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格局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9 Jan 2015 15:17:1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硅谷内部报告:带你洞悉数字科技的世界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516.html Thu, 29 Jan 2015 15:17:11 +0000 //www.otias-ub.com/?p=325516 以下内容,是 Andreessen Horowitz 投资人 Benedict Evans 在“《华尔街日报》数字会议”上做的有关移动的观点预测。该机构是硅谷最顶级的基金。

第一次,技术被销售给每个普通人

1. 十几年前,我们被 1995 年到 2000 年的网民数增长震惊,这一阶段网民数从 0.5 亿人增长到 4 亿人。

2. 技术泡沫后,网民数增长更惊人,从 4 亿增长到今年约 30 亿人;同时,使用智能手机人数达到 20 亿人次。

 

3,2020 年,全球又有 10 亿人会将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成为网民,网民数达到 40 亿人次。

4,1995 年至今,不上网或没智能手机的成年人数持续收缩:前者从 1995 年近百分百降至 2017 年约 36%;后者从 1995 年百分百降至 2017 年约 28%。

 

5. 2020 年,全球 80% 成年人会拥有智能手机。

2020 年

全球人口数在 74 亿左右;

成年人数约 52 亿人次;

TV 受众 48 亿左右;

有文化和读写能力的人 45 亿左右;

功能机用户 43 亿左右;

上网人数 40 亿左右;

智能手机用户 40 亿左右;

PC 用户 17 亿;

个人 PC 用户在 10 亿以下。

 

6,智能手机,让所有人都拥有一部装在口袋里的超级电脑

一部新 iPhone 的 CPU 内晶体管数是奔腾 1995 的 625 倍;

仅新 iPhone 发布那个周末,苹果卖出 CPU 晶体管数就达到 1995 年世上所有个人电脑里 CPU 晶体管的 25 倍。

第一次,互联网格局被改变

1,人们花在移动互联网上时间,已超过花在所有电脑网页上时间总和。

2013 年 6 月,用户通过桌面上网时间还多于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时间;

2014年 6 月,后者(App + 移动浏览器)已明显超过前者。

 

此外,移动互联网格局还未完全固定,如就“I installed an app on my Android smartphone.”这句话,其中“下载”、“APP”、“Android”、“智能手机”,这四个概念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020 年我再说这话时,可能和现在意思已大有不同。

2,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iOS 和 Android 两家市场份额因不同地点产业结构不同而相差悬殊。换句话说,用 iOS 还是用 Android,取决于你在哪和你在做什么。

 

20150105145241_94844

如上图,

全球销量看,Android 手机明显多于苹果;

但 Facebook 旧金山用户中,苹果设备使用者多于 Android,同时在雅加达,情况则反过来;

另外,苹果应用商店收入明显高于 Google Play;

而以全球浏览器上网数据看,苹果略高于 Android,但中国数据则完全相反,Android 明显多于苹果。

 

3、每个新传感器都意味新商机。

智能手机比 PC 复杂得多,PC 不会问任何它应该知道的东西,但新传感器深刻改变电脑能知道的东西,因此每个新传感器,都能带来新商业机会。

 

 

4,移动设备能引发“杠杆效应”。

2020 年,智能手机数将达到 PC 的 2—3 倍,但乘以移动设备便携易用带来的便利,移动设备将能提供 10 倍于 PC 时代的机会。

20150105145322_63534

Facebook 和 WhatsApp 是最典型例子。

两年内,Facebook 移动广告收入就翻倍,成为一个体量达65亿美金的海量客户部门;

而只有30个工程师的 WhatsApp 一年内信息流量已达到72亿条,要知道,全球短信总量是每年75亿条。

 

20150105145343_766241

20150105145359_71926

“杠杆效应”还改变了互联网初创企业对早期资本的需求:

2000年,一个融资1000万美金、拥有100名员工的初创企业能吸引 100 万用户;

现在,融资100万美元,有10个员工的公司就能吸引1000万用户;

而未来凭借移动互联网,一人白手起家,不要拿什么投资,就能吸引100万用户。

 

第三部分,移动甚至重置科技产业

1,智能手机逐渐拖垮 PC。

全球有 20 亿人,平均每 2 年买一台移动设备;

全球有 16 亿人,平均每 5 年买一台 PC。

2,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占电子产品市场半壁江山。

 

 

3,1999 年时,全球共有 800 亿张用胶卷拍的照片;而今年,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就达到 8000 亿张;苹果和 Android 手机销量,也超越日本生产的照相机。
4,移动甚至改变 PC 领域市场份额。

微软在 PC 领域销售份额持续下滑,已从超过 85% 份额,掉到不到 25%;

而苹果却快速占领市场,从收入看,几乎接管 PC 业,在 2013 年达到 1750 亿美金。

5,移动已导致技术中心转移:

硅谷和中国成为新时代中心,代表公司:

电脑领域谷歌和苹果,打败微软;

芯片领域 ARM 和高通,打败英特尔;

手机行业,中国深圳打败原生产诺基亚的芬兰。

20150105145550_98394

 

 

6,移动撬动供应链过程:

20150105145605_12730

 

第四部分,移动也在重置其它产业

 

1,科技在主导我们注意力。

20150105145623_91855

 

 

2,科技品牌价值巨大。

2004 年,科技品牌价值占全球品牌价值前 100 位的 30%,其中谷歌、苹果、亚马逊和 Facebook 四家占不到 2%;

但现在,前者已达到 40%,后者快接近 20%。

 

3,孩子们最牵挂什么?移动设备。

 
4,人与人的沟通正趋向纯数字化、纯移动化,现在连爷爷奶奶们,也会使用电子邮件了。

5,移动设备挤压下,电视变得越来越小众,可用来看视频的数字设备,正从数量上超越真正的电视。

20150105145741_10711

 

6,作为移动设备的屏幕,全球 LCD 液晶屏显示器销量显著上升。

20150105145754_88017

第五部分,科技还有很大改变世界的潜力

1,以下是各行业在 2013 年收入情况。其中,汽车业达到 14000 亿美金,服装业达到 13000 亿美金。

20150105145817_13791

2,通常跟技术相关公司分三种。

一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如苹果;

二是通过技术改进产品或扩展业务,但技术不是核心,如亚马逊;

三是被新技术催生出的公司,可能做的是传统行业,但都基于新技术,如 Airbnb。

而如果重点关注第三种公司,我们会发现:每波技术创新浪潮,都会催生一些新行业,比如:

20150105145831_55238

20150105145918_91376

正如卡车和洲际公路出现让零售业发生根本性转变,因而成就了沃尔玛,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为传统旅游和运输行业创造了全新可能,因此才有 Airbnb、Uber 和 Lyft。由此可见,移动已开始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另一重要事实:当一项技术被充分普及,它就被社会“内化”成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人们也就不再谈论它。以下几张图,显示了“铁路”、“钢铁”、“计算机化”等技术词汇在 Google Books 出现的频率:

“铁路”

20150105145929_22116

“钢铁”

20150105145943_89231

“计算机化”

20150105145953_83783

而“软件”出现频率如下:

20150105150004_27865

这样的趋势说明:

软件已开始走向被内化阶段,成为各行业理所当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软件正在吃掉整个世界,科技业自身已容不下技术发展的张力。

]]>
DCCI:互联网微化学反应七度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2903.html Fri, 20 Apr 2012 01:11:51 +0000 //www.otias-ub.com/?p=32903 DCCI发布的《互联网微化学反应七度报告》将互联网正在发生的变化,归结为7点。下面是该报告的解读:

微化学反应1:当Internet×Mobile, PC互联网巨头谁领跑谁主导移劢互联网?

下图是中国主流互联网企业移动应用大布局,我们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谁的应用最多?谁的布局最广?这些互联网企业又分别在哪些领域各占山头?腾讯显然已经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延续着它打造数字生活的无所不做的策略。

微化学反应2:当Open Platform ×App, 谁将是核心开放平台, 网罗整个网络?

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推出开放平台,谁会是未来最大的开放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的问题。下图是国内主流开放平台数据对比,从开发者数量来看,腾讯的号召力最高,开发者达到30万,第二位是淘宝达24万;从应用下载使用量来看,腾讯、新浪微博和百度名列前三;应用的数量上,360最高,达18.5万,但下载量不高,说明应用的质量和用户的互动率仍需提升

微化学反应3: 当Cloud×Data×App, 谁的云将统治互联网数据、服务天空?

云服务也是一个热点,移动时代和大带宽时代,云的到来几乎是顺应时势。包括阿里、腾讯、华为、盛大等企业都纷纷涉足该领域,试图拥有用户的数字资产。最终拥有云的企业可能在终端厂商、互联网社交服务、开放平台中产生。

微化学反应4: 当Cloud×Pipeline×Terminal, 智能手机互联网派能否领导未来?

移动互联网的因为终端的个性化、平台化而产生了诸多战略制高点,这些战略制高点既有最终满足用户服务需求的“云”,也有提供用户通往这些管道的运营商或平台,更有对这些业务提供支撑的终端,这三个领域都可谓移动互联网的竞争要地。一些互联网企业制造手机,其实就是想构成战略三角矩阵,问题是它能不能发挥出苹果那样的魔力。

微化学反应5: 当OS×Store×Browser成主渠道, 应用市场大清洗谁可能出局?

应用平台更是一个有趣的竞争场所,手机平台的应用植入更新管理,应用商店的应用发现和下载,浏览器提供的即搜即用等应用都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中国移动应用商店应用量、用户规模和下载排名来看,91手机助手在应用数量和应用下载量上全面领先;中国移动MM用户数量占有,但应用量和下载量都不高;百度和网易移动应用数量不少,但下载量不足;腾讯应用宝应用数量不高,下载量却惊人

微化学反应6: 当服务×物品×情感×沟通×信息×效率成基点, 如何小微化生存?

这是一个大的话题,在开放平台、云、API等包围下,小企业的微化生产问题很有意思,可以初步判断的是小企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大企业形成的社交、平台、API等微生态系统。平台级大企业正在占据未来互联网基础架构中最核心、最底层业务云-管道-终端-套件-支付-物流-关系-用户-营销,“平台+应用”格局下的小微化生存:大平台赚大钞,小企业捡硬币

微化学反应7: 当COWMALS成为移劢时代互联网服务基础架构, 企业如何迁徙?

 

 

 

 

 

 

]]>
comScore:2012年美国社交网络将超越门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6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66.html#comments Thu, 19 Apr 2012 06:00:28 +0000 //www.otias-ub.com/?p=32566 社交网络成为网民获取互联网的起点,社交网络用户越来越依赖于去消费关注者形成的网络推荐的信息、图片、视频和应用。而这个导致了整个网络格局的变化,社交网络在网民上网时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目前平均每月每个美国互联网用户在社交网络上花费的时长将近6个小时,比一个美国人每周花费在他们所钟爱的黄金时段剧集观看上的时间还要高50%。目前社交网络是美国第二大应用,仅低于网络门户,而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2012年社交网络将成为第一大应用。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66.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