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习惯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0 Jun 2025 13:19:4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藤田保健大学:便当比披萨延长用餐时间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63931.html Tue, 10 Jun 2025 13:19:40 +0000 //www.otias-ub.com/?p=1763931 随着肥胖率持续上升,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来鼓励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细嚼慢咽是促进消化和控制体重的常见建议,但许多人却难以将这一建议付诸实践。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物的种类,而不是进食的顺序,对人们咀嚼的时间和进餐时间有更大的影响,这为肥胖预防策略提供了潜在的见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由日本藤田保健大学饭塚胜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我们选择的膳食类型可能比进食顺序的影响更大。这项研究发表在《营养素》杂志上。饭塚教授说:“细嚼慢咽被广泛推荐用于预防肥胖。”

但人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实施这一建议。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餐食类型——比如用便当代替快餐——就能自然地延长用餐时间,并鼓励人们更加专注地进食。

研究人员对41名成年人(18名男性和23名女性,年龄在20至65岁之间)进行了研究,每人在几周内吃了三顿测试餐:披萨、先吃蔬菜的汉堡牛排便当,以及最后吃蔬菜的同一份便当。他们使用可穿戴咀嚼传感器和视频分析,测量了每位参与者的用餐时间、咀嚼和咬合次数以及咀嚼节奏。

结果显而易见。无论蔬菜的顺序如何,参与者吃披萨的速度都明显快于吃便当,用餐时间更短,咀嚼次数也更少。相比之下,用筷子夹着吃、由米饭、蔬菜和肉类等不同分量组成的便当则鼓励参与者延长用餐时间,并进行更多咀嚼。有趣的是,所有餐食的进食次数都保持一致,咀嚼节奏也仅略有不同,但都达到了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还考察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发现男性通常比女性吃得更快,咀嚼时间更少。然而,两组人群的总体情况相同:吃便当的时间更长,咀嚼时间也更长。

图片描述

参与者首先食用披萨,然后进行两次汉堡牛排便当的测试——先搭配蔬菜(4周后)和最后搭配蔬菜(8周后)。所有餐食的卡路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严格匹配,以评估餐食类型和顺序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图片来源:日本藤田保健大学医院 饭塚胜美教授

年纪较长的参与者往往比年轻人进食速度更快,这可能与牙齿健康或咀嚼能力的差异有关。虽然人们可能认为体重指数 ( BMI ) 较高的人进食速度会更快,但研究发现 BMI 与进餐时间之间并无关联,这挑战了普遍的假设。相反,研究人员认为,肥胖人群可能更有可能选择超加工、易于食用的食物,例如披萨,这会促使人们进食速度更快,并增加暴饮暴食的风险。

饭塚教授解释说:“影响用餐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食物的上菜方式和食用方式。便当的份量很小,需要用筷子夹取,这会减慢用餐速度。相比之下,披萨是用手抓着吃的,而且通常设计得很快。这种上菜方式的差异对人们的用餐速度有很大影响。”

科学家还指出,咀嚼节奏,即人们咀嚼的速度,受大脑自然节律控制,不太可能改变。然而,咀嚼次数和咀嚼时间会因膳食类型而异。细嚼慢咽,少量多餐,有助于延长用餐时间,这有助于更好地消化和控制体重。

“如果我们想帮助人们吃得更慢,我们就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告诉他们如何咀嚼上,而应该更多地帮助他们选择需要更慢、更慎重进食的食物;这可能是我们对抗肥胖和相关疾病的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工具,”饭塚教授说。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强调,选择简单的膳食——例如选择传统的便当而不是快餐——可以自然地减慢进食速度,增加咀嚼,并有助于养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随着肥胖率持续上升,关注我们吃什么,而不是只关注我们如何吃,或许是迈向更好营养和长期健康的切实有效的一步。像这样简单的习惯,对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可能大有裨益。

编译自/ScitechDaily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研究显示夏季每日洗澡可改善健康与睡眠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7332.html Sat, 17 May 2025 04:51:23 +0000 //www.otias-ub.com/?p=1757332 夏天到了,又到了中午出去取个外卖就一身汗的时候,浑身黏糊糊的感觉简直不要太难受。出汗了要洗澡,清爽又舒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共识,那如果今天没有出汗,还要不要洗澡呢?先说答案:即使没有明显出汗,我们建议夏天最好可以每天洗一次澡。

为什么不出汗也建议洗澡?

我们的皮肤表面几乎布满了汗腺,多达 200 万~400 万个。以手掌和脚掌为例,每平方厘米的皮肤(大约像成人小指甲盖的大小),就有 250 个到 550 个的汗腺。

当我们在运动、高温环境或情绪激动时,皮肤的汗腺就会分泌汗水,然后通过蒸发、散热调节体温,避免身体过热。这时候的汗,大家能明显感觉出来。

但其实,即使感觉不出来时,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出汗。这种主观上没有感觉出来的出汗,就是“不显性出汗”。

汗水含有很多的微量成分,比如钠离子、氯离子、钾、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其他的一些代谢产物等。

尤其在腋窝、私密处等部位,还会有特殊的汗腺,我们叫做大汗腺。它产生的汗水黏稠、油分重,还有蛋白质、糖和氨,再加上细菌的“催化”,更容易产生汗臭味。如果这种汗臭味更严重一些,就是我们说的狐臭、腋臭了。

我们拿数据说话,以正常成年男性为例,体表面积大概是 1.75 平方米,研究发现,在环境温度分别为 22℃、27℃ 和 30℃ 的时候,休息状态下,每天不显性出汗的总量分别是 381 毫升、526 毫升和 695 毫升。

也就是说,人啥都没做,每天皮肤都会悄悄地排掉差不多一瓶饮料的汗水。

此外,要注意的是,即使出汗不多,皮肤仍然会接触到环境中的灰尘、污垢和空气中的污染物。

除开外界环境,身体表面本身的细菌含量也会增多,皮肤还会自然分泌油脂和死皮细胞,这些都可以在身体表面堆积。

所以说,即使没有明显的出汗,建议仍要有适度的洗澡频率,保持身体清洁基本卫生要求。

从健康的角度

每天洗几次澡最好?

对于个体而言,洗澡频率其实没有定论。南方和北方各有自己的洗澡习惯,甚至有的南方人觉得一天不洗澡都很不可思议。这种文化上的观念差异,没必要纠正。

但从健康角度来说的话,还是更推荐夏天勤洗澡,最好每天洗一次澡。洗澡时需要注意避免烫洗,洗完后建议加强皮肤保湿,涂抹润肤霜。

曾经有学者调查了 617 名人士,分了 2 组,一组是每周洗澡 7 次或以上,另一组是每周洗澡不足 7 次。结果发现,每天(或更频繁)地用浴缸洗澡的话,对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更好,并且睡眠质量也更高。

类似的研究还不少,基本都认为洗澡不仅有清洁作用,还能够改善睡眠、舒缓压力,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洗澡放松后会时不时迸发出灵感。

对老年人来说,勤洗澡还可以减少失能的风险,能够较好地预防抑郁或认知功能下降。用浴缸泡澡的话,这些好处似乎更加明显。泡澡也要注意控制水温,不能烫洗,在泡澡之后要注意加强皮肤保湿。

具体到机制,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例如,洗澡时,身体会被动加热,这可以激活与情感功能相关的热敏感神经通路,进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和积极的心理作用。

再例如,身体被动加热后,会产生更多一类叫做热休克蛋白的物质,它们有细胞保护、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或许有助于改善或维持人体的多种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没有出汗并不代表身体是清洁的、是不需要洗澡的,不要被非理性的那个自我给忽悠了。不管有没有出汗,夏天都建议大家最好每天洗一次澡。如果是有皮肤病的患者,建议根据自己情况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

那么,今天,你洗澡了吗?

自 科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