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业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25 Aug 2019 13:44:0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清华大学新闻:201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PPT版 //www.otias-ub.com/archives/928637.html Sun, 25 Aug 2019 13:44:07 +0000 //www.otias-ub.com/?p=928637
2019年8月23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合办的“2019传媒蓝皮书发布会暨第10届传媒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教授致欢迎词,并对《传媒蓝皮书》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代表专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中国广视索福瑞(CSM)董事、总经理丁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等学者专家就《传媒蓝皮书》的各个研究领域作专题报告并展开对话。

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传媒产业增长率从2017年的16.6%下降至10.5%,但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规制的调整。

对于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崔保国教授提出了六点洞察与思考:

第一,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突破2万亿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全球传媒产业2万亿美元相比,占到世界传媒产业的1/7,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是相匹配的。

第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稳中放缓,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宏观经济调整期的影响,也受到国家传媒政策改革和内容规制调整的影响。

第三,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

第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国内外都存在这种现象,传媒产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定位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明确。

第五,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业界与学界都需要研究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范式。

第六,传媒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下为完整版PPT

]]>
2018年不可不知的20个传媒产业发展新动向 //www.otias-ub.com/archives/712006.html Tue, 17 Apr 2018 10:07:58 +0000 //www.otias-ub.com/?p=712006
1、智能媒体崛起,世界是屏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推动着数字媒体越过了一个全新的临界点,向着更智能、更友好、更个性化的方向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大规模的安装、普及和应用,为本已经波涛汹涌的传媒领域带来了更加激动人心的风口浪尖。智能屏幕将不再仅仅限于手机、电视、电脑、户外等媒体终端,汽车已经变为装在轮子上的屏幕,冰箱已经变为放在厨房里的屏幕,越来越多与能源网络、通信网络和运输网络连接的终端都将通过安装屏幕的方式变得更具互动性。

2、泛媒介化趋势愈演愈烈。物物皆媒介,事事皆数据,人人皆传播。原来只属于少数传媒机构和部分专业传媒精英的话语权进一步解构直至崩塌。有人的地方就有手机,有手机的地方就有信息,有信息的地方就有传播。全民都变成了自媒体的产消者,所有企业的官方沟通工具都具备了媒体的属性。媒介泛化的更高阶段就是媒介功能基础设施化,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之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不可或缺。

3、机器人成为媒体标配。写稿机器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国际赛事报道到财经新闻撰写,从数据的采集到内容的编辑再到信息的发布,自动化程序浪潮已经席卷了新闻业,成为每一个大型新闻传媒机构的必选项。如果写稿可以被取代,编辑可以被取代,发布可以被取代,那么新闻领域还有哪些工作能够真正属于媒体从业者独有的?是价值判断?意见输出?还是趋势引领?记者、编辑、主编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好好思考一下自身和自身所在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4、算法提升个性化推荐。信息规模的指数型爆发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后稀缺时代,怎样更好地过滤并筛选信息成为困扰用户的巨大痛点。购买这件商品的人也购买了那一件,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那一篇,今日头条们试图用数据思维和算法逻辑预测用户的媒介阅读习惯和消费需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算法,算法,还是算法,个性化推荐将会在任何一个需要应对大量选择的领域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现在的个性化推荐还不够智能,谁能在这方面迈出一小步,谁就能在红利收割方面收获一大步。

 

5、传统媒体开启智能化进程。事实上,传统媒体在技术上早已经不再“传统”,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以后的大部分媒体忽然发现,数字化只不过是转型的中点而非终点,它是通向智能媒体的必由之路。因此,各大传统媒体又纷纷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通往智能媒体的高铁。

 

6、程序化广告打通全媒体。程序化购买不再是互联网媒体的专利,理论上来讲,它适用于任何媒体的广告资源,而且事实上它也在不断地向各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渗透。而传统媒体在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也加快了其拥抱程序化广告的步伐,电视的互联网化、广播的移动化、户外屏幕的场景化等,为广告主通过程序化手段对各类媒体资源进行整体性布局购买和效果测量带来了希望。

 

7、机器间传播快速兴起。真正的智能媒体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媒介终端上,而是存在于数十亿甚至更多终端节点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中,网络承承担着存储、计算、学习和进化的大量功能,就像飘在地球上空的云层一样包围着所有用户。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终端节点在安装了智能芯片后接入这个网络,终端界面负责与用户互动,云端网络负责智能化运行。伴随而来的就是机器传播。彭博社有专门提供给华尔街的机器人阅读的财经新闻内容,尽管这对于人类就像是天书。事实上,机器之间相互交流、传播和互动产生的数据量将占据大数据相当部分的比例。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机器间经济和机器间传播必将在未来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8、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带来新思维。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的颠覆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价值网络和信任关系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重塑。在大众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其拥趸者已经意识到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将在底层逻辑上对我们当前的这个世界进行一次再造。尽管“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智能媒体”的未来生态还没有完全成型,但这也恰恰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

 

9、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第一代PC 生态下的互联网和互联网人相继老去,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也进入到下半场。虽然很多垂直方向上仍然没有形成赢家通吃或几家独大的格局,但BAT借助资本杠杆进行整合、并购和布局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他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好消息是,仍然有诸如今日头条、京东、美团、小米和360这样的企业对三大寡头形成冲击;坏消息是,游戏规则都是上述大佬们制定的,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正在前赴后继的倒在通往大佬的路上。

 

10、曾经失落的部分媒体不断找回自我。广电和报业的产业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渐进式展开的,传统媒体利用自身兼具的产业功能和事业属性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互联网冲击、广告收入下滑和传媒反腐加码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伴随着改革进入到不惑之年,必须在近期内作出个清晰的抉择了。市场的归市场,事业的归事业,无论是那些光环还在的传媒巨头,还是那些难以为继的地方卫视,无论是改制或分离,无论是重组或回归,很多曾经失落过的媒体的定位都将会更加清晰起来。

 

11、电影产业暗流涌动。总体票房持续增长的背后,掩盖了中国电影优质内容不足和产业生态不完善的弊端。但随着用户观影能力的提升和观影习惯的养成,单纯依靠明星效应和营销噱头谋取高额回报的传统思路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年轻力量正在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国际化的视野和更具诱惑力的故事为电影产业注入新的转型动能,此后更有可能的是,中国票房将在五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

 

12、内容民主化浪潮再度来袭。博客、社交网络、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等内容生产与分发工具将内容民主化的进程一步步推向高潮。尽管全民自媒体、全民直播、全民网红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高涨热情。接下来,全新的能够让更多人以更简单的操作、更流畅的体验和更低廉的成本参与内容(尤其是视频内容)生产的工具一定会把内容民主化的进程推向浪潮之巅。

 

13、原创内容价值愈发凸显。劣币驱逐良币,良币便会被雪藏,这一现象在零成本复制的互联网领域屡见不鲜。但随着自媒体生态的逐渐完善和内容付费模式的渐入佳境,无论是平台、市场还是用户,都正在不断提高对原创内容的重视程度。传媒产业的核心是内容,内容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核心动力是市场对原创的保护和激励。原创的优质内容资源将会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最大焦点。

 

14、后真相时代的现象还会持续。技术在降低内容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激增和观点的泛滥,尤其是对于热点事件的主观评论和道德判断,将事件的当事人、负有监管或处理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不明就里的用户全都席卷进了网络舆论的狂潮,导致真相的失真、残缺甚至被刻意歪曲。这样的状态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至权威新闻媒体归位、自媒体自律能力提升以及媒体用户媒介素养得到改进。

 

15、中国故事不再流于形式。无论新闻、影视,还是综艺、娱乐,中国的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曾经都不擅长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主流价值观。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是普世价值和正能量的精华体现,只是中国的创作者比起美国的创作者要逊色很多。随着用户对网络快餐内容产生的视觉疲劳和政策对网络视听内容监管的日趋严格,越来越多具有匠人精神的创作者将会深耕细作,开发出兼具时代精神和娱乐元素的内容精品,《战狼》《朗读者》等将不再仅仅只是现象级作品。

 

16、新工作和新分工。智能媒体把人类劳动从大量枯燥无聊的程序化传媒工种中解放出来,并且持续创造着几年前还不存在的新工作类型。与此同时,人工和智能之间的劳动分工边界会越来越清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会陆续的交给那些比我们完成得更好的机器人,而我们或许更适合从事那些需要大量情感、情绪和情商投入的创意型传媒工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心力劳动”。

 

17、资本依旧看好TMT。只要存在高于其他产业的获利和套利空间,资本就一定会把握住这些投资和投机机会。从房地产、股市、制造业以及其他领域逸出来的游资热钱,以及来自上市公司、投资基金和其他机构的金融资本,会进一步推高影视版权、内容创业和智能媒体等方面的市场估值。未来五年,大文创和泛娱乐以及与之高度相关的业态仍会存在大量的价值投资洼地,产业并购的热潮虽然温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不会那么快就褪去。

 

18、跨界创新促进媒体融合。计算机背景出身的程序员们通过对传媒产业底层逻辑的改造和传统思维的颠覆,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媒体的降维攻击。除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个性化算法之外,未来还将会走更多其他领域的精英跨界到传媒领域进行打劫。金融+动漫有什么新思路?体育+电影能否找到新进展?算法+创意是否会再造广告公司?不同产业之间边界的消弭将会推动媒介融合进到全新阶段。

 

19、传媒监管继续加码。与金融管控和房地产宏调相应成章的是,传媒领域的规制政策近几年来也不断强化,舆论问题、明星问题、寻租问题频频曝光,究其根源,这仍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不成熟的结果。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传媒第一大国,然而却还算不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传媒强国。政策规制在未来几年只会愈加强化,这必将引导着传媒产业向着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赛道上切换。当然,如果矫枉过正也可能使我们的传媒产业继续错过这一轮的窗口期。

 

20、一带一路拓宽国际市场。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与产品贸易同步提升的还有文化贸易,与企业走出去相伴相生的还有文化走出。当初,欧美日韩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带来了奥美、电通、彭博、好莱坞、韩流等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和流行文化;未来,中国的广告公司、传媒机构和内容产品也将会搭乘着一带一路的快车遍布到全球各地。

 

作者:刘庆振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特邀专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媒体系教师

]]>
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并购详解 //www.otias-ub.com/archives/349146.html Thu, 21 May 2015 17:25:19 +0000 //www.otias-ub.com/?p=349146 2014年,我国传媒业市场并购继续延续着2013年的火爆之势,在传媒业市场快速发展、相关政策利好、消费升级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并购数量和并购规模都取得了新突破,并出现了诸多新特点。

一、传媒业市场并购活跃

1.交易数量超200起

综合Wind等数据,2014年,我国传媒业共发生200多起传媒行业并购,远超2013年并购数量,包括影视、游戏、互联网媒体、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子行业,差不多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并购。

2.交易规模超过2200亿元

综合Wind等数据,2014年我国传媒业并购总金额超过2200亿元,是2013年并购总金额的2倍多。

3.单项并购金额大

2014年,传媒业的单项并购金额以百视通收购东方明珠为最,涉及金额为492亿元(尚未完成)。2014年传媒业以并购金额排名计算,前10位涉及金额全部超过30亿元,具体见表1。

6356770795829005352946174

4.影视、游戏行业最为突出

2014年传媒业并购分子行业而言,以影视、游戏、广告、出版类、互联网媒体并购为主,分别为63起、57起、46起、17起、13起等。

首先,影视行业异军突起。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在影视行业并购中,有42家上市公司发起并购,并购交易总金额合计超过900亿元,其中以百事通492亿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最为庞大。而最为活跃的则是华策影视,2014年发起四起并购合计耗资5.07亿元。近些年来,华策影视不断以影视内容为核心,通过不断的并购逐步覆盖网络、游戏、动漫、海外电影等市场,具体见表2。

6356770797600557758960722

其次,游戏行业继续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2014年,游戏行业发起57起并购案,涉及并购金额近400亿元。在前10大并购案中,中技控股以60.21亿元收购点点互动位于首位,前十名的并购金额均超过了10亿元。在并购案例数量上,中青宝、张化机、光线传媒都达到3起,位居首位。

5.BAT巨头中,阿里巴巴一枝独秀

2013年,BAT三巨头都纷纷布局传媒业,而在2014年,百度和腾讯则鲜有大动作,而阿里巴巴一方面通过收购传媒企业为其在美国的上市造势,另一方面携其从美国上市融来的250亿美元巨资大力布局传媒业。

首先,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共同斥资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其中阿里巴巴持股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阿里巴巴将委派其CEO陆兆禧加入优酷土豆董事会。

其次,阿里巴巴对文化中国进行62.44亿港币的战略投资,阿里巴巴获得文化中国60%股份。文化中国是以报章媒体经营、移动新媒体运营与精品影视剧摄制等为主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目前,文化中国已经更名为阿里影业。

第三,马云史玉柱以65亿入股华数传媒,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2.87亿股,占发行完成后公司股份总数的20%。华数集团是由杭州文广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等投资设立的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华数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华数传媒拥有上百万小时的数字媒体内容库、数千万台互联网电视终端,新媒体全业务运营牌照。之前,阿里巴巴就已经携手华数进军OTT,双方共同发布了首款“天猫”盒子。同时,阿里巴巴还正式发布了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以及基于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此外,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小米以3亿美元巨资入股爱奇艺,以打造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

二、并购市场呈现新特点

2014年,传媒业并购市场除了之前的特点外,还出现了诸多新特点。

1.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公司的方式开始出现

根据重组方案,将由百视通收购东方明珠,合并完成后,上海文广将只保留百视通一家上市公司。停牌前百视通的市值为356.28 亿元,东方明珠为347.95 亿元,截至2015年1月9日下午停盘时,东方明珠的市值为432.02亿元,百视通的市值为405.50亿元,合计为837.52亿元,预计重组后新百视通公司,将成为传统媒体领域首个跨越千亿市值门槛的传媒公司。

百视通和东方明珠的合并重组方案有三个步骤:吸收换股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募集配套资金。百视通拟以每股32.54元的价格,以新增股份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方明珠,换股比例为3.04∶1,交易完成后,东方明珠注销。同时,百视通拟以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尚世影业100%股权、五岸传播100%股权、文广互动约68%的股权、东方希杰约45.21%的股权。另外,百视通拟通过向上海国和基金、交银文化基金、绿地金控、上汽投资、上海光控投资、长江养老、招商基金、国开金融、中民投资本,以及文广投资中心在内的十家机构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不超过100亿的配套资金。

整合后的百视通公司,牌照资源、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丰富,将更有利于实现转型。一是在牌照资源方面。作为综合性传媒集团,自2005年获得中国第一张IPTV全国运营牌照开始,2012年,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完成了对视频网站风行网的收购。目前,除了已有的IPTV牌照,上海文广还手握互联网电视以及3G手机电视牌照。 二是在内容方面,本次重组上海文广募投了100亿元人民币,其中5亿投在尚世影业,扩大影视剧生产规模,20亿用来购买版权。三是在平台方面,除了现有的互联网电视、IPTV、有线数字电视等,上海文广还将花10个亿用来建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把旗下所有的平台包括东方购物680万的用户整合到一个平台,进行集中开发,提高用户价值。

重组后的百视通已经成为一个“生态圈”。根据重组方案,上海文广新上市公司的业务“生态圈”将包括:内容、平台+渠道、服务三大板块。“生态圈”中的内容板块将涵盖节目模式研发、影视制作、版权经营等;平台+渠道板块则包括互联网电视、IPTV、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视频、云平台和大数据等相关业务;服务板块囊括数字广告、网络游戏与主机游戏、电视购物与电子购物、文化旅游等。

2.大量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迅猛发展,仅2014年一年新增加51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其中40支透露募资额的基金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其中首期募集金额共达到140.75亿元。

首先,在地区分布方面。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51支基金中有33支分布在上述地区,占总基金数的64%,募集基金总金额为339.05亿元,占比28.32%。

其次,在行业分布方面。投资主要集中于移动互联网、旅游演艺领域等,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11起,占总数的23%;旅游演艺领域8起,占约17%。

3.“上市公司+PE”模式成为新主流

自2011年硅谷天堂首创“上市公司+PE”模式,与大康牧业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开展产业并购后,2014年这一模式开始引入传媒业。

在上市公司的利益方面,“上市公司+PE模式”一方面可以使上市公司借助PE机构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与布局,实现公司结构的升级,进而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基金介入,上市公司既能够享受到股价上升的高收益等并购带来的潜在收益,同时又能很好地去规避潜在的风险。在PE机构的利益方面,通过将并购基金所投项目出售给上市公司,PE可顺利实现退出。此外,通过提前入股上市公司的PE也可享受。

目前,在传媒业方面,当代东方与华安基金子公司共同发起的并购资产管理计划、奥飞动漫与广发证券直投子公司广发信德的携手、蓝色光标斥资1亿元参与投资北京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中心都是其中的典范。采取这一模式的主要代表见表3。

6356770800869628598612690

4.跨界并购风头正劲

2014年,跨界并购东风劲吹,大量来自制造业、食品、农林牧渔等传统或周期性行业的公司,纷纷通过并购涉足文化影视、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手游等新兴行业。而万达集团更是从从房地产高调转型进入文化传媒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发展,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集团,2014年,其文化产业集团的年收入高达341.4亿元,同比增长32.3%,其在文化产业的布局具体见表4。

6356770802263529778238256

5.互联网巨头继续布局传媒产业

互联网正在布局生态系统,而传媒业是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巴巴是其中野心最大的,目前已经投资了大量的传媒企业,具体见表5。

6356770802974396914242401

三、多重因素助推并购市场

1.文化产业政策利好

2014年,我国密集出台了多个文化产业相关扶持政策,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给文化产业及传媒业带来了重大利好,具体政策见表6。

6356770804828374359441680

2.国家管制政策放松大力支持产业并购

2014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10月23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正式施行。

两个《办法》充分体现了“管制政策放松、审批环节简化、定价机制市场化”的特点,关于并购的主要有以下内容:

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取消要约收购事前审批及两项要约收购豁免情形的审批;完善借壳上市的定义,明确对借壳上市执行与IPO审核等同的要求,明确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允许借壳上市;

进一步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为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定向权证作为并购重组支付方式预留制度空间;取消向非关联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门槛限制和盈利预测补偿强制性规定要求,尊重市场化博弈;明确分道制审核,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有关主体归位尽责。

并购政策的持续变暖和制度红利的释放将提高市场各主体参与并购重组的意愿。

3.传媒市场持续向好

首先,收入持续增长支持传媒业可持续发展。据国外权威部门统计,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传媒消费将呈现爆发性增长,2014年,我国GDP突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大关,达到7485美元;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同比增长8.0%。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将促进传媒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电影产业高速增长。2009年国内票房仅62亿元,而到了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5年间增长了3.78倍,年均增长75.61%;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

第三,游戏产业市场过千亿元。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和国际数据公司(IDC)共同推出的《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11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约达到5.17亿人。

第四,互联网广告高速增长。得益于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互联网广告收入在2013年1100亿元的基数上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上半年,根据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显示,百度、新浪、网易、搜狐、腾讯5家的广告收入为292.76亿元,同比增长54.12%。而预计2014年全年,互联网广告收入将增长40%以上,达到1540亿元,而2015年将保持35%左右的高速,超过2000亿元。

此外,国内IPO发行缓慢、排队时间过长,PE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退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并购新兴行业寻找新的利润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需要等原因也促进了传媒业市场的大并购。

可以预测的是,2015年的传媒业并购将出现下述新趋势:一是互联网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传统媒体上市公司将增多;二是互联网巨头为了布局生态系统,将进一步收购传媒企业;三是跨界并购将更多、规模将更大。

]]>
清华大学: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346228.html Sat, 09 May 2015 16:13:21 +0000 //www.otias-ub.com/?p=346228 2015年5月9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报告指出,2014年全年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比增长15.8%。

2014年全年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

《报告》指出,2014年的中国传媒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在融合中寻求突破。从宏观层面看,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崭新面貌,经济增长速度平缓稳定,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3.64万亿元,同比增长7.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已直接映射在产业规模的增长上,庄闲游戏在哪 不断涌现,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传媒业亦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同时,传媒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走向深化,互联网不但对传统媒体具有替代效应,也通过媒体融合形成促进力,使传媒产业保持整体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统计测算,2014年全年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比增长15.8%。

8244965988417712492

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

报告认为,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传媒产业呈现整体繁荣、局部下滑的局面。相较我国其他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传媒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对GDP的贡献率仅为1.5%,但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4年在GDP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传媒产业年增长率仍小幅上扬,从2013年的15.5%上升至2014年的15.8%,超过GDP增长率2倍多。然而,传媒产业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依赖于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2014年互联网与移动增值市场的份额不但一举超过传统媒体市场份额总和,领先优势达到10.3%,并且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尽管传媒产业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朝阳产业,然而以报纸为代表的部分传统媒介产品已经处于其市场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传统媒体的颓势还直接体现在传媒细分行业2014年的数据中,广播广告经营额、电影广告收入、图书销售收入和移动内容及增值收入呈现较好增长趋势。电视广告市场的增长趋于平缓,连续两年增长率低于两位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报纸发行收入,报纸广告收入则是连续4年下降,2014年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15%。电视和报纸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与此同时,网络广告收入和网络游戏收入的增长速度尽管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特别是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收入规模超过1500亿元。

]]>
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8902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210867.html Sat, 19 Apr 2014 14:15:03 +0000 //www.otias-ub.com/?p=210867 3645c618d849e4a62b576586edf22255

2008~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2014年4月19日讯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是8902. 4亿元,同比增长16. 2%,增长率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电视、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预计2014年传媒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2014年4月19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社科文献出版社、《传媒》杂志社合办的“传媒发展论坛2014”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媒转型、融合与创新” 。论坛上,清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以及传媒学界著名学者、传媒业界重要领导就传媒转型模式和融合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和对话,探索传媒业的创新之路。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本书目前已连续出版十年。在过去的十年期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通过持续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及时反映中国传媒发展现状并科学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文章亦被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该书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伴随传媒发展演变和结构调整,今年的报告进行重新架构,分为总报告、印刷媒体、广电产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媒生态、海外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发展报告7部分。在对传媒产业总体以及各细分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对“转型” “移动” “大数据” “并购”等年度热点进行跟踪,剖析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行业变革。

该报告指出:2013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领跑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超越传统媒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也追平电视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作用愈发明显。PC互联网的广告、游戏等市场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3年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移动互联网重构传媒产业结构,媒体未来趋向多屏融合;互联网媒体展开移动入口争夺,社交媒体开始开拓新市场。传统媒体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视媒体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电视广告市场基本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电影票房和植入广告推动电影产业加速前进。另一方面,广播和期刊增长率市场衰退加剧,报业集团开始寻求转型革新的模式。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主编崔保国教授在会上发布了2013年传媒产业主要指标数据。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传媒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新媒体的崛起成为传媒产业超越GDP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使传播渠道碎片化,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网络游戏平台逐步体现媒体价值;社交媒体、网络视频、OTT TV、数据库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1%,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