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交网络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11 Mar 2012 11:33:2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eMarketer: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的用户将达到15亿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25560.html Thu, 01 Mar 2012 01:30:22 +0000 //www.otias-ub.com/?p=25560 截止2011年12月,全球社交用户数为12亿。比上年增长23.1%。eMarket预计两位数的增长仍将继续,但是增速会逐渐放缓。

从地域上分析,社交用户最多的地区果然还是亚太地区,今年底将有6.16亿用户来自亚太。中国的贡献将超过3亿,总数将是美国的两倍。

不过如果按普及率来排名,美国将会排到第一,美国社交用户占全国人口的49.9%,接着是加拿大49.3%,韩国46.6%,澳大利亚44.4%,俄罗斯41.9%。如果分母换成网民数,那么巴西将会排到第一,87.6%的网民都会用社交网络,印度尼西亚排第二87.5%相当接近。
社交网络用户增速最快的头把交椅将归属印度,今年社交用户在印度的增长速度会达到51.7%,印度尼西亚是51.6%,中国则是19.9%

这些增长基本都来自于facebook的贡献。除了中国,eMarketer估计facebook在2013年用户数将超10亿。
]]>
comScore:2011年全球社交报告–不得不知道的十大关于社交网络视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21033.html Fri, 23 Dec 2011 01:49:22 +0000 //www.otias-ub.com/?p=21033 社会化网络是一种全球现象,而且它正在重塑线上和线下的商业,comScore发布了最新的社交网络的研究报告,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下报告的关键要点:
1、社交网络是全球最流行的网络活动
花在互联网的每5分钟里,就有一分钟花在社交网络上,是全球最流行的网络应用。社交网络到达了全球15岁以上82%的互联网用户,无论家庭还是工作电脑,全球有12亿社交网络用户。
2、社交网络行为超越了全球地理位置的差异
社交网络无论在哪个国家都非常流行,从中国53%的使用率到美国98%的网民覆盖率,社交网络是一种全球流行现象,超越了国界。
但是不同国家对社交网络的沉浸程度不一,从每月的平均花费时长来看,以色列、阿根廷人均每月使用时长最长,分别为11.1和10.7小时。
从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来看,拉美、欧洲、美国社交用户的使用程度较高,亚太地区使用程度仍然偏低,女性对社交网络更加沉浸。
3、Facebook还能更牛么
要了解社交网络,就不能不说Facebook,Facebook是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驱动着整个社交网络的发展。目前Facebook是世界第三大网站,仅次于谷歌和微软系的网站。2011年10月,facebook的全球受众到达率达55%,占据了人们花在社交网络时长的3/4,全球用户每7分钟在线活动中,有1分钟属于Facebook。
Facebook是连接世界的力量,但是在有些国家,它并未攻克,这些国家是Brazil, China, Japan,Poland, Russia, South Korea and Vietnam;抛开中国阻止不谈,Facebook在其它国家也正在风生水起,有望成为领袖。
4、微博崛起成为社交网络的新力量
微博是一种短消息内容的沟通方式,在最近几年成为全球社交网络的新秀。这主要是得益于Twitter的发展,自2009年春季,用户开始迅速增长。目前,每10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Twitter用户,2011年相比2010年增长了59%。有趣的是微博并不仅是朋友之间的交流工具。2011年,Twitter成为全球或地区热点事件的传播中心,从中东到日本地震海啸,到本拉登的死亡、到乔布斯,微博成为人们的话题中心。

 

5、本地社交网络当自强

美国是社交网络的主导者,土产的Facebook、Twitter、Linkedin正成为全球现象,在美国之外不少地区的影响力极大,这些网站中绝大部分的用户都来自美国本土外。

而同时,全球一些本土的社交网络也开始在海外开疆拓土,吸引了一批可观的海外流量。VKontakte目前是全球第七大社交网站,以前主要以俄国用户为主,现在其43%的流量来自俄罗斯之外,比2010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另一家社交网站Odnoklassniki其流量的41%也来自海外。

6、社交网络不再是年轻人的玩意,人人有份

过去我们可以说社交网络是给小孩子玩的,但是在过去的18-24个月中,这个现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交网络开始侵入年长人群中,并在各年龄段获得广泛的使用。

 

事实上,年龄在55岁以上的用户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增长最快。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数据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北美和拉美,社交网络在年龄在55岁的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93%。另一个变化是男性使用社交网络的比例也在高速攀升。随着社交网络整合像视频等更多的在线应用,男女差异比例将会显著缩小。

7、数字原住民沟通方式社交化

年龄在15-24岁的群体生长在互联网时代,伴随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成长,称之为数字原住民,他们代表着新生的互联网力量。通过分析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未来的走向。2010年7月到2011年10月,年龄在15-24岁的群体在IM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的使用上面下降最大,而在社会化网络的使用上面,这些人群的使用时长增长最快。随着这些人群逐渐成为社会化的主导力量,社会化网络届时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8、美国社交网络广告展示摇摇领先,尽管收入没赶上

社交网络在各类指标上表现领先,2011年10月份占据了美国1/4的广告展示份额(28%),另外还有5%的美国广告展示是社交增强型广告。随着社交网络在PV和时长上继续占优,广告主的资金转移是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尽管社交网络表现如此突出,但目前其价值并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尽管超过1/4的广告展示在社交网络上面,但广告主花在上面的钱只有15%。

提及社交网络广告,不能不提Facebook,从广告展示量来看,Facebook占据了最大的份额。2011年第3季度,Facebook展示了28%的广告展示次数,超过其他4大门户的综合,其原因主要是其广告定位在长尾,也就是中小广告主。过去几年,它也在积极吸引大型广告主的投入。

199IT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199IT://www.otias-ub.com

9、未来仍然朦胧

2004年Facebook起步时,面临着来自Myspace和其他领先社交网站的竞争,而在不到5年后,它超过了这些网站,并成为全球社交网站的领导者,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行业领袖。用户愿意抛弃其他网站加入到Facebook的怀抱中,是得益其网络效应,因为好友都在上面。就如Facebook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一样,新生的社交网络也可能会取而代之。如谷歌的Google+以迅猛的速度在增长,Twitter也是其潜在的竞争对手。

其他像Twitter、Linkedin、新浪微博等都增长非常迅猛,在重塑着社交网络的格局

从时长和沉浸度来看,Facebook、ODNOKLASSNIKI、Tagged、tumblr、PINTEREST和新浪微博等增长都十分迅速。

10、移动催化下的社交网络

得益于其移动性,移动将催化社交网络的发展。2011年10月,美国有将近1/3的年龄在13岁以上的手机用户每月使用社交网站至少一次。移动社交网络在美国、英国都有较高的渗透率。

其中智能手机是社交网络使用的关键驱动力,用户通过APP使用社交网络的比例超过浏览器

 

但是移动的力量还没有成为主流,通过移动APP和移动浏览器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仍然远远低于传统的互联网。

人们使用移动社交网络的目的多样化,发表状态、阅读好友内容更为普遍

移动和其他联网设备正在引爆各类应用,它是否是移动社交的未来?

 

199IT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199IT://www.otias-ub.com

]]>
清科研究中心: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四阶段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98.html Mon, 17 Oct 2011 15:26:56 +0000 //www.otias-ub.com/?p=17098 “六度空间”理论的再度提出,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另一扇大门,将早期社交性网络的概念引入互联网,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SNS。目前,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投资圈最为炙手可热的追捧领域。回首SNS的发展,回首SNS的发展,从国外的MySpace、Facebook、Twitter到中国的开心网、人人网等泛娱乐SNS应用,再到目前中国大行其道的微博、米聊(微博)、微信,乃至垂直类SNS的应用形态,社交网络服务的概念深入互联网精髓。

一定意义上来看,社交网络其实是源于网络社交的需要,基于此种思路,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

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

(一)早期社交网络雏形BBS时代

从社交网络的深层演变来看,社交网络应该是从WEB1.0时代的BBS层面逐渐演进。相比于E-mail形态,BBS把社交网络向前推进了一步,将点对点形式演变为点对面,降低交流成本。此外,相比于即时通信和博客等轻社交工具,BBS淡化个体意识将信息多节点化,并实现了分散信息的聚合。此时,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产品都是BBS时代的典型企业。从VC/PE关注度来看,2006年年以前,资本主要关注BBS及博客形态的社交网络产品,但是后期来看,这类企业的发展多不尽人意。

(二)娱乐化社交网络时代

经历了早期概念化的六度分隔理论时代,社交网络凭借娱乐化概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外社交产品推动了社交网络的深度发展。2002年,LinkedIn成立;2003年,运用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Myspace成立;2004年,复制线下真实人际关系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Facebook成立,这些优秀的社交网络产品或服务形态,一直遵循社交网络的“低成本替代”原则,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与成本,取得了长足发展。

纵观中国,国外社交网络如火如荼发展之际,中国社交网络产品相继出现,如2005年成立的人人网、2008年成立的开心网,乃至2009年推出的搜狐白社会等,拉开中国社交网络大幕。这段时间大体跨越了2006-2008年三余年,VC/PE在此间经历了大幅投入之后,2008年进入缓步投入阶段。

(三)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

新浪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2009年8月,新浪推出微博产品,140字的及时表达,及根据用户价值取向及兴趣所向等多维度划分用户群体,用户通过推介及自行搜索等方式构建自己的朋友圈,这种产品迅速聚合了海量的用户群,当然也吸引了众多业者(如腾讯、网易、盛大)的追随。这种模式也再次将广义社交网络推向投资人视野。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息社交产品逐渐与位置服务等移动特性相结合,相继出现米聊、微信、简简单单等移动客户端产品。另外,我们不容忽视的是SoLoMo时代,社交功能逐渐成为产品标配,已经无法准确区分社交产品的范围。

(四)垂直社交网络应用时代

垂直社交网络应用并非是在上述三个社交网络时代终结时产生的,而是与其他三个时间交相辉映。目前,垂直社交网络主要是与游戏、电子商务、分类信息等相结合,这也可以称为社交网络探究商业模式的有利尝试。清科研究中心预计,垂直社交将成为社交网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推进,各类社交网络产品不断的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研究领域称其为从“增量性娱乐”到“常量性生活”的演变。目前,社交网络逐渐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普遍性、随身行、及时性等特性,利用各类交友/即时通信/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得手机将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主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