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用户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3 May 2025 13:24:4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腾讯音乐:2025年Q1总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694.html Tue, 13 May 2025 13:24:43 +0000 //www.otias-ub.com/?p=1755694 近日消息,今天腾讯音乐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总收入73.6亿元。

财报显示,腾讯音乐第一季度总营收为73.6亿元,同比增长8.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9亿元,同比增长201.8% 。

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增长24.6%。

公告中指出,第一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9%至58.0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8.3%至1.229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6元增长至11.4元。

此外,腾讯音乐还表示,第一季度公司深化与全球唱片公司的合作、发力内容制作与共创、打造多个线下音乐活动,以持续焕发活力的内容生态满足用户的多元喜好;同时,不断创新平台与产品功能,以精细化运营为用户带来更个性独特的音乐体验。

“在中国音乐行业长期向好的背景下,腾讯音乐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所以问题来了,你听歌都用哪个App,QQ音乐、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还是别的….

自 快科技
]]>
Ampere:截至2022年Q4 Netflix在亚太地区拥有800 万付费用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1296.html Tue, 18 Apr 2023 18:00:27 +0000 //www.otias-ub.com/?p=1561296 Netflix 于 2023 年 1 月公布的 2022 年第四季度业绩表明,这家全球流媒体目前在亚太地区拥有 3800 万付费用户,2022 年将增加 540 万订阅用户,是所有地区中增幅最大的。事实上,随着 Netflix 在美国和许多西欧市场达到饱和,亚太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 Netflix 两年来最大的增长基地。此外,亚太地区很可能代表 Netflix 未来最大的增长潜力,在未来五年内占其全球用户群净增加量的 60% 以上。

与 Netflix 2022 年前两个季度在美国的订阅量下降并预计将进一步失去订阅者以及增长机会有限的西欧相比,其在所有亚太地区市场都在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其本地化的努力。除了建立分销合作伙伴关系以简化访问和支付之外,Netflix 还大力增加其本地内容供应,并在制作亚洲内容方面变得更具竞争力。截至 2022 年 11 月,Netflix 在所有亚太地区市场提供了 11631 部影片,包括8221 部电影和 3410 部电视节目,其中近一半的影片来自亚太地区,包括 321 部 Netflix 自己的亚太地区原创作品。

因此,亚太地区将继续成为 Netflix 整体全球订阅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Ampere 估计,到 2027 年,Netflix 的订阅量将增加 2000 万以上,其中超过 60%(约 1200 万)来自亚太地区。

]]>
Observer:2021年Apple TV+美国付费用户为810万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5932.html Wed, 17 Nov 2021 18:00:14 +0000 //www.otias-ub.com/?p=1325932 据《Variety》杂志报道,苹果表示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TV+用户不到2000万人。数据显示,Apple TV+拥有4000万全球账户和2000万付费用户。行业分析师估计,Apple TV+在美国的付费用户只有810万人(当然不到2000万)。

但是,不同的流媒体服务有不同的目标,原始用户数量并不是流媒体战争成败的唯一衡量标准。

苹果的战略是什么?

苹果公司目前的市值为2.37万亿美元。迄今为止,Apple TV+的年度内容预算一直徘徊在65亿美元左右。与Netflix(170亿美元)相比微不足道,落后于亚马逊Prime Video(90亿美元)。

根据Antenna 的数据,截至 8 月Apple TV+ 在美国优质流媒体视频点播 (SVOD) 平台中的订阅份额最小。

苹果手头有无与伦比的现金,这给了Apple TV+更长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耐心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苹果有条不紊的营销方式和对原创内容开发质量的精心策划上。

乌龟战略似乎至少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Parrot Analytics报道,Apple TV+ 的观众对其原创剧集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与 HBO Max 和 Disney+ 等平台持平。

过去90天美国观众对Apple TV+原创的需求

如果我们观察过去90天的最新数据,Apple TV+ 将在Ted Lasso举办第一场真正的卓越节目,其次是7个杰出节目,以及前10名中的两个好节目。相比之下,在相同90天框架内,Netflix有1部原创节目满足特殊需求,有9部节目被列为杰出;Disney+有2部优秀原创作品和8部优秀节目;HBO + HBO Max有3部卓越原创作品和7部优秀作品。

199IT.com原创编译自:Observ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高盛:预计2030年流媒体付费用户达到12.2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055101.html Sun, 24 May 2020 15:41:09 +0000 //www.otias-ub.com/?p=1055101 在经历了将近20年的科技迭代后,音乐行业从冲击和动荡中逐渐恢复稳定,2016年开始,全球正式进入流媒体时代。同年10月份,高盛发布报告《Music In The Air》,对未来15年的音乐产业图景进行了预估。报告指出,未来15年全球音乐收入预计将增长近一倍,达到1040亿美元,产业生态里的各环节都将实现可观增长。

《Music In The Air》由高盛驻伦敦媒体与互联网董事总经理Lisa Yang带领的投行高级分析师撰写,对于关心行业未来的研究人员来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9年6月份,高盛在《Music In The Air》中对行业进行了又一次的乐观预计,报告称在2030年,流媒体付费用户将达到11.5亿人,付费流媒体收入将达到275亿美元,整个录制音乐行业的收入将达到450亿美元。

贯穿报告始终的逻辑是,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将整体推动音乐行业进入新的收入纪元,流媒体平台用户的增长除了让平台本身产生收益之外,还让厂牌、音乐人以及其他版权所有人受益。而现场演出行业也是推动流媒体平台增长的重要机会。可以说,《Music In The Air》一直以来的预测都十分看好音乐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

但是在上周发布的新《Music In The Air》报告中,高盛对过往的预测做出了新的调整。疫情当下,2020年行业仍在迷雾之中,对于行业各方来说,这些调整中有好消息,亦有坏消息。

对2020年录制音乐收入的预测下降

在报告中,高盛预测,2020年全球录制音乐的净收入总额将达到208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去年IFPI披露的数据202亿美元增长了3%,相当于6亿美元。但在更早之前,高盛预测2020年的录制音乐净收入总额可以达到226亿美元,与之相比,现在的预测数据下跌了8%,即18亿美元。

新冠疫情对于2020预测数据下跌来说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疫情的爆发和扩散从授权许可费用、实体销售、流媒体收入等不同方面干扰着全年录制音乐板块的营收。

Lisa Yang表示,2020是自2015年市场恢复增长以来首个值得注意的收入放缓年,据高盛预计流媒体业务的增长将被较弱的实体和授权许可收入抵消。

△数据来源:Goldman Sachs

此外,高盛还对2020年消费者用于流媒体付费的金额进行了预测,本次预测较与之前预测的205美元相比,减少了22亿美元,下降至183亿美元。但这一数值仍需要进一步检验。

用户付费水平将降低,但流媒体付费用户数依然保持增长

对于2020年付费流媒体收入,高盛的预测值较以往预测有所下降。

但是对于流媒体付费用户的数量,高盛依然给出了乐观预估。在最近更新的数据中,高盛预估2020年付费用户将达到4.16亿,比之前预测的3.97亿高。

显然,在高盛看来,疫情的发生不会大幅减少今年全球流媒体付费用户的预计数量。事实上,预计到2020年,每年新增7500万付费用户,比高盛此前预测的增长幅度(6900万)还要大。

△数据来源:Goldman Sachs

为什么高盛对于流媒体付费用户数的预期在增长,但是对于流媒体收入的预期却在下降?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2019年全球录制音乐的流媒体付费收入为155亿美元,比高盛此前的预测低约13亿美元。

另一个原因与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Premium User)有关。

近期,关于Spotify的ARPU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次是Spotify的ARPU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7%,首次降至每月5美元以下;另一次是Spotify推出了三个月的免费试用期(这让第二季度Spotify的ARPU值面临降低的可能)。

继IFPI最新的全球音乐报告发布后,去年全球付费音乐用户的年度ARPU约为24.87美元,每月为2.07美元。

而高盛表示,2019年,全球付费流媒体ARPU约为51.90美元(即每月4.33美元)。

由于2019年的ARPU数字明显低于高盛的预期,所以其分析师相应调整了对于的ARPU预测。

据高盛最新调整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流媒体用户的平均支付金额将比以往预测的金额减少10美元以上,从56.60美元(4.72美元/月)降至46.00美元(3.83美元/月)。

高盛表示,这一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030年,ARPU将下降至每年44美元(即每月3.67美元),这其中的原因还反映了来自“新兴市场”、家庭计划和捆绑包对于月付费的稀释。

△数据来源:Goldman Sachs

考虑到ARPU调整,高盛已将2030年的流媒体年度付费订阅收入减少降至519亿美元,较之前的预测减少20亿美元。

高盛表示,2030年,整个行业收入将达到446亿美元,比之前的预测下降大约2亿美元。

然而,如前所述,高盛相信,到2030年付费音乐用户将比之前预测的11.5亿高,增加至12.2亿人。

优质音频内容入驻,流媒体平台广告收入前景乐观

尽管高盛对2020年唱片收入的预测有所下降,但对于2030年的音乐业务收入,高盛的最新预测仍然非常接近其此前提出的数据水平。

高盛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流媒体广告收入的前景仍然十分乐观。据估计,2030年将创造233亿美元的收入,比高盛此前预测的2030年数据增长36亿美元。

尽管目前疫情仍然没有结束,高盛仍认为,音乐流媒体的广告收入在2020年将增长9亿美元,至70亿美元,与该类别在2019年的11亿美元增长相距不远。

高盛对于广告收入的乐观预估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流媒体对于播客板块的强势布局,而优质播客内容对于广告主广告主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以Spotify为例,上个周,Spotify的市值估值飙升至350亿美元以上,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

而市值激增的刺激因素是Spotify在5月19日宣布,全球最大的播客之一《Joe Rogan Experience》将作为独家播客登陆平台,而这是一项价值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长期授权协议。

在协议达成后,超过1000个Joe Rogan的播客节目将于9月1日登陆Spotify,这些剧集的音频和视频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成为Spotify的独家播客,因此无法在YouTube和Apple播客上收听收看。

Rogen在去年4月份表示,他的播客节目每月被下载1.9亿次。JRE也是去年苹果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播客,超过了《纽约时报》的《The Daily》。

在Spotify发布上述公告时,其在纽约证交所的股价为169.43美元,折合市值为315.0亿美元。

截至周二交易结束,Spotify市值已攀升至325.5亿美元。

5月20日,随着Spotify和Joe Rogan的合作协议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变得更加清楚,Spotify的市值再次飙升。

Spotify在纽约证交所的股价当天上涨8.56%,报189.90美元,相当于352.9亿美元的市值。

换句话说,从美国东部时间周二下午2点30分到周三收盘,Spotify的市值增长了近40亿美元。

该公司昨日以189.90美元的股价收盘,创下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日终股价水平。

优质的播客内容除了能将听众倒流进流媒体平台,其市场潜力对于广告主的吸引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类似Joe Rogan等优质播客内容的入驻无疑会给如Spotify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带来流量和收入。

版权代理收入波动不大,现场演出行业将在未来触底反弹

在最新更新的报告中,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研究和预测。音乐版权代理方面,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高盛预测,2020年和2021年音乐版权代理收入同比增长3.5%。

高盛表示,这是因为音乐版权代理的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确认滞后,其弹性将略有增强。

至于现场音乐,2020年目前看来是完全几乎接近空白。高盛表示,2020年全球现场音乐总收入(包括票务和赞助)将从其之前预测的288亿美元下降到仅70亿美元。

但值得高兴的是,高盛预测,2023年现场演出行业的全球年收入将反弹至291亿美元,对于2030年这一数字将再次升至387亿美元的预测也坚信不疑。

另外高盛表示,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音乐流媒体用户的最大份额,在12.2亿付费订阅用户中占20%,而美国将排在第二位,占13%。

流媒体是推动音乐产业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阵地,而付费用户的持续增加、优质音频内容的强势入驻所具有的吸金能力都将为流媒体收入带来可靠而稳定的增长,之后进一步以版税的方式反馈给厂牌、音乐人和版权代理方。而现场演出在疫情之后的回温和康复也将正面促进流媒体平台的版税收入。

来自: 音乐财经

]]>
Spotify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减少5%,但付费转化率提升6.5% //www.otias-ub.com/archives/483586.html Mon, 13 Jun 2016 15:10:45 +0000 //www.otias-ub.com/?p=483586 根据Spotify的最新财报,2015年的Spotify付费用户带来的平均收入是69.30美元一年,也就是5.78美元每月。

这个数据是根据Spotify的付费用户数和付费收入来粗略计算的,在其2015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截止到15年末,Spotify的付费用户数为2800万,而付费收入是19.4亿美元。
从表面来看,5.78美元每月的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对版权拥有方来说,可能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尤其是Spotify的订阅费用可是9.99美元每月。但如果考虑到其它的因素,这个数字可能比你一开始看到的更有积极意义。
在2014年,Spotify付费用户带来的平均收入是72.71美元一年,即6.06美元每月。也就是说,15年的单位付费用户价值下降了4.5%,或者说,每人每月减少了0.28美元。
1465830353-4176-jSvFl3fol48rkKqT
似乎还是坏消息,但先别急,在Spotify使用了电话捆绑销售、大降价促销等推广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后,很多人包括唱片公司都担心数据会大幅度下降。尤其是相较于14年,付费用户数整整增加了87%,从1500万增加到2800万。付费用户平均收入没有大幅下降着实不容易。
1465830353-1033-IowpkxKExqMk6fzn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Spotify在2015年共有8900万活跃用户,其中2800万成为付费用户,即31.5%的用户转化成为了付费用户。而在14年,Spotify有6000万的活跃用户和1500万的付费用户,转化率是25%,也就是说,15年的用户转化率比14年提升6.5%
总结来说的话,Spotify15年虽然在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上有小幅下降,但在用户转化率上有大幅增长。
不过也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Spotify有打算在未来把付费用户平均收入提升上去吗?
目前看来是没有的,按照Spotify的推广政策,新订阅用户头三个月合共只需付0.99美元,三个月后才恢复9.99美元每月的续订费用。
1465830353-4175-UCSX5PuflXcwhLYs
看来Spotif的确没有把付费用户平均收入看得太重要,目前依然是吸引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至关重要
即使收入创纪录的达到20亿美元,15年的Spotify依然净亏1.94亿。如果它们能把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哪怕仅仅提高10%,或者提高0.58美元每月达到6.36美元每月,15年的Spotify都能实现盈利了。
不过,就全球音乐服务商的付费用户平均收入来看,去年的数据是2.45美元,这个值远低于Spotify。嗯,引人深思。
来源:MBW 
编译:乌木
]]>
如何有效分析付费用户(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416235.html Fri, 11 Dec 2015 08:03:21 +0000 //www.otias-ub.com/?p=416235 作者:Josh Bycer

付费用户是指那些为你的产品花钱的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行为的所有细微差别:他们付钱的内容是什么,支付速度多快,以及付了多少钱。如此我们便能够更好地摸清楚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从对你的产品的投资中获得满足。实际上,甚至在免费在线游戏中,玩家所做出的每笔消费都是一种投资:一开始他们会先花钱,而最后他们会获得一些投资回报(ROI)—-通常是以现金或他们的体验情感呈现出来。因此你应该将这些用户当成投资者,即使他们只是中小投资者。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我们可以找到有关付费用户的分销与需求的特定分析方法与报告。但今天我们将把RFM分析作为了解你的付费用户结构的一种基本方法。

RFM表示:

R–时间,即多久前进行了最后一次的购买;

F–频率,即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购买;

M–消费金额,即总的购买费用。

你需要提供三个与这些付费用户参数相关的标记。通常情况下,在理论材料中,用户评估是按照三点式进行(好,一般,差),但实际上在RFM分析中我们甚至会使用五点式或十点式规模进行用户评估。为了更简单地说明,让我们着眼于一个三点式系统例子:

R==1,自从用户上次花钱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R==2,上次消费距离不是很久;

R==3,用户最近刚刚消费;

F==1,用户很少消费;

F==2,用户会基于一定频率消费;

F==3,用户经常消费;

M==1,总的消费数额较小;

M==2,用户为项目支付了一定的数额;

M==3,用户支付了很多钱。

当然了,这时候问题便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理解很久以前/最近,经常/很少以及很多/较少。我们可能会基于两种方式去回答这一问题:

1.专家评估。没人知道你的项目比你优秀。因此,你可以自己定义很久以前和最近,以及很多和较少代表什么。让我们假设很久以前指的是一个多月以前,很少是指一个月一次或更少,较少是在整个消费期间投入的钱不到100卢布。

2.分位数和四分位数。让我们回想一下数理统计。根据其中的一个参数分配你的用户(例如在一段时期内的支付总数),选择所有用户中的前5%,并假设这些用户是花费较多的用户。恭喜你,你已经拥有5%的用户样本分位数。你还可以使用四分位数(游戏邦注:四分位数==25%的分位数–级别),并将第一四分位数当成较多,最后四分位数当成较少,而它们之间的数值便是平均的付费金额。而即使如此,当你使用分位数和四分位数时,你也不能漏掉主观评估,因此你需要在这时候再次着眼于第1种方法。

不管怎样,你需要花些时间在Excel表格(或其它工具)上按照时间,频率和消费金额去标记每一个付费用户。

现在是最有趣的部分。

你可以观察这些标记在你的付费用户间的分布,并判断哪些用户的数量最多。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划分付费用户并规划市场营销行动,以获取更高利益。

一个简单的例子:

最近刚购买,但是购买频率很低(或者只购买了一次)—-全新付费用户。你该如何面对他们?表达出你的感激之情!你的目标是激励他们不断进行购买。就像许多研究表明的那样,用户的不断购买以及购买频率和数额都能够提高一款应用赚取百万美元收益的几率。

最近刚购买,且购买频率很高—-忠实用户。他们不需要额外的激励,但是你也应该想办法表达对于他们的忠诚的感谢(游戏邦注:如意外的奖励,惊喜等等)。

频繁购买,但上一次购买已经过去很久—-处于离开边缘的忠实用户。换句话说,这些用户的钱正逐渐从你的指缝间流走。所以你的目标便是提醒他们你的存在。也许一封简单的推送邮件便足以。或者你应该询问他们发生了什么改变以及为什么他们会离开。

很少购买,且上一次购买已经过去很久—-已经离开的用户。他们不可能成为你的忠实用户,这是在过去出现的某些内容所导致的。你可以提供给他们(不只是他们)一个行动建议(即使这对于你来说不一定是有益的),这可能会激励他们再次购买并回到产品中。即使不行的话你也能够明确他们不喜欢什么内容,并基于反馈去完善你的产品。

让我们想象以下情况:

1.项目X想要提高收益;

2.他们进行了RFM分析,结果如下:

1)忠实用户的流失率非常高;

2)许多用户只进行了一次购买。

3.他们使用了一些触发内容去判断用户何时处于“上一次购买已经过了很久”或者用户在停止花钱前属于忠实用户等状态。而他们也在这些时刻提供给用户“他们难以拒绝的内容”(游戏邦注:如特殊行动,巨大的折扣,登录时来自推送通知或弹出窗口的信息);

4.重复购买的比例上升了,更多忠实用户留在了产品中;

5.利润增加。

上述提到的例子都只使用两个参数:时间和频率。

Снимок экрана 2015-10-19 в 16.54.42

而添加消费金额参数到报告中将让你能够使用每个用户的支付金额。

除此之外,这样的分析也可以是基于用户数量或你从他们那赚到的钱。

Снимок экрана 2015-10-19 в 17.14.07

我们还能够将消费金额–时间(即用户花了多少钱以及他们上次花钱是在多久前)和消费金额–频率(用户花了多少钱以及他们花钱的频率)结合在一起。

而基于一个参数框架去分析付费用户的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根据时间,频率和消费金额去决定用户和他们的消费的分布。

根据付费用户在免费游戏中的消费规模而对他们进行的分析经常使用一些海洋生物作比喻:

鲸鱼—-带来巨大收益的用户;

海豚—-带来平均收益的用户;

小鱼—-带来较少收益的用户。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在谈论一次付费的总数,而是用户在整个付费期间所支付的总体金额。再一次地,这里的巨大,平均和较少的总额也是基于专家的评估。

通过分析每个部分的用户数以及你从每个部分的用户中赚取的钱数,你便能够判断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去提高收益。降低价格?提高价格?专注于“鲸鱼用户”的留存率?

Снимок экрана 2015-10-19 в 16.55.54

而我们提到的这些内容只是分析付费用户的众多方法之一。还有很多其它问题和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定制自己的项目盈利方法。例如:

你的用户转换成付费用户的速度?是在第一次购买,第二次购买还是在第十次购买的时候?

用户愿意花钱买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成为付费用户?

你在用户的第一次购买时能赚到多少钱?在用户重复消费时又能赚到多少钱?

新手能带给你多少钱?而资深用户又能带给你多少钱?

而我们也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告诉你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via:游戏邦/gamerboom.com编译

]]>
Spotify宣布活跃用户总数已经达到6000万人 付费用户为1500万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447.html Tue, 13 Jan 2015 13:53:34 +0000 //www.otias-ub.com/?p=321447 Spotify easter eggs

著名音乐流服务Spotify今日公布了最新用户数据,它说自己的活跃用户总数已经达到6000万人,其中付费用户为1500万人。

两个月前,Spotify宣布其活跃用户数量为5000万人,其中付费用户为1250万人。自该平台发布以来,Spotify用户中的付费用户数量和免费用户数量占比一直稳定在25%和75%。

Spotify近期一直在努力扩大其用户群的规模,它在一年多以前推出了免费移动版服务。它的想法是,只要人们愿意来使用免费的服务,它就有机会将他们转变成付费用户。Spotify的包月费用为9.99美元。

但是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包括苹果和谷歌在内的很多巨头都推出了各自的音乐流服务。因此对于Spotify而言,要想提高营收以及令投资者满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去年市场传出消息称,Spotify或许会被谷歌收购,虽然这项交易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很有意义,但是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种收购交易正在进行当中。相反,Spotify很可能正在为今年晚些时候的IPO上市做准备,因此它才迫切想要提高各项业绩指标,那样它上市后才能一飞冲天。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将其音乐内容从Spotify平台上撤下来之后,Spotify便开始思考对策,以免其他艺人跟风撤离Spotify平台。

著名音乐流服务Spotify今日公布了最新用户数据,它说自己的活跃用户总数已经达到6000万人,其中付费用户为1500万人。

两个月前,Spotify宣布其活跃用户数量为5000万人,其中付费用户为1250万人。自该平台发布以来,Spotify用户中的付费用户数量和免费用户数量占比一直稳定在25%和75%。

Spotify近期一直在努力扩大其用户群的规模,它在一年多以前推出了免费移动版服务。它的想法是,只要人们愿意来使用免费的服务,它就有机会将他们转变成付费用户。Spotify的包月费用为9.99美元。

但是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包括苹果和谷歌在内的很多巨头都推出了各自的音乐流服务。因此对于Spotify而言,要想提高营收以及令投资者满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去年市场传出消息称,Spotify或许会被谷歌收购,虽然这项交易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很有意义,但是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种收购交易正在进行当中。相反,Spotify很可能正在为今年晚些时候的IPO上市做准备,因此它才迫切想要提高各项业绩指标,那样它上市后才能一飞冲天。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将其音乐内容从Spotify平台上撤下来之后,Spotify便开始思考对策,以免其他艺人跟风撤离Spotify平台。

]]>
OPA:平板用户更喜欢买杂志、电子书而非付费新闻、电子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51954.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1954.html#comments Tue, 19 Jun 2012 10:01:26 +0000 //www.otias-ub.com/?p=51954 根据在线出版商协会(OPA)最新发布的关于平板电脑用户的内容消费报告,61%的平板用户已经购买过数字内容。

用户购买什么形式的媒体最多?在数据中我们看到,在购买过数字内容的用户中,39%的人订阅电子杂志,35%购买电子书,还有15%的人订阅电子报。

 

在内容类型上,用户愿意在杂志和娱乐上花的钱要远超报纸和收费新闻。用户更愿意从出版商手中购买娱乐性和高度可视化的内容(如杂志、书、电影等),而非报纸和收费新闻。

在销售数字内容时是否应与线下内容捆绑销售,在出版商中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共识。比如一个可以将订阅内容打印出来的功能,一部分读者会喜欢,而有些则不然。从这里可以看出,内容提供商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消费。

研究还询问了一些已经订阅了收费电子报和杂志的用户的使用倾向。结果更多的人喜欢在有移动优化的网站上观看内容而非使用apps。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果与之前普遍认为的想法——开发自己的apps并在app商店上架是销售内容的最好方式有所出入。不过人们也常常是说一套做一套,可能当有些读者声称他们想要在移动网络上订阅内容时,他们依然更倾向于以app的形式进行消费。

不管你信不信,研究发现,内容消费的确是平板电脑用户最喜欢做的消费之一。视频成为平板电脑最常被观看和使用的内容形式。本地新闻(占41%)和国际新闻(占37%)是最常被阅读的题材。

此研究还统计了平板用户视频内容的观看类型:

这个报告还推测出,现在正有31%的美国网民正在使用平板电脑,比去年的研究报告足足多了19%。同时研究还根据人们是否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购买平板的调查,预测至2013年,使用平板的网民将增加到47%。

(此报告数据样本为8至64岁的美国网民)

 via:36氪
]]>
//www.otias-ub.com/archives/51954.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