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传感器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3 May 2025 13:26: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Omdia: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6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676.html Tue, 13 May 2025 13:26:38 +0000 //www.otias-ub.com/?p=1755676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报告,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68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了2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相关芯片的强劲需求,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大幅增长,这一需求的激增弥补了汽车、消费和工业市场领域芯片销售下滑的影响。

其中NVIDIA在2024年的全球芯片公司营收排名中跃居首位,相比之下,英飞凌(Infineon)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均跌出了前十名。

Omdia的数据显示,与AI和内存相关的公司排名上升,而那些主要销售模拟和功率芯片、更易受市场萎缩影响的公司则排名下滑。

内存需求的激增也使得制造商受益,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在2024年均跻身前七大公司之列。

Omdia分析师Cliff Leimbach指出,工业半导体市场在2021年和2022年经历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但在2024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此外,汽车市场在2024年也出现了收缩,而在2020年至2023年间,该市场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图片描述
自 快科技
]]>
英飞凌: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323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467.html Mon, 12 May 2025 13:23:17 +0000 //www.otias-ub.com/?p=1755467 近日消息,根据英飞凌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总规模缩小至323亿美元。

中国的士兰微电子以3.3%的市场占有率跃升至全球第六,而比亚迪则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市场份额达到3.1%位列第七。

英飞凌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其在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市占率仍位居全球第一,但2024年同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降至17.7%。

排名第二的安森美半导体市占率也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为8.7%;排名第三的意法半导体市占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为7%。

2024全球功率半导体排名:比亚迪首进前十!

相比之下,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占率前十的企业,只有士兰微、比亚迪两家企业市占率相比2023年提升。

士兰微电子功率半导体营收从2023年的9.2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0.66亿美元,市占率从2.6%提升至3.3%,稳居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地位。

比亚迪则主要得益于其汽车整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超过427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425万辆,同比增长41.1%。

此外,排名第四的是三菱电机(市占率4.7%),排名第五的是富士电机(市占率3.9%),威世半导体(市占率2.7%)、东芝(市占率2.7%)、NXP(市占率2.6%)分列第八、第九、第十。

自 快科技
]]>
马来西亚:2025年前四月GPU进口64.5亿美元,超去年全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232.html Sun, 11 May 2025 14:56:49 +0000 //www.otias-ub.com/?p=1755232 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的带动下,AI芯片的需求持续激增。据报道,今年4月,马来西亚GPU进口金额突破27.4亿美元,创下单月新高。有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今年前四月共进口价值64.5亿美元的GPU,远高于2024年全年48.77亿美元的水平。增长幅度惊人,显示该国在全球AI芯片供应链中的角色正在迅速升温。

具体到每个月来看:

1月:11.2亿美元(同比增长700%)

2月:6.27亿美元(同比未知)

3 月:19.6 亿美元(相较2023年增3400%)

4月:27.4亿美元(较2023年增3400%)

据了解,马来西亚进口的GPU多来自NVIDIA。 该公司预估2025财年第一季(2月至4月)营收为430亿美元,而马来西亚单季进口金额就高达53.3亿美元,相当于NVIDIA营收的13%。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若单一市场贡献超过10%营收,应于财报中揭露具体来源国。

但NVIDIA未必会公开马来西亚的实际出货量,因为该公司已启用新的“基于客户账单地址的地理区域收入((Geographic Revenue Based Upon Customer Billing Location))”的报告方式,只需揭露帐单所在地,而不需提及实际货物流向。

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这些GPU最终流向何处。

自 快科技
]]>
联发科:2025年4月营业额487.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218.html Sat, 10 May 2025 15:29:00 +0000 //www.otias-ub.com/?p=1755218 今日,联发科公布了2025年4月份的营业额数据。数据显示,4月联发科营业额达到487.5亿元新台币,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116.9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20.3亿元新台币相比,实现了16%的同比增长

然而,相较于3月份的营业额,4月环比下降了12.93%。

回顾今年前四个月,联发科的营收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1月,联发科营业额为511.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22.68亿元,同比增长14.94%;2月,营业额为461.7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0.76亿元,同比增长19.98%;3月表现强劲,营业额攀升至55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1.94亿元,同比增长10.93%。

尽管4月出现了环比下滑,但同比16%的增长幅度,依然彰显了联发科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

图片描述

 

自 快科技
]]>
中芯国际:2025年Q1营收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4887.html Thu, 08 May 2025 14:59:42 +0000 //www.otias-ub.com/?p=1754887 近日消息,今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基本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增长183.33%。

据公告,净利润变动主要是由于晶圆销量上升、产品组合变化使营业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一季度,中芯国际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1.8%;毛利率为22.5%,环比大致持平;产能利用率上升至89.6%,环比增长4.1个百分点。

二季度,公司给出的收入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核业绩报后,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今天中芯国际公布的数据,符合此前的预期,市场反应也是普遍看好。

据了解,中芯国际的产能结构呈现”金字塔”形态:成熟制程(45nm及以上)占据总产能75%以上,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民生领域。

而先进制程(28nm及以下)占比虽小,但却也代表着技术突破的方向。公司目前已掌握14nm FinFET工艺及等效7nm的N+1技术,但受制于制裁,先进制程产能较小,更多的还是聚焦在成熟工艺。

目前中芯国际已建成7座晶圆厂,形成覆盖8英寸12英寸产线的制造网络,2024年中芯国际晶圆销售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为802.1万片,月均67万片。

另有3座12英寸厂在建,规划总产能超过100万片/月(等效8英寸)。

自 快科技
]]>
AMD:2025年Q2因对华出口管制损失超100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015.html Thu, 08 May 2025 14:56:06 +0000 //www.otias-ub.com/?p=1755015 近日消息,美国进一步收紧AI芯片的对华出口,不但禁售了流行的AMD H20,就连一直异常低调的AMD MI308也没能逃脱。

AMD一季度取得了创纪录的收入、利润,但在对第二季度的展望中明确提到:

由于新的出口管制,AMD将会出现大约8亿美元的库存及相关准备金费用,而首次影响,毛利率将从约54%大幅降至约43%。

之前就有说法称,AMD会因为此番管制损失大约8亿美元,如今终于得到了官方证实。

不过实际上,AMD的损失远不止库存相关费用,再加上研发等各个方面,二季度内的损失预计最多会有1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超过100亿元!

对于这款AMD MI308,我们至今仍然不了解详情,但无非也就是阉割算力和带宽。

自 快科技
]]>
AMD财报: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36% 但对华出口限制预计减少15亿美元收入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4219.html Wed, 07 May 2025 12:10:27 +0000 //www.otias-ub.com/?p=1754219 近日,美国芯片制造商AMD公司公布强劲财报和乐观的前景预期,令华尔街为之振奋,盘后股价一度大幅上涨超7%。然而,AMD高管们却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称,美国对中国的销售限制将使该公司今年的收入减少15亿美元,这一警告给原本乐观的气氛蒙上了阴影,盘后股价也快速回落。截至发稿,公司股价盘后上涨仅1.7%。

AMD公布强劲财报

财报显示,AMD第一季度应收同比增长36%至74亿美元,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71.2亿美元;扣除部分项目后,每股盈利96美分。

AMD在财报中预测,今年第二季度营收约为74亿美元,好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72.3亿美元。

财报还显示,在利润丰厚的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上,AMD继续从英特尔手中夺取了市场份额:AMD数据中心部门第一季度的收入为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略好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测为36.6亿美元。

此外,市场对PC主要部件芯片的强劲需求也让AMD受益,公司PC相关销售额增长28%,至29亿美元。

总体而言,这是一份各方面都表现优异的财报,正因如此,AMD股价盘后一度上涨了7%以上。但随后,公司高管披露,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令AMD的收入前景受到了不小影响,这令公司股价快速下跌。

AMD股价盘后经历大幅波动

美国出口限制损害AMD收入

今年4月,美国针对英伟达H20、AMD MI308芯片等实施了新一轮的出口限制。AMD当时表示,将因美国对华芯片出口新加征的关税而计入8亿美元费用。本周二,该公司预测第二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为43%,较扣除该费用后的毛利率下降11个百分点。

AMD首席财务官胡锦(Jean Hu)还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由于4月的新一轮出口限制,AMD的2025年营收预计减少15亿美元。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则表示,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措施的大部分影响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显现。

苏姿丰还表示,尽管面临出口限制,但她仍预计公司数据中心业务的AI芯片收入今年将实现“强劲的两位数”增长。

她表示:“这无疑是一个阻力,但考虑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其他所有工作,我们认为这个阻力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

苏姿丰抚平市场担忧

尽管承认出口限制带来的影响,但苏姿丰仍然强调,她看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整体需求。她还重申了自己的预测,即即将推出的芯片新品将有助于提振下半年的销售。这一言论一定程度上抚平了市场的担忧。

苏姿丰表示:“我们对整个人工智能业务感到兴奋,我认为我们将继续看到它的实力…我知道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它与关税和其他事情有关,但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这是继续投资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出现强劲增长。”

截至周二收盘,AMD的股价收于98.62美元,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8%。

]]>
日经亚洲:2025年5月欧洲镝价达850美元/公斤,上涨两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3885.html Mon, 05 May 2025 14:59:41 +0000 //www.otias-ub.com/?p=1753885 据最新消息,自4月4日中国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稀土金属价格在数周内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据《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道,截至5月1日,欧洲镝价已自4月初以来上涨两倍,达到每公斤850美元(约6180.6元人民币)。

铽价则从每公斤965美元(约7016.9元人民币)上涨至3000美元(约21814.1元人民币),累计涨幅超210%。

根据可追溯至2015年5月的数据,两者均录得最大月度涨幅和最高价格。

据央视报道,现在中国掌控着关键矿产的制造和加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

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之后两天,中国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美国国内目前对这七种中重类稀土进行精炼的能力为零,完全依赖进口。

这其中,至少有4种——钆、铽、钇、镝,被广泛用于美军的先进战机的各种子系统和零部件。

比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隐身战斗机为例,其电子战系统、目标雷达和方向舵电机中,每架飞机需消耗约417公斤的稀土材料。

统计显示,美军现役及在研的153种主战装备中,87%的供应链需要经过稀土加工环节。

稀土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

中国限制出口的7种元素被归类为更为罕见的中重稀土,且全球大部分的中重稀土供应都来自中国。

稀土的 “宝贵” 不仅在于其物理特性的不可替代性,更在于其对现代工业、国防安全和未来科技的底层支撑作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高度集中与脆弱性。

自 快科技
]]>
NVIDIA:2025年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致55亿美元损失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3413.html Sun, 04 May 2025 08:16:27 +0000 //www.otias-ub.com/?p=1753413 NVIDIA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在美国华盛顿出席由科技领袖和美国立法者组成的 Hill and Valley 论坛期间表示,他希望特朗普政府改变限制将人工智能(AI)技术从美国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的规定,以便于美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未来的机遇。

早在2022年10月,美国就开始将一些高性能的AI芯片列入了对华出口管制,随后NVIDIA也针对中国市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规则的“中国特供版”的AI芯片,比如A800、H800、H20等,虽然性能上大幅缩水,但由于保留了大容量的HBM内存,对于一些中国国内的客户的来说依然是能够接受。

但是,NVIDIA每推出一款对华特供的AI芯片之后不久,美国就通过更新规则将其禁售,比如之前的A800、H800,而不久前特朗普政府更是通过行政命令直接叫停了H20的出口。

今年1月13日,美国拜登政府还制定了一项新的“AI扩散规则”,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AI芯片出口管制规则,以进一步限制AI芯片的扩散转移。

当时NVIDIA和甲骨文均公开对此政策进行了批评。

NVIDIA政府事务副总裁Ned Finkle表示:“全球进步正面临威胁。拜登政府正试图通过其史无前例且误导性的‘AI 扩散’规则,限制对主流计算应用的权限,这威胁到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

“这一广泛的越权行为将使官僚机构控制美国领先的半导体、计算机、系统甚至软件在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和营销。通过试图操纵市场和扼杀竞争,切断创新的命脉,拜登政府的新规将使美国失去来之不易的技术优势。该新规不仅无法缓解任何威胁,反而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损害使美国保持领先地位的创新。”

甲骨文执行副总裁肯·格鲁克 (Ken Glueck) 也表示,这项规则更多的是实现极端监管过度,而不是保护美国以及其合作伙伴和盟友的利益。甲骨文官方也表示,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将美国公司的全球芯片市场缩小了80%”。

黄仁勋在Hill and Valley 论坛期间与媒体的简短会谈中也批评称:“我们需要加速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世界的传播,政府的政策和鼓励确实需要支持这一点。”

“我不确定最终的扩散规则会是什么样,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必须认识到,自从之前的扩散规则发布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黄仁勋说道。

受该美国不断升级对AI芯片出口管制规则的影响,NVIDIA公司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因为它们在美国“不受欢迎的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正急剧减少,这也包括中国大陆。

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叫停H20对华出口之后,NVIDIA预计计提高达约55亿美元的与H20产品相关的库存、采购承诺和相关储备费用损失。

黄仁勋还警告说,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技术竞争对手,他还特别提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家中国电信巨头已经扩展到设计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

“中国没有落后,他们会领先于我们吗?中国就在我们身后。我们非常非常接近。”黄仁勋说道。

当被问及特朗普关税影响时,黄仁勋说:“应该始终有政策来支持、支持和加速我们的在岸制造能力。”

NVIDIA此前主要依赖于生产合作伙伴台积电在中国台湾为其代工芯片,现在台积电已开始在亚利桑那州生产一些芯片,NVIDIA也宣布将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代工厂生产芯片。

黄仁勋说:“凭借毅力和我们国家的资源,我确信我们可以实现美国制造。”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拜登政府公布的“AI扩散规则”,计划是在 120 天内生效,这也意味着该规则将会在5月中旬生效,除非特朗普政府叫停该规则,或者对该规则做出修改。

据知情人士透露,黄仁勋将于美国当地时间周四出席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举行的闭门圆桌会议,讨论NVIDIA的商业行为及其对美国出口管制的遵守情况。此次圆桌会议是议员们与出口管制专家进行的一系列对话的一部分。

 

自 芯智讯
]]>
麦肯锡: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份额增长到3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3380.html Sun, 04 May 2025 02:40:04 +0000 //www.otias-ub.com/?p=1753380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大陆市场快速扩张的影响。从 2010 年到 2024 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中的份额大幅上升,从 2010 年的 6% 上升到 2024 年的 38%。

另一方面,麦肯锡报告称,台湾、韩国和日本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台湾已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建设半导体晶圆厂,而日本尽管台积电即将在熊本建设工厂,但新的晶圆厂项目却很少。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从 2010 年到 2019 年,全球化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半导体公司不断扩张,本土公司每年增长约 21%。但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影响了其芯片部门海思,2019 年至 2023 年的增长有所放缓。

即使没有海思,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此期间仍增长了 9-10%。专家认为,未来这种增长势头将持续下去,而当前的美国关税只会加剧这一趋势。中国在电动汽车 (EV) 和商用无人机等行业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正在进一步推动其半导体目标的实现。

2023 年,中国将占全球所有新电动汽车上牌量的 60%。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使中国更加渴望建立一个自力更生的国内半导体生态系统。中国正在华为位于东莞的南方工厂测试国产极紫外 (EUV)光刻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计划于 2025 年第三季度试生产,并计划于 2026 年实现量产。

自  cnBeta

]]>
2024年美国半导体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0856.html Mon, 28 Apr 2025 21:30:38 +0000 //www.otias-ub.com/?p=1750856 半导体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性的发明之一。得益于过去65年间半导体研究、设计和制造行业的突破性进展,现代芯片能在微小硅片上集成多达数百亿个晶体管。

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创新让世界变得更智能、更健康、更环保、更互联。芯片正在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先进无线网络等未来变革性技术提供核心动力。

2023下半年,全球销售额强势反弹,最终达到5270亿美元。全年半导体全球销量接近1万亿颗,相当于为地球上的每个人生产了超过100颗芯片。随着低迷期结束和半导体需求高涨,行业分析师预测2024年将实现两位数年度增长。

需求激增也促使行业加大芯片生产投资。得益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推动,预计美国将在半导体制造行业获得更大份额的私人投资。截至2024年8月,自该法案在国会提出以来,半导体生态企业已宣布在美国启动90多个新制造项目,覆盖28个州的总投资额近4500亿美元。这些投资预计将直接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全美经济数十万相关岗位。该行业同时也在全球多国进行投资,以构建弹性供应链。

根据2024年5月SIA与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联合报告,在“芯片法案”实施后的十年间(2022-2032),美国半导体制造产能预计将增长两倍以上。报告还预测到2032年,美国先进制程(10纳米以下)芯片产能将占全球28%,并在2024-2032年间吸引全球28%的半导体资本支出。相比之下,若无该法案,美国到2032年预计仅能获得9%的全球投资份额。

在美国本土强化芯片供应链既带来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2023年SIA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预测,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将面临6.7万名技术员、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缺口,整个经济体相关人才缺口更达140万人。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TechInsights:关税战重创全球半导体市场 2026年或将大缩水3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2791.html Mon, 28 Apr 2025 14:52:02 +0000 //www.otias-ub.com/?p=1752791 据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最新报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本月早些时候,TechInsights根据美国关税政策公告下调了对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预测,如果适用的关税税率约为10%,预计今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770亿美元,明年将达到8440亿美元。

但如果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税率最终提高到30-40%,全球关税税率上升到20-4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市场规模预计为7360亿美元,明年为6990亿美元。

TechInsights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半导体的客户将出现明显的库存增加趋势”。

此外虽然数据中心半导体在下半年将保持强劲,但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预计将放缓。

TechInsights进一步指出,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税超过100%,导致整体关税率超过40%,半导体设备市场的下降幅度将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今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960亿美元,明年将达到5570亿美元,与10%关税率的基本假设相比,今年的最大降幅可能达到10%,而2026年可能将下滑34%。

“在这种情况下,超大规模企业的收益将受到压力,导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减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GPU和HBM的需求将开始下降。”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5年Q1 SK海力士首超三星成为全球最大DRAM供应商 占市场份额3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2049.html Wed, 23 Apr 2025 12:17:16 +0000 //www.otias-ub.com/?p=1752049 得益于人工智能(AI)的需求,SK海力士很可能首次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供应商。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作为英伟达(NVDA.US)高带宽存储器(HBM)的主要供应商,SK海力士在3月份季度占据了DRAM市场36%的份额,而三星为34%。此前,三星电子在DRAM领域占据了30多年的霸主地位,但在去年12月季度,其营业利润首次低于SK海力士。

Counterpoint Research首尔研究主管MS Hwang表示:“这对三星来说是又一个警钟。”他表示,SK海力士在用于人工智能的HBM芯片方面的领先地位,可能为该公司同期的营业利润贡献了更大的份额。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是一种最常用于处理计算机和服务器数据的存储器。HBM芯片由相互堆叠的DRAM芯片组成,这增加了芯片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对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至关重要。

SK海力士预计将于周四公布最近季度财报。分析师预计,在截至3月份的三个月里,该公司季度销售额将增长38%,营业利润将增长129%。

2025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在DRAM市场的份额超过三星

 

Hwang表示,这家总部位于韩国利川的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其在HBM领域的领先地位,第一季度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研究公司TrendForce预测,以千兆级出货量计算,2025年SK海力士将占据HBM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三星的份额将降至略低于30%,而美光科技的份额将上升至近20%。

然而,存储器市场面临着来自美国关税、对华出口限制以及日益加剧的经济衰退担忧的挑战。

以Shawn Kim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在更大的影响因素下,财报季将不再重要。关税对存储器的真正影响就像一座冰山,大多数危险都隐藏在表面之下,但仍在逼近。”

分析师们表示,由于HBM面临芯片封装产能增长放缓的更大风险,三星是他们的首选。“它能够更好地抵御宏观经济放缓,市盈率处于谷底,拥有通过HBM实现未来增长的选择权,而且每天都在回购股票。”

本月早些时候,三星公布初步营业利润为6.6万亿韩元(合46亿美元),营收为79万亿韩元。该公司将于4月30日提供完整财报。

自 智通财经
]]>
台积电:2024年台积电全球产能将近1,7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1569.html Tue, 22 Apr 2025 12:33:18 +0000 //www.otias-ub.com/?p=1751569 近日消息,晶圆代工龙头大厂台积电在最新的出炉的股东会年报当中透露了其海外晶圆厂2024年的经营状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认列亏损近新台币143亿元(约合人民币32.1亿元),可谓的亏损最大的海外厂区;相比之下,台积电位于中国大陆的晶圆厂则赚了近新台币260亿元(约合人民币58.4亿元)。

全球产能近1,7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技术、特殊制程技术,以及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上,是全球集成电路制造服务领域的领导公司之一。2024年,台积电占据了“晶圆代工2.0”(台积电定义“晶圆代工2.0”为所有逻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光罩制造及其他)集成电路制造市场产值的34%,较2023年增长28%。

在2024年,台积电就以288种制程技术,为全球522个客户生产了11,878种不同的产品,覆盖高性能计算、智能手机、物联网、车用电子与消费性电子等领域。

台积电2024年营业收入净额以地区划分(主要依据客户营运总部所在地),北美市场占比70%;中国大陆市场占比11%;亚太市场(不含中国大陆与日本)占比10%;日本市场占比5%;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占比4%。依据产品平台来区分,高性能运算占51%、智能手机占35%、物联网占6%、车用电子占5%。此外,消费性电子产品占1%,其他产品则为剩余的2%。

财报显示,2024年台积电及其子公司所拥有及管理的年全球产能将近1,7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晶圆出货量达1,29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高于2023年的1,2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量。其中,7nm及以下先进制程销售金额占总体晶圆销售额约69%,高于2023年的58%。

台积电全球产能布局

台积电目前在中国台湾、北美、欧洲、日本、中国大陆、韩国等地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提供全球客户即时的业务与技术服务。截至2024年底,台积电及其子公司员工总数已经超过83,000人。

在产能布局方面,台积电目前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日本均设有晶圆厂。

在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设有4座12英寸超大晶圆厂(GIGAFAB? Facilities),包括Fab12、Fab14、Fab15和Fab18。

2024年,这四座超大晶圆厂的总产能已超过1,274万片12英寸晶圆。目前提供0.13微米、90nm、65nm、40nm、28nm、16nm、7nm、5nm和3nm全世代以及其半世代设计的制程技术。

此外,还有4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6英寸晶圆厂。2024年,台积电还在中国台湾新竹与高雄建立2nm先进生产基地,并在嘉义与台南扩大先进封装产能,协助客户加速创新,以因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并满足AI高速成长带来的需求。

在中国大陆,台积电全资子公司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拥有一座8英寸晶圆厂;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在南京也拥有一座12英寸晶圆厂,主要生产28/16/12nm制程;

在日本熊本,台积电的控股子公司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Inc.)总投资200亿美元,目前已经拥有一座量产的12英寸晶圆厂;2025年JASM将在日本熊本开始兴建第二座晶圆厂。通过这两座晶圆厂,台积电将为汽车、工业、消费性电子和高性能运算(HPC)相关应用提供40nm、22/28nm、12/16nm和6/7nm的制程技术。

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在近期的一季度法说会上透露,台积电在日本熊本的第一座特殊制程技术晶圆厂,已于去年底以非常好的良率开始量产,第二座特殊制程晶圆厂的营造工程则计划于今年稍晚展开,进度取决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安排情形。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台积电全资子公司TSMC Arizona Corporation旗下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已经于2024年四季度量产4nm制程;第二座晶圆厂的厂房兴建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厂务系统设施安装工程,预计此晶圆厂将采用3nm制程;第三座晶圆厂预计采用2nm或更先进的制程技术进行芯片生产。

在近期的一季度法说会上,魏哲家指出,此前宣布的对美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使得对美总投资额达到了1650亿美元,主要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未来在相关计划建设完成后,其2nm及更先进制程产能将有约30%来自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使得台积电在美国形成一个独立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聚落。

在德国德累斯顿,台积电与博世、英飞凌、恩智浦合资的控股子公司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SMC)正在兴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预计生产28/22nm平面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及16/12nm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技术。

美国晶圆厂四年亏损88.5亿元,南京厂近三年盈利153.2亿元

台积电在启动“美国制造”之后,在2021年、2022年与2023年股东会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亚利桑那州子公司这三年分别亏损了新台币48.1亿元、94.3亿元与109.24亿元,2024年则亏损了新台币142.98亿元,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子公司成立来的最大亏损。

这也意味着,台积电亚历桑那州晶圆厂自开建至2024年底,过去四年间台积电已累计亏损超新台币394亿元(约合人民币88.5亿元)。

在日本布局方面,台积电股东会年报显示,旗下日本子公司JASM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达新台币5.93亿元、29.65亿元和43.75亿元,合计过去3年累计亏损达新台币79.33亿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

在欧洲合资厂ESMC方面,由于2024年才开始建设,因此当年亏损仅新台币5亿多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相比之下,台积电位于中国大陆的南京厂及相关子公司由于早就完成了前期建厂投资及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摊销,这也使得其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分别获利新台币204.86亿元、217.55亿元和259.54亿元,合计三年获利新台币682亿元(约合人民币15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台积电从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累计获得了160.43亿新台币的补贴。2024年四季度,台积电还确认,已经收到了美国政府提供的15亿美元的补贴款。这些政府补贴款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台积电美国厂及日本厂的亏损,并助力了南京厂的利润的提升。

自 芯智讯
]]>
寒武纪财报:2025年Q1营收暴涨4230.22% 已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1356.html Mon, 21 Apr 2025 12:2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51356 近日,国产AI芯片大厂寒武纪发布2024年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虽然寒武纪在2024年依然亏损,但是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实现了同比扭亏为盈,为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5.56%

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净利润亏损4.52亿元,同比减亏,上年同期亏损8.48亿元。

寒武纪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由于营收出现大幅增长,从而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负转正。

此外,寒武纪在2024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6.18亿元,同比下降171.7%。寒武纪解释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0.2亿元,主要是期内经营性采购支出增加所致。

2024年度,寒武纪研发费用为1,215,873,557.36元,较上年增长8.80%。研发投入为1.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30%,虽较上年同期减少66.2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2024年底,寒武纪研发人员数量为741人,较上年的752人略有减少,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75.61%,78.95%以上的研发技术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6,460.65万元,较上年的68,994.79万元有所下降,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76.20万元,上年为91.75万元。虽然研发人员数量和薪酬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

在具体业务方面,寒武纪表示,报告期内依托于智能芯片产品及其配套软件平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产品持续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多个重点行业应用场景落地,公司产品在软件平台易用性、大规模商业场景部署的稳定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普适性均通过了客户严苛环境的验证,获得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体现了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在交通领域,公司成功参与多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智慧停车、智慧高速等业务,助力交通数字信息化发展。在轨道行业,公司在智慧货检、语音购票等方面与关键客户展开深入合作,推进铁路服务智能化升级。

具体产品方面,寒武纪介绍称,自 2016 年 3 月成立以来,公司快速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输出,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 1A、寒武纪 1H、寒武纪 1M 系列智能处理器;基于思元 100、思元270、思元290 芯片和思元370 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基于思元 220 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其中,寒武纪智能处理器 IP 产品已集成于超过 1 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思元系列产品也已应用于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此外,思元 270 芯片、思元 290 芯片还分别获得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颁布的奖项。思元 220 自发布以来,累计销量突破百万片。

寒武纪进一步指出,公司的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和指令集正在研发中。在软件方面,公司对基础软件系统平台也进行了优化和迭代。公司持续推进训练软件平台的研发和改进,以客户需求为牵引新增功能和通用性支持,并大力推进大模型业务的支持和优化。同时,公司推理软件平台在大模型适配、开源生态建设及易用性优化、大模型推理解决方案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季度营收同比暴涨4230.22%,净利3.55亿元

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暴涨4230.22%,接近去年全年营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2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寒武纪连续第二季度实现盈利。去年第四季寒武纪归母净利约为2.81亿元。

 

寒武纪表示,一季度营收同比大涨,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一季度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同比大涨,则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负转正所致。

寒武纪一季度研发投入约2.35亿元,同比增长38.33%;公司应收账款为8.07亿元,前一季度为3.05亿元;预付款项为9.73亿元,前一季度为7.74亿元;公司存货为27.6亿元,前一季度为17.7亿元,环比增长56%。公司在手货币资金6.5亿元。

自 芯智讯
]]>
台积电:2024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的工厂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1381.html Mon, 21 Apr 2025 12:09:22 +0000 //www.otias-ub.com/?p=1751381 近日消息,台积电一直积极赴美投资建厂,总额高达1650亿美元,计划建设六座晶圆厂、两座封装厂、一座研发中心,未来甚至落地2nm、1.6nm级别先进工艺,而因为种种原因,在内地只能部署一些成熟工艺。

根据台积电最新公布的股东会年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的工厂,2024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成为最烧钱的海外厂区。

在此前三年,台积电美国工厂因为一直处于前期投资建设阶段,也是亏损连连,而且持续扩大,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达48.1亿元新台币、94.3亿元新台币、109.24亿元新台币,四年合计亏损几乎达到400亿元新台币。

今年将是台积电在美的第一个完整量产年度,预计亏损幅度会有所收窄,但盈利仍需时日。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日前表示,建设亚利桑那州工厂完全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未来全部完工后,将贡献台积电2nm及更先进工艺产能的大约30%,并在美国形成独立的半导体制造集群。

同时,台积电在日本、欧洲的布局投资,也分别导致超过43亿元新台币、5亿元新台币的亏损。

在大陆,台积电南京相关子公司去年获利259.54亿元新台币,相比2021年的122.83亿元新台币、2022年的204.86亿元新台币、2023年的217.55亿元新台币,一直在攀升。

四年合计,台积电南京厂盈利超过800亿元新台币。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晶圆代工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6017.html Mon, 14 Apr 2025 18:00:13 +0000 //www.otias-ub.com/?p=1746017 根据Counterpoint的“晶圆代工季度追踪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晶圆代工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强劲的AI需求和中国市场的持续复苏。全球成熟制程节点代工厂(不包括中国)继续面临利用率低迷的困境,本季度利用率徘徊在65%-70%之间。在这一分支市场,12英寸节点的复苏强于8英寸节点,因为后者更多地受到汽车和工业行业需求疲软的影响。

随着AI和高性能计算(HPC)继续推动先进制程需求,先进封装在维持行业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台积电在2024年第四季度表现强劲,毛利率超出预期。台积电的行业收入份额进一步扩大至67%的历史新高,高于上一季度的64%。台积电在2025年预计将超越晶圆代工行业10%的同比增长,公司预计2025年收入将实现20%以上的同比增长。此外,台积电的长期增长前景依然强劲,预计2024年至2029年收入将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而AI加速器收入预计将以40%以上的CAGR增长。

三星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环比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Android智能手机需求低于预期。较低的利用率和较高的研发费用影响了运营表现。疲弱的移动需求进一步对收入造成压力,导致其行业收入份额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2%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1%。

中芯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在当季的稳健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的持续复苏和中国本土化努力。中芯国际的整体利用率从上一季度的90.4%下降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85.5%,反映了当季的产能扩张和8英寸节点利用率相对较低。

联电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零星的消费电子急单支撑了稳定的晶圆出货量。尽管Wi-Fi、电视和显示驱动IC等消费应用需求显示出早期复苏迹象,但管理层仍持谨慎态度,指出更广泛的市场势头仍然不足。

格罗方德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稳定,强劲的晶圆出货量抵消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季节性疲软。汽车需求仍然是关键增长动力,设计订单的增加推动了这一行业的增长,而通信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收入也因光模块、卫星通信和AI芯片需求的增加而大幅提升。

]]>
Counterpoint:2025年Q1 SK海力士的DRAM营收市占率达到36% 首次超越三星电子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0016.html Thu, 10 Apr 2025 12:29:52 +0000 //www.otias-ub.com/?p=1750016 近日消息,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2025年第一季度内存追踪报告,SK海力士首次超越三星电子,以36%的市占率成为全球DRAM营收的领导者。

在2025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的DRAM营收市占率达到36%,而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市占率为34%,美光则以25%的市占率位列第三,其他厂商合计占据剩余的5%。

SK海力士预期,营收与市占率的增长至少会持续到下一季度,其还表示,公司在关键的HBM市场占有率高达70%。

Counterpoint Research资深分析师Jeongku Choi表示,这一成就对SK海力士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证明了其能够成功供应DRAM给对HBM内存需求持续强劲的市场,HBM是一种技术门槛极高的产品,能够在早期就做对的公司如今已经开始收获成果。

研究总监MS Hwang指出,目前全球焦点集中在关税冲击上,但短期内HBM领域不太可能受到贸易冲击的影响,因为AI需求依然强劲。

更重要的是,HBM的最终产品是AI服务器,而这类产品本质上是无国界的。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2025年第二季DRAM市场在各产品类别与厂商市占方面,将与前一季变化不大,长期来看,HBM市场的增长仍面临来自贸易冲击的结构性挑战,这可能会引发经济衰退甚至萧条。

自 快科技
]]>
SIA:2025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6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31.html Sun, 06 Apr 2025 18:00:42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31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5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65亿美元,较2024年1月的479亿美元增长17.9%,但比2024年12月(575亿美元)下降1.7%。月度销售数据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编制,采用三个月平均值。SIA会员企业占美国半导体行业总收入的99%,以及近2/3的非美国芯片企业。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继2024年创下历史最高年度销售额后,全球半导体市场在1月份保持增长势头,尽管较12月略有下降,但仍创下1月份历史最高销售额纪录,得益于美洲市场50.7%的同比增长,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第九个月实现超过17%的同比增长。”

从地区来看,同比销售额在美洲(50.7%)、亚太/其他地区(9.0%)、中国(6.5%)和日本(5.7%)实现增长,但在欧洲(-6.4%)出现下滑。环比销售额在亚太/其他地区(1.6%)有所增长,但在欧洲(-1.3%)、中国(-2.0%)、日本(-3.1%)和美洲(-3.5%)均出现下降。

]]>
SIA: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49亿美元 同比增长17.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899.html Sun, 06 Apr 2025 13:26:40 +0000 //www.otias-ub.com/?p=1748899 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近日宣布,2025 年 2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549 亿美元,较 2024 年 2 月的 469 亿美元增长 17.1%,比 2025 年 1 月的 565 亿美元下降 2.9%。月度销售额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编制 ,代表三个月的移动平均值。按收入计算,SIA 代表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 99%,以及近三分之二的非美国芯片公司。

 

 

S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Neuffer 表示:“尽管月度销售额略有下降,但 2 月份全球半导体行业月度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推动了强劲的同比增长。连续 10 个月同比增长超过 17% ,其中美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近 50%。”

从地区来看,美洲(48.4%)、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0.8%)、中国(5.6%)和日本(5.1%)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但欧洲(-8.1%)的销售额下降。2 月份,亚太/所有其他地区(-0.1%)、欧洲(-2.4%)、中国(-3.1%)、日本(-3.1%)和美洲(-4.6%)的销售额环比下降。

根据此前数据,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具体来说,AI学习和推理所需的GPU等高性能半导体产品预计将实现增长,运算用半导体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7%,高于今年6月份预测的10%。此外,由于AI数据中心主要集中的美洲市场,其销售额预计将增长15%。

然而,WSTS同时指出,当前纯电动汽车、智能 手机和个人 电脑的销售增长势头疲软,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影响2025年的市场表现。特别是在模拟半导体领域,用于温度和摄像头影像数据处理的增长率预计将降至5%,低于之前7%的增长预期。

以下是2025年半导体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5年AI 加速器所需搭配的 HBM3、HBM3e 等高端产品渗透率持续上升,以及新一代 HBM4 预计于 2025 年下半年推出所产生的带动作用。非存储领域则有望增长 13%,主要得益于采用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旺盛,如 AI 服务器、高端手机芯片等,此外,成熟制程芯片市场也将在消费电子市场回温的激励下呈现积极表现。

IC设计方面,亚太地区的 IC 设计企业产品线丰富多样,应用领域遍布全球,涵盖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电视系统级芯片(SoC)、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驱动芯片(OLED DDIC)、液晶显示器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LCD TDDI)、无线芯片(WiFi)、电源管理芯片(PMIC)、微控制器(MCU)、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必备芯片。随着库存水平基本得到控制、个人设备需求回暖,以及 AI 运算需求延伸至各类应用从而带动整体需求,预计 2025 年亚太地区 IC 设计整体市场将持续增长,年增长率达 15%。

在传统晶圆代工 1.0 的定义下,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59% 稳步上升,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64%,2025 年更是将扩大至 66%,远远超过三星、中芯国际、联电等竞争对手。而在晶圆代工 2.0 定义中(包括晶圆代工、非内存的集成器件制造商制造、封装测试、光罩制作),2023 年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为 28%,但在 AI 驱动先进制程需求大幅提升的形势下,预计其市场份额将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快速攀升,彰显在新旧产业结构下的全方位竞争优势。

2025 年晶圆制造产能将年增 7%,其中先进制程产能将年增 12%,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在 90% 以上的高位,由 AI 需求驱动引发的半导体繁荣景象持续推进。

2025 年,预计在消费电子的带动下,以及汽车与工业控制领域可能出现的零星库存回补动力支持下,整体需求将持续回暖。8 英寸晶圆厂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望从 2024 年的 70% 攀升至 75%,12 英寸成熟制程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将提升至 76% 以上,预计 2025 年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平均提升 5 个百分点。

2025 年,中国大陆封测市场份额将持续上升,台湾地区厂商则巩固在 AI 图形处理器(GPU)等高端芯片的封装优势。预计 2025 年整个封测产业将增长 9%。

在扇出型面板级封装方面,从 2025 年起将快速发展,目前以玻璃Base制程为主,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等小型芯片,预计经过数年技术积累后有望进军对封装面积要求更大的 AI 芯片市场,并导入技术门槛更高的玻璃基底产品。

自 半导体产业纵横
]]>
Arm:预计2025年底Arm数据中心市场份额将扩大至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309.html Wed, 02 Apr 2025 12:37:17 +0000 //www.otias-ub.com/?p=1748309 近日消息,Arm基础设施业务高级副总裁Mohamed Awad放出豪言,预计到2025年底,Arm在数据中心CPU市场上的份额,将从15%提高到50%!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几乎全部基于x86架构,不管是Intel至强还是AMD EPYC。

多年来,Arm一直试图在数据中心市场分一杯羹,但始终捞不到多少好处。

当然,随着AI服务器的强势崛起,尤其是在NVIDIA、Ampere、AWS的带动下,Arm迎来了新的机遇,GPU加速器都会搭配定制的Arm CPU处理器。

Arm也强调,如今的很多服务器项目,都会首先针对Arm架构设计,然后移植到x86平台。

不过,仅凭此,Arm就想吃掉一半的数据中心市场,确实有点痴人说梦,哪怕只考虑AI服务器也有点夸张。

自 快科技
]]>
Omdia:2024年半导体市场收入激增约25% 达到683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333.html Wed, 02 Apr 2025 12:36:22 +0000 //www.otias-ub.com/?p=1748333 2024年是半导体市场创纪录的一年,Omdia数据显示,半导体市场2024年的收入激增约25%,达到6830亿美元。这一急剧增长归功于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强劲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GPU中使用的高带宽内存(HBM),这使得内存领域的年增长率达到74%。在经历了充满挑战的2023年之后,存储器的反弹帮助提升了整体市场。

然而,这一创纪录的一年掩盖了整个行业的不均衡表现。数据处理部门增长强劲,而其他关键部门如汽车、消费和工业半导体在 2024年却出现了收入下降。这些挣扎凸显了原本蓬勃发展的市场中的薄弱环节。

 

人工智能和内存成就强劲的2024年

AI-powered financial tools

在整个2024年,人工智能对半导体市场的影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创纪录的收入并重塑了行业动态。英伟达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凭借其人工智能GPU,过去几年的收入增长强劲,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HBM的销量也随之激增,大大提高了内存公司的收入。虽然HBM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DRAM领域,但供需平衡的改善也促进了平均销售价格(ASP)的提高和整个内存市场的收入增长。

工业领域面临连续第二年下滑

工业半导体领域的衰退始于2023年,在2024年进一步加深,给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公司带来了挑战。“从历史上看,工业半导体市场每年增长约6%,然而,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两年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后,2024年半导体市场收入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 Omdia首席分析师Cliff Leimbach说:“需求减少加上库存调整使2024年成为工业领域困难的一年。在这一领域拥有大量业务的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也因此下滑。”

汽车市场停滞不前

虽然汽车半导体市场的表现好于工业领域,但它在2024年也经历了收入下滑。从2020年到2023年,汽车半导体市场的规模几乎翻了一番,远远超过了10%的历史平均年增长率。需求疲软导致2024年出现萎缩,打破了近年来市场稳步上升的轨迹。

英伟达荣登榜首,市场排名发生变化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驱动的GPU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在半导体公司收入排名中跃居首位,超过了2023年排名第一的三星。

强劲的内存市场也重塑了排行榜,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都跻身收入最大的七家半导体公司之列。与2023年的排名相比,这些公司的排名都至少上升了一位,这标志着与前一年的排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这些公司分布在前十一位。

自 智通财经
]]>
Infomax:2025年Q1三星电子营业利润预计同比下降27.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891.html Mon, 31 Mar 2025 14:15: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7891 近日消息,据韩国Infomax调查,分析师预测三星电子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仍不乐观,面临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的局面。

分析师预测,三星电子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预计为4.7万亿韩元(约合32亿美元),同比减少27.8%,环比减少26.6%。

报道称,这一下滑趋势主要归因于中国DRAM厂的产能全开,导致传统DRAM价格下跌,三星作为传统DRAM的主要供应商,受到严重冲击。

2024年第二季度,三星的营业利润为10.4万亿韩元,但随后逐季下降,第三季度降至9.2万亿韩元,第四季度进一步降至6.5万亿韩元。

不过根据TrendForce的最新调查,由于下游客户库存去化有成,2025年第二季度传统DRAM报价跌幅有望收窄至0%至5%。

若纳入HBM计算,受惠于HBM3e 12hi逐渐放量,预计均价将季增3%至8%。

三星电子已定将于四月初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的初步财报。

自 快科技
]]>
华为财报:2024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 研发投入1797亿元占比20.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889.html Mon, 31 Mar 2025 14:15:39 +0000 //www.otias-ub.com/?p=1747889 近日消息,华为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

研发方面,2024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

根据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为研发员工约11.3万名,占总员工数量的54.1%。

通过多年持续在基础领域的创新,目前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

据了解,华为在蜂窝通信、短距通信、音视频编解码等多个主流标准 专利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已经有数百家企业通过双边协议或专利池付费获得了华为的专利许可,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签署超230份许可协议。

自 快科技
]]>
中芯国际财报:2024财年中芯国际营收达577.96亿元 创历史新高增长27.7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825.html Sun, 30 Mar 2025 13:43:09 +0000 //www.otias-ub.com/?p=1747825 “芯片一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近日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1%。

“芯片一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3月27日晚间披露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1%。

这是中芯国际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受到半导体行业库存高企、宏观经济低迷等影响,公司净利润跌幅超60%,2024年跌幅有所收窄。

晶圆量增价减是中芯国际当下的核心矛盾。2024年,中芯国际晶圆销量增长近37%,突破800万片,但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6967元下滑至6639元,跌了328元。

年报发布后,3月28日,中芯国际A股、H股早盘分别下跌1.43%、3.38%。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近一年来,中芯国际H股表现强劲,累计涨幅超220%,仅今年年内涨幅已超52%,目前港股总市值3883亿港元。A股近一年股价累计涨幅约110%,不过自去年9月下旬开启近一个多月的强势行情之后,便持续震荡回调,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3.67%,目前总市值7275亿元。

营收刷新纪录

中芯国际主营业务为晶圆代工业务,收入来自五大业务方向(智能 手机、 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2024年,除电脑与平板外,其余行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Wind数据显示,消费电子是营收增幅最大的板块,当期实现收入203.38亿元,同比增长99.51%;其次是智能手机板块实现收入149.53亿元,同比增长36.92%;智能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增幅较小,分别同比增长9.05%、8.08%;电脑与平板收入则同比下滑17.77%。

 

图源:Wind

半导体行业整体回暖,是中芯国际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显现复苏迹象,产业链回暖趋势基本确立。”公司在财报中介绍。

但产业链内各细分市场情况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在全球的先导产业领域,对智能化和高速运算性能的需求推动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半导体整体市场规模增量的主要驱动力。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穿戴类设备、消费电子等产品的换机潮,令终端需求已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而在汽车电子领域,“伴随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用芯片的库存消化逐渐出现减缓,该领域的半导体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

作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龙头,中芯国际收入增长也受益于本土客户。

2024年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中国区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4.6%,2021年-2023年这一占比分别为69.9%、74.2%、80.1%。

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升,2023年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约75%,2024年全年产能利用率到达了85.6%,同比提升约11个百分点。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分析指出,当前,IC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本土客户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增加了对中芯国际的订单需求。地缘政治因素促使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公司12英寸产能紧俏,且新扩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产品组合得到优化。

晶圆量增价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芯国际营收刷新纪录的同时,净利润却承压,陷入“增收不增利”难题。

一方面,资金收益下降是导致中芯国际利润下滑的一大因素。年报显示,公司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51.99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38.84亿元,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收益。2023年其利息收入较高,主要由于美元存款利率上升。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2024年,中芯国际营业成本为470.51亿元,同比增长33.12%,超过营收27.7%的增幅。据中芯国际解释,营业成本增加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和折旧增加所致”。

相应地,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18.59%,同比下滑3.3个百分点,跌至近8年最低,而2021年至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9.30%、38.30%、21.89%。

“当前,半导体价格战尚未完全成为过去式。虽然行业在复苏,但成熟制程仍面临价格竞争压力。”郭涛向时代财经分析表示。中芯国际代工的晶圆以8英寸、12英寸为主。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晶圆销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由上年的586.7万片增加至本年的802.1万片,同比增长36.7%;但晶圆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6967元下滑至6639元,同比下滑328元。

在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谈及2025年展望时表示,在地化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但同质化竞争使得结构性过剩的产能即使在市场回暖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激烈竞争。

他指出,公司通过打造领先技术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绑定客户,通过增加新产品来对抗价格压力。公司保持一贯的定价策略,随行就市,不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也会和战略客户一起直面价格竞争,以保持住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对于2025年的经营计划,中芯国际在财报中介绍,“年初,根据与产业链伙伴的广泛沟通,大家普遍认为除了人工智能继续高速成长外,市场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外部环境给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给出的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即约为73.3亿美元)。

同日中芯国际公告,鉴于2025年仍将维持较大规模的资本支出,为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需要,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该方案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审议。自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该公司尚未进行过分红。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注册股东户数26.34万户。

自 时代在线
]]>
IDC:2024年全球智能摄像头市场出货量达1.37亿台 同比增长7.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402.html Fri, 28 Mar 2025 12:26:46 +0000 //www.otias-ub.com/?p=1747402 近日消息,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摄像头市场出货量达1.37亿台,同比增长7.7%。其中,萤石以8.2%的出货量同比增长率,蝉联全球消费摄像头出货量第一

从出货量同比增长率来看,萤石蝉联消费摄像头出货量增长速度稳居第一位置,小米、大华乐橙等依托家居生态及渠道优势加速出海,中国厂商当前在全球消费摄像头市场优势显著。

从中国消费摄像头市场份额来看,萤石以25.8%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第一,其次是小米占14.2%,乔安占7.1%,普联占6.7%,360占5.6%,其他厂商合计占40.6%。

萤石产品布局全面,持续推动AI与视觉技术深度融合,产品矩阵覆盖室内、室外、无网无电等安防场景,并延伸至老人、母婴、宠物看护等领域,通过个性化功能提升用户粘性,推动行业向视觉化、场景化、智能化升级。

自 快科技
]]>
中芯国际财报:2024年中芯国际营收创新高达577.96亿元 同比增长27.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389.html Fri, 28 Mar 2025 12:26:35 +0000 //www.otias-ub.com/?p=1747389 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约人民币3534亿元,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达到94.8万片。

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周年大会审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和产能优势。同时,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运营风险等。

中芯国际董事长刘训峰表示,2024年是中芯国际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攻坚之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宏观经济形势和深刻变化的行业发展格局,积极践行“做强做优做大中芯国际,代表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初心使命,以“一个中芯、全球运营”的发展蓝图为引领,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自 快科技
]]>
胡润研究院:2025年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达3442位 AI领域黄仁勋财富破千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218.html Thu, 27 Mar 2025 12:22:55 +0000 //www.otias-ub.com/?p=1747218 胡润全球富豪榜近日出炉,数据显示,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阵营再添163位新成员,总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442位。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AI领域的发展依旧势如破竹,持续加速。英伟达作为人工智能GPU领域的霸主,其掌舵人黄仁勋凭借公司在该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财富实现了大幅增长,成功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尽管他仅持有英伟达3%的股份,但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卓越表现,让黄仁勋的财富如火箭般飙升,成为全球财富舞台上的耀眼明星。

与此同时,AI领域也涌现出了新的财富标杆。来自杭州的DeepSeek创始人40岁的梁文锋,与OpenAI的39岁掌门人Sam Altman,分别以330亿元和1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首次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

值得一提的是,梁文锋的财富比Sam Altman的两倍还多。此前,OpenAI对自身非盈利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

从十亿美金企业家的财富来源来看,金融服务业以9.8%的占比位居榜首,成为孕育富豪的重要摇篮。紧随其后的是消费品行业,占比8.6%;医疗健康行业占比7.6%;零售和投资行业则各占7.2%。这些行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富豪们积累了巨额财富。

 

此外,对于未来中国首富的人选,胡润给出了五位极具竞争力的候选人。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若能敏锐捕捉机器人科技浪潮带来的机遇,凭借其在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有望问鼎中国首富宝座。

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如果新能源汽车赛道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凭借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将是有力的竞争者。

梁文锋持有DeepSeek超80%的股份,若DeepSeek能够达到OpenAI如今的一万亿估值,他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首富。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若虚拟货币市场持续活跃,凭借其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同样具备角逐中国首富的实力。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若能持续抓住算力市场的发展机遇,凭借其在AI芯片领域的创新突破,也将是未来中国首富的有力候选人。

这五位候选人各自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未来中国首富的归属充满了悬念与期待。

 

自 快科技
]]>
三星:2025年三星QD-OLED面板出货量将增长50%以上 市场份额达71.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211.html Thu, 27 Mar 2025 12:20:35 +0000 //www.otias-ub.com/?p=1747211 近日消息,三星宣布计划提升 QD-OLED 面板出货量,预计与 2024 年的143万块相比,2025 年将实现50%以上的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OLED 面板的出货量在过去几年有显著增长,从 2021 年至 2024 年,每年的增长率接近 300%,凸显了 LCD 到 OLED 技术的快速转换。

去年,三星在OLED市场中占据了71.2%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 2025 年,三星将通过推出具有卓越性能的新产品来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包括全球首款刷新率为240Hz的27英寸 4K OLED 面板和具有2K分辨率的27 英寸 500Hz OLED面板,有望成为高端显示器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三星还计划扩展消费及商业领域的产品阵容,扩大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影响力,目前正在积极与主要客户接触,以最终确定产品发布时间。

自 快科技
]]>
胡润研究院:2025年张一鸣财富增长76%至4350亿元 成为中国首富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221.html Thu, 27 Mar 2025 12:19:35 +0000 //www.otias-ub.com/?p=1747221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14年发布“全球富豪榜”。56岁的雷军是今年财富增长最快的企业家之一,他的财富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200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中国前十。

 

其他值得关注的中国企业家还包括宁德时代57岁的曾毓群,财富增长61%,至2700亿元;总部在北京的芯片制造商寒武纪40岁的陈天石,财富增长逾4倍,至870亿元;字节跳动数据中心基础服务供应商润泽科技65岁的周超男及其家族,财富增长逾1倍,至425亿元;总部在北京的泡泡玛特38岁的王宁及其家族,财富增长3倍,至505亿元。

字节跳动创始人42岁的张一鸣取代了71岁的“瓶装水大王”钟睒睒,成为中国首富;得益于字节跳动因AI业务的势头和前景带来的估值上涨,张一鸣的财富达到435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76%,即1900亿元。腾讯54岁的马化腾超过了拼多多的黄峥,以3200亿元人民币排名中国前三。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很多人关心未来的中国首富包括谁,我有五位候选人。雷军如果能抓住机器人科技浪潮,有望问鼎中国首富。如果新能源汽车赛道保持良好发展,曾毓群也是有力竞争者。梁文锋持有DeepSeek超80%的股份,如果DeepSeek达到OpenAI如今的一万亿估值,他有望成为中国首富。如果虚拟货币市场持续活跃,赵长鹏同样有实力角逐。寒武纪的陈天石如果能持续抓住算力市场,也将是未来中国首富的有力候选人。”

]]>
三星显示:预计2025年三星QD-OLED显示器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增长50%以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6811.html Mon, 24 Mar 2025 12:28:45 +0000 //www.otias-ub.com/?p=1746811 近日消息,三星显示表示,今年其量子点(Q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预计将比去年增长50%以上,达到超过200万台。

这也是公司扩大产品线,包括面向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的产品,以在高附加值OLED市场中扩大其市场份额的策略。

三星显示透露,去年其QD-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为143万台,占全球OLED显示器市场份额的71.2%,今年该公司计划通过推出更多高画质、高刷新率的产品来巩固其技术优势。

年初,三星显示推出了一款27英寸UHD(3840×2160)显示器,具备160PPI的像素密度和清晰画质。

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上半年推出一款支持最高500Hz刷新率的27英寸QHD(2560×1440)显示器,这将是自发光显示器中刷新率最高的产品。

除了消费级产品,三星显示还计划扩大其面向企业的产品线,涵盖广播、电影制作、医疗、设计、金融等多个行业。

该公司正在与主要客户商讨产品发布的时间,并计划在游戏产品线中推出中低端产品,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自 快科技
]]>
台积电2nm试产良率已达60% 预计2025年底月产能可达50000片晶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6790.html Mon, 24 Mar 2025 12:26:38 +0000 //www.otias-ub.com/?p=1746790 台积电计划迅速向利润丰厚的客户交付首批 2nm 晶圆,但这一计划仍面临不确定性,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这家半导体巨头能以多快的速度提高产能。根据上一份提到这一具体数字的报告,该公司在尖端光刻技术上的试生产已达到 60%,这对这家代工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扩大了其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

现在,一位分析师认为,自几周前提到这些产量数字以来,试生产阶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已经可以进行全面生产。

虽然没有透露确切的产量,但分析师表示,台积电 2nm 试产产量达到 60% 的数据是在三个月前报道的。

台积电 2nm 批次的首批客户很可能是苹果,这就是为什么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 X 的帖子中提到,苹果计划于 2026 年下半年推出的 iPhone 18 系列将采用上述光刻技术的芯片组升级 。此前,广发证券分析师 Jeff Pu 预测,同一款芯片(按时间顺序称为 A20)将在台积电的 3nm“N3P”节点上量产,他修改了自己的说法,现在他的观点与郭的观点一致。

此前有消息称,由于成本原因,并非所有 iPhone 18 机型都将采用苹果的 2nm A 系列 SoC ,但可以假设这一预测是基于台积电此前在尖端技术上的进展而做出的。由于 2nm 试产的良率在三个月左右就达到了 60%,郭有理由相信这家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将这些良率提高到足以实现生产水平的程度。据透露,按照目前的速度,台积电到 2025 年底将有能力生产出 50000 片 2nm 晶圆。

随着宝山和高雄工厂全面投入运营,产量可能达到 80000 片,这足以满足 2nm 工艺的需求。台积电还探索了降低每片晶圆成本的方法,这可能会鼓励苹果以外的公司开始下订单。据说该公司将于 4 月推出“CyberShuttle”服务,允许客户在同一测试晶圆上评估他们的芯片并降低成本。希望这一举措能鼓励更多客户加入 2nm 潮流,增强台积电对代工业务的控制力。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TrendForce: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2498亿美元 韦尔半导体排名第九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719.html Mon, 17 Mar 2025 14:30:06 +0000 //www.otias-ub.com/?p=1745719 市场调查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合计约2498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英伟达2024年营收增长幅度高达125%,显著领先其他厂商。

集邦咨询指出,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合计营收中,前五名总计贡献超90%。

其中,英伟达H100/H200产品需求旺盛,推升其2024年IC设计相关营收超1243亿美元,占比高达50%,预计后续GB200/GB300等产品将进一步带动英伟达2025年AI相关营收。

博通2024年半导体部门营收达306.44亿美元,年增8%,AI芯片收入占其半导体解决方案超过30%。预期2025年博通的无线通讯、宽带及服务器储存业务反弹力道将更强劲。

值得关注的是,Will Semiconductor (韦尔半导体)仍排名第9,2024年营收达30.4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1%。近年该公司受惠于高端CIS在安卓手机出货占比提高,以及全球尤其是中国地区的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

集邦咨询预计,2025年随着AI算力增长,大型语言模型持续问世,边缘AI设备将成为下一波半导体的成长动能。

自 爱集微

]]>
美国亚马逊:2025年2月AMD CPU出货量占比84.18% 大幅领先英特尔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646.html Sun, 16 Mar 2025 14:37:58 +0000 //www.otias-ub.com/?p=1745646 根据最新数据,AMD在2月美国亚马逊平台上CPU出货量占比高达84.18%,而Intel仅为15.82%。在具体产品方面,AMD的锐龙7 9800X3D继续占据销量榜首,单月销量超过8000台。

紧随其后的是锐龙5 5600X、锐龙9 9700X、锐龙7 7800X3D和锐龙7 7700X,这些型号的销量均超过3000台。

此外,锐龙5500等入门级产品也表现出色,进一步巩固了AMD在中低端市场的地位。

相比之下,Intel的表现则稍显逊色,根本没有产品进入前10,其最新Arrow Lake-S系列处理器中,仅有Core Ultra 7 265KF销量稍好,但也仅售出200台。

整体而言,英特尔在2月的销量冠军为Core i9 14900K,销量略超1000台,但与AMD的强劲表现相比仍显不足。

从收入角度看,AMD的平均售价为290.71美元,高于Intel的251.18美元,AMD在2月的营收占比达到86.03%,而英特尔仅为13.97%。

自 快科技
]]>
三星财报:2024年三星在华销售额达64.9万亿韩元 同比增长5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207.html Thu, 13 Mar 2025 12:13:07 +0000 //www.otias-ub.com/?p=1745207 近日消息,数据显示,韩国两大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根据三星电子的年度财务报告,该公司去年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总价值达到64.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1亿元),同比增长53.9%,略高于其对美国的出口额(61.3533万亿韩元)。

尽管报告未详细说明出口项目,但在公司对华出口额中,芯片销售占绝大部分。

其位于西安的NAND闪存制造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1.2万亿韩元,而一年前为8.7万亿韩元。

其销售子公司上海三星半导体2024年的销售额为30.1万亿韩元,比前一年的15.6万亿韩元增长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SK海力士在中国的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该公司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6万亿韩元,较前年有所增加。

其无锡DRAM工厂去年不仅成功扭亏为盈,营业利润达到5985亿韩元,销售额也同比增长64.3%,净利润同比大增65.4%。

自 快科技
]]>
ComputeBase:调查显示AMD RX 9070系列显卡销量占比达67.4%远超RTX 50系列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199.html Thu, 13 Mar 2025 12:12:06 +0000 //www.otias-ub.com/?p=1745199 RX 9070系列这次终于为AMD显卡扳回一局!虽然达不到旗舰水准,但凭借大幅的性能提升、超高的性价比,依然博得了众多玩家的青睐,尤其是在RTX 50系列高价、缺货、问题频发的情况下。

国外硬件媒体Hardware Unboxed此前曾经提出,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就是,如果RX 9070系列开卖之后很快就售罄了,这意味着它的首发销量,就能超过RTX 50系列全部型号的总和!

德国的ComputeBase做了一项调查,询问大家购买新卡的情况,一共有4219人参与,在德国这也不算少了。

可惜的是,只有726名玩家买到了显卡,占比仅为17%,显然首发缺货情况都很严重,到处都是。

在已买到显卡的群体中,入手AMD RX 9070系列的占了多达67.4%,也就是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买了A卡。

分开来看,RX 9070 XT销量更好占了43.5%,RX 9070则是13.9%,大致比例为3:1。

RTX 50系列合计只有24.0%,包括RTX 5090 7.0%、RTX 5080 12.3%、RTX 5070 Ti 4.7%,而最新的RTX 5070因为刚上市还没有人买(到)。

至于剩余的18.6%,因为各种原因买了老卡。

不容乐观的是,全部调查者中,多达40.5%的玩家今年不打算升级显卡,18.7%的想要但已经被折腾得不感兴趣了。

仍然在尝试买卡的,则是23.6%。

Gamers Nexus也有一个调查,一共投票14.3万人,其中竟然只有10%买到了新卡,19%的尝试了但买不到。

多达71%的玩家,根本就没兴趣。

自 快科技
]]>
TrendForce:2024年Q4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达384.8亿美元 环比增长近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735.html Tue, 11 Mar 2025 12:16:56 +0000 //www.otias-ub.com/?p=1744735 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季增近10%,达384.8亿美元,再创新高。报告称,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呈两极化发展,先进制程受惠于AI Server等新兴应用增长,以及新款旗舰级智能手机AP和PC新平台备货周期延续,带动高价晶圆出货增长,抵销成熟制程需求趋缓带来的冲击。其中,受惠于智能手机、HPC新品出货动能延续,台积电营收成长至268.5亿美元,增幅14.1%,以市占率67%稳居龙头。三星排名第二,2024年第四季营收下滑1.4%,为32.6亿美元,市占8.1%。

中芯国际受客户库存调节影响,晶圆出货呈现季减,但受益于于十二英寸新增产能,优化产品组合带动ASP季增,两者相抵后,营收季增1.7%至22亿美元,市占5.5%,居第三名。

此外,联电、格罗方德、华虹集团、高塔半导体、世界先进、合肥晶合、力积电分列前十位。

自 快科技
]]>
TrendForce:2024年Q4全球NAND Flash营收环比减少6.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585.html Tue, 04 Mar 2025 00:48:54 +0000 //www.otias-ub.com/?p=1743585

TrendForce最新调查,2024年第四季因PC、智能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厂商持续去库存,供应链大幅调整采购订单,造成NAND Flash价格反转向下,平均销售价格季减4%,整体出货位元也下滑2%,整体产业营收为165.2亿美元,较2024年第三季减少6.2%。

分析2025年第一季市况,尽管供应商开始积极减产,仍难避免传统淡季效应,包括服务器等各项终端产品备货速度已放缓,预估订单量、合约价皆大幅衰退,第一季NAND Flash整体产业营收可能季减高达20%。然减产加上价格第一季逐步落底,NAND Flash产业下半年有望重回上升轨道。

细究各供应商2024年第四季营收,第一名三星受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不振拖累,NAND Flash营收较前一季减少9.7%为56亿美元。三星将专注开发企业级SSD,积极调整投产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

SK集团(含SK海力士和Solidigm)受整体市场订单下修影响,2024年第四季出货无法达设置增长目标,营收季减6.6%达33.9亿美元,居第二名。SK接下来随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以达利润最大化,寄望HBM、DRAM及企业级SSD产品,成为全方位AI生态系统需求的内存供应商。

营收第三名的铠侠,企业级SSD出货增加抵消智能手机、PC产品需求疲软冲击, 2024年第四季营收达26.6亿美元,仅季减0.2%。除了增加NAND Flash产品层数,也大幅改善传输速度,积极以现有设备满足升级需求。

美光企业级SSD出货表现亮眼,但仍不敌消费需求低迷,2024年第四季NAND Flash营收季减9.3%为22.8亿美元,排名第四。2025年会减少NAND Flash资本投资、放缓技术升级,注重60TB以上产品需求,以改善获利。

西部数据/SanDisk营收排名第五,2024年第四季消费性电子用产品出货优于预期,整体出货位元呈季增,尽管有价格下滑的不利因素,NAND Flash营收仍与上季度持平为18.8亿美元。NVIDIA发布Project Digits及AI PC风潮再起,身为重要PC SSD供应商的SanDisk,营收有望2025年第二季起逐季上升。

自 十轮网

]]>
德勤: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096.html Mon, 03 Mar 2025 21:00:30 +0000 //www.otias-ub.com/?p=1742096 2025年,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带动下,芯片销售将大幅增长,尽管个人电脑和移动市场的需求可能会保持低迷。

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表现强劲,预计将实现两位数(19%)的增长,全年销售额将达到6270亿美元。但这比早先预测的6110亿美元要好。

2025年可能会更好,预计销售额将达到697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并有望实现到2030年芯片销售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普遍目标。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该行业将以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假设该行业继续以这一速度增长,2040年该行业的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

股市通常是行业表现的领先指标: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球十大芯片公司的总市值为6.5万亿美元,比2023年12月中旬的3.4万亿美元增长了93%,比2022年11月中旬的1.9万亿美元增长了235%。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的“平均”芯片股表现一直是“两个市场的故事”: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公司表现优于平均水平,而没有涉足该市场的公司表现不佳。

推动行业销售的一个因素是对通用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包括CPU、GPU、数据中心通信芯片、内存、电源芯片等。德勤的2024年TMT预测,这些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总价值将“超过”500亿美元,这是一个过于保守的预测,因为2024年市场价值可能超过1250亿美元,占当年芯片总销售额的20%以上。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芯片的价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019.html Sun, 02 Mar 2025 18: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3019 全球半导体市场(包括存储行业)的收入预计将在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19%,达到6210亿美元。

存储市场和GPU的持续强劲表现继续推动全球半导体收入的增长。2024年,全球存储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64%,这得益于需求复苏背景下的持续减产。

公司分析:

三星巩固了其作为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主导者的地位,并将这一趋势延续到2024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9%上升至2024年的11.8%。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智能手机行业的战略库存预建和补货努力。

2024年,SK海力士保持全球半导体收入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大幅上升至7.7%。

高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三,2024年设备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占5.6%的市场份额。

美光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3.2%上升至2024年的4.8%。

博通预计其2024年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将同比增长8%,这得益于其不断增长的AI收入。2024年底,博通的AI收入将增长两倍以上,这得益于其在加速、生成式AI以及云和边缘行业网络技术的进步,凸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地位。

英伟达全年半导体收入(仅反映各细分市场的硬件收入)实现了50%的同比增长,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4%上升至2024年的4.3%。这一出色表现归功于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和游戏等多个领域AI应用中的主导地位,尽管其面临一些供应链挑战。

英特尔正面临持续挑战,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24%,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7.7%下降至仅4.9%。PC和服务器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加上各种运营障碍,可能会加剧英特尔的弱势。

结论:

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显著增长,得益于AI、机器人和电信等领域对创新产品的强劲需求。英伟达、三星和高通等知名公司巩固了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在市值和收入方面表现出色。

]]>
英伟达财报:2025年Q4英伟达营收393.31亿美元 同比增7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915.html Thu, 27 Feb 2025 13: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2915 处于 人工智能支出热潮中心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司(NVDA.US)公布了第四财季业绩。英伟达Q4营收同比增长78%至393.3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为380.5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营收为355.8亿美元,同比增长93.32%。Q4净利润220.66亿美元,同比上升72%,对应每股净利0.89美元,分析师预期为0.84美元。Q4数据中心收入超预期,利润增长放缓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销售额超过了两年前英伟达的年收入,当时英伟达的年度总收入为270亿美元,这突显出该公司的增长速度有多快。在2025财年,英伟达总共实现1304.97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14%;净利润达到72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数据中心部门是英伟达迄今为止最大的收入来源,销售额为356亿美元。这超过了341亿美元的平均预期。与游戏相关的销售——曾经是英伟达的核心业务——达到了25亿美元,分析师平均预期为30.2亿美元。汽车业务收入为5.7亿美元。

尽管该公司第四财季的销售额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但这是自2023年2月以来的最小预期差。与此同时,根据汇编的数据,该公司盈利的涨幅是自2022年11月以来最小的。英伟达的利润率增长也显示出放缓的迹象。Q4毛利率为73%,上一季度为74.6%,去年同期为76%。

 

在过去五年中,英伟达的季度收入只有一次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最近几个季度,该公司的业绩超出预期10%以上,为其业绩设定了很高的标准。仅其数据中心部门目前的收入就超过了其竞争对手英特尔(INTC.US)和AMD(AMD.US)的收入总和。

英伟达在全球 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已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很少有一家公司的收益报告如此受到华尔街的密切关注,被视为整个市场成败的关键时刻。

 

英伟达的重要性源于两个主要因素:其庞大的估值(意味着其股价可能对整个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蓝筹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及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该领域在美国整体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财报发布之前,Wedbush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兼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师Dan Ives表示,对于寻求“衡量人工智能革命的需求轨迹”的全球市场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英伟达的收益被广泛视为经济的晴雨表,过去两年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容量建设的投资推动的。更广泛地说,美国经济正显示出放缓的迹象,人们对消费者的实力以及与特朗普征收关税计划相关的更高通胀前景提出质疑。

业绩指引

尽管如此,该公司对其备受期待的 AI芯片Blackwell系列产品表示乐观,这有助于安抚投资者。该公司在第四季度从Blackwell获得了110亿美元的收入,英伟达称这是其历史上“最快的产品增长”。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Blackwell的需求惊人。”

这一前景出现在人工智能行业不稳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数据中心运营商将放缓支出,英伟达的股价今年有所下跌。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也引发了人们对算力高投入的担忧,这可能会减少对英伟达强大的 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伟达表示增长仍然强劲——即使它没有实现已成为其标志的井喷式增长。英伟达在声明中说,第一财季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30亿美元左右;分析师此前的平均预估为423亿美元,有些甚至高达480亿美元。

毛利率指引略低于预期,因为该公司的Blackwell芯片的增长对英伟达的利润构成了压力。根据LSEG编制的数据,英伟达预计第一季度毛利率将降至71%,低于华尔街预测的72.2%。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雷斯(Colette Kress)表示,随着英伟达提高Blackwell芯片的产量,该公司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并表示将在本财年晚些时候恢复到70%左右的水平。

英伟达的股价今年下跌了2.2%,而在2023年和2024年,英伟达的股价出现了惊人的上涨,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英伟达一直是人工智能支出大幅飙升的最大受益者,过去两年的营收规模翻了一番。许多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向数据中心硬件投入数百亿美元,而英伟达是创建和运行人工智能软件的处理器的主要销售商。

一路走来,英伟达及其首席执行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代名词,也是人工智能革命进展的最大领头羊。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黄仁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者在世界各地穿梭,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整个经济传播的早期阶段。

Electric vehicles

英伟达以销售图形处理器而闻名,但发现这项技术也可以应用于 人工智能。它的芯片在训练过程中帮助软件模型学习识别和响应现实世界的输入。英伟达的组件也用于系统中,然后运行软件,这一阶段被称为推理,并为ChatGPT等服务提供动力。

在财报发布之前,分析师曾对英伟达最大业务——数据中心客户服务——的近期增长表示担忧。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限制和向Blackwell的转变是否会减缓增长。新技术更加复杂,给制造带来了挑战。

与此同时,DeepSeek近期发布了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该公司表示,创建该模型所需的投入成本要少得多,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这一消息导致人工智能相关股票普遍遭到抛售。英伟达在一天的交易中就蒸发了5890亿美元的市值,创下了市场记录。

但微软(MSFT.US)等英伟达的主要客户维持了他们的资本支出计划,这表明人工智能支出将保持强劲增长。与此同时,周一报道称,由于对DeepSeek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需求激增,中国企业正在增加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订单。

Third Bridge分析师Lucas Keh表示:“尽管DeepSeek取得了突破,但英伟达在超大规模(hyperscaler)方面的势头似乎仍在继续。”超大规模是指大型云计算公司。

eMarketer分析师Jacob Bourne表示:“尽管市场对DeepSeek的高效模型和早期Blackwell部署面临的挑战感到不安,但英伟达的业绩再次证明,它将继续引领 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对手正在取得进展,但前沿模型需要英伟达提供的先进计算资源。”

自 智通财经
]]>
英伟达:2025财年Q4英伟达营收393.31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8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919.html Thu, 27 Feb 2025 13:0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42919  AI( 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上财季营收超预期,并给出了强劲业绩指引。当地时间2月26日美股盘后,英伟达(Nasdaq:NVDA)发布了截至1月26日的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期内实现营收393.31亿美元,同比上涨78%,高于市场预期的380.5亿美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净利润220.91亿美元,同比上涨80%;Non-GAAP下每股摊薄收益为0.89美元,同比上涨82%,高于市场预期的0.84美元。整个2025财年,英伟达营收达到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Non-GAAP下每股摊薄收益为2.99美元,同比增长130%。公司2025财年股票回购支出337亿美元。同时,英伟达对下一季度的业绩作出指引,预测2026财年第一财季的销售额将达到430亿美元,上下浮动2%,意味着同比增长65%,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17.8亿美元。英伟达将维持每股季度派息1美分不变。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对Blackwell芯片的需求令人惊叹,因为推理AI又增加了一条扩展规律——增加训练时的算力会让模型更智能,而增加深度思考时投入的算力则会让答案更智能。我们已成功实现Blackwell AI超级计算机的大规模生产,在其上市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随着代理AI和物理AI为下一波 AI革命奠定基础,AI正以光速发展,将改变最大的一些行业。”

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概要。来源:英伟达财报

26日当天,英伟达(Nasdaq:NVDA)股价收于每股131.28美元,涨3.67%,总市值3.22万亿美元。盘后公布财报后,英伟达盘后股价出现剧烈波动,一度下跌2%,在财报电话会开始后转涨,但随后又走低。截止发稿,公司股价小幅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财季,公司毛利率达到73.0%,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1.6%。英伟达方面表示,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数据中心的新产品更复杂、更昂贵,而该业务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收入来源。在Blackwell全面投入生产后,毛利率将有望在2026财年晚些时候提升至75%左右。

Blackwell Ultra将于今年下半年按计划上市

分业务来看,英伟达最受关注的数据中心业务成绩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英伟达第四财季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35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336.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3%,环比增长16%。

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表示,最新AI芯片Blackwell的销量“超出预期”,在第四财季带来了110亿美元的收入,是公司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其生产正在“全速进行”:“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引领了Blackwell芯片的销售,它们约占我们数据中心收入的50%。”

克雷斯强调:“( AI模型)后训练和模型定制的规模非常庞大,在测试时间扩展和OpenAI的o3、DeepSeek R1和 Grok 3等新推理模型的推动下,可能会需要更大数量级的计算加速。”

黄仁勋补充道,预计Blackwell产品线“将在各方面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我们必须继续扩大规模,因为需求量相当大,客户都急切地想要得到Blackwell系统。”公司方面认为,随着供应增加和限制缓解,预计将在第一季度实现强劲的环比增长。

不过,克雷斯指出,公司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收入“远低于预期”,产品出货量将“大致保持在当前比例”,而美国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在Blackwell芯片的推动下表现得最为强劲。此外,未来关税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黄仁勋也在电话会上表示,预计中国业务在本财季的营收占比与第四财季和之前大致相同,“约为出口管制实施前的一半”。他补充称,最好将AI芯片视为“在每个国家无处不在”的软件,“每个学生都会使用AI作为导师”。

对于公司AI芯片的路线图,黄仁勋坦言,从上一代Hopper架构转到Blackwell架构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转变”,公司在Blackwell的早期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小问题”,“可能浪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英伟达以“光速”恢复,预计向Blackwell Ultra的转变将会更加顺利,其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在其他业务方面,作为英伟达的“老本行”,游戏与 AI PC( 人工智能个人电脑)业务第三财季营收达到了2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此外,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为5.1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5%。汽车与机器人业务营收为5.7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3%,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27%。

黄仁勋称赞DeepSeek-R1“点燃了全球的热情”

此前,1月20日,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推出高性价比且高性能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随后在国际市场上引发轰动,导致英伟达市值在从1月24日起的短短三天内蒸发6000亿美元。

在财报后电话会上的最后总结中,黄仁勋称DeepSeek-R1“点燃了全球的热情”,推理模型将推动芯片业务发展:“推理模型会消耗100倍的算力,而未来的推理模型会消耗更多的算力。Deepseek-R1点燃了全球的热情,这是一个极好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开源了一个世界级的推理AI模型,几乎每一个AI开发者都在应用R1。”

在近日播出的一档采访节目中,黄仁勋称DeepSeek的开源推理模型R1“令人兴奋不已”,而市场对于R1的反应中存在一些误解,R1的发布本质上利好AI市场,能够加速AI被采用,也就意味着市场仍然需要计算资源。

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大型科技公司是否会继续在 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资,以及投资是否能带来相应的回报。根据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的报告,四家巨头在2024年的资本支出总额为2460亿美元,同比飙升63%,2025年的资本支出总额可能会超过3200亿美元。

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今年2月发布的预测,微软将占2025年英伟达最新AI芯片Blackwell营收总额的近35%,谷歌占32.2%,甲骨文占7.4%,亚马逊占6.2%。

在电话会上,面对英伟达的业务是否会受到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自研定制芯片威胁的问题,黄仁勋表示:“即使芯片被设计出来了,并不意味着它就能被部署。”

Factset的数据显示,财报发布前,68名分析师中有62名给予英伟达“买入”或“跑赢大盘”评级,其余6人则给予“持有”评级。分析师们给英伟达的平均目标价为175.39美元。

]]>
台积电:2024年Q1英伟达Blackwell芯片订单占CoWoS-L封装产能超7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409.html Mon, 24 Feb 2025 11:45:45 +0000 //www.otias-ub.com/?p=1742409 近日消息,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称,近日业界传出消息,英伟达(NVIDIA)最新Blackwell构架GPU芯片需求强劲,已包下台积电今年超过70%的CoWoS-L先进封装产能,出货量以每季环比增长20%以上逐季冲高,助力台积电营运热转。
业界分析称,英伟达将于26日美股盘后发布上季财报与展望,随英伟达大举包下台积电先进封装产能,意味今年旗下 AI芯片出货持续放量,四大云端服务供应商(CSP)拉货动能续强,为英伟达财报会议提前报喜。随着美国力推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预计带动新一波AI服务器建置需求,英伟达有机会再追单台积电。

台积电看好先进封装接单,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已于1月的法说会公开表示,正持续扩增先进封装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据台积电统计,2024年先进封装营收占比约8%,今年将超过10%,并以毛利率超过公司平均水准为目标。

供应链透露,英伟达在Blackwell构架量产后,将逐步停产前一代Hopper构架的H100/H200芯片,世代交替时间点最在今年中。

法人说明,英伟达Blackwell构架芯片虽仍采用台积电4nm生产,并将其分别开发高速运算(HPC)专用的B200/B300,以及消费性用RTX50系列,并于B200/B300当中,开始转用结合重布线层(RDL)和部分硅中介层(LSI)的CoWoS-L先进封装。

CoWoS-L先进封装不仅让芯片尺寸面积扩大,增加晶体管数量,也可堆叠更多的高频宽內存(HBM),使高速运算性能升级,就性能、良率及成本等层面来看,均优于先前CoWoS-S及CoWoS-R先进封装技术,成为B200/B300主要卖点。为此,英伟达大举抢下台积电今年CoWoS-L先进封装庞大产能。

台积电今年扩增的CoWoS新产能逐步开出,预计为英伟达量产的Blackwell构架芯片今年将以每季增加20%以上快速增长,合计英伟达包下了台积电超过70%的CoWoS-L产能,预计全年出货量将冲破200万颗。

另外,台积电由于自身产能有限,已将CoWoS先进封装当中的WoS(Wafer on Substrate)产能委外,不仅日月光投控吃下大笔先进封装及测试订单,京元电子也拿下了高速运算客户大量前段晶圆测试(CP)及后段晶片最终测试(FT)订单,将京元电子现有产能全数塞满。

自 芯智讯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604.html Sun, 23 Feb 2025 18: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1604 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收入,包括内存,预计2024年全年将同比增长19%,达到6210亿美元。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凸显了该行业在经历了2023年的疲软之后的复苏,这主要是由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飙升,即使在更广泛的逻辑半导体市场温和复苏的情况下。

内存市场和GPU的持续强劲继续支撑着全球半导体收入。2024年,由于需求复苏导致的持续减产,全球内存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64%。此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提振了该行业。另一方面,由于GPU在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预计2024年全球逻辑收入也将同比增长11%。尽管汽车和工业行业表现低迷,但全球半导体收入仍有温和复苏。

在最新的分析中,三星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9%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11.8%。

2024年,SK海力士保持了全球半导体收入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大幅增长至7.7%。

美光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3.2%增长到2024年的4.8%。

高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三位,2024年设备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市场份额为5.6%。

博通也有望取得成功,在人工智能收入不断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其2024年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将同比增长8%。

英伟达的全年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了50%,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4%提高到2024年的4.3%。

相比之下,英特尔正面临着持续的挑战,其2024年的收入同比下降24%,导致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7.7%下降至4.9%。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通信等行业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激增,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显著增长。像英伟达、三星和高通这样的知名公司已经巩固了他们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在市值和收入方面都表现出色。与此同时,尽管英特尔面临着威胁其竞争地位的重大挑战,但美国仍处于半导体竞赛的前沿,特别是其高价值半导体公司。

]]>
摩根斯坦利:2024年NVIDIA占全球生产的AI芯片晶圆5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952.html Thu, 20 Feb 2025 13:58:40 +0000 //www.otias-ub.com/?p=1741952 无论是GPU游戏/专业显卡,还是GPU AI加速器,NVIDIA现阶段都处于完全无敌的状态,而要想生产这么多芯片,对于晶圆的消耗也是海量的。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最新分析报告,2024年全球生产的AI芯片晶圆中,NVIDIA自己就占到了51%,而这一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更惊人的77%!其他厂商就少得可怜了,Google在去年排第二,但也只有19%,其他依次为亚马逊AWS 10%、AMD 9%、特斯拉5%、中国厂商3%、微软2.1%。

今年,大家都会萎缩,Google、亚马逊、AMD分别降至10%、7%、3%,中国厂商就几乎为零了。

具体到数量上,预计今年全球用于生产AI芯片的300mm标准晶圆可达70.9万块,总价值约145.7亿美元。

NVIDIA自己就会消耗多达53.5万块,单价大约在2.09万美元(属于中等水平),总计需要112亿美元。

产品方面,H100、H200分别消耗2万块、10万块晶圆,B200开始上量要22万块,而下一代B300预计要12.5万块。

AMD晶圆需要约50万块,为此也得花超过14亿美元,其中MI300、MI325合计约2.5万块,单价2.52万美元,下一代的MI355 2.5万块,单价升至3.2万美元,也是所有AI晶圆中最贵的。

中国厂商受到先进工艺的限制,预计最多只能用到7nm,全年使用晶圆不过5500块,但价格也相对很便宜,每块不到1.9万美元。

自 快科技

]]>
SEMI:2024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为12266百万平方英寸 同比下降2.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578.html Tue, 18 Feb 2025 14:26:29 +0000 //www.otias-ub.com/?p=1741578 SEMI发布的硅片行业年终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全球硅晶圆需求开始从2023年的行业下行周期中复苏。2024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下降2.7%,至122.66亿平方英寸,同期硅晶圆营收缩减6.5%,降至115亿美元。
2024年,由于大多数细分市场终端需求疲软,影响了晶圆厂利用率以及特定应用领域的硅晶圆出货量,全面的库存调整进程较为缓慢。预计复苏态势将延续至2025年,下半年会有更显著的改善。SEMI SMG主席、环球晶圆副总裁兼首席审计官李崇伟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新建数据中心一直是最先进的代工及内存设备(如HBM)的发展驱动力,但大多数其他终端市场仍在从库存过剩中恢复。正如许多客户在其财报中提到的,功率半导体市场仍处于深度库存调整阶段,这对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产生了影响。”

自 techsugar

]]>
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破风8676芯片销量超10万片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498.html Mon, 17 Feb 2025 13:54:25 +0000 //www.otias-ub.com/?p=1741498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公众号,“破风8676”芯片自发布以来,累计销售量超10万片,并在国内多省以及赞比亚、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部署。据了解,2023年8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破风8676芯片,这是国内唯一商用化的5G可重构射频收发芯片,广泛商用于云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等5G网络核心设备。

这项核心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有效提升了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破风8676芯片还入选了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据悉,射频收发芯片是无线电波和数字信号之间的翻译器件,研发难度很高,被称为5G基站上的“明珠”。

自 快科技

]]>
Mercury Research:2024年Q4 AMD全球x86市场份额达24.7% 同比增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364.html Fri, 14 Feb 2025 11:3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41364 Mercury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全球x86市场出货量、销售收入占比情况,AMD继续攻城掠地,在桌面台式机、移动笔记本、服务器数据中心三大领域齐头并进,份额前面看涨。

整体而言,Intel依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是AMD得份额还在不断增加,按照出货量计算已经来到24.7%,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个百分点。

按照收入计算的话,AMD则已占据28.2%,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个百分点。

显然,AMD处理器的平均售价要比Intel高不少,这一点在数据中心领域尤为突出。

AMD EPYC的出货量份额来到25.1%,首次超过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收入份额更是高达35.5%,且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

不过从历史趋势来看,AMD EPYC的增速已经大大减缓,最新发布的第五代也没有带来显著的跃升。

桌面上,AMD锐龙的出货量份额为27.1%,同比大涨7.4个百分点,但环比丢了1.6个百分点,也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

收入份额为27.3%,和出货量份额几乎相同,显然在价格上没有太多优势,同比增长12.1%,而环比增长仅为0.9个百分点。

笔记本上又是另一番光景,AMD锐龙的出货量份额为23.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4个百分点。

按照收入计算份额则是21.6%,显然AMD笔记本现阶段还是靠低价取胜,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4个百分点。

自 快科技

]]>
PassMark:2025年PC CPU性能自2004年来首现下滑 桌面处理器降0.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360.html Fri, 14 Feb 2025 11:3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41360 近日消息,根据基准性能测试软件PassMark分享的数据,2025年PC CPU的性能竟然出现了下滑趋势,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下降。

数据显示,2024年桌面CPU的平均测试成绩为26436分,而2025年同期下降至26311分,降幅达0.5%;笔记本CPU的性能下滑更为明显,从2024年的14632分降至2025年的14130分,降幅达3.4%。

在分享这一结果时,PassMark对这一数据也感到困惑,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原因的猜测,包括从Windows 10升级到11可能导致的性能下降,或者在最新系统中增加了更多潜在的预装软件。

尽管微软竭力证明Windows 11比Windows 10更快,甚至引用了付费研究,但从数据上看,从未发现Window 11有任何明显的性能改进,无论是升级还是全新安装,事实上Windows 10往往在某些领域更胜一筹。

不过主要原因则可能是,大多数用户对于当前性能水平已经感到满意,开始购买更便宜的电脑,无论笔记本还是台式机都是如此。

PassMark测试的6到16核心的处理器基本都在减少,而2到4核心的处理器则在增加,在内存方面,与16或32GB相比,8GB系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自 快科技

]]>
TechInsights:2025年中国芯片设备采购额预计降至380亿美元 同比下降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232.html Thu, 13 Feb 2025 11:52:17 +0000 //www.otias-ub.com/?p=1741232

市调机构TechInsights表示,在经历了三年的增长之后,中国今年对芯片制造设备的采购将出现下降,因为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产能过剩,并面临美国制裁的更大限制。

TechInsights的高级半导体制造业分析师Boris Metodiev在一次线上研讨会上表示:“至少在过去两年中,中国一直是晶圆制造设备的最大买家,购买了价值410亿美元的工具,占2024年全球销售额的40%。但今年,中国的支出预计将降至380亿美元,同比下降6%,其在全球采购中的份额将降至20%,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由于出口管制和产能过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芯片制造支出有所放缓。”

此前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计,随着 人工智能的持续普及,以及成熟技术生产的投资驱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从2025年到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

自 半导纵横

]]>