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23 Dec 2022 11:30:0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福布斯》:2022年全球收入最高10位女运动员 谷爱凌年赚1.4亿元排第三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1576.html Fri, 23 Dec 2022 11:30:05 +0000 //www.otias-ub.com/?p=1541576 《福布斯》公布2022年全球收入最高的10位女运动员的名单,冬奥会冠军谷爱凌以2010万美元(约为1.4亿人民币)占据第三位;大坂直美以5110万美元排名榜首,第二位的是塞蕾娜-威廉姆斯4130万美元,谷爱凌收入排名女运动员第三位。

此外,除了滑雪技术精湛,拿下奥运冠军、长相甜美之外,谷爱凌还是一位“学霸”,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被人称赞为天才少女。

而在滑雪运动拿下金牌之后,谷爱凌作为时尚模特,频繁出现在各种时尚杂志的封面,个人事业和财富也获得极大丰收。

下附全球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排行榜top10:

第一名、大坂直美(网球),5110万美元(奖金110 万+代言5000万)

第二名、小威廉姆斯(网球),4130万美元(奖金30 万+代言4100万)

第三名、谷爱凌(自由式滑雪),2010万美元(奖金10万+代言2000万)

第四名、拉杜卡努(网球),1870万美元(奖金70万+代言1800万)

第五名、斯瓦泰克(网球),1490万美元(奖金990万+代言500万)

第六名、大威廉姆斯(网球),1210万美元(奖金10万+代言1200万)

第七名、高芙(网球),1110万美元(奖金310万+代言800万)

第八名、拜尔斯(体操),1000万美元(均为代言)

第九名、佩古拉,760万美元(奖金360万+代言400万)

第十名、李敏芝(高尔夫),730万美元(奖金480万+代言250万)

自 快科技

]]>
《福布斯》:2020年马斯克薪酬710亿元 成全球薪酬最高CEO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1961.html Fri, 07 May 2021 14:25:40 +0000 //www.otias-ub.com/?p=1241961

虽然在各种2020年薪酬最高的CEO榜单中,找不到埃隆·马斯克的身影,但其实他才是所有人中薪酬最高的CEO。日前,根据《福布斯》杂志评估,去年特斯拉公司向马斯克支付了大约1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0亿元)的特斯拉股票股权,令其成为2020年全球薪酬最高CEO。

2020年在受益方面马斯克超过了Paycom公司的总裁查德·里奇森和1Life Healthcare总裁阿米尔·丹·鲁宾,二人去年的收入分别为2.11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据了解,早在2018年,马斯克选择拒绝工资,并将自己的报酬与特斯拉的主要关键指标成绩关联。

这意味着,马斯克在10年来没有收到过工资,但是在特斯拉达到相应的业绩里程碑之后,他有权获得一定的股票期权。

该计划最初公布时价值约为23亿美元,分十年实施,但直到2020年才开始生效。

据悉,2018年薪酬计划中详细介绍的期权奖励,需要特斯拉达到市值、营收或EBITDA(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收益)等各种里程碑。

同时,这项薪酬方案使马斯克有权以每股70美元的价格购买总计1.012亿股特斯拉股票。

《福布斯》称,马斯克不能立即出售这些股票,这也可能是他没有出现在薪酬最高CEO榜单上的原因之一。

不过,专家表示,大部分对高管薪酬的分析,都集中在期权奖励的授予日期上,而非何时行权。

自 快科技

]]>
《福布斯》:2021全球亿万富豪榜 贝索斯蝉联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6335.html Tue, 06 Apr 2021 12:38:50 +0000 //www.otias-ub.com/?p=1226335

《福布斯》纽约4月26日——今天,《福布斯》正式公布第35期全球亿万富豪榜,2,755名亿万富豪登上榜单,其中包括493名新上榜者。从各个角度而言,都可谓前所未有;而2020年又是全球各大经济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猛烈冲击的一年,意义非凡。2,755名亿万富豪财富总额高达13.1万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8万亿美元。

《福布斯》富豪榜团队负责人Kerry A. Dolan表示:“这是屡破记录的一年,全球新上榜人数和亿万富豪总人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此外,2021年首次见证全球亿万富豪财富总额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创造财富之快令人瞠目”。

在题为《财富运作速度》的综述性文章中,《福布斯》首席内容官Randall Lane写道:“财富增加背后的大势提供了人人可以致富的路线图。我们只需鼓起勇气加以利用,就像利用百年未曾一遇的疫情中挽救下来的事物一样。

Lane还写道,尽管我们看到周遭动荡不安,但人们不畏困难战胜挑战。比如,泰勒·派瑞在亚特兰大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又或是德籍土耳其裔的乌古尔•萨欣。他的公司BioNTech打破了本需耗时数年的研发流程,仅在数月之内就研制出了新冠病毒疫苗。这些鲜活的人物代表了澎湃的经济活力。

“2021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值得关注的角度:

· 前五位亿万富豪:即将成为亚马逊前首席执行官的杰夫·贝索斯连续第四年蝉联今年的富豪榜榜首。埃隆·马斯克从去年的第31位飙升至第2位。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的伯纳德•阿尔诺仍排在第3位,紧随其后的是排名第4的比尔•盖茨。今年排名前五的是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这是20多年来沃伦•巴菲特首次未能跻身富豪榜前五位。

· 新上榜亿万富豪:新上榜富豪中值得注意的富豪包括交友应用Bumble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惠特尼·沃尔夫·赫德,该应用已于今年2月上市。

·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在2021年的亿万富豪榜上,有1,975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他们自己创建了公司也创造了财富。

· 女性亿万富豪:女性亿万富豪从2020年的241人增加到328人。

· 从全球范围来看:亚太地区的亿万富豪数量最多,有1,149人,其次是美国,有724人,欧洲有628人。

全球TOP20位顶级富豪

]]>
《福布斯》:中国年轻消费者最爱哪些品牌 //www.otias-ub.com/archives/508908.html Fri, 19 Aug 2016 16:37:47 +0000 //www.otias-ub.com/?p=508908 说起各个品牌未来的发展,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大学年龄层的人从来都是关键所系。

《福布斯》网站报道称,在中国,年轻投资者的情况更加独特。中国的Y世代(生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和Z世代(生于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的人群,总数量已经和美国总人口相当,他们不但将赚到比年长的中国人更多的钱,而且还会比前辈们更多花钱。他们是在繁荣的、互联的和国际化的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没有经历过苦难岁月,对于节俭没有父母辈那么重视。打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关键正在他们身上。

著名的China Skinny消费者研究通讯的主持者坦纳(Mark Tanner)是这样描述中国的年轻消费者的:“和前辈们不同,由于教育水平更高,城镇化率更高,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他们是目前收入潜力最可观的人群。他们也会比前辈更能花钱。他们不但没有过过苦日子,而且还是父母,乃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财富的唯一继承人,生活的态度份更加轻松自由。”

1471624620-5392-jBd8-fxvecqa7258838

RTG Consulting在上海、成都和北京对4000位15至32岁的消费者进行了街头调查,以确定哪些品牌最受这一人群的欢迎。调查覆盖了服装、电气、科技、移动app、汽车和餐饮等领域。调查结果发布于2016年RTG品牌相关性报告。

在Y世代当中,最受欢迎的品牌包括苹果、微信、支付宝、淘宝、阿迪达斯和Zara,在更年轻的Z世代中,则是小米、阿迪达斯、耐克(58.94, 1.73,3.02%)、优衣库、Zara和匡威。

1471624620-9517-IrLl-fxvcsrm1906125

“这些品牌的重要性已经不单单是产品那么简单,它们会让消费者感觉更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RTG首席执行官陈杰(Angelito Tan)评论道,“我们相信,这些品牌已经让自己做到了不可或缺,消费者无法想象没有它们的日子。”

科技和服装品牌表现抢眼,当然是意料中的事情。两个年龄段的十大最受欢迎品牌中,都是五个来自科技,五个来自服装,差距只是Y世代更看重科技,Z世代更看重服装而已。

1471624620-2347-r-r6-fxvcsrm1906148

两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口味差异有限,真正重要的区别其实是在于品牌忠诚度,比如关于苹果的态度就是个例子。在Y世代当中,苹果是最重要的品牌,但是在Z世代那里却只是排名第九位,前面还有小米和三星。这到底是因为苹果在中国人眼中已经不再够酷,还是因为他们长期没有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目前还难以断言,但不管怎样,他们在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日子将越来越不轻松,这总是事实。

RTG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则是微信在中国科技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地位。陈杰说,腾讯的这一app是“一个重新塑造了社交会话,改变了消费者移动行为方式的品牌”,而坦纳更说微信已经定义了“互联网3.0”。

微信已经不单单只是中国版的Facebook或者推特,而是在不断整合各种功能,逐渐打造一个核心生活管理工具。人们不但可以在这里聊天,分享视频和音频,也可以用它来投资、读新闻、写博客、叫车、转账、点餐、买电影票,以及从企业和个人那里购买各种商品。

这也彰显了中国新一代消费者正在转向功能性品牌的趋势,比如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等也是例子。

在科技企业、电气产品和移动app等领域,中国本土品牌往往会有一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因为Y世代和Z世代和前辈不同,并不会觉得外国大品牌有多新奇,多了不起,而是将其视作生活中一种普通的存在。他们也不再认为中国制造就是劣质的同义词,而是正赶上了国货质量和营销手段大提升,涌现出越来越多富有竞争力的大品牌的时间。

不过,无论如何,国外品牌在中国依然有很强的存在感,如果这些年轻人的口味能够一直保持下去,这次的发现无疑很有投资参考意义。在Y世代的十大名单上有六个外国品牌,Z世代则是七个。在餐饮、服装和汽车等领域,中国本土的品牌几乎根本进不了年轻人的法眼,他们依然钟爱百事可乐、肯德基、大众和阿迪达斯。

当然,和中国的其他领域一样,品牌的统治力和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可能会迅速改变。陈杰的结论是:“这次的调查结果有点让人吃惊,有一系列入榜的品牌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还有一些我们想到的却没有入榜。这更说明,如果品牌不对市场的变化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就会面临被消费者从生活当中剔除的风险。”

]]>
看看哪些是机器人最不可能取代的工作和不能替代的事 //www.otias-ub.com/archives/494635.html Tue, 12 Jul 2016 14:38:34 +0000 //www.otias-ub.com/?p=494635 《福布斯》联合市场调查公司麦肯锡和合伙人对美国超过2000种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这些工作在当下和未来实施自动化,也就是用机器来取代人的可能性。其中,最有可能被取代的是可控制环境中的体力劳动岗位,而最不可能被取代的是管理岗位。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是,让机器人上岗工作远比科幻小说中要复杂得多,即使技术达到了让机器替代人的水平,机器人制造成本、社会影响、世人接受度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工作自动化正快速地走出小说,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这一变化将带来的影响将不仅仅是在人和机器间做选择二选一那么简单。

我们调查了美国所有行业内超过2000种工作。以下是我们研究中的8个发现,强调了每一个领域进行自动化的潜力,同时,研究还就哪一种职业最不可能会被机器取代,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参考指标。

1468334091-5696-I6E8fDGiaibY64HtibakOIm1PC7A

从上图看来,最不可能机器取代的工作是教育行业。上图中,红色部分越多,红色颜色越深,代表被取代的可能性最低。

能自动化不代表会自动化

虽然技术是自动化的一个必要先决条件,但是,要开展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实践,其他的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开发和部署自动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成本,以及劳动力的供需关系。从技术上来看,用昂贵的机器人来取代时薪10美元的厨师是可行的,但从商业上来看却是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成本高昂,但是却没能提供好的回报。

法规和社会议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医院,很多病人完成手术醒来时,会希望由一位人类护士而不是机器人来照料自己。

某些体力劳动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最高

在美国的职场,有近五分之一的劳动时间是关于体力劳动或者在可预测的环境中操作机器的。根据目前技术的发展水平,这些工作中,有四分之三都可以被自动化。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中的数据尤为突出,这些领域的工作受到自动化影响的可能性最大。

在工厂中,机器人已经在从事一些重复性的劳动,比如,产品组装和包装。而在餐饮业中,一些餐馆已经在尝试使用自助订餐甚至机器人服务员。

数据收集和处理也可以被自动化。在美国的所有职业中,从业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搜集和处理数据上。不管是搜集数据还是处理数据,这两种工作都有着极高的可能性会被自动化,而这会影响到一些行业:零售、金融服务和保险。从业者并不一定会从岗位上退下,但是,他们的角色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比如,抵押经纪人目前有90%的时间都花在了处理申请表上,以后,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为客户提供建议。

即便是一些高薪水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并不是只有那些低门槛或者低薪资的职业需要搜集和处理数据。调查数据显示,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人,会花30%以上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所以,对于一些公司来说,把这一类工作自动化,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总体看来,在薪资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上来看,影响变量非常多。

在整理床这件事上,机器并不擅长——至少目前是这样

目前为止,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要求移动或者操作的工作对于自动化来说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些例子包括在工地上操作吊车,在公共空间收垃圾,或者是在酒店整理床。最后这一项便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不同的旅客会把枕头扔到不同的位置,或者把衣服扔在床上,这让其仍人很难完成客房清洁服务。不过,这种情况很快会得到改变,在提升机器人在实际不可预测环境中的表现上,不少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468334090-2947-RjmrvR06eRp3UNRe6fEUSpVdZMkA

是时候去做老师或者牙科保健员了?

在今天可实现的技术条件下,最难进行自动化的工作是那些设计管理和培养人才的(自动化潜力为9%),在这些岗位中,专业知识被用于决策、计划和创意(自动化潜力18%),或者是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股东进行沟通的工作(自动化潜力20%)。在这些工作中,经验和年龄通常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写代码、设计菜单、写促销材料,或者是为消费者提供建议。

在医疗健康中,只有少于30%的注册护士的工作可以被自动化,而对于牙科保健员来说,这一比例降到了13%。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行业中,其中最不可能会被自动化的行业就是教育。教师的工作包含了一些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人际互动,在这些方面,除了几个特例外,机器的表现还不能跟人相提并论。

机器可能会改变工作,但是不会完全地取代人类。对自动化的技术可行性的最佳分析不是看职位,而是看人类在这一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使用现有的技术条件自动化能达到什么程度。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只有5%的职业可以被完全的自动化。但是,如果从人类工作内容上看,有45% 都是可以被自动化的。此外,在所有的职业中,约60%的岗位中近30%的工作内容是可以被自动化的。

别老想着节流,想想怎么开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比如机器在自然语言理解的能力上逐渐达到人类的标准,从技术上来说,能够被自动化的工作内容肯定会越来越多。

自动化会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组织。经理们面临的难题是,找到在组织中自动化可以在哪些地方发生影响,又有哪些地方可以释放价值。他们需要考虑的东西包括:用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力的成本,以及改变工作场所面临的复杂性。最大的收益可能并不是来自人力成本的减少,而是通过更少的错误、更高的产出、更高的质量、更可靠的安全性和更快的速度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

]]>
《福布斯》:特斯拉破坏式创新成功之道 //www.otias-ub.com/archives/393184.html Mon, 12 Oct 2015 12:22:06 +0000 //www.otias-ub.com/?p=393184 《福布斯》杂志封面《福布斯》杂志封面

导读:特斯拉问鼎2015年“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榜”。《福布斯》最新一期封面文章指出,该公司的成功之道在于不同凡响的破坏式创新。

走进特斯拉汽车加州佛蒙特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动化机械臂。两米多高的鲜红机械臂像变形金刚一样,对每一辆从中经过的Model S给予“照顾”。八台机械臂按照精心设计的程序,依次对一辆汽车进行焊接、铆接、取件、弯曲金属、安装零部件等五项作业。亨利-福特及其之后的几代汽车人不赞同这种安排。他们认为这是缺乏效率之举–在生产车辆移动到下一台“变形金刚”之前,每台机械臂应该只从事一项作业。

具体来说,这个批评意见值30亿美元,相当于8月初特斯拉蒸发的市值。当时公司将2015年销量预期下调10%至五万辆,原因是未能及时教会这些机械臂既生产Model S又生产新款跨界车SUV Model X。“Model X是一款特别难制造的车,”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坦言。

不过无论生产推迟还是大把烧钱(一年来开支了15亿美元)都不会让马斯克惊慌失措。他只想造全世界最好的车,不管怎么说,售价7万美元的Model S当之无愧。这是一款纯电动汽车,充一次电能开一周,可以在遍布全美的免费太阳能充电站充电。在“荒唐”模式下百公里加速只需三秒,是全世界四门量产车加速最快的车,也是同类型汽车中最安全的,在碰撞测试中竟然撞坏了碰撞设备。你可以网上订购Model S送货上门、无线更新软件,在部件损坏前收到保养提醒。另外车的外观也很漂亮。当你走近时车把手会伸出来让你打开,然后折平以加强空气动力学效果。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去看看《消费者报告》。该杂志两年来均把它评为市场上综合表现最优秀的汽车。

在我们掌握评估特斯拉公司充分财务数据的第一年,这些优点就使该公司得以问鼎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破坏式创新”与特斯拉如影随形。这几年本刊仔细研究了“破坏式创新”现象。我们根据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其现有业务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对破坏式创新作了量化–这种差异你可以称之为创新溢价。

尽管特斯拉风光无限–我们在衡量创新溢价时尽量排除这个因素,但最初我们对它的日益成功感到不解。与小型钢铁厂、个人电脑和汽车行业的低价日本进口汽车等典型的破坏式创新不同,特斯拉从来不走利用价格较低、技术较差的产品吸引对价格敏感的低端客户老路。它拉拢的并不是无车一族。特斯拉汽车的外观和驾驶与其他汽车并无多大不同,用的都是公路等现有基础设施,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动力系统这一方面。

这些事实与成功的低端破坏式创新要求的模式不同–按照传统的案例分析会得出特斯拉碰壁的结论。起初甚至马斯克自己也无把握。“我没有为特斯拉和SpaceX寻求外部投资,因为我觉得它们会倒闭,”他说。然而事实证明特斯拉是一种不同类型的破坏者,是让老牌企业感到棘手的高端破坏者。

高端破坏者进行的是跃进式创新,对手难以迅速模仿。它们的产品一面市便在关键特性上胜过现有产品;它们溢价而非折价销售;它们以老牌企业最有利可图的顾客为目标,追求分辨能力最强、对价格最迟钝的买家,最后才扩大到主流消费群体。你可以在一些大公司中发现先例:苹果的iPod打败索尼的随身听、星巴克的高端咖啡和氛围战胜土生土长的咖啡馆、戴森的真空吸尘器有着稳固的市场份额、Garmin的GPS抢走了很多测距仪公司的生意。老牌企业反应不够迅速,高端破坏者便抢占它们的市场。

特斯拉整个公司围绕这一思想建立。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那么在Model S和Model X之后特斯拉将于2017年推出价格较低Model 3。这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车型,售价3.5万美元。尽管特斯拉放弃了今年扭亏为盈的预测,投资者仍然踊跃:自2010年以来,特斯拉在股市和债市募资53亿美元,而且每轮融资都获得超额认购。今年8月中旬的第二轮股票增发募集6.5亿美元,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在内华达州沙漠修建巨大的电池厂。

瑞信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将在2017年前后见分晓,预计届时公司将首次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即扣除资本支出后的营业利润可观。其他指标也令人振奋:今年营收有望同比增长54%至55亿美元。公司股价自2010年IPO以来已飙升15倍,最近市值达到330亿美元。

与此同时,老牌汽车制造商在当前和长远的将来面临同样挑战:如果汽车业很大程度上最终实现电动化,特斯拉将在高端和跃跃欲试的低端市场遥遥领先,蚕食一万亿美元规模的汽车市场。底特律发现很容易藐视特斯拉,因为它还是一家亏钱的创业公司,但它已经改变了汽车行业。“2001年通用汽车公司在一个垃圾场压碎了它生产的所有电动汽车,”马斯克说,“我们一路走来推出Roadster,这促使通用汽车推出沃兰达电动车,然后日产也对聆风电动车有了足够信心。我们从根本上推动了整个汽车电动化进程,虽然进步很慢,但确实在前进。”

看看特斯拉铝制车身里的东西,你就会明白高端破坏式创新的面貌如何。发动机和变速箱只有内燃机传动系统的小部分那么大,安装在轮胎之间的车身下部,以形成有利于乘客安全的更大撞击缓冲区。底盘就像一块巨大的滑板,用来放置大量电池组。

为了打造一部如此与众不同的汽车,马斯克建立了与众不同的团队和流程。我们可以称它为“马斯克之道”。大多数汽车公司都试图通过成熟产品获取价值,特斯拉却勇于探索未知,有一套围绕“速度”这一目标的流程。它也和大型汽车制造商一样自己制造车身,但同时也制造电池组、发动机甚至很容易外包的方向盘塑料套–就因为供应商没有全力以赴且改善设计耗时数月。

特斯拉不能等待–它不断升级设计,从兄弟公司SpaceX自由借鉴,比如Model S车身和底盘广泛使用铝材,使用生产SpaceX“猎鹰号”运载火箭和“龙式”飞船铝制外壳的绘图方法和铸造工艺。

特斯拉鲜有曾在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或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阿斯顿马丁是明显的例外)工作过的人。麦肯锡前合伙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驾驶汽车专家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去年夏天受聘开发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如今他是Model X项目经理。特斯拉时不时任命之前没有行业经验的人,因为马斯克选拔人才根据的是候选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非经验。

公司首席信息官维杰安说:“马斯克不满足于好或很好,他要的是最好。所以他询问应聘者解决过哪些难题,并要求他们详细说明。”

马斯克的团队对应聘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进行筛选,无论哪个部门的新员工都必须证明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总是会深究个人简历上列出的成就,”马斯克说,“成功的原因很多,所以我们希望发现是谁真正缔造了成功。我并不介意他是大学毕业还是只上过高中。”

在特斯拉(以及已经SpaceX),员工升职和奖金根据1-5分的评价系统确定,四分和五分分别代表良好和优秀。马斯克说:“除非你做出了某种创新,才能得到最高的两级评分。任何人都可以改进工作–人力资源、财务、生产部门,都可以想出改进工作的办法。”

当特斯拉第一次打电话给维杰安请他考虑担任首席信息官时,维杰安其实是拒绝的。那时他还是硅谷蓝筹股软件公司VMWare首席信息官,工作轻松,不想跳槽。相比之下特斯拉似乎面临巨大风险,而且马斯克以对领导团队的高要求著称。一年半后他又接到特斯拉的电话,请他再考虑一下。在与马斯克交谈的过程中,他深信这家公司可以改变世界。

维杰安的第一个大任务是什么?在3个月内用1/5的成本从头打造特斯拉所有运营软件。大公司一般会花费数百万美元向SAP甲骨文等大型软件供应商采购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用以处理产品规划、财务、生产、供应链和销售工作。维杰安告诉马斯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马斯克带着乔布斯式的自信说:“跟我说,要做到这件事你需要我提供什么吧。”

韦杰安及其团队用四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系统。经过逐步改善,特斯拉通过该系统实现了闪电般的信息反馈回路。“我们有一个无缝整合的信息系统,其他汽车制造商对我们的速度和灵活性望尘莫及,”维杰安说。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剥离EDS后将所有IT职能外包,只是在摆脱破产阴影后才重建IT力量,但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延揽到表现出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之后,马斯克把他们安排到一个个小团队。这些小团队坐在一起以加快解决方案制定。“通过沟通交流,我们的进展具有不可思议的速度,”首席设计师霍兹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说:“其他汽车制造商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是条块分割的组织,沟通费时。”霍兹豪森的团队只有坐在工程师同事旁边的三名设计师,但他们却设计出了倍受赞誉的TeslaS。规模更大的汽车制造商通常有10-12名设计师从事每一款新车型的设计。

甚至汽车本身也是为了快速学习而设计。通过车上的4G无线网络和17英寸触摸屏控制台,车主始终与特斯拉连线,使得汽车使用数据实时发给这家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会通过夜间软件下载发布补丁或即时做出物理调整。400公里加速时间缩短10%的“荒唐”模式可以在顶配车型P85D Model S上更新。2013年特斯拉收到后座不舒适的反馈,服务人员只用几周就给每位车主更换了座椅。

在不确定环境下学习要有承认错误和迅速行动的意愿,而不是固步自封或担心失败而无所作为。事实上纠结于避免失败会错过重大机遇,这将导致更大的失败。

在2012年6月Model S推出时配备一种“智能”空气悬挂系统,高速行驶时可自动降低车身以加强空气动力学和延长里程。某日一位Model S车主高速碾过一个三球拖车钩,被这个拖车钩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刺穿了防弹级车底护甲及其上电池组。这次事件无人受伤,因为在车前部开始起火前预警系统便要求乘客下车。特斯拉迅速为所有新车的已有护甲增加钛车底护罩,已出售汽车可免费升级;公司还更新软件,让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再自动降低车身。

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车间布局一旦完成就不再变动以尽量减少成本,规划的产品线也会好几年保持不变。特斯拉产品工程师会不断调整工厂布局,以便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当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斯拉解决了研发和制造流程中的不确定性之后,它就转变为较熟悉的生产安排,这个过程已经开始在Model S和Model X的第二、第三条生产线上发生。在生产Roadster时特斯拉早就认识到保持灵活性的好处。当时为了减少成本,它试图建立类似巨型汽车制造商的全球供应链。

但它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它的生产分散在全球各地,导致了大规模的协调问题。“我们的第一次尝试绝非完美,甚至接近完美都谈不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说,“但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式。”当特斯拉为了制造未来的Model 3再添一条生产线时,风险将大大提高。如果某个零部件不合适,整个工厂都将陷入停顿。比如菲亚特克莱斯勒因为新的九速变速箱出问题,将Jeep切诺基上市时间推迟大约半年。

特斯拉的创新过程既不轻松也不惬意。一本最近出版的马斯克传记透露,在Roadster推出前夕,他要求已经疲惫不堪的员工继续加班加点,这时一名员工抱怨好几周都没见过家人了。马斯克回答道:“如果我们破产了,你就有大把时间见家人。”他对度假也不感冒,2000年的巴西和南非之旅差点因疟疾而死于非命。“度假会让你丧命,这是我从度假中得出的教训,”马斯特如是说。

特斯拉团队实现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原因不仅在于其努力胜过他人,还在于公司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复杂问题解决流程。“我按照物理学方法进行分析,”马斯克说,“即把事情归结为特定领域的基本原理或基本事实,然后据此得出推论。再把推论用于那些公理,看看哪些是真正可能,哪些只是感觉可能。”这种方法带来了特斯拉高管都以为不可能的创新解决方案。

斯特劳贝尔说:“马斯克鼓动所有人拼命工作。我知道这是老生常谈,但我认为他的要求达到了相当罕见的程度。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但成果无可否认。如果你普通人们努力工作,他们会取得连自己也无法想象的成绩。但大多数领导不喜欢那样做。”特斯拉工程部副总裁菲尔多说:“我们像跳出飞机在下落过程中设计制造降落伞一样甘冒风险。”

如果你正在从生产一款汽车的公司转变为生产多款汽车且规模化生产的公司,与此同时你还在打造家庭能源储存大业务,那么就必须具有冒险精神。这就是“马斯克之道”

]]>
《福布斯》:六条法则让你玩转社交媒体公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23337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33378.html#comments Thu, 29 May 2014 17:04:37 +0000 //www.otias-ub.com/?p=233378  pr

         为公共关系赢得社交媒体策略

  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大多数社交媒体都是浪费时间的。这是一个好地方,你可以在这里贴出你家猫咪的照片,发布你对政治或音乐的见解,通过点“喜欢”和“跟帖”来锻炼你的拇指,你还可以参与其他没有恶意的活动。社交媒体的营养不及棉花糖,比“糖果大爆炸”更具重复性,在工作日你就没时间顾及它。但在看似巨大无用的社交媒体中,公共关系(PR)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发现了可以使网络朝着较好方向,而非邪恶面发展的有用工具。

  为了发掘这些有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们,我采访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专家,并调查研究了许多网站,发现了6条为公共关系赢得社交媒体的策略。为什么是6条而不是5条?公关的第一条原则:永远按照承诺去做。

  原则一:简洁,不要使人厌烦。 “令人厌烦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完全不起作用”,Muckrack网站CEO Galant说到,“比如一份枯燥的新闻通稿,你的通稿最好以人性化的方式发出,因为在每一个社交媒体上,你的观众都会比较在乎。在推特上,以令人兴奋的方式,用107个字发布你的消息,要记住你需要为你的链接留23个字。找一张与你发布的内容相关的图片,将它放到你在Instagram和Pinterest发布的帖子中。为Vine制作一个关于你发布的内容的6秒钟视频。即便是在你可以发布许多文字的社交网络上,比如Facebook和Tumblr,都不要发布一篇新闻稿。重新写一下,不要使用专业术语、股票报价和没有意义的短语(如“我们”非常激动地宣布,同类之中最好的),就像是你正在告诉你的朋友,为什么你发布的东西很要紧。”。

  更多突出你发布的内容的规则,例如将你的标题想象成为推特上的一条消息,可参考之前的专栏,它是关于如何为你的作品增彩的。

  原则二:发布有报道价值的东西。著名的作家、数字媒体专家David Meerman Scott(“营销和公共关系的新规则”)在宣扬实践的速度和相关性。在过去没有社交媒体之前,在一篇新闻报道发布之后,PR人士会发电子邮件、传真,并且打电话给记者,并且告诉他们的客户可以马上对报道进行评论了。如今,Scott推荐了一种他称之为“新闻顶起”的方式, http://www.newsjacking.com 。“这是将你的观点注入到爆炸性新闻报道中,直接到达买家,并由此产生很多媒体报道的科学和艺术”。在举例中,Scott提到了希拉里•克林顿,在超级碗比赛期间她发布了一条令人捧腹的推特:“在别人醉酒和被洗劫时,观看FOX新闻节目有更多的乐趣”。Scott说到:“在FOX新闻之后,观众必然会喜爱它的幽默和恰到好处的玩笑,它以政治观点保守而出名”。

  Scott推荐这些动作:“使你的博客具有新闻色彩”,“使用已有的标签发布推特”,“发送实时媒体消息”,“举行实况转播或虚拟的新闻发布会”,以及“直接联系可能感兴趣的记者”。

  原则三:有帮助性。数字品牌商Blonde 2.0 CEO Ayelet Noff通过社交网络与传媒交朋友。但他并不通过Facebook或推特消息这种方式与他们联系,“我确实有重大消息发给您”。这样的目的是禁止你在PR上的努力,并且你的email被列入屏蔽名单,Noff支持偿付而非烦扰。

  “使你的事件得到报道的好方法,是给出最后结果,而非让媒体收到结果”,Noff说到“通常我们仅试图从一个记者那里‘得到一个事件’,而不去思考什么会对这名记者有用/有帮助”。

  原则四:避免Facebook。在橙县有这样一个PR人士,他是我偶然在Facebook跟帖认识的。他发出的帖子包括“我在体育馆!”,以及“我要去远足,感觉像在燃烧”,一同发布的还有同行的朋友的照片。这个人似乎吸引了一大批跟帖的人,但这是否意味着什么?然后我想到了这个问题。Facebook与橙县有多很相似之处:肤浅,自恋,数字化和/或如手术般地强化,但基本上都没什么害处。这些帖子可能会带动聚会策划、时装或化妆品之类的生意,但是对于从事学术、工程、科学、法律或其他行业的人士,最好避免Facebook。你的帖子和信息不应是相同的新闻馈送,如同古怪的动物、政治演说和晒黑了的假期照片一样。但也有一些例外,包括社区服务、建筑群和某些品牌推广,但在社交媒体中,有更多有效的工具。

  原则五:及时。可能时,你或者你的PR团队中的其他人,在紧急事件中,应该直接做出响应。有些时候,冷漠的社交媒体响应听起来就像“如果你需要帮助,请按5。如果你想暂停2个小时以上,请按6。如果您想让我们回复你,请保持在线”。美国运通小型企业论坛建议企业“不要让社交媒体成为你的危机响应工具”。我想把它修改为:不要让它成为你唯一的危机响应工具。

  “有时,坏事情会发生在一些好的公司:网站崩溃,C级高管被控告,设施被烧毁或被水淹等。当危机发生时,在适当的时候,你需要PR团队来负责,并且让他们直接与传媒打交道,提供最新的支持,进而使公众和客户安心。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一些最糟糕的危机PR,都是这些公司没有在推特上及时处理新闻媒体的质询而出现的。媒体因此变得狂躁,从而写到当他们试图寻找一个活人,来回答他们的问题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愤怒的客户在公司的推特上反对他们——转发媒体的帖子,还给公司喝倒彩”。

  社交媒体检查官中的一些人在危机管理和社交媒体策略上是很好的榜样,他们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工作。

  •“社交媒体是公开的,你的粉丝和追随者们有权利做出消极的评论——你的公司要做的工作是改变这些消极的评论,你可以将它们变成有利的情况,从而保护自己。

  •在社交媒体上留意你的生意,及时回应推特、提到你的内容,以及对公司的评论。社交媒体是实时性的,因此你响应的越快,你的客服看起来就会越好。

  •如果可能,将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发给你的客户,建议他们私下联系你,做进一步的沟通。

  •在推特上,你必须对你的客户跟帖,这样她就能直接给你发消息。

  •在Facebook的粉丝页面,你必须分享个人信息,这样客户就能发消息给你。

  •在YouTube上,客户可以访问你的公司,并且发送消息。

  原则六:做一个视频能手。如果你公司的视频比较合适且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那么YouTube以及其他一些技术网站,特别是福布斯、Gizmodo、Tech Crunch、Yahoo 科技和Engadget,会发布你公司的视频链接地址。

  影响YouTube和其他视频分享网站的一个最显著的方式,是制作高质量的视频,并将它们与记者或博主们分享,如果你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高质量的内容,记者或博主们可能会把你的视频嵌入他们发布的帖子中,从而与他们的读者分享。至少一个比较好的视频能够提供一种很好的开启谈话的方式。你只需要确保你分享的视频不只是其他视频的剩余物。为了达到真正的成功,在制作在线视频时,头脑中必须要考虑到观众,同时它们一定会增加会话的价值。如果你的视频质量不高,那么你发给博主或者记者们的邮件会被视为垃圾邮件。

  社交媒体可以是大量的工作。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好新闻和坏新闻传播的速度,已经改变了PR人士与媒体、商业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
//www.otias-ub.com/archives/233378.html/feed 1
《福布斯》:2014年全球富豪榜排名 盖茨重回首富 //www.otias-ub.com/archives/199450.html Tue, 04 Mar 2014 10:19:50 +0000 //www.otias-ub.com/?p=199450

《福布斯》2014全球富豪榜出炉 盖茨重回首富

《福布斯》杂志周一发布了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该榜单显示,在阔别榜首3年之后,受益于微软股价的反弹,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760亿美元的身价重返全球首富的宝座。

在所有人真正理解PC商用价值这一概念之前,盖茨已经发现了它的潜力。他的这一高瞻远瞩,让他把微软打造成为了一个市值达到4000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盖茨在2010年曾表示,“有些人凭借运气和技巧,最终拥有了巨额的财富。如果你善于踢球、写软件或是投资股票,都能够获得非常高的回报。”在过去的20年间,盖茨有15次登上全球首富的宝座。在专注于慈善事业多年之后,盖茨以技术顾问的身份计划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微软。

登上《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1646位富豪,总身价达到了惊人的6.4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福布斯》推出榜单以来的任何一年。今年,全球共有268位“新人”首次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人数超过了2008年226人的历史最高值。在新上榜的富豪当中,有50位来自美国,37位来自中国。

按照国家划分,受益于科技股股价大幅攀升和资本市场强劲表现的推动,美国共有492人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中国以152位富豪位居第二;俄罗斯位居第三,富豪人数为111人。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显示,2014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 Helu)以720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列全球富豪排行榜第2位;77岁的西班牙服装零售商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净资产640亿美元,居全球富豪榜第三位;“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582亿美元的净资产为全球富豪第四位。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以430亿美元净资产为世界富豪第五位。

社交网站Facebook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今年财富增长最多。受Facebook股价飙升的推动,扎克伯格今年的净资产达到285亿美元,与2013年的133亿美元增长了152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21位。受Facebook斥资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的推动,后者的两位联合创始人简·库姆(Jan Koum)和布莱恩·阿克顿(Brian Acton)也成为全球富豪,个人身价分别达到68亿美元和30亿美元。

以下为《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前十名:

第一:比尔·盖茨,身价760亿美元

第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身价720亿美元

第三:阿曼西奥·奥特加,身价640亿美元

第四:沃伦·巴菲特,身价582亿美元

第五:拉里·埃里森,身价480亿美元

第六: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身价400亿美元

第六:大卫·科赫(David Koch),身价400亿美元

第八:谢尔顿·安德森(Sheldon Adelson),身价380亿美元

第九:克里斯蒂·沃顿家族(Christy Walton),身价367亿美元

第十:吉姆·沃尔顿(Jim Walton),身价347亿美元

]]>
《福布斯》:LinkedIn未被提及的发展方向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211.html Sun, 16 Jun 2013 13:27:59 +0000 //www.otias-ub.com/?p=125211

2013年6月16日《福布斯》(Forbes)特约撰稿人乔治•安德斯(GeorgeAnders)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财富》(Fortune)杂志最近一篇介绍LinkedIn的封面故事漏掉了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络的五大发展方向,包括收购、大数据、职场培训、对传统猎头的影响以及董事会变动。

 以下为文章内容要点:

《财富》那篇封面故事的作者杰西•亨普尔(JessiHempel)指出,LinkedIn既是用户喜闻乐见的社交网络,又是深得华尔街欢心的企业软件公司。她还洞察到了LinkedIn作为职场新闻及文章发布平台的新兴角色。

但是,亨普尔的文章并未提及LinkedIn的以下五大发展方向,而它们在未来数年内很可能会引起业界关注:

 1.LinkedIn的收购策略

很多小公司都想在职场及人力资源领域兴风作浪,但是LinkedIn已然成了这一领域的“大佬”,而这一领域的一大特色是好点子不难想但实现起来不容易,全球化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如果你在世界各地拥有2.25亿用户,同时节节上涨的股价让公司估值达到了190亿美元,你会做些什么呢?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购物”。

思科在“购物”方面堪称榜样——它在过去20年里不断加大收购力度以扩大网络业务的领先优势。LinkedIn或许不会像思科那么“凶猛”,但是它也深知收购的作用——它在过去两年里对SlideShare和CardMunch的收购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一旦LinkedIn在收购方面活跃起来,这一领域的成功就意味着:要么胜过LinkedIn,要么变成LinkedIn的一部分。

2.大数据的力量

LinkedIn的庞大数据库能帮助招聘者找到技能及经验完全符合要求的人选,即便他们目前并不处于求职状态。但是,这仅仅是个开端,而LinkedIn的数据专家还有更强大的本领——例如,通过对职位搜索记录进行细致的分析,LinkedIn可以向招聘者推荐值得他们关注的其他人选。此外,LinkedIn还能利用算法帮助用户拓展人脉和优化现有人脉。

 3.有望成为职场大课堂

LinkedIn最初是为已经工作的人群创建的,但是其近来增长最迅猛的用户群体却是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甚至连一些高中生也创建了LinkedIn个人页面。由于这些年轻用户正处于需要学习技能的阶段,LinkedIn可以与考证及培训服务开展合作,甚至可以自行推出此类服务。LinkedIn可能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这样做,不过这的确是个相当合理的业务拓展方向。

 4.对传统猎头公司的影响

如果招聘市场增长缓慢而LinkedIn的业务每年增长50%,那么传统猎头公司就要当心了。虽然招聘者在寻找企业CEO或大学校长等高端职位时依然会首选SpencerStuart和KornFerry等猎头公司,但是LinkedIn有望主宰年薪10万到25万美元的中端职位招聘。明智的猎头公司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设法转型以避免与LinkedIn直接竞争,而机会可能会在人才评估、人才策略咨询或其他存在空缺的方面。

5.LinkedIn的内部管理

LinkedIn目前仅有7名董事,其中两人为公司员工(CEOJeffWeiner和董事长ReidHoffman)、两人为早期投资者(DavidSze和MichaelMoritz)、另三人为美国中等规模科技公司的资深高管。

但是,LinkedIn准备对董事会进行调整,包括增加海外市场专家(鉴于60%的用户都在美国之外)和熟悉全球商界巨头运营的人(帮助增进公司与世界“500强”的联系)。此外,由于当今隐私、网络监视和网络安全问题经常引起监管机构和公众的关注,LinkedIn董事会还应当加入熟悉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能帮公司跟“上头”说上话的人。

]]>
《福布斯》:Facebook推收费发私信服务 每条最高16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578.html Mon, 08 Apr 2013 13:47:41 +0000 //www.otias-ub.com/?p=104578

Facebook周一在英国和其他一些地区推出了短消息(私信)收费服务,允许用户向名人或朋友圈之外的其他人发送短消息。这是一个伟大的举动,我相信,这将成为Facebook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前,Facebook给出的理由是:可以防止垃圾信息。Facebook在一份声明中称:“向非好友付费发送短消息可以防止垃圾讯息。另外,有时人们也需要朋友圈之外的其他人的建议。”

Facebook还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我们正在测试不同的价位,从而确定最合理的价格。”在英国,根据名人知名度的不同,Facebook的收费标准从71便士(约合1美元)到10.68英镑(约合16.34美元)不等。

从表面上看,该费用赋予用户向陌生人发送短消息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与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的Pro帐户十分相似。

社交网站要为将来的这样一种趋势持开放态度:即收费成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保持基本的网络通信免费即可。

2004年Facebook成立之初时,由于缺乏基础设施,以及成本因素,微支付还很难实现。而如今则不同,超低成本服务市场的规模迅速壮大。有趣的是,Facebook短消息收费标准如此之高,向名人发送一条消息最高约16美元。

Facebook上周发布Home时,我就曾表示,最终Facebook需要对有价值的服务进行收费。其实,这种“测试”并不是为了防止垃圾信息,而是为网站增加价值寻找突破口。当前,这个网络拥有10多亿用户。

如今,Facebook确实这样做了,将来还会有哪些举措也令人关注。去年,Facebook主要解决移动问题,Home其实也是在拓展移动业务的一部分。

截至去年年底,Facebook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为6.8亿。第四季度,移动广告营收为3.05亿美元,占到了Facebook广告营收的23%,而第三季度的该比例仅为14%。

但移动内容市场的每个人都知道,与传统的PC广告营收相比,移动营收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费用也低,还没有出现能够真正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完美的移动广告形式。

因此,Facebook涉足移动市场越深,广告作为一个营收源的压力也就越大。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将Facebook视为一家移动公司,这额意味着Facebook将来会进一步发展移动业务。Facebook有可能像谷歌一样进军手机市场,也可能进军基础设施市场。

如今,Facebook必须要做其他企业曾经做过的事情:为增值服务向用户收费。对于这些付费用户,Facebook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仅仅是个开始,但毫无疑问是件好事。

]]>
《福布斯》:2012年“全球最强大品牌”排行榜 苹果登顶 //www.otias-ub.com/archives/71439.html Thu, 04 Oct 2012 14:37:37 +0000 //www.otias-ub.com/?p=71439

福布斯发布全球最强大品牌榜单:苹果登顶

 

福布斯“全球最强大品牌”排行榜苹果登顶

2012年10月3日消息,在过去两个星期时间里,苹果已经因发布iPhone 5而受到了“惩罚”。消费者对iPhone 5本身和苹果自有的地图应用诸多抱怨,这很容易地就激起了一片叫喊声,称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掌控下永远都不会发生这种事情。那么,苹果的品牌会不会开始走下坡路呢?从《福布斯》杂志最近发布的一份榜单来看,答案是明显不会。

在创新领域中,苹果仍旧是全球领导者,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对其抱有崇慕之情。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强大的品牌已经帮助这家公司创造了400亿美元的利润,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仅次于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财务价值与消费者信心的结合,已经让苹果登上了《福布斯》“全球最强大品牌”(World’s Most Powerful Brands)的榜首位置。

咨询公司Penn Schoen Berland的董事总经理比利·曼恩(Billy Mann)表示:“苹果(在创新领域中)起到了领头作用,重新定义了产品类别,在我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需求的存在以前就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从手机市场来看,苹果在2007年以前甚至尚未进入这个市场。而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新款iPhone发布会已经成为电信产品类别中最受期待的事件。在上个月iPhone 5上市的首个周末,这种手机的销售量就超过了500万部。”

根据《福布斯》杂志的计算,苹果品牌的价值为871亿美元,比两年以前增长52%。与按品牌价值和整体排名衡量都位居第二的微软相比,苹果的品牌价值要高出59%。

微软的品牌价值为547亿美元,这家公司拥有高达42%的运营利润率,在财务领域中仍旧拥有强大的主宰力量。微软每年花在广告方面的费用为16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苹果的两倍,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其想要传达的信息。在苹果受到严厉批评之际,苹果在市值和产品是否够“酷”等方面飞速超越了这家公司;但尽管如此,消费者仍旧支持这家由比尔·盖茨(Bill Gates)创建的公司。在由咨询公司Landor Associates和Penn Schoen Berland(以下简称“PSB”)为《福布斯》进行的这项全球品牌调查中,按品牌感知(brand perception)来衡量,微软排名居首。这份研究报告对130个品牌进行了排名,衡量标准包括创新和质量等;在按“客户投资”和“能解决我的独特需求”等衡量标准进行的排名中,微软也都有较高的评分。

“在一个每年都会自我转型的行业中,微软已经在数十年时间里一直都占据着领导地位。”曼恩说道。令人惊讶的是,在排名前100的品牌中,苹果在消费者感知方面仅排在第11位;但由于在品牌价值方面拥有庞大优势的缘故,苹果仍旧获得了“全球最强大品牌”的称号。

《福布斯》杂志最开始挑选了200多个全球品牌进行衡量,以便判定最强大的品牌。根据进一步的遴选要求,这些品牌需要在美国市场上占有超越象征性的份额,这使得西班牙零售商Zara和中国电信行业巨头中国移动等大品牌被淘汰出局。《福布斯》按照过去三年的盈利表现对品牌价值进行衡量,并基于品牌在每个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其分配一个百分比(举例来说,奢侈品品牌的百分比较高,而航空行业则比较低);随后,《福布斯》在将品牌在过去三年时间里的平均市盈率也考虑在内,得出最终的品牌价值。

随后,《福布斯》委托世界领先的品牌顾问和设计公司Landor和咨询公司PSB对全球范围内的2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让其对《福布斯》评定为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品牌进行了评分。基于十多种属性,这两家公司对品牌感知进行了衡量。最后,《福布斯》杂志将品牌价值与消费者研究报告的结果结合起来,从而判定“全球最强大品牌”的排名,其中对品牌价值看重程度更高一些。

从整体来看,可口可乐品牌排在第三位,其品牌价值为500亿美元,在消费者调查中的排名为第29位。去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总共卖出了267亿箱碳酸饮料,其中可口可乐品牌占一半。在美国市场上,碳酸饮料这一产品类别的销售量已经连续七年下滑,但可口可乐仍旧是最畅销的品牌,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在2011年中,可口可乐品牌在全球18个国家中的零售销售总额超过了10亿美元。

在排名前100的品牌中,科技品牌占到了24个。三家科技巨头的品牌在可口可乐之后名列第四至六名,依次是排名第四的IBM(品牌价值485亿美元)、第五的谷歌(376亿美元)和第六的英特尔(323亿美元)。突然崛起的科技品牌Facebook排在第36位,其品牌价值为131亿美元;但在Landor和PSB进行的消费者调查中,Facebook几乎排名垫底。消费者在可信任度和透明度等属性上猛烈抨击Facebook,此外在理解和关怀客户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很明显,在Facebook的大约10亿名用户中,有关隐私权的担忧情绪仍旧是热点话题。在消费者调查排名前100的品牌中,Facebook排在第99位,仅好于Verizon。受此影响,Facebook在“全球最强大品牌”榜单上的排名仅处在第73位。

但无论如何,Facebook总算是成功进入了前100强名单,而万宝路(品牌价值153亿美元)、摩根大通(130亿美元)和高盛(80亿美元)等其他有价值的品牌甚至都未能计入最终排名,原因是这些品牌在消费者调查中的表现过于疲弱。在Landor和PSB进行的消费者调查中,这三个品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130个品牌中排在垫底的后五位。

其他一些价值不如上述三个品牌的品牌则进入了100强名单,原因是在消费者调查中表现良好。通用磨坊的品牌价值仅为35亿美元,在100个“全球最强大品牌”中排在后五位,但在整体排名中则排在第47位,原因是其在消费者调查中高居第二名,仅次于微软。曼恩指出:“消费者(尤其是美国的消费者)信任通用磨坊的食品品牌,而且其品牌能让他们感到舒服。”在“让社区变成更好的场所”和“关心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问题”等属性中,通用磨坊均排在很高的位置。

以下是在《福布斯》“全球最强大品牌”榜单中排名前20的品牌:

1、苹果

品牌价值:871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11

2、微软

品牌价值:547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1

3、可口可乐

品牌价值:502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29

4、IBM

品牌价值:485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20

5、谷歌

品牌价值:376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7

6、英特尔

品牌价值:323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6

7、麦当劳

品牌价值:374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85

8、通用电气

品牌价值:337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49

9、宝马

品牌价值:263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5

10、思科

品牌价值:263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15

11、甲骨文

品牌价值:259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50

12、三星

品牌价值:193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9

13、迪士尼

品牌价值:190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8

14、丰田

品牌价值:219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37

15、惠普

品牌价值:183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13

16、奔驰

品牌价值:218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54

17、路易威登

品牌价值:245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93

18、吉列

品牌价值:168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14

19、本田

品牌价值:209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62

20、雀巢

品牌价值:174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27

21、AT&T

品牌价值:241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96

22、诺基亚

品牌价值:155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28

23、百威(Budweiser)

品牌价值:186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61

24、沃尔玛

品牌价值:203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84

25、欧莱雅(L’Oreal)

品牌价值:145亿美元

消费者感知排名:26

]]>
《福布斯》:新iPad将改变在线广告场格局 //www.otias-ub.com/archives/26268.html Thu, 08 Mar 2012 16:01:30 +0000 //www.otias-ub.com/?p=26268 2012年3月8日《福布斯》杂志网络版今天发布评论文章称,凭借更清晰的屏幕,以及更快的网络和运行速度,苹果新一代iPad将会变革在线广告。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自从两年前第一代iPad推出以后,广告商们就在谈论平板电脑作为新式广告平台的潜力。他们不仅想要在平板电脑上运行横幅广告和移动广告,还想运行杂志式的内容丰富的广告,甚至是还会耗费大量广告预算的电视式广告。平板电脑内容发布与广告平台公司Onswipe CEO杰森・巴普蒂斯特(Jason Baptiste)表示,“平板电脑是当代的电视,它将印刷的精致和网络的规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但时至今日,来自平板电脑广告的营收并不起眼,因为广告商们还没适应这一一两年前并不存在的媒介。营销分析公司Marketing Evolution CEO雷克斯・布里格斯(Rex Briggs)称,“由于缺少印刷广告和在线广告那样的标准,移动广告还没取得它应有的广告预算份额,尤其是在平板电脑。”

然而,今天新一代iPad发布了,并将于3月16日上市。它有可能改变整个广告市场格局。新版本与前两代的iPad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因此它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改变该新生市场的格局,至少目前不会。但新款iPad的几样新功能很可能会加速今年平板电脑广告营销的发展。

更好的屏幕

iPad屏幕尺寸合适,与杂志大小基本相符,配上比高清电视还要好的显示屏后,会给广告形式提供甚至更多的可能性。突然地,传统杂志广告和电视广告第一次在一款计算设备上变得具有吸引力。巴普蒂斯特表示,Onswipe的分析显示,平板电脑广告,即使只是对杂志广告改造而成的版本,其互动率也能达到横幅广告的100倍。

广告商能够在iPad上运行丰富多彩的品牌广告,这一点在PC上一直都没做好,因为在PC上不如通过iPad触摸来得舒适。在PC上,你得点开广告来看或运行,而在iPad上,你只需要轻轻触摸或者滑动一下,就能打开广告,两者的体验简直是天差地别。另外,相比任何尺寸的PC,平板电脑的广告形式将使得你看到更多的广告,因为与大多数横幅广告不同,它们通常可以像杂志那样能够在整个页面上显示广告。

到目前为止,广告商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平板电脑广告的各种可能性。尽管数字形式展现的标准广告对读者而言会很眼熟,但这也意味着它们被忽略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去年有一项调查发现,人们看到iPad广告后的购买率比看到印刷广告后高59%。

更快的网络和运行速度

新iPad运行速度更快。该产品支持4G网络,其处理器也快了一倍。这两点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广告商正开始采用的新式互动广告而言。巴普蒂斯特表示,有了更快的iPad,Onswipe最近已经要求发布商和广告商提交印刷广告的高清版本,因为如今它们在iPad上将能迅速运行,而且不会对读者造成困扰。

另外,视频广告将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人们将不需要等待它们进行加载,它们也为传统的品牌推销提供更多的选择。移动广告网络Mojiva北美区总经理托尼・内泽卡特(Tony Nethercutt)说,“很多广告商正试图使得看似印刷版本的广告,触摸后能够像电视广告那样进行播放。”

更快速的网络和更高的带宽为广告商提供更多的互动广告铺平道路。截至目前,我还没有见过特别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但那也是因为广告商和广告代理商还没有适应平板电脑的迅速流行。他们不确定要怎么做才好,因而他们收紧平板电脑广告方面的开支。布里格斯表示,“那是个错误,广告商应当优先瞄准平板电脑平台。”

使得旧款iPad降价

新iPad使得苹果可以降低旧款iPad的价格。iPad 2如今的起价仅为399美元,这对不少人来说吸引力还大过任何令人惊艳的新功能,它意味着平板电脑将落到更多人的手中。到最后,拥有巨大广告预算的品牌商将能瞄准更为广泛的受众。苹果移动设备用户量目前就已经很惊人了,iOS设备累计销量已达到1.72亿部,单是2011年最后三个月其销量就达到6200万部。如果这一趋势进一步加速,目前看来这也很可能会发生,平板电脑将成为广告商们不可忽视的下一个大型广告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