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3 Nov 2023 05:55:1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8月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9956.html Mon, 13 Nov 2023 05:55:10 +0000 //www.otias-ub.com/?p=1659956 2023 年 8 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 192 万辆,同比增长 2%,环比增长 9%。今年累计零售 1,322 万辆,同比增长 2%。

今年 8 月车市零售达到历史同期最高的水平,高于 2017 年峰值零售年度 8 月零售的 2%。8月促销费政策声势大,促销仍处最高位,加之近期成都车展前后有大量新品和低价新款推出,消费需求有所释放。

尽管有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的扰动,暑期出游热度依然居高不下,车市消费增长较好。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指引频出,旨在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商务部推动 “百城联动” 汽车节和 “千县万镇” 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效果显现,各地车展及发放消费券等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对提振消费信心有较好的增进效果。

从今年春节过早、预期刺激政策出台反复未果、国六老库存促销战风起云涌、期待中的老国六车延期半年和去年基数逐步抬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 1-8 月累计零售 1322 万辆,实现同比正增长 2% 的良好表现。

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3 年 8 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 192 万辆,同比增长 2%,环比增长 9%。今年累计零售 1,322 万辆,同比增长 2%。今年 1-8 月零售持续环比增长,8 月创出今年新高,这是本世纪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环比增长的走势。

因今年春节属本世纪最早,在预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观望、国六老库存促销战进一步助长观望情绪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今年 1-8 月累计零售 1,322 万辆,同比增长 2%。

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8 月冲刺季度销量的力度较大,8 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 224 万辆,同比增长 7%,环比增长 9%。

今年累计批发 1,537 万辆,同比增长 7%。目前厂家增速靠出口和新能源拉动较好。

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8 月乘用车生产 224 万辆,同比增长 5%,环比增 7%。由于国六排放升级的老库存切换,企业生产极其谨慎。

目前乘用车生产能力超强,市场压力加剧。8 月部分主力企业强力调整生产稳库存,确保经销商体系的库存均衡,尤其随着美联储加息和上游资源价格下降趋势,新能源车产销相对谨慎。

产销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8 月厂商生产温和增产,而零售景气度较高,推动渠道库存较稳,形成了厂商产量低于批发 0.1 万辆,而厂商国内批发又低于零售 1 万辆的去库存走势。厂家与渠道从去年 12 月到今年 8 月持续去库存 51 万辆,从而减缓了渠道库存压力。

去年 8 月是渠道小幅去库存时期,今年情况部分主力车企产销谨慎,8 月生产较多,补充渠道库存以正常销售。

狭义乘用车促销走势
新能源车的促销也是逐步达到高位。近几个月的促销持续加大,8 月新能源车促销力度尤为明显的增大。目前已经达到去年 8 月后的历史高位促销水平。
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在 2023 年 2 月收缩后,3-8 月又开始大幅反弹,目前达到近期最高位水平。
各车系的促销走势相对分化,合资车企的促销力度较大。近期自主燃油车的促销也逐步跟上。欧系和韩系近期促销力度较强。
豪华车促销力度持续增大到 17.5%,处于历史新高水平。

自主车企近几个月的促销总体稳定,由于自主的新能源促销小于燃油车、出口占比增大,因此总体促销相对稳定。

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3 年 8 月燃油车批发增速稍好于零售。2023 年 8 月燃油车 MPV 零售增长表现较强。1-8 月的 MPV 同比增长 19%,零售很强。

由于燃油车偏弱带来 SUV 需求占比下降,轿车零售低于 SUV 零售。轿车中主要是 A0 级轿车表现较好。

SUV 高端化较强,B 级和 C 级的 SUV 同比去年较强。

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2023 年 8 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 52.1%,同比增长 6.1 个百分点;2023 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 50%,相对于 2022 年同期增加 4.7 个百分点。8 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 57.6%,较去年同期增 8.6 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8 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 20.1%,同比下降 1 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 16.7%,同比下降 4 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 8.5%,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

2023 年 8 月品牌产销特征
8 月自主品牌零售 100 万辆,同比增长 17%,环比增长 6%。

8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65 万辆,同比下降 16%,环比增长 10%。

8 月豪华车零售 28 万辆,同比增长 9%,环比增长 14%。
新能源渗透率走势 – 批发
8 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 35.7%,较 2022 年 8 月 30.2% 的渗透率提升 5.5 个百分点。
8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 5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4.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6.1%。
全国新能源渗透率 – 零售
8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 37.3%,较去年同期 28.4% 的渗透率提升 9 个百分点。

8 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60.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0.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5.2%。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4月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9421.html Mon, 15 May 2023 05:00:02 +0000 //www.otias-ub.com/?p=1599421 3月因为湖北政策带来的观望情绪,有望在4月得以缓解。厂家也因为今年需求疲弱,及时调整生产规模。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56%,实现本世纪以来最强增速;环比增长2%,也是自2010年以来仅有的两次环比正增长之一。由于国六实施政策不明朗,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79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下降10%。随着国家稳定车市政策的持续发力,国六车型销售政策明朗,5月市场应该恢复平稳较好走势。

1.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3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56%,实现本世纪以来最强增速;环比增长2%,也是自2010年以来仅有的两次环比正增长之一。

因今年春节属本世纪最早,在预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观望、国六老库存促销战进一步助长观望情绪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1-4月累计零售592万辆,同比下降1%。

2.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4月冲刺季度销量的力度较大,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79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下降10%。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85万辆,同比增长7%。目前厂家增速靠出口和新能源拉动较好。

3.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4月乘用车生产176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下降16%。由于国六排放升级的老库存风险,企业生产极其谨慎。

目前乘用车生产能力超强,市场压力加剧。4月部分主力企业强力调整生产稳库存,确保经销商体系的库存均衡,尤其随着美联储加息和上游资源价格下降趋势,新能源车产销相对谨慎。

4.产销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4月厂商生产减产,但零售回暖,推动渠道库存改善,形成了厂商产量低于批发3万辆,而厂商国内批发又低于零售14万辆的去库存走势。去年12月到今年4月持续去库存33万辆,从而减缓了渠道库存压力。

去年4月是渠道小幅去库存时期,今年情况部分主力车企产销谨慎,4月持续降低渠道库存以保安全。

5.狭义乘用车促销走势

新能源车的促销也是逐步达到高位。近几个月的促销持续加大,4月新能源车促销力度尤为明显的增大。目前已经达到去年4月后的历史高位促销水平。
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在2023年2月收缩后,3-4月又开始大幅反弹,目前达到近期最高位水平。

各车系的促销走势相对分化,合资车企的促销力度较大。近期自主燃油车的促销也逐步跟上。欧系和韩系近期促销力度较强。

6.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3年4月燃油车批发增速稍好于零售。2023年4月燃油车MPV零售增长表现较强。

由于燃油车偏弱带来SUV需求占比下降,轿车零售高于SUV零售。轿车表现好于SUV,主要是A0级轿车表现较好。

SUV高端化较强,B级和 C级的SUV同比去年较强。

7.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49%,相对于2022年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55.8%,因超高基数原因而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乘用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4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6%,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8.7%,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4%,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8.2023年4月品牌产销特征

2023年4月自主品牌零售79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5%;4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8.2%,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

2023年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2%。4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6%,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8.7%,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4%,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2023年4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增长101%,环比下降13%。去年受芯片供给短缺的豪车缺货问题逐步改善,市场走强。

9.新能源渗透率走势-批发

4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3.9%,较2022年4月28%的渗透率提升5.9个百分点。

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9.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5.5%;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1%。

10.全国新能源渗透率-零售

4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6.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3.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4%。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7月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7344.html Thu, 11 Aug 2022 18:18:18 +0000 //www.otias-ub.com/?p=1477344

7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散发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近期疫后物流和供应链的持续改善、出口的韧性、产业的复工、积极政策的叠加有效促进车市增长,各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基本恢复正常。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增20.4%,较623%的增速基本持平,车购税优惠政策举措逐步显现效果。45月因疫情迟滞的产能和需求将在6-7月持续释放。7月车市促销力度保持高位,主流车企均强化了优惠活动,努力弥补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追回年度预期目标。

1. 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2年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是以往10年的次高增速;7月零售环比下降5%,环比增速处于近10年同期历史第3高位。

1-7月累计零售1,108万辆,同比下降3.5%,同比减少42万辆,其中6-7月同比增加67万辆的增量贡献较大。

2. 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7月厂商批发销量213.4万辆,同比增长41%,环比下降3%,受新能源市场拉动,部分车企表现分化明显。

1-7月的厂商批发销量达到1,231万辆,同比增长8%。

3. 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7月乘用车生产215.8万辆,同比增长42%,环比下降2%,产业链保供措施见效。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5.0%;合资品牌生产同比增长39.0%,环比下降6%;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51.0%,环比增长5%。

1-7月的车企生产达到1,238万辆,同比增长12%。受疫情影响的进口零部件短缺问题改善,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逐步恢复基本供货,促进全国7月的生产迅速恢复。上海是全国汽车行业的枢纽核心,其地位仍需进一步强化,近期保供复产效果良好。长春和上海产业链保供政策下的生产提升明显。

4. 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2021年四季度以来厂商库存迅速回补,20221-7月累计补库近8万,其中5-7月库存稳定回补。由于购置税减半政策在6月实施,5月以来厂商备库增量贡献较大。7月份厂商库存环比增长2万辆,1-7月累计增长8万辆,而20211-7月厂商库存下降了26.0万辆,今年的厂商库存改善较大。7月渠道库存环比增长9万辆,1-7月渠道库存增长13万辆,较20211-7月下降85万辆形成强烈对比。

世界疫情下的缺货严重,中国车市库存恢复到中高位水平是难得成就,为出口和内销奠定稳定局面。由于库存有保障,7月初的终端零售在政策推动下明显走强,经销商库存转化为零售增量。

5. 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27月批发增速大幅强于零售。20227MPV零售下滑5%,表现较差。由于政策实施前的暂停零售,轿车和SUV零售同比增长20%强,轿车表现较强,主要是A00级的轿车表现较好。

SUV高端化较强,其中BSUV零售同比去年增40%CSUV同比去年增56%,相对较强。

6. 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7月自主品牌零售86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7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7.4%,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1-7月累计份额47%,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8.9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9.8%,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3.4个百分点;1-7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48.0%,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5.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上海车企产销增幅较强,体现产业稳工复产的效果持续突出。

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4万辆,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9%7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6%,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0.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0%,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7. 20227月品牌产销特征

7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5%;合资品牌生产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6.0%;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51.0%,环比增长5.0%1-7月的车企生产达到1238万辆,同比增长12%

8. 新能源渗透率走势批发

7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6.4%,较2021年7月16.6%的渗透率提升9.8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5.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5.8%;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2%。

近几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的批发渗透率相对超强,4月达到近30%,这也是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新能源需求较强的结果。7月的回落是传统车的回升的必然结果。

9. 新能源渗透率走势-零售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6.7%,较2021年7月14.8%的渗透率提升11.9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0.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8.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9%。

近几年新能源车国内零售率走势持续走强,超预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1-8月的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明显,今年的1季度月渗透率提升超强,4-7月相对稳定,已经到27%的高位。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4月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6190.html Mon, 16 May 2022 16:27:29 +0000 //www.otias-ub.com/?p=1436190 1. 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2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1-4月累计零售595.7万辆,同比下降11.9%,同比减少80万辆,其中4月同比下降57万辆的影响较大。

4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都有散发扩散,全国有29个省在4月报告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吉林、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受到影响。4月零售降幅较大,同比增速数值的可对比月度是2020年的3月零售同比下降40%。

2.   近年狭义乘用车促销走势

 

2021年车市促销节奏明显改变,从5月-11月,正常促销加大的趋势就逆转为促销收缩的特征。今年2-4月的促销增大幅度尤为明显,加大促销逐步成为各车企的共同选择,需求不足导致2022年4月促销明显增大。

由于经销商层面的在售车型库存水平改善、结构持续优化,厂商供货节奏逐步符合预期。随着需求低迷,4月经销商明显加大终端优惠力度,实现终端零售恢复。

近期车市的销售均价明显提升,此表中只有传统燃料车,不含新能源车。2022年4月的车市销售均价达到15.66万元以上,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万元左右,提升效果明显,也是芯片不足下的高端车型增产的效果。

今年新能源车促销逐步缩小,市场走势较好。4月的新能源车含补贴优惠的促销力度目前保持稳定。

4月新能源车成交价格相对平稳。近几年的新能源车价格高低分化,但总体均价稳定。

3.  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4月厂商批发销量94.6万辆,同比下降43.0%,环比下降47.8%,受生产的制约,部分车企表现分化明显。

1-4月的厂商批发销量达到638.6万辆,同比增速从1-3月增长8.3%变为下降4.5%,一季度开门红被毁。

4.  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4月乘用车生产96.9万辆,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46.8%,压力巨大。

由于疫情因素影响的生产稍有损失,4月车市产销损失巨大。受疫情影响进口零部件短缺,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有的甚至完全停工、停运,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和运输时长不可控,导致生产不畅问题突出。

4月上海地区五家主力车企生产环比3月下降75%,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其他地区总体下降38%,上海地区零部件体系的全国辐射效应凸显。

 

4月豪华车产销率偏低。受疫情影响,4月的产量并没有达到厂家的结构性预期,部分厂家的生产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损失较大,包括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都出现了严重损失,产量严重低于预期。

4月合资企业生产较差。4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43%;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58%;自主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38%。本月南北大众和一汽丰田等生产表现很差,受到长春和上海影响较大。

 

由于疫情的严重冲击,自主车企的一汽红旗和上汽乘用车生产损失较大。

5.  产销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2021年四季度厂商库存迅速回补,奠定了今年1-4月批发的强势表现。季度末因素导致4月增库存的特征,分解来看,4月份厂商库存环比增长2万辆,1-4月累计下降6万辆,而2021年1-4月厂商库存下降20万辆,今年的厂商库存改善较大。4月渠道库存环比下降19万辆,1-4月渠道库存下降8万辆,较2021年1-4月下降44万辆形成强烈对比,拉动今年1-4月批发增速下降4.5%大幅高于零售增速下降11.9%的批发数据亮点。

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中高位,但由于疫情下的生产不足,在途库存占比上升,部分热销车型生产短缺,导致供需结构不匹配且调整难度大;缺少旺销车型的零售增量,也使库存系数有虚高问题。不少经销商的库存中包含“在途车辆”,交不了车就回不了款,不仅不能满足客户新增定单需求,而且容易导致客户退车。目前的库存状态,加剧经销商端的资金困难,纾困难题较为突出。

6.  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2年4月批发增速稍强于零售。2022年4月MPV零售下滑40%表现较差。轿车和SUV零售同比下滑不足40%,轿车表现较强,主要是A00级的轿车表现较好。

SUV高端化较强,其中B级SUV零售同比去年降25%,A级SUV同比去年下降43%,相对平稳。

7.  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4月自主品牌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37%。4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6.4%,同比增长9.6个百分点;1-4月累计份额46%,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57.7%,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16.2个百分点;1-4月自主累计份额48%,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6.7个百分点。自主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8.  2022年4月品牌产销特征

4月豪华车零售12万辆,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50%。豪华车主销区域受到防疫封控形势变化的影响,产销损失巨大,原本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再次被打破。4月自主品牌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37%。

9.  新能源渗透率走势-批发

4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9.6%,较2021年4月11.2%的渗透率提升18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8.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8%;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7%。

近几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的批发渗透率相对超强,4月达到近30%,这也是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新能源需求较强的结果。

10. 新能源渗透率走势-零售

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7.1%,较2021年4月9.8%的渗透率提升17.3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4.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7%。

近几年新能源车国内零售率走势持续走强,超预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1-9月的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明显,今年的2-4月渗透率发展超强,已经到27%的高位。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2月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0251.html Sun, 21 Mar 2021 16:25:01 +0000 //www.otias-ub.com/?p=1220251 2021年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17.7万辆,同比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2月增长了371%,同比2019年2月增长1%。今年1-2月的零售累计达到333.8万辆,同比增长69.6%,实现了乘联会2005年开展零售数据统计以来同期增速的历史新高。
今年1-2月零售相对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表现弱于2020年下半年的走势,主要是受到因春节返乡潮没有出现,导致的县乡市场缺乏火爆的影响。

1.  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1年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17.7万辆,同比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2月增长了371%,同比2019年2月增长1%。,1-2月实现了2021年的开门红,现行业的稳步回暖态势。

近期疫情在县乡散发对车市影响较大,尤其是建议“就地过年”的措施在各地各单位深入贯彻实施,力度很强,因此返乡人群大幅减少。因为春节前的汽车消费一部分是由返乡人员贡献的,这些人无法因返乡购车,相对拉低车市2021年起步增速。

 

相对于2019年乘用车零售-7.3%,2020年零售-6.8%的增速好于2019年表现,今年2月的表现也是较高增速。2020年全国乘用车市场1季度下降41%,2季度下降3.6%,7-12月增速保持在8%左右强势增长态势,今年开门红。这首先是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尤其是欧美疫情背景下的中国出口表现较强,稳定了消费信心。其次是去年部分地区7月国六实施后导致的车市低基数的特殊因素促进。第三是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车零售的超强回暖态势明显,推动车市走强。

2.   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2月厂商批发销量113.5万辆,同比去年2月增长409%,较19年2月下降6%,环比1月下降44%。1-2月累计批发销量316万辆,同比增长74%,较2019年下降2%。相对19年的2月节后时间较短,出货速度稍慢。

今年的去库存力度较大,加之目标压力较小,2021年2月厂家库存持续下降。

2020年2月累计批发销量316万辆,同比增长74%,相对增加134万辆,增量力度较大。2月的批发也是14年以来的历年同比增速最高的。 

3.   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2月乘用车生产113.2万辆,同比2019年2月增长2%,生产增长平稳;

1-2月累计生产298万辆,同比2019年下降2%,产量减少8万辆,总体下降幅度不大。

4.   产销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今年的去库存明显,加之目标压力较小,2月厂商库存持续下降。2月末厂商库存减少0.1万辆,渠道库存减少11万辆;2021年1-2月厂家库存减少17万辆,与历年1-2月减少库存幅度相近,形成连续4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

2021年1-2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33万辆,较前两年的1-2月去库存20万辆水平稍高。随着芯片短缺的矛盾凸显,部分车企灵活调整的精益生产方式也受到上游配套企业的质疑,库存既是万恶之源也是是生存之源。

5.  狭义乘用车价格走势特征

2021年乘用车市场价格走势总体平稳,整个车市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促销增大的情况。2020年1-2月度整个车市处于在疫情下的冰封状态,3-5月冰封之后恢复市场,持续保持原有运行特征走势,既没有爆发式的促销增长,也没有供不应求的促销大幅收缩。6-8月的车市促销逐步加大,同时也有一定的新品推出,9-12月价格促销增加的不大,但也没有出现历年的价格冬季明显回收现象。

今年的1-2月的终端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在17%的促销水平。

6.   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1年批发增速稍强于零售。2021年1-2月SUV零售同比增长74%,仍相对稍强。其中B级SUV同比去年增111%,A级SUV同比去年增73%.自主的长安、长城等SUV表现突出。

7.   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增长13%,但环比12月下降10%;其中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4%,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表现超强。日系品牌21.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德系品牌 4.2个百分点。

8.  疫情下自主的表现艰难

2021年2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54%,环比12月也是大幅增长,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2021年2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42%,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1.5%,较同期份额增长1.2%;但国内零售份额39.5%,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部分国有自主表现超强,红旗、长城、奇瑞、蔚来等品牌同比高增长。

2021年2月份自主品牌份额42.2%,较前几年的份额仍改善较大,份额稍好于19年水平。自18年2021年2月以来,连续20个月的自主品牌份额都同比下降较大。19年的全年份额下降速度仍然较大。20年的疫情下的自主品牌份额2-3月回升。随后4-7月下降较大。9-2021年2月靠新能源回暖。

9.  2021年2月品牌产销特征

2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44%,环比12月增长21%,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12月批发偏低也推动2月零售增长。

2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38%,环比12月下降7%,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2%,较同期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但国内零售份额38.7%,同比增3.3个百分点。部分国有自主表现超强,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跃升到第二、第三的高位,红旗、长城、蔚来等品牌同比均高增长。

10.新能源与传统车走势对比

由于去年年末春节前购车启动较早,这也使今年车市呈现传统车低迷,新能源车较强的特征。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年末汽车消费政策也推动高端车市走强,形成与历年应有的县乡市场火爆和大城市低迷情况明显的反转。

近期个别地区出现新冠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也使零售回暖速度放缓。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8%,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