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9 Sep 2020 09:32: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NNIC:2019年度天津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15032.html Wed, 09 Sep 2020 09:32:59 +0000 //www.otias-ub.com/?p=1115032 近日,《2019年度天津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津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主要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六个方面,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19年及2020年初天津市互联网发展状况。

网民规模、结构、素质稳步提升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天津市网民规模为1175万,较2018年底新增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2%,较2018年底提升4.6个百分点,较全国互联网普及率(64.5%)高10.7个百分点。从网民属性来看,天津市网民40岁以上占比接近四成,达到39.3%;大学专科及以上网民占比达36.5%;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占比达到35.7%,呈现出年龄更均衡、受教育水平更高、收入水平更高等特点。从接入环境来看,手机作为天津市网民的首要上网设备,使用比例达98.7%;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34.6小时,较2018年底增加4小时。

网络惠民、利民、便民红利充分释放

在互联网使用情况方面,天津市网约车、网上外卖、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3月,天津市网约车使用率达到51.0%,较全国平均水平(40.1%)高出10.9个百分点;网上外卖使用率达到53.0%,较全国平均水平(44.0%)高出9.0个百分点。此外,天津市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达40.6%,较2018年底(27.0%)增加13.6个百分点;网络支付用户使用率达86.2%,较2018年底(73.6%)提升12.6个百分点;网络直播用户使用率达60.1%,较2018年底(50.9%)增加9.2个百分点。

天津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报告》通过大量详实数据展现出天津互联网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强劲势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市互联网协会会长董苏敏表示。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建设,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相关领域发展势头向上向好。注重网络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鲲鹏生态体系、超脑联合实验室、城市数字大脑联合实验室的市场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持续深化大数据发展应用,以数据产业、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三方面需求为牵引,实施政务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深化数据资源治理等重点任务,推动数据融通、治理、应用实现新突破,促进大数据产业生态繁荣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天津连续四年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加快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实现了高端资源要素快速聚集,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
Fastdata极数:202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0600.html Thu, 13 Aug 2020 18:19:45 +0000 //www.otias-ub.com/?p=1100600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Fastdata极数: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0913.html Mon, 06 Apr 2020 20:25:59 +0000 //www.otias-ub.com/?p=1030913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盘点2017上半年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635691.html Thu, 21 Sep 2017 13:35:32 +0000 //www.otias-ub.com/?p=635691 随着人口红利接近天花板,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增长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移动设备总量增长趋缓,围绕用户现有注意力的竞争愈加激烈,2017年上半年移动应用市场形式出现变化,新的服务和消费趋势开始萌生并加速成长。

【友盟+】依托数据智能平台(DIP)对互联网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梳理出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

趋势一

移动互联网设备增长平稳,下一轮爆发有赖于物联网发力

截止2017年Q2,国内季度活跃移动设备达总量达15.6亿,环比Q1增幅4%。

2016年Q3,OPPO和VIVO推出爆款手机引发移动设备量激增,但这种增长缺乏持久性,此后移动设备的增长速度放缓。随着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以及人口红利消耗殆尽,未来一段时间内,设备总量的变化将更加平稳,其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增网民、新机入市以及节日促销的综合影响。移动设备规模的下一轮爆发将有赖于物联网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更多样化的智能设备投入应用。

 

趋势二

移动设备使用时长略减,围绕用户现有注意力的抢夺加剧

2017年上半年移动设备日人均使用时长为3小时比去年下半年减少7%,这与智能电视的快速普及有关。

在提供同样内容的情况下,大屏的视听体验对用户更有吸引力,新一代客厅经济或将在2017年下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用户对高品质内容付费意愿的不断增强,以及广告主对OTT平台商业价值的认可和开发,OTT会更加积极地抢夺现有用户的注意力。

 

趋势三

苹果设备存量占比下滑,OPPO一跃成为安卓设备存量TOP1

2017年上半年,苹果设备存量占比出现轻微下滑。在众多安卓品牌中,OPPO存量占比排名第一,与位列第二三名的华为和小米占比差距并不大;Vivo占比增幅最为显著。

 

安卓手机品牌存量集中度继续增强,头部品牌(OPPO/Vivo/华为/小米)存量接近七成,长尾品牌占比持续萎缩。

 

趋势四

游戏赢得“眼球大战”,“耳朵经济”再次融入生活

2017年上半年网民兴趣发生转移,以休闲、棋牌为代表的游戏抢占用户眼球,新闻、阅读、视频、直播的使用时间遭遇瓜分。

在疲惫的眼球与可怜的剩余时间双重作用下, “听”系列应用悄然兴起:听新闻、听书、听音乐可以在走路、跑步、开车、入睡前和起床后使用,既解放视觉系统,又无需独占时间,因此受到追捧,“耳朵经济”继广播时代后再次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

趋势五

新闻社交持续称霸,工具应用异军突起

新闻、视频、社交类应用依然占有高份额用户群。

系统工具、生活工具及服务类应用异军突起,用户渗透率紧随其后。

图像美化类应用在35岁以下人群中渗透率高;教育培训、旅游出行类应用在19-25岁人群中渗透率高。

音乐播放、运动健康、金融理财和交通导航类应用在各年龄段人群中渗透率均衡。

 

趋势六

移动互联网逐渐向中老年群体渗透,41岁以上用户占比稳定增长

移动互联网用户向中老年人群渗透,41~50岁用户比重较2016年底呈现增长,这部分人群消费实力较强,可见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可被挖掘的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

 

趋势七

女性网民最“爱美”,男性网民更“爱财”

女性网民不仅使用APP数量多,而且在大部分APP类型的渗透率也高于男性网民。两者最大的差距在图像和金融理财类应用上。这与性别特征以及社会分工高度相关,也与当下互联网“弱功能、强体验”以及社交性有关。

(点击可查看大图)

 

渗透率计算方法:某人群中使用某类应用的人数/某人群总人数 X 100%

渗透率差值计算方法:女性网民在某类型应用的渗透率减去男性网民同维度数据。

趋势八

由于政策紧缩及短视频的火爆,导致直播类APP使用时长下滑

新闻阅读类APP瞄准短视频风口,纷纷出资扶持短视频创作,并通过个性化推送精准触达用户,成功带动使用时长的上扬。

由于政策的持续缩紧,以及短视频积极抢占市场,视频播放类APP(尤其是直播类APP)的日人均使用时长降幅最为显著。

 

趋势九

现象级游戏引发全网关注,带动WEB端游戏内容流量攀升

上半年朝鲜半岛政治局势风波不断,金正男遇害、韩国部署萨德、朴槿惠被罢免等一系列时事驱动新闻类流量攀升。

此外,上半年游戏内容流量上涨显著,王者荣耀的问世不仅成功占领用户手机,也引发全网的报道和关注。

 

趋势十

360搜索动了百度搜索的的奶酪

 2017年6月,360系列浏览器超越IE系列荣升PC浏览器占有率榜首,并占据1/3市场份额。凭借浏览器份额的攀升,360搜索引擎的流量亦实现小幅度上扬,成功撬动搜索引擎霸主百度的流量。

 

 

总结

基于对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梳理和总结,【友盟+】认为短时间内移动设备规模不会再出现爆发式增长,下一个风口将会出现在物联网领域。同时,OTT积极抢夺用户时间,新一代客厅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更多的广告预算会转移到OTT领域。

移动网民年龄向中老年(41~50岁)渗透,该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未来还会继续升高,通过互联网+服务为中老年赋能,为其生活和工作注入新能量,或将成为创业新方向。

游戏依然是占领用户时间的主力军之一,尤其是休闲类和棋牌类这种能占据用户碎片化时间和场景的游戏最受欢迎。未来一段时间,爆款游戏很难再现。留给游戏开发者的议题是,在用户有效时间临近天花板的当下,如何以更加优质的内容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

]]>
山西通信管理局:2015年山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78826.html Wed, 01 Jun 2016 09:51:36 +0000 //www.otias-ub.com/?p=478826 2015年山西省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全省4G电话用户总数、8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数、IPTV用户数、接入网光缆长度、4G基站数、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同比增长均达到100%以上,全省光缆线路长度、移动通信基站、光纤接入用户数几项指标的普及率或渗透水平均位居全国第7位。全省域名数量增长超50%,备案网站增长18.1%,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为9.5Mb/s,同比增长89.8%。

《报告》对网民结构及行为进行了细致分析。2015年,山西省互联网普及率为54.2%,位居全国第11位,网民规模达1975万人,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价值。其中手机网民1829.3万人,农村网民规模为668.1万人,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访问电子商务、医疗、教育、娱乐(视频)类的网民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介绍,山西网民访问各类网站前三位的依次是即时通信、娱乐和电子商务类网站,即时通信类中微信是山西网民应用最多的,月均覆盖人数达1450.7万人,占山西网民的73.5%。

《报告》表明,2015年,新媒体、电子商务、金融类网站引领山西省网站发展,移动互联网APP下载量最多的为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和社交通讯类。

2015年,山西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宽带山西”建设,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全省网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5年底,山西全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持证单位182家,增值电信业务收入达16462.7万元,同比增长4%。

山西互联网企业发展呈多种新业态新模式,传统企业逐步拥抱互联网,跨界融合范围持续扩大;互联网企业数量、辐射的行业逐渐增多,农村电商发展态势凸显,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受热捧,引领传统企业转型。

此外,山西全面落实提速降费,宽带速率同比增长98%,资费同比下降30%以上,4G电话用户数和8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数的同比增长都在100%以上。

1464774534-2582-20160601

1464774534-9597-20160601

1464774534-5196-20160601

1464774534-8943-20160601

1464774534-1560-20160601

1464774534-7612-20160601

1464774536-7049-20160601

1464774536-1061-20160601

1464774536-4895-20160601

1464774536-7169-20160601

1464774536-9363-20160601

1464774536-9198-20160601

1464774538-2120-20160601

1464774538-8582-20160601

1464774538-3142-20160601

1464774538-7881-20160601

1464774538-9570-20160601

1464774539-4324-20160601

1464774540-1586-20160601

1464774540-5741-20160601

1464774540-9277-20160601

1464774540-7017-20160601

1464774541-1884-20160601

1464774541-1726-20160601

1464774542-2071-20160601

1464774542-5448-20160601

1464774542-6141-20160601

1464774543-6413-20160601

1464774543-5081-20160601

 

]]>
CNNIC:2015年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432342.html Thu, 21 Jan 2016 14:00:17 +0000 //www.otias-ub.com/?p=432342 前 言

深圳互联网普及率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处于领先水平。截至2015年12月底,深圳总体网民规模达到897万,网民渗透率高达83.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51万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4.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近5个百分点。

4439c452c6eb180aed6e32

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发展活跃、聚集效益优质,不仅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电子信息制造及互联网巨头,还吸引了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入驻。在深圳10多个互联网产业园区,入驻的互联网企业超过1000家。

为抢占互联网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圳市率先制定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每年安排5亿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互联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互联网应用的推动下,深圳市互联网商务类应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贸”、“互联网+物流”、“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十二项任务,致力于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信息港,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体。

报告摘要

4439c452c6eb180aed7e37

网民发展规模

截至2015年12月底,深圳总体网民规模达到897万,网民渗透率高达83.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与2014年相比,网民规模仍然在高位上增加1.9个百分点。

2015年深圳市宽带用户占比98.2%,宽带用户规模达到881万。

2015年,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51万人,较2014年增长67万,增长率为8.5%。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4.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近5个百分点。

4439c452c6eb180aed853b

网民结构特征

2015年,深圳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趋向均衡。2014年深圳网民中男女性别比例为57.7:42.3,2015的性别比例差距有所减小,为57.4:42.6。

从2015年深圳市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2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的占比较低,为13.2%;20-39岁年龄段网民是深圳网民主体,占比62.8%。

深圳大专和大学本科及以上网民占比分别为13.6%和14.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

深圳网民中“企业/公司一般职员”群体比例最高,为20.3%;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13.9%。

深圳网民中1001-3000元收入者最多,占比33.5%;其次是3001-5000元收入者,占比25.5%。

2015年深圳网民中已婚者占55.7%,未婚网民占42.8%。深圳各区网民中婚姻状态也基本均衡,其中龙华新区和光明新区未婚网民比例较高,分别为46.3%和45.7%。

深圳网民中有72.1%的网民是外地户籍,本地户口网民占27.9%。

4439c452c6eb180aed9040

网络接入方式及环境

截至2015年12月底,深圳市10兆及以上高速宽带用户占比达到37.8%。

深圳市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PC端,为94.8%,与2014年相比高出5.7个百分点。

深圳市网民使用最多的浏览器为360安全浏览器,占比56.7%;其次是IE浏览器,占比30.3%;再次是百度浏览器,占比24.9%。

深圳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35.7个小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个小时以上。

深圳市网民在家里上网的比例最高,为82.4%。由于深圳市网民企业/公司一般职员较多,在单位上网的比例为57%。

深圳市网民上网时间集中分布在晚上8-12点之间,所占比例为66.8%;其次为下午1-5点,占比47.3%;再次为早上7-11点,占比45.2%。

4439c452c6eb180aed9646

网络应用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深圳市使用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为755万人,使用率达到8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深圳市使用搜索引擎的网民规模为736万人,使用率为82%,与2014年相差不多。

深圳网络购物的网民规模为690万人,使用率达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与2014年相比提升11.6个百分点。

深圳网络购物带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应用的发展,二者的网民规模为633万和604万,使用率分别为70.5%和67.4%,较2014年分别提升11.2和14.2个百分点。

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分别为675万人和692万人,使用率达到75.2%和77.2%,较2014年提升4.8和14.9个百分点。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的网民规模分别为540万人和417万人,使用率达到60.2%和46.5%。

深圳市即时通信的使用率为93.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较2014年提升3.3个百分点; 电子邮件的使用比率仅次于即时通信,为63.4%,较2014年大幅提升18.4个百分点。

深圳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目的以查询办事指南或下载业务表格为主,所占比例为65.1%;其次是查询政务信息,占比60.8%;向政府提交办事申请的网民比例占42.6%;反映问题/投诉/建议/咨询/信访的网民比例为16.3%。

4439c452c6eb180aed9d4d

 

网站使用行为

深圳网民新闻、娱乐、社交需求强烈,使用资讯门户网站、视频/音乐网站、社交网站、博客空间的频率较高,每天使用多次的网民分别占比57.3%、43.1%、40.9%和43.8%。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和导航网站的深圳网民分别占比59.9%和42.3%。

深圳市网民最常使用的门户网站是腾讯,所占比例为42.3%。新浪、网易、凤凰网、搜狐其他四大门户网站的使用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14%、11.4%、8.3%和8%。

4439c452c6eb180aeda355

媒介接触行为

手机成为网民第一媒介接触介质,使用该媒介的深圳网民占比75.5%;使用电脑和电视作为媒介接触的网民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33.2%和32.4%。

手机互联网成为网民最信任的媒体终端,占比29.3%。电视占比26.8%。报纸为14.6%。

在众多广告载体中,深圳网民对手机上的广告关注度最高,为61.6%;其次是地铁通道、站台、车厢广告,占比59.3%;再次是公交车身或车厢内的电视广告,占比56.2%;电脑广告以54.2%的关注度排在第四位。其他类型广告的关注度均不到50%。

4439c452c6eb180aeda85e

移动网络应用

2015年下半年,10.5%的深圳手机网民从非新闻阅读用户转变为新闻阅读用户;67.5%的深圳手机网民提升了新闻阅读量; 22%的深圳手机网民表示手机未对其新闻阅读习惯产生影响。

深圳市手机网民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是手机上网方便、支付便捷,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2%和60.3%。由于手机提供特供折扣而进行手机网络购物的用户占比20.6%。由于其他原因进行手机购物的用户比例均不到20%。

在移动创新应用中,2015年深圳手机网民使用出行服务的用户最多,占比74.6%;其次是外卖订餐,占比65.4%;再次是网络理财,占比33.4%。在线教育等其他四个方面仍然属于小众市场,使用比例均不到20%。

在本次调查的移动电子政务应用中,深圳手机网民使用最多的移动电子政务应用是“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移动门户”,所占比例为17.3%。“深圳政府在线移动门户”、“移动税务局”等其他前五大应用的使用比例均不到5%。

调查显示,深圳市手机网民反映移动电子政务客户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打开网页速度较慢”,所占比例为47.3%;其次是“操作过程繁琐”,占比21.2%;再次是“互动性不好”,占比18.7%。第四是“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机制”,占比16.1%;反映其他问题的比例均不到15%。

2015年深圳手机网民中,85.3%的用户使用“微信”的频度是“每天多次”;“每天使用1次”、“两三天使用一次”甚至使用频率更低的用户占比均不到10%。

4439c452c6eb180aedad04

非网民行为

由于不懂电脑/网络而不去上网的深圳市非网民最多,占非网民的47.3%;其次为没有时间上网,占比32.6%;再次为年龄太大/太小,占比15.2%。由于其他原因不上网的人群比例均不到10%。

2015年,51.2%的深圳市非网民表示未来肯定不上网;10.8%的深圳市非网民表示可能上网;仅有4%的深圳市非网民表示肯定上网。

2015年深圳市非网民获取信息资讯的主要接触媒介为电视,所占比例高达81.9%;其次是报纸,占比29.3%;再次是广播,占比14.3%。

2015年深圳市非网民最信任的媒介终端主要是电视,该部分人群占比55%;其次是报纸,占比10.1%;再次是广播,占比2.7%。

4439c452c6eb180aedb20f

 

总结与建议

一、 深圳互联网发展状况总结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产业和应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又为深圳市经济和社会注入新的活力。2015年深圳互联网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网民规模在高位继续增长,并随着年龄代际的更替,在深圳市呈普及化发展趋势。

2015年,深圳总体网民规模达到897万,网民渗透率高达83.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与2014年相比,增长17万人,增速1.9%;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51万人,较2014年增长67万,增长率为8.5%,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4.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近5个百分点,在全球均处于领先水平。从年龄结构来看,20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比13.2%;20-39岁年龄段网民是深圳网民主体,占比62.8%;随着年龄代际的更替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持续涌入,深圳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网民明显偏多。以上均表明深圳市互联网应用正在普及化发展。

(二) 随着上网时长的持续增长,深圳网民互联网应用程度进一步深化,商务类应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深圳网民互联网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也与日俱增,从2012年的30.1个小时提升至2015年的35.7个小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个小时以上。由于深圳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下,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并造就了深圳市发达的互联网娱乐产业。不仅如此,深圳被确立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致力于发展信息时代的电子商务新经济,依靠电子商务拉动消费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深圳市各类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已经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网络购物的网民规模为690万人,使用率达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深圳网络购物又带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应用和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使商务类网络应用成为深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4439c452c6eb180aedb71b

(三) 手机成为深圳手机网民最主要的媒介接触终端,人们对手机互联网信息的信任程度超过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

网络在深圳市手机网民的媒介接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手机成为网民第一媒介接触介质,使用该媒介的深圳网民占比75.5%,远高于电脑、电视、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介终端。深圳市手机网民中,浏览手机新闻的人群占比高达91.9%。不仅如此,手机对深圳网民的新闻阅读习惯产生较大影响。最近半年,10.5%的深圳手机网民从非新闻阅读用户转变为新闻阅读用户;67.5%的深圳手机网民提升了新闻阅读量。虽然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需要真伪自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对新闻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的蒲公英扩散式传播,手机互联网成为手机网民最信任的媒体终端,超过电视、报纸、桌面互联网、杂志、广播等其他媒介形式。

(四) 深圳非网民呈现低学历、低收入、高年龄特征,自身条件和素质不利于应用互联网,认知不足不愿上网,技能缺失不能上网。

2015年,深圳非网民规模为181万人,占深圳人口的16.8%。同时,非网民属性特征不利于互联网普及,表现为:深圳市非网民的学历结构偏低,集中分布在初中及以下,占比81.1%;深圳市非网民的收入水平中等偏下,集中分布在1001-3000元之间,占比53%;深圳市非网民年龄结构偏年长化,集中分布在40岁及以上,所占比例为53.7%。低学历使得非网民互联网使用技能缺乏,低收入导致购买上网设备和支付上网花费困难,高年龄则降低学习动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此外,由于非网民信息渠道相对匮乏,互联网认知不足,再加上消费水平低,属于企业非目标推广人群,无法建立网络氛围,从而不愿上网。不懂电脑或网络、缺少技能培训和应用氛围造成网民不能上网。

二、 深圳互联网发展建议

作为中国最互联网城市,深圳已经占据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为了积极抢抓信息经济发展先机,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社会进步,引领发展新常态、形成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深圳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转化:大力推进光进铜退,提速降费,加速建成“全光网城市”

深圳拥有良好的互联网产业应用基础:产业发达,产业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互联网普及率全国最高,为83.2%,手机上网比例94.8%,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了抓住互联网机遇,在信息经济发展上率先发力,打造国际一流信息港,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城市,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体,深圳需要升级城市网络基础建设,构建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全面推进光纤到户改造,提高无线基础网络覆盖范围,加速建成“全光网城市”;同时提升网络通信市场开放程度,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激发互联网应用市场活力。

(二) 融合: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与其他领域的快速融合

2015年深圳政府出台《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贸”等十二项任务。为了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深圳市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战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组织、要素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金融、商贸、交通、物流、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创新,通过互联网推动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加快互联网创新驱动步伐,从而打造深圳市创新型经济形态,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优化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三) 升级:互联网发展方向,由消费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

深圳市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始于“使用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娱乐型互联网应用,兴于低成本、低价格,连接实物经济的消费型互联网。目前,在“互联网+”的国策驱动下,正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与强调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的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更强调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个性化设计以及产业之间的高度协同提高效率;大规模的应用智能设备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损耗,使得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增加。深圳市消费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红海”,产业互联网的开发充满巨大的商机和挑战,特别是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四) 创新:通过互联网提效经济,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打造出“平台化”的庄闲游戏app官网 模式,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面对“人口老龄化”、“产能过程”等普遍的社会经济问题,深圳市亟需通过“改革创新”激发新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潜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利好,深圳市需要打造支撑平台,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庄闲游戏在哪 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型经济的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在开放中促进“创业、创新”。为此,深圳市政府需要继续加快改革步伐,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出空间。企业需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形成互惠互利,共生共享的模式,在竞争中充分协作。

]]>
2014年山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90330.html Thu, 01 Oct 2015 16:03:08 +0000 //www.otias-ub.com/?p=390330

 20150713_012

20150713_03220150713_04120150713_05120150713_06120150713_07120150713_08120150713_0920150713_1020150713_1120150713_1220150713_1320150713_1420150713_1520150713_1620150713_1720150713_1820150713_1920150713_2020150713_2120150713_2220150713_2320150713_2420150713_2520150713_2620150713_2720150713_2820150713_2920150713_3020150713_3120150713_3220150713_3320150713_3420150713_3520150713_3620150713_3720150713_3820150713_3920150713_4020150713_4120150713_4220150713_4320150713_4420150713_4520150713_4620150713_4720150713_4820150713_4920150713_5020150713_5120150713_5220150713_5320150713_5420150713_5520150713_5620150713_5720150713_5820150713_5920150713_6020150713_6120150713_6220150713_6320150713_6420150713_6520150713_6620150713_6720150713_6820150713_6920150713_7020150713_7120150713_7220150713_7320150713_7420150713_7520150713_7620150713_7720150713_7820150713_7920150713_8020150713_8120150713_8220150713_8320150713_8420150713_8520150713_8620150713_8720150713_8820150713_8920150713_9020150713_9120150713_9220150713_9320150713_9420150713_9520150713_9620150713_9720150713_98

]]>
CNNIC: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66965.html Sun, 19 Jul 2015 17:51:45 +0000 //www.otias-ub.com/?p=366965 2014年,黑龙江省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增长。互联网建设及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网民规模平稳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网民规模、农村网民规模稳步增长,网民结构更趋稳定成熟

截至2014年12月,黑龙江省网民规模达1599万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8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1.7%,较2013年底提升了2.2个百分点。黑龙江省互联网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全省网民规模稳步增长。

截至2014年12月,黑龙江省农村网民规模达401万人,农村网民占比由2013年的23.0%提升至25.1%。2014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非网民的转化率。

2014年,黑龙江省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较2013年分别提升1.1、1.2个百分点,30-39岁较全国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大学本科、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者比例较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初中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2.7个百分点,网民结构更趋稳定成熟。

手机成为黑龙江省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赶超

截至2014年12月,手机成为黑龙江省网民上网的第一大终端,使用率为80.8%。2014年,黑龙江省扩大3G网络覆盖范围,积极开展4G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服务能力,移动互联网发展良好。截至2014年12月,黑龙江省手机网民规模达1292万人,较2013年底增加132万人,黑龙江省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76.6%提升至80.8%。

网络应用工具性特征突出,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使用率提升

2014年,黑龙江省各类互联网应用发展较为平稳。即时通信作为黑龙江省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使用率由2013年81.1%提升至90.2%;2014年,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形态服务产业,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购物、团购、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交易类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提升。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8

]]>
国双数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60255.html Tue, 30 Jun 2015 08:55:55 +0000 //www.otias-ub.com/?p=360255 国双数据中心发布《201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从大数据的角度揭示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发展态势走向和趋势。这是国双数据中心连续第3年发布这一主题报告。《201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从全网概况、访问特征、渠道分析、行业视角四个主要部分,演绎“大数据”下中国互联网的2014,并得出6个方面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移动互联网:2014 年,来自移动端设备的访问量增长了近一倍,特别是手机访问量增长迅猛,增长了一倍多,其中,国产手机用户贡献了近三分之一。
g1

g2

二,城市设备分布:在直辖市中,移动设备访问量占比已经超过10%;而在一线城市中,来源于苹果设备的访问量不如安卓设备,在二、三线城市中苹果设备的访问量占比反而较一线城市更高一些。

g3

g4

三,雾霾与访问的关系:在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等级与网民24 小时访问量分布存在相关关系,雾霾严重时,网民日均访问量在一天的各个时刻都较高,反之,则较低。

g5

四,行业与渠道:从2014年渠道与行业的相关关系来看,食品行业更倾向于社交媒体,而汽车行业、房地产及母婴用品行业更青睐于垂直渠道。

g6

五,垂直与视频:在2014年,企业各流量来源中,垂直网站与视频网站的异军突起已更加明显,社交媒体也受到了重视,搜索贡献虽略有下降,但其重要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而门户网站则比较低迷。

g7

g8

六,汽车行业态势:2014年,新能源车的用户对电池、补贴、充电桩的话题最为关注,在自媒体上谈论最多。

g10

]]>
CNNIC: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54482.html Tue, 09 Jun 2015 17:12:28 +0000 //www.otias-ub.com/?p=354482

海南省网民规模稳中有升,网民结构进一步改善

截至2014年12月底,海南省网民规模达421万人,较2013年底增长1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0%,较2012年底仅提升了0.6个百分点。海南省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速趋向平缓。从网民属性来看,海南省网民男女比例为56.1: 43.9;与2013年底相比,女性网民比例提升5.1个百分点,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均衡。

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网民月均收入在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区间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18.7%和21.2%,与2013年相比,分别提升1.8和3个百分点。大学本科及以上即具备高等教育程度的全体规模有所增加。海南省网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网民增长比例高于农村网民。

海南省手机网民增速超过海南省整体网民

海南省手机网民的增速超过海南省整体网民。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手机网民规模达360万,较2013年底增加28万人,而2014年海南省整体网民增长10万人。海南省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0.8%提升至85.5% 。

2014年,海南省网民通过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67.7%,与2013年底基本持平;通过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达到48.7%和85.5%,较2013年底分别提高4.2和4.7个百分点;平板电脑的娱乐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8%)1.8个百分点。

网络电视的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了现代家庭娱乐需求,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网民网络电视使用率已达到1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6%)1个百分点。

海南省互联网应用商务化倾向明显

2014年,海南省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与2013年相比,各类商务类应用使用率增长幅度在3.5%-14%之间,而且除互联网理财外,均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网上支付使用率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使用率分别领先全国平均水平9.5和 8.9个百分点。互联网商务类应用的活跃极大的促进了海南省互联网的消费的增长,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海南省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6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61

]]>
卡巴斯基:2015年Q1互联网发展状况安全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51757.html Sun, 31 May 2015 14:40:54 +0000 //www.otias-ub.com/?p=351757     虽然今天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但企业在传统的DDoS攻击面前,往往仍然不堪一击。根据最新的《2015年第一季度互联网发展状况安全报告》显示,与2014年同期相比,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数量翻倍,攻击力度较小但持续时间更长;游戏行业成为DDoS攻击的重灾区。

据报告显示,在2015年第一季度观察到的DDoS攻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较201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加了一倍多,比上一季度环比增加35%以上;但攻击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去年的攻击一般为高带宽与短时长攻击;但在2015年第一季度,典型的DDoS攻击不足10Gbps,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此外,一季度内共发生了8次大规模攻击,每次均超过100Gbps。虽然与2014年第四季度相比,本季度的大规模攻击减少了1次,但此类大型攻击在一年前还比较罕见。2015年第一季度观测到的最大型DDoS攻击峰值为170Gbps。

2015-05-31_223857

 

去年,DDoS攻击的途径也发生了改变。本季度,简单服务发现协议攻击占所有攻击途径的20%以上,而此类攻击在2014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完全未被观察到。在数百万台家庭与办公室设备中(包括路由器、媒体服务器、网络摄像机、智能电视与打印机),SSDP默认设置为开启,因此这些设备可在网络中相互发现,建立通信与协作。如果不加以防护或配置错误,这些基于家庭的联网设备将被攻击用作反射器。

2015年第一季度,游戏行业遭受的DDoS攻击再次高于其他任何行业。自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游戏一直是最易遭受攻击的行业,一直占DDoS攻击的35%。软件与技术行业是2015年第一季度内第2最易遭受攻击的行业,占攻击总量的25%。

相比2014年第一季度

DDoS攻击总数增加116.5%;

应用层(第7层)DDoS攻击量增加59.83%;

基础架构层(第3和第4层)DDoS攻击量增加124.69%;

平均攻击时长增加42.8%:从17.38小时上升为24.82小时。

相比2014年第四季度

DDoS攻击总数增加35.24%;

应用层(第7层)DDoS攻击数量增加22.22%;

基础架构层(第3和第4层)DDoS攻击量增加36.74%;

平均攻击时长减少15.37%:从29.33小时下降为24.82小时。

7种常见的Web应用攻击途径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有7种常见的网络应用攻击途径。借助上述7种途径的网络应用攻击数量高达1.7885亿次。这些途径包括SQLi攻击(SQL注入)、LFI攻击(本地文件包含)、RFI攻击(远程文件包含)、PHPi攻击(PHP注入)、CMDi攻击(命令注入)、JAVAi攻击(OGNLJava注入)以及MFU攻击(恶意文件上传)。

2015年第一季度,经由本地文件包含途径(LFI)发起的攻击占网络应用攻击总数的66%以上。三月份针对两家大型零售商的大规模攻击使情况更加恶化,其攻击主要瞄准WordPressRevSlider插件。

SQLi攻击(SQL注入)也相当普遍,占网络应用攻击的29%以上。大部分SQLi攻击与针对旅游及酒店业两家公司的攻击相关。其他5种攻击途径共占攻击总量的剩余5%。

因此,零售业是遭受网络应用攻击的重灾区,媒体与娱乐业、酒店与旅游业则紧随其后。

日益增长的booter/stresser站点威胁

在受雇型DDoS(DDoS-for-hire)市场内的大量攻击途径可以使攻击者轻松地提高其效率。一年前,booter/stresser站点内使用这些攻击策略的峰值攻击流量一般为10-20Gbps。现在,这些攻击站点变得更加危险,能够发起超过100Gbps的攻击。随着新型反射攻击方法(例如SSDP)的不断加入,这些攻击途径所造成的潜在破坏未来将继续上升。

IPv6采用率提升引发新的安全风险

IPv6DDoS尚不常见,但有迹象表明恶意攻击制造者已经开始测试并研究IPv6DDoS攻击方法。与IPv6过渡相关的新型风险与挑战已经影响了云服务提供商以及家庭与公司网络的所有者。许多IPv4DDoS攻击可以利用IPv6协议加以复制,一些新型攻击途径更是直接与IPv6架构相关。IPv6的许多特性可使攻击者绕过基于IPv4的防护,造成规模更大且可能更有效的DDoS攻击面。因此在Akamai的第一季度安全报告中概述了未来的一些风险与挑战。

SQL注入攻击的影响超过数据盗窃

自1998年发现首例SQL注入攻击后,其攻击量不断增长。这些恶意查询的影响远远超出简单的数据外泄,其可能造成的破坏性也大于数据泄漏所导致的后果。这些攻击可用于提高特权、执行命令、感染或破坏数据、拒绝服务等。Akamai研究人员对2015年第一季度内800多万SQL注入攻击进行深入分析后,揭示出最常见的攻击方法与攻击目的。

网站篡改与域名劫持

数百家网站托管公司以每月几美元的低价提供网站托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托管公司可能在同一台服务器内托管多个帐户。因此,数百个域名与网站可能运行在同一服务器IP地址之下,进而使得恶意攻击制造者可以一次性劫持多个网站。其中一个网站受到破坏后,恶意攻击制造者则有可能查看服务器目录,读取用户名与密码列表,从其他客户帐户访问文件,而这可能包括网站数据库证书。攻击者通过这些信息能够更改服务器上各网站的文件。此外,本季度安全报告还给出了漏洞解释并推荐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2013年河南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77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776.html#comments Fri, 02 May 2014 16:31:33 +0000 //www.otias-ub.com/?p=217776

  河南一亿人口,超过一半都是网民,数量居全国第5位。

  有趣的是,河南5803万网民中,六成以上都是男人,职业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居多;八成以上通过手机上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新闻。近五成河南网民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超过5000元的只占13.1%。

  解读篇

  河南网民5803万

  每两人中就有一个上网

  昨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赵会群在会上发布了《2013河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2013年,河南省新增互联网用户566.6万户,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5657万户,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11.8%。

  其中,固定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103.8万户,同比增长8.1%;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4553.3万户,同比增长11.9%。全省网民规模达到5803万人,普及率为61.7%;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886万人,占全省网民的84.2%。

  也就是说,河南一亿人口中超过一半都是网民,可以说平均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上网。

  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全省5803万网民中,城市网民规模达3598万人,占比超过六成,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网民规模达2205万人,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总体看来,全省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相对较高。

  数据篇

  八成以上用手机上网

  最喜欢聊天、看新闻

  全省5803万网民中,用手机上网的“低头族”占到八成以上。73.8%的手机网民每天手机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上。

  河南网民上网都干啥?排名前三位的是:即时通信、网络新闻、搜索引擎。

  在即时通信工具中,QQ占据首位,比例达到65.3%;其次是微信,占比为51.9%。

  获取新闻信息依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河南手机网民登录手机网站类型最多的是新闻资讯类,占比达到73.6%。登录休闲娱乐类、搜索类和购物类网站的占比分别为49.9%、44.1%和30.7%。

  此外,河南56.5%的网民喜欢网购,近一半人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在网购人群中,一半人通过手机进行,占比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问答篇

  关于河南网民习惯的10道问答题

  1.河南网民每天上网时长多少?

  答:每周上网25.7小时,每天上网3.67小时,也就是说,每周有一整天都在上网。

  2.河南网民上网时间集中在什么时候?

  答:晚上6点以后占比最高,其次是下午,即12:00~18:00,七成以上网民在18:00~24:00上网。

  3.河南网民新手多还是老手多?

  答:在触网时间上,一半以上的网民触网7年以上,新手即触网不足一年的只占2.4%。

  4.河南网民网购都上哪儿?

  答:90%的上淘宝,81.5%的上天猫,53.4%的上京东商城。

  5.河南网民最喜欢用什么邮箱?

  答:使用QQ邮箱的最多,其次是网易邮箱。

  6.河南网民用的手机什么牌子?

  答: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三星、苹果和联想,随后是华为、步步高、小米、中兴、诺基亚、酷派、HTC。

  7.河南手机网民都在什么时候上网?

  答:习惯在等待时、乘坐交通工具时和睡觉前上网。

  8.河南网民中什么学历居多?

  答: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占比为31.1%,大专学历网民占比21.8%,本科及以上网民占比为16.1%。

  9.河南网民多数时间在哪里上网?

  答:87.6%的人在家里上网,超过六成人在单位上网,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占比低于全国水平。

  10.河南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在哪些方面与全国差别较大?

  答:互联网娱乐类应用水平整体偏低,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的渗透率,低于全国30个百分点左右。

  问题剖析

  网络下载速度慢,互联网应用深度不足

  2013年,河南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中,2M~4M用户占比11.8%,排名全国第12位; 而8M以上用户占比6.3%,排名全国第28位。

  昨天上午的发布会上,赵会群介绍,我省网民互联网应用水平整体偏低。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网民在信息获取类、商务交易类、交流沟通类和网络娱乐类四大类共16项应用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等10项应用的网民渗透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抓住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机遇,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入驻河南,推进4G网络建设,加快光纤改造工程实施,推进全省行政村通光纤和自然村通宽带,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和移动互联网。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创建工作。加快建设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奇虎360云计算及数据处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

]]>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776.html/feed 8
CNNIC:2012-2013年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170.html Fri, 16 Aug 2013 07:13:21 +0000 //www.otias-ub.com/?p=141170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2013年8月15日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12-2013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供互联网这趟列车在“深圳站”停靠的时刻表和各种数据。报告预测,深圳第900万个网民将搭乘2016年(次)“列车”抵达。

819万深圳人搭乘互联网“高速列车” 9成人持宽带“票”3个小一个长

深圳互联网“列车”运载的乘客越来越多。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深圳总体网民规模达到819万,网民渗透率高达78.1%。与2011年相比,网民渗透率增加1.3个百分点,超过广东省(63.1%)15个百分点。据CNNIC预测,2016年深圳市将诞生第900万个网民,渗透率赶超韩国互联网发展水平。

为什么深圳网民数量一直在增长?报告告诉我们,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手机等主要的媒介之中,深圳网民信任程度最高的是电脑(网络),选择比例为34.3%。

在对这群“乘客”的“车票”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在819万深圳网民中购买了宽带服务的占大多数,2012年使用宽带上网的就有757.8万人,92.5%的深圳市网民都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

细分到深圳各个行政区,深圳八区网民宽带普及率均在90%以上,其中福田区、南山区和龙岗区(含大鹏新区)网民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96.2%、95.5%和93.9%。深圳网民宽带接入比例达92.5%。随着深圳市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使用最多的宽带接入方式是无线网络,达到72.7%。

如果对深圳网民的户籍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包容以及多元:深圳网民中有65.5%的网民是外地户籍,本地户口网民占34.5%。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4.94万人,比上年增加29.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9.1%。

收入增长 舍得花钱 深圳网民走在康庄大道上4个小的

庞大数量的深圳网民,对经济的拉动力也不可小觑。“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是深圳网民的特点,体现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数据为11.928,即深圳市网民规模每增加1万人,对深圳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是11.928亿元。

这些经济拉动力体现在时间,可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深圳网民对互联网经济新增贡献为600万个小时,全国网民对互联网经济新增贡献为19.7亿小时。深圳网民互联网使用强度咋舌:2012年,深圳市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1小时,比全国网民平均周上网时长(20.5小时)多9.6个小时。

仅仅有上网时间是不够的,支撑经济拉动力的必须有雄厚的“钱袋子”,有银两可花。报告调查发现,深圳网民收入偏高,集中分布在2000-5000元,所占比例为5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4%)15.8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深圳市网民中学生比例相对较小,只有13.1%;而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企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明显偏多,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1和6.3个百分点。

相信看到下面关于收入增长的数据,你也会很高兴自己是深圳网民的一员。与2011年相比,2012年深圳网民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群体增长20.9%,月收入在3001-5000元的群体增长21.4%,月收入在5001-8000元的群体增长4.2%,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群体增长3.5%。

“手机移得动网络带着走”成为生活基本需求 1个竖2个小

深圳网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需求是:手机移得动,网络带着走。

在报告中,我们注意到有54.9%的网民主要通过电脑(网络)获取信息,65%的网民通过手机(移动网络)获取信息,选择电视和报纸作为主要媒介的分别为34.1%和52.3%。

移动终端上网方式的增加显示了网民对上网随时随地的需求也在同步增加:2012年,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9.7万人,较2011年增长50.7万,增长率为8.8%。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6.9%,比全国平均水平(74.5%)高2.4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既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技术更新,也得益于深圳涌现出更多的公共免费WIFI、商业WIFI。

报告称,深圳手机网民更偏年轻化。2012年深圳手机网民用户更加集中在20-29岁,这一群体占深圳手机网民的33.0%,高出深圳整体网民相应比例3.3个百分点。

深圳手机网民平均学历水平与深圳整体网民基本持平。2012年深圳手机网民中高中学历的用户达到35.4%,大学本科以上的用户占17.9%,略高于深圳整体网民。

2012年,深圳网民手机上网频次较高,有58.4%的深圳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18.6%的网民表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一次。

在地铁上,餐厅里,随时可以看到用关注手机上网的“拇指族”,他们在看些什么,玩些什么,报告也一并告诉了我们。深圳网民手机上网使用最多的应用是手机聊天、手机新闻、手机软件安装和手机搜索,用户使用率均在70.0%以上,有85.8%的深圳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即时通信,77.2%的深圳手机网民用手机上网看新闻。

浏览器和互联网市场排序已定一个长表格

浏览器的较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商战。在深圳网民当中,以国产品牌360战胜IE得出2012-2013的胜负:深圳网民使用最多的浏览器是360安全浏览器,有53.7%的使用比例;第二位的是IE浏览器,有36.6%的比例;第三位的是搜狗浏览器,有10.7%的比例。

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手机等主要的媒介之中,深圳网民信任程度最高的是电脑(网络),选择比例为34.3%。

对于所有从事互联网内容提供或者电子商务的人来说,深圳网民的活跃时间是一组很有商业价值的数据,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很规律——他们早上上班后的半天时间,晚上下班后到入睡前都有上网的习惯。从整体上看,深圳网民的上网时段比较集中在晚上8-12点之间,所占比例为47.9%。其次是早上7-11点,上网比例为32.5%。

报告显示,2012年,深圳地区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网络新闻(90.2%)、即时通信(87.9%)、网络音乐(85.2%)、搜索引擎(83.4%)和网络视频(74.3%)。发展较快的应用分别是网络炒股(22.0%)、团购(30.4%)和网络购物(57.8%)。

三成多深圳网友关注官方微博 获及时回应是动力一个竖两个小

2012年4月21日,是深圳网民值得庆贺的节日。这天下午,“@深圳 在一起”深圳政务微博网友见面会举行,800名网友、多位来自国内和深圳本地的知名网友与深圳微博发布厅及深圳市各区、各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等51家政务微博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政务微博网友见面会的成功举办,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报告的结论“深圳网民对官方微博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报告显示,深圳微博用户中,关注过深圳官方微博的用户规模达265万,占比达32.3%,而全国这一比例仅为14.6%。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钟海帆在政务微博网友见面会这样定义政务微博的职责“坦诚聆听,及时回应,有问题解疑释惑”——对于普通网友来说,能够得到及时回应以及答疑解惑,就是他们关注政务微博的动力和原因。

报告指出,2012年,深圳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35.8%,与去年(27.7%)相比高出8.1个百分点。

这当中,深圳网民使用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者最多,占比72.7%;使用查询办事指南或下载业务表格和向政府提交办事申请的比例分别达57.2%和31.0%。

 

]]>
互联网发展的逻辑框架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55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550.html#comments Sat, 27 Jul 2013 14:29:13 +0000 //www.otias-ub.com/?p=135550 互联网有其自身发展逻辑,理解了其中规律,可以有效把握创新的方向,对随机性创新有结构性分析和认知,清楚其发展方向及不足。通过对互联网应用的梳理和讨论,展示其中部分发展逻辑。

先说个常识

在新浪微博上,每秒钟都有上万条微博发布,一些微博被评论转发,出现在众多不知名的网民前。我们的城市也是如此,几十上百万的市民一早离家奔走于城市各个角落,开始一天的生活,傍晚他们再次穿越城市,回到家中。城市庞大的交通网络支撑着人员频繁流动,维持着城市繁荣,社交网络天量级的数据传播更加少不了高效的信息传播体系,FB新浪微博作为社交网络犹如靓丽的城市被我们所熟知,信息传播体系与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一样默默支撑着社交网络和城市的发展壮大。信息传播体系与社交网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将两者相混淆是很多人的误解。

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发展逻辑也如色彩的三原色一样,通过三个基本模块的演绎,就可以描述大部分的互联网应用。这三个模块是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接收,我们先对这三模块进行简单讨论,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解读。

基本模块

首先是显示类,信息如何显示在我们面前,是我们对其进行传播、加工的第一步。此类创新又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指内容编排方式的创新,比如flipboard杂志,pinterest瀑布流,win8格子,根据图片逻辑显示的织图,3D,橱窗浏览,无限缩放,多层页面展示等,硬件方面包括分辨率,尺寸,曲面屏幕,多屏显示,投影,穿戴装备等。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形式大致为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信息生产则指产生上述内容的应用。文字方面有输入法,网络流行语,长微博,设计诗,第三方评论等,声音方面有微信,啪啪,唱吧,声音微博等,图像则有相机应用及图片处理应用,instagram,美图秀秀,贴纸表情等,视频有自拍,vine比较少。这是软件方面,硬件则有体感、传感器和智能手机,google glass ,lumia,leap motion,海淀桥路况,铛!铛!铛!。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进行有章法的创新,比如显示方面,加入时间线,不同的时间点显示不同的预制模板,以满足不同的情境下,不同内容展现。文字方面是排版的创新,文本模块化,考虑评论内容,更便利的图文,gif,声音视频混排,以满足当下的快速、互动的阅读需求。图片动作化,视频图像化,视频加工凸显具体物体的运动,以根据视频特点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能够降低网民信息生产门槛的创新,基本上能符合当下网民需求大方向,不会导致方向性的错误。

信息传播体系是当下阶段创新的核心。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一对多,微博上的博主与粉丝关系,微信上的公共帐号,微博的转发网络,关键字传播,这是一对未知的多,如果是一对多个熟人,则有朋友圈、微博群组等,一对一有私信、微信、@、陌陌等,一对未知的一,有定向发布。多种传播方式构成一个信息传播体系,维持信息的有效传播。恰如城市里的交通系统有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满足不同的流动需求。

最后是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在微博、微信、地图、浏览器、淘宝、app市场上被我们看到,这也是入口之争。不过我们知道信息是在传播渠道终端出现,传播渠道在哪里,信息就会出现在哪里,所以入口之争的本义应该是对传播渠道的占有,在社会化媒体阶段,渠道是动态的,不可控的,发出一条微博你不知道谁会转发,这条微博会被传播到哪些人群中,传播渠道的动态化,导致入口的多变,现有的入口之争思维方式是存在问题的。个体信息处理中心将会是信息接收模块的接口,搜狐浏览器,网易类的新闻终端有这样的雏形。在硬件方面,就是信息显示在何种终端上,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汽车,可穿戴硬件,体感设备等,这就将讨论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上了。互联网的发展逻辑是连贯的。

应用的分解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基本模块搭积木一样对互联网应用进行解读。

成功的创新是能够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在当下,用户既是生产者,使用者,也是传播者,比如说拍张照片,签个到,他们发出了照片和签到信息,同时也将照片和签到信息传播给了自己的好友粉丝,这里就有两种理解,我把照片分享给好友,我们进行了沟通互动,这是社交活动;另一种是我用照片建立了一个传播网络,可能只有几个朋友刚好看到了,看到的也未必都与我就这照片进行互动,但通过这样的传播体系,我有效的将照片传播给特定人群。

我们可以看下美图秀秀和街旁,首先他们是否能让用户便利的拍照,对照片进行修饰,很容易的生产信息,街旁能否让人快捷的签到及标签情境,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根据所满足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照片分享在不同的需求情境下代表不同的意义,可能是记录,可能是炫耀,可能是沟通,可能是搞怪等很多种,这就在传播途径上有不同的选择,对分享的群组进行归类,以进行定向分享,让照片在熟人圈中传播,或家人间传播,对照片进行标签,根据标签来分享等,来满足不同的需求。街旁同样如此,除了根据用户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传播通道外,分享的另一面是信息的获取,我们利用标签将自己的内容传播出去,同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能便捷的接收到,当我标签女装店时,我进入的是一个以女装为标签的传播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我能与之相关的人群建立联系,直接查看女装店的图片、评价、优惠信息,或询问店主具体地址。

我也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早上地铁或公交上,打开一款app,输入自己吃的早餐,面包、馒头还是面条,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以“早餐吃过什么”为主题的传播通道,在该通道内收到早上的趣闻乐事,或者统计一车厢一公里范围内的人数,举行面包、馒头、面条游戏战等各种互动。这算是个模板,可以举一反三推演。

我们再把积木做些延伸,前面讨论过信息发布和接收的硬件都可通过智能终端,比如手机来实现,我们的讨论可以平移进移动互联网领域。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是一样的,其同质性远大于所宣称的差异。讨论移动互联网要说O2O,我们将其分为Offline 2 Online和Online 2 Offline两部分。线下往互联网迁移在于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得更大传播的影响力,以及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互联网往线下转移在于能够找到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来匹配自身的需求。要做O2O,首先要考虑的线下与互联网上两群人是否由于时间和场所这两个原因造成错失交易机会,比如出租车,场所和技师的服务时间,如是,做O2O则有利于两者的信息沟通,创造交易机会,另一种是两者沟通达成更好的消费体验,查看场所具体情形,预约,选座点单等。当确认了目标用户的需求后,就是将Offline 2 Online的过程,你可以用手机,思维开阔些的可以用智能终端,传感器类的,简化Offline的信息生产步骤,快速上线,接下去是传播体系的选择,如何将Offline与Online的信息进行匹配,不同的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播途径,微信是一个选择,标签化传播通道是另一个,一对多的广播传播也算一个。这是O2O的大致框架。O2O如果深究起来,算是微博上的细分渠道。

O2O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接着谈淘宝。一个交易的达成,首先是大家能够遇到一起,也就是交易机会,第2步是达成商品价值价格上的一致,最后成交交钱拿货。淘宝的价值是提供交易机会,给店家带来流量,撮合店家与消费者相互协商。而这样提供交易机会的能力,淘宝正在消失。在社会化媒体阶段,消费者很容易的建立以自身需求的传播通道,比如建立运动鞋的标签,那么通过这一标签,我可以得到有关运动鞋的大量资讯,包括数量众多的卖家。不仅如此,选定大致几种款式,再次建立以其为标签的传播通道,可以很容易收集到几种款式的价值评价,可以对运动鞋有更准确的判断。相关传播通道所提供的信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情境,需求的不同,更为详尽准确和个性化。其次,供应商与消费者关系的演变,C2B形式的扩展,对现有店家也是一大冲击。淘宝维系其商业生态的基础及能力逐步被瓦解,淘宝的颓势将无可避免。

说说微博与微信。微博有完整的信息传播体系,一对一、一对多、关键字、转发等,微信则有一对一、一对多的公共帐号,前面打过比方,微博就如城市的交通系统,微信则是出租车,两者的信息传播效率不再一个档次上。微信的一对一,就如出租车一样点对点,直接有效,一对多的公共账号有如出租车拼车,有我需要的内容,但我得忍受部分的垃圾信息,要拼车就得承受冤枉路,公共账号信息发多了,就如拼车过头了,送完城东的送完城西,才轮到城南的你。这样的效率还不如去做公交车,直接在微博关注信息源。微信的传播体系所达成的效果在微博上都可以达到,甚至更好的被实现。如果说CRM,微信上用户还需要关注具体的航空或银行,那么在微博上我发布一条咨询信息@他们,不是更为有效吗,如果说要接收他们的新业务,那么在微博上为自己建立一个分组,将自己所有相关的服务商,汽车银行家电等官微都归入其中,他们发的信息都存在里面,用户有兴趣的时候去查看,这样对用户的骚扰不是更少吗?微信上发送的信息都会看吗,至少我看见太多的直接忽略。新浪微博忽略了自己的传播体系,沉迷于社交网络,微信已经实例说明传播体系的重要性,微信当下的各种创新,类似与坐出租车送饮料,其信息传播效率无法与整个交通系统对比。

应用的创新 媒体转型

对渠道改变感受最为直接的应该是各类杂志,我们看看IT媒体会如何转型。

社会化媒体,人人都是写作者,人人都是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对于写作者而言,他们可以直接面对众多的用户,写作者能以自己的观点获得关注和转发(实际是对其思维模式的认可),也就是说写作者有能力影响某些细分传播渠道(因为人人都是传播者),这也是自媒体的底气所在。 众多的自媒体能快速响应用户的阅读需求,对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多角度解读,与用户直接互动。文章变的短平快,速度快,产量多,看过即被湮没。文章也自我驱动成为一种快消品。

用户也由于自媒体的天然存在,直接在自己的传播体系中获取足够多的资讯,而无需再通过传统媒体。本是媒体竞争力的写作者一夜间变成自媒体成为媒体的竞争对手,用户也越过媒体直接与自媒体沟通互动,传统媒体就这样被合谋架空。

媒体的转型在于能否在新的传播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价值。媒体若能继续为自媒体和用户提供价值,那么转型就算成功一半了。那么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是获取资讯吗,我们购买电钻需要的不是电钻而只是电钻钻出来的那个孔一样,用户获取资讯不是目的,而是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而媒体的专业性恰好能够帮助用户实现这个目的,媒体可以根据事件的真实逻辑对自媒体的内容进行组织和加工,给用户展现出完整的事件,媒体从提供内容转变为提供服务。解决了用户端,再来看媒体对自媒体的价值,前面讨论过,自媒体因为其观点及思维模式而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继而能够在一些传播渠道中拥有影响力,而这与其自身价值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我们也知道内容价值兑现是个难点,自媒体如何兑现自己的内容价值也是如此。媒体如果能够更有效率的帮助自媒体兑现内容的价值,那么就能将自媒体与用户重新对接。

解决了定位,媒体可以做的事情就变的容易了。首先是内容组织形式的改变,媒体要完整展现一个事件,那么包括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当下的最新状况都要能展现,用户想了解某个事件,可以一览无余。我写了篇《智能电视与生活方式》,写好了发现有几个IT媒体在做智能电视专题,不过已经做完了,点进去看了下,发现我这篇他们错过可惜。专题可以做完,但对智能电视的思考不会结束,媒体的价值在于为用户展现一个完整的事件,就应该持续追踪用户所希望了解的事件,否则就直接找自媒体获取最新资讯了。其次,一篇文章的精华是什么,最大的发挥文章价值,是三赢的局面。一篇文章的精华不在于写作者的思维模式,不在于观点是否犀利,而是神右。神右君的出现意味着传播,意味着互动,文章的价值不过如此。所以媒体应为神右君的出现创造有利条件,让评论变的更容易,传播更简便,评论挖掘更轻松等等。其他的组织形式则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媒体在内容价值兑现方面的作为。信息完整性与时效性,每个自媒体会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及观点,那么其对指定事件的观察有时是很有价值的,嘉宾之类的,这个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时效性在于获取信息的时间差,这个也很成熟了,订阅用户参与最新的观点讨论,免费则延后。个性化价值,媒体为用户提供服务,可以优先服务订阅用户的选题要求,或可以组织自媒体就付费选题进行讨论,新媒体可以提供小众个性化的选题服务。不只是选题,当媒体转变为服务商时,用户会提出各类需求,为互动付费,为评论付费,自媒体点名费…等等。数据的价值,媒体可以将讨论的文章观点做成书籍或电子书。电子书不是简单的合辑,这就太掉价了,电子书是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及互动方式的数据书,用户可以通过电子书了解和参与事件,而不是阅读途径。除了电子书,对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创造新的服务也是多方面的。渠道的价值,自媒体影响着一部分渠道,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两者作为细分渠道,其价值是可以兑现的。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重新定义了媒体的作用和地位,媒体需要在新技术条件下以新模式新定位重新找回自身的价值。

信息传播体系是当下创新的核心,上述几个案例都基于此核心展开,理解了信息传播体系,就掌握了社会化媒体的钥匙。虽然这很容易明白,但思维的改变却是困难的,现在看到最多的词是平台,谁都想做,谁到可以做,谁都能做,鼠标随便一点,就可以撞到平台,这样的平台思维是门户网站思维的延续,掌握了渠道,就能在此基础延伸业务线,但在社会化媒体阶段,用户既是产品的使用者也是传播者,谁的产品有用户,就同时拥有了渠道,用户的需求不同,在不同的地方汇集,就形成不同的传播渠道,就形成现在渠道漫天飞,平台到处做。平台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化媒体阶段渠道的动态特征及普遍性。

互联网的创新及对传统行业的革命在于,互联网的社会化信息传播体系,大幅提升了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效率,这就扩展了信息的价值与功能,原有没有或不可能的功能由于社会化传播体系得以实现,得以重新定义用户的原有需求,我们要么是主动适应已经被改变的用户需求预期,要么是主动为用户挖掘新需求,重塑行业生态,引领行业变革。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创新同样如此。

互联网发展的逻辑框架

 

硬件扩展

  除了信息传播部分,另两块积木是信息的生产与接收。信息生产与接收由智能手机、体感设备、穿戴类硬件等来完成, 硬件的芯片化是为人的需求服务,而我们在不同的需求情境下,会运用到不同的信息功能,硬件则是实现这些信息功能的载体。我们常处的环境是办公、家庭、车载等,那么在此类环境下的硬件智能化,或者通过社会化的传播体系创造新功能,这些都是创新方向,办公设备的智能化,桌椅、照明、输入输出设备、气氛调节等,比如桌椅检测工作时间、状态、身体状况,同事互动显示器等诸如此类,在家庭背景门类会比较多,可以有物品存储信息化的模块,家电间通信类模块,监测病菌或蚊虫的健康模块,以及各种功能化的传感器等,车载环境同样如此,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硬件载体和交互方式。穿戴类硬件很炫很酷,这往往会让我们失去焦点,硬件是为满足人们某种信息需求的载体,满足信息需求是主体,而不是硬件的炫、酷。

互联网发展的逻辑框架

互联网以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这一模式为基石,模块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传播组织方式,形成不同的产品形态,实现不同的信息功能以满足我们的各类需求。当互联网的实施主体延伸到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时,互联网亦同时迁移,形成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他们的行为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加以结构化思维,可以对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让应用的创新变得有章可循。大道至简,互联网没那么复杂。

来源:sbumblebee投稿,作者微博

]]>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550.html/feed 1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完整版下载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92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926.html#comments Wed, 17 Jul 2013 09:03:07 +0000 //www.otias-ub.com/?p=132926

]]>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926.html/feed 4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76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769.html#comments Wed, 17 Jul 2013 06:36:08 +0000 //www.otias-ub.com/?p=132769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数据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接入方式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 二、网民属性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的性别比例为55.6:44.4,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近年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稳定。

    图 6 中国网民性别结构图 6 中国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3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占比为46.0%,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逐渐从青年向中老年扩散,中老年群体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来源。

    图 7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图 7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说明中国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发展,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是中国网民的主要增长点。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图 8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图 8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

    (四)职业结构

    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7.8%。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2.8%,一般职员占10.6%。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0.5%和3.9%。值得注意的是,退休和无业/下岗/失业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分别为3.3%和11.2%,说明互联网的使用门槛逐渐降低,向年龄大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群体扩散。

    图 9 中国网民职业结构图 9 中国网民职业结构

    (五)收入结构

    网民中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和无收入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4.9%和8.9%,相比2012年底有所提升。移动设备价格的不断走低使得互联网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加快。

    图 10 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图 10 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769.html/feed 2
    互联网的历史:1969-2012——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300.html Fri, 05 Apr 2013 16:20:21 +0000 //www.otias-ub.com/?p=104072
    文章来自:译言

    ]]>
    CNNIC:2011-2012年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2844.html Tue, 04 Dec 2012 02:45:08 +0000 //www.otias-ub.com/?p=82844

    第一章:

    “最互联网”城市深圳的网络“人口红利”

    2012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与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联合发布《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的互联网网民已达797万人,普及率高达76.8%,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城市。“深圳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鑫说。

    深圳网络普及程度已赶超香港 接近新加坡

    报告显示,2011年深圳市总体网民规模达到797万人,年增加网民161万人,无疑,深圳目前的网民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800万人。截至2011年底,深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8%,而亚洲互联网普及水平最高的日本为78.4%(数据来自经合组织),相差无几。而北京、上海与广州的这一普及率分别为70.3%、66.2%、72.9%。

    从数据上看,深圳在互联网方面的普及,已经达到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互联网世界统计(www.intetnetworldstats.com)提供的数据表明,香港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7%,新加坡为77.2%,在《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中,新加坡与香港都是深圳近十年的参照目标,可以看出,从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深圳已超过香港,与新加坡非常接近。

    从2008年首次调查的438.7万网民,50.9%互联网普及率,至今,深圳网民每年均以1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长,这一迅猛的增速,也显现出深圳互联网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此外,根据报告,深圳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2小时,远高于全国网民平均周上网时长18.7个小时。有50.7%的深圳网民认为自己很“宅”。

    深圳地区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即时通信(84.7%),搜索引擎(82.3%),网络新闻(79.5%),网络音乐(79.1%)和网络视频(64.9%)。发展较快的应用是微博(58.6%),网购(45.8%)和网上支付(46.5%)。

    手机网络与社交网络使用者增速惊人

    报告显示,2011年,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79万人,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是193.3万,刚好是2011年的三分之一。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2.6%,比全国平均水平(69.3%)高3.3个百分点。

    2011年,新兴社交网络应用在深圳网民的网络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深圳网民使用社交网站和微博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5%和58.6%。深圳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 个百分点,使用社交网站的比例也高出近7个百分点。52.4%的深圳手机网民用手机上微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5%)13.9个百分点。“手机微博是继即时通信之后,又一个吸引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应用。”

    除了数量众多外,深圳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黏性也非常高,51.2%的深圳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深圳网民中,有24%的人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

    深圳还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鑫告诉记者,本次调查以电话调查为主,辅以网络调查,共采集电话有效样本4161个,覆盖深圳各区各个年龄段的市民,保障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从调查数字来看,深圳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

    刘鑫表示,互联网使用的整体状况与城市的GDP有很强的关联性。深圳的互联网使用特点,与这座城市GDP整体状况、人口结构密切相关。除了普及率高之外,深圳互联网网民的特点在于应用程度更深,比起其他大城市,深圳网民在商务型网络应用上比娱乐型网络使用得更加充分,而深圳网民也呈现出喜爱“尝鲜”的特点。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宣柱锡认为,在全国网民规模增速放缓,网民社均年龄渐增的同时,深圳还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深圳网民年龄结构更偏年轻化,2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30%,30-39岁的网民占29%。在职和高收入人群较多,学生群体较少,深圳依然处于网民后续资源相对丰富、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网民年轻化使得深圳互联网普及和产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深圳互联网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依然强劲。

    第二章:

    800万网民带来的经济“黄金增长点”

    800万的深圳网民构建出来的虚拟世界,在不断展示着改变现实世界的强大经济能量。

    由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深圳网民网络应用已率先从娱乐型转向商务型,深圳近5成网民进行网络购物,深圳网民的商务应有全国领先。

    深圳人太爱网购了!

    与全国网民总体相比,深圳市网民年轻化特点更为突出,年龄分布在20-39岁之间的网民占到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年轻的深圳网民群体购买力和消费需求旺盛,网络购物服务的深化带动了更多的网民通过网购实现日常消费。购物网站的频繁促销也激发了网民新的购买需求,带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稳健增长。

    报告显示,深圳网民使用网络购物,高出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23.2%的深圳网民在网上团购,高出全国水平10.6个百分点;42.8%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银行,高出全国水平10.4个百分点;46.5%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支付,高出全国水平14个百分点;使用旅行预定和网络炒股的深圳网民分别占26.6%和26.9%,分别高出全国水平18.4、19.1个百分点。深圳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热度较高,商务类应用全面领先全国。

    与之对比,深圳网民使用网络游戏为60.8%,低于63.2%的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网络应用的重心领先于其他省份从娱乐性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而根据深圳市经信委11月27日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市共有电子商务企业近4000家,有半数以上的深圳企业通过各类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业务。2011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87亿元,网购金额在350亿元左右,占全市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10%。

    电子商务将深圳互联网经济带入“黄金时期”

    早在2009年,具有先行先试、勇于创新优良传统的深圳市政府就意识到了这一股网络上的巨大经济能量。

    那一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随后出台了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圳电子商务创新行动计划(2011-2012年)》和《关于服务深圳市电子商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发展,深圳还出台《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和《深圳市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11-2013年)》。

    深圳出台“孔雀计划”、互联网产业基地集聚区等专项规划等相关人才、土地等项目的综合性政策,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土地需求。

    除了政策保障,深圳还成立了深圳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发展联席会议制度。2011年重点扶持了电子商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娱乐金额三网融合等领域的企业和项目。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推动互联网产业和应用向纵深发展。

    2008、2009、2010、2011年深圳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1500亿、1700亿、2100亿、2600亿元。深圳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三大终端消费地之一。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向电子商务市场迈进。2012年11月15日,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深商e天下”深圳商品网上市场(www.shenzhenmall.com.cn)开通试运行,消费者可在该平台方便地采购钟表、珠宝、电子等具有鲜明深圳特色的产品。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商e天下”深圳商品网上市场启动仪式上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永不落幕的深圳商品网上交易会,让深圳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在互联网上再创深商传奇。

    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预测,今后几年,深圳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增长率将稳定保持在25%以上,2015年将达到7000亿元。

    目前,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成为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电子商务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南方中心落户深圳,一批商业模式新颖、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态势良好,具备核心技术的互联网企业茁壮成长,日益壮大。

    终端带动实体经济 深圳制造挺进国际市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加速渗透提供了坚实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催生了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报告显示,与全国相比,深圳网民使用各类手机上网应用的比例都较高。其中手机微博使用率差距最大,深圳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微博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9个百分点。手机音乐和手机视频的使用率差距也分别达到13和11.6个百分点。

    深圳网民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类应用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使用手机网购、手机团购、手机支付和手机旅行预定的比例分别达到11.4%、7.6%、11.4%和10.4%。

    有关人士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大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均需要用户进行比较、咨询后才能完成购买,手机较小的屏幕使得购物体验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未建立起对手机支付的信任和使用习惯。随着移动支付的信息安全保障更加完善,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移动电商将成为深圳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新增长点。

    互联网经济在新的终端的崛起,以及网民不断增长和更新的需求,势必带动终端实体经济的变革。

    深圳手机行业这几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酷派、康佳、金立等企业。他们不仅在国内拥有了相当的影响,而且正在朝着更高层次发起着冲锋。这些企业多数立足于全球化的经营战略,不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高歌猛进,而且也正在不断的突破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大发展的市场浪潮中,深圳的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

    “最互联网”城市的社会、媒体生态改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对于深圳这座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寄望。

    被网民社会改变的“媒体生态”

    从深圳的网络普及程度来看,网络已经形成了深圳人一项无法替代的生活方式 。由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对于社会新闻和热点事件,深圳人更愿意从综合门户网站、微博网站、搜索网站和当地报刊、媒体所办的网站上获取信息。有46.1%的深圳网民选择从微博获取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信息,高于全国39.6%的比例。

    2011年也许可以被称为深圳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在惩治腐败、城市建设、救助流浪儿童等许多热点问题上,深圳网民都通过微博积极参与推动。网民的留言和建议,无论是尖锐犀利、理性平静,还是积极乐观,都表达了群众对社会的真实体会,传递出强烈的意愿和诉求。

    政府官方微博的出现,则成为打通百姓与政府机关隔阂的钥匙。报告显示,深圳网民使用微博的活跃度较高,对深圳的官方微博也有较高的关注率。深圳微博用户中,关注过深圳机构官方微博的用户规模达190万,占比达40.8%,而全国这一比例仅为32.7%。

    从性别结构、学历结构、收入结构和职业结构等四个方面看出,深圳官方微博用户男性比例更高,年龄集中在30-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接近一半,达47.7%。这些人当中,以党政机关职业单位的领导者、企业公司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为多。

    随着各类政务微博平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官员实名微博的开通和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深圳进入了“网络问政、议政、答政”的新时代。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宣柱锡表示,微博促成了政府施政与民主监督方式的蜕变,推动了官员与百姓互动方式的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双向平台,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深圳媒体生态的改变。

    深圳社会建设打上显著“网络烙印”

    自今年6月,深圳微博发布厅陆续登陆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新华微博以来,深圳全市各区(新区)、各部门共50家单位开通政务微博,与深圳微博发布厅一道,形成了内容丰富、深度互动的深圳特色政务微博工作体系。

    深圳官微正式开通上线至今,新浪粉丝达到26.6万,腾讯粉丝达到71万,加起来已近百万,在新浪、腾讯发表微博数近万条。

    作为深圳市新闻发布体系在网上的延伸,深圳微博发布厅为各级各部门新闻发言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在多起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中,政府各部门通过平台上的官方微博主动及时地发布信息、披露真实情况。

    在今年7月台风“韦森特”携暴雨影响深圳期间,深圳市政务微博联动,及时预警、提供公共服务信息、与媒体和网民互动,获得广泛好评。

    在“韦森特”影响深圳期间,深圳交警部门微博彻夜发布最新交通路况信息并及时发布了浸水车辆和车牌丢失车辆的处理办法,为减少风灾对深圳路面交通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深圳气象部门微博“深圳天气”不断实时更新的各种最新气象消息,对市民及时调整出行计划提供了很大帮助。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灾害发生期间,政务微博与普通民众的互动通道显现力量,市民自发将倒树、水浸等信息反馈至微博发布厅,官方微博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发布,提醒更多市民注意避险,微博互动这种新形式使公众真正实际参与到了城市管理中来。

    “最互联网”深圳的“智慧城市”探索

    由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深圳无线网络发展成果卓著,深圳网民使用无线网络的比例达到43.9%。以无线城市为载体的“智慧深圳”正成为深圳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升级转型的有力保障。

    今年3月15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名学子入选深圳4G首批体验用户。最新一期体验用户调查统计显示,4G上网时的下行速度约为60M,下载一部1G的超高清大片不到3分钟,比现有3G快了20倍。当4G的高速高效低成本特点逐步发挥时,整个城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将变得高效而不可思议。

    如果说无线网络是“智慧深圳”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那么,“智慧深圳”最核心的“智慧”则体现在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上。

    正在加速推进的深圳无线城市计划,以手机网站/客户端为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汇聚深圳本地特色稀缺资源,汇集市民关注的应用及资讯,打造了交通、医疗、教育、便民、商盟、金融等27个行业领域400多项业务,为本地市民提供手机问政、社保、公积金查询、香港通关、实时路况、移动营业厅、预约挂号、教育信息、电影购票、本地微博、深圳旅游、地图定位、优惠打折、移动特惠、新闻资讯、手机报料、金融财经、手机阅读、订书购书等信息化增值服务。

    这一计划还在手机网站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市民主页、交通播报、预约挂号、便民一号通等无线城市系列客户端。上线一年时间,聚拢了215万手机号码用户登录体验,客户端下载量超过20万人次。

    市民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手机WAP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种信息化渠道;轻松选择预约挂号全市73家医院、科室、医生,甚至就诊时间;实时查询交通路况……而这些,仅仅只是深圳无线城市将为市民带来诸多便利的“冰山一角”。

    专访宣柱锡:800万深圳网民 是独特的“圳能量”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海婷)12月3日,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深圳联合发布《2011—2012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这份报告,至2011年,深圳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97万。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宣柱锡在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800万深圳网民所构建出来的网络世界在不断展示着影响现实世界的强大“圳能量”。他们是深圳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以阳光心态关注城市,用独特的技术敏感、新的消费习惯和强烈的互动意识推动着深圳产业经济、社交文化、媒介形态、社会建设的发展变化,为深圳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正能量。

    深圳仍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深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8%,深圳网民使用社交网站和微博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5%和58.6%。宣柱锡认为,在全国网民规模增速放缓,网民平均年龄渐增的同时,深圳仍享有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深圳网民年龄结构更偏年轻化,2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30%,30-39岁的网民占29%。在职和高收入人群较多,学生群体较少,深圳依然处于网民后续资源相对丰富、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网民年轻化使得深圳互联网普及和产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深圳互联网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依然强劲。

    网民带来的经济变革

    报告显示,深圳网民使用网络购物,高出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23.2%的深圳网民在网上团购,高出全国水平10.6个百分点;42.8%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银行,高出全国水平10.4个百分点;46.5%的深圳网民使用网上支付,高出全国水平14个百分点;使用旅行预定和网络炒股的深圳网民分别占26.6%和26.9%,分别高出全国水平18.4、19.1个百分点。深圳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热度较高,商务类应用比例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明显领先。与之对比,深圳网民使用网络游戏为60.8%,低于63.2% 的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深圳网络应用的重心领先于其他省市开始从娱乐性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宣柱锡表示,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型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培育了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支撑了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互联网产业结构的优化。”

    社会建设被打上“网络烙印”

    报告显示,深圳人是全国最大的“微博控”。

    深圳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为58.6%,比全国平均水平超过近10个百分点。宣柱锡表示,深圳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积极利用网络推进各项工作,为网民参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方便渠道。深圳新闻网的“寻计问策”“我说深圳事”等栏目,与各区合作办的基层网站都是被网民熟知和认可的平台。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等,都通过网络充分征求网民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这对于深圳这座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寄望。

    他认为,随着各类政务微博平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官员实名微博的开通,以及他们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深圳 “网络问政、议政、答政” 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微博促进了政府施政与民主监督方式的变化,推动了官员与市民互动方式的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双向平台,成为媒体实现辅政亲民功能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深圳媒体生态的改变。”

    自今年6月,深圳微博发布厅陆续登陆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新华微博以来,深圳全市各区(新区)、各部门共50家单位开通政务微博,与深圳微博发布厅一道,形成了内容丰富、深度互动的深圳特色政务微博工作体系。作为深圳市新闻发布体系在网上的延伸,深圳微博发布厅不仅为各级各部门新闻发言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在多起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中,政府各部门通过平台上的官方微博主动及时地发布信息、披露真实情况,在日常公共服务方面也表现出色。“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社会建设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网络烙印。”

    ]]>
    网宿科技:2012年Q2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7023.html Tue, 04 Sep 2012 14:34:13 +0000 //www.otias-ub.com/?p=67023
    2012年9月4日消息,今天,网宿科技携手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网宿科技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与此同时,网宿科技与北大信息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并签署合作协议。

    本期《报告》针对社交网站影响工作效率,多数网民上班时间逛微博和SNS等互联网现象发表了独到见解。此外,本期《报告》正式更名为《网宿科技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在内容上更加倾向于分析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方向。

    《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日到达网民数最高的地区是广东省,所占比例为12.97%,排在第二到第五的是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所占比例分别为7.8%、7.26%、6.65%和6.5%。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天津等八个中国东部地区网民比例要高于其人口比例,而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例则低于人口比例。从趋势上看,中国东部和中西部网民比例之间的差距还在扩大,可见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应用亟待普及并且潜在网民数量巨大。

     

    轻新闻: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网民比例,广东省网民比例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轻新闻:

     

    2012年第二季度国内整体网民分布地图,东西部网民分布差异明显

    延续了2012年第一季度的强进势头,第二季度网民日均到达率最高的依然是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网民工作日访问时间分布和整体网民的日访问时间分布基本一致,最低值出现在凌晨4点至5点,高峰都有两个,中午高峰同时出现在12点至13点之间,晚高峰较宽,出现在21点到23点之间,比整体网民的日访问高峰还要推迟一个小时。

    与此同时,2012年第二季度网民在工作时间对于社交网站的日均到达率已经高于整体网站的日到达率,可见在工作时间里上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中国网民的普遍现象。

    轻新闻:

     

    2012年第二季度整体网民日访问时间分布和社交网站网民日访问时间分布对比

    移动互联网市场方面,2012年第二季度网民在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苹果和安卓内置浏览器瓜分了半壁江山,稳固了系统内置浏览器在移动终端浏览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
    CNNIC:2011年四川省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111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1116.html#comments Fri, 15 Jun 2012 01:00:20 +0000 //www.otias-ub.com/?p=51116

    日前,四川省互联网协会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了《2011年四川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从网民增长与应用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2011年四川省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四川省网民规模达到2229万


    报告显示,2011年四川网民数量为2229万,较上年增长11.6%,增速低于往年。四川省互联网渗透率为27.7%。
    报告认为四川省网民增速的放缓与全国网民整体增长形势一致,其原因在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当前中国具备上网条件、技能的人大部分已经转化为网民,而剩余人群的渗透难度相对较大。

    四川网民对手机上网的接受度更高


    四川省网民用手机上网比例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其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从2010年末的76.2%提升一个百分点至77.2%,相比之下全国整体水平比为69.3%。
    四川手机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其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农村地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为85.3%,比城市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相比之下全国手机上网城乡差异较小。报告认为,受地理环境、接入条件等因素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对移动互联网的接受度较高,而未来无线终端的迅速发展也为四川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机遇。

    微博成为发展最快的应用
    截至2011年底,四川省使用微博的网民数量达到1124万,相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301.4%,使用率达到50.4%,是2011年增速最快的网络应用,微博成为当前最为活跃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和言论表达平台之一。得益于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快速发展,四川省2011年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1842万,较上一年增长了13.4%,网民使用率达到82.6%,显示出新兴手机社交工具的发展潜力。总体上看,新型的交流沟通类应用日渐受到网民青睐,互联网交流沟通平台正在逐步转移。

     

    ]]>
    //www.otias-ub.com/archives/51116.html/feed 1
    centurylinkquote:帝国兴亡史 //www.otias-ub.com/archives/28799.html Sat, 31 Mar 2012 16:12:31 +0000 //www.otias-ub.com/?p=28799 马化腾写过这样的话: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赢利状况有多么喜人,也都随时面临着被甩出发展潮流的风险。

    于是你可以理解腾讯企鹅为何四处出击,虽然大家都说它抄袭,但是这与其很重的危机感不无关系。

    和很多在线帝国不可避免地衰落一样,今天我们使用的再主流的网站也有一天会走上绝路。这个听起来虽然多少有点悲观,但是旧事物总是为新的和更好的让位。

    下面我们来共同缅怀昔日的帝国,失落的帝国:他们是AOL、Yahoo、altavista、myspace、digg;以及目前如日中天的Facebook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帝国在11年后开始走跌,而Facebook已经走过8年;而中国,QQ、百度等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