动终端及社交媒体,助力全球广告主最大化赢取中国用户。针对中国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爱点击特别盘点2014上半年中国数字营销,总结五大转变,并对之进行深度分析,帮助广告主深入了解中国数字营销的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并提出针对广告主赢在移动端布局的三大策略建议。

转变1: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PC网民规模,移动营销受众群体不容小觑。

2014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比例首次超过PC。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比例从2013年的81.0%升至83.4%,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净增2,699万人,而PC上网用户比例轻微下滑至80.9%。

启示手机首次超越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这就要求以往只注重PC端数字营销的广告主,应密切留意目标受众上网习惯的新变化,适当调整数字营销策略,真正触及目标用户,最大化营销效果。


keyword1

数据来源: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7

 keyword2

转变2社交类服务从PC端转向移动端趋势明显,面向移动端社交平台营销值得重视。

数据显示,PC端社交服务遭遇增长瓶颈,并趋于饱和,社交服务流量向移动端转移趋势明显。艾瑞咨询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社交类服务App月度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率高达255.7%,但PC端同比增长率仅为2.5%。社交用户在移动端耗时明显超过PC,其中微信和微博更成为移动端耗时增长的主要因素。

启示:未来数字营销应重点发力移动端社交服务,并将之作为重要广告投放平台。目前,已有品牌在微信平台实施数字营销策略,通过设立认证公众号,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其中部分已吸引大量粉丝关注。

keyword3

keyword4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4年Q1社交App端流量首次超过PC端,微信为主要推动力量》,2014.5

转变3:移动支付类应用普及率迅速提升,推动O2O发展并扩充线下消费场景。

移动支付成为2014上半年网络应用发展亮点。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移动支付用户从2013年底的1.25亿人增至2.05亿人,增长率达63.4%,使用率从25.1%增至38.9%。移动购物用户规模也随之增长,手机购物用户从1.44亿人增至2.05亿人,增长高达42.0%。移动支付推动O2O交易,并实现与线下商务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

启示:数字营销应注重O2O实践,从认识品牌、接触产品或服务到促成用户下单,打造完善的消费体验。广告主可通过lookalike定向将产品推送给背景相似的用户,或通过交叉销售向同一用户推荐类似产品,缩短用户从品牌认知到实现购买的路径;而打车预定、餐饮预定和服装试穿等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支付的便捷优势,直接扩展用户消费场景。类似方法将广告与交易结合的更为紧密。

keyword5

keyword6

数据来源: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7

转变4:互联网理财用户初具规模,理财类APP营销热度直线上升。

互联网金融正呈井喷式发展。根据CNNIC统计,互联网理财用户达6,383万,约为上网用户总数的10%。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接近10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方支付超过9万亿美元,P2P网贷交易额累计超过600亿元。

启示: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井喷式发展说明,个人用户逐渐接受并习惯网上支付和管理个人财富,将带来新一波数字营销热潮。相关行业广告主应把握机会,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安全性,优化支付过程或建立自适应设计网站(responsive design),同时满足PC和移动用户需求。

keyword7

转变5:移动营销发展迅猛,热点事件营销凸显移动端的高价值。

移动营销发展迅猛,尤其在热点事件营销中,新闻和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展现了其较高广告价值。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移动广告行业年报》显示,2013至2014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发展迅猛,预计2014全年同比增长率将达到76%。另据媒体报道,巴西世界杯期间,主要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客户端纷纷整合资源,全面覆盖移动端用户。其中,网易表示其新闻客户端世界杯广告资源在4月就已基本售罄,创网易新闻客户端历届大事件营销新高。

启示:广告主应充分借助热点事件,利用新闻和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吸引用户关注、讨论和分享,扩大曝光率。新闻移动客户端拥有开机报头、信息流广告、展示广告和栏目冠名等广告投放形式,而社交媒体App上的游戏和竞猜等营销形式,也值得广告主关注参与。

keyword8

透过这些转变,纵观2014上半年,“移动端”成为了互联网用户生活与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推动力量。用户规模的变化不仅传达了移动端的市场规模和未来潜力,而社交服务、在线支付、理财类应用在移动端的迅速发展,则更加证明移动营销的良好趋势和巨大市场价值。

在这一趋势下,广告主如何布局移动端数字营销,多渠道覆盖有效目标受众?为此,爱点击建议广告主:

  1. 设立符合品牌特点的移动营销策略,合理分配PC端与移动端的营销资源:移动端带给广告主新渠道和流量,但将其转化为销售才是关键。PC端和移动端各有所长,营销广告主应按照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理性制定合适的移动策略,合理分配PC端和移动端的营销资源以达到整合营销效果。
  1. 打造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尝试创新的移动营销手段:移动营销成功的前提是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移动端用户体验有别于PC端,广告主应针对移动端用户浏览时间、内容和消费习惯等行为特点,重新思考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移动营销方式也不同于PC,广告主可根据自身特点尝试创新营销方式,如基于地理位置的营销活动、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产品进行互动等。
  1. 关注移动O2O的实践,完善线下和线上广告投放和资源整合:O2O广告在策略、规划和设计等细节上,均异于传统广告,仅搭建一个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广告主应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关注户外、平媒,甚至是实体店等线下广告生态链的广告设计与移动端资源是否匹配,以实现整体的规划、布局及创意设计等。此外,伴随移动端的发展,广告主应更多关注移动营销的领先技术,如基于HTML5的移动网站或轻应用,利用技术完善O2O的在线平台,吸引消费者主动参与营销互动。

爱点击iClick副总裁及共同创始人吴友平(Ricky Ng)先生表示:“中国的数字营销正在发生快速而显著的变化。随着移动端成为广告主触及有效用户的重要途径和未来趋势,品牌商和广告主应该适时制定、调整数字营销策略和手段,主动掌控新的营销机遇。爱点击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广告,已经成为业内真正整合搜索推广、展示广告、移动终端及社交媒体的数字营销领导者。我们将以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助力广告主扩展数字营销,赢在移动端!”

更多详情,请阅读《2014中国数字营销年中盘点》全文,点击http://www.i-click.com/sc/insights/ 下载完整版,了解2014上半年中国数字营销的关键词,制定合理的数字营销策略,理性分配PC端和移动端营销资源,最大化赢取中国消费者。

]]>
2013年传媒行业关键词:震荡与创新 //www.otias-ub.com/archives/188699.html Sun, 19 Jan 2014 11:06:49 +0000 //www.otias-ub.com/?p=188699 Img392433954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2013年注定是复杂的一年。除了媒体的变革在这一年带来巨大的行业震荡之外,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还是网络管理的新理念,都成为了传媒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传媒人是否迷失在这种震荡和创新中,则更关系到未来中国媒体的道路。

因此,在2013年的传媒研究领域,几个问题都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关注的内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向何处去;是否还继续秉承“内容为王”的行业箴言。甚至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观察那些微信上流传的深度“段子”,试图从中找到2013年中国传媒业的雪泥鸿爪。这时候的中国传媒,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观察的价值,也更具备思考的空间。

  【媒体表现】 内容,仍然是“王”

2013年,如果你翻开3月份的日历,你一定会看到“猪流感”这个关键词,其实那是甲型H7N9流感来袭时人们恐惧的表现;如果你翻开6月份的日历,你也一定会看到吉林德惠这个不常为人听闻的地名,119名无辜者因为逃生门反锁而在火灾中遇难;如果你翻开12月的日历,你会知道青岛的爆燃事故简直就像一场噩梦。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2013年留给读者和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我们在争论什么,而是我们在做什么。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案件报道成为了这一年中,中国媒体交给读者和观众最为醒目的内容。

无论是上半年的湖南临武瓜农被打死案件,曾成杰案件;还是下半年宣判的沈阳小贩夏俊峰杀死城管案件,著名的李某某案件,中国的媒体都没有缺位。从报道特点来看,其一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报道上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态势。新媒体层面不断提供了新的信息来源,传统媒体则在采访难度增大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信息来源的分辨去寻找案件的新报道线索。

其实自2011年以来,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发酵、变成焦点,不仅在于大量网民关注、转发,关键在于传统媒体介入、通过更加专业化的报道去形成新的焦点,进而引导网络舆论关注这些案件中更加要害的内容。

其二是涉案的各方面,也逐渐学会了借助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发舆论的关注。曾成杰的女儿、夏俊峰的妻儿、李某某案件受害人的律师,每一个角色在2013年的涉案报道中,都成为了不可回避的关键人物。恰恰是在这样的环节中,舆论所聚焦的政府部门、公检法系统,发声颇少甚至颇为尴尬。

我无意盘点这些新闻,我只想说,中国人在第一时间能够知道这些或近或远的新闻,得益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传统媒体之所以能在这些突发事件之后再度赢得读者的关注和信任,因为他们的深度和分析;新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关注、转发和点击,源于他们的一手信息、图片和感受。二者共同告诉我们,内容,仍然是王者!

  【传媒转型】 这一次与“狼”无关

传媒人在喊了10年狼来了之后,狼真的来了。

2013年的中国传统媒体,面对几方面的共同挑战:

一是读者和观众群体因为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社交媒体的勃兴,对于报道内容提出了更多更加具体而高的要求,简单的“独家报道”、“第一时间报道”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公众;

二是报业甚至电视市场都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广告和经营结构的变化,已经开始影响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环节,“作坊式”的小规模媒体经营生产,传统内容的采编加工还能持续多久已经是个问题;

三是受众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受众导向研究对于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想要什么,选什么,传统媒体如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选择。

因此,2013年,在传统媒体行业最大的整合,无疑是上海解放报业集团和文新集团的整合,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做大。通过体积来换取转型时间,这是上海报业的重要思维。因为只有做大,才有可能完善各种大数据库,才有可能实现分众化的供应,才有可能抱团取暖,才有可能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从一个传媒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其实对于传媒行业来说,“死亡”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中国媒体或许早已经习惯了长期的存在和“不死之身”,即便停刊休刊也是各种管理层的要求,而非自我消亡。2013年的传统媒体阵痛,的确提出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的传统媒体,是否会真正在市场经济和媒介变迁中被淘汰。

但是实际上,今天如果我们问新浪微博、腾讯微信,或者更多正在从事独立客户端开发的新媒体公司,它们的春天触手可及吗?答案也未必如我们所想。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平台创新,的确成为了一个媒体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内容提供,仍然是今天传统媒体不可或缺的历史使命。

尽管同样的争论也在海外继续,但是海外媒体人仍然笃信的有两点,一是新闻专业主义没有变,记者作为一个独立职业的报道伦理、调查精神、客观平衡并未因为网络的喧嚣而发生改变;二是公众对于权威客观信息的需求没有变,在各种信息大量充斥眼球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一批有职业精神的信息提供和筛选人。

其实,这种传统媒体的转型,10年前就该开始了,只不过因为中国舆论环境的复杂性,传媒经营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一直拖到了今天。

  【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不能满足需求

2013年,其实还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从当下看,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两会正式登台亮相,新十年正式开启;从历史上看,2003年那个难忘的“非典之年”、“孙志刚之年”、“新闻发布之年”到今天,已经整整10年了。如果算上1983年外交部设立新闻发言人,则是整整30年。在业界低调的纪念活动中,其实也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审视中国的政府媒体关系。

到2013年为止,中国的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系统的新闻发言人也基本设立完毕。

每年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层面上,大约有60场左右的新闻发布会,2013年则是55场,2013年各省区市举行了1176场新闻发布会,加上各部委的发布会达到2100余场,基本形成了对于重大政策、数据、事件和措施的公开和回应。

继央行网站之后,中纪委的网站再度成为记者们随时刷新的信息来源,就是因为在2013年,“打老虎”和“打苍蝇”同步进行的反腐行动,第一时间往往在中纪委的网站上被披露案情。

这些都很好,但是都不够。

10年之后,中国的媒体和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新闻发布会蓝背景的信息提供;10年之后,中国的媒体和公众也养成了一旦有事,就想听到政府说法的习惯,不管他们听完是否相信,而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大量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还是被赶着走,推着走,鞭策着向前走。

新闻发言人这个庞大却并不职业的群体,在舆论环境中一次又一次被拷问。

到底各个政府部门视媒体为何物,是尊重媒体的独立性;是向公众传递有效信息的渠道;还只是简单的政府政策的传声筒,同样决定了新闻发言人的定位。

任何社会的转型期,执政者都直接面对压力测试,这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在非传统执政环境中,公民、社会结构、意识形态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而新闻发布机制的建设,无形中成为了执政者面对压力测试的一种,也成为政治文明进程的一种推动力。

  【网络管理】 分化舆论场中的“转身”

2013年的中国传媒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打击网络谣言,澄清网络环境。从薛蛮子、到秦火火,再到立二拆四,这些曾经熟悉的网络大V,因为各种原因锒铛入狱,为网络尤其是微博的舆论环境敲响了警钟,也为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责任敲响了警钟。

对于网络加强管理,实际上是管理部门对于舆论环境的一种再审视。尽管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社交媒体让中国的舆论场再度出现明显的分化,传统媒体舆论场和新媒体舆论场甚至在某些热点问题上出现对立,但是这二者之间其实并未断裂。网络大V无疑成为了其中的一种连接桥梁。对于大V的管理,一下把这个曾经令人自豪的称呼,转变为阴晴不定的贬义词。

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社交媒体的言论责任在2013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受到法律、制度和舆论的关注;二是习惯了各种言论甚至是极端化表达的微博空间,正在寻找另外的支撑力量。中国的社交媒体,从甫一建设起,似乎就忘记了“社交”二字,直奔“媒体”主题,从研究到实践,都不断强化起“人人是记者”、“粉丝越多越像媒体”的印象。其实社交媒体的另一个层面是社交,是小圈子中的兴趣爱好和分享。微信在这一年的活跃,从中国人的文化上和媒介使用习惯上,倒恰恰强化了“社交”的概念。

总之,在2014年初回望前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起伏变化,有风景也有心情,有快乐也有悲伤。但是正如我们牢记“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新闻人在2013年的选择,其实也是新闻史、中国媒介发展史的一稿。世事有关联,2013年留下的争论、转型、彷徨,都会影响未来每一个传媒人的职业命运,这个时候,清醒比以往都要重要得多。

via: 新京报

]]>
研究“推广趋势”(promoted trends)的价值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99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997.html#comments Sun, 17 Nov 2013 23:34:26 +0000 //www.otias-ub.com/?p=168997 Twitter上的热门话题抓住消费者最关心的瞬间。
自从三年前推出“推广趋势”的广告服务,它已经帮助市场营销者让他们全天定位在Twitter的热门话题列表的顶端。正如你可能预料的那样,广告商常常询问我们研究团队“推广趋势”带来的实际价值。Twitter的热门话题有一天能够影响品牌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吗?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随机在2012-2013年间选择了35次“推广趋势”运作。为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固定了行业类别、每周的天数和广告商目标。
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2013-11-09_223524
#1: “推广趋势”推动品牌对话
首先,“推广趋势”帮助广告商有力地发起品牌对话。在被“推广趋势”曝光后的14天内,Twitter用户对该广告客户的对话比曝光前增加了22%。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提到品牌的正面情绪提升了30%,同时,在曝光后的两周内,提到品牌的转发推文数量提升了32%。
关键结论:“推广趋势”可以在产品上市及关键事件上成为强大的补充,来增加品牌对话,推动宣传。
#2: “推广趋势”在购买漏斗的顶端发挥最大的影响
因为广告商对结果的影响更感兴趣,我们也看到“推广趋势”能够促进购买对话。那么运用机器学习理论,我们能够识别出客户在购买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一系列的关键词。例如,“考虑”这个词和品牌名称相结合,可能会属于“对价”阶段。
我们的技术可以在每一次“推广趋势”日期前后,通过梳理我们目标受众的推文,来寻找关键词。在“推广趋势”分析中,广告商可以看到“推广趋势”在购买漏斗的顶部影响最大。
事实上,当一个产品在“推广趋势”曝光后,消费者更有可能(上升了151%)发谈及考虑这个产品的推文,关于目的和购买的对话也分别上升了19%和33%。
关键结论:通过“推广趋势”来开始活动以达到知晓度和购买代价最大化。从那里,我们推荐广告商使用关键词来锁定推广消息,来获取最相关、最容易接受的受众,并将他们进一步引入购买漏斗下面的阶段。
#3:“推广趋势”会产生长期影响
最后,通过改变我们上述分析的时间段,我们会发现“推广趋势”对消费者的品牌对话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推广趋势”在运作过程中的影响力最大,品牌的提及率上升了73%,但即使在一次“推广趋势”结束后的三周,广告商仍旧可以受益:品牌的提及率会提升20%,其中正面的内容上升了22%,推文转发率上升了10%。
关键结论:通过平衡这些洞察,来更有策略的使用“推广趋势”。使“推广趋势”不仅能成为类似于产品发布这类各种短暂的精彩瞬间的补充,同时也能为其他跨越三周或更长时间的活动提供全面支撑
综述
我们的研究突显了“推广趋势”推动商业效果的三种方法:增加品牌拥护,较大的购买代价和有长期影响力的免费媒体报道。有兴趣了解更多内容的品牌,请期待我们的随访研究,它将重点展现了那些Twitter最成功的广告商们使用“推广趋势”的最佳范例。

]]>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997.html/feed 2
英国华威商学院:利用谷歌关键词可预测股市走向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001.html Fri, 26 Apr 2013 13:29:27 +0000 //www.otias-ub.com/?p=108001

一项针对搜索引擎行为、追溯近1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发现,可以利用谷歌(Google)上金融关键词的搜索次数来预测股市走向。

由一群英美学者开展的这项研究,是通过挖掘在线行为模式来寻找金融市场未来走势线索的最新努力。

英国华威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行为科学和金融学副教授托拜厄斯•普赖斯(Tobias Preis)表示,研究结果似乎表明,人们在担心市场状况时,搜索“股票”、“投资组合”以及“经济学”等关键词的次数就会增加。

这篇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称,此类关键词搜索量上升后,一般会出现股市下跌。相反,金融关键词搜索量下降往往表明投资者情绪乐观,导致市场不断上涨。

普赖斯表示,事后看来,基于谷歌关键词搜索量的交易将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例如,基于“债务”这个词的搜索量建立的短期交易策略,在2004年至2011年的回报率将高达326%。

谷歌每周发布显示具体关键词搜索量的数据,这成为此次研究的素材。由于可以获得庞大的统计数据,一系列旨在预测金融市场的“大数据”尝试应运而生,尽管迄今没有什么证据表明,此类努力在“真实”世界带来利润。

这种实验大多围绕着试图从社交网络上的评论来推断市场情绪。然而,一家基于Twitter上流露的市场情绪信息进行交易的对冲基金,在成立仅一个月之后就关闭了。

普赖斯警告称,这项研究结果或许不适用于未来的股市走势。披露搜索数据的预见性价值可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抵消此项分析所显示的效果。

]]>
利用关键词轻松获取免费流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253.html Sun, 07 Apr 2013 10:32:57 +0000 //www.otias-ub.com/?p=104253 在淘宝里泡过比较久的老掌柜们应该都知道:顾客买东西,是通过淘宝上输入自己的关键词,然后在搜索结果页面里寻找自己喜欢的宝贝的。淘宝现在80%左右的流量都是通过关键词搜索进来的,所以研究一下淘宝搜索是如何给店里带来流量十分重要。

一个关键词 = 一个销售人员

关键词是买家在淘宝网搜索商品时所用的一些词语,一个关键词相当于一个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越多意味着销量的提升空间越大,同理,关键词的多少直接决定宝贝的销量趋势。如果你想推广一款商品,就为该商品设置相应的关键词,当买家在淘宝网通过输入您设置过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搜索结果页面就会展现你推广中的这款商品,因此使这款商品能够获得大量的展现机会,进而促成成交。所以关键词的选择至关重要,掌握多种选词方法,巧设关键词,赢得更多流量。

下面就以这件T恤为小例子简单说下:顾客需要来买T恤的时候,首先会在淘宝搜索T恤,那么“T恤”这个关键词是必有无疑的。但是,一个关键词够了吗?肯定不是。正如俗话说的:百人百品;青菜萝卜,个人所爱。譬如,有些人喜欢宽松的、或修身的、韩版的、圆领的、潮流的、棉质的、短袖的、或者中袖的、长袖的、什么花边蕾丝、蝴蝶装饰等等五花八门的,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关键词,从何来呢?

针对这个宝贝,思考买家会怎么搜索,可能会搜什么关键词。

1、必须要以宝贝为中心,从宝贝本身处发,找出该宝贝特有的关键词。

2、热门关键词、宝贝详情页的属性词。

3、宝贝名称与属性的组合词。

4、直通车推荐关键词

5、其他一些常用热门的活动词,譬如包邮。

如何去寻找这些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又如何去巧用关键词,为宝贝排名加分呢?

1、 淘宝首页热搜词。

2、 淘宝排行,这里也可以看下最近什么很热哦,很多人忽视了这个。

3、 淘宝搜索结果页面。

4、直通车推荐关键词。

提示新手卖家:目前申请加入淘宝直通车的店铺需要满足这个条件:信用等级≥2心、好评率≥97%、店铺各项动态评分 ≥4.4分。

5、量子恒道里:淘宝搜索关键词。

6、用关键词优化助理,这个就是系统地集中收集了淘宝的热门关键词数据,为掌柜推荐该类宝贝近期最热销的标题关键词以及宝贝核心词的热门搜索组合,让掌柜方便、快捷地修改宝贝标题关键词,以达到优化效果、提升搜索流量。

关键词数据的来源:

1.淘宝实时搜索热门榜

2.淘宝一周TOP5万搜索排行榜

3.数据均随着淘宝搜索数据的更新而变化(大概周三更新)

进入软件后,点击“我要优化”,根据宝贝的类别推荐的核心词,得出关键词表界面如下:

举例:点击第一组关键热词“项链 女”后扩展查询到下面的此表,可以得到细化一些的关键词。

 via:maijiakan
]]>
Lumia网络搜索排名超越Android关键词 //www.otias-ub.com/archives/44735.html Mon, 21 May 2012 16:26:14 +0000 //www.otias-ub.com/?p=44735 上周微软高管才刚宣布Windows Phone 7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了iPhone,今天又有国外媒体报道称,微软的WP目前正在网络搜索排名上超越Android,而比较有意思的是,使用的衡量标准居然还是谷歌自家的Google搜索。

Lumia在谷歌的搜索排名超越Droid

Lumia在谷歌的搜索排名超越Droid

据最新数据表明,WP阵营标志之一的“Lumia”字段已经在Google搜索排名中超越了作为谷歌Android平台搜索关键词的“Droid”。从数据图来看,从今年二月开始,在谷歌上Lumia的搜索量就开始超过了Droid。

作为最直接的影响,在运营商Verizon旗下的一些Twitter广告中,关键词已经启用为“Lumia”,尽管该公司主打的产品还是摩托的DROID RAZR和DROID RAZR MAXX。

按照目前市场份额来看,WP系统的市场份额还保持在个位数,还不足以令慌张。但随着Lumia以及更多WP新机的推出,WP未来会以星火燎原之势取得更多市场也并非一件不可能的事(Android之前就是这样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