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商务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4 Dec 2012 14:06:0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6728.html Mon, 24 Dec 2012 14:06:05 +0000 //www.otias-ub.com/?p=86728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兴未艾。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万亿,2012年预计为9.8万亿,而2015年将达到26.5万亿。2010年,淘宝“双11”总销售额9.36亿元,2011年33.6亿元,2012年则达到了191亿元。

 

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榜样、数据和理论来指导他们的电商之路,而不断重复着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和失误。正因为这样的错误和失误,每一天,约有1万家网店走向死亡。

每天死亡1万家,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为帮助电商成长,让电商企业少走弯路,电子商务软件服务提供商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ShopEx)与《商业价值》杂志社,于2012年8月开始联合发起中国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的市场调查工作,旨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市场调查,全面了解各种类型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现状、发展需求及建设规划等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最终形成《中国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报告》。

在2012年8月12日~2012年10月19日期间,采取了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加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本次调查一共收到问卷19037份,其中有效问卷16523份,有效率86.8%。

此外,为了让报告更具可读性,我们大量运用了交叉分析的方式,将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细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年营业额1000万以下、1000万~1亿及1亿以上。以方便读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对标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等电子商务发达地区占有较高比重。

企业年营收规模

企业年营收低于1000万元年营收的占据主导地位,比例高达52.77%,可以看出,随着年营业额的提升,对应企业比例呈依次递减状态。

类型分布情况

2010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服务于各类消费者的不同类型电子商务企业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企业大致分为:销售商、品牌商、内贸代工商、外贸生产商、多品牌代理商、单品牌代理商、纯电商企业,其中排名前3类的企业类型为销售商、纯电商企业、多品牌代理商。比例分别为:20%、17%、13%。

业务模式分布情况

目前,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依然为B2C和 B2B,比例为70%、19%。

行业分布情况

服装行业是唯一一个出现在上述3个营收区间中均排名前3的行业,表明该领域的企业数量也最多,进入该行业的门槛也最低。其次是美食特产、家具建材、手机数码行业,这表明与消费者紧密相关的消费类行业电子商务程度更高。

企业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的使用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营销推广、网站设计、流量分析、客户信息管理、商品管理系统基本组成各营收区间企业的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的第一阵营,可以将上述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归纳为4大类型,即营销类软件及IT服务(营销推广)、交易个性化软件及IT服务(网站设计,客户体验优化)、平台多元化软件及IT服务(多渠道开店)、涉及前后端管理一体化的软件及IT服务(商品订单管理、仓储、客户信息管理)。(以下分别简称“营销类软件”、“交易个性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前后端一体化软件”)

结合上述数据,根据不同营收区间企业的实际情况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000万以下年营收区间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软件和服务的优先级依次为:营销类软件、交易个性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前后端管理一体化软件,年营业额1000万以下的企业,企业的危机感较大,与销量相关的营销类软件多是他们的首选,交易个性化软件及IT服务的选择说明企业更注重自身的客户体验,这是电商重要的竞争优势体现。

2、1000万~1亿年营收区间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软件和服务的优先级依次为:前后端管理一体化的软件、营销类软件及IT服务(营销推广)、交易个性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主要原因为该类客户属于中等规模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因为快速成长,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成为他们进一步成长的桎梏,所以首要需求是后端精细化管理,营销推广则是所有企业共同的需求,典型代表常见于细分领域的淘品牌或腰部商家。

3、1亿以上年营收区间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软件和服务的优先级依次为:前后端管理一体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交易个性化软件、营销类软件。主要原因为该类型企业主要为传统品牌企业,大型制造商,线下通常已有成熟的渠道运营体系。因此首要需求首先是将线下线上系统打通,做好企业的电商布局。这类企业对电商IT系统的需求特点常常体现为后端比前端更迫切,结构比营销更迫切;比如,知名的品牌商如李宁、kappa、全友、美的、南极人等。

业务开展情况

目前,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开展基本以和第3方平台开店和独立品牌网上商城为主,根据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排名前3的依次为 “淘宝”、B2C商城、 “天猫”开店比例为72%、41.2%、29%。

企业电子商务IT投入决策类型

年营收低于1000万、1000万~1亿以上的企业在布局电子商务的过程中,IT技术策略首选为购买成熟的软件系统,比例分别为98.42%、73.58%,而年营收区间在1亿以上的企业首选则是基于已有系统进行2次开发,比例为53.99%。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年营收低于1000万、1000万~1亿以上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经营模式有所限制,标准软件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年营收区间在1亿以上的企业,由于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业务需求较高,所以基于已有系统进行2次开发是该类型企业的首选。

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周期情况

(不含硬件、人力投入,公开发布并运营)

按照均值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年营收低于1000万、1000万~1亿、1亿以上区间企业的IT软件和服务的投入占公司年营收的比例为0.53%、0.335%、0.125%。上述3个比例可以成为企业在电子商务IT软件和服务的指导投入比例,同时,上述数据比例,也说明了电子商务IT软件和服务投入随着企业的营收规模提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现象。

2~3个月的建设周期选项,共同成为3个营收区间的企业的首选,比例分别为40%、38%、35%,其次为4~6个月,比例分别为27%、25%、27%,结合上述两项数据,(以上3个营收区间企业的2个比例相加均超过60%)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种规模的企业,都希望在2~6个月内快速完成IT建设。但细分可以得出三个营收区间企业快速完成IT建设的目的不尽相同,低于1000万的企业希望快速开展业务。1亿以上的企业则多为试水性质,例如,年营业额超百亿美元的国外某知名全球连锁超市卖场,仅购买了一套标准软件产品,用2个月时间即完成了其电子商务系统的研发、搭建、实施、上线工作。而1000万~1亿的企业则两个因素兼而有之。

via: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8610.html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49%企业已涉足网购但面临困难 //www.otias-ub.com/archives/19034.html Mon, 28 Nov 2011 16:43:31 +0000 //www.otias-ub.com/?p=19034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调查预测,随着网购等新业态加入竞争,或可能改变目前中国零售业“中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少”的行业格局。

调查显示,中国5%的百强企业已开展网购平台且运行良好,49%的企业已开展网购但面临困难,36%的企业已开始计划进军电子商务,只有10%的企业表示对网购平台持观望态度或暂时不打算涉足。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始终处于全面、快速增长中。然而,从专家到企业家已形成共识,中国零售业的“大浪淘沙”阶段即将来临。

“如果说过去1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是普遍共赢的话,未来10年中国零售业将进入优化发展期,有赢家,也会有输家。”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陈有钢表示,开店扩张、单一业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面临转型。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积极重视,多是对自身竞争优势的重审。总部设在深圳的天虹商场是一个有近30年发展历史的中型连锁百货企业,近年来已开始在电子商务领域尝试。总经理赖伟表示出对未来的担忧:“现在还不错,未来是否还能保持不错?”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零售业已密集面临各类发展危机。向供货商收取高额通道费引发推高物价的指责,以及产品质量问题、价格混乱等,给整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

从短期看,传统零售企业内部的盈利压力也在增大。约54%的受访企业认为工资、租金上升和同行竞争,是2010年以来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2010年下半年开始,营业费用占比上升使零售企业整体经营利润率出现回落。

“从长期看,网购缩短了供应链可能对控制价格有利。同时传统零售企业又有诚信度高等品牌优势,容易与网购形成互补。”苏宁电器(微博)副董事长孙为民说。

苏宁电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电器销售连锁企业之一,其旗下的网络购物平台苏宁易购(微博),2010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80亿元。

苏宁电器在今年6月发布的未来10年发展战略中指出,2020年网络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元,占整个公司销售总额的近一半。

有不少专家认为,以网购平台等为主的新业态竞争,可能改变目前中国零售业“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陈有钢介绍,美国最大的5家百货商场占全国百货业销售额的59%,而中国这一数据只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