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4 Jun 2025 03:42:5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星传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衢州产投领投 老股东中金浙大友创跟投 //www.otias-ub.com/archives/1760822.html Wed, 04 Jun 2025 03:42:55 +0000 //www.otias-ub.com/?p=1760822 据投中网报道,杭州星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衢州产投领投,老股东中金资本、浙大友创持续追加投资,九智资本、产业方等共同参与投资。

星传新材拥有全球领先的聚烯烃弹性体合成技术,致力于新型聚烯烃弹性体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覆盖传统的合成橡胶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2024年11月,公司全球首套年产3万吨超支化聚烯烃弹性体(H-POE)工业化装置在浙江龙游开工建设;2024年12月,公司中标陕西榆能能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环氧树脂一体化项目(一期)1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装置工艺包采购项目并于次月正式签约。


您对融资报道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微信7281670 ,如有BP投递请发7281670@qq.com

行业报告推荐:

以下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
中金:供给因素或是出口超预期的主因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6256.html Tue, 18 Apr 2023 09:01:17 +0000 //www.otias-ub.com/?p=1586256

中金研究

20233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14.8%1-2月为-6.8%)、进口同比-1.4%1-2月为-10.2%),皆超市场预期(Bloomberg出口、进口市场预期分别为-7.1%-6.4%)。即使考虑了基数效应,3月出口同比增速改善仍大幅超预期,有海外需求韧性的体现,但可能主要还是前期积压订单集中出口的作用(供给)。展望未来,我们预计4月出口同比增速在低基数下或还能保持较高增速,但5月起出口走势不确定性或加大,全年出口增速或呈现N字型。

3月出口同比增速改善较多的背后有三重因素作用,但可能主要是供给因素。

基数效应利于3月出口增速改善,而周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则因基数而进一步下行。20223月出口的三年复合增速为11.5%,较20221-2月的15.4%进一步回落。而已经公布数据的周边其他地区3月出口同比增速皆进一步下行,一大重要贡献因素就是那些地区的基数进一步抬升。例如20223月韩国日均出口同比+23.7%20221-2月为+18.3%),部分导致了20233月韩国日均出口同比-17%20231-2月为-15%)。

海外需求短期仍有一定韧性。海外金融风险带来的信贷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仍有一定时滞,前期美国通胀下行以及欧洲能源问题缓解带来的短期海外需求韧性仍在持续。

疫情防控优化后,前期积压订单的集中释放。疫情影响在2023年初就已经开始逐渐消退,但是一方面产能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叠加了春节假期,部分劳动力2023年春节普遍存在返城复工略晚的现象。这两方面因素或都导致了前期积压订单的出口释放更多集中到了3月。从月度出口金额来看,202333156亿美元的出口金额不但超过了20231月的2923亿美元,也超过了受疫情影响的202212月的3056亿美元。如果我们对比20233月与202210月的出口,前者相比后者增长了5.9%,也高于季节性相似的20173月相对于201610月的增幅(1.4%),中间的差异可以作为积压订单的近似表现。

从品类来看,1-2月手机出口同比+2%202212月为-29%),是供给首先改善的品类;3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25%1-2月为-15%),改善幅度大于其他品类,或主要反映了前期积压订单的集中释放。从出口地区来看,主要地区基本全面改善。3月对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同比分别为+35%+3%-8%1-2月分别为+8%-12%-22%),呈现全面改善的态势,也可能反映中国供给改善的作用。

进口也同步超预期改善,或也能从侧面反映疫情影响在3月加速消退。

原材料进口呈现一定分化,3月铁矿石、煤、原油、天然气、农产品进口同比分别为+9%+128%+1%+16%+16%1-2月分别为+9%+41%-2%-4%+12%);铜矿砂、塑料进口同比-16%-28%1-2月为-4%-20%)。3月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降幅也有改善,分别-16%-14%1-2月皆为-26%),其中集成电路进口同比-20%1-2月为-31%)。

全年出口增速或呈现N字型。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4月出口同比增速在低基数下或还能保持较高增速,但5月起出口走势仍有一定不确定性。3月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23.4%,仅较1-2月的-25.3%小幅改善,或预示未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或仍较弱。从基数角度来看,由于去年同期的疫情,4月出口基数进一步下行,但5月起基数重新开始抬升,202245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3.5%+16.4%。从存量订单消耗角度来看,4月或还有部分支撑,但边际贡献或有所下降。以供给最先改善的手机为例,3月手机出口增速再度下降至-32%1-2月为2%),显示了手机的存量出口订单或已经在1-2月(尤其是1月)消耗完毕。从海外需求角度来说,海外金融风险带来的信贷紧缩效应或在二季度开始体现,使得未来海外需求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整体上来看,我们仍然维持-3%左右的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全年出口同比增速或呈现N字型走势。

图表1:出口当月金额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进口当月金额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中国分地区出口同比增速贡献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主要地区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主要出口商品数量和价格同比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3-0220231-2月累计数,下同

图表6:手机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对主要地区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主要商品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代表大类商品,或包括本表中已列名的有关商品

图表9:主要商品进口的同比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代表大类商品,或包括本表中已列名的有关商品

]]>
中金:从商业模式,产品和应用市场看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机会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4652.html Mon, 13 Apr 2020 16:10:34 +0000 //www.otias-ub.com/?p=1034652
功率半导体为所有电子产品提供电力,或实现电子电力转换的核心器件。根据iHS数据,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391亿美元,中国本土市场138亿美元,已上市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收入合计不到市场规模的10%,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我们认为,在目前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主要由内需驱动,是少数能够实现稳定增长的行业。

图表: 国内企业功率半导体业务收入及毛利率情况与英飞凌比较(2018)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公司招股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商业模式:IDM 还是代工?

由于功率半导体芯片集成度低,更加注重基础单管工艺,海外大厂基本以IDM模式运营,来获得工艺部门与产品部门沟通效率的最大化。中国市场来看,一方面,华虹半导体通过深耕MOSFET/超级结/IGBT等工艺平台,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代工企业之一,并培育了斯达半导、中科君芯、无锡新洁能、东微半导体等一批功率芯片设计公司。且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华虹无锡12寸产线达产,将进一步促进设计公司产品进步。而另一方面,华润微电子依托自身产能及产品的一体化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厂商(以2018年收入计)。我们认为细分市场的进口替代为许多功率半导体初创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初期回避较重的资本投入,依靠华虹的代工平台流片是不错的商业模式;而经营达成一定规模后,IDM模式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图表: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中科君芯已于2019年收购中芯国际所持有的LFoundry的70%股权,未来有望转型为IDM企业

产品:从二极管、MOSFET向超级结、IGBT逐步替代

按产品类型来看,功率半导体主要分为分立器件及模组(2018年市场规模:180亿美元)及功率IC(212亿美元)两类。而分立器件按技术从易到难,可分为二极管、MOSFET、超级结、IGBT。目前国内企业在二极管(扬杰科技)、MOSFET(华润微、华虹)和超级结(华虹、东微)等产品开始形成部分进口替代。而IGBT上整体差距较大,中车时代发挥垂直整合优势,在轨交及乘用车领域实现了突破;斯达半导在工业用IGBT模块方面颇具一定竞争实力。

图表: 功率半导体的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WSTS,iH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及主要竞争者(按器件/按应用)

资料来源:iHS,中金公司研究部,注:1) MOSFET市场规模中包含模组数据,因此2018年市场规模与图1有出入;2)此表中消费电子/白色家电领域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包含功率IC,其余应用统计数据不包含功率IC

应用市场:消费品类广阔,工业需求稳定,车用壁垒较高

消费类功率半导体虽然市场增长较慢,但市场规模大(2018年全球155亿美元),替代壁垒相对较低,且下游手机、家电等终端市场中国企业市占率高,是目前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突破的重点领域;工业类功率半导体应用场景主要包括:(1)通信基站用电源管理产品,(2)工业用变频器/伺服电机、以及(3)光伏/风电逆变器等。

图表: 不同功率器件的适用场景

资料来源:华虹宏力,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新基建以及进口替代推动下,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通信基站用电源类功率半导体市场将达到126亿元,工业/新能源用IGBT市场将达到102亿元。工业产品技术壁垒较高,进口替代需求强,为华虹、斯达、华润微等技术能力较强的公司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会;车用功率半导体是技术壁垒最高的板块,在汽车电动化的推动下,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单车用功率半导体价值量相比燃油车提升5倍以上。但目前除中车时代等极少数企业的产品外,大部分公司产品仍未能批量用于整车,仅可用于充电桩等周边设施。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中国厂商在头部车企供应链的切入情况。

图表: 功率半导体进口替代路径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电动化程度对汽车半导体用量的影响

资料来源:Strategy A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
中金:再次下调全球手机出货预测,提示需求二次探底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5119.html Mon, 23 Mar 2020 16:27:14 +0000 //www.otias-ub.com/?p=1025119
考虑海外扩散影响,我们再次下调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预测。我们预期2020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7.0%,其中2季度国内、海外疫情影响叠加,全球出货同比降幅达到2020年4个季度中最大的26%。根据中金测算,来自海外的需求分别占2019年中国手机品牌和零部件厂商总需求的47%/62%,我们认为海外需求的大幅下滑,会直接影响产业链2Q20及以后业绩。2020年2月3日A股恢复交易以来,A/H手机产业链总市值下跌20%,TTM估值处于2017年至今43%分位水平,我们认为目前消费电子板块股价整体存在进一步的下调空间。

图表: 中国大陆及全球其他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资料来源:Gartn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中国大陆及全球其他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Gartner,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疫情扩散,手机需求二季度或将二次探底

随着国内疫情缓解,我们看到2月底部分手机厂商出现追加订单现象。1-2月我国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值同比倒退8.8%,显著优于中国大陆整体手机出货量44%的同比跌幅,我们认为这反映了国内手机库存水平的下降。我们认为2020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1Q同比下降35.0%、全年同比下降6.3%的预测仍有望达成。但从上周开始,我们注意到海外疫情的扩散,开始影响欧洲、北美等主要区域的销售。根据IDC统计,4Q19北美、欧洲共计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总价值量的41%左右,且销售以运营商和线下渠道为主,线上占比仅10%左右,远低于中国的31%。假设疫情2季度开始影响中国以外市场销售,参考中国市场各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假设,我们预计全球手机市场2Q20同比大幅下滑26%,三季度中国疫情影响消退、全球下滑5.9%,4季度增速转正。

图表: 中国大陆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类值及手机出货量

资料来源:信通院,中国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注:通讯器材类包括手机,固定电话,电话录音机,传真机,室内无线电话等通讯设备。

图表: 中国大陆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类值及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信通院,中国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注:通讯器材类包括手机,固定电话,电话录音机,传真机,室内无线电话等通讯设备。

图表: 4Q19全球智能手机价值量区域占比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4Q19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手机线上、线下销售占比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手机品牌和零部件厂商从二季度开始可能面临出口下滑的影响

根据我们调研,中国主要零部件厂商到3月底基本能恢复到正常产能水平。根据Gartner统计,海外市场约占中国手机品牌总销量的47%。根据我们测算,零部件厂商最终需求的62%来自于海外市场。我们认为,海外市场需求在2Q20/3Q20出现30.9%/10.5%的同比大幅下滑,可能对中国品牌及零部件企业业绩造成较大影响。而与一季度情况相反,2-3Q20苹果产业链所面临的影响或将大于安卓。

图表: 2019主要手机品牌国内、海外出货占比

资料来源:Gartn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3Q19主要智能手机品牌线上、线下销量占比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主要A股手机产业链公司国内、海外营收占比(2018年年报)

资料来源: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手机产业链(A股)主要厂商海外收入占比(2018年年报)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股价整体存在进一步的下调空间,关注资产负债表健全企业的逢低吸纳机会

2019年在全球手机销量同比倒退1%的情况下,行业实际净利润同比增长9%。在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倒退幅度加大(同比倒退7%)的预测下,我们测算悲观场景下A/H手机产业链2020年收入/净利润或分别同比-7%/0%,低于市场一致预期25%/22%。自2020/2/3 A股节后恢复交易以来,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下跌20%、P/E TTM从50倍下降至33倍,当前2020年P/E 29.7倍,TTM估值处于2017年至今43%分位水平,我们认为随着4月下旬A股公司披露1季度指引,行业盈利增速和股价整体存在进一步的下调空间。

图表:悲观情景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A/H手机产业链主要公司收入与盈利测算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2018、2019年部分公司剔除商誉减值等一次性减值影响。

]]>
中金:互联网金融十大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831649.html Tue, 12 Feb 2019 05:49:36 +0000 //www.otias-ub.com/?p=831649
自2015年开启的互金整改开始,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从野蛮生长到泥沙俱下,政策背景从监管套利到持牌经营,竞争格局从颠覆重构到牵手合作。截至今日,除了依然有待进一步化解的P2P/ICO等存量风险之外,我们看到整个金融体系对于消费者和小微商户的覆盖得到显著提升。往前看,在日臻完善的监管框架下,无论是积极转型拥抱科技的领先金融机构,还是流量/数据/技术优势显著的互联网巨头,都有机会共同开垦金融服务下沉的增量市场。

通过剖析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各个细分领域的用户数据,我们总结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如下:
1、移动金融用户数高速增长,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4年以来金融领域的移动化趋势强劲,金融领域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及DAU(日活跃用户数)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往前看,我们认为移动金融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主要受益于:1)金融服务的持续下沉带来客户基数的扩大;2)技术驱动下线上可开展业务继续拓展、用户体验不断改善;3)传统金融机构在成本效率考量下优化线下布局、继续加码线上场景建设。特别值得提出,头部金融机构在科技尤其是金融App的投入明显加大,而且用户体验更加友好,从原来单纯堆积功能进行转变,更加重视界面、体验、流程等细节。

2、政策及市场环境带来波动,关注指标从规模转向黏性

就户体量整体而言,支付及网上银行类App用户数较高,理财及现金借贷类App次之,保险类App用户数相对较少;从用户增速对比角度看,股票交易类受资本市场影响、P2P理财类受监管洗牌影响;从集中度角度看,支付结算领域受支付宝一枝独秀影响而集中度较高,现金借贷领域行业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分散格局;用户黏性角度看,股票及理财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及次数较高。

3、传统金融VS. 互联网公司:数量已相当、质量需提升

我们定义月活高于500万或日活高于100万的37个金融移动应用为头部App,我们发现除了支付宝一骑绝尘之外,传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从数量上来看已经平分秋色。互联网公司在用户运营上优势明显,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黏性方面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4、互联网降维打击“二元化”,零售端竞争局面方兴未艾

互联网降维打击二元化,即互联网公司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仍将持续;头部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拉大了与中小金融的“数字鸿沟”。大型金融机构转型成效逐渐显现的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互联网公司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仍将持续,证券/基金领域影响高于银行/保险。

5、互联网公司寡头格局初定,二线巨头或追求单点突破

互联网金融的“两极”格局初定,缺失移动支付船票的二线互联网公司或更多追求单点业务突破,金融牌照战略布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6、支付的入口地位愈发重要,生态布局上蚂蚁更胜一筹

支付宝业已成为金融生活一站式服务平台。蚂蚁金服通过支付宝入口提供无可比拟的服务深度及广度。

7、消费贷监管进一步趋严下,金融机构持牌优势在凸显

趋严监管下行业增速放缓,持牌机构快速下沉抢占市场,在资金优势及牌照加持下,持牌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信贷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8、股票基金受市场波动较大,行业龙头逆市提升市占率

股票基金领域显著受市场的周期性影响,整体而言,侧重资讯属性的股票App人均单日时长更高。龙头的成长性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波动上升及市占率的提升。

9、互联网保险获客成本过高,独立渠道发展仍处探索期

互联网保险的大规模盈利短期可能是“伪命题”。尽管我们观察到领先互联网保险平台的保费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线上独立保险App的用户数整体偏低。在经历了线上销售的1.0阶段、场景销售的2.0阶段,到如今保险科技的3.0阶段,互联网保险的空间巨大,同时挑战也较大。

10、估值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平台模式最大化用户价值

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出现巨大分化。我们认为在行业越过野蛮生长、迎来趋严监管背景下,互联网巨头更有机会能凭借自身积攒的流量/数据/技术实力,赋能传统金融机构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享收益。

]]>
中金:网游市场报告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30438.html Fri, 18 May 2012 16:58:40 +0000 //www.otias-ub.com/?p=30438 【中国活跃网游用户数和付费用户数】中国活跃PC网游用户数(不包括手机网游用户)已从2003年的1380万激增至2011年1.2亿,年均复合增速31.1%;付费网游用户也从2004年1030万攀升至2011年6630万,年均复合增速30.5%。但活跃网游用户数同比增速下降,2011年同比增幅降至9.1%。

【中国网游2011年市场规模达429亿元】2004-2011年中国PC网游市场(包括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50.3%,2011年市场规模达429亿元,但增速下滑至32.4%。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RPU)增速也呈现下滑趋势,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速只有2.3%。

 

【热门经典游戏在网游市场中仍然引领风骚】不同于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传统单机游戏,热门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通常更为长久。更重要地是热门经典游戏通常是网易、盛大和巨人等主要企业的的最大收入来源,某些经典网游组合可以占到该公司季度净收入的50%以上。

 

【2011年中国新款游戏的测试状态】来自于新浪的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784款新游戏进行了封闭性、内部或公开测试,其中仅有112款(占14.3%)

进入了公测阶段。一般认为,在公测阶段,游戏运营商开始为新款游戏展开强势宣传和全面商业化运营。

 

【MMORPG与休闲网游市场规模】2008年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MMORPG)细分市场规模同比增速高达81%,2011年增速则降至20%左右。2011年MMORPG市场规模为251亿元。相比之下,休闲游戏(主要包括高级休闲游戏和棋牌游戏)市场2004-2011年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61%,在2011年攀升至116亿元。

【网页游戏和手机网游市场规模】网页游戏(包括高级网页游戏、社交游戏和单机网页游戏)市场2008-2011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34%。另外,手机网游市场也已步入快速增长轨道,2011年市场规模增速高达87%。

 

【网游市场各部分收入占比】就收入而言,客户端游戏(包括角色扮演类游戏和休闲游戏)仍将是最主要的游戏形式,尽管在未来几年,其市场规模增速可能明显低于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预计2012-2014年客户端游戏将仍将为整体网游市场贡献约70%的收入。

报告分析:诺听-William分析自中金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