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机器人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20 Oct 2020 10:48: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10-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地区分布占比(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8464.html Tue, 20 Oct 2020 10:48:15 +0000 //www.otias-ub.com/?p=1138464

]]>
Loup Ventures: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38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606790.html Tue, 27 Jun 2017 16:36:56 +0000 //www.otias-ub.com/?p=606790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与Loup Ventures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增长175%,达到338亿美元左右。

不过,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器将不再是过去几十年人们所看到的用来组装汽车的金属机械臂。新一代的制造业机器人正在崛起,与传统机械相比,他们的体积更小,更加协作,且更具有感知能力。到2025年,这种所谓的“协作机器人”将构成工业机器人销量的34%。而2016年,此类机器人仅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3%。

协作机器人的售价通常比传统机器人更便宜,他们的价格在2.5万美元至4.5万美元之间,而传统工厂机器人的售价可能高达10万美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与Loup估计,今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较2016年的123亿美元增长13%;销量将增加逾20%。

]]>
IFR: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统计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846.html Mon, 09 Sep 2013 08:04:22 +0000 //www.otias-ub.com/?p=149846 尽管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机器人销量仍然继2011年后创出历史第二高。2013年7月1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主席—Shinsuke Sakakibara博士在中国(上海)国际机器人展(CIROS)上发表上述声明。

2008-2012年期间,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高达9%。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VW供应集团主席Andreas Bauer博士表示:2012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创出历史第二高,对此我们非常高兴。总销售量超过159000台,仅比2011年的历史最高销量略微下降4%。他还指出,2008年至2012年期间,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高达9%。由于世界各国的工业自动化进程都在加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13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依然维持在高水平。

2.  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分布

在连续三年向工业机器人做出巨额投资后,汽车工业的机器人需求量增长将有所放缓,但是一般工业(工业机器人领域按客户所在行业划分为汽车行业和一般工业,一般工业特指除汽车工业之外的所有其他工业行业,下同)的机器人购买量将继续上升。

2012年,电子工业的机器人购买量的降低是导致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略微下降的主要原因。2012年,全球汽车工业的机器人购买量继续上升,增幅为6%。化学和橡胶工业、塑料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的机器人订购量都开始增高,而金属加工业和机床工业的订购则略有减少。

3.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功能分布

具体到实现功能上,工业机器人实现的功能性操作主要包括工件处理、焊接、装配、洁净车间、分配和工艺加工等。其中工件处理、焊接和装配是最核心最常见的三大应用功能。

4.  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日中美韩德5国

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5个国家,即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日本的机器人购买量继续小幅上升,达到28700台,电子工业大幅削减了机器人投资,但汽车工业的机器人订购量则继续大幅上升了31%。日本工业机器人的总销量依然远低于2005年创出的历史最高水平44000台。

5.  中国市场分析

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尽管中国的机器人购买量在2012年仅有小幅上升,达到23000台,但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2005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

与汽车工业紧密相关的焊接是中国市场中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其次是工件处理和装配等操作功能。

6.  其他国家市场分析

在美国,由于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2012年机器人的购买量增长至22400台,创出历史新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工业的机器人投资力度加大。

在经历了2010和2011年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机器人投资的强劲增长后,2012年韩国的机器人购买量下降了近24%,至19400台。

自2010年起,汽车工业一直是推动德国机器人购买量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但在2012年汽车工业大幅削减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而一般工业的机器人订购量则较2011年有所上升。2012年销往德国的工业机器人达到17500台,为历史第二高,仅比2011年的历史最高销量少约10%。

泰国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机器人市场。2012年泰国的机器人购买量创出历史新高,达到4000台,较2011年增长17%。在经历了2011年的强劲投资增长后,中东欧国家的机器人购买量在2012年有所下降。巴西市场继续增长,而印度市场则陷入停滞。

7.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五大特性

l  客户特征:自动化、标准化要求较高,规模制造,客户自身所在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资本密集型行业,愿意投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l  应用范围广:对精度、重复性、标准化要求较高且操作复杂的制造和服务业,几乎都可以应用。

l  个性化强:因行业、产品、型号、工艺、制造流程、标准、功能、环境的不同,各有迥异的性能和配置要求,订单多数是个性化定制的非标订单。

l  订单型: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后续除改装外维护费用小。

l  强周期性:全球来看,工业机器人需求跟其他投资品一样表现出较强周期性。

8.  小结:针对一般工业的机器人大有可为

得益于为满足巨大消费市场需求而日益提升的工业化水平,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必要的现代化改造,以及增强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的需要,工业自动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高能效和轻型结构是制造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机器人性能的不断增强,在一般工业中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潜力将显著增长,其中人与机器人的协作、用户友好型和更易于集成的机器人尤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附图:制造业投资工业机器人的八个理由。

(作者新浪微博:丹华_医药TMT行研 微信:danhua80 雪球:丹华)

]]>
FujiKeizai:200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趋势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432.html Sat, 29 Sep 2012 04:45:27 +0000 //www.otias-ub.com/?p=156432

日本权威科技研究机构,富士经济(FujiKeizai)股份有限公司,向外界公布了该公司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趋势的调查结果,以及日本市场对商用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历时两个月的调查,于2007年5月份开展,并于7月份结束。调查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16个工业机器人,4台电子包装机器,12个商用和家用机器人,12种机器人外包装和制造材料。调查对象是日本国内和国外的约100家相关的科技公司。

据富士经济的这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呈逐年上升之势,并且以每年3%的增长速度胀,且在2006年一年间,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销售额就已高达4137亿日圆。虽然在机动汽车和液晶显示屏等行业,需求相对比较疲软,但在机器组装,物流运输和单轴机器人销售领域,全球市场则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取得了可喜的数字成绩。预计到2010年,全球市场的机器人全年销售额有望大幅增长46.7%,一举达到6068亿日圆。这一数据和去年相比较,的确有大幅度增长。

就地区范围来说,日本不仅是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国,也依然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所在国,日本生产的不计其数的机器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给自足。排在第2名到第四名的,依次是亚洲市场,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场对机动机器人汽车的需求,也呈现出了一股强势,不久有望跻身前列。

在工业机器人中,双臂机器人和带有超过7个连接轴的操纵机器人预计市场需求将会飙升,需求数字在2010年将是2006年全年需求的14倍,销售总额也将在2010单年达到490亿日圆。而自动化组装程序在日本的需求尤其大。这种局面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日本人口结构的一个现状和问题: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劳动力资源稀缺,同时也反映了全球市场上激烈的价格战。

据富士经济称,2006年,在上述领域的机器人中,为人类从事工作的主要集中在双臂机器人一类。而2007年这一状况将会有所改变,机器人市场将会更加完整全面,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这些足类机器人上。目前,这一类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雇主,是一些全球最主要的汽车制造商。然而只需加以时日,家用电子产品制造商亦有可能使用机器人,投放于产品组装环节中。

反观小型的直立型结合机器人,富士经济预计,它们的销售额将从2006年的226亿日圆,增长到2010年的387亿日圆,增幅高达71%!现阶段,这一类型的机器人主要在汽车部件的组装和运输,移动电话和个人电脑的配置运输等领域服役。鉴于自动操控系统在这些方面尚无法像自动汽车焊接和自动汽车涂漆技术上那样成熟,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还是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这类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就地区而言,日本还是渴求最大的国家。深层原因在于,日本的多数企业非常希望让装配程序自动化,从而扩大生产提高利润,因此小型的直立型结合机器人占了总需求的50%。

就制造商而言,三菱电器(MitsubishiElectricCorp)和三菱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ElectricEngineeringCo.Ltd)联手,提高了自动操控系统的功能性。DensoWaveInc.,FANUCLtd.和德国的StaubliofGermany也在其列。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消费市场在2006年的需求总额就达到了20亿日元。话虽如此,相对于工业机器人在06年的需求总额,仍显微不足道。但是,能量支持系统和营救机器人在强有力的商业化推广下,新的机器人制造商蜂拥涌入该领域的情况下,新产品不断面市的前提下,消费市场有望在2010年翻3.2倍,销售总额超过65亿日圆。这还是富士经济的保守估计。

机器人生产的成本开销问题,向来被看作是最大的市场挑战,同时也是机器人制造商能否立足市场的试金石。于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生产初期沉重的投资负担,生产者一般采用租用生产设备,争取政府补助的方法减轻负担。至于技术方面,厂商也要不断加强机器人的安全控制,以免造??为损坏或其他财产损失。除此之外,机器人厂商同样也有责任建立一个有关机器人的社会道德构架,这一构架包括机器人法律和机器人保险的方面的规范。

在这种环境下,机器人的能量支持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市场虽尚未完全成形,但是仍然相当有希望在2010年,在日本国内突破30亿日圆的市场销售额。富士经济公司预测,这一市场雏形大约将会在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中期成型。这一预测是由日本一所新建的国立综合大学,筑波大学附属公司,和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内部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后做出的,同时商业化推广也由这两家权威机构共同操作。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只会挖空心思,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机器人技术卖给机器人消费品生产商同行,从中牟取暴利。然而,富士经济公司却认为,为了努力弥补他们在工业机器人身上流失的利润,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将会加快研究步伐,从而扩大它们的商业版图。它们便会企图渗透进入组装生产车间,办公司,普通家庭等场所,问题是这些地方现在对于它们来说,想要分一杯羹未免为时过晚。

另一方面,商用和家用机器人生产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机器人法律建立,基本技术应用和降低成本方能薄利多销等难题。在这种骑虎难下的境地中,机器人生产商必须谋求行业、政府、学术界这一联盟的援助,富士经济不仅把脉,还开了药方,为那些机器人生产商指点了迷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